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57000000023

第23章

1917年夏天,罗家伦萌生了北上到北京大学念书的想法。

不过当时,罗家伦的入学成绩却令北大的招生教授们犯难了。人们后来用了八个字来概括当时的罗家伦:“文学天才,数学白痴!”他的作文试卷,因为阅卷老师胡适的激赏得了满分。可是对于数学一无所知的罗家伦,却在这科得了一个大鸭蛋。胡适坚持要这个偏科偏得离谱的人才,其他教授寸步不让。事情闹到要校长蔡元培出面来处理。蔡元培看过罗家伦的作文后,立即喜欢上了这个新生的锐意进取。因此,蔡元培开玩笑地跟大家说:罗家伦是有才的,且长了那么大的一只招风鼻,鼻子大可招财进宝。日后罗家伦有大出息了,还得感谢在座诸位的慧眼识英雄呢。校长既然这样说,招生的教授们哄然一笑,罗家伦便算是通过了。

因此,罗家伦回忆自己在北大极其重要的三年求学生涯时,曾经用颇为愉悦的语调说道:“以一个大学来转移一时代学术或社会的风气,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青年思想,恐怕要算蔡孑民时代的北京大学。”

我们现在知道,北大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在光绪皇帝支持下,由光绪帝的师傅、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孙家鼐主持创立。进入民国后,于1912年5月正式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为首任校长。不过,做教育显然非严复的专长,严复的校长仅干了半年不到即掩面下台。此后,北大流星雨似的来过三任校长:章士钊、何燏时、胡仁源,俱是风韵气度颇负时望的人物,却始终打不开局面。至1916年12月,蔡元培接手北大校务,北大校园中仍养着不少的“学生老爷”。这班“学生老爷”几乎是人手一个听差伺候的。到了上课的时候,听差在窗外恭恭敬敬地通报一声:“老爷上课了!”于是,“学生老爷”们方慢吞吞地从鸦片床上起来洗漱,然后,睡眼惺忪地带了自己的听差去听课。这样的状况,从老师到学生自然是毫无一点学术兴趣。却是在北京的八大胡同逛窑子时,师生中颇出过一些“运动健将”。因此,有娱乐小报干脆给了八大胡同的妓院一个“两院一堂”的别称。所谓的两院,是指当年北洋政府的参议院、众议院酒色财气的议员们;一堂者,即京师大学堂也,其时,京师大学堂虽然进入了国立北京大学时期,但京师大学堂的一切陋习仍因因袭陈,所以,一般的北京市民仍然调侃地称之为“京师大学堂的老爷师生”。

蔡元培进入北大掌旗,至罗家伦的入学,仅仅经历了大半年的革新期,蔡公即以其人格的伟大影响,使学校的风气崭然一变。当时,蔡元培的办学方针是兼容并包、崇尚自由与科学的。他花重金请来的四个学科带头人——文科学长陈独秀、理科学长夏元瑮、法科学长王建祖、工科学长温宗宇,可谓当年办教育的一时之杰士。其中,尤其是陈独秀主持的文科,显得生机勃勃。文科方面,胡适是喝过洋墨水刚从美国归国的。国学的教授,则有黄侃、钱玄同、沈兼士、沈尹默、朱希祖等章太炎的高足撑门面。另有一位经学大师刘师培、一位“两足书柜”陈汉章,都是有大学问的。刘半农原本是上海的一个小说家,刚开始到北大做教授的时候,总有点不自在,后来却慢慢地走上了正轨。另外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则是英文诗教授辜鸿铭。

这是一个百家争鸣的阳春局面。经过整顿的北大校园,春暖鸟声浏亮,夏季翠色灿然如泻。整个北大的校园气氛是和暖、生动且鲜洁润湿的。蔡元培先生便鼓励新旧各派的学者精英们,在校园内布道阐述包括哲学、文学、科学等广泛课题在内的一切学问。当时,北大师生间的那一种问难质疑、坐而论道的颐和之民主学风,使罗家伦一生均受益无穷。

当年,北大有两个场所,是学生们极喜欢的聚首之地。一个是汉花园北大一院二层楼上的国文教员休息室,另一个是李大钊的图书馆主任办公室。这两个场所不讲究师道的尊严,只要上了三个人以上,即可以畅所欲言地开始学术的漫谈,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沙龙聚会。其中,二楼的国文教员休息室南方人去得比较多,一楼的办公室因主人李大钊是北方人,到那个圈子中晃悠的北方人相对就多一点。明末清初的一代儒宗顾亭林先生,在批评当时的北方人时用过一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批评南方人,则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于是,学子们便嘻嘻哈哈地命名二楼的教员休息室为“群言堂”,一楼的李大钊办公室为“饱无堂”。有一次,这两个名称被文科学长陈独秀听去了,并也不生气,反而觉得这一帮学生很有朝气。

文科中,最初是六位师长编纂了一份叫《新青年》的刊物,率先树起了“新文学革命”的一面旗纛。以后,功已立名已遂的罗家伦,回过头来怀想六位师长的姹紫嫣红,便幽静地笑了,做了一个浅净点评:

“当时新青年社是由六个人轮流编辑的,陈独秀笔锋很厉,主张十分尖刻,思想很快而且好作惊人之语。”“胡适之初到北京大学,我曾去看他,他的胆子还是很小,对一般旧教员的态度还是十分谦恭,后来因为他主张改良文学而陈独秀、钱玄同等更变本加厉,大吹大擂,于是胡之气焰因而大盛,这里仿佛有点群众心理的作用在内。”“钱玄同的哥哥钱洵,做过意大利公使,钱玄同很怕他的哥哥,他在外面一向主张很激烈,然而见到了哥哥却一点也不激烈了。”“沈尹默是一个很深沉而喜治红老之学(《红楼梦》与《道德经》)的人,手持一把羽扇,大有谋士的态度。北京大学许多纵横捭阖的事体,都是他经手的。”陶孟和、刘半农二位的资质跟前面四位相比较,则稍微有点生硬。此外,文章写得好、人亦朴素的李大钊,以及周树人、周作人兄弟,都是力挺《新青年》杂志的大将!

当时,以上数位人物,风头一时无人可及。因此,他们很快便成了当年青年学子崇拜的偶像。

如此,罗家伦每当回忆起这一段静美的时光,便忍不住快活地跟人家说:“我尤其身受这种好处。即教授之中,如胡适之先生就屡次在公开演讲中,盛称他初到北大教书时受到傅斯年、毛子水诸位同学相互讨论之益。”其时,傅斯年、毛子水、顾颉刚、段锡朋等人都是罗家伦声气相投的同窗,以傅、罗二人的关系相知最深。但是,傅、罗二人的相处,最初却像一对好斗的小公鸡。这就是罗家伦说的:“当年傅孟真不免有一点恃才傲物,我也常常夜郎自大,有时彼此间不免因争辩而吵架。有一次吵得三天见面不讲话,可是气稍微下去一点立刻就好了,因为我们有许多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知识,以后成为彼此人格间的信任。”傅斯年后来想起罗家伦也是充满着珍重的友谊的:“志希和我,因为彼此都有好吵闹的脾气,几乎每天打嘴仗,甚而至于气忿忿的不谈话了。然而过五六分钟,仍然一切如常。任凭吵上多少次,我们总是最好不过的朋友。”

罗家伦在北大求学期间,讲到一位铭心刻骨不忘记的恩师,自然是蔡元培老先生;一个亦师亦友的知己,则是胡适之先生;一个铁杆的兄弟,则非傅斯年那个大胖子莫属。胡、傅、罗三人的深交应该是在胡适之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在学生中声名大振时。傅斯年声作钟声,罗家伦言多慷慨,胡适之最喜欢微笑着作启发式的点评。傅、罗起先不过是胡家客厅的不速之客,聊得过瘾就升级为登门拜访的熟客,到最后,胡家客厅干脆就成了三人肆言无忌长谈的好地方。三人一会儿作萧然自得之状,一会儿有意气干云的豪迈,一会儿又拊掌而笑、称美良久。当年的文学革命与新文化运动,大抵便是在这样的切磋细谈中,慢慢地成形了。这期间,胡适与罗家伦合作翻译了易卜生的名剧《玩偶之家》,这个作品经《新青年》发表之后,在当年的青年知识阶层激起了很大的反响。1919年,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美国著名教育思想家、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携带他的夫人爱丽丝·奇普,在中国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学术访问。胡适为杜威的最忠实信徒,胡适后来讲过一句话,“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成为实用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经典解答。当年,杜威在北大做过一系列精彩的演讲,胡适亲自担任杜威的现场翻译,罗家伦则被胡适邀请做演说的笔录。这样的时候,当年少年气盛的罗家伦,在夜阑人静的时分,也会抬头仰望夜空中银河的清晰身影,感叹机遇的可贵。

1918年秋季,傅斯年、罗家伦、顾颉刚、康白情数位情真意切的好友萌生了组织一个学生学社,筹办一个学生刊物的想法。这年的10月13日的碰头会上,确定月刊的名称为《新潮》,办刊的原则为“批评的精神,科学的主义,革新的文词”三要素。后来,开会再议,选出的两个主将是,素有“傅大炮”之称的傅斯年以及罗家伦。另有毛子水、顾颉刚、冯友兰、俞平伯、朱自清、康白情、江绍原、李小峰、张申府、高君宇、谭平山、何思源、汪敬熙、吴康、李小峰、郭绍虞、孙伏园、孙春台、杨振声、刘秉麟、孟寿椿、高承元、潘家洵诸君子为新潮社社员。这些人绝非泛泛庸碌之徒,后来,这些人在民国的学术政治界,大抵蔚然成为一种岩岩清峙、壁立千仞的壮丽景观。只不过,此时,他们都还只能在一株幼苗似的《新潮》刊物中,做一个小小的吹鼓手。

《新潮》的人马虽然招纳整齐,可是,其时这一班的学生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不够,经济上也大抵不过是两手空空的穷光蛋。傅斯年、罗家伦这两位主事的哥们儿,就涎着脸皮去游说像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周作人这样的学界大佬,从精神与财力方面伸出手来拉小弟们一把。当时,傅斯年学的是文科,罗家伦则学的是英文科。

其时,北大文科的学长是陈独秀,周作人则是傅斯年的国语教师。陈独秀、周作人等人的《新青年》气势正如火如荼。《新潮》能办成一份充满朝气的青年刊物,陈独秀也是乐观其成的。可是,当时傅斯年正投拜于黄侃的门下潜心钻研国学。

我们现在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周作人所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当时最大的一个学术对立面是以吴宓、胡先骕、梅光迪、刘伯明、汤用彤、陈寅恪、张荫麟为代表的“学衡派”。章炳麟、黄侃所提倡的“国粹主义”与“学衡派”声气相投,因此,当时陈独秀怀疑傅斯年、罗家伦可能是“学衡派”派来探营的间谍。为此,晚年的周作人在《知堂回想录》中写道:“《新潮》的主干是傅斯年,罗家伦只是副手,才力也较差,傅在研究所也担任了一种黄侃的文章组的‘文’,可以想见在一年之前还是黄派的中坚,但到七年(1918)十二月便完全转变了,所以陈独秀虽自己在编《新青年》,却不自信有这样大的法力,在那时候曾经问过我:‘他们可不是派来做细作的么?’我虽然教过他们这一班,但实在不知底细,只好成人之美说些好话,说他们既然有意学好,想是可靠的吧。”

如此,陈独秀、李大钊对于傅斯年,罗家伦二人的疑窦方消。校长蔡元培是主张兼容并蓄之自由学风的,他批准由北大经费中拨3000元给《新潮》作为开办的经费,并且校方代为发行。李大钊则很干脆地腾出了自己的图书馆办公室,作为《新潮》编辑部以及聚会的一个地点。

1919年元旦,《新潮》杂志发行了自己的创刊号。当时,傅斯年为创刊号撰写了十篇文章。罗家伦亦有“今日之世界新潮”、“今日中国之小说界”、“今日中国之新闻界”三篇文章贡献。

这里,必须指出一个有趣的事实,周作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绝对是一位风雷激荡的思想重镇人物。当年,新潮社的傅斯年、罗家伦、顾颉刚、康白情等一帮激情澎湃的年轻人,在读过周作人写下的《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等作品之后,周作人便继蔡元培、陈独秀、胡适之后,成为这些年轻人一个颇为重要的精神领袖。

后来,傅、罗等人相继出国留学,周作人竟成为新潮社最后的留守人员。这就是《新潮》第二卷第五号卷末《本社纪事》中所记载的:“适值社员徐子俊、张申甫(即徐彦之、张崧年)两君将有欧洲之行,周作人君新加入本社,于是在京全体会员假中央公园开会,欢送张徐两君,欢迎周君,并开选举票。结果周作人君当选为主任编辑,孟寿椿君当选为主任干事。嗣由周君推定编辑四人,孟君推定干事六人。”张菊香、张铁荣所作的《周作人年谱》中,对这段历史做过扎实的考证。周作人担任主任编辑大约为1920年10月28日,他所接下的担子正是傅斯年出国留学后所遗留下来的。

总之,当年北大的学生刊物《新潮》,它的精神面貌是清新活泼的。《新潮》在《新青年》之后,迅速成长为倡导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很有影响的刊物。对此,罗家伦自己有一个回顾性的总结:

“《新潮》的政治色彩不浓,可是我们坚决主张民主,反封建、反侵略。我们主张我们民族的独立与自决。总而言之,我们深信时至今日,我们应当复位价值标准,在人的本位上,以科学的方法和哲学的态度,来把我们固有的文化,分别的重新估价。……新潮的第一卷第一期,复印到三版,销到一万三千册,以后也常在一万五千册左右,则声势不可谓不浩大。”

所以,提到自己在北大意气风发的那一段岁月,罗家伦自己用了一段俏皮话一言以概括之:“如果说,蔡元培、胡适是北大的功臣;那么,我与傅斯年都是北大的功狗。”

同类推荐
  • 袁世凯

    袁世凯

    本书以贴身紧逼的方式触摸历史,从丰富的史料中寻绎出悖论式的连番提问,展开一代权臣袁世凯复杂的一生。并以散文化的方式透视其内心世界,写他的坚韧不拔,写他的大义凛然,写他的摇身一变,写他的委曲求全,写他的敢为人先。写他的阴险毒辣,写他的不识时务,写他的身不由己……
  • 最后一个汉人皇帝:崇祯大败局2

    最后一个汉人皇帝:崇祯大败局2

    18岁登基,少年天子崇祯,谈笑间铲除祸患多年的太监魏忠贤,一时间朝野为之振奋;随即起用大将袁崇焕,一举扭转辽东战局;他大权在握,励精图治,财色酒气不沾,阿谀奉承不信,每日上朝,勤奋工作,在位17年,堪称劳模皇帝的典范;衰败多年的大明帝国似乎出现了中兴的转机。但皇太极的一招反间计,诱他错杀忠臣袁崇焕;重新起用阉党为官,导致内官和外廷相互勾结;性格多疑,频频调换前线将领,导致军心涣散;出尔反尔,对起义军反复安抚又反复剿杀……机智与愚蠢,胆略和刚愎,高招与昏招,在崇祯皇帝身上融合得浑然天成;他以帝王之尊,在与皇太极、李自成、张献忠等旷世枭雄的斗争中,将时局的必然与人性的弱点演绎得淋漓尽致。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洪秀全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洪秀全

    洪秀全,1814年1月11日生于广东花县福源水村的一个中农家庭。第二年全家又迁居到县城西南的一个叫官禄□的村庄。这里山青水秀,土地肥沃,交通也比较便利,离广州城不过90华里左右,来去很方便,信息也较灵通。洪秀全7岁进入村里私塾读书,学习传统课目——《四书》、《五经》等,但他不满足于此,喜欢另外读一些中国历史和奇异书籍,喜欢听出洋归来的人讲海外的事情。他天性聪明,想象力丰富,在孩子群中是出众的,博得乡亲们和塾师的赞许鼓励。
  • 108影响人类的著名人物

    108影响人类的著名人物

    文章是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108影响人类的著名人物》精彩书集。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6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6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热门推荐
  • 莫河,莫何

    莫河,莫何

    悠悠弯弯的莫河,蜿蜒曲折从这一个小小的莫城中间穿过,它的源头无从得知,城中百姓都知它连着鬼界,却不知道怎去。城中有一个人,叫莫何,有着一堆稀奇古怪的东西,却不卖掉,照她的话说,整座城里最为神秘的就是她,那还要知道为什么作甚?(治愈类小说,短篇一个连一个的那种)
  • 一壶墨香

    一壶墨香

    “青少年”这个词从第一次出现到成为记忆,我们的生活似乎没变,也似乎什么都变了。在这个时间段,我们变的非常敏感。就连一束光线照射下,空气中的尘埃,也常让我们感慨半天。好像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似乎历尽沧桑,看破了世间红尘。这是一段五彩的时光,它的名字叫“青春”。在这有风有雨的夜里,我想用清纯的文字煮一壶墨香,坐在窗帘的边缘艰难生命的歌喉。
  • 月翼华歌之依羽圣蝶

    月翼华歌之依羽圣蝶

    这是一曲命运的歌。因为它所对抗的,是亲自设下的命运齿轮。须臾之中,所有杂念被摒除。当你能够以一个胜利者的心态睥睨天下,你将有资格成为天下的神明。然而,要想成功,就要对着神明起誓:我一生的雍容,谨献给天下曈昽。为光明与黑暗友好并存,穷尽生命,无所畏惧。为天下子民,为苍苍众生不惧霜雪,因事在人为。无视命运,因举世无双。
  • 天机悟道

    天机悟道

    张振宇自小研习易经,以卜卦算命为生。一日机缘突至,张振宇得练气士之法,自此踏上修炼之道。奇遇不断。先得先天灵宝,后得祖巫传承,空间神通纵横宇宙。盘古授过艺伏羲讲过道。断天机、测未来,仙神各界来去自如。各种奇异的生物,各种未知的文明,盘古世界之外尚有大道世界,无尽的世界之中,张振宇探索无上大道,见天地奇观,最终之道,道在何方,是否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一切都是未知........
  • 少爷恋上女神偷

    少爷恋上女神偷

    双重性格神偷元初颖,遇上玩世不恭大少爷欧阳唯枫,火星撞地球!他们会产生怎样的情愫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黎歌

    天黎歌

    边陲大漠之中,据传封有上古大墓古墓之匙被藏于乾坤无定锁之中天下人开始寻找三十年前失踪的乾坤无定锁然而,古墓之中之波,却成了开启了一场天地巨变的导火索。
  • 长命锁之我等你

    长命锁之我等你

    长命锁到底是谁给她的?在这个校园能否再找到他?各位,简介无能,还是看看内容吧。
  • 网游创世召唤师

    网游创世召唤师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国之间的摩擦愈发严重,各种中小型战争愈演愈烈,为了将世界大战扼杀在摇篮里,最终经各国商讨后决定将战场搬到虚拟世界,用虚拟世界的胜负来决定现实世界中的利益的分配,由此各国政府联合世界多家企业巨头共同研发《创世》,而几个平凡的大学生将如何在这片新奇世界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天地。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