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08400000298

第298章 定(二)

刘浩然坐在后宫的书房里,默默地看着窗外的一切。命令已经发下去了,网也已经撒下去了,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可是当刘浩然回味着这场惊变时,发现自己错了很多。

自己亲身去迎接蓝玉和李文忠,虽然有些冒险,但是却是有惊无险。刘浩然知道自己性命的重要性,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刚刚从历史的轨迹中拐了一个弯,今后的道路还很艰难和漫长,如果自己突然身死,太子继位,一切都变得不可捉摸,所以刘浩然不会将自家性命押在运气上。

刘存胜等人召集了一批顶级的狙击手手,沿着内城到夏浦码头的路秘密地转了好几圈,几经勘察,发现了几处容易动手的地点和时机,也做出了相应的对策。刘浩然知道,要想刺杀自己,只有利用狙击手进行远程刺杀,近身根本没有办法,因为侍从武官和大内亲军不要说江南学派,就是淮西派都很难伸手进去,都是刘浩然最信任的嫡系。而对付狙击手最强的方法就是找一个更高明的狙击手。

根据侍从司的推演,在去的路上狙击手是没有丝毫机会,因为刘浩然被侍从武官围得水泄不通,无论是从那个角度和方位都无法击中目标,而当下的狙击手只有一次机会,因为当他开枪之后,训练有素的大内亲军和混在其中的顶级狙击手自然会迅速找到潜伏处,给予还击,而且他们拿的都是精良的零九式步枪,射程和精度不是其它枪支所能比拟的。

周向东的异动侍从司事先并不完全知道,他们只是知道此人与江南学派某些人有过秘密接触,属于严格监控对象之一。但是这厮素质太差,还没有事发就变得神情慌张,而且在这个敏感时期,刘存胜和侍从武官保持着十二分的警惕,就算是蓝玉和李文忠有任何异动,他们也会立即抢先动手,再说了,在刘浩然接见他们时,侍从武官已经占据了各有利位置。所以周向东的异动反而成了整个过程中风险最高的一次变故,但是也成了最容易应付的。

与蓝玉、李文忠来到马车上,刘浩然一边与他们俩谈话,交待这次行动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另一边一位身材与刘浩然非常相似,面貌长得又有几分相近的侍从武官换上了刘浩然的大元帅服,而刘浩然稍微一化妆,便成了一位普通的侍从武官,跟着其他两位侍从武官走出马车,混进了侍从武官的队伍中。

换上大元帅服的假刘浩然成了引人瞩目的目标,刘浩然和侍从司推演过,虽然大明到处挂着刘浩然的画像,但那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作品,是将刘浩然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军民面前,真正的刘浩然换上其他衣服站在不知情人面前,你可能只是觉得眼熟,但是要想确认他就是皇帝陛下,除非是很熟的人在跟前仔细观察一会才有可能。而狙击手是不可能靠近刘浩然来观察的,因此他只能凭借大元帅军服和众人簇拥这些明显的特征来辨别。

刘浩然曾经看过毛太祖识破林副统帅阴谋的小说和电影,毛太祖明明知道林副统帅准备篡位,可还敢冒着风险四处巡视,找地方军政领导谈话,甚至用话语明白无误地敲打某些人,待到林副统帅被逼得狗急跳墙时,却突然下令列车提前发车,打乱了伏击计划。毛太祖难道不知道这其中的风险?他当然知道,可是他偏偏这么做了,用意深远啊。而且列车突然提前发车,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正好卡在了林副统帅下令展开行动和行动开动之时,这不能不令人产生联想。

这些都是刘浩然借鉴的东西,至少毛太祖的权谋值得他借鉴,以法制治国是一回事,在规则框架下玩权谋又是另外一回事。而且在穿越前,刘浩然在网上常常听到某些中外领导人替身的传说,虽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瞒天过海的计谋在刘浩然当了皇帝后不会不做准备。

在接见完蓝玉、李文忠和回程之间换人,是刘浩然经过深思熟虑的,他知道自己的对手都是聪明人,如果自己用替身参加完整个过程,难免那些深谋远虑的对手不会看出问题来。一旦他们看出问题来,肯定不会动手,而是继续隐忍下去。刘浩然早就知道这些人试图谋逆弑君,但是缺的是证据,他不想像历史上的朱元璋那样,先下手为强,一点点风声就抄杀一大片。以法治国,最重要的是证据,刘浩然既然决心以法治罪,就必须办成一件铁案,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

真的刘浩然接见了蓝玉、李文忠及立功受勋官兵,他相信,围观的军民中应该有江南学派的细作,正在仔细地观察着远处的一切,确定那位是不是真正的目标,有无异常。虽然江南学派或许不知道有替身这一说,但是以他们的性格和要做事情的影响程度,谨慎是不可避免的。至于江南学派细作如何通知完成刺杀的狙击手,刘浩然和侍从司就难以得知,也没办法去管了,但是可以推测,如果细作发现有问题,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造成一些无关紧要的混乱,从而给伏击者提个醒,改变计划,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应该不会做出任何反应,一切按照原计划进行。

既然目标是假的,刘浩然自然会示意在回程中露出一些破绽,以便让伏击者动手。已经抱有必死之心的替身幸运地躲过了路上的一枪,可是在城门处却躲不过突如其来的一箭。那淬有剧毒的一箭也把刘浩然吓出一身冷汗来。虽然他当时十分地安全,但刘浩然还是被那些幕后策划者的大胆和缜密所震撼,在如此劣势下,他们依然能够安排出如此完美的连环刺杀计划,如果他们能够多掌握一些资源,后果将是怎样?

想到这里,刘浩然却对自己的冒险丝毫没有后悔,反而感到庆幸,自己拥有如此无上的权力和庞大的资源,也只是堪堪躲过一击,如果任由这些江南学派的阴谋家暗中发展,就算大明向着科学、民主路上发展,难保这些家伙不会在自己的儿子、孙子身上耍花样,这些人的厚黑和疯狂都是令人畏惧的。

不过这些只是感叹一下而已,因为事情已经过去,江南学派已经跳进自己挖好的大坑里,剩下的只是填土而已,关键是刘浩然通过这次惊变看到的一些蛛丝马迹,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与胡从宪勾结的军方将领是陈耀,他不仅是原元军义兵元帅陈野先的部将,还是他的义子。当年陈野先在刘浩然攻打江宁时被用反间计死于元将福寿之手,其子陈兆先投降,后来被闲置,当了一个富足翁。而其部将陈耀在投降之后由于同样出身淮西,又治军用兵有方,逐渐被吸收入淮西集团,在军中逐渐成长,在北伐、对日作战中屡立战功,先是被授予中将军衔,后来又被擢升为上将军衔,任南京卫戍区同知大都督。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他一直将义父陈野先的仇记在心里,而且他成为军中高级将领之后,也逐渐了解到当初陈野先被杀的真相-刘浩然等人的反间计。这位属于大明开国集团重要成员的将军不知为何将私仇牢记在心,甚至超越了自己要效忠大明和皇帝陛下的誓言,也超越了个人的荣华富贵和前途。

但是刘浩然根据侍从司情报科汇报的情报中发现了种种迹象,而且刘浩然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自己原本很信任这位降将,在自己还未登基称帝,只是占据江南偏隅之地时他应该有很多机会报仇,可是那时却没有动手,却偏偏等到了现在。而且他找帮手,陈友谅余党、前元余孽、张士诚余孽都说得过去,可偏偏找到了江南学派。胡从宪是前元余孽这件事在事发前,除了他自己,也只有侍从司情报科知道一点蛛丝马迹。很显然,陈耀与胡从宪勾结在一起,除了弑主这个共同的目的,应该还是冲着胡从宪表面上江南学派名士的身份去的。

这就让人很是纳闷了,陈耀早不报仇,非要跟着江南学派一起来动手,难道他另一个目的就是想把江南学派拉下水。陈耀这个人读书不多,与书生文人交往不多,怎么就和江南学派凑到一块去了呢?还一起干这么隐秘的事情。其中必定大有文章。

而且刘浩然也隐隐发觉到,陈耀的身后有一股幕后黑手在徐徐推动,他逐步地被升迁都有淮西派势力在力挺,尤其是去年被举荐调任南京卫戍区同知大都督一职,应该没有那么巧合。情报科密切监视军政文武官员是为了察觉谋逆之事,虽然没有抓到陈耀的证据,但是也发觉了他的一些异动,进而将其列为重点监控对象。而且根据情报科的情报,应该也有人对陈耀的异动有了察觉。

刘浩然在心中推测,察觉陈耀异动的人或势力只有淮西一系,因为冯国用掌控的军情司在军中也广布耳目,虽然不是专门去监视军中将领,但也消息灵通。而且虽然军情司是刘浩然一手创建,也一直看得很紧,但是冯国用持掌枢密院十几年,军情司怎么不会有他的耳目和嫡系呢?

再说了,以李善长、冯国用为首的淮西集团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他们这个集团成员,从上到下没有不带亲沾故的,这种无孔不入的关系网在收集情报方面不比情报科、军情司这种专业机构差,而且还有独天得厚的优势。

刘浩然甚至猜测,陈耀不是定远营出来的老兄弟,甚至连淮西集团的分支-巢湖系、合肥系都不如,可为什么淮西派会不遗余力地力挺他,陈耀虽然才能不错,但是明军中优秀的人大把,难道这其中有什么内幕?

想到这里,刘浩然不由一阵后背发冷,难道淮西集团对自己也有异心了?的确,李善长、冯国用兄弟、三位义兄等等淮西派的大佬们,哪一个不是才能高绝之人,别的不说,就是不被刘浩然拉入伙,单干也能打出一片天地来。

刘浩然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慢慢地思量着。李善长、冯国用虽然不是什么名士,但也是读过书,又聪明绝顶,应该知道做为开国重臣有利也有弊。开国重臣功勋卓著,可以稳居皇帝之下第一势力,但是这也是他们最致命的地方。势力庞大的淮西集团拥有最多的开国重臣,自己这个开国皇帝能压制得住,但是自己的儿子,大明第二代皇帝呢?

翻翻史书,开国皇帝为了自己儿子能够坐稳皇位,没少费心思,历史上的朱元璋更狠毒,直接来个斩草除根。李善长和冯国用应该知道这些典故,虽然他们与自己君臣相得,但是不代表他们就不留后手,为了他们的子孙后代谋计。

尤其是在开国立朝以来,自己大力提携童子营和学院派,这些人与淮西派没有太多的瓜葛,属于自己的嫡系,而且从十几年的布局来看,童子营和学院派已经在军队中占据一席之地,尤其是学院派,牢牢地占据着军队的中下层,成为大明陆海军的主流,取代淮西派地位指日可待。这些举措在李善长和冯国用等人看来,或许是自己为储君顺利继位采取的一系列手段。毕竟这些事无论自己与李善长、冯国用如何坦诚相对也无法摆到桌面上去说的。

由此可见,陈耀应该是淮西集团的一步棋,由于自保的一步棋。李善长、冯国用等人都参与了自己对付江南学派的大半过程,知道在自己的手段和资源面前,江南学派绝对不会得逞,因此有此可见,李善长、冯国用动陈耀这步棋只是顺带利用江南学派达到他们的目的,并非想真正的谋逆弑主,那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刘浩然看着手里的情报,几个字眼慢慢让他有所领悟,在想想此前的弹劾常遇春事件、广州兵变事件、李存义事件、后宫谣言事件、于孝杰事件,有时候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谁分得清楚。李善长、冯国用等这些老谋深算的人,用起计来,岂是那么容易让人琢磨的,他们甚至可以不必直接动手,只需推波助澜,顺势而为就可以了,而且他们知道自己的心思,知道事情到何种地步便可适可而止。每一次事件中,淮西派哪次不是直接或间接得利,就算有时候让一步,但是进退之间怎么得利谁说得清楚呢?

唉,想不到啊,真的想不到,刘浩然心底不由一阵苦笑,自己最信任的淮西集团和李善长、冯国用等人有自己的小算盘,他是知道的,但是没有想到算盘算到这种程度,刘浩然却是始料未及,以前很多没有想明白的疑团,现在他清楚了。淮西派如此,更何况他人和其它势力。

刘浩然不由想到了刘基、宋濂这两位江南学派老夫子,尤其是刘基,他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会看出不来陶希言、胡从宪等人搞的小动作?你敢说他心里没有一番计谋,揣着明白装糊涂,陶希言、胡从宪等人万一阴谋得逞,他肯定乐意见到理学在大明兴盛。可是刘基也知道,在自己的手段和资源面前,这种可能性非常渺茫,于是刘基拉着宋濂游离于陶希言等人之外,有交往但是绝不会参与其事。一旦事败,刘基和宋濂只是会受到一点不足道的牵连和影响,毕竟你没有任何证据说明刘基和宋濂两人也牵涉其中,没有证据,刘浩然就不能在以法论罪的原则下将所有的理学文人都治罪,尤其是刘基、宋濂这两位名动天下的理学大儒。可是只要刘基、宋濂还在,江南理学就不能算是被断根,它还会被继承下去。陶希言可能也看到了这点,宁愿多用计谋,也不愿利用刘基和宋濂手里的资源,将两人拖下水,保护两人不受牵连就是江南理学最好的退路。

而刘基、宋濂这些江南学派宿老在与李善长、冯国用以及江西学派的朱升、罗复仁,北方学派刘承志等人斗法时,哪一次不是不动声色,以前那些事件难道没有他们的手尾吗?刘浩然是怎么也不会相信的,就凭陶希言少数人能搅出那么大的风波是不可能的,他们哪有这么大的能耐。

想到这里,刘浩然的头都大了,难怪历史上的朱元璋会举起屠刀。在这些人精面前,朱元璋就算是城府深和高智谋的人,估计也被折腾得够呛,于是这位草莽出身的和尚干脆用最简单了当的办法,大兴狱案,杀!

该如何善后?刘浩然觉得自己以前想好的善后步骤需要做部分调整,理学经过这次打击,尤其是背上谋逆弑主的罪名,就算刘基、宋濂还在,恐怕也是一落千丈。现在大明读书人都是聪明人,知道再读理学在仕途或者其它前途上不会有任何发展,他们自然就会改投其它门派。而原本与江南理学源出一门的江西学派和北方学派在这次刺杀事件后自然也会和江南理学划清界线。毕竟大明虽然有了科学民主的趋势,但是谋逆弑主这种罪名,谁都不敢沾惹一丁点。

而且江西学派和北方学派在此事后也会清楚地明白,理学在大明已经走上了死路。原本对理学有成见的刘浩然更有理由封杀理学了,你江南学派这个号称理学正统的学派都派人来刺杀我了,还叫我怎么待见你。为了谋求在政治上的进一步发展,江西学派和北方学派自然会知道如何从理学这个泥坑里脱身出来。对于读书人来说,信奉的理念是一回事,但是如何学有所用更重要,像陶希言这样的殉道者不多。同样,对于一个学派,一个集团,奉行的学说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政治利益,更确切的说,他们奉行的学说应该为他们的政治利益服务。

刺杀事件应该是刘浩然迈向铲除理学或者是专制儒学最重要的一步,但是他知道,今后的路还很长,驱走头上鞑虏容易,驱走心中的鞑虏却没有那么容易。

正想着,门口想起一个声音:“启禀陛下,皇后娘娘和太子求见。”

刘浩然叹了一口气:“请进来。”

同类推荐
  • 新编历史小丛书:明帝国衰亡史

    新编历史小丛书:明帝国衰亡史

    作者详细梳理了相关史料,将笔墨集中于明朝后期的种种政治、经济、制度、对外关系等方面,着重分析、描写了朝廷之中各方势力的关系,通过对史实的分析详细论述了曾经强盛的明朝,怎样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重重矛盾中逐渐走向衰落、直至因农民起义灭亡。作者论述绵密严谨,文笔凝练,行文晓畅,既有学术性、知识性又十分适合阅读。
  • 灵武王传奇

    灵武王传奇

    龙腾大陆,诸侯林立。汉国国王在和邻国丹巴的冲突中受伤,不治身亡,十三岁的王子灵武继位。各国使者以吊唁为名,入境查看虚实,企图瓜分汉国。灵武命令汉国积极备战,随时准备迎击来自于他国的入侵。灵武在这纷争中,对各国采取分化瓦解,各个击破,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策略,屡屡出奇制胜,以少胜多,最终灭亡各诸侯国,统一龙腾大陆,建立了强大的龙腾帝国。
  • 后明书

    后明书

    明,一个让后来很多年来无数人为之叹息的时代,它亡于战火,也奏响了大地的悲歌。许以时,一个公元二十一世纪的旅行家,同时也是一位历史爱好者,在云南雨林深处游玩时意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间,居然来到了公元1444年,化身为了一个小小的卫所军官。而那时,正是明征麓川之役,时代的一个不大不小的转折点。依靠现代人的科学与历史知识,许以时和他的一众助力,能否在那个时代纵横四方,重振乾坤呢?后明书,于明之后。
  • 别样三国小小布

    别样三国小小布

    三姓家奴?吊死白门楼?这是无解的宿命吗?我低调,我归隐。不行?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沧桑大叔变身青葱少年,看吕二郎如何玩转三国改写命运!(作者是个理科狗,高考语文只有100分,也没学过写作,所以写作水平很低,可能令读者阅读中产生不适,不过,不要紧,吐着吐着就习惯了~~~)
  • 逐鹿汉末之我是吕奉先

    逐鹿汉末之我是吕奉先

    21世纪屌丝青年吕小布是个三国迷,因救人身死魂穿来到汉末成为吕布,各位看官请跟随李二一起来到这波澜壮阔的时代见证吕布的崛起。
热门推荐
  • 不想嫁给暴虐男配

    不想嫁给暴虐男配

    穿进小说里面还要嫁给暴虐男配?不不不,她不想。——“你会离开我吗,即使我是个残废。”“不会。”“现在的我什么都没有了,我能给你什么...”“你还有我,你...可以把你自己给我。”某男:这是什么虎狼之词!?某女:嗯!真香!
  • 欢愉不惜

    欢愉不惜

    “如果非要历经磨难才能拥有美好,那么林瑜你真是我这辈子最最最美好的念想。”方欢无数次满眼笑意的对林瑜说道。
  • 做事的手段全集

    做事的手段全集

    本书围绕种种做事的手段展开,通过对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事业发展的精辟分析,从中探索出实用的、有效的做事手段。
  • 翻窗入室:萌妻送上门

    翻窗入室:萌妻送上门

    被亲叔叔算计,她拼死从窗户里逃出,没想到却遇到个黑心肝的男人,她以死相逼才让他伸出援手。他向来冷酷不近人情,却没想对一个“小豆芽”心软了。这颗小豆芽竟赖上他了,虽然结婚只是权宜之计,可是他对这颗干瘪豆芽菜却越看越中意。
  • 皇上又又又宣我了

    皇上又又又宣我了

    推荐自己新书《穿书后我成了反派的白月光》以及短篇《你是我的余生归处》【重生+空间+虐渣+甜宠+双强+架空】重生前,年雅漪贤良淑德,却被他当作一颗棋子最后惨死。重生后,她发誓要活出自我,坚决不走上辈子的人设,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那个男人却开始死缠烂打了?“漪儿,看我拿了什么好东西?”某人兴冲冲地过来。“没兴趣。”“漪儿...”某人委屈巴巴。前世今生,命中注定。
  • 石生花的绽放

    石生花的绽放

    在四十亿年前,他陪她上天入地游走云端,他陪她七十二班变幻嬉戏玩耍!四十亿年前的生物可以互相变幻!只要拥有能量石!能量石来源于地核!为了得到地核灵类挖空地球!它们都忽略了地球,以为地球就是一个任劳任怨的死球体!其实相反!地球是个有生命的球体,当他感觉到威胁时!他就会去重新改造一切!直到他觉得舒服安全!当毁灭来临的那一刻,他们陪伴她沉睡亿年,陪他经历平凡,陪他经历苦难!陪她永生永世……
  • 冠绝寰宇

    冠绝寰宇

    小时候,有人问他:为何习武?他说:“可以欺负人,看谁不顺眼就揍谁!”长大后,有人问他:为何习武?他说:“为了荣耀和正义,顺便…呃这个…顺便还能赚钱维持温饱。”功成名就后,有人为他:为何习武?他久久无语,唯有两行浊泪滴落……这里没有魔法斗气,没有诸天神佛,没有妖魔鬼怪。这里,只有武术!只有属于我们自己的国粹!
  • 盖世神探

    盖世神探

    看盖世神探如何推理破案谜题,揭开层层真相只有一个。
  • 初三薄

    初三薄

    我想,每个女生都是平凡的,他们追星,他们打闹,他们闺蜜,他们拥有多姿多彩,却又不得不结束的那一段学习时值得留恋的时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