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08700000025

第25章 与时俱进该手必争

仕与隐、进与退、出与处。总是横亘于历代士人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问题。远古帝尧时代,有虞舜、皋陶、后稷、后契等众多贤良官员,也有隐居颍河之滨、视天下为敝屣的高士许由,还有比许由更清高的巢父之流。帝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认为这些话污染了他的耳朵,就跑到颍河边洗耳朵去了。

对大多数士人来说,作官是首要选择,但要进入仕途颇不容易,进入仕途之后要想青云直上,获取高官厚禄更非易事。因而绝大多数士人在仕途上趑趄而行,伴随着他们的是焦虑、困惑、怅惘。浏览古代文学家的别集,很容易感受到仕与隐在他们内心中的矛盾冲突,倾听到仕途失意的悲凉呻吟。表现这一冲突,倾诉这种呻吟,成为古典文学最重要的主题。“愤怒出诗人”,文学史上抒写仕途困顿、生活潦倒的诗文,无疑是古典文学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韩愈所谓“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究苦之言易好”,欧阳修所言“诗,究而后工……”,都是窥透此中消息的至理名言。像屈原、曹植、李白、杜甫这些大诗人,皆以不同方式抒摅各自的失意,他们的身份不同,所处境遇不同,但他们心系朝廷,希冀大用的情况却并无二致。

中国的古代思想体系,具有非常实用的功能。它以儒家思想为主,又以佛、道思想为辅,构成一个复杂的开放的互补系统,士人们尽可以在这个系统中各取所需。谋求当官的人可以孔孟的教导来勉励自己;而希图隐逸者亦可从老庄的格言中寻求慰藉。当然渴望当官的人更多,所以,信奉儒学的人比崇拜佛、道的人更多。

曾国藩对进退之道别有体悟。他说:身当时任,首先应是造就自己进取的资本。如何造就,那就是靠一种坚忍和执著,用知识和学问来武装自己的心灵。

曾国藩平生爱好学习,从少年至老年期,没有一天不读书。他所受书籍的影响,是非常巨大而且深厚。他所说的:“心灵不牵执于物,随遇而安,不为以后的操心,专心过好现在,对于已经过去的事不长依恋。”即使放在今天,仍然是很高明的处世之道,而曾国藩竟然能在读《易经》时体会出来。

对于人生的进退,最易造成两种错误的行为,一是盲人骑瞎马式莽撞,一是自暴自弃的沉伦。曾国藩虽善于忍让,但也有不愿退却的时候,如拒交关防一事,则看出他也有争的一面。

曾国藩为钦差大臣镇压捻军,当时刘秉璋作为辅佐军事的襄办之官,献防守运河之策,于是清军在河岸修起长墙,阻止捻军马队渡过,试图把他们围在一个角落里聚而歼之。李鸿章在江督行署,力争不可,亲自给刘秉璋写信说:“古代有万里长城,现在有万里长墙,秦始皇没有意料到在一千多年后遇到公等为知音。”显然,这带有嘲讽的味道。刘秉璋率万人渡运河,接到李鸿章的公文,说粮饷缺乏不能够增兵。李鸿章事事进行干涉大多像此类事情一样。并且时常上报情况,条陈军务,曾国藩很不满意李的这种做法。等到时间长久,军无战功,清政府让李鸿章接替为统帅,曾国藩感觉惭愧,不忍心离去,自己请求留在军营中继续效力。李鸿章接任后,急忙派人到曾国藩驻所领取钦差大臣的“关防”。曾国藩说:“关防,是重要的东西;将帅交接,是大事,他不自重,急着要拿去,弄没了怎么办?况且我还留在这里。”李鸿章派客人百般劝说,让他回到两江总督之任上,曾国藩也没有答应。有人给李出主意,并调停说乾隆时西征的军队用大学士为管粮草的官,地位也与钦差大臣相等。曾国藩故意装作不懂,说:“说的是什么?”刘秉璋说:“现在您回到两江总督之任,就是大学士管粮草的官职呀。”李鸿章又私下告诉他说:“以公的声望,虽违旨不行,也是可以的。但九帅之军队屡屡失利,难道不惧怕朝廷的谴责吗?”曾国藩于是东归,从此绝口不谈剿捻的事。李鸿章接替为统帅,也没有改变曾国藩扼制运河而防守的策略。后来,大功告成,李鸿章上疏请求给从前的领兵大臣加恩,曾国藩仅仅得到了一个“世袭轻车都尉”,因此大为恼怒,对江宁知府涂朗轩说:“他日李鸿章到来,我当在他之下,真是今非昔比了!”

因此,曾国藩在处理进退关系问题上,则是该进时进,当退时退。在他启程不得已赴两江总督任之时,途中观者如堵,家家香烛、爆竹拜送,满城文武士友皆送至下关。申刻行船时,还将郭嵩焘所纂《湘阴县志》阅读一遍,以抑止自己复杂的心情。睡后,则不甚成寐。“念本日送者之众,人情之厚,舟楫仪从之盛,如好花盛开,过于烂漫,凋谢之期恐即相随而至,不胜惴栗。”后三天,他每日只看《湘阴县志》,并将此志寄还。从第四天开始,上半日处理文件,见见客,下半日与晚上便开始抓紧时间读《国语》、《古文观止》。告别了他经营多年的江宁,离开自己血脉相承的胞弟,怅怅如有所失,内心十分不安,只企望旅程之中能在自己喜爱的书籍中得到安慰与休憩。同治八年(1869)一月九日,曾国藩行至泰安府,忽然接到新的寄谕,所奏报销折奉旨“著照所请”,只在户部备案,毋须核议。这等于说,一些人原抓住曾国藩军费开销巨大,要审计查账,现在一纸圣旨就将此事一笔勾销,不再查他的账了。曾国藩为此大受鼓舞,认为这是清政府对他的特别信任,空前恩典。谕旨使他“感激次骨,较之得高爵穹官,其感百倍过之”。因而便又有点心回意转,虽虑“久宦不休,将来恐难善始善终”,但不再要求辞职了。此时,虽然眼蒙殊甚,可心头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但看书的劲头更足了,轿中、宿店的旅途之中,竟将《战国策》、《左传》反复阅读,他似乎要在陛见皇太后、皇上之时,陈述自己的中兴大业之策划了。

进就要有争。无独有偶,曾国藩的得意弟子李鸿章为了自己的“进”,则更颇有心计。当然他争的是有利于自己“进”的人才。

周馥,字玉山,安徽建德人,秀才出身,以得李鸿章提携,跟着水涨船高,历官至两江、两广总督,与鸿章宦辙相寻,酬其志愿。他追随李鸿章三十余年,为其左右手,在北洋有能员之称。其与鸿章遇合的经过,颇堪一述。

咸丰十一年(1861),曾国藩以钦差大臣、两江总督驻安庆,他为了广求各界意见,特在营门外放置一个意见箱,请军士、百姓发表意见。落魄文人,往往投以万言书,有时竟蒙所赏,获得差事。周馥有一朋友也想上万言书,不知是因为文笔不好或另有原因,请周代作。曾国藩读后,颇为赞赏,在书上批“今之祖生”。李鸿章当时亦在曾国藩幕府中,因即将独当一面,极留意自己要用的人才,对周馥代作之文,尤为叹异,一查之后,知道是周馥所作,就私下请他做佐手,把自己的薪水分给他用。下一年李鸿章赴江苏,周馥即以幕僚资格随行,从此一帆风顺。周馥晚年有“感怀平生师友三十五律”,第二首题云:

吐握余风久不传,穷途何意得公怜。偏裨骥尾三千士风雨龙门四十年。报国恨无前箸效,临终犹忆泪珠悬。山阳痛后侯芭老,翘首中兴望后贤。

一个人在社会中是渺小的,更多时候,不是你想进想争就能“进”能“争”得了的,这时则需要的是坚忍不挠,以屈求伸。

“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英国人培根说。

只有不屈不挠,才能以屈求伸,才有以屈求伸的一天。

人生活在世界上要生活,要吃饭,往往不得不委屈自己,在蜷曲中求取生存,然后再在适当时机从长计议别的出路。

曾国藩常引用古人的话“尺蠖之屈,以求伸也”。在社会上,人的弹性,就像尺蠖那样,想来一辈子不曾屈过的人,估计是很少很少,不会太多的。

话虽如此,然而要是真的让锦衣玉食,过惯一流生活,且有身价的人在必要时作出尺蠖之屈,倒也真不容易哩。

当年,卓文君倾慕司马相如的才华,私奔出走,去到成都。卓文君是当时临邛豪富卓王孙的女儿,为了追求爱情,她这一走,竟把个老子气得什么陪嫁也不给,而偏偏这个司马相如,又是个家里除了四面墙壁,什么也没有的穷光蛋。后来,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穷得在成都实在呆不下去,于是双双回到临邛,变卖车马,盘下了一爿小小的酒店,逼上梁山,做起了生意。为了生存,卓文君打脱千金小姐的娇慵,亲自上阵,当垆卖酒,司马相如也放下读书人的架子,穿上犊鼻,和佣人酒保,一起洗碗洗杯。

司马相如穿犊鼻干洗碗工作,卓文君当垆卖酒,自然是有失身份的事。但是在生存面前,身份又值多少钱一斤呢?

宋朝梅尧臣《送李南玉》诗:“买臣尝负薪,相如犹涤厄。”朱买臣没发迹时是个背薪的卖柴汉,和司马相如同为一对脚碰脚的难兄难弟。

能屈能伸,以屈求伸,对于社会上的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经受,一种发展。也只有经历了人生的阴暗和苦难,才懂得生命和阳光的可爱且又可贵。

逆境奋起,放下架子,司马相如、卓文君是这样走过来了,朱买臣、范仲淹是这样走过来了。这给我们后来者以深刻地警示。

但是,要成大事,有时也特别需要一种打破常规的勇敢,少点所谓成熟与世故,多些纯真与胆识,胡林翼对此体会得最为真切。胡林翼的才能,是“中兴名臣”中的姣姣者。曾国荃率军东下,懂得军事的人大多担心没有退路,胡林翼却颇为赞成说道:“过去的时候,有兄弟二人,哥哥不信鬼神,弟弟常常迷信。好多年以后,兄弟都没有遇到凶事,但弟弟因疑神信鬼,却自己束缚了很多时候,颇以为苦,也想仿效他的哥哥放松自己。一次,没有选择日子就出了门,果然在途中遇到了黑煞神,责备他不按原来的规则办事。弟弟说:‘我是跟我哥哥学的,为什么你偏偏找我的茬,说我的错,让我遇到你呢?’黑煞神说:‘你哥哥愚鲁懵懂,阴阳怕懵懂,不得不躲避他。你本来是怕我的,怎么可以违命!’弟弟不得已,又开始了信神信鬼的规矩日子。”胡林翼讲完这哥俩的故事,又回曾家兄弟俩人上,说:“天下人唯有懵懂能够成事,以往就是这样,懵懂行将大功告成。”及至曾国荃攻克南京,就任湖北巡抚,与官文关系紧张,李鸿章听说了,就举前边这段话以为谈笑,说:“这是太懵懂了”。

因此,立身处世,知从时顺势,便知进退,能屈伸。得其时势,便趁势而进,时势不济,便退待其时,能进能退,能屈能伸,便可安生立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也算是一个大国了。但当吴王阖闾灭徐破楚,势头强盛。阖闾派使者到齐国,要娶齐景公之女为妻。齐景公无奈,只好答应,哭着将女儿送到吴国去。他手下的一个臣子高梦子劝他说:“我们齐国背靠大海,又有山川之险,纵然不能全收天下,谁又能把我们怎么样呢?您既然舍不得自己的女儿,那就别嫁了吧!”齐景公说:“我是不能违逆天意啊,我有如此强大的国家,却不能号令诸侯,如果现在不听从吴王的要求,那必然会生出祸患,那只能走上绝路啊。我听说过,既然不能号令别人,那就不如听从了吧。”不能施以号令,那是因为未得其时势;既然未得其时势,也就只好退而听令,这正是一种聪明的选择。

但在中国的文化精神中,积极入世仍是主流。范仲淹被曾国藩选入“圣哲”之前列,毛泽东也认为,范是与曾国藩相并列的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办事兼传教之人”。

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年少好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范仲淹生父范墉曾官武宁军掌书记,是下层官吏,故去世后,其母便“贫无依”了。他苦读而举进士,完全依靠自己的学问和才能,官居参知政事(副宰相),主持庆历新政,成为一代名臣。

《朱子语类》云:

范文正公自做秀才时便以天下为己任,无一事不理会过。一旦仁宗大用之,便做出许多事业。

自小以天下为己任,是这些士大夫的共同特点。黄庭坚《跋范文正公诗》云:“范文正公在当时诸公间第一品人也。故余每于人家见尺牍寸纸,未尝不爱赏,弥日相见其人。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文正公饮食起居之间先行之而后载于言者也。”范仲淹是个典范人物,自觉身体力行儒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恪守道义,是个模范官员。他曾说:

吾遇夜就寝,即自计一日食饮奉养之费,及所为之事。果自奉之费及所为之事相称,则鼾鼻熟寐;或不然,则终夕不能安眠,明日必求所以称之者。

每夜反省自己一天所为之事是否与俸禄相称,如果不相称,竟至于彻夜不眠,思量次日如何弥补上来。这种带有自虐性的慎独精神,无疑弘扬了先秦儒家“士不可不弘毅”的传统。自觉将服务于社会国家作为自己为官从政的主要目的。范仲淹长期在中央或地方担任重要官职,政绩颇佳,有惠于民,是当时最有作为的政治家。《宋史》本传说: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如此廉洁奉公,爱民如子的官吏,无疑为后世清官的典范。

同类推荐
  • 学衡派思想研究

    学衡派思想研究

    该书是一本纯学术的著作,相信会对有志于了解、学习、研究文史哲的朋友有所帮助。
  • 梁启超其人其书

    梁启超其人其书

    作者系中国近代史、中国经学史研究名家,长期收集、整理近代思想家文献,对于戊戌变法研究尤为深入,此书系作者近三十年研究梁启超的心得,对梁氏生平与论著的重要侧面进行探索,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 爱欲与文明(译文经典)

    爱欲与文明(译文经典)

    《爱欲与文明》讲述了:西方今天文明已发展到极点,然而文明进步的加速也伴随着不自由的加剧。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和核武器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人对人最有效的统治和摧残恰恰发生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高度发达到仿佛能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时刻。可见,高度文明的昂贵代价是人的不自由和对生命本能、对自我升华了的性欲、爱欲的压抑。所以,反抗现代西方文明首先必须消除对人的本性的压抑,解放爱欲。
  •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

    本书先秦是中国思想史上群星灿烂的时期,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性格和此后发展的基本格局,并因此成为世界性的永恒研究焦点。作者史华兹教授为欧美中国研究界的一代宗师。他既渊博、敏锐又灵动,从不随波追逐任何成见和时髦,被学界誉为柏林式的“反潮流”人物。《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是他集晚年功力之大成的著作,作者从中西比较的视角,对先秦的思想世界进行了分析性重建。作者坚信人类思想可以通过文化符号系统进行交流和沟通,并以此项研究挑战了当代文化人类学的相对注意倾向及其相关预设。
  •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思维决定成败。思维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了人的视野和成就。正确的思维方式,让你事半功倍,青云直上;错误的思维方式,让你茫无头绪,劳而无功。然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提高。本书概括总结了12种思维方式、精选了54道思维名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你如何正确地思考和选择,让你在一筹莫展中找到突破,在乱七八糟中理出头绪,在山穷水尽时峰回路转,从而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激发你的大脑潜能,在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
热门推荐
  • 翻天覆地一只狐

    翻天覆地一只狐

    人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这个道理对于妖也是通用的。白玲珑对此深以为然。她是一只千年道行的狐狸精,脑筋却不太好使,白瞎了名字中的玲珑二字。修行不用功的她,法术自然不精,打不过邻居那条背景大有来头的水蛇精,险些丧命蛇口……她发愤图强,想要报复回去,可是惊觉自己并无靠山啊!这可怎么办?从此她走上了寻找靠山的漫漫不归路……
  • 天华的异空

    天华的异空

    看厌了飞天入地,不如看看这打游戏般的现实武道。
  •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相遇、分离、等待、回忆,最终释然。本书是一本温暖人心的青春文字,书写了当下年轻人感情的各个横切面,与《匆匆那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青春书籍,一起掀起“怀念青春,回味温暖”的热潮。四十八篇独具个人风格的温暖爱情故事,是作者的故事,也倒映着每一个用力爱过的人的影子。值得纪念的时光,与幸福有染,与憾恨无关。
  • 那个逗比谁家的

    那个逗比谁家的

    云青寒,女,二十三岁,无业游民,长相甜蜜可人,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且还是个逗比,气死人不偿命的那种,最近迷上了一款修仙网游〈一梦江湖〉,然后穿越了,穿越到了一个架空的世界,而且她发现自己还可以无限复活。如果回不到原来世界的话,那就在这个强者为王的世界里,称王称霸吧,毕竟,当世界土豪的感觉一定很不赖,我,就是这个世界的马爸爸,哈哈哈哈盒盒盒盒。。。。
  • 始于初遇

    始于初遇

    阿叶,在对的时间遇见你,你的出现是上天对我最大的偏爱。我会尽我所能,帮你护住你想要的一切。——by欧阳若轩阿轩,你是我唯一的美梦。——by苏叶
  • 温故而知星

    温故而知星

    有没有这样一个人,会永远站在你身后?有没有这样一个人,能带给你满心欢喜?有没有这样一个人,是你世界里的全部?于年晚星而言,温故就是这个人。喜欢的少年,年少的欢喜,皆是他。他逆光而来,成为了她的全世界。—有没有这样一个人,会把你当成全世界?有没有这样一个人,能勾起你所有欢喜?有没有这样一个人,是你世界所有的光?于温故而言,年晚星就是这个人。人间理想,心之所向,皆是她。她迎风而来,拥抱了他的全世界。—“温故温故,为什么这道题无解啊?”“就像我对你的爱。”“?”“无解嘛。”—“又想吃冰淇淋了?”“对呀对呀,温故你怎么这么了解我?”“因为,温故而知星。”
  • 大明江湖奇女子

    大明江湖奇女子

    大明朝一位奇怪的少女,出身侯门,行走江湖,涉政朝堂,名扬天下,历经奇险,闯关度关!!带你走入这位少女新奇的江湖世界!!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混沌之王之烈火异兽

    混沌之王之烈火异兽

    混沌生创世,创世开天地,天地衍众生,众生向往长生而出神魔。然纵使神魔也无法彻底摆脱天地的束缚。有借众生之力参悟混沌者,世称——混沌之王!
  • 错惹七“弟”

    错惹七“弟”

    他,冷氏集团总裁,冷酷邪魅、俊美无俦、那夜酒里被人下了毒,他发现了七弟是娇美少女,从此对七弟夜夜索欢,兽宠无敌……她,冷氏集团七少,灵动可爱、俊俏无双、谁曾想那夜被他吻了,自己女孩儿的身份被发现,她变成了他的小白兔,夜夜痴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秦时明月之医行天下

    秦时明月之医行天下

    梦回千年来到了这风起云涌战火纷飞时代,战国七雄争锋天下,诸子百家傲视群雄,在这萧索的天下该何去何从,或是侠行千里,剑撒长空,或是寄居庙堂,位极人臣,亦或是偏安一隅,终了此生.徐子彦:等等,这个战国好像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