登陆注册
32376600000032

第32章

想念

想念一个人的感觉就是仿佛他掉进时间的缝里,上一次见面的情形越来越模糊,好像是昨天,又好像是好久以前。一个人躺在床上的时候喜欢把他说过的话翻过来掉过去想,当时说话时的表情在眼前一一闪现,当时的空气也好像从一个魔瓶里放了出来,他背后的那堵墙,他身后那棵树,他头顶那个棕红色的屋檐,倒是他本人不如那些景物清晰,他的脸尤其虚去一块,就好像一张脸部照虚了的照片。

记忆是一种非常不可靠的东西。

记忆有时夸张了一些事实,把发生过的事无限放大。有时又忽略了一些细节,把一些曾经发生过的事遗漏过去。记忆和当时所发生的事有很大差距,我们总是把记忆中的事当成最真实的事。

有时夜里突然接到他一个电话,他说他喝的有点多,他说他想你,他在很远的地方给你打电话……这些情节都像梦境一样不真实,他说过的话就像从想象中派生出来的,贴在耳边一句一句地说出来,离你那么近、又那么远,他说了些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事到底是不是真的。从电话里听到那边酒吧的声音,有人在叫他的名字。那边是不是很热闹?在喝酒?在唱歌?还是在聊别的什么……总之深夜里接到这个电话总是让人起疑,疑心自己把一件想了许多遍的事用意念变成事实——其实那不是真的。

想念使时间变得又细又长,刚刚发生过的事变得莫名的遥远。想念使人坐立不安,时时走神儿,爱守在家里等电话,生怕一出门错过了什么,可我们总在错过,守住电话的时候电话静没无声,只要我们稍一离开,电话铃就响了。

他掉进时间的缝里无处找寻,很长时间也不来个电话,他在旅行吗?他在忙什么?总想知道这一刻他在干什么?想象他的表情,想象他的声音,想象他说过的话,他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怎么越来越想不起来了。于是就试着努力把他从记忆里挤出去,自己骗自己说其实他并不重要,重要的事还很多,你该去忙这个那个,每个人只要稍一闭眼睛就会想起无数该做的事来,然后你就用工作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得无暇去想别的什么。很多工作狂都是这样造成的,工作是填充剂,它能把时间和空间都填得满满的。它能让人麻木,什么都不想,暂时忘记疼痛,忘记思念,忘记委屈,忘记种种不顺心的事。

有天,当你真的听到他的声音,你才想起原来什么都是不能忘记的啊,种种疼痛一起涌上来,让你控制不住自己。但你竭力克制着,不让自己的情绪透过电话线漫延出去,你装做很高兴、很开朗的样子,你说很好很好什么都好一切都好,在你朗声大笑的同时,你听到自己体内的另一半正在偷偷哭泣。

我们都是工作狂

这几年做了不少事,小说一直在写(这是我的老本行),新书一本一本地出。主持了一档反响还不错的电台节目《闻道夜来香》。我作品的影视版权最近也热起来,隔三差五都有影视公司的人打电话,问某部小说的电影版权价位大概在多少。《双身花》和《空婚》的影视剧版权都已经成交了,钱赚了不少。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戏要拍。

现在我真正体会到做一个忙人的滋味。从早上一睁眼一直忙到晚上,连眨眼睛的时间都没有。只有出去走走,稍停片刻。

每年秋天都要开车短途出游。去拍郊外清澈湖水和摇摆的芦苇。带着相机,成群结队跟几个朋友一块去。有文坛上的朋友,从事写作或编辑工作的,也做其它行业的,反正都是大忙人,抽个时间去郊外拍点东西,也属不易。

平时并不下厨,但每次出游,我都会用乐扣饭盒带几盒我亲手做的烧麦,小饼,西点,还有酒,还有菜。我在北京作协当签约作家的那几年,外出机会很多,大家相处得都不错。后来去当主持人,离开了作协,工作变得越来越忙,外出的机会就少了。但每年秋天去郊区拍拍芦苇和红叶,是必须的。我们七八个人,开两辆车,一路走走停停,看到哪儿风景好,就停下来拍。没有目标,也不预先设计路线。

半路总会遇见有农家菜的村落,旌旗招展,向我们招手,于是我们就感觉饿了。午饭吃得总是比预想的时间要长,大伙儿谈天说地,有人到角落里去打电话,其余的人对付刚上桌的一大盆鱼,找准机会狠下筷子。狼多肉少,待到打电话那个兄弟回来,只见桌中央躺着一副完整的鱼骨。

兄弟从容不迫,不惊不恼,拿起随身带的相机,对准鱼骨左拍右拍。一时间,闪光灯的白光亮成一片,大伙儿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那兄弟说,乐什么乐?哪儿那么可乐啊!

我们问他,鱼都被我们抢光了,你不生气吗?

他答,我是玩摄影的,走哪拍哪儿,吃不吃无所谓。

那一路上没有拍到多少芦苇。红叶也因季节未到,还没变成理想中的颜色。大家扫兴而归。一个月以后,传来摄影兄拍的鱼骨照片获奖的消息。我们纷纷打电话给他,对他讲,多亏我们帮你把鱼肉吃掉了吧?再打电话,他就不回了,估计是躲到角落里去数钱去了吧。

我们又都继续回到忙碌的轨道上去,什么时候还能再轻松一回,抢一回鱼吃,就不得而知了。我们都是工作狂,习惯了。

微博是个好东西

微博的好玩之处在于,躲在头像后面的大多数都是真人,真实的面孔。以前玩QQ,个个鬼头鬼脑,网名千奇百怪。你要说出你真实的大名,人家在网络那端就发出冷笑:“呵呵,你是著名女作家某某?那我还是张爱玲呢!”搞得人人都得隐姓埋名,叫什么“冷酷的心”、“兔八哥”之类的名字。在网上潜伏着不少骗子,东聊西聊,找机会下手。

微博却是用真名字玩的一种网络交流工具。也可能有人不用真实职业、姓名,但我加的好友全都是真的。因为平时忙于写长篇和电影剧本的缘故,我每天在网上晃的时间并不多。一般傍晚收一次邮件,半夜写东西写累了,上网更新一次微博。

用了微博才知道,这世界上“夜猫子”真多,不是我一个人在夜里写东西,成百上千的人爱在夜里敲击键盘。一到了晚上大家就互相问候,互相转贴,互相赞美。感觉那个人就在隔壁办公室待着,高声一喊“吃夜宵啦”,他们就会从某个门里钻出来,跟你抢排骨面或热包子吃。

我原来有一个点击率还算高的博客,经常在博客里给读者写回信,或者发表自己的最新照片。我一直抵制着再开个“微博”,觉得自己忙不过来。本来嘛,写东西的人,语言就是“子弹”,我得节约我的子弹。但最终我还是经不住诱惑,开了一个微博。我记得我在微博里说的第一句话是:“幸福就是每天做喜欢的事”。

微博这个东西,一旦玩上了,就停不下来。玩微博不像玩游戏,游戏是虚无缥缈的,微博却基本属于“现实世界”。甚至,过于现实了,以至于让人感到“无处可藏”。“我现在在中央台录节目”、“我在上海虹桥机场”、“我在火锅店吃火锅”,这些如果即时传出,再配上一张图片,那你就无路可逃了,行踪暴露无遗。

在微博里干什么的都有。有人热衷于写“名言”,希望流传开来;有人热衷于给他们家小狗拍照片,那些狗狗都很上相。有人爱贴自己的大头照,女生大都低着头,画个大眼圈,那样显得眼特大、脸特小。脸再小也得把眼睛装下吧?有人爱给别人的微博留言,有人爱说些自以为高深的话。有人爱给刚吃过的一碗面条拍照,有人对着自己的新鞋猛拍。

我拍下了我的手稿,我的新书封面,我的耳环,我的咖啡杯,我美丽无比的流苏台灯,我天下无敌的电脑键盘,我得文学奖获得的奖杯,我冬天的靴子、夏天的裙子,窗台上的小花,鱼缸里的鱼,大大小小,或重要或不重要,它们都是我微博的内容。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开一扇小窗,让别人能够看到你,这就是“微博”。

互粉

近来喜欢上微博,因为它是流动的。以前写博客,几年下来,也积累了不少人气。但博客跟微博比起来,有些费时费力,需要腾出专门大块的时间来管理,要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开头,行文,结尾,都要考虑。

还有底下的留言,不看心里痒痒的,一路看下去又很耗费时间。后来我干脆关了评论栏,轻装上阵,写完就走,像武侠小说中的高手,一剑出走,不管结果,飘然而去。

写长篇小说的人,其实最怕费事的事。最近在读莫言的《丰乳肥臀》,很赞同他的观点,他认为长篇小说就得厚、密、难,长度一定要有,密度也不可缺。难度是指语言上的缭绕,复句,陌生化,阅读时的隔膜感,时空上的错位感。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当之无愧,因为他对小说语言有贡献。他自己说他愿做一条孤独的鲸鱼,潜于深海。这样的写作是耗费力气的。再开一个博客肯定更累,所以很多作家会选择不开博客,一门心思潜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埋头苦干,不让外界看到他,也不肯自我亮相,不愿打开窗口。

微博有所不同。它很小巧,不会占用作者太多时间。随时更新,也可;一天一更新,也可。精准的话,粗糙的话,文摘,口信,回复,留言,一股脑地统统亮出来,堆作一团。有的人的微博整整齐齐,清一色全是自个儿说的话,他不回应任何人,别人对他说的话也只当看不见。这类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别人一插嘴,他怕被人乱了阵脚。

有人非常在意粉丝数量。也有人专门发来信息告诉我,某某作家的粉丝数量比你还高,你要多多加油哦。我对粉丝多少,跟谁互粉,这些并不介意。对微博,我更在意的好像是视觉部分,我喜欢漂亮整齐的页面,对图片质量要求很高,多数是自己拍摄的。我喜欢别人一进到我的空间来,立刻就有一种爽心悦目的感觉。见微博就仿佛见到我本人,有春风拂面之感。

玩微博,如果你能玩出一个好心情,就算达到目的了。各人有各人的喜好,别牵强,别攀比。互粉谁,拉黑谁,高兴就好。

同类推荐
  • 吉尔尕朗河两岸

    吉尔尕朗河两岸

    本书以一条静静流淌在天山腹地伊犁大草原的吉尔尕朗河为背景,通过作者十年住居生活的亲身体验,以细腻浪漫的笔调和田园牧歌式的行吟,全景式的描绘了吉尔尕朗河两岸广阔的牧场、田园、林区、山脉等四季变幻的迷人风景,并对生活在此的游牧民族的独特文化、风俗、节庆、民歌等做了深入详实的了解与记录。全书充溢着作者对这片远离都市喧嚣的原生态土地上山川风物的热爱与眷恋,对现代工业文明弊端的清醒与重返健康田园生活的提倡,以及对生态文明的现状和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关注与反思。
  • 庞壮国随笔集

    庞壮国随笔集

    庞壮国随笔集,当中记叙了庞壮国精彩经历及对事物特殊的见解。当中收录了芦苇、靠山屯、铁马部族海拉尔前线等80多部作品!
  • 那几年,卡夫卡

    那几年,卡夫卡

    本书收录了卡夫卡的四次旅游日记:其中1911年1月—2月在北波西米亚地区,1913年9月在维也纳的部分是独自所写。而在1911年8月—9月,1912年6月—7月,卡夫卡与挚友勃罗德约定同行并写同一题材的日记,所以本书不仅有卡夫卡这两次的旅行日记,附录中还包含勃罗德与卡夫卡的平行日记。二位作家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旅行途中所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及各自的看法和感受,二人著作互相点题,互相印证,互相补充,交相辉映,独到之处却又耐人寻味。于今日来看,此书不仅体现了伟大作家的艺术品位和独特见解,更对研究20世纪初期欧洲各地的风土民情有着非常宝贵的参考价值。
  • 半亩方塘我自闲:那些叩击心灵的经典哲理

    半亩方塘我自闲:那些叩击心灵的经典哲理

    本书选取了诸多较有影响力的经典哲理美文,其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它们有的睿智凝练,让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心田。为了方便您的阅读,编者还在每篇文章的结尾处附注了“哲语沉思”,引导您去品味其哲思与意蕴。相信每一篇美文都会叩击您的心灵,让您在阅读之余收获那久违的感动与激励,从此不再寂寞与孤独,从而怀着淡定从容的心态去找寻那迷失已久的精神家园。
  • 衣食亦有禅

    衣食亦有禅

    为随笔和国画的集合。王祥夫不仅仅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著名作家。他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耳濡墨染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之道。他有专门的绘画老师,老师亦是一个具有古典文化情结的人。在这样的氛围中,加之他的天性,他热爱市井,热爱饮食,热爱生活中注视到的点点滴滴美的享受。他说:人类的生活其实就是一个始终追寻美的过程。许多事物,只是当它们过去或消失的时候才会显示出它们的美来。他最经典的话是:古人除了击鼓鸣金地打仗,一般都很闲散。
热门推荐
  • 融于我心

    融于我心

    家庭不美满?人生很无趣?笑话,爸妈宠,朋友疼,哪来的谣言。苏心蓉,Rix财团总裁超级无敌人生赢家,二十七年的人生一路顺风顺水,却在他的手里栽了……赵锌,锌锐集团创始人芜城的传说,也是她生命里的神话。“拖家带口”白手起家。赵镁:“哥,咱能慢点儿嘛!”赵锌:“再慢你嫂子就把我忘了!”
  • 易烊千玺曾经的温暖

    易烊千玺曾经的温暖

    如果可以,我真的不想认识你---易烊千玺,我们在一起只能是痛苦的,你的身份,都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不可以靠近你,否则,结局只能是悲剧
  • 抱紧系统大腿搞事情

    抱紧系统大腿搞事情

    新书《洪荒之魔祖为尊》已开! 系统让我搞事情我能怎么办?麻麻他开挂了!
  • 江南女儿

    江南女儿

    她是书香墨味熏染妙成江南女儿,一心向往山水徜徉,水墨相伴。然,父族厚望终不可违,弱龄背井离乡,远走求学,异国七载飘零,难忘故园亲恩。家变突临,挽大厦于将倾,恩怨纷纭迷人眼,少年时期即崭露头角的睿智商禀,相助拨开云雾见月明。当风雨飘摇繁华落尽,爱情千转百回!
  • 老师当了新娘

    老师当了新娘

    以明朗而优美的语言、深沉的笔触,以广大的自然界为背景,以自然界中活跃的生灵为主人公,以它们之间的生活故事为叙述展开的主体,精短的构思、丰盈的想象力、诗意的叙述语言共同构成了金波短篇童话比较典型的特征,是诗意派童话的代表性作品。内中多篇作品获奖。
  • 地球之最强大脑

    地球之最强大脑

    我只想打把小游戏,赚点小钱,报个小仇。这游戏怎么就打成了世界冠军钱怎么就多到自己都数不清了这仇家听说我要找他直接就自杀了你们是真的不明白什么是无敌说了你也不懂
  • 半随清风因似尘

    半随清风因似尘

    十九岁,谭洛在人生中第一次谈恋爱,但却因为金钱而被抛弃;二十岁,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酒后乱性,她竟然怀孕了,本着作为女人的思想,她把孩子生了下来,飞去了国外;二十三岁,她从日本以专业调香师的身份带着儿子归来。偶然她的照片被登载于一本杂志的采访专栏,一条辉煌的道路就此展开。“易先生,您能不要和一个孩子抢吃的吗,怎么看都很幼稚的。”坐在她面前的男人握着手中的叉子优雅一笑:“我比较饿。”被他们夹在中间的男孩一脸无奈:“老爸,亲妈,牛排已经凉了。”
  • 全能修真农民

    全能修真农民

    一个整天受人欺负的小农民,无意间获得了五行鼎,获得五行异能,从此金钱美女源源不断。脚踩富二代,拳打乡村恶霸。
  • 星韵

    星韵

    传奇人生,走向巅峰,拥有多个女人。杨星韵世间白眼,世人舆论与我何干?我自逍遥,打下属于自己的天地。我命由我不由天!定要逆天行之,你能奈我何!流星,因为短暂而美丽。划过黑寂的夜空,释放出那一闪而逝的光芒,虽然微弱,但却没有人能无视它的存在。
  • 大明传国玉玺

    大明传国玉玺

    大明洪熙皇帝身体太差,龙运不济,登基仅八个月,一疾不起,瘫哑于床,四个月后便呜呼哀哉了!就在洪熙皇帝由疾病至崩卒的这段非常时期,洪熙皇帝的亲弟弟,手握一国重兵的宁王朱高炀,则趁着帝位传承未果,皇权暂时空虚的机会,重袭其父朱棣的靖难故事,为了争夺传国之宝,霸篡皇位,而向奉旨继位的亲侄儿朱瞻堂发动了一场军事政变。手持传国之宝,却无一兵一卒可以调用的新君朱瞻堂,凭着自己的大智大勇,在大臣杨士奇、妻子岫婕的帮助下,借用民间正义力量,历尽凶险波折,终于平息了皇叔朱高炀的叛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