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87000000017

第17章 有梦想就会有方向

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初中毕业后走进社会,开始谋生存和谋发展的征程,由打工仔到创业者,晏前进的目标一步步得以实现。2007年,晏前进怀揣报效家乡、建设家乡的愿望回乡创业,在上高县工业园投资创办了江西源宝美耐皿制品有限公司。现在的晏前进,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昂首阔步行走在宽广的前进道路上。

1972年,晏前进出生在上高县新界埠偏远的小山村,村里经济条件差,加上家里人口多,常常只能吃个半饱。由于家贫,他上初中时就有半年辍学在家,跟着大人干农活,每天早出晚归地侍弄自家的几亩责任田,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品质。但他却并不甘心像祖祖辈辈一样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辛辛苦苦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他要改变这种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心怀梦想的他,时刻在等待着一个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1990年,乘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晏前进不顾家人的反对,踏上南下打工之旅。他当时的想法很简单:离开土地,出去赚钱。他深信只要有了钱,所有的梦想都可以变为现实,可以让全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可以为村里修一条平坦的公路,可以帮助贫困的孩子完成学业……

他怀揣的自己简单的梦想,开始了人生的打工生涯。他第一站来到广东东莞,可自己一没技术,二没文凭,等了半个月都进不了厂,从家里带来的钱也只剩下最后10元钱,即使每天只吃馒头也撑不了几天了,为了不挨饿,他只好到一处建筑工地做工暂且栖身。但晏前进并没有灰心,他认为要在这里扎得下根,就必须学到技术,吃“技术饭”永远不会挨饿,他下定决心要进厂。因此,当别的工友在休息和打牌之时,他就顶着酷日,在工业园四处转悠,希望能找到进厂的机会。他的决心和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在郊区一家塑料厂找到了一份工作。塑料厂的工作非常辛苦,工作时间长、工资低,每天从早上7点半一直到晚上10点半,月工资仅240元,但是晏前进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在粉尘漂浮、震耳欲聋的厂房里呆过一段日子后,有一天,一个老乡来看他,提到他们厂业绩好的业务员收入相当不错,但就是要吃苦耐劳、头脑灵活。他脑子激灵一下,穷孩子特别能吃苦,自己就有这个现成的条件,何不去试一试呢?他有了“跳槽”的想法,就央求老乡留意招工信息,及时通知他。一个月之后他被东莞美耐皿制品厂招聘为业务推销员。起初几个月,由于是新手,人生地不熟,他的销售额一直上不去。但他善于动脑筋,喜欢站在客户的角度来看同一问题,揣摩对方的心理,并买来销售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学习,提高自己的销售策略。很快,他的业务量直线上升,把同事远远地甩在后面,他也升为该厂的业务主管。几年下来,他精于技术、严于管理、勤于思考、智于捕捉商机,为自己挣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在10多年的打拼生涯中,他勤奋好学,掌握了过硬的生产技术,学到了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特别是3年推销生涯的磨炼,为他积累了无形的创业财富。公司老板非常赏识他,想委以重任,让他做自己的得力助手,但晏前进终究是一名怀有元帅梦的优秀士兵,凭借自身工作能力的提升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他想到了自主创业当老板。于是,他辞谢老板的挽留,用自己所有的积蓄注册了一家公司,创办了广东东莞进宝美耐皿制品有限公司。

由于公司初创,没有更多的钱聘请业务员和经理,因此,他既要当老板又要当业务员,一天到晚,忙里忙外,这段时间是他最苦最累的时候,但是他苦的心甘,累的情愿。因为是新厂,许多客户都不敢把大订单拿给他做,他就三天两头地亲自把样品送上客户的门去。终于有一位客户答应给个20万元的订单试试,并且签订合同要严格按照质量标准来做。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个工艺上的失误,生产出来的产品存在一点瑕疵。刚从外地赶回来的晏前进紧急召回这一批问题产品,重新加班生产,并向客户致歉说明,保证三天内到货,货百分百合格。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的真诚和信用赢得了对方的信任。两个月之后,对方又下了一个百万元的订单。

就这样,公司在他的手中不断发展壮大,为社会解决了200多个就业岗位,每年向国家上缴利税达200多万元,成为当地一家知名企业。

跨出家门10多年之后,晏前进实现了他自己的个人梦想,事业蒸蒸日上,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最大限度地回报社会、报答家乡及父老乡亲们的养育之恩。于是,他萌生了回乡投资再创业的念头。2007年,赴广东前来招商引资的新界埠乡党委书记毕福林找到他,介绍了回乡创业的许多优惠政策,两人一拍即合,晏前进坚定了回乡投资创业的想法。他觉得用产业来发展家乡是实现他当初走出家门时良好初衷的有效途径。在乡党委、政府的牵线搭桥和大力协助下,晏前进在县工业园购置23亩地,县政府根据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免除了土地契税、土地转让费、登记费、测量费。经过半年多紧张的筹建,2008年8月,江西源宝美耐皿制品有限公司终于落户县工业园并竣工投产。公司总投资1500万元,每年生产美耐皿制品500万套,产品远销韩国、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产值达3000万元,年创税收上百万元,同时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50余个。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的青年利用所学的技术和积累的资金回到原籍创办民营企业,在致富回报家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具有示范导向作用,晏前进就是他们中的一位典型代表。

超乎想象的忍耐力

在创业的路上,到底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作出了怎样的努力,忍受了多少别人不能够忍受的憋闷、痛苦甚至是屈辱,这个中滋味只有创业过的人最清楚!对一般人来说,忍耐是一种美德。对创业者来说,忍耐却是必须具备的品格。

老话说:“吃得菜根,百事可做”。如果自己有心创业,一定要先在心里问一问自己,面对从肉体到精神上的全面折磨,你有没有那样一种宠辱不惊的“定力”与“精神力”。如果没有,那一定要小心。对有些人来说,一辈子给别人打工,做一个打工仔,或许是一个更合适的选择。

创业农民

磨难面前不要轻易服输

南康木匠,在历史上就是区域名片。20多年中,南康先后走出去20多万人。在这浩浩荡荡的外出劳务大军中,每一个人走出去都有不同的理由,但是,这一次他们回来的目的完全一致,就是返乡创业。

在南康市龙岭镇新屋村,提起邱高盛,当地百姓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他可能干了,不仅自己回乡创业,还帮助好多农民实现就业呢。”

邱高盛经受的磨难真不算少,他当过木匠,10年前到广东东莞打工,经过多年的辛苦打拼,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开始办超市。然而在事业刚刚有点起色时,却赶上了全球经济不景气,开的超市也生意暗淡,于是又返回家乡。

回想当初,邱高盛记忆犹新: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们村就有人外出打工了。听别人说,到城里打工比种地多挣钱,他就外出打工了。建筑工地的苦力,纺织厂的工人,他都干过。一般来说,每过一两年就会换个地方,听说哪里挣钱多,就到哪里去。那时还没有劳务输出的概念,都是老乡带老乡,亲戚帮亲戚。到了城里,就找老乡或亲戚,帮忙找个活干。

但是,并不是一到城里,就立即能找到活干的。经常要等上十天半个月,才能找到工作,甚至可能会等上一两个月都找不到活干,连钱也都花光了,不得不向老乡借钱应急。吃饭住宿,也都是和老乡凑在一起。当时,报纸上把他们这些盲目到大城市找工作的人,称为“盲流”,可能就是因为他们去找工作之前准备得不够,太盲目,到了城里摸不着头脑。

没想到,天地轮回,这次又回来了。回乡之后,邱高盛发现家乡全变了,尤其是家具市场以其发展速度快、整体规模大、品种品牌多、产品规格全、质量信誉好、市场覆盖面广、管理有特色、吞吐量大等优势,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于是,决定再操老本行,创办家具厂,自己当厂长,每天把任务分给工人,告诉工人该怎么做,保证产品质量不出问题。

虽然创立时间不长,但由于重质量、讲信誉,公司很快被当地群众认可和接受,业务源源不断。创业的同时,邱高盛没有忘记回乡的初衷,积极带动当地百姓寻求致富项目,解决乡亲们的就业问题,招收了10多名农民进厂就业和安置。在他厂里做工的农民说,现在的工作,不论是工资还是工作环境,都感觉挺好的。

如今,邱高盛创办的企业逐渐走上正轨,回首返乡创业之路,邱高盛颇为感慨:“创业也不是想得那么简单,会遇到很多困难,有些是我们自身可以解决的,有些则需要国家的配套政策支持。虽然现在享受了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相关工商收费也取消了,但由于公司还处在起步阶段,面临的困难仍然不少。”邱高盛最主要的问题是解决怎样才能从银行贷到款。由于企业发展不久,还没有和当地银行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信誉度还不够高。“希望政府能出台对返乡创业者更有利的配套支持政策”。

不管如何,邱高盛不想再改变了。因为他知道,2009年1月6日,江西省委书记苏荣考察南康家具市场,批示要把南康家具市场建成全国一流水平。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见底的形势下,如何做优做强南康家具产业?赣州市政协办公厅策划了一期“赣州论坛”,南康市政协组织了部分政协委员进行专题建言。他听了,很长精神。

上帝说,磨难来了,下一个就轮到你,如果你认输,上帝就再没别的了。岁月更迭,苦难交织。命运的无常是我们这样凡夫俗子所无法预料的,所以,我们无法选择命运,但至少可以选择抗争。你要知道,下一个轮到你,包括苦难,也包括鲜花和掌声。

最担心的是从来没有失败过

曾有家企业不允许职员犯错误,这严重地束缚了公司的创新力,也失去了市场竞争力。一个人在行动的时候可能会跌倒,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会犯错,也可能会跌倒,一个不想跌倒的人必定寸步难行,一个害怕“跌倒”的企业也必将被市场所淘汰。精明的创业者最担心的是从来没有失败过。挫败可以让一些人萎靡不振,而对于真正的强者而言,失败却是最好的梯子,他们会伺机攀缘而上,而踩在脚下的失败会为他们垫起高度,直抵成功。

宋恒泉,信州区沙溪镇宋宅村人,上饶市德瑞达户外旅游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1987年,刚高中毕业的宋恒泉就想到外面去闯一闯,那时候全国正掀起一股到广东打工的热潮,宋恒泉也随着这股热潮于1989年来到了东莞一家外资公司做箱包。高中学历在那时也算是高学历了,凭借这个优势,宋恒泉成为了箱包厂里的一名质检员。虽然没有流水线上的工人那么辛苦,但当时每天经常要连续工作14小时,几乎没有什么休息日。有一次厂里接到了紧急订单,为了按时交货,宋恒泉四天四夜没休息,只是在车间里打个盹,又强睁开眼继续工作。超强的工作强度却没有吓倒这个“初生之犊”,由于宋恒泉不怕吃苦、踏实肯干,短短几月,就从一名质检员升到包装组长。正当宋恒泉铆足劲准备好好干时,一直赏识宋恒泉的主管突然调往台湾地区,给一直嫉妒排挤宋恒泉的一个主管觅到了机会,就找一个理由把宋恒泉给开除了。

当时,从工厂出来后的他举目无亲,走到火车站只见人黑压压的一片,都找不到工作。宋恒泉想回家,但好马不吃回头草,宋恒泉出来时就发誓一定要先在外干出一点成绩,再回家创业。迫于无奈,宋恒泉只好临时来到一家餐馆,帮人剁冷冻肉,只有100块钱一个月。为了生存,宋恒泉不放弃任何一次就业机会。天无绝人之路,不想一个月后赏识宋恒泉的主管竟又调回来了,宋恒泉再次被邀回公司。在宋恒泉的努力之下,一年一个台阶,从包装组长升到设计员,再到生产管理员,最后到主管。从一个质检员连升“五级”,宋恒泉用了4年的时间,这对当时的打工仔而言算是一个奇迹。

1994年,宋恒泉已经做到箱包厂的厂长助理,接触到大量生产、管理、销售的知识,由于宋恒泉性格开朗,待人随和,诚实守信,结交了一批可靠的商业圈朋友,在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在箱包厂工作期间,宋恒泉仔细钻研业务,把心思放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说生产箱包的整个流程都了然于胸。自信源于敢于不断地挑战自我,一次,他从福州的妹妹口中得知当地的一家香港箱包企业要竞聘厂长。宋恒泉觉得这是一个提升自我的好机会,当即与老板联系,香港老板在听说了宋恒泉的经历后,提出让宋恒泉立即坐飞机前去应聘,来回机票他报销。在一番深入交谈后,宋恒泉从几十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很快就拿到了聘书,年薪达到了六位数。当宋恒泉踏入福州的那一刻,宋恒泉知道,人生中的一个转折已经完成,要面对的又是一次全新的挑战。由于宋恒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广阔的人脉资源,在厂里推行产、供、销联动机制,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厂子一开工就来了满堂红,生产线全部投入使用,满负荷运转。厂长的职位让宋恒泉的打工阅历更为宽广,也学到了很多综合知识,提升了自己的素质。但由于是受聘于人,工作之中也会受制于人。在工作之余,宋恒泉也常常在思索今后的发展出路。

2003年,福州一个企业的两兄弟准备创办一个箱包企业,但苦于缺乏相关方面的技术和经验,找到了宋恒泉,提出和宋恒泉合伙开厂。然而,众多机会却在同一时间降临,这一年美国康多户外有限公司正在上海筹备分公司,美国公司的老总也找到了宋恒泉,准备以年薪50万元让宋恒泉出任上海的总经理。对于一个在外打工的人来说,这也是个千载难寻的好机会。一边是能圆自己老板梦的好时机,一边是年薪50万元的总经理,这让宋恒泉左右为难。福州兄弟的一席话打动了宋恒泉:虽说是50万元的高薪,但终究是帮人打工,虽然自己办厂有风险,但你却实实在在成为了一个可以自己做主的老板,你不可能一辈子做打工仔。宋恒泉经过几天几夜的思考后,毅然决定放弃稳定的高薪待遇,自己开办小厂开始创业。就这样,宋恒泉以技术入股加上数年的所有积蓄成为新箱包厂三大股东之一,从打工到创业,宋恒泉又实现了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变。

初创业,宋恒泉没能体会到当老板的风光,却饱尝到了创业的艰辛。2004年办厂之初,正遇到经济萧条的时候,由于业务量少,公司不能正常运转,至2005年初,大家投入的200万元只剩下一些设备和厂房,眼看就将血本无归。这时,其中的一名股东开始打退堂鼓,对宋恒泉更是冷嘲热讽,大叹当初找错了人,押错了宝。当时,宋恒泉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到底要怎么办?自己的钱亏了就算了,但当初两兄弟这么信任他,股份也比他大,这让一向诚信的他感到巨大的压力。即便在困境中,宋恒泉也从未动摇过信心。一次宋恒泉在与一位来自台湾地区的做毛绒玩具的老板谈话中了解到,美国的宠物玩具市场非常巨大。宋恒泉思考,自己的厂有大量的原材料,诸如布、塑料,这些材料稍加设计不也可以做成宠物玩具?在经过市场调查后,宋恒泉决定转变经营方向,以做箱包的材料设计宠物玩具,专攻宠物玩具的技术创新。辛勤的付出换来丰硕的回报。2005年5月,宋恒泉送到美国参展的13种样品在美国“一炮打响”,订单量如雪片般飞来,其中一个产品的产量更是达到40万件。寒冬过后是暖春。公司经营从箱包开始扩大到宠物用品等多方面,曾经亏损的企业扭亏为盈,年销售额迅速攀升到1000多万元。宋恒泉的产品也一下子站稳了福州市场、全国市场和美国市场。看着滚滚而来的利润,当初想退股的股东高兴地拍着宋恒泉的肩膀,兴奋地说:“宋恒泉,我们没看错你,你立了大功啊。”

创业的这些年,宋恒泉感受最深的是企业要以诚信立本。2007年,宋恒泉接到美国沃尔玛一宗80多万元美元的订单,公司加班加点干,但由于第二年汇率波动,宋恒泉按照当初合同收钱就要损失50万元人民币,当时厂里的许多人建议宋恒泉提高出厂价,以弥补汇率差。但宋恒泉力排众议,仍然按照合同价交了货,独自承担50万元人民币的损失。此举深深感动了客户,该客户后来主动将公司在天津的业务转到了宋恒泉的公司里。由于这批业务是生产枪套、枪包,基本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无形之中化解了公司的业务危机。正所谓有舍才有得,诚信为本,始终是会有回报。这么多年,宋恒泉是凭借诚信创业,业务量蒸蒸日上。由于业务量扩大,宋恒泉陆续将订单发往江西老家加工。家乡有着很好的人力资源优势,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对宋恒泉的企业发展有利,尤其是家乡推出的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开始让在外闯荡20多年的宋恒泉心动了。

回乡创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视让宋恒泉很感动。当初想回来时,区领导得知后立即找到宋恒泉,表示将大力支持。由于宋恒泉有深厚的业务基础、技术力量和管理经验,所以对回乡后的销售、管理问题不担心,最担心的是员工够不够用,能不能保证全线开工。得知宋恒泉的这个顾虑后,信州区、沙溪镇立即帮宋恒泉到社区、村里宣传招工信息,开大会、下指标,通过各种方法帮他招工。春节期间,好几个乡镇又帮宋恒泉从返乡务工人员中招了几十个熟练工。家乡的大力支持,让宋恒泉更加坚定了回乡创业的信心。2007年宋恒泉注册了德瑞达户外旅游用品有限公司,开始了返乡创业之旅。2008年9月,宋恒泉投资了800万元在上饶市经济开发区租用厂房经营企业,并吸纳返乡农民工200余人。政府对企业亲人般的关爱,让宋恒泉对企业做大做强信心百倍。2009年,宋恒泉又在沙溪镇南新区征用20亩地,新建宠物内衣生产线,总投资5000万元,预计投产达标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年纳税100万元。届时可以解决500名以上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渐渐扩大,相对而言,内地受到的影响比沿海更小。应该说,在这个时候转移到内地家乡发展企业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家乡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越来越优惠,政府全面的服务给我们企业的发展拓展了巨大的空间。再说,宋恒泉回乡办企业也能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做一点贡献,也算是宋恒泉作为一个上饶人尽自己的能力出一份力吧。

用坚忍和拼搏回击命运

徐裕,江西锦裕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过去的38年对于徐裕来说,是一条交织着苦难和感动的道路。徐裕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30年前,一场意外击碎了一个孩子幸福的童年;20年前,徐裕由于家贫被迫走上辍学打工之路;10年前,冰冷的机器凌空而下直接切下徐裕爱人的手腕……命运给徐裕蹦出一个个不怀好意的难题,人生给了徐裕一次次沉重的打击。然而,面对坎坷多难的命运,徐裕没有埋怨,也没有气馁,用自己的坚忍、顽强和拼搏去回击命运,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回顾自己充满坎坷和艰难的命运之路,看到如今用自己双手辛勤创造的社会财富,徐裕不由得感慨万千。

1971年,徐裕出生在上饶县郑坊镇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小时候的徐裕天真活泼、淳朴善良,深得长辈们的喜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小儿麻痹症让徐裕从此留下终身残疾,徐裕的双脚再也不能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奔跑、跳跃了。面对不幸,一向好动的徐裕并没有哭闹,年幼的他反而表现得更加懂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徐裕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镇里的初中。16岁那年,因为家里贫困,徐裕不得不中途辍学,从此踏上了前途茫茫的打工之路。那是1986年,到现在徐裕还深深记得,那因为家贫不得不离开校园,远走他乡求生无奈的夏天。

徐裕来到了浙江省玉环县,为了找一份工作,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因为身体残疾的原因,徐裕自己都说不清遭受了多少人的白眼。最终他幸运地被玉环县一家金属压铸厂聘用。徐裕知道自己要在这样一家厂里立足,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从此,白天在工厂里虚心向厂里的老工人求教、认真实践,晚上经常为拓展业务加班加点,刻苦钻研。辛勤的汗水没有白费,徐裕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很快的提升。最终,凭借精湛的技术和果断的魄力,徐裕得到了老板的赏识,成为全厂唯一一个被派往与该厂有密切业务联系的上海压铸厂学习,之后不久,徐裕又被上海压铸厂选送到上海工业技术学院脱产学习、培训一年。在学习、培训期间,徐裕又结识了一大批可信赖的朋友,这些朋友为徐裕以后走出创业困境给予了很多的有益帮助。

由于在上海工业技术学院学习时成绩优异,毕业后,徐裕被上海压铸机厂留在质检部工作了一年。经过玉环县金属压铸厂的强烈要求,并与上海压铸厂多次商谈后,上海压铸机厂终于“肯放人”。1994年,徐裕回到原先的玉环金属压铸厂后,成了一名打工者梦寐以求的高级蓝领,年薪超过5万元,这在当时已经是高收入了。

1994~1996年,正是浙江民营企业遍地开花、蓬勃发展的时候,生意兴隆、日进斗金的私营老板大有人在。面对这股浪潮,徐裕逐渐不满足于只当一名“打工仔”而萌生去意,着手准备自己创业。1996年,徐裕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花了6万元购买了一套二手压铸机设备,投入自己多年积攒的全部家当共20余万元,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城关双庙机械压铸厂,当时主要生产摩托车配件。徐裕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自己的企业上,经过一年的努力,到年底结算时,工厂净赚了30万元。初尝成功的喜悦,徐裕高兴得好几天都睡不着。

然而,命运就是这么无情,就在徐裕踌躇满志,准备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的时候,接踵而来的一连串打击让徐裕再次跌入了痛苦的深渊。先是在厂里帮忙的父亲突患脑溢血住进了医院,徐裕不得不一边跑业务,一边照顾父亲。整整一年,徐裕为父亲花费医疗费10多万元,自己的体重减了近10斤。父亲的病还没有好转,一件更大的不幸又降临在徐裕头上。1999年,因为业务好,单子多,徐裕和爱人郑锦花在厂里天天加班生产。一天晚上,在厂子里加班到凌晨一点多,徐裕爱人在操作铣床机时,右手腕不幸被机器切断。看到患难与共的妻子脸色苍白地躺在温岭骨伤科的病床上,徐裕的心都碎了。

徐裕想,当初如果不出来办厂,父亲可能就不会得脑溢血,妻子也不会失去自己的右手。自己放弃安逸的生活不享受,却折腾出这么多的痛苦,值得吗?

在那之后,徐裕又遭到了生意上的打击,随着客户的欠债、死债越来越多,徐裕工厂的资金周转陷入了困境,濒于瘫痪。面对一连串的厄运,徐裕觉得这似乎就是上苍给的命运,就要让他在这个世上受苦受难。而在他精神萎靡不振之际,徐裕的妻子和家人始终支持他、鼓励他,朋友们也安慰他、积极为他出谋划策。看着一双双诚挚、期待的眼睛,听着一声声安慰、鼓励的话语,徐裕身上所特有的那股牛劲、韧劲终于又回来了。徐裕又开始聚会朋友、寻觅商机。

在一次聚会中,一位做电力的朋友对徐裕说:“生产电力配件会有欠债但不会有死债。”朋友的话启发了徐裕。徐裕果断地将产品由主要生产摩托车配件转向生产电力配件。随后的几个月里,徐裕到全国各地去跑关系、拉客户、谈业务,为了节约资金,处处省吃俭用,坐火车从不买卧铺票,实在困了,就在火车车厢内的地板上睡,外出单独就餐只挑路边的小摊,通常只是一份蛋炒饭或快餐。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努力,徐裕的企业不但走出了当初的困境,而且迅速成长,第二年就实现利润500多万元,工厂也逐步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当完成了工厂的原始资本积累后,在家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2002年9月,徐裕正式回到家乡投资兴办了裕林金属有限公司。当时企业的实际投资1000余万元,在职人员仅有60人。经过几年的发展,2007年9月,徐裕将锦裕公司推向市场,吸收资本、扩大规模,组建了江西锦裕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当年就实现产值超5亿元,上缴税金2500万元,利润1500万元。

商海瞬息万变,创新是应变的法宝。徐裕虽然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出身,但在多年的跌打滚爬中,却深知技术创新就是企业的生命线。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徐裕始终坚持以创新抓管理,以创新求突破。不断强化企业管理,主抓产品开发、销售,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先后进行了数控机床绣花机整机生产线的投资改造。在原有产能前提下,主要在电脑绣花机生产、光学仪器、铜加工等三方面扩大产能,实现了产值利税连续翻番。在技术领域,徐裕不惜重金,靠大联强,与华东理工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合作,招聘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级人才。在研发领域,徐裕设立了企业发展奖,鼓励员工努力创新,贡献智慧,按照员工为企业创造利润的5%~15%进行奖励。在企业的用工方面,徐裕把招收残疾人作为自己的首选。徐裕自己是个残疾人,深知残疾人就业的困难,在招工时,徐裕尽量招一些残疾人,帮助他们就业。目前公司拥有740多名员工,其中就有550多名残疾人。公司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使他们分别掌握一门出色的技术,然后合理分工,全部安排他们就业,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他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不再和徐裕当年一样为了生计到外面去劳碌奔波。

付出就会有收获,拼搏才会产生价值。这是徐裕始终不渝坚持的人生信条。经过十几年的奋力拼搏,如今徐裕的公司已成为一家总资产过亿元的现代化金属品制造企业,占地30亩,厂房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办公楼3000平方米,工厂2000平方米,生产产品包括绣花机配件、绣花机整机、汽车配件、电力配件、绝缘配件、水暖配件及铜锭、铝锭等10个行业的200多种产品。2008年全年销售收入接近6亿元。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时,锦裕公司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因为徐裕的产品也销往欧美多个国家,产品出口额从300万美元下降至70万美元。面对产品出口下降,徐裕把更多精力放在国内市场,派出多批业务员盯紧国内市场动向。国家计划投资4万亿元拉动内需的消息一公布,徐裕便四处出击争市场。面对未来铁路等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的形势,徐裕与铁道部取得联系,争取项目,大批生产铁道部门所需机械配件,顺利拿到3000多万元的订单,如今公司每天都有做不完的订单。徐裕给自己的企业定下了未来的发展战略目标,那就是“融入国际竞争,促进企业国际化发展”,“规范高效运行,多元化经营提升实力”,“做强做大金属制造业,打造锦裕品牌”。徐裕的最终目标是要通过自主研发,生产属于自己的整机产品,提高公司的品牌知名度。

人总闷在家里自怨自艾没有用,徐裕始终坚信,创业的路就在脚下,只要勇敢地走出去,用自己的双手去奋力拼搏,就能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宽阔天地。2003年以来,徐裕创办的企业先后被上饶县委、县政府评为“一星级企业”、“新办企业纳税30万元以上”、“纳税过百万元企业”、“十大优强民营企业”;“2006年度优强工业企业”、“2006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过千万元企业”;被上饶市委、市政府评为“上饶市优秀企业”、“2007年上饶十强企业”、全市“十大企业技改工业企业”;上饶市“2007年度工业十强企业、2007年度十大优强工业企业”、上饶市“十大技改工业企业”等。徐裕本人也被授予了多项荣誉称号。

当然,徐裕也深知,当今社会,一个人做事情是很难成功的,一个残疾人要想做事更加艰难。自己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和众多朋友的关心与支持。徐裕现在能够做到的就是把“感恩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奉献社会”作为自己企业发展的重要理念,“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去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做出更大的业绩,去回报政府和社会对我的支持与厚爱!”

(郑礼祥胡红英供稿)

在教训中成长的村支部书记

现年43岁的姚小平,1989年5月入党。1993年,不甘心就这样一辈子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的他,带着妻子一同前往广东省中山市一家大型养殖场打工,他一边专心工作,一边认真地学习钻研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年多时间里,他先后饲养过鸡、鸭、猪等各类禽畜,搞过孵化,凭着吃苦耐劳、善于实干的工作态度,终于赢得了老板的赏识,成为养殖场的一名主管。

1994年底,公司要他草拟1995年养殖场承包计划书。这时的姚小平已经熟练掌握了养殖流程,写出的计划书受到了一致好评。1995年,正当姚小平准备大显身手时,他在宜丰搞建筑施工的弟弟却不幸触电身亡,于是,他辞去工作,回家料理后事,照料悲伤欲绝的父母亲。

以前在外打工时,姚小平总在想,外面的世界再精彩,终归不如故乡亲,打工工资再高,也终归是替别人干事业,何不自己创办一个养殖场,实现自己的抱负,开创出一片天地呢?

1997年,姚小平带着辛苦攒下的积蓄回到了家乡,决心干一番事业。他觉得生猪养殖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途的行业,于是他搞起了生猪养殖。起初他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第一批只养殖了10多头,过程十分顺利,获纯利1000多元。接着他又养起了第二批、第三批,当年他的养殖场共出栏生猪50多头,获利颇丰。

次年,姚小平开始扩大了养殖规模,每批次养猪五六十头,年出栏生猪180多头,获利高达3万多元,原来一直在外打工的妻子也回来帮忙,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姚小平再度投资10万多元,新建了一个大型养猪场,并购买良种母猪10余头,实行自繁自养,走向了规模化经营的发展道路。如今,他的养猪场发展到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每年的纯收入达15万元。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共同富裕才是富。富裕之后的姚小平没有忘记村里的父老乡亲,从1998年起,受村民爱戴的姚小平担任了荷溪村支书,他身体力行,带领全村发展生猪养殖,走出了一条养猪致富路,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猪倌”支书。早在1998年年初,姚小平在当年第一次村干部会议上就下达了每个村组的全年任务:每位村干部必须带头饲养20头生猪,村组干部饲养10头,进行年终考核;每位村干部带领5家农户一起发展生猪养殖。

为了扩大全村的养猪规模,鼓励村民养猪,姚小平把村里的一块荒地以优惠的价格租给外地一个有经验的养猪大户,让村民看到养猪能赚钱、能赚大钱。为消除大家的后顾之忧。姚小平还向村民承诺解决良种仔猪的购买、饲养技术以及销售等问题,并且经常请来兽医,向大家讲解生猪常见病症及防治方法,为全村养猪户订阅《养猪》杂志等,给养猪户答疑解惑。在姚小平的努力下,这一年,不仅所有的村组干部都完成了生猪饲养任务,而且有越来越多的村民要求加入到发展生猪养殖的行列。村民姚大放是姚小平帮扶发展生猪养殖的对象,为让他早日走上养猪致富路,他自己把技术手把手地传授给他,还以个人名义帮忙为他贷款,购买良种仔猪和饲料,帮助销售肉猪。在他的帮助下,姚大放的养猪规模发展到年出栏生猪500多头。

为了做大做强全村的生猪养殖业,使之健康有序发展,姚小平和村干部一起,制定了发展生猪养殖的一系列优惠措施:一是以村里的荒山、旱地为基础,规划万亩生猪养殖园,鼓励村民进园建栏养猪,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对群众发展生猪养殖在建栏用地、竹木用材方面实行零收费;三是对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养猪户进行奖励。此外,姚小平还积极同镇信用社联系,以自己或村集体的名义担保,每年帮助养猪户贷款80万元,解决了许多养猪户的资金周转困难问题。在姚小平的带动下,荷溪村167户家庭中,发展生猪养殖的有130户,其中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有30户,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有10户。去年全村共出栏生猪18000余头,仅养猪一项人均增收900元。

在带领村民发展生猪养殖的同时,姚小平还积极对外开展招商引资。共引进外资110多万元,建起两座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大型养猪场,每年为村集体增加利税上万元,现在的荷溪村不仅是一个生猪养殖示范村,而且是一个富裕文明之村。2004年“七一”表彰中,姚小平被省委、市委授予“党员能力建设标兵”荣誉称号;2005年,被授予“全省劳动模范”,多次被县、镇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十佳村支书”。

开阔的眼界

对于创业者来说,只有真正见识多,才能有效地拉近自己与成功的距离,使创业少走弯路。

眼界意味着什么?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开阔的眼界意味着你不但在创业伊始可以有一个比别人更好的起步,而且有时候它甚至可以挽救你和你企业的命运。眼界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创业者的创业之初,而且会一直贯穿于创业者的整个创业历程。“一个创业者的眼界有多宽,他的事业也就会有多大。”

创业农民

创业要有胸襟致富不能忘本

他叫戴大量,是鄱阳县鄱阳镇管驿前村人,一直从事水产冷冻加工产业。

戴大量的格言与他的名字一样:“我的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创业一定要有大胸襟,立足点要高,眼光要远。”

戴大量的创业致富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创业之初,戴大量考量了自己创业的有利条件:一有区域优势,管驿前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个专业渔村,交通通畅,是鄱阳湖水产品重要的集散地。二有丰富的渔业经验:自己出生在一个很贫苦的渔民之家,从15岁开始就跟着父亲从事捕鱼生产,鄱阳有一句俗话,说“世上什么苦,打鱼磨豆腐”。从事打鱼的人,无论三九还是三伏,都要起早贪黑、风里来浪里去。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生活让戴大量吃了苦,但也磨炼了他不怕苦的意志和社会责任心。

就在1988年,戴大量村里争取到国家扶贫贷款5万多元,办起了水产冷冻加工厂,当初由5户渔民共同承包。但由于管理不善,一年下来5万多元钱全部打了水漂,还欠了10万余元外债。看到这种情景,第二年就没有人敢再承包了。但这是以国家贷款创办起来的企业,总不能看着关门呀。戴大量就胆识过人,他以家庭财产作抵押,把加工厂承包了过来。

在创业之初,戴大量很清楚自己这个小小的加工厂,在市场竞争中是没有什么优势的,稍有不慎,都会遭到灭顶之灾。但戴大量有一个理念,就是遵循“人无信不立”的古训,坚持以诚信为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广交朋友,为广大渔民和客户提供了很多便利和服务,从而赢得广大渔民和客户的信赖。企业从此在逆境中渐渐走了出来,也在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产品销售量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到1992年,戴大量投资了100余万元建造了新的冷冻库,从而奠定了企业发展的基石,使企业规模由小到大,经济实力也由弱到强。戴大量的企业也多次被鄱阳县人民政府、上饶地区行政公署、江西省工商局分别授予“重合同,守信誉”企业称号,可以说在鄱阳已经算是小有名气了,戴大量的家庭生活也步入小康。

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是蒸蒸日上,但戴大量并没有沾沾自喜和固步自封,他想让企业走出鄱阳,走向江西、走向全国,走向国际市场。戴大量也深深懂得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要打造自己的名优特色品牌。戴大量首先为自己的产品注册了“鄱湖”牌商标,并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管理,各工序互相配合和相互监督,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奖赔制度,杜绝不合格产品入库。并且还经常组织职工出外培训,学习食品卫生知识,严格操作管理,严把卫生质量关。同时,不断拓宽收购和销售渠道,扩大产业加工。如今,企业已发展到以青虾、龙虾、龙虾尾、鱼片、银鱼、鳜鱼、凤尾鱼、鲳子鱼、田螺肉等为主打产品的“鄱湖”牌系列产品。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12月,“鄱湖”牌水产品被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江西省著名商标认定委员会评定为“江西省著名商标”;2005年12月,“鄱湖”牌水产品又荣获“上饶市知名商标”,加工生产的“鄱湖”牌系列绿色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市场,而且远销日本、韩国、美国等国际市场。

随着国内外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善,企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逐步做大做强。1998年,戴大量投资400万元,兴建了一座容量为400吨位的冷库,2003年又投资300万元扩大冷冻生产能力,并新建了水产熟食加工车间。目前厂房总建筑面积达2600平方米,固定资产达700余万元,年加工、生产、销售各类优质“鄱阳”牌系列绿色水产品3000余吨,年产值达7500万元,年税利达100余万元。工厂曾先后被评为“全县先进农业企业”和“鄱阳县农业科技示范大户”,成为中国淡水湖水产品加工的知名企业,鄱阳县名副其实的水产“龙头”产业,为推动鄱阳县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辐射力也初步得到体现,戴大量的水产冷冻加工厂已走入了稳健发展的良性轨道。

企业发展的目标已经基本达到了,戴大量也富裕了、有钱了,但是富裕、有钱之后应该干什么呢?又怎么干呢?饮水思源,致富不能忘本。一人富不叫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正的富。为什么要说饮水思源,致富不能忘本呢?戴大量是这样认为的,如果将一个成功的企业比喻成一棵大树,它的成长和发展是离不开一块良好的生存土壤的,土壤就是它的根本。那么什么是一个企业良好的生存土壤呢?那就是党和政府给予的好的政策和好的环境,以及所有与我们同甘共苦、共同创业的农民工朋友们。戴大量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而且又是老村党支部干部,更应该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做好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为此,戴大量走遍了鄱阳县沿湖地区,与300多个水产养殖基地、500多个捕鱼专业户和60多个运输大户建立了以“公司+基地+渔户+市场”、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水产业网络,以冷库为基地,为他们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带领他们共同致富。近几年,随着特种水产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鄱阳湖实行春季禁渔的制度(休渔期长达3个月),从而使养殖特种水产的鱼饵原料供应不足,成了许多水产养殖专业户的一大心病。于是,戴大量充分调节冷冻库的库容,提前为水产养殖专业户收购和冷藏鱼饵原料。戴大量平均每年要冷藏鱼饵原料达600多吨,确保了沿湖地区水产养殖专业户禁渔期鱼饵原料供应。2008年,县部分水产养殖专业户的鱼饵原料严重缺乏,他只好远赴广东等地调进海鱼,以成本价供应给水产养殖专业户,确保了禁渔期间特种水产养殖生产的需要。因此,很多水产养殖专业户送给戴大量一个外号叫“水产养殖后勤部长”。这些做法大大促进了鄱阳县及周边县市的沿湖地区的特种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在为广大水产养殖户服务的同时,戴大量自己的水产业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壮大,同时也为部分困难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目前,企业固定职工有218人,还有每年季节性用工达200余人,帮助困难群众每年增加纯收入达2000余元左右,生活明显得到了改善。村民全部都脱了贫,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戴大量的村里流传出一句用他的名字编成的顺口溜:“大量大量,宽宏大量,一家有难,热心帮忙。”20年来,他不仅为国家纳税累计达700多万元,而且还始终不忘生活困难的乡里乡亲,为他们排忧解难。今年48岁的徐炳贵,爱人病逝,丢下两个年幼的孩子,生活过得十分紧张。那个时候,又当妈来又当爹的徐炳贵对生活失去信心,意志低沉,并有轻生的念头。戴大量得知他的情况后,主动找到他做思想工作,同时还把他安排在加工厂上班,并破例给了他每个月2000元工资,是全厂最高工资,以帮助他渡过人生的难关。在村四组有个青年叫邹小平的,因父亲早年病逝,母亲又长期患病,根本没有能力去好好地教育他,因而从小就在社会上流浪。为此,戴大量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有一次,戴大量到大街上整整找了他3天,把他从网吧拉进了自己的加工厂,耐心劝教,并安排他上班,正确教育和引导他走上了正确的人生道路。现在,他也成为村里的水产养殖能手,每年收入都超过3万余元。

在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众的同时,戴大量还十分热心村里村外的一些公益事业,不仅每年为村老年协会和庙会赞助4000多元,而且总是为村里村外的公益事业带头进行捐助。2008年有位记者在采访戴大量时问:“这么多年来,你大概为各种公益事业捐款了多少”。戴大量还真没有回答上来,因为戴大量从来没去算过,也记不清楚。为此,现任戴大量水产加工厂总经理的儿子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特意为戴大量做了一个记录(当然,这应该属于不完全记录):村里组建腰鼓队捐款2000元;修缮村中公路捐款11000元;修建村文化戏楼捐款6000元;柘港乡戴家村修水利捐款10000元;资助孤寡儿童王小意1000元;资助一位老同志搞艺术创作5000元,等等。

其实,戴大量的儿子也是个很大方的人,也经常到时外面去捐款。之所以要给戴大量做记录,只是怕戴大量把工厂的财务搞混乱了。

回顾20年来的创业历程,可以说戴大量为鄱阳县的水产业发展,促进生态渔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和肯定,并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人民代表”、“优秀致富带头人”、“农村党员干部双带标兵”等。2008年又被评为“江西省优秀农民工”,同年被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并于11月4日受邀前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全国优秀农民工表彰大会,这是国家给予我们农民工的最高荣誉。

鄱阳湖是祖国最大的淡水湖,是祖国的母亲湖,戴大量是鄱阳湖的儿子。戴大量把鄱湖视为母亲,深感为母亲作的贡献,是一个儿子应该做的本分,为此戴大量表示要一如既往地做大做强水产加工企业,继续争当创业先锋和优秀农民工。

(汲军供稿)

当个有世界眼光的农民

17年前,他是一个初中毕业生,没文凭没技术,离别家乡南下打工,吃尽苦头仍然一无所获。

17年后,他是一个返乡农民工,掌握着有机农业先进种植技术,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绿色事业。

他就是易广平,上高县翰堂镇磻村中村返乡创业农民工,上高永胜生态农业示范园创始人之一。示范园占地200亩,投资280万元,60多个双层大棚,年产新鲜果蔬菜1400吨,产值预计700万元,吸纳农民就业达百人。在他的带动下,翰堂镇农民纷纷加入到发展现代有机农业中来,建起了多个双季优质稻、苎麻、水产养殖等农业生态科技园。

1992年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中国大地,17岁的易广平初中毕业后,也跟随南下打工潮来到了深圳,后转战上海、福建、江浙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打工,他先后进过玩具厂、电子厂,做过搬运工、流水线工人、建筑工地工人,还开过车。总之,什么活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唯独腰包就是没有鼓起来,易广平陷入苦苦的思索中,做什么才能尽快地脱贫致富呢。听说出国打工能赚大钱,似乎到处有钱捡似的,几年下来,就能有好几十万呢,作为农村娃唯一的理想就是多挣点钱回家,娶上媳妇,盖栋房子,生活过得宽裕。易广平心动了,拿出打工多年积累的几万元毅然决定出国到日本打工淘金。2002年,年仅26岁的易广平漂洋过海如愿以偿地来到日本,进了一家种植大棚蔬菜的农庄,开始了出国打工的生涯。

潜心钻研憧憬未来

来到日本,兴奋不已的易广平,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然而现实与易广平开了一个大玩笑,出国打工并非他想象的有那么好。易广平发现,在同一庄园里,来自印度、新加坡的打工者待遇与来自中国的有相当大的差别,做同样的事,人家每月工资有一万多元(人民币),而自己仅有4000元生活费,后来才了解到中国赴日本打工是作为研修生出国,第一年是没有工资的,只有生活费。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是我们的能力不如他们,还是日本人瞧不起咱中国人呢?伟大的中国人从古到今哪一样也不比印度、新加坡人差呀,不服输的易广平于是暗地里与印度、新加坡人较上了劲。从此以后,易广平开始发奋努力,在工作上踏实肯干、善于钻研、求新上进,认真学习日本人的先进农业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最终3个中国人顶过8个印度和新加坡人,受到庄园主的喜爱和好评。由于工作做得好,庄园主特别喜欢易广平,把自己种植甜瓜、草莓等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并像亲人一样带着他管理农场。

在工作中,易广平感触最深的是大棚种植效益高得惊人,高科技种植与自己老家人传统种植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根本没法比。在日本农庄里,一个50m×20m的大棚种植草莓,每年能产出8万元(人民币)的经济效益,3个人就能照看80个这样的标准大棚,自动化程度非常高。使用的肥料都是有机肥,如,经腐烂发酵一年的皮糠、鱼粉等有机质,大棚内的供水、打药都是自动化的。果蔬采摘也是按标准在最营养时采摘,他们所生产的产品颜色鲜艳、味道甜美、营养丰富,真正是无公害的绿色食品。

看到日本人先进的种植技术,高效益的种植产出,易广平又一次心动了。“什么时候我也能拥有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农场就好了”,他无数次地在内心暗暗梦想着。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更加用心地工作,认真按照工作安排施肥、供水、打药、通气,把每个环节做得仔仔细细,弄得清清楚楚,把大棚种植的各种技术牢牢地记在心里。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他终于掌握了全套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2008年年初,回到家乡探亲的易广平看到,家乡大片原生态高岸沙质田地很适合种蔬菜,发展现代有机农业。2008年4月,易广平毅然辞去了在日本的工作,带着梦想和信心踏上了回家的路。

返乡创业梦想成真

2008年,易广平带着梦想和出国打工赚得的30多万元回到家乡。在村民们看来,易广平一家人从此可以过上安逸舒服的日子时,易广平却找到磻村村委会,提出了要承包200亩土地发展高效大棚果蔬菜种植的想法和创业方案,村委会对他返乡创业的想法表示大力支持,并当即同意他的方案。然而他的这个想法却遭到家人的极力反对,说我们祖祖辈辈种地,从来没有一个靠种地发了财的,所以坚决不同意,妻子要闹离婚,父亲要脱离父子关系,想阻止他上这个项目。左右为难的易广平相信自己有技术,产品有市场,事业有广阔的前景,铁了心的要干到底。他一方面做家人的思想工作,不厌其烦地介绍他在日本的打工经历,以及日本先进的蔬菜大棚生产技术,希望能够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到上海等地搞市场调研,进行前期规划、整地、购买大棚等准备工作。家人看他那么坚持,那么有信心,从起初的极力反对到慢慢支持,他也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蔬菜大棚的建设。

经验告诉我们,每一个成功创业者的背后都有一段曲折的创业路程,易广平也不例外。首先,面临的是资金问题。200亩土地租赁费、土地整理费用、土壤有机质改良、打机井、电力安装、厂房建设、建大棚等都需要资金投入,他从日本带回来的30万元很快就用完了,还向银行贷了20万元。其次,是农业开发周期长,见效慢。前2年基本是投入,打基础,回报很小,要苦苦支撑2年才能有大的收获。易广平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对自己的梦想也没有那么有自信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易广平创业最困难时,同村好友易永胜、易卫东在他的创业精神感召下,决定投资入股,共同组建上高县永胜生态农业示范园。资金有了,技术有了,易广平放开手脚,大胆的干了起来。2008年8月,他们投资200多万元高标准建起了60多个双层大棚,反复翻地、增施有机肥,不断改良土壤结构,为发展现代有机农业打下基础。易广平说,目前还是创业起步阶段,经济效益不可能一下子完全显现出来。但他坚信,只要国家每年能保持5%的经济增长速度,3~5年后,有机农产品市场前景将很广阔。他自信地说:“到时,我们的生态科技园将会注册自己的产品商标,产品不仅内销,还可出口。”在易广平等人的带动下,翰堂镇农民纷纷加入到发展现代有机农业中来,建起了多个双季优质稻、苎麻、水产养殖等农业生态科技园。

同类推荐
  • 新编餐饮企业管理工具箱

    新编餐饮企业管理工具箱

    《新编餐饮企业管理工具箱:最新餐饮管理人员实用操作手册》共分为管理实务与工作规范、管理制度、管理表格三部分内容。具体以管理实务、工作规范、岗位职责、管理制度与管理表格等实用工具的形式,全面而具体的呈现了餐饮企业进行规范化操作管理的要点。《新编餐饮企业管理工具箱:最新餐饮管理人员实用操作手册》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详实、具体、易于操作、实用性强。该书具有非常高的使用价值与参考价值,是餐饮从业人员与经营管理人员必不可少的案头参考工具。
  • 未来十年,向高房价投降

    未来十年,向高房价投降

    高房价,几乎是全社会对中国房价的直观理解,但是这种趋势能改变吗?短期房价是否有调整,能否下降?长期的房价又是何种趋势?长期趋势如果不能改变,又是为什么?普通百姓应该怎么办?多年参与房地产行业实践的笔者,对行业规律和房价形成有精准的把握,财经和房地产网站著名的地产评论人。所写文章稳定在腾讯财经、网易财经、搜狐财经、搜狐焦点、搜房网、新浪网、凤凰网、和讯网等等门户网站的首页,同时,也是全国与地区类报刊杂志的重要作者。这部书以通俗的语言、独特的视角,告诉置业者行业的运作规律,给置业者指引方向。
  • 东方启动点(下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东方启动点(下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们必须想清楚中国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很多改革举措都是手段,最重要的是目的。浙江改革的最重要的一点,它不仅是路径选择,更主要的是让老百姓致富。
  • 中国保单持有人利益保护制度研究

    中国保单持有人利益保护制度研究

    商业保险经营的负债性、长期性以及社会影响的广泛性, 决定了作为债权主体以及保险产品需求者的保单持有人与保险公司经营具有内在的利益关系。保护保单持有人利益既是国际 保险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保险监管的根本目的,是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在任何一个国家保险业的发展历程中,保单持有人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然而从我国保险市场的现实情况来看,侵害保单持有人利益的现象却时有发生。
  • 基础设施领域的特殊法人与公企业

    基础设施领域的特殊法人与公企业

    本书主要研究基础设施领域公企业产生、发展的内在规律,揭示我国基础设施领域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
热门推荐
  • 神徒风云录

    神徒风云录

    一个身世迷离的少年,引出了一场乱世风云渴望寻出身世之谜的他走上了修仙的道路,却不料掀起一场惊世阴谋。被阴谋笼罩的他是否能相信爱人,兄弟。一场乱世中关于爱的诠释……
  • 物理的妙趣

    物理的妙趣

    在我们身边,有着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等待我们去发现、研究……本书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揭示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带领我们进入一个神奇的物理世界……
  • 妃常之主

    妃常之主

    原名《邪王追妻:我的杀手小姐姐》!她是精通毒药的绝世杀手,一朝穿越,成为洛门废柴。说她是草包?契约神兽,获得空间,改天逆命成为长庆大陆的绝世灵力天才。说她丑?分分钟卸了伪装,露出真容甩白莲花们十八条街。更遇上长庆大陆上表面笑颜如花,背地里心狠手辣,却唯独对她撒娇卖萌停不下的腹黑魔帝......“娘子,抱抱......”
  • 承子的随笔

    承子的随笔

    此为作者随笔短篇小说集合,故事各自独立,并无关联,不定期更新。
  • 黄河镇妖司

    黄河镇妖司

    滚滚黄河浩瀚不息,孕育了无数文明,也埋葬了无数秘密。镇河铁牛,九龟驮蛇,黄河尸鬃,送鬼亲……神秘的黄河古道下面,你不知道的还有很多很多。传说中的黄河九门,消失的蚩尤九黎,华夏三十六门,不一样的黄河!不一样的江湖!
  • 巅峰魔途

    巅峰魔途

    巅峰路,踏血行,白骨成山血如海!怒沧海,惊鬼神,以我魔血染苍穹!强悍的魔神之体,变异的恶魔右臂,淡紫色的涅磐刀。奇迹般复活的少年踏上了巅峰之路……
  • 中小公司的金字塔原理

    中小公司的金字塔原理

    本书对如何创建和发展中小公司作深入分析,从金字塔的最底层也就是创建公司的第一步开始,从六大层面逐层分析介绍,论述中小公司如何生存发展的问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罪纪元

    天罪纪元

    天道崩灭仙庭破碎,六道轮回地府无魂,是为天罪纪元。当世上没有了神,而人有了异能,人以为自己可以当神,却出现了真正的神。
  • 无上魂尊

    无上魂尊

    少年萧鼎瑞受家人陷害,被迫成为鼎炉,偶得五行神玉,恢复魂脉,入阴煞林,杀魂兽,筑魂脉,家族比武一鸣惊人,四族大比,力挽狂澜……终成一代魂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