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81400000011

第11章 我的人生屡屡受挫

我们常说,挫折是人生最好的礼物,而为人父母的我们,更加深刻体会过生活的艰辛和残酷,坚韧的毅力和豁达的态度,对于未来的人生道路是多么地重要,与其让这些温室里的花朵们不谙世事、不经风雨,最后在激烈的竞争面前败下阵来,还不如现在就对他们进行“痛苦”的挫折教育,于是,给孩子送“挫折”的想法应运而生。

我们开始往快乐的宝宝身上撒盐:你还不够优秀,你要不停锻炼,你这样适应不了同伴之间的竞争,你看你样样不如人……

怕宝宝被表扬冲昏了头脑,结果却让批判扼杀了他们的自尊。

妈妈的困惑

3岁前的晓辉是个快乐的孩子:爱说爱笑,聪明可爱,谁见谁夸。而且,晓辉还有着一副天生的好嗓子,技巧和音准都很好,是小区有名的“小歌星”。鉴于晓辉唱歌方面的天赋,妈妈决定送他去学习声乐。最开始,晓辉还是兴致勃勃的,虽然牺牲了绝大多数的业余时间,连周末都搭了进去,但毕竟是他自己喜欢的活动,所以也就乐此不疲地继续着。可好景不长,爸爸妈妈过高的期望、严格得近乎苛刻的要求,还有没完没了的练习和比赛,让晓辉觉得喘不过气来。最可怕的还要算是比赛了,大大小小的歌咏比赛不断,妈妈每个都让他参加,虽然她嘴上说名次并不重要,关键是一个参赛的体验和锻炼,可一旦几次都没有名次之后,妈妈就发火了,说晓辉不用功、不努力,说他笨、不长进,慢慢地,晓辉对原本十分热爱的唱歌,一点兴趣都没有了。

心理学上对挫折的定义,是指人们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由于遇到了自认为无法克服的困难而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体验。就像上面提到的晓辉,在小区这个小的竞争环境中可能名列前茅,但天外有天,面对激烈的竞争以及家长不切实际的期望,晓辉把超越自己的困难夸大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以至于最终放弃了自己的爱好。

其实,晓辉的上述做法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妈妈望子成龙心切,一方面苛刻地要求孩子追求完美,在比赛中次次最优,不能输给同龄的孩子,不能辜负自己的期望;另一方面又尽力满足晓辉的一切需要,为他的“成才”付出了很多,特别是物质需要方面,可谓极尽全力,但对他精神方面的鼓舞和安慰略显不够。这样的教育模式,会让孩子对自己逐渐形成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比如事事都要争强好胜,赢得起输不起,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和落后等等。家长在其他方面的迁就,又给孩子造成了这样一种错觉,只要是他想满足的愿望,只要他说出口,总是可以一路绿灯地实现,毫无悬念可言。家长的付出和过度保护,让孩子的能力得不到综合的全面发展,独立意识和责任意识都很缺乏,这样的孩子,是无法面对现实生活,也无法面对竞争和挑战的。可见,不恰当的家庭教育给孩子营造的一帆风顺的成长环境,与孩子真实的外部生活经历之间的强烈反差,才是孩子们难以接受挫折、面对现实的最根本原因。

所以,教育界大肆辩论的“挫折教育”与“赏识教育”之争,其实本无所谓谁对谁错。为孩子提供接受挫折的机会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教会他们面对挫折的态度和方法;给孩子一个宽容的赏识的环境也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让他们在爱的氛围中更有勇气去面对挑战。不管是“挫折教育”还是“赏识教育”,我们的孩子现在确实面临着成长的困惑,也面临着如何评价自己的关键问题,如何让挫折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营养而不是毒药,这才是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解决的课题。

01 输不起的小赖皮

宝宝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很多的挫折,过度的挫折对宝宝的心灵会造成伤害,但是适当地对宝宝进行挫折教育,却可以让宝宝在遭遇困难时以更加乐观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毕竟生活不是他想象的,世界不会为了他而改变。如果父母凡是都由着宝宝,一旦宝宝遭遇挫折就急不可待地伸出援手,将宝宝的挫折感不留痕迹地涂抹掉,那么宝宝就无法学会从挫折中自己站起来,寻找到新的支撑自己快乐的支点。

宝宝挫折感从何而来

1 由身体素质带来的挫折感

行为示例 斌斌从小体弱多病,和同龄的小伙伴相比,他的个子偏小,力气也不大。为了不让他受人欺负,爸爸把斌斌送去了跆拳道学校,心想这项运动足可以让儿子强壮起来了。但去学习的第一天回来,斌斌就哭闹着说再也不去了,因为其他小朋友都比他强壮,而且有一部分小朋友之前曾经学习过,这样一来,斌斌一点优势都没有。当老师说让他们互相拍击一下以示友好的时候,他的小伙伴竟然一下就把他推倒了。可怜的斌斌觉得那里是个很“可怕”的地方,就说什么也不肯再去了。

宝宝的想法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就经常欺负我,可我打不过他们,所以也不敢吭声,就因为这样,我都不想去幼儿园了。这次爸爸带我去的这个学校,比我们幼儿园可怕一千倍,我们幼儿园里的老师都说不让随便打人,可这里就是教人打人的,我打不过他们,我好怕……

你的误区 想让宝宝锻炼身体素质的想法是好的,但一定要首先考虑宝宝的适应程度。换作是你,身处在那样的环境里,应该也会觉得害怕吧,何况年纪还很小的孩子。

解决办法 宝宝越小,身体抵抗力越弱,越容易遭受挫折感。尤其那些长期体弱多病的宝宝,他们总是被疾病困扰着,许多游戏和快乐的事情都不能充分地参与,眼看着同伴叽叽喳喳、生龙活虎的样子,宝宝心里那个急啊!给宝宝一个强健的体魄是保证宝宝避免身体素质带来的挫折感的唯一途径。但是,现在就送去学跆拳道这样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的运动,对孩子而言是不太现实的。爸爸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多跟宝宝运动、玩耍的方式,循序渐进地锻炼宝宝的身体素质,帮助他先塑造起一个能与别人“抗衡”的小身板儿,再让他去学习这类强度较大、并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危险。

2 由父母带来的挫折感

行为示例 小茹比同龄的孩子显得懂事得多,下雨了站在小区的大门口给爸爸送伞,妈妈回家会给她拿拖鞋,如果这时候得到了表扬,她就会做得更起劲儿。有一天,家里来了一大帮叔叔阿姨,他们都是爸爸的同事,小茹决定要好好表现一下。她又是端茶又是拿水果,那份乖巧的样子果然得到了所有人的赞赏,小茹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也许是乐极生悲,心花怒放的小茹没看见前面的地板上有块水迹,于是脚一滑,杯子飞了出去……妈妈听到杯子摔碎的声音后连忙跑过来,看见女儿并没有摔倒,而自己从国外带来的孤品玻璃杯却摔碎了,自然是一顿训斥。小茹辛辛苦苦的表现却换来了一顿批评,她哭得越发伤心了。

宝宝的想法 我不是故意把妈妈的玻璃杯打碎的,而且,妈妈觉得玻璃杯比我还重要吗?如果我摔倒了,妈妈会心疼我还是杯子呢?

你的误区 为了安全起见,父母常常会限制宝宝活动的自由,为了训练宝宝乖巧听话,父母可能忽略了他的心理需求;宝宝做错了事情,父母的批评过于严厉,让宝宝难以接受;当着众人的面否定宝宝,伤了他的自尊心;对宝宝的期望值过高,使他压力很大;宝宝做事不成功,总是责备他,让他沮丧不已;不顾忌宝宝的情绪,当着宝宝的面一味表扬其他宝宝,使宝宝受到冷落;父母自己心情不好,对宝宝莫名其妙地发火……父母所有这些行为都会带给宝宝挫折感。

解决办法 不仅你需要面子,孩子在外人面前也是有自尊心的,维护孩子的自尊心,是称职的家长都应该做到的。对于像小茹这样“懂事”的孩子,她的自尊心一定特别强,在好心办了错事之后,她肯定已经很自责难过了,这时候父母如果还过多地批评,尤其是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她的时候,一定会给她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也会让她觉得格外委屈,哪怕是你觉得很严重的问题,也尽量要在只有你和宝宝两个人的时候给他讲道理,而且有时候,一个宽容的拥抱会比一场激烈的训斥效果要好得多,您不妨试试看。

3 由同伴带来的挫折感

行为示例 加加和小朋友玩猜拳游戏。“石头、剪子、布!”加加赢了,他就高兴得大呼小叫,雄心勃勃地和小朋友继续酣战。但是只要输了,加加就开始耍赖:“这次不算,重来。”其他的小朋友自然不高兴了,纷纷跑开,不愿再和加加一起玩。看见大家都跑开,各玩各的,加加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加加跑到妈妈身边,忍不住大哭起来:“他们都不跟我玩。”妈妈心疼地搂着加加,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妈妈明知道加加这种行为不值得提倡,但她还是不可抑制地在母爱的驱使下顺应了加加的要求:妈妈说服旁边的静静,让静静和加加一起继续玩他的猜拳游戏。加加又回到了一开始的状态,在高兴与不高兴之间迅速转换着情绪。

宝宝的想法 我喜欢玩猜拳游戏,但我也喜欢赢,之前跟妈妈玩的时候,我总是赢的,那时候我也耍赖,她都不说什么,还主动让着我呢。

你的误区 同伴掌握某种技能而自己没有掌握;想与同伴交往却遭到拒绝;与同伴发生争执而处于下风;同伴之间拉帮结伙而自己被排斥;被攻击性较强的同伴欺负;同伴无意的行为对宝宝造成侵犯……这些是造成宝宝挫折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因为怕宝宝受到挫折而主动为他创造不自然的“顺境”,不仅对他的成长不利,甚至会起到极大的阻碍作用。在你的干涉下,他将永远学不会面对困难。

解决办法 宝宝总要面对与同龄人的相处,这其中,当然包括竞争。家长不应该一味地回避竞争结果,或者人为创造总是胜利的成长环境,这种掩耳盗铃的培养方式将剥夺孩子面对挫折的机会,也会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面临更多的问题。就以上例中的加加妈妈来说,可以在家和宝宝多练习猜拳游戏,以便让加加对游戏的玩法更熟练,从而提高赢取的机率;当然,还可以鼓励加加去和小朋友玩其他类型的游戏,最初可以挑选他比较擅长的游戏种类,然后慢慢扩展游戏的范围,让他多多尝试不同种类的游戏,不仅可以使整体的能力有所提高,还可以帮助他正确对待游戏中的输赢,让他在胜负之间更加游刃有余。

4 由老师带来的挫折感

行为示例 豆豆在幼儿园里是他们班的小画家,虽说还不能画什么像什么,但在一般情况下,豆豆都是画得最好的那个。一次美术课上,老师叫他们画“我的爸爸”。豆豆想着自己的爸爸总是为脱发苦恼,就画了一个“长发飘逸”的爸爸,他心里美滋滋的:这样的话,爸爸就不会觉得自己的头发少了。“这就是你的爸爸?男不男,女不女的,你画的这是什么啊?”美术老师毫不客气地评价让豆豆很难过,更难堪的是,小朋友们听到老师的话,都跑过来笑话他,那时候呀,豆豆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从那以后,豆豆就不爱画画了,无论谁劝也不顶用。

宝宝的想法 老师为什么那么说我呢?那是我希望中的爸爸,他们为什么笑话我?是我画的不好看吗?可能我画画本来就不好看,我真失败呀!

你的误区 老师关注个别宝宝的特殊需要,而自己没有得到这种特殊待遇;老师不公正的批评和责备;老师表扬其他宝宝而自己没有得到肯定;老师对宝宝的态度忽冷忽热;想与老师交流,老师却心不在焉或不耐烦……这些老师的不公正态度都会对宝宝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宝宝都是拿老师的话当“圣旨”的,千万别以为你的一句玩笑话没什么大不了的,对宝宝来说,你的任何一个评价,甚至是一个表情和动作,都对他们非常有意义,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特别注意与孩子的相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伤害到宝宝。

解决办法 不要主观地看待孩子的一切。成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根本就是不同的,我们没有权利用自己的理解去评价孩子的行为。所以,在遇到类似的事情时,应该首先了解孩子的意图或动机,比如可以询问宝宝:“别人的爸爸都是短头发,为什么你的爸爸是长头发呢?”首先了解孩子们的想法,永远是你采取任何评价或行动的第一步。

当然,以上只是宝宝可能遇到的挫折的一些实例,我们也不可能枚举宝宝遇到的所有困难和挫折。但上面叙述的这些就足以看出,宝宝的生活并不像成人想象的那样平平坦坦、一帆风顺,也有许多坑坑洼洼、大小波澜在考验和锤炼着宝宝面临困境时的健康品质,诸如自信、乐观、意志、忍耐以及自我调节或者改变困境的能力。父母要带领宝宝顺利地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只有这样,宝宝的乐观品质才会慢慢培养起来。

进行挫折教育的关键期

一个人乐观与否,依赖于他是否具有某些基本的心理品质。这些心理品质包括:能够依赖想象力和对未来的展望,忍受眼前的不适应;听从父母的劝告,随时调整自己的需要;在情绪与理智的较量中,能够较为成功地摆脱情绪的控制;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够遇见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到4岁,宝宝基本上具备了上述这些心理品质,正是对宝宝进行挫折教育、培养乐观品质的最好时期。

心理学家做了很多实验来检验幼儿面临困难时的心理发展特点,其中有个著名的实验很能够说明问题:试验者在桌子上摆放了各种点心和玩具,让宝宝坐在桌前等候。如果他想要得到喜欢的东西必须等实验者回来,如果不能等待可以呼叫实验者,但他只能得到他不大喜欢的东西。结果,平均年龄为4岁半以上的幼儿,大多能等待很长时间,有的甚至长达一个小时以上。这些宝宝想尽各种办法克服困难,诸如克制自己不看桌上的东西,自言自语假装做游戏,总是找其他小朋友说话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远远地看着电信和玩具,手指头放在嘴边但站在原地不动,努力地克制自己想要去拿自己喜欢的东西的冲动。这是4岁幼儿神经系统、心理发育和生活经验更趋成熟的表现。

4岁以下的宝宝很少有坚持到底的成功者,这是因为,首先,他们很难理解实验者所做的承诺;其次,他无法想象实验者归来对自己的意义,所以他们往往身不由己地在困难面前退缩。还有其他许多实验也都证明,正常情况下健康成长的4岁宝宝已经具备了接受挫折教育的能力,正处在接受挫折教育的最佳时机。

消除挫折感6宝典

1 适当发展,帮助宝宝消除挫折感

当宝宝因为某件事情受挫,他可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可能做出一些比较过激的事情。美国有个爸爸发明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消除他的恶劣情绪:给孩子一包钉子,一把锤子,一旦他在外面受挫了,情绪极其恶劣的时候,就让他在木板上钉一个钉子。到后来,他发现钉钉子其实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与此同时,他跟人发生冲突的几率也越来越小了。这个爸爸开始改变策略,每当孩子成功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一次,就拔掉一颗钉子,最后所有的钉子都被拔出了,他也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这种做法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当然,我们也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沙袋,一面糊着白纸的发泄墙,每当他因为受挫折情绪不佳的时候,让他对着沙袋捶上一气,对着发泄墙乱涂一气,这些都有助于宝宝缓解受挫带来的失落感,同时也可以防止他采取别的不恰当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2 适度安慰,减轻宝宝的挫折感

挫折教育不是说一定要让宝宝体验一败涂地的感觉。当他受挫时,适度的安慰仍然是必要的。面对受挫的宝宝,不管他受挫的原因是什么,都要先对他的遭遇表示同情,表示理解,等他情绪稍稍缓和下来后,再想方设法让他明白受挫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宝宝遇到困难而有沮丧表现的时候,父母往往产生同情、怜悯之情,要么代替宝宝完成任务,要么完成前就让宝宝放弃努力,有的父母则厉声批评甚至体罚宝宝,这两种极端行为都使宝宝无法形成自信和乐观的品质。

3 察言观色,适时实施挫折教育

学会尊重他人,是人际关系发展的第一步。处在以自我为中心阶段的宝宝因为无法控制他人,会体验到严重的挫折感,让他因此十分沮丧。这个时候,父母如果指责他,给他讲道理,他肯定无法接受或者根本就听不懂。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不要急于说服宝宝,而要给宝宝自己醒悟的机会,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学会关注别人的感受。比如,让宝宝观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情形,让他评价在小朋友之间发生冲突时,究竟谁做得对,谁做错了,应该怎么做才能与小朋友们友好相处等等。让宝宝置身事外进行比较,就不会与他的自我中心发生冲突,他会更加容易接受父母的教导,并学习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对待周围的人。

4 将心比心,引导宝宝克服挫折感

宝宝因为自身能力有限,面对挫折的忍受度自然比较低,一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不时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闹腾不休。这时,父母的情绪疏导是非常必要的。如同前面场景所述,加加与小朋友之间发生矛盾了,妈妈不能一味指责加加,也不能一切都依着加加。聪明的妈妈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体会他的心情。在这个基础上诱导他一步步思考,让他自己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给加加一个叙述自己感受的机会,然后再诱导他站在别的小朋友的角度想想他们的需求:“加加想赢,别的小朋友和你一样也想赢。如果别的小朋友输了,也不肯算数,那你会不会生气?还想不想和他玩?”用这样疑问句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可以提供给他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让他自己发现错在哪里,同时也避免了妈妈的指责带给宝宝更多的挫折感与不认同感。

5 利用游戏培养抗挫折能力

那些爱玩又不肯服输的宝宝,通常都自尊心极强又缺乏足够的安全感,他们比一般的宝宝更怕输,一旦输了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挫折感。加上他们总想随心所欲地控制周围的环境,一旦无法如愿,最容易采取耍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宝宝争强好胜不是坏事,鼓励宝宝争强好胜对他将来适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确实有帮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失败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一无可取。实际上,在失败的过程中,孩子往往能够学到更多的经验。因为,失败可以显露宝宝的不足之处,给宝宝以更加明确的努力方向。只要父母引导得当,他就能学会平和地处理他的挫败情绪,加强承受挫折的能力。父母平时可以多和宝宝玩一些具有竞争力的游戏,并且在游戏中掌握好分寸,既要让宝宝赢,给予他体验成功的机会,又要不失时机地让他输,让他在输的过程中体验挫折感,并学习在遭遇挫折的时候更加充满信心地期待下一次的成功。“这次你输了,不过下次你还有机会赢。”“宝宝赢了,真不错,不过下次你可不一定赢哦!”父母这样的暗示会给宝宝的心理一些不可或缺的抚慰,对增强宝宝的抗挫折能力十分有好处。

需要注意的是,游戏时要根据宝宝的发展水平选择难度适中的游戏,来训练宝宝的抗挫折能力。选择的游戏难度不要跨度太大。例如有一种游戏是“钓鱼”,是用磁铁相吸的原理锻炼宝宝手眼协调的能力。妈妈可以先观察宝宝能够钓着鱼的基数,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鼓励宝宝每次多钓出一两条鱼,或者渐渐加长鱼线的长度,让宝宝耐心地对付晃动摇摆的鱼线,增加游戏的难度。在这样循序渐进地抵抗挫折的过程中,宝宝的自信心也就随之建立起来了。

6 不向宝宝宣泄自己的垃圾情绪

有的父母自己在外面受了窝囊气,碍于面子忍着不敢发泄出来,回来便对宝宝发上一通无名火。这种情况特别容易打击宝宝的自信和乐观,因为宝宝会把父母的恼火归咎为自己的错误,但他又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于是只好全盘否定自己。长久下去容易让宝宝自责、退缩,并产生消极情绪,淹没宝宝乐观的特质。因此,父母遭遇困难能够乐观自信,对培养宝宝的乐观品质至关重要。

02 我很窝囊吗

宝宝太厉害、太顽皮,总是到处闯祸,就像是个混世魔王,父母自然很担心;但是,如果宝宝天生一副好脾气,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父母的心里也难免要犯嘀咕的。究竟该让宝宝厉害点,还是让宝宝谦和点,这对儿教育的矛盾常常让父母苦恼不已。

行为示例 点点的父母都是谦谦君子,才3岁的点点也很自然地承袭了父母的这一特点,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一副大度无比的派头:小伙伴抢走了他的玩具,他就换一样东西继续玩;小朋友推他一把,他好奇地看着小朋友,很快就没事儿人似地不动声色继续眼前的游戏。自打上了幼儿园,点点不是今天被小伙伴抢走了玩具,就是昨天被小伙伴抓破了脸。除了急了会哭,点点一点对抗别的小伙伴的招术都没有。小家伙这么窝囊,长大了会不会更加窝囊呢?爸爸妈妈既不敢教点点去打人,但也不愿意看见孩子被欺负,真是左右为难。

宝宝的想法 如果他拿走我的玩具,就让他拿好了,反正我也可以玩其他的玩具。他们打我是有些不应该,不过他们过一会儿就会过来和我玩了,那就代表道歉了吧。妈妈说人不能太自私,应该宽容别人的错误,我尽量在这么做了,可是他们又说我“胆小”、“窝囊”,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大概就是说我不好吧?可我要怎么做才对呢?

你的误区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总是永无止境的,淘气的希望听话,太听话的又希望淘气些,真是没个确定的标准。其实对于孩子“窝囊”的问题,也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去衡量。有时这样“窝囊”的行为,只是宝宝在一定阶段内的行为表现,并不具有稳定性;还有的可能是性格使然,父母着急了半天,孩子自己根本没有感觉,那样也就不必过于担心。除非是孩子也觉得受了欺负,感觉委屈,但又没有勇气去面对,或者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这时是需要父母的协助的,除此之外,爸爸妈妈还是大可不必那么多虑的。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不要过分干涉他的自由其实是最好的办法。

解决办法 所谓吃亏或者受欺负,其实只是我们成人的观点,判断孩子是否因此受到了委屈,才是我们是否要采取指导措施的决定因素。豆豆的爸爸妈妈,可以亲自去问一下豆豆的感受,是否觉得委屈?是不是敢怒不敢言?有没有觉得难过或者认为自己很失败?这些基本情况,通过孩子的言谈或者行为表现都可以反映出来,在此基础上再对他进行疏导和帮助,才会取得好的效果。如果宝宝本身都没什么感觉,但父母一定要强迫他学习很多“报复”或“自卫”的方法,反而会让宝宝养成易怒、粗暴的个性,对他日后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解析宝宝的窝囊行为

对于两三岁的宝宝来说,输与赢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基本还处在各自为政的游戏阶段,彼此之间没有多少根本的厉害冲突,成人的价值观念在他们的小脑瓜里还是一片空白。宝宝在游戏中赢了,他不会因此飘飘然;在游戏中输了,他也不会就此一蹶不振。尽管有时候他们也会在游戏中打打斗斗,但是一切很快就会过去。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有时候看起来甚至有些傻,比如给宝宝准备各式各样的玩具,让宝宝自己去拿,随便拿多少不受限制,那么宝宝只会拿他自己喜欢的玩具,不会贪婪地想要抱走所有玩具,也不会在玩具堆里挑挑拣拣,试图找到那些很显然价值比较高的玩具。对宝宝来说,拿多拿少,拿大拿小,拿好拿坏都一样,输赢对他们来说是身外之物。因此,在游戏过程中,宝宝仅仅以自己稚拙的人际交往技能演绎着从“和平”到“战争”又到“和平”的游戏流程。他们之间有战争,但是战争的硝烟不会长久地延续,他们之间有和平,但是和平也不会永恒。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有时候很没有脸面,刚刚被人打了,他眼泪还没干就又凑一堆玩儿去了。

3岁以内宝宝基本以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在一起玩但没有合作)为主,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游戏不多。因为没有游戏规则,或者虽然成人为他们设定了游戏规则,他们也是始终处在一个缺乏内在秩序的游戏环境,矛盾总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但他们对伙伴之间的矛盾关系却理解得比较粗浅而且容易健忘,最终都会归于相安无事。因此,不管欺负人还是被欺负,宝宝的行为都与成人观念里的窝囊毫无关碍。

宝宝的窝囊固然与他的本性有关,但与父母的教养方式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缺乏交往经验,几乎每个宝宝都会经历被欺负的事件。所不同的是,事后有的宝宝逐渐学会了周围人群打交道的方式,变得大大方方,即便遇到类似受欺负情景也能处变不惊,轻轻松松化解“险情”。有的宝宝则变得越来越胆小,严重的甚至出现社交障碍。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截然不同的分化与宝宝本身关系不大,而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关系密切。

对待窝囊宝宝的错误方式

1 教育宝宝打回去

有的父母觉得不能养成宝宝“窝囊”的行为习惯。一旦发现宝宝受了欺负,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教育宝宝打回去:“人家打你,你就打他。人家咬你,你也咬他。”或者干脆给宝宝劈头盖脸来一通训斥:“哭什么哭,不许哭!下次他怎么打你,你就怎么打回去。”

父母让宝宝“打回去”的教育方式不仅不能给宝宝受到伤害的心以宽慰,更不能教给宝宝正确的交往方式,甚至还会让宝宝本来就受伤的心更加雪上加霜。受到小朋友欺负没有还手不会导致宝宝将来窝囊,相反,倒是父母劈头盖脸的训斥、抱怨和辱骂,才会真正导致宝宝长大后变得窝囊。况且,受到这种“冲击”多了,宝宝就会变得比较封闭,以后在外面遇到了什么事情,为了避免回家挨骂,他们往往隐藏事情真相,再也不愿与父母交流。

2 不问青红皂白教训宝宝

一旦宝宝在外面招惹了是非,有的父母第一反应就是:为什么别人没事儿,偏偏就你被欺负了?于是,父母可能不问青红皂白给宝宝来一顿训斥:“是不是你招惹别人了?不是你招惹别人,为什么他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

父母这样的态度会带给宝宝一个错误的信息,即无论他在外面受了谁的欺负,都是他自己的错。这样可能导致宝宝将来对自己产生一些不正确的认识,逐渐养成将委屈憋在肚子里,以消极沉闷的情绪来对待一切的习惯。

3 一味地劝说宝宝全线回避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礼让,因此,很多父母在宝宝受到欺负时总喜欢劝说宝宝:“让着他吧,他是小弟弟。以后别跟他玩就是了。”也有的父母担心宝宝与对方公然对抗会受到更大的伤害,因此劝说宝宝尽量回避:“以后离他远点儿,别跟他玩,跟别的小朋友玩。”

父母这样的态度会让宝宝觉得回避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只要遇到阻力,他就绕道而行。长期习惯了这样的行事方式,宝宝将来就会变得比较软弱、退缩,轻易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宝宝的成长很不利。

避免宝宝窝囊的对策

1 给宝宝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宝宝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在与周围环境接触的过程中,宝宝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父母与其一一对应地教会宝宝如何处理各种冲突,不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宝宝自己当家作主的机会,让宝宝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摸索正确的最可靠的达成自己目的又能与小伙伴双赢的处事方法。

2 通过游戏诱导宝宝思考

父母平时可以在家设计一些适合宝宝年龄的游戏,故意给他制造一些障碍,让他在家庭这个温暖熟悉的环境演习如何对待各种被人“欺负”的“突发事件”。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度原则,既不要在一个时间段内持续制造很多的障碍让宝宝应接不暇,也不要制造过于困难复杂的障碍,让宝宝无所适从,否则反而会影响亲子之间的融洽与和谐,让宝宝觉得在家中也没有安全感。

3 淡看宝宝的窝囊行为

父母不要把宝宝的窝囊行为看得过于严重,父母的这种大惊小怪的情绪会对宝宝产生不良影响,一方面让他觉得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而导致内心不安,另一方面,宝宝的所谓窝囊行为原本没什么大不了。实际上,很多宝宝都会在窝囊过程中自己找到摆脱窝囊的办法,不值得父母如此大惊小怪。

4 给予宝宝恰当的指导

宝宝经历类似点点那样的窝囊事件之后,或者宝宝和父母一同目睹别的小朋友的窝囊事件,父母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对事情给予一些看似不经意的评说,让宝宝明白,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处理。

03 妈妈,这不是没礼貌

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懂事、有礼貌,见了人老远地打招呼,尊老爱幼、乖巧谦让,这样的孩子带出去有面子,爸妈自己也省心。于是我们按照这样的规划设计着孩子的行为模式,不许插嘴、不能乱讲话、不要说错话、又不能不说话……原本童言无忌的无拘无束,变成了满脑袋的备忘录。这样的礼貌对孩子而言,究竟是促进还是阻碍呢?

行为示例 妈妈接琳琳从幼儿园出来的时候,正好赶上天天的爸爸来接天天。“琳琳,快叫叔叔!”妈妈拉着琳琳的手,示意她和叔叔打招呼。天天的爸爸是搞IT的,一个大大的电脑包就挂在胸前,鼓鼓的好玩极了。琳琳好奇地看着叔叔的大包,笑眯眯地对妈妈说:“你看,袋鼠叔叔。”然后没等妈妈缓过神儿来就大叫起来:“袋鼠叔叔好!”妈妈顿时觉得很难堪,急得脸都红了。“妈妈,你看叔叔前面的大包像不像袋鼠的口袋?天天是不是可以坐在里面呀?可是袋鼠妈妈才有口袋呀?……”琳琳像是根本没看出妈妈的尴尬,继续自顾自地研究着叔叔的电脑包。“不许胡说!什么乱七八糟的,再说我打你了!”妈妈一边给天天的爸爸赔不是,一边狠狠地在琳琳的背后拍了一巴掌。琳琳委屈地看着妈妈,伤心地哭了。她自以为是的幽默感,就这样被妈妈的巴掌打没了。

宝宝的想法 我只是觉得叔叔的大包很像袋鼠的口袋,难道不像吗?妈妈为什么要打我呢?我说错了什么让她那么生气呢?我真是不明白……

你的误区 童言无忌,琳琳的妈妈应该是多虑了。琳琳那样的说法其实本无恶意,如果她自己背着一个大包包,她没准儿也会说自己是只大袋鼠呢。但妈妈却按照自己因袭的社会规范去评价琳琳的说法,认为这是不尊重别人、不懂礼貌的行为,实在是让琳琳很委屈。

解决办法 不要让所谓礼貌的绳索,捆住了孩子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发展。可以告诉孩子,当着别人的面说类似的话可能不太好,因为别人可能会误会她的意思,变得不高兴。所以,以后再想说这样的话,可以在别人走过之后偷偷和妈妈交流,或者事先问问妈妈这样的话会不会引起什么误会,不要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如果宝宝忘记了咨询意见,直接说出了不礼貌的话,家长也大可不必那么难堪,也同样以开玩笑的方式教育宝宝:“这样说可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哦!跟叔叔说对不起,看叔叔能不能原谅你。”简单的一句话,既化解了尴尬,又向对方表明了歉意,还不会给宝宝带来太大的打击,应该算是比较稳妥的解决办法。

宝宝是我们的开心果,他们的很多可爱又可笑的举动,常常让我们开心无比。其实,宝宝比我们想象中更懂得幽默。这几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绪表现,也是人类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当我们面临压力和尴尬时,我们的心理调节系统就会自动萌生出适当的幽默感,用以化解压力,减轻精神负担。俄国著名文学家契诃夫曾经说过:“不懂幽默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培养宝宝的幽默感,不仅是其情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综合能力发展的关键环节,更重要的是,将幽默的养分注入宝宝的身心,其实就是给了他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

幽默的益处

1 宝宝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幽默感是我们的社交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幽默的个性和谈吐,不仅会为我们的形象加分,让我们在社交活动中成为受人欢迎的人,更重要的是,幽默感的具备,本身就会让你们乐观自信、开朗活泼,这样的孩子往往更容易融入周围的环境,也会在不同的社交场合游刃有余、十分讨人喜欢。而且,在遇到人际交往的摩擦时,幽默的宝宝也会充分利用自己的幽默感作为优势,迅速化解尴尬局面,让整个气氛轻松自然,这也是不具有幽默感的孩子难以做到的。

2 弱化消极情绪

具有幽默感的人往往比较乐观,积极向上,凡事都爱往好的方向想,幽默的宝宝也是如此。与没有幽默感的宝宝相比,他们更容易自己寻找快乐,并能很快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总是生机勃勃的。他们会自我安慰、自我解嘲,他们越是经常借助幽默感来面对困难,将来就越可能获得积极快乐的人生。

3 让宝宝更聪明

有幽默感的孩子无疑是聪明的,尤其是,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会特别出色。有研究发现,世界上几乎所有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设计师,他们都拥有超于常人的幽默气质,也因为幽默中激发的创造性,他们才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而对于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宝宝来说,幽默感所产生的积极的自我暗示,以及为创设幽默情境而绞尽脑汁的思考,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宝宝的思维模式,对其脑部的发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 亲子沟通的催化剂

中国人本身的特点就是严肃有余而幽默不足,迁移到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一样常造成家长与宝宝的情感对立。一方面,宝宝觉得父母太紧张、太严厉,不愿放松管理的每一根神经,让本来轻松自然的教育变得格外沉重;另一方面,父母又常觉得孩子不认真、不专心,整天嘻嘻哈哈的,全然不把自己的管教放在心上。此时,幽默就变成了父母与宝宝沟通的最有效方式。它不仅可以化解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对立情绪,还能让人比较容易接受意见,无论是父母还是宝宝,用幽默的方式指出“缺点”,也提高了彼此改正的意愿。因为有幽默感的催化,亲子之间的关系将更亲密,也更和谐。

发展宝宝的幽默感

研究表明,人的幽默感大约三成与生俱来,其余七成则须靠后天培养。西方国家很早就开始意识到幽默教育的重要性,许多美国父母甚至在宝宝刚出生几周后便开始对其进行系统的早期幽默感训练了。

至于幽默的培养途径,其实也不仅仅是我们认为的语言训练,幽默的培养涵盖了大量的内容在其中,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完整系统。幽默的本质说来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处事不惊、坐怀不乱的淡定自若。它首先发自内心,然后才通过思维、语言、行为、气质等外在形式来体现。对于尚处于幼儿阶段的宝宝们来说,培养幽默感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培养积极乐观的性格。让宝宝在生活中学会用不同的角度评价事物,充分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挖掘那些平淡之中的乐趣和新鲜,就是培养幽默宝宝的最终原则。

1 呵护宝宝独特的幽默感

每个宝宝天生都具有幽默细胞,但之所以有的宝宝长大后变得风趣幽默,而有的却刻板严肃呢?就是因为他们出生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氛围所致。有的父母特别注重对孩子情商的培养,从宝宝没出生起就坚持和他说话、谈心,几个月时经常逗宝宝发笑,同时也积极鼓励宝宝逗父母发笑的行为,再大些,宝宝就会主动地利用幽默的行为逗父母开心,或者用来化解尴尬。孩子越是热衷于幽默的游戏,就越容易发展幽默感和社会化能力,有时可能他们表达幽默的方式比较特别,不能完全被成人正确理解,这时切忌像琳琳的妈妈那样,以宝宝无法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打击她的幽默感,否则,宝宝与生俱来的幽默感会被消磨殆尽,还有可能影响亲子之间的关系,造成以后更大的沟通障碍。

2 积极回应宝宝的幽默

宝宝们表达幽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幽默的语言,也有可笑的表情和动作。尤其是初生伊始的宝宝,在他们的语言系统尚未完全建立的成长初期,表情和动作是他们表达幽默的很重要途径。比如,一个月的小宝宝已经会在父母的逗弄下笑个不停,再大几个月的宝宝,甚至可以用自己挤眉弄眼的动作逗父母发笑了。而父母逗弄他时,他也可以很明确地分辨出来,并且给予积极的回应。呀呀学语的宝宝,他们的动作更加灵活,所以,不仅咿咿呀呀的声音可以作为表达幽默的手段,做出各种各样不同的表情也是他们表达幽默的重要方式。可见,宝宝表达幽默的花样繁多,如果父母可以及时地分辨宝宝的幽默表示,并给予很好的配合和反馈的话,一个具有良好幽默潜质的宝宝就将诞生了。

3 积极营造幽默的氛围

当宝宝可以用双眼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幽默感的训练就可以开始了。经常朝宝宝微笑,对着他做鬼脸,双手高高托起他然后快速下落,用手捂住自己的脸然后拿开逗他玩,用轻松愉快的语气和他聊天等等,都是最初培养宝宝幽默感的好方法。别以为宝宝还小,看不懂也听不懂你的幽默,如果他也能用开心的笑容来回应你,就说明他的幽默感已经萌芽。

等到宝宝2岁的时候,语言就已进入了发展期,这时候的宝宝虽然能说很多的话,但是对语言含义的理解仍比较有限,很多话的弦外之音他们是听不出来的,但此时他们的动作技能却已飞速发展,父母如果可以利用宝宝对身体动作的敏感性,通过一些可笑的行为与动作来引发宝宝的幽默感,比如做鬼脸,给宝宝穿爸爸的大衣服、大鞋子,或者爸爸妈妈用夸张的表情表达疼痛、吃力、兴奋等感觉,这些动作都会引得宝宝开心大笑,不仅能带给宝宝无穷的乐趣,还能让幽默动作的幼苗在宝宝的行为系统里茁壮成长。

从2岁开始,宝宝的语言能力开始飞速发展,不仅表达能力迅速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显著增强。这个年龄阶段的宝宝对语言和动作的表现同样敏感,并且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果父母可兼顾动作和语言的双重幽默,做一些夸张可笑的表情、说一些有趣的笑话等,都会极大程度地增加宝宝的幽默感。

4 给宝宝体验幽默的机会

不论是听话的宝宝,还是淘气的宝宝,他们都有权利享受幽默,体验幽默。父母这时候要首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态度,尤其当宝宝表现不好或者做错事的时候,切忌气急败坏地训斥责骂,有时候用一些小技巧,使用一些小幽默,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比如宝宝正在哭闹,怎么劝都劝不住,妈妈就可以把宝宝搂在怀里,然后用夸张的语气对他说:“看看这张小脸儿,都哭成小花猫了,照照镜子看看,多难看啊!快别哭了!”宝宝的哭声一定能慢慢止住;又如宝宝非要一样玩具,而你现在又没空抽身给他拿,就可以开玩笑地说:“宝宝再等一下,奥特们是宝宝忠诚的卫士,他不会和别人跑掉的,待会儿妈妈就把他叫到你面前,现在让他休息一下好不好呀?”这样劝解的同时,还能锻炼宝宝延迟满足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5 以童心诠释童心

由于年龄层次、思维水平、生活经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成人的想法和宝宝的想法肯定大相径庭。我们觉得有意义的事情,他们并不见得喜欢;而我们认为有趣的东西,他们也并不一定感兴趣。因此,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衡量宝宝表达的幽默。当宝宝做出滑稽的表情,磕磕巴巴地讲出一个并不好笑的笑话,或者试图用其他方式表现自己的幽默感时,父母一定要尽量地配合,要照顾到宝宝的感受。只要是宝宝认为可笑的语言或动作,或者他期望你们也有和他类似的反应时,不妨陪着他一起尽情地大笑一番,这不仅仅是一种善意的欺骗,很快地,你就会发现宝宝真是很有幽默天赋的。

04 消除挫折感[训练]

训练目标通过身体运动的挑战,让宝宝勇于面对困难,迎接挑战。

训练分析处于幼儿期阶段的宝宝们,其运动和协调能力是同伴之间竞争的主要方面,而运动能力不佳的孩子,也常常因此比同龄的小伙伴更容易经历挫折。可见,通过提高宝宝的运动技巧及胆量,来达到克服挫折带来的伤害的目的,是可行而且必须的。

训练方法1 自己拿玩具

在客厅或其他房间空旷的地板上,放置好安全卫生的软垫,并准备一些宝宝喜欢的小玩具放在软垫上。让宝宝俯卧在软垫上,不要趴下,而要用两个肘部尽量撑住上半身的身体,并把头扬起。这时,妈妈把玩具放在宝宝的面前,用来吸引宝宝想拿的愿望。当宝宝想向前爬来拿到玩具的时候,爸爸就拉住宝宝的双臂,帮助他的身体向前爬行,但一定要在快拿到玩具时再向后拉宝宝的双腿,让他远离玩具。这样重复进行,宝宝会感到很快乐,同时也能从侧面锻炼他抗挫折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用手拉宝宝的双臂和双手时不要太用力,以不让宝宝觉得难受为原则。游戏的进行过程中要多制造快乐的气氛,不要让宝宝觉得你是成心在难为他,不想给他玩具。同时还要注意鼓励宝宝挑战困难、克服困难。在倒退几次之后,就要让宝宝拿到玩具,然后予以表扬和称赞,以提高宝宝游戏的兴趣。

这个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宝宝的四肢及手肘的力量,提高宝宝的身体素质,还能够拓宽宝宝的视觉空间,促进宝宝身体的触觉和平衡感的发展。

训练方法2 勇敢的侦察兵

该游戏最好能在天黑后进行。父母准备好手电筒和一些基本的生活小物品之后,就可以开始游戏了。首先,要给孩子讲一讲侦察兵侦查的故事,以激发孩子对侦查任务的兴趣。然后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和宝宝轮流当侦查兵,看谁的侦查能力强。需要侦查到的物品有:布娃娃、小皮球、衣服、小盒子、积木、玩具汽车等等。接下来由侦察兵拿着手电筒离开这个房间,而没有当侦察兵的两个人负责把要侦查的物品藏起来,藏好之后就关上这个房间的灯,让侦察兵进来侦查,寻找被藏起来的那些小物品,找到最多小物品的那个侦察兵就获胜啦!

注意,最初开始这个游戏时,可以由大人先当侦查兵,为宝宝演示玩法,待宝宝完全理解了游戏规则之后再正式开始比拼。在为宝宝藏东西时,开始最好要藏得比较好找,慢慢地可以增加难度,藏得隐蔽一些,以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如果孩子特别怕黑,可以打开房间里的壁灯或其他暗淡的光源,等孩子慢慢适应了黑暗之后再关闭灯光。

孩子们大多比较怕黑,这个游戏不仅能消除宝宝对黑暗的恐惧,培养孩子的勇气,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推断能力和搜索能力,对于其智力的发展极有好处。

同类推荐
  • 价值10亿的教育课

    价值10亿的教育课

    两位教育专家以亲身经验,告诉我们,为了培养有灵性、能成功的孩子,每个家长部必须关注的10个方面: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一定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发现孩子身上的成功点;抓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既要给予孩子你应该给予的,更要给予孩子所真正需要的;掌握与孩子交往和沟通的技巧;做孩子的榜样;在家庭中构建一个推进孩子学习的“学术”环境!
  • 嘿!我是早教书:深度解读斯托夫人自然教育

    嘿!我是早教书:深度解读斯托夫人自然教育

    本书将斯托夫人教育的精髓全部纳入,并且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相连接。全书围绕孩子身上所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了解读、支招。
  • 注意力!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注意力!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本书内容全面,分类清晰,分别从注意力的理论知识,如何提升注意力等几大角度,来进一步阐述注意力的相关知识,旨在帮助每一位父母都可以轻松教导孩子,使孩子的注意力得以更大提升。与此同时,本书还独树一帜,极具特色,比如,本书不仅将“趣味游戏”与“专注力”巧妙结合,而且还从孩子的学习与父母的家教等角度提出了很多专注力训练方法,
  • 如何批评孩子才肯听

    如何批评孩子才肯听

    没有哪位父母敢说自己的孩子从没犯过错,因为那是不现实的。没犯过错的孩子,根本谈不上成长。可是,孩子犯错了就能成长进步吗?当然不是这样的,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帮助孩子以犯错为契机,增进对犯错的认识和了解,努力汲取经验,认真加以改正。只有这样,才能使犯错成为孩子进步的推动力。
  •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一书是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特别是家庭教育实践工作的经验总结。从“好妈妈要懂得用心”,“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等七个方面为读者提供作为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建议。正如其序言所说,该书的目的就在于“给孩子精彩的人生”。
热门推荐
  • 肴客

    肴客

    东璇城有一食肆“香肴居”香肴居每天宾客如云。每位来到香肴居的肴客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
  • 笑望红尘

    笑望红尘

    一位女子正在一座高楼大厦的天台上,任微风吹乱她的发丝,她在黑暗中看见下面的繁荣景象,想起在短短时间就遭遇至亲的背叛,叹了一口气,随后扬起头大笑,狂喊道:“老天,我云尘曦欠你了吗?如果能重来,我定要笑望红尘!”眼泪不由的从眼角流下,闭上眼,感受刚来的暴风雨,谁也没有看见她的身上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光。公元前309年,一位穿着金黄色龙袍的女人正焦急地问着她旁边一位男人:“敢问国师大人,现在皇后肚子里的孩子怎么样了?皇后已经昏迷了多日。”眼神格外焦躁。国师大人眼中闪过一丝不悦,抬头望了一会,一向平淡毫无波动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后说道:“女皇殿下,这五星连体,预示着将会有一位绝代风华的神女出现,她将带领整片大陆走向富强。”只见女人激动的望着他。缓缓抬起颤抖的手臂。握住他的衣袖。:“你是说大,大陆统,统一……”国师大人微点了一下头,看着女人紧紧握住他的手臂,眼中闪过一丝羞涩。望了望天,又算了一算说:“但是这位神女好像,好像并不喜欢皇宫,仅仅一个皇宫是困不住她的,你要给她足够的自由。”女皇殿下看了看过国师大人,然后重重地点了点头。脸上挂着欣喜的笑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新世纪起源

    新世纪起源

    宇宙诞生,其实宇宙不是爆炸产生的,宇宙会扩大是因为……
  • 侦探夜晚

    侦探夜晚

    一个青年侦探遇到各种各样的奇怪事件,是你死,还是我死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卿本琉璃之情殇

    卿本琉璃之情殇

    人已非人物非物,寒夜衣冷伤心碧。暝色入清凉,卿心本琉璃。玉殿空寄望,蝴蝶归飞急。何处双飞翼?一梦却难回。
  • 原初造物主

    原初造物主

    不可名状,无法言语的恐怖,难以窥视的诡异邪神,一不小心便会沦为祭品。神奇的特性,让人费解的仪式,随着低声默诵祂的真名,耳边开始响起令人烦躁不安的低语。还有那隐藏着疯狂和异变,为了进阶而不择手段的序列者。这真的是四百年后?邵华觉得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 斗罗之幻影梦兽

    斗罗之幻影梦兽

    你敢得罪神界的神吗?没有成神当然不敢得罪神,可是神界的神却害怕一个幻兽,因为它可以将你的梦境换为真实的现场,让神(人)欲罢不能,不过还好,这位幻神是一个懒惰的超级神兽,如今他却要去闯荡斗罗大陆,这位在神兽又会在斗罗大陆里面掀开怎样的波浪?
  • 源始之陆

    源始之陆

    源氏一族乃是源始大陆中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众多没落望族中的一支,虽外忧内患,然而源氏帝国中仍是外戚干政,党争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