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046500000003

第3章 保加利亚现代作家

佩特科·斯拉维伊科夫

斯拉维伊科夫,1823年生于特尔诺沃城一个小商人家庭,16岁时在故乡当教师,1852年开始发表作品。1863年创办《风笛》报,被迫停刊后又创办《马其顿》报。

斯拉维伊科夫的诗《不要赞美我的诗神》(1837)、《属于人民》(1876)、《再试一试》(1864)、《回答》(1866)等,表达了对人民事业的忠诚。他在宣传启蒙思想时遭到敌人和人民的阻挠,为此他写了《我不想唱》(1870)一诗,表明自己的苦恼,指责人民愚昧无知。后来他的认识有所改变,深为内疚,又写了《我的凶狠见鬼去吧》(1873)一诗,作了自我剖析与反省。他的《致不幸的兄弟》(1872)、《在农村》(1866)、《他们》(1866)等诗,描写了人民苦难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自由的渴望。

在《高楼大厦》、《痛苦与压榨》(1876)等诗中斯拉维伊科夫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现象。他的《小伙子,放聪明点!》(1857)、《爱国者》、《我的铜钱歌》(1861)等诗讽刺了大资产阶级的贪婪、欺诈、残忍与媚外事敌。他写有3首叙事长诗,其中以《贝洛诺加的泉水》(1873)的艺术成就较高,它描写农村姑娘格尔干娜智斗大臣的故事,表现了保加利亚妇女的美丽淳朴、勤劳勇敢和聪明机智。

卡拉维洛夫

卡拉维洛夫,生于1837,卒于1879年,是一个商人的儿子,保加利亚著名作家。1857年在俄国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学习,受到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影响。1863年受沙俄政府迫害,去贝尔格莱德。

1869年去罗马尼亚参加保加利亚革命流亡者的行列。曾主编《自由报》和《独立报》,被选为民族解放运动中央革命委员会主席。1873年革命领导人列夫斯基被土耳其当局绞死后,他对革命失去信心,辞去领导职务,创办《知识》杂志,宣传科普知识。他的小说以反映民族解放斗争的题材为数最多。

中篇小说《土耳其总督》(1866)描写土耳其统治者如何残害保加利亚儿童。《受难者》(1870)描写被流放的起义战士的悲惨遭遇。短篇小说《东乔》(1864)歌颂了游击队大队长东乔的战功。《首领》(1870)描写一对夫妇不同的命运,表明必须以斗争求生存的法则。

《有钱的穷人》(1872)描写了大地主的卖国,《旧日的保加利亚人》(1872)艺术成就最高,以诙谐的笔调写出了社会上层人物的寄生生活。

波特夫

波特夫,生于1848年,卒于1876年,保加利亚著名诗人。自幼受革命思想熏陶,长大后成为解放运动的领导人。

他先后创办《保加利亚流亡者论坛》、《旗帜》、《闹钟》等报纸,宣传民族解放思想,一度产生很大的影响。1869年瓦西尔·列夫斯基等人在布加勒斯特组成保加利亚中央革命委员会,他被选为中央委员。1876年保加利亚爆发有名的反土耳其“四月起义”,他带队回国支援,遭到土耳其军队的伏击而牺牲。他的诗反映了祖国的灾难和人民被奴役的命运,歌颂了人民的反抗精神,如《海杜特》(1871)、《私奔》(1871)等。

《海杜特》是一首未完成的叙事体长诗,它通过贫苦农民子继父志、争当海杜特(即游击队)的描写,反映了他们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精神。叙事诗《私奔》写年轻姑娘斯托扬娜冲破阻挠与海杜特战士多伊钦结婚,表现了海杜特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关系。

《离别》(1868)一诗写诗人准备从罗马尼亚回国参加起义前夕与母亲诀别,劝慰母亲不要悲伤,勉励弟弟牢记复仇,表现了起义者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哈吉·迪米特尔》写革命领导人哈吉·迪米特尔的英勇牺牲,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日月星辰、飞禽走兽、万物精灵对英雄的悼念与崇敬,全诗充满悲壮的气氛。

《瓦西尔·列夫斯基的绞刑》(1876)也是一首悲壮的挽歌,表现了国家和民族对于英雄遇害的哀痛。

波特夫的杂文和政论尖锐地针砭时弊。《政治的冬天》(1875)漫画式地勾勒了俾斯麦和推行泛斯拉夫主义的沙俄外交大臣戈尔恰科夫的狡诈形象。在《天外来信》(1874)中,则揭露了保加利亚商人在国外的叛卖勾当。此外,他还有随笔《这是你们的下场》(1873)问世。

伐佐夫

伐佐夫,1850年生于巴尔干山南麓的索波特城(现名伐佐夫格勒)。童年时在本地学校上学。15岁去普罗夫迪夫中学求学,从小爱好文学与诗歌。早期的诗作深受当时流行的感伤主义的影响。他曾在罗马尼亚经商的伯父处当学徒。

伐佐夫常和侨民中的革命者来往,深受波特夫的影响。充满革命激情的《松树》(1872)一诗,为他赢得了声誉。后来,伐佐夫加入卡勃列什科夫领导的索波特秘密革命委员会,从事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其间发表的《帕纳久里什合起义者》一诗号召人民起来斗争,为1876年四月起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四月起义失败后,他流亡罗马尼亚,在布加勒斯特继续写诗,体现了人民“不自由,毋宁死”的决心,并揭露异族统治者对起义镇压的残酷性,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诗集《旗与琴》(1876)和《保加利亚的悲哀》(1877)是突出的代表作。这两部诗集与《拯救》(1878)组成了描写四月起义的三部曲,推动了保加利亚进步诗歌的发展。

1878年保加利亚获得独立,伐佐夫回国任贝尔科维察地方法庭庭长。这期间成就了中篇小说《米特罗凡和陶尔米道尔斯基》(1882),描写诨名叫“小猪”的法官和绰号叫“狗头”的律师两个朋友之间的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丑态,对外省上流社会生活的庸俗和无聊进行了深刻地嘲讽。

1880年,伐佐夫移居普罗夫迪夫,组织名为“科学”的文学团体,创办同名杂志;后又主编《曙光》杂志和《人民之声》报,出版了诗集《琴》(1881)、《田野和森林》(1884)、《意大利》(1884),中篇小说《流亡者》(1883~1884)、《叔叔伯伯们》(1885)。他还创作了塑造了一系列民族英雄形象的组诗《被遗忘者的史诗》,它标志着伐佐夫爱国主义诗歌的高峰。此外,他创作的《石丘》、《扎果尔卡》(1883)等8部长诗则取材于民族解放斗争。

1887年,保加利亚建立了斯坦姆波洛夫资产阶级独裁政权,伐佐夫被迫流亡敖德萨,这期间他写了著名的长篇小说《轭下》(1894)。小说描写了在土耳其囚禁了8年的职业革命者伊万·克拉利奇,逃回祖国,化名鲍伊乔·奥格涅诺夫,以教师职业为掩护,在白拉切尔克瓦城开展革命活动,发动武装起义,最后壮烈牺牲。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以奥格涅诺夫为中心的革命者的群像,表现了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生动优美,是这部作品艺术上的突出特点。

1889年,伐佐夫再次回国,担任过议员和教育部长,同时发表了大量作品,如《中短篇小说集》(3卷,1891~1893);短篇小说集《痕与斑》(2卷,1893~1895)、《见闻录》(1901)、《花花世界》(1902);讽刺喜剧《升官图》(1903);诗集《流浪歌》(1899)、《在我国的天空下》(1900)等。这些作品内容贴近于现实生活,揭露资产阶级的腐朽与堕落,政府的黑暗统治。广泛地描写了农民、小职员的坎坷生活与悲惨命运。在此期间,长篇小说《新的大地》(1896)和《卡扎拉尔的女皇》(1903),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家庭关系和当时人们空虚伪善的生活。然而,伐佐夫看不到真正的革命力量,错误地幻想通过文化教育或阶级调和使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解除,也降低了作品的价值,从而削弱了作品的思想价值。

巴尔干战争爆发前,伐佐夫对资本主义制度感到失望,但又找不到了改变现实的正确道路处在矛盾与迷茫之中。这期间,他写了长篇小说《斯维托斯拉夫·杰尔杰尔》(1907),中篇小说《伊万·亚历山大》(1907),剧本《鲍里斯拉夫》(1909)、《走向深渊》(1910)、《伊瓦伊洛》(1913)等。这些作品反映了中世纪后保加利亚的历史情况,具有爱国主义内容,但也有美化资产阶级统治集团之处。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突出的诗集有《胜利的雷声》和《新的反响》。

伐佐夫认为作家应该是“时代和人民的儿子”,主张文学真实地描写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的许多优秀作品,再现了19世纪7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末保加利亚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他被认为是保加利亚现实主义文学优秀的代表。高尔基称他是“为多灾多难的保加利亚的自由和复兴而斗争的诗人和战士”。

我国在30年就开始出版伐佐夫的作品。鲁迅曾翻译了他的短篇小说《战争中的威尔珂》和《村妇》,并称赞他“不但是革命的文人,也是旧文学轨道的破坏者,更是体裁家”。《轭下》、《米特罗凡和陶尔米道尔斯基》和许多短篇小说在后来也被陆续翻译出版。

斯塔马托夫

斯塔马托夫,生于1869年,卒于1942年,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

斯塔马托夫以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讽刺作家著称,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特写和短篇小说集》(1905)、《特写集》(1915)、《短篇小说集》(2卷,1929~1930)、《花粉集》(1934)和剧本《利古里亚人》(1910)、《血和水》(1941)等,这些作品在艺术上长于心理分析,文体简洁;在内容上则大多描写城市生活,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剖析,对资产阶级道德进行了讽刺,其中尤以《勤务兵迪莫》、《两种才能》、《小风波》等最具盛名。

斯特拉希米罗夫

斯特拉希米罗夫,1872年生于手工艺人家庭。7岁丧父,做过各种苦工和乡村教师,后去瑞士攻读地理和文学。回国后,当选为议员,参加过马其顿民族解放运动,曾主编多种刊物。20、30年代曾投入反法西斯斗争。1937年在维也纳去世。

斯特拉希米罗夫于19世纪90年代开始创作,他的作品形式、题材多样。短篇小说集《笑与泪》(1897)反映了农民的苦难和不满情绪的增长,对于乡绅、财主和高利贷者作了批评揭露。其中《科恰洛夫村的纠纷》(1895)描写两个地主争的两败俱伤,被压迫的农民奋勇反抗的精神。中篇小说《十字路口》(1904)取材于20世纪初的农民起义,通过各种场面和人物的描绘,歌颂了人民的斗争精神。长篇小说《圆舞》(1926)为其代表作,描写1923年九月起义被镇压后,反动县官企图霸占一位烈士的妹妹为妾,并强迫死者家属围着烈士们的尸体跳舞。作者着重揭露了法西斯分子的暴行,同时也表现了人民反抗的意志和力量。

此外,斯特拉希米罗夫还著有描写农民生活的长篇小说《秋日》(1902),表现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乱世》(1899),取材于马其顿民族解放斗争的长篇小说《奴隶们》(1926~1980)以及风俗剧《僵尸》(1902)、《婆婆》(1906)等。他的作品构思巧妙,结构严谨,形象突出人物特征。

埃林·彼林

埃林·彼林,生于1877年,卒于1949年,是保加利亚的著名作家,出生于农民家庭。他的作品以农村题材的中短篇小说为主。1909年以后改写童话、寓言和短篇小说。

《扬·比比扬历险记》,描写一个顽劣的、不听教导的男孩,干了许多坏事,最后还在小魔鬼阿嘘的诱惑下,被换掉了脑袋,骗入魔鬼王国。在魔鬼王国中,他的智慧和善良慢慢苏醒了,终于战胜了恶魔米里莱莱,冲出了魔鬼王国并找到了自己的脑袋,成了一个好孩子。

《扬·比比扬历险记》是作者的成名作,他后来所写的《月亮上的扬·比比扬》也受到儿童的欢迎。

雅沃罗夫

雅沃罗夫,生于1878年,卒于1914年。作者早年积极投身于国家运动,后消极人生,并于1914年自杀身亡。

雅沃罗夫于1895年开始文学创作。在1903年以前,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他的作品大多描写社会生活,反映资本主义的剥削给农民造成的苦难和农民自发的反抗,号召革命知识分子用自由的曙光去照亮人民前进的道路,如《诗集》(1901)中所收的《在田地里》(1896)、《致一位悲观主义者》(1898)、《冰雹》(1900)等。

这一时期他还写了不少歌颂马其顿民族解放运动的作品和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前者如《流放的囚徒》(1902)、《游击队之歌》(1903),后者如《火热的青春》(1898)、《卡里奥帕》(1900)等。

1903年后,由于农民起义失败,马其顿民族解放运动又受到挫折,他陷入悲观之中。诗集《不眠之夜》(1907)中,反映了他孤独和悲观的心情以及对现实不满而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在形式上也受象征主义的影响。他的诗歌作品题材广泛,感情奔放,语言质朴,并以自由诗体开创一代诗风。

作者还曾著有散文集《海杜特的理想》(1909),剧本《在维托沙山麓》(1911)和《雷鸣》(1912)等作品。

斯托扬诺夫

斯托扬诺夫,原名格奥尔基·斯托扬诺夫·兹拉塔罗夫,1880出身于乡村教师家庭。曾当过工人、校对员、记者和书报评论员。30年代主编进步刊物,1935年和1937年出席了巴黎和马德里国际作家保卫文化大会,当选为反法西斯作家联合会常委,曾多次被捕入狱。

1944年解放后,斯托扬诺夫当选为保加利亚科学院院士,曾任作家协会主席、文学研究所所长和《斯拉夫人》、《九月》杂志主编等职务。他的早期创作曾受象征主义影响,如诗集《十字路口的幽灵》(1914)、《剑和语言》(1917)等。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保加利亚1923年9月反法西斯起义影响下,他以现实主义手法创作了诗集《人类之母》(1925),短篇小说集《上帝的惩罚》(1927),剧本《拉科维查之死》(1924)和《安提戈涅》(1926)。作品并未完全摆脱象征主义,但是生动地抨击了黑暗的社会和统治集团。

20年代末,在革命运动和无产阶级文学的浪潮中,斯托扬诺夫的立场和创作发生了转变。1932年加入“劳动战斗作家联盟”,主编《盾》、《文学评论》等反法西斯报刊,发表了许多政论作品。中篇小说《马托夫上校的银婚》(1933)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腐朽和君主法西斯制度的反动;《霍乱》(1935)以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为背景,控诉资产阶级统治集团的罪行,描绘了士兵们革命意志的形成过程。

此外,斯托扬诺夫还出版了诗集《人间生活》(1939),短篇小说集《妇人心》(1929)、《在先进岗位上》(1945)、《马尔斯的仁慈》(1945),长篇小说《黎明》(1945),剧本《狼儿看守羊群》(1937)等。这些作品描写了现实生活中资产阶级和法西斯主义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群众、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还著有传记《瓦·列夫斯基》(1930)、《本科夫斯基》(1930)、《阿·斯坦鲍利斯基》(1931),并翻译了不少俄国作家的作品。他于1950年获得季米特洛夫文学奖金,1963年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和“人民文化活动家”称号,先后3次获得季米特洛夫勋章(1958、1963、1968)。

瓦西列夫

瓦西列夫,生于1904,卒于1977年。

他于1927年开始创作。描写1923年9月反法西斯起义的中篇小说《火箍》(1928)和长篇小说《小道》1929)影响较大。历史小说《大义弃母的海杜特》(1937)和《以牙还牙》(1945),取材于民族解放斗争。短篇小说集《淳朴的心》(1930)、《苦面包》(1937)、《人民之声》(1952),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剧本《警报》、《爱情》(1952)、《幸福》(1954),反映的是二战期间保加利亚知识分子的分化。《警报》因为艺术价值突出而获1950年获季米特洛夫文学奖金。

卡拉斯拉沃夫

卡拉斯拉沃夫,1904年生于鲍里索夫城的代伯尔村。曾参加1923年九月起义。1924年加入共产党。1925年在故乡担任教师,后进入索非亚大学农学系,因组织罢课被开除,后到布拉格学习。1930年回国,主编《观察》和《烈焰》杂志。解放后曾任人民剧院院长、《九月》杂志主编。1958年以来为保共中央委员。1961年被选为保加利亚科学院院士。

他最初出版的短篇小说集《街头沦落人》(1926),主要针对流浪儿,描写了一些流离失所的孩子所受非人的磨难与痛苦。短篇集《牧笛呜咽》(1927)描写九月起义失败后起义者遭受的残害与屠杀。长篇小说《斯波尔日洛夫》(1931)描写布拉格建筑工人的苦难生活。短篇小说集《在岗位上》(1932)比较成功地塑造了革命者、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形象。中篇小说《农村信使》(1933)是作者30年代的主要作品,主人公雇农卡扎卡受尽财主的盘剥与欺骗,终于觉醒而走向革命,与资产阶级展开了激烈地斗争。作者曾因这部作品坐牢。

小说《曼陀罗》(1938)描写小私有者玛丽奥拉含辛茹苦、处心积虑地积聚财富,反因财富惹祸上身。《儿媳妇》(1942)则以财主尤塔兰和儿媳妇谢芙达之间的冲突为故事线索,暴露了财主的贪婪和残暴的本性。中篇小说《探戈舞》(1949)、长篇小说《平凡的人》(1952~1975,共6卷)、剧本《我们的母亲》(1973)是他解放后的名著;其中《探戈舞》获得1950年季米特洛夫文学奖金,内容是针对法西斯分子对共产党人的仇视与迫害而展开的。《平凡的人》向读者解放前资产阶级统治下的黑暗的社会现实。

埃利亚斯·卡内蒂

埃利亚斯·卡内蒂,1905年生于保加利亚,他的父母是犹太人。

卡内蒂6岁时,他们全家迁居英国曼彻斯特,在那里,他学会了用英语谈话和阅读。在中学,他学习法语,但还是德语最吸引他。由于父亲1912年突然去世,卡内蒂的母亲决定移居维也纳,并在整个夏天教他学习德语。卡内蒂先后在苏黎世和法兰克福等地读完小说和中学。接着,他进入维也纳大学学化学,1929年毕业并获博士学位。但他从未从事过化学专业的工作。

卡内蒂精通多种语言,但他始终用德语写作。他不是一个多产作家,也不是专门致力于某种文学体裁的作家。在他的9种作品中包括了7种不同的体裁,有小说、戏剧、自传、游记、笔记、文集、论著。他的全部作品放在一起就显示出他的独创天才,他的作品具有广阔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他的文学生涯正式开始于25岁时,那时他开始写唯一的一部小说《迷惘》。1932年发表了第一个剧本《婚礼》。1934年2月,卡内蒂与维奈蒂娅·陶柏娜·卡尔德隆结婚。1938年5月,希特勒吞并了奥地利,他们在同年11月随着最后一批逃出维也纳的人前往巴黎。第二年他们移居伦敦,并在那里安家。

《虚荣的喜剧》(1950)、《确定死期的人们》(1964)带有浓烈的荒诞派色彩。论著《群众与权力》最受人注目。《得救的舌头》(1977)和《耳中火炬》(1980)是作者的自传。

1977年和1980年,作者分别出版了自传《得救的舌头》和《耳中火炬》,回忆了他从童年时代到1931年经历。

达斯卡洛夫

达斯卡洛夫,生于1909年。1930年开始发表作品,曾两次获得季米特洛夫文学奖金。

达斯卡洛夫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道路》(3集,1945~1954)、短篇小说集《山沟里来的姑娘》(1958)、长篇小说《利波万斯基磨房》(1951)、《自己的土地》(1952),以及中篇小说《爱情何时开始》(1961)、《工厂附近的乡村》(1963)、《雨中的共和国》、《天堂之鸟》等。

卡尔切夫

卡尔切夫,生于1914年。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解放后曾任《九月》、《火焰》杂志的编委,保加利亚作家出版社社长,保加利亚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工人阶级的儿子》(1949)、《纺织工人之家》(1956~1960)、《新城的两个人》(1964)、《炎热的夏天》(1973)以及《索非亚的故事》(1967)等。

古利亚什基

古利亚什基,生于1914年。1931年开始创作,以后作品不断。

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西尔维齐亚的堂吉诃德》(1936)、《农业机械站》(1950)、《维德洛沃村》(1952)、《金羊毛》(1958)、《我们生活中的七天》(1964)、《带桃花心木楼梯的房子》(1975)、《阿瓦库木·扎霍夫的奇遇》(1962~1966)等。

约尔丹·拉迪奇科夫

约尔丹·拉迪奇科夫,生于1929年。作者艺术成就突出,被誉为保加利亚的果戈理或卡夫卡,《卫报》称其为20世纪后半期保加利亚文坛最重要的人物。2001年,作者获诺贝尔文学奖正式提名。

拉迪奇科夫的剧作《Lazaritsa》讲了一个人想杀掉为其服务多年的忠犬的故事,借以讽喻当年保国官僚制度下的知识分子政策。其剧作《想飞》和《捆住的气球》呼吁开明政策,这些作品因为偏离了官方规定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被批判为“逃避现实”,尚古主义,不可知论,以及知识分子的心灵“空虚”,且因潜在的政治危险性而被禁多年。

拉迪奇科夫出身记者,曾先后效力于保加利亚多家全国性报刊,如《人民青年报》、《新闻晚报》和《电影术》杂志,后于1971年进入主管文化遗产的政府机构工作。1989年以前,拉迪奇科夫一直是保共党员,冷战结束后,他曾作为社会党(前身是保共)的代表,当选为议员,但后来因政见不同而辞职。晚年的拉迪奇科夫逐渐退出了政坛,健康也每况愈下。他的早期的短篇小说,以其抒情和直率风格备受读者好评,但其风格逐渐转向寓言体,大量借用民俗题材,以令人惊叹的多产和鲜明的风格,描绘出保加利亚由农业国走向现代社会的一幕幕悲喜剧。他的写作风格,被一些评论家称为“巴尔干的魔幻现实主义”。

在1999年的一次访谈中,拉迪奇科夫说:“我深信不疑的是,这个世界的自然状态便是混乱无序。我们总想让万物整齐有序,却铸成大错。人们试图把宇宙组织得条理清晰,因而把秩序加诸自己的生活,反而惹出太多的麻烦。”

拉迪奇科夫还创作了舞台剧本、电影剧本、寓言、童话。《毛驴的影子》就是一部童话作品,《小青蛙的故事》获得了1996年的安徒生奖。

同类推荐
  • 古城秋实

    古城秋实

    我的家乡福山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古城的初秋是美丽的,站在青龙山顶极目远眺,红瓦绿树和流光溢彩的屋顶交相辉映下的城区,银光闪烁、蜿蜒而下的内夹河和五彩缤纷、果实累累的田园,起伏逶迤的山丘和碧波荡漾的门楼水库……构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风景画。
  • 再别康桥(徐志摩精选文集)

    再别康桥(徐志摩精选文集)

    本书是徐志摩经典诗作、散文、小说的精选集:诗歌涵盖五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集外》,其中包括最广为人知的《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等;最代表性散文有《巴黎的鳞爪》、《我所知道的康桥》、《天目山中笔记》等;小说《春痕》。上述作品充分显示了徐志摩深厚的文学功底、多彩的人生阅历,更反映了他的思想感情及艺术趣味,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心灵枕边书。
  • 白马少年,衣襟带花

    白马少年,衣襟带花

    《白马少年,衣襟带花》是90后十大暖男作家之一云鲸航的青春纯美散文集。作者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摹生活,书写青春时期独特的成长体验,直抵青少年内心世界。文风清新柔美又极具深情,所记录的人与事引人入胜,感人至深。每篇文章都由作者精心挑选,字里行间纯美至极,是青少年美文阅读的优秀读本。
  • 梦旧情未了

    梦旧情未了

    《梦旧情未了》是一本诗集,已是花甲之年的南开大学教授李新宇,第一次将年轻时候的诗歌集结成册。图书精选其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诗作,以时间为序,分五辑编订,内容关涉个人情思、日常生活与时代记忆,所思所感,轻灵生动,正面展示了一位年轻人对爱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白居易集

    白居易集

    《读张籍古乐府》约作于元和九年(814)前后。张籍(768?~830?)字文昌,祖籍吴郡(郡治江苏苏州),后徙和州(今安徽和县)。贞元十五年进士,授太常寺太祝,历官秘书郎、国子博士,后升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官终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因家境困苦、官职低微,了解下层疾苦,故其诗多写当时社会现实。长于乐府,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有《张司业诗集》传世。同“元白”、李绅、王建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反映民生疾苦,白居易对其乐府诗评价很高。多相互赠和之作。“乐府”本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职掌搜集整理民间及文人诗歌,配以乐谱,供朝廷祭祀或宴会唱奏。
热门推荐
  • 锦绣无心

    锦绣无心

    杂技团之女无奈进宫,本想安安静静地过完这平淡的一生,却不料遇见了他们。或许这就是命中注定的吧,可是渐渐地一切阴谋浮出水面。她是谁?她将何去何从?
  • 赠君有生之年

    赠君有生之年

    每一段暗恋都会有专属的回忆,我以为我可以忘记,可是我低估了自己的记忆力。世界那么大,我们依然不期而遇。世界那么小,却怕转身便是永别。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相守是最浪漫的承诺。此诺一生。此生一诺。倘若深情不负,必会相濡以沫!她想要的,至始至终不过是她母亲得不到、她父亲给不了的东西。她愿意相信他,愿意一试,愿意以身相赌。我想我可能是爱上你了!
  • 裂天屠龙

    裂天屠龙

    无尽的海洋深处,一个孤寂的身影在仰望星空,星空陨铁制成的双臂已经垂下了万年,同样熄灭了万年的灵魂之晶,在今天终于再度亮起。多少年了,巨神兵这个名字,早已被这块大陆忘了吧?远远的,一具如同冰山般庞大的尸体正随着水流,渐渐向这座岛漂来。巨大的钢铁巨人轻轻动了动身体,整个岛都开始震动。“唔……那场战争陨落下来的神尸……也在这里么?”巨大尸体上一个盘坐的少年忽然睁开了眼睛,他的背后背着一把造型奇特的大弓,手中持着一把形若兽牙不断闪烁着血色铭文的匕首,面色苍白。那少年的身后……竟是一个半人高的巨大龙头!……天低阻我飞,裂之!龙恶断我路,屠之!伤我兄弟者,虽远必诛!
  • 谒仙

    谒仙

    “没有灵根,没有资源!贼老天,你让我怎么修炼啊!”少年王禅仰天长啸,身为一个废柴,也是有自己追求修炼的权利的,但是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修仙界,他该何去何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双城主

    无双城主

    当此乱世,群雄逐鹿,无双城主带你笑傲天下!
  • 重生之废物三小姐要逆袭

    重生之废物三小姐要逆袭

    她,人人闻之变色的特工之王,医手遮天的变态鬼才!为了一个任务奖励,她被心爱之人迫害,渣男贱女将她推下悬崖……再次醒来,她居然穿越成为一个人人唾弃,毫无天赋的废物小姐!?废物?毫无天赋?呵,笑话!上古神兽,变异萌宠,随传随到!各种丹药我都有,打怪升级我也会!重活一世,挡我者杀!辱我者死!!他,是神秘组织的少主,传闻俊美如妖孽,却高深莫测,嗜血无情!当他遇上她,无情变腹黑,各种不择手段:霸道,撒娇,不要脸………只为捕获她的芳心……他杠上她后,且看他们如何强强联手,谱写出惊心动魄的热血未来,站上异世界的顶峰!
  • 暖定寒迁

    暖定寒迁

    夏初和柳泠在一起3年,柳泠要走夏初是最后一个知道的,这一走便是五年,五年后...
  • 妖植都市

    妖植都市

    [起点第二编辑组签约作品]徐朗,一个平凡都市青年,无意中得到了一本远古大妖留下来的修真法诀《妖植秘术》!修炼法诀后,徐朗不仅成为了一个修真者,而且还拥有了一项能力——能够利用妖丹把妖气凝聚成一个个伪妖。看徐朗如何利用一个个能力各异的伪妖玩转都市!本书一天两更,第一更早上8点左右,第二更晚上7点左右---------------------------------------本书Q群:【妖植都市】:76289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