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38500000018

第18章 我与曲会

1956年4月,周有光调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我随他又一次来到北京。从此落地生根,生命中的另一半留在了这个城市。这个城市的一点一滴变化,每一次的动荡和变革,都在我的生活中留有印记。

一 我要回上海

事情又巧又不巧,我的脑子又好又不好,安顿好行李,我到沙滩的浴池洗了个痛快澡,一身清爽地回到住处。猛抬头,看到了两块并排的大牌子:“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人民教育出版社”,我心中一阵慌乱,忙四下张望。“张先生,您怎么在这儿?”正是几年前历史编辑室的工友老韩奇怪地看着我。我顾不上回答,跑回房间,早就忘掉的委屈涌上心头,大哭着对周有光说:“我要走,我要回上海!”周有光已经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是慢性子,遇到什么事都能沉住气,慢慢地劝我,让我的情绪稳定下来,接受了这种现实。我又在沙滩住了下来,抬头低头都是熟人,认识我的人比认识周有光的人多。日子不好过,但照样过去了,这一住,整整25年。

二 恩师俞平伯

北京有朋友知道我欢喜昆曲,介绍我认识了俞平伯,他是我一生中最后一位老师,是我最尊重的恩师。1956年,在俞平伯的倡导下,成立了昆曲研习社,俞平伯任社长,大家看我是从上海来的,认为上海人一般都很会交际,就推举我为联络组组长。当年的《北京晚报》上曾有这样一则消息:

北京昆曲研习社,自七月间由俞平伯等人发起组织成立。举俞平伯、项远村、袁敏宣等11人为社务委员,并成立传习、公演、研究等七组。俟后又经文化部与北京市政府大力扶助,社员由最初25人发展至70人。现已由文化部领导进行研习工作。

曲会的大文章都是俞平伯先生亲自写,小文章,如说明书、通知、请柬、电报、回信等等,俞先生总是说:“张二姐,你来。”我每次写好都请俞先生过目、修改才发出去。平日里我写的诗和散文也都请先生指教。俞先生说我的散文写得比诗好,他尤其喜欢我的散文《入场》,他说:“张允和的文章结尾悠悠不断的,很有味道。”

我的整个身心都沉浸在昆曲中,笔底自然流露出对生命、自然的热爱。1965年的10月30日,《人民日报》又发表了我的一篇文章《昆曲——江南的枫叶》,开头的一段是:

北京是“天淡云闲”的秋天,到处开遍了菊花。典型的江南城市——苏州也正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时候了。从南方寄来的信里,附了一份昆曲观摩的节目单,使我不只是怀念我的第二故乡,更怀念着昆剧的群英会。昆剧,这个承继着优良传统的剧种,它像是严霜后的枫叶一样灿烂夺目。

晓平看了我的文章说:“你的文章很有天才,可以写下去!”这好像是父亲对儿子说的话,谁知道是儿子对母亲的夸奖,好笑!

张允和演《佳期》的身段(1953)

在曲会里,大家都叫我“张二姐”,俞先生也随大家这样叫。50年代末,上面号召我们写现代戏、唱现代戏。我们就响应号召,挖空心思写,我写了一出《人民公社好》,还记得里面有一段是写公社的供销社的,有一句台词是“楼上有绸缎,楼下有葱蒜”。这出戏还演过一次。还有一出是由话剧《岗旗》改编的,俞先生和俞太太做了前半段曲,后半段要我做,我从没做过曲,就大翻曲谱,最后还是由名曲家吴梅的儿子吴南春完成的。

我一生有几次败笔,写样板戏可以算其一,现在想想也很有味道。

我和俞平伯、许宝驯夫妇的友情持续终生。我这里还有一首1974年写给莹环大姐的诗:

黄山归来寿莹环大姐

黄山青翠不老松,不畏顽云和疾风,千年挺秀奇石中。

天女花开依莲峰,婀娜清丽傲天工,一香不与凡花同。

流水高山知音有。琴和瑟调两心融。

绝世风姿神秀骨,恬淡心闲气度洪。

耐圃地窄可耐耕,姹紫嫣红碧翠笼。

无圃心田田地阔,胸怀若谷意气雄。

赤脚乡居融融乐,辛劳处处自从容。

白首商量丝与竹,清商一曲曲味浓。

老君堂,君不老,十八年前犹忆阻归雷雨隆。

永安里,里永安,八十年华酒晕荷花交映红。

人得多情人不老,多情到老情更好。

愿年年岁岁此日,人双健,曲音宏,杯不空。

寿比黄山不老松。

三 牡丹亭梦影双描画

我从小和大姐、四妹逢“场”必唱《游园惊梦》,到了曲会后,我教十一二岁的小孩子还是演这一出。把大姐(柳梦梅)、四妹(杜丽娘)的戏教完了,小丫头没有人演,我来!十一二岁的公子、小姐,却配上我这样一个快50岁的“小丫头”,不丑吗?不丑,我挺开心的。

排《西厢记》的“寄柬”一折,又因为丑角要讲苏州话,北京票友不会讲苏州话,没有人能演,我说我来。就这样索性改行专门演了“丑”。1957年在北京南池子的政协俱乐部,我们第一次演了这出戏。(我演的琴童这时正藏在桌子下面)

张生:红娘姐,请你帮我带封信。

红娘:你要把“红娘姐”三个字头尾去掉,只叫当中这个字。

张生:难道要叫你“娘”不成?

红娘:不是这么个叫法,要叫“我那嫡嫡亲亲的娘”,我才给你带了信去。

张生:(对桌下琴童)不要出来,不许出来!

——我那嫡嫡亲亲的娘——

我从桌下钻出来,钻到红娘和张生的中间,用地地道道的苏白来一句:

——还有唔笃个爷(ya)勒里来!(还有你的爸爸在这儿呢!)

在《牡丹亭》中张允和饰石道姑(1958,北京文联大楼)

演出《牡丹亭》一直是俞平伯和曲会同志们的最大心愿,但由于清朝以来的文化专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留在舞台上的仅有《游园》、《寻梦》等十几出了。我们选了华粹琛整理编写的本子,由俞平伯亲自订正。从选剧本到演出整整经过了三年的时间,当时《牡丹亭》的改编剧本有三四个,我们选的是最完整的一个。

1980年,元和饰柳梦梅,充和饰杜丽娘(《惊梦》),俞平伯评价说这是“最蕴藉的一张”照片。

剧中小春香由13岁的小孩子许宜春扮演,我演“石道姑”。石道姑的戏不多,可要打个“引子”,虽说是“一曲二白三引子”,但因为没有伴奏,引子很不好打,稍不留意就可能荒腔走板。“引子”要女低音,而我平时唱惯了女高音,只要有伴奏,笛子多高我多高。我天生有个不怕难的脾气,反反复复地练,总算成功了。曲会的《牡丹亭》常在王府井的文联大楼演出。1959年10月国庆十周年在长安大戏院,演出两场。

我又要演戏又要当好联络组长,忙得很。周恩来总理很关心曲社,也很爱看昆曲。总理每次来,都没有前呼后拥的随从,静悄悄地当一名普通的观众。但我只要知道总理要来,一定把前几排和总理的座位四周都安排好熟识、可靠的人。

康生有时也来看我们的演出。

这是我当年的一页日记:

1957—11—03

昨晚我和耀平(有光)、晓平、诗秀(儿媳)一同步行回家,还是十二分的兴奋。大家谈得很迟才睡。坐在耀平身后的南斯拉夫领事馆的洋人,跟耀平说“守岁”的两个角色是好演员。又说我说的是南方话。

昨晚小宜春戏完,到好婆(周有光母亲)身边去,好婆坐在第三排看我们的戏,位子在周总理的前面,周总理跟小宜春握手,谈了很多。总理问她:“几岁了?”“十三岁。”又问:“小学几年级?”“中学。”周总理奇怪地问:“这样小就是中学了?”“不,刚进中学。”又问:“那里人?”“无锡,你呢?”“我是淮安。”“那做爷爷的是你的爸爸?”“不是,是我真正的爷爷,七十多岁了!”“那你爸爸呢?”“是画家。”

1962年,三岁的庆庆手托香腮,憧憬着美好未来。

1964年昆曲研习社宣布解散,15年后恢复活动,我被选为社长。我时时刻刻告诫自己,要一点一滴地向老社长俞平伯先生学习,为自己毕生热爱的昆曲再尽一分力。

四 曲终人不散

1979年我70岁生日的时候,周有光送了我一套《汤显祖全集》。他真是懂我的心思,这一年《牡丹亭》近380岁了,我从不大识字就“读”起,至今对《牡丹亭》百读不厌。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本来就家喻户晓的“莎士比亚”又从国外回来了。这当然是好事,可我的脑筋又开始乱转:我们的汤老(显祖)比莎翁还要大14岁,长幼有序,不能忘了中国戏剧的老祖宗。我的脑筋乱转一番之后就一定会有行动,动手给我的朋友、大百科的姜椿芳写信,提议纪念汤显祖,演出他的名剧《牡丹亭》。姜椿芳把信转给了文化部,文化部很快有了批示,1985年,纪念汤显祖诞辰435周年的大型昆曲演出在北京举行。全国各地和国外的许多曲友都赶来参加,最让我高兴的是远在美国的大姐和四妹都回来了。

大姐又演柳梦梅,四妹再演杜丽娘,我虽没有上场,可比粉墨登台心里还痛快,还过瘾。俞平伯说这张照片是“最蕴藉的一张”,除了大姐、四妹的表情身段外,可能还有更多的含义。这时的大姐快80岁了。

我的昆曲生涯,准确的说,是昆曲舞台生涯,也有个悠悠不断的结尾——

我演最后一场戏时,我的第三代,晓平的独生女——小庆庆出生不到一个月,当她能够这样“手托香腮想未来”的时候,一定在想:

杜丽娘复活了,未来是美好的。

同类推荐
  • 美国镜像

    美国镜像

    中国的学者、中国的视角、中国文化背景下国学大师,林语堂全面解析美国的历史、文化、思想……独特的方法和犀利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他眼中的美利,告诉你大洋彼岸的世事沧桑。
  • 麦克贝斯

    麦克贝斯

    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为国王平叛和抵御入侵立功归来,路上遇到三个女巫。女巫对他说了一些预言和隐语,说他将进爵为王,但他并无子嗣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要做王。麦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怂恿下谋杀邓肯,做了国王。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惧和猜疑使麦克白心里越来越有鬼,也越来越冷酷。麦克白夫人神经失常而自杀,对他也是一大刺激。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削首的下场。麦克白一出场即心怀异志,弑王篡位,为了巩固王位,又残暴屠杀人民,使全国血流成河,置社会于混乱,陷人民于水火,可谓与理查三世是同样的暴君。这样的暴君,其痛苦与覆亡乃罪有应得。
  • 有意思的生活

    有意思的生活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还要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本书精选76篇收录于《雨天的书》、《知堂文集》、《看云集》、《谈龙集》、《瓜豆集》、《木片集》等周作人知名文集内的散文、随笔,均是周作人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喜怒哀乐。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且有意思的。苦茶苦竹、谈龙谈虎、看云看雨三辑内容看下来,让人更了解周作人生平的那些有趣的时光。
  • 意大利的黄昏(译文随笔)

    意大利的黄昏(译文随笔)

    《意大利的黄昏》是D.H.劳伦斯青年时期的游记作品,《不列颠百科全书》评论说:劳伦斯“的游记在描写风土人情方面非常出色,令人难忘。”本书的特色在于,它具有“画的描绘、诗的抒情、哲理的沉思。”记录了劳伦斯1912-1916年间从奥地利、德国、瑞士到意大利徒步旅行时的所见所闻。
  • 大家小书:好诗不厌百回读

    大家小书:好诗不厌百回读

    当代国学大家袁行霈先生是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丛书的编委会主席,《好诗不厌百回读》是袁行霈先生诗词赏析的小集。本书集合了袁行霈先生对自《诗经》至《纳兰词》,五十首古典名篇的精彩赏析,旨趣高雅,言语亲切,非常切合“大家小书”的意旨。
热门推荐
  • 妖魅公主之爱情圈圈转

    妖魅公主之爱情圈圈转

    “小姐,难道你爱上我了吗?”“拜托,先生,你哪只眼睛看到我是小姐了,还有,本少爷很正常,不是GAY。”“是吗,可是您的喉结那里去了呢?”“喂!你干嘛?本少爷可没空陪你这变态!”“小野猫,放心吧,我们还会见面的。”变态男,谁会见你!你长得再好看,我也不稀罕!
  • 限时婚约:陆少的天价宝贝

    限时婚约:陆少的天价宝贝

    和他结婚两年,却只是名存实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诸天之逆凡为帝

    诸天之逆凡为帝

    一世天骄,世之英豪;英杰早逝,奈何奈何。觉醒神体,打破诅咒;跨越诸天,至尊无上!将写历史世界:皇帝、世家、恶徒:快跑吧,那个杀神又来了!玄幻世界:圣地、魔门、弟子:此人镇压当世,恐怖如斯!都市世界:主角、反派、系统:快躲起来,被那个嫉恶如仇的家伙逮到,必定生不如死!仙侠世界:天尊神帝、魔道至尊、佛陀菩萨:这下完犊子了,好日子到头了!敌人:这是我见过最凶狠的对手!熟人:他的性格一直很好,温润如水!女人:我承认,我就是谗他身子!(大秦、两汉、南北朝、隋唐、混乱时代、花千骨、诛仙、仙剑、香蜜、白蛇、公元2010、斗破、遮天、荒古仙域、西游、洪荒、混沌)
  • 时代穿越

    时代穿越

    地球毁灭穿越,想变强不在连累身边的人,守护身边的人,有原则
  • Tfboys:易烊千玺的萌宝

    Tfboys:易烊千玺的萌宝

    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楠楠抱回了一只脏兮兮的小野猫,易烊千玺做苦工,将它清洗干净,居然是一只雪白的小狐狸。只是这只狐狸似乎赖上了易烊千玺,吃饭睡觉都要缠着他,这也就算了,居然连洗澡都要观摩……易烊千玺终于忍无可忍,“萌萌,你是个女孩子,怎么可以随便偷看男生洗澡?”可爱的女生噘起小嘴,一脸无辜的指着身边的小东西,“是楠楠一定要拉我来的,都是你,不照看好弟弟,还要我替你操心。”无辜的小东西眨巴着大眼,不解的看向萌萌,“不是说,过来就有糖吃的吗?”
  • 穿越末世之生存游戏

    穿越末世之生存游戏

    2075年,天行探测器自HR星球带回一神秘陨石回天启空间站,就在这时,陨石神秘能量爆发,天启空间站与地面失去联系。同时,彼岸爆发,末世开启。随着末世的逐渐进行,有人发现,天蓝星的末世,就像一款正在开发的游戏。秘匣内能开出改变基因,使得人体进化的药剂。秘匣内能开出超文明基地图纸。秘匣内还能开出一箱可乐…伏念带着超强武艺穿越而来,成为这末日游戏里的一个bug。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命争三分

    命争三分

    除了出生你不能选择,生命中的每个选择都是你自己在决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闪婚不闪离

    闪婚不闪离

    叶灵闪婚了,和一个认识不到半年,交往不过三个月的企业白领。在这之前朋友们都以为她会找个大款,再不济也是富二代,没想到却被一个“金融民工”采走。唐献北是个成熟稳重的男人,同事为他设定的理想型不是老师,就是护士,要么公务员,不求盘正条顺,但性格一定要好,工作也足够体面。可出人意料的是,他竟然不声不响娶了个“小网红”?周围人评价——“老唐那媳妇儿贼拉漂亮,就是……漂亮得有点不像能嫁给他。”“传说中的‘老实人’?啧啧,也不知道头上刷了几层绿漆。”“这婚闪得够快,不会闪离吧?”几乎所有人都在猜测这段婚姻能坚持多久,可他们却默默牵手相伴了一生。婚姻不是单方面的生活,而是两个人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