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044300000022

第22章 “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

什么样的电影才能恒久不衰?为什么我们在感慨当今国产大制作影片肤浅做作的同时会怀念上世纪80年代香港出产的那一批经典武侠电影?观众想看的,究竟是明星大腕、华丽场景,还是真正能打动他们的故事?其实电影就像一个人,重要的不是有多少家产、打扮的多么时髦、行事作风多么前卫,而是你的内涵和个性。正如《大宅门》里的白七爷,一个人只有活出精气神来了,才能为人所敬重;一部电影,只有拍出精气神来了,才能为观众所铭记,而精气神,正是李小龙想要在电影中最终表现出来的东西。

如果说《唐山大兄》反映出来的是一种草根英雄反抗残暴统治的英雄气,那么到了《精武门》里,李小龙就把这种英雄气上升到了国家、民族的高度,这也是“精武门”的故事数十年来长盛不衰、一次又一次被翻拍的原因所在。

继《唐山大兄》后,嘉禾马不停蹄的开始筹拍李小龙的第二部影片――《精武门》。《精武门》原名《大侠霍元甲》,影片仍然起用《唐山大兄》的原班人马,由倪匡和罗维合作完成剧本。剧本完成后,邹文怀倪匡罗维等人觉得配角陈真的角色更出彩,也更适合李小龙的表演风格。邹文怀当机立断,决定把陈真上升为第一主角,并且由李小龙来饰演这位血气方刚的民族英雄。

事实上,陈真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的身份和经历也有着许多不同的版本,嘉禾版《精武门》很好的抓住了这一点,一改以往谈“精武门”必先讲霍元甲的惯例,而是直接从霍元甲的葬礼开篇,讲述了陈真回国后调查霍元甲死因、挑战日本人为师父报仇的精彩故事。

影片延续了李小龙先抑后扬的风格,在霍元甲的葬礼上,一名日本武士扛着一块写有“东亚病夫”的牌匾来到灵堂,神态倨傲挑衅精武门上下。精武门师兄弟,尤其是李小龙扮演的陈真怒不可遏,却为农劲荪等前辈阻拦,说是日本人势力强大,不宜在霍元甲的灵前动武,必须先忍下这口气。陈真忍住了,在怒火却在心中熊熊燃烧,这就是李小龙所塑造的人物性格中的“抑”,郑潮安如此,陈真也是如此。这些人物的性格与李小龙一样,都是刚强勇猛、疾恶如仇的,但迫于现实,他们不得不暂时忍耐,不是不发作,而是时候未到,这就大大增加了影片的情节悬念和表演张力。

葬礼之后,陈真开始调查师父霍元甲的死因,这与《唐山大兄》中郑潮安调查制冰厂地下冰窖的过程如出一辙,充分展示出了李小龙塑造的人物性格中冷静、缜密、智慧的一面。在片中,陈真不相信师父是病死的,一番仔细的调查后,各种疑点相继浮出水面――原来日本人早就想铲除霍元甲这颗眼中钉,便使出卑鄙手段,收买精武门的厨师,指使他在食物中下毒。在真相大白的过程中,人们看到了汉奸的可恶嘴脸、陈真复仇怒火的升级,还有精武门内人们不同的性格和姿态,这是一幅众生相,演绎的既是精武门的故事,也在影射中国人在面对列强外敌凌辱压迫时的不同反应。以小见大,是《精武门》在情节设置和配角塑造上超越《唐山大兄》的一个重大进步。

而影片的另一条线索,则是霍元甲死后,日本武士再无顾忌,在上海横行霸道,到处挑衅欺凌中国人的场面,中国武术界太需要有一个人挺身而出了!此时,观众的胃口已经完全被吊了起来,影片也将进入高潮部分――陈真忍无可忍要去报仇了,李小龙要展示他的功夫了!

压抑之后是爆发――陈真,李小龙扮演的陈真,杀气腾腾的扛着那块足以让任何有血性的中国人咬牙切齿的“东亚病夫”的牌匾上路了!

一切,都归结为两个字――仇恨!

是的,仇恨,师父的仇,武术界的仇,中国人的仇,都需要来一次了断!

我想,没有任何一个人比李小龙更适合来演绎这种仇恨。在美国十几年的经历,让李小龙对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和压迫有着切身体会,他需要宣泄,他需要向全世界展现中国人血性与实力!郑潮安与陈真,既是影片中的角色,也是李小龙自己,相信在镜头前,他已完全融入了角色当中,陈真就是李小龙,李小龙就是陈真,正因为这样,李小龙扮演的陈真才能从心底里征服观众,成为萤幕中的经典形象。

“打!打!打!狠狠打!”每一个观众都在心底呐喊着,他们攥紧拳头,仿佛就在陈真身旁,要为自己的同胞,为自己的国家扬眉吐气!

陈真来到了日本武馆所在的虹口公园外,将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木牌踢得粉碎,那一脚,干脆利落、畅快淋漓!然后,他威风凛凛的出现在了日本武馆门口,他要把“东亚病夫”的牌匾还给那些不可一世的日本人!看到这里时,观众的情绪和民族心被点燃了――香港一直以来都是英国的殖民地,对华人的歧视由来已久,在殖民地文化下出生成长起来的香港市民对方世玉、黄飞鸿、霍元甲这样的民间英雄有着极大的热情,从精神上看,他们就是需要一个像陈真那样敢打敢拼、不畏强势的英雄人物来出头,用地地道道的中国功夫来发泄许久以来形成的压抑。当陈真摇着指头从容不迫的说“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时,这种压抑的情绪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观众们从影片中体验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快感和民族自豪感。正是这样强大的共鸣,使得李小龙取代了他所扮演的形象,成为了华人圈新的偶像。

作家罗龙治曾这样评价李小龙的这一脚:“李小龙一身布衣布鞋,土气十足,却一脚把番邦一个公园‘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恶狗拦路的招牌,踢得碎片纷飞。这一脚的威力,其他自诩为王牌的武侠明星能够踢得出来么?李小龙独自去找日本人一个武术馆的馆长,说要还他一份‘礼物’。说完就举起他手上一块大字招牌,上面写的赫然是‘东亚病夫’四个字。这四个字的耻辱,就像火焰般地在中国观众的心中燃起,接着李小龙就在长啸声中,把日本恶霸打得东倒西歪。这一声长啸,表现了埋藏多久的悲愤与耻辱,其他武侠明星能够吼得出来吗?”

日本人被激怒了,武术日本武士蜂拥而至,将李小龙团团围住,他们要狠狠收拾掉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中国人!只见陈真镇定如常,只听他一声尖叫,亮出了杀手锏――双截棍,用疾风骤雨般的截拳道功夫和双截棍法将围攻上来的日本武士打得一败涂地!最后,陈真击败了武馆中的俄国大力士,与谋害师父霍元甲的元凶、日本武士高手铃木展开了一场一对一生死对决。

一边是象征日本武士精神的武士刀,一边是虎虎生风的双截棍;一边是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一边是仇恨滔天志在一搏……这场Boss级别的较量,最终以双截棍荡飞武士刀,陈真一记飞腿将铃木踢出窗外当场毙命而告终。这是陈真的胜利,是精武门的胜利,是中国武术对日本武术的胜利,更是李小龙的胜利!

李小龙的在《精武门》中的表演也充满了阳刚之气和个性魅力,他所使用的双截棍携带方便,看似短兵器,却能在近战搏杀中发挥巨大威力,一击挥出,足以将人的头盖骨砸得粉碎。李小龙出神入化的双截棍表演让现场观众大开眼界,进而引发了一场全世界范围内的双截棍热。另外,李小龙接受了邹文怀和导演罗维的建议,在实战性很强的截拳道招式上做了一些表演上的改进,让打斗动作变得更加好看刺激,还加入了一些神态、语言、肢体动作的元素,使得整个打斗过程变得张弛有度、精彩纷呈,尤其是那一声出招前的怪叫,更是深入人心。从那时起,飞踢、双截棍、怪叫,就成了李小龙功夫的金字招牌。

李小龙的怪叫,从中国武学传统角度来看,应该称之为“啸”,取自“虎啸龙吟”。“啸”是中国武学中一种独特的现象――诸葛亮躬耕隆中时,就经常一个人在林中“抱膝长啸”,被后人看成是胸中包藏卧龙之气的表现;《倚天屠龙记》中,金毛狮王谢逊威震天下的狮子吼,其实也是一种啸。啸,并不是单纯的吼叫,而是一种丹田之气。啸声,从大处说,是中国传统武学、养生、哲学等高深学问的外在表现,从小处说,就能判断出一个人的内息强弱和功夫流派。与现代细腰倒三角体型的男士审美观不同的是,古代中国人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境界,就像男高音歌唱家,几乎没有瘦子,只有丹田之气充盈,方能唱出高音,方能发出虎啸龙吟,而丹田之气充盈的代价,便是腰腹如桶。腰身粗的另一种说法便是肾气足,俗话说男人的腰半条命,肾气足,阳气便旺,阳气旺盛,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征服女性,发散出阳刚之美,所以,纵观中国古代的成功男士,极少有细腰者,最典型的就是关羽、岳飞、岳不群,想来诸葛亮的腰也不会太细。

李小龙的啸又与诸葛亮不同,诸葛亮的啸是龙吟,悠远绵长、海纳百川,李小龙的啸是虎啸,尖利短促、铿锵有力,正好反映出他性如烈火、行似暴龙、出拳如风、腿踢似电的性格特征。

一位美国影迷在看完《精武门》后曾这样说道:“真正能代表中国特色的影片当数功夫片,有如日本的推理片,美国的西部片。我是个功夫片迷,凡台港的功夫片必看不可,对武打明星崇拜得五体投地。自从看了李小龙的《精武门》,我发现原来的台港功夫片皆没意思,武打明星们皆幼稚可笑。简单来说,台港功夫片是‘胡打’,武打明星则是‘假打’,只有李小龙的功夫片是‘认认真真’地打,‘实实在在’地打。”

当然,《精武门》的结局是令人惋惜的,影片最后,精武门众人被前来报复的日本武士和租借军警团团困在精武会馆内,为了保护其它师兄弟和由女星苗可秀扮演的未婚妻,陈真毅然走出武馆,纵身凌空一踢,在枪林弹雨中结束了英雄的一生。

“陈真为什么要死!”

“陈真是民族英雄,他肯定还活着!”

“结局对陈真太不公平了!”

无数影迷这样喊道,为了看李小龙的精彩表演,他们甚至不惜一次又一次的前去电影院反复观看《精武门》。在陈真结局的问题上,李小龙有着自己的看法:“歌颂暴力是不好的,那就是为什么我坚持,在电影里我饰演的两个角色(即郑潮安、陈真),最后还是死掉了。他们杀了很多人,也必须偿命。”从李小龙的表演和话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他所提倡的是武道、是鼓励人们去探索蕴藏在武道之中的哲学和人生至理,而不是为打而打、为杀而杀。当然,李小龙的苦心,大多数观众未必能体会到,他们追求的是感官上的刺激和民族精神的宣泄。

不过,《精武门》的整个拍摄过程比《唐山大兄》还要“火爆”,主演李小龙和导演罗维几乎就是在相互“掐架”中度过了47天。据在片中充当铃木替身的成龙回忆,罗维虽然是名义上的导演,但事实上,片中的每一个动作几乎都出自李小龙的手笔,不论罗维如何解释,李小龙总是按自己的想法来设计动作,而这些动作,拍出来的效果又特别好。其实早在拍摄《唐山大兄》时,嘉禾将相不和的消息就已见诸媒体,若非邹文怀和罗维妻子刘亮华从中调解,只怕李小龙在片场就会让罗维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功夫。

李小龙与罗维的冲突一方面说明他对拍戏极为认真,同时也能看到李小龙性格中争强好胜不成熟的一面――他对罗维屡屡在媒体面前暗示“是我捧红李小龙”、“我才是影片的真正大脑”之类的言论十分不满,因此一有机会就要与罗维对着干。为了顺利完成影片的拍摄,整个剧组不得不顺着李小龙的意愿来,幸而影片大获成功,否则,最难堪的当数“溺爱”李小龙的邹文怀。

《精武门》拍摄完成后,李小龙返回美国与妻子相聚,邹文怀和罗维等人则留在香港进行影片的后期制作和市场预热。李小龙这次回美国,又让邹文怀惊出了一身冷汗――根据合约,李小龙只需要为嘉禾拍摄两部影片,即《唐山大兄》和《精武门》,此后就是自由之身,况且李小龙在拍摄《唐山大兄》前就曾向外界声称并非“卖身”给嘉禾,所以李小龙此时要走,邹文怀还真实没有一点办法。不过邹文怀是个沉得住气的人,他知道李小龙不是一个可以“圈养”之人,如果他觉得香港好,自然就会回来。

从《龙虎斗》到《唐山大兄》再到《精武门》,嘉禾的动作一个比一个大,影片一部比一部好,也迫使影坛老大邵氏动了真格――1972年,邵氏重磅推出的新片《马永贞》和《恶客》分别创下200万和122万港币的票房佳绩,一时间,邵氏全力反攻、嘉禾阵地不保的传言四起。

面对邵氏的强劲反击,嘉禾如何应对?精明的邹文怀选择了以不变应万变,既没有与邵氏在影片宣传上进行硬碰硬的较量,也没有安排主要演员与媒体见面。邹文怀的低调让很多人感到不理解,难道嘉禾就这样服软了?还是对即将公映的《精武门》不抱信心?

事实恰恰相反,邹文怀采取的是以退为进的策略,不反击,不宣传,是因为他对《精武门》、对李小龙有着充分的信心。商场如战场,于泰山崩前而不改色,才是高手境界。

1972年6月13日,《精武门》在香港首映。这部带有浓厚李小龙个人风格的影片一上映就引爆了整个香港影坛,仅首轮放映就刷新了《唐山大兄》的票房记录,收入高达惊人的443万港币!短短一年之中,李小龙凭借《唐山大兄》和《精武门》两次刷新香港电影票房纪录,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样的奇迹,也只有在李小龙身上才能发生,如果换了别的任何一个人出演郑潮安和陈真,都不会取得如此轰动的效果。

《精武门》在新加坡公映时,不但电影票被黄牛党炒得翻倍,甚至还引起了当地的交通堵塞,当局只得暂停影片播放一周,这在新加坡电影历史上也是仅有的一次。在菲律宾,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精武门》连续上映半年,带动了新一轮的港片热潮,香港电影几乎占据了全部菲律宾影院,迫使菲律宾政府不得不下令限制国外电影进口量以保护本土电影。在日本,日本观众全然无视《精武门》中强烈的反日情绪,也不管本国的几位当红明星都成了李小龙的手下败将,开始疯狂的追捧李小龙,追捧他的截拳道。在美国,有着好莱坞经历的李小龙已然就是华人英雄的代名词,《唐山大兄》和《精武门》在唐人街影院中获得创造了600美元的票房奇迹。

《精武门》的成功,让李小龙从一个一炮走红的普通明星一跃成为整个香港甚至华人圈最炙手可热的功夫巨星。盛名之下,李小龙表现出了他性格中“极静”的一面――冷静而理智。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小龙说:“我认为我在东南亚是负有使命的。观众需要教育,而一个教育者就必须承担责任。我们和群众打交道,我们得寻求和他们接近的途径。我们只能一步步地教育他们,不能指望一夜之间便大功告成。这正是我现在所做的事,能否成功尚须拭目以待。”

对于自己所饰演的角色和想要通过萤幕传达的武学理念,李小龙也有着独到的看法:“我从不演英雄,但观众希望我成为一个英雄。我也不会扮演相同的角色,尽管当我打斗的时候,都表现出像一头野兽的形态,但每个角色都是有所区别的……我也从不只依靠打架去完成我的电影角色,虽然东南亚的观众喜欢我这样做。我更注重自己的性格和形体的展示。我不是在演戏,只是在进行自我表现……我并不承认我在电影中的打斗暴力,我称之为武打。任何武打片都在某种程度上介乎真实与想像之间。如果我演得完全真实的话,观众就会说我是残暴而嗜血的人。我甚至可以把对手撕成碎片或者把他的内脏掏出来,但我不会表演得这么刺眼。对我的表演,我是有自信的,我做什么,观众就会信什么……作为一个电影工作者,不应该以暴力为电影的噱头,以暴力作为娱乐的主要成分;但是电影里许多时候,依着剧情的发展,其所种下的‘因’和结下的‘果’不能没有暴力。比如《精武门》里的陈真,无法用法律来解决他的仇怨,以暴易暴;但是到头来,他不是还死于子弹之下吗?”

成功或许不难,难得的是在成功后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演艺圈是个浮华之地,很多人在成功后就淹没在了聚光灯和无尽的绯闻八卦中,但李小龙很清楚自己的位置――他回香港,不是来享乐炫耀的,他的心中有一个梦,这个梦,在心头萦绕了十几年。为了这个梦,他可以背井离乡前往一个完全陌生的过度;为了这个梦,他可以忍气吞声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为了这个梦,他可以坚持守望几多年头,始终不曾放弃……他回香港,是为了向世人证明,他李小龙,完全有能力干出一番大事,完全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现在,他已经成功的走出了前两步,已经成了全亚洲闻名的当红巨星,但这还不够,李小龙要的,是全世界的认同,是全世界的瞩目,他要让那些歧视他、看轻他的好莱坞人知道,即便在香港,他也能闯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来!

也许你会觉得他执拗,像个怄气的大男生,完全不像一个30出头的成熟男人,但你可曾想过,如果李小龙也和普通人那样去想、去做、去生活,那他还是李小龙吗?

全世界只有一个李小龙,他是独一无二的,也只有他自己,才能走出完完全全的李小龙之路!

同类推荐
  • 中国首善陈光标(最新珍藏版)

    中国首善陈光标(最新珍藏版)

    他的事业王国为他的慈善事业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在短短的10来年中他从露宿街头的摆摊者,迅速成长为拥有几十亿资产的亿万富豪。他从挣得第一分钱开始就开始做慈善,一直以来都是以“半捐”的姿态屹立在慈善界当中,而且不是死后“半捐”而是随时“半捐”。他一直高调做慈善,更以一颗“裸捐”的炸弹,震惊了沉寂中的富豪界。高调的慈善,更以一颗“裸捐”的炸弹,震惊善、另类的“裸捐”,这个慈善界“非主流”的头脑中到底在想些什么?如果你对陈光标感兴趣,请不妨翻开胡洁萍所著的《中国首善陈光标(最新珍藏版)》,其中就有你想要的答案!
  • 大别山师魂

    大别山师魂

    长篇报告文学《大别山师魂》,生动记录了湖北省蕲春县第四高级中学语文教师汪金权同志的感人事迹。二十多年来,汪老师扎根山乡,倾心育人,淡泊名利,捐资助学,以自己的青春、汗水、智慧和人格,展示了一名优秀山乡教师的良好形象,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受到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的亲切接见。本书以大量的一手材料,多角度、多侧面、全面生动地展示了汪金权同志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历程,深层揭示了汪金权同志的崇高境界,形象解读了汪金权同志安贫乐道、助人为乐的崇高精神,传导了中华民族薪火相传,践行不辍的光荣传统。
  • 千古一帝秦始皇

    千古一帝秦始皇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名赢政,嬴姓,赵氏,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庄襄王死后继承秦王位,后灭六国,统一中国,称始皇帝,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王位25年,帝位12年,后病死,终年49岁。葬于今陕西临潼东北。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 迪士尼

    迪士尼

    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
  • 舒伯特——古典主义音乐最后一巨匠

    舒伯特——古典主义音乐最后一巨匠

    《图说世界名人:舒伯特(古典主义音乐最后一巨匠)》介绍了,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他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少年时即显示出在音乐创作上的特殊才能。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然而,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热门推荐
  • 香江星光1980

    香江星光1980

    1980深圳还是一个小鱼村,李云轩看着对岸灯火阑珊的香江,远处传来了一声船鸣声,回过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小渔村说道:“我一定会回来的”。一朝梦回,搅动几多春水,当踏上脚下这片土地——香港我来了。
  • 墨染凡华

    墨染凡华

    她与他一见倾心,中间却隔着青梅竹马的师妹、强势霸道的王爷,在她突遭变故时,是他给了她温暖与守护,可她却眼睁睁看着他为别的女人命悬一线、生死不明,她为他固执地守着自己的心,难料世事变迁,当她看到他与身份显贵的公主并肩而立、宛如佳人时,才知道自己的愚蠢和可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木头旧事

    木头旧事

    木清是截木头,化形成灵跟着林琅在人间轮回。不管轮回几世,林琅总能遇见气质流氓程志,而在这所学校,木清也遇见了灵生中最不能舍弃的人。故事围绕木清身边的人和鬼铺展开来,所有人物的情感交织,欣喜与无奈,人间不值得。
  • 仙—流

    仙—流

    一个被拾得的村野小孩,幸运地走上了修仙之路。谁说仙道本无情?
  • 那些还未绽放的花朵

    那些还未绽放的花朵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比喻的是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可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又是那么的脆弱……
  • 神灵耶格

    神灵耶格

    战舰集群横行于太空之中,元素暴君肆虐于位面之间,血脉君王统治于深渊深处。天界的神灵,主物质文明的文明,无尽深渊的恶魔……我,耶格,来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是作者近二十年来所撰写的有关中国古典文艺学与美学方面的研究文章的汇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生要是关于中国古典文艺思想的研究文章,第二部分则是关于中国古典美学的。全书以现代阐释与历史还原相结合的原则,对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中的一些重要范畴、命题或理论形态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作了深入剖析,并对20世纪以来有关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一些重要研究作了学术史清理。批判性地把握中国古典文艺美学问题的起源语境和演变历史的谱系学,注重其理论精髓、文化基质和精神原型的敞现及其现代意义的发掘,是作者的重要学术追求,也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所汇集的研究义章的一大特色。
  • 我其实不想纵横诸天万界

    我其实不想纵横诸天万界

    简介一:“想当我卓家的上门女婿,做梦!”林立风也觉得自己是在做梦,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突然成了超级巨星该怎么办?人生真是“非常突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简介二:本书大反派:“不要被我洁白整洁的外衣和优雅礼貌的举止蒙蔽了双眼!”简介三:于吉:入我太平青领道,可断除灾异,得道成仙。张天师:龙虎山上啸风月,不羡鸳鸯不羡仙。贾宝玉:本是补天之石,奈何如今无用……宁采臣:百鬼夜行,难挡我修习仙道。镇元子:我虽是地仙之祖,却也觉得稀松平常。女娲神:降服天罡地煞,这功业非同小可。本书又名:《大威天龙都市修仙系统》《突然成了超级巨星》《从无名之辈到全球超级巨星》《当精神小伙有了大威天龙》《我有神奇的爆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