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08700000030

第30章 有藏有露,再试锋刃

有人说,曾国藩能够功成名就的最大原因,就是深谙藏锋。梁启超就说他“非有超群轶伦之天才,在当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曾国藩自己也说:“自以秉质愚柔,舍困勉二字,别无他处。”他又说:“吾生平短于才,爱者或谬以德器相许,实则虽曾任艰巨,自问仅一愚人,幸不以私智诡谲凿其愚,尚可告后昆耳。”

难道他真是一个钝拙愚柔短才的人吗?实在说起来,这又不尽然了。一个人的成就有小有大,小者或可从困勉铢积寸累得来,若成就大业,只靠辛苦强学还是不行,尤必有超人的领悟天才,才能相济为用。曾国藩说:“器有洪纤,因材而就,次者学成,大者天授。”可见一斑。

李鸿章署理江督时,虽然励精图治,但因地位不稳,时间较短,成效甚微。他受命刚满五个月,就突然奉命赴河洛防剿,兼顾山陕门户,以漕运总督吴棠署理两江总督,李宗羲、丁日昌递署漕督、苏抚。清廷此举,用心险恶。从军事上说,时值捻军主力从安徽转进河南,向西运动,而曾国藩则侧重东路,无力西顾,清廷拟调李鸿章督带号称洋枪精整为淮军之冠的杨鼎勋等部驰往河南、山西、陕西三省边境,“备回剿捻”,以防止捻军和西北回民义军联合抗清。从政治上说,“江督天下大缺,枢廷部臣衣食所(系)”,岂能让曾、李久居?清廷这么做,是想一石二鸟:通过独立于湘淮集团的吴棠夺取李鸿章手中的两江地方实权,又可利用淮系李鸿章牵制湘系曾国藩,以防“内轻外重”。曾国藩、李鸿章看穿清廷用心,采取坚决抵制的态度。曾国藩接奉廷寄,认为“措置太骤,竟日为之不怡”。李鸿章接奉廷寄后,也“反复筹思,似难尽妥”。

李鸿章之所以拒绝视师河洛,是因为捻军主力业已挥师东指,同时担心“一军两帅,牵制殊多”,而且也害怕失去对饷源重地两江实权的控制。为此,他致函曾国藩,先后提出两种应付方法。在接到清廷命令的第三天,他恳请曾国藩对于两江的人事安排“熟筹密陈”。

曾国藩既然早有“决不回任”的表示,如今就只好主张维持现状了。因而,李鸿章便于十月初复奏,婉转要挟清廷,说视师河洛,有“兵难远分,饷难专恃,军火难常接济三端”。清廷鉴于曾、李的这种态度,不敢强制,只得下谕允准。

曾国藩做人、治军,皆以藏锋为要,也以此告诫属下,因而得到属下的景仰。

地位之尊莫过于帝王将相,然而,“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因此,地位显贵的人切不可自鸣得意,妄自尊大。人生遭际,谁能逆料。“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古人的训诫多么深刻啊!

《诗·小雅·小旻》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首诗大概是周代大夫之作,原用来告诫周幽王。曾国藩常背诵这首小诗,那战战兢兢,胆怯而谨慎的样子,如同面临深渊,唯恐掉下去,在冰川上行走,唯恐陷下去。文章借用这个比喻,来劝告那些已掌握大权的人,不要忘乎所以,狂燥乱为,应时时思考自己,警戒自己。这是掌权做官的人的警戒。

作为智星形象的西汉人张良,就是一个藏锋的典范人物。张良因于博浪沙狙击秦始皇失败而亡命下邳,在桥上遇见一位古怪老人,故意让鞋子掉落桥下,然后毫不客气地命令张良到桥下去取。张良看在老人年老的份上,丢掉相门公子的尊贵身份与骄矜习气,按照老人的吩咐去取鞋并为他穿好。老人认为孺子可教,遂决定传授他兵书。前两次因为张良迟到而未能传授,第三次张良半夜提前赶到,老人才授给他《太公兵书》,告诉他读此书可以成为帝王之师。

亡命下邳是张良一生中的非常重要的阶段,堪称他一生的转折点;此前,张良是以一位矢志复仇的勇敢少年著称,而在此之后则完全磨去了锋芒,将机锋隐藏得很深很深,作为一个深思熟虑幕后运筹的智者出现,而这种转变,则完全来自于他的勤学工夫。从公元前218年张良狙击秦始皇,至公元前209年响应陈胜起义,张良在下邳隐匿的时间达10年之久,这10年的时间,该可以读多少书!更何况张良是以复仇的隐忍精神去钻研去苦读的。从张良后来行事来看,张良所学极为驳杂。《留侯世家》载张良“发八难”,其中“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休马华山之阳”、“放牛桃林之阴”诸语,出自《尚书》,这说明张良对儒家的王道学说有过研究。他之请商山四皓辅佐太子的计策,也深得纵横家揣摩神髓。但这些都不是张良学习的主要内容,他的生平所学主要有两大骨干:一是兵法权谋,如《太公兵法》;另一是黄老之术,其间还包括一些处于萌芽状态的道教知识。这两门学问在张良身上所起的作用不是分开的,张良是以黄老之术做底子,以兵法权谋作为表面,他把这两门学问水乳交融般糅合在一起,在运用时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韩信懂兵法权谋而不谙黄老,所以他最终连脑袋都保不住,张良以黄老之术作为他立身行事的基础,这是他高出于韩信、萧何等人的地方。

张良在辅佐刘邦夺得天下以后,就采取功成身退的策略,逐步从名利场中退出来。从张良一生行为来看,他何曾不留恋于政治,而以他的功绩以及他在汉家统治集团中的重要地位,他完全有资格出任汉相,而他之所以能够超越名利,乃是道家智慧和兵家权谋在处世上的运用。他之急流勇退,既有理论上的依据,又有历史和现实原因。《老子》第九章云:“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即是说,个人在事业达到顶峰之时就应该急流勇退,防止超过事物发展极限而走向反面。《留侯世家》载有张良一段内心独白:

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这是道家功成身退思想的形象说明。

从公元前201年刘邦称帝到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逝这一段时间之内,汉廷充满了血雨腥风,政治舞台上刀光剑影,险象丛生。刘邦自认为运筹帷幄不及子房,这是对张良卓越的军事智慧的评价,但按照刘邦狡诈、残忍、猜忌的本性,评价愈高,防范之心也就愈多。《史记·项羽本纪》,说刘邦不欲见天下辩士侯公,防止他以三寸之舌倾人之国,而对张良这位人杰,其防范之心又当在侯公之上。基于上述诸多因素的考虑,张良在胜利之后便不愿贪恋富贵,表示出对政治的淡漠,并按照刚刚萌芽的神仙道教教义去练习导引、辟谷,闭门不出经年累月,这与其说是张良求仙学道,倒不如说是向刘邦作出的一种政治姿态,表明自己超脱现实绝意政治的态度,否则刘邦是至死也不会放心的。在《史记·留侯世家》中有一段文字颇为耐人寻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了,而劝说张良进食的不是那位猜忌心极重的刘邦,而是对张良出奇计稳固太子地位心怀感激的自私任性的吕后,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刘邦死后张良还活了八年之久,如果这位开国皇帝多活几年,那么,张良恐怕早已因为“辟谷”而真的登仙“从赤松子游”了。如果从表面上看,似乎张良在胜利之后用计频率远不及此前,实际上张良的智慧从圯下开始而贯穿到他生命的结束,胜利前他的智慧运用在政治、军事之上,而胜利之后则主要用于个人的全身远祸方面。他以极清醒的政治目光,以极冷峻的理性态度,注视着政治的风云变幻。他站在一个超脱、淡泊的立场之上,运用退隐无为的手段应付险恶的政治环境,而他所做的这一切又天衣无缝不留任何痕迹。看似绝意尘世心如死灰,但一旦掀开这淡漠的外罩,便射出两道犀利、警觉的逼人寒光。张良凭他的超人智慧而免遭杀身之祸,他也是汉家开国功臣中寥寥可数的没有遭到刘邦轻侮的人之一。

就某种意义来说,藏锋也是一种转移“痛点”的行为。能够藏锋,转移痛点,便能自得其乐。

在古人的眼里,“富贵”两字,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不取于人谓之富,不屈于人谓之贵”,布衣草鞋,自有一股飘逸清雅的仙气,粗茶淡饭,自有一份闹适自在的意趣。

中国人历来提倡以“不贪为主”的品德。春秋时宋国有贤人子罕,官至辅政。国中有人得了一块硕大的美玉,于是赶快去献给他,可是子罕不受。献玉者问他:“你为何不要这块玉?这是件玉匠鉴定过的宝物,价值连城啊!”子罕听了回答说:“我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玉为宝,我们俩应该各安其宝。请你把玉拿回去吧!”在子罕看来,此玉不过是“刀刃之饴”,有何可羡?持身藏去贪锋,才是最宝贵的品德。在我们的生活里,常会有这种“玉”,即使无人拿来献给你,它也会在那里诱惑着你。有多少人受了这种灿烂的诱惑,步趋而去,结果把立世的“宝”给失去了。

同类推荐
  • 宗镜录略讲(卷一)

    宗镜录略讲(卷一)

    《宗镜录》一百卷,唐末五代永明延寿禅师著,是中国佛教传世的经典名著。延寿禅师为禅宗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感于当时禅宗信徒因未明佛法而产生的种种流弊及争论,乃邀集天台、华严、唯识三宗知法比丘,互相问难,并以禅宗心要加以折中,著成此书。书中引用佛经及中印圣贤论著达三百本之多,可谓“和会千圣之微言,洞达百家之秘说”,这在佛学的相关论著中,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宗镜录》撰成千载以来,以其规模宏大,辞美旨深,在广受好评的同时,也被大众读者视为畏途。南怀瑾先生有鉴于此,乃就此书精要部分,深入浅出,详加剖析。本卷内容包括全书中有关禅宗以及唯识论的部分。先生在章析句解的同时,融会各种佛门要义,并结合中西方文化精髓,使当代学人得以借此进入这部博大精深的佛学著作。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三年九月初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七月十四日)
  • 7天教你读懂哲学

    7天教你读懂哲学

    本书为普及哲学知识的书籍。书中大量介绍了外国许多著名的哲学大师及他们的哲学思想和哲学著作等,并对每一位大师的生平成长之路和求学之路做了深刻的剖析,旨在向人们宣传和阐述他们的哲学观点和理论。本书通俗易懂,知识性强,体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 季风讲圣贤家训

    季风讲圣贤家训

    本书详细介绍了诸葛亮、颜之推、谢安、范仲淹、欧阳修、包拯、苏洵、朱熹、张英、曾国藩10位历史名人的治家之道,这些家训沉淀着丰富而又厚重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也正是由于这些家训的存在,才使得一个人、一个家族,乃至整个国家都拥有了灵魂,使得华夏文明亘古长青。这是一部治家图书,也是一部修身指南。这些古圣先贤所留下来的家训给我们带来了谆谆教诲,也令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浩然正气。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这正是我们所要牢记的,而这种高尚的情操也时刻激励着世人。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情公子

    情公子

    他本一无是处,他本一身抱负,他本肝胆柔情,他本聪明绝代,可是世事如此,现实如此,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伤痛,他终于堕落,一次意外让他改变了,潇洒天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娇妻美娟伴他一生,莫问天
  • 你看我像反派吗

    你看我像反派吗

    天谕界南荒落叶城一个看着落寞的府邸中,一个名叫叶富贵的少年正在努力的修炼,汗水打湿了他的衣裳。
  • 独爱汝,夜未央

    独爱汝,夜未央

    本书以灵异悬疑为主。现在的社会越来越不太平了,无论是妩媚善良的狐狸,还是勇敢活泼的蝴蝶……她们都真实的存在在人类社会中……(PS:人物设定以VOCALOID为主。)
  • 棋之本能

    棋之本能

    借用《盾击》里对天才的阐述:真正的天才,是一出生便已屹立在世界之巅的人!我要说的就是这样一个围棋天才的故事……======================================================================这本书应该是不会围棋的人也能看懂的,并没有什么专业知识妨碍阅读。我努力的想让我的书给读者一种在“看”漫画的感觉,并为此努力着。
  • 霸道老公请自重

    霸道老公请自重

    三年前,家族金融危机,她为了挽留家族事业放弃了初恋爱人被迫分手,三年后,她隐婚嫁给了江城首富,江城人众所周知郑易轩家里的夫人如同摆设,也没有人知道她的真面目,郑易轩在外拈花惹草,漫天花边新闻,她淡定自处,乐的自在,这场无爱的婚姻中,她放弃了很多,唯一守住的只有自己的心,同年,直到她初恋情人霸气回归,他的出现让她再也不淡定...
  • 大唐太子党

    大唐太子党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部分搜索结果未予显示。
  • TFBOYS今生只为遇见你

    TFBOYS今生只为遇见你

    本以为他是在乎自己的,以为自己来到他身边可以住进他心里,现实偏偏是残酷的,亲眼看到他在大雨时扔下自己和一个女生离开,随后又宣布她是自己的女朋友,安雨晨笑自己幼稚,自己在他身边不过是以兄弟的身份罢了。离开,还是继续留下。。。
  • 凤动九天

    凤动九天

    吴群,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人,无意间撞见异能者之间的战斗,触动脑海深处的记忆,得知了异能者世界的存在。父亲是异能者,母亲是异能者,唯一的姐姐也是异能者,作为家里唯一的凡人,吴群如何甘于平凡。一个平凡人渴望非凡,当机遇出现在眼前,把握住机会,踏上非凡道路。
  • 我的能力来自游戏

    我的能力来自游戏

    死宅穿越了,没有一技之长的他,竟然要依靠前世的游戏来谋生
  • 我与阎罗有约会

    我与阎罗有约会

    阴间之主不见,谁料却在我的身旁,当起了刁蛮又可爱的妻子,藏在扇子里的美女与老婆沆瀣一气,把我欺负的够呛,当年的文化人为什么拿起武器,只因为师傅懒得理你,看昔年的诸葛如何崛起,等待着你的可能不只如此。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新人写书不容易,喝杯茶接着唠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