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08400000311

第311章 皇帝的心思

刘浩然手里拿着一叠卷宗,眉头皱得紧紧的,王侍尧和叶淙温这两位御前心腹大将端坐在下首,一言不发,只是带有一点紧张的神情看着皇帝陛下。

“你们对资政院的谘问有什么意见?”

“陛下,这是资政院的资政大夫们对大明总的战略不清楚的缘故。”王侍尧接言道。

“不清楚,国用和伯温先生都不是在资政院坐着吗?他们怎么不对资政院的谘问做些解释?”刚说完,刘浩然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了,他们现在的身份不同了,倒不好公开出面应答解释这谘问了。”

冯国用和刘基分别曾经担任过枢密院同知和陆军部尚书,对大明整体战略了如指掌,但是他们现在一位是金紫光禄资政大夫,一位是银紫光禄资政大夫,按制倒也不方便出来应答资政大夫们的谘问,但是私下可以对本派资政大夫做工作,解释大明的战略走向,至于对其他派系的资政大夫,他们倒没有这个义务了。

“哦,多是些江西学派和北方学派的资政大夫们在提出谘问。”刘浩然仔细看了一下卷宗,自言自语道。

“承华,念祖,你们对大明的战略有什么看法?”刘浩然放下卷宗道。

“陛下,大明的战略是先南后西,先集中陆海军力量解决中南半岛和南海地区的问题,待这里稳定后再陆海军分路,海军继续稳定南海局势,主力向西,扩宽更广的疆域和市场,陆军向西,收复前唐安西都护府疆域,打通陆上丝绸之路,从另一处开拓市场,臣等思量许久,觉得是英明正确的。”王侍尧连忙答道。

“可是有人现在说朕和内阁是穷兵黩武,不恤民力。”

“陛下,这些人是鼠目寸光。我大明每一次用兵,虽然前期军资耗费不少,但是哪一次不都最后获利。没有陆军南征北战,何来今日大明之安宁稳定,没有海军四处扬帆,何来今日之商路广通?”叶淙温当即答道。

“陛下,云南收复,安曼入纳,我大明四川、云南等地货品可由安曼直接入海,远至锡兰洋乃至非洲,对于两地工商来说是大利。安南、南寮克复,占城献土,我大明多了一大片广袤之富庶之地,再无乏粮之忧,这等好事,就算是付出再多代价也是值得的,因为这些不仅利在当前还功在千秋!”王侍尧有点激动道。

“利在当前,功在千秋。”刘浩然不由笑了,“你们能明白就好了。”

明历十四年四月,蓝玉、朱亮祖以闪电战灭南掌国,并驱土著居民上百万入暹罗和真腊。到了九月,占城国又出现变故,国王制蓬峨大病一场,几欲归西。其弟瑕披伽开始串联一帮重臣,试图杀其世子,图谋篡位。待到制蓬峨好容易病好,才发现国内局势已经大变,军权旁落,贵族离心,瑕披伽在一旁虎视眈眈。

病愈的制蓬峨躲过几次毒手,终于明白事态的严重性,再不想办法估计一家老小都不得善终。但是制蓬峨发现自己属下心腹和大将在其病重期间被瑕披伽连同有了异心的王后和贵族们“矫旨”杀得差不多了。

制蓬峨几经思量,知道事态走到这个地步,弟弟瑕披伽和一直无子、担心地位不保的王后是不可能再回头,而且这位王后出身占城大贵族家庭,娘家势力雄厚,再与瑕披伽联手,失去爪牙的制蓬峨几乎不能压制了。

制蓬峨不愧是一代雄主,明白势态严重性后,当机立断,趁着瑕披伽和王后还在安排进一步毒计时,携占城国王玉玺、户籍图册等,带着几个儿女和王妃连夜奔了大明驻占城使馆,然后在大明驻占城使节的安排下登上一艘大明海军战舰出海,过了月余便到了南京。

一到南京,制蓬峨立即向大明外务部声明,自己愿意以占城国王的名义向大明献土,意思也就是说,制蓬峨愿意去占城国王之位,将占城纳入大明版图。

大明内阁经过紧急商议,同意了制蓬峨的献土。十一月,刘浩然下诏,册封制蓬峨为南平公,赐府邸宅院。而资政院对这送上门的好处当然也欢迎,很快通过决议让内阁动用军队接管占城。

蓝玉、朱亮祖接令后立即以朱亮祖为主将,率十万精兵南下,在海军舰队的配合下直扑占城。明军一方面公布制蓬峨签署的文书,广告占城各地,一方面公开“揭发”瑕披伽和王后的谋逆诡计。

占城一时人心大乱,有忠心拥护国王而对瑕披伽、王后谋逆不满的,有不愿大明侵占占城故而站在瑕披伽等人一边的,有知道大明军盛故而中立。

在这种情况下,瑕披伽是独木难支,军中有经验的大将此前已经被他杀得差不多了,新升上来的心腹在能力和威望上都不足以抚军心,几战下来便被明军杀得大败。

明历十四年十二月,明军在占城附近登陆,包围占城,随即与南下的陆军合力攻克占城。瑕披伽等人遁入真腊。

朱亮祖借口真腊接纳叛臣,对真腊占据的湄公河下游地区发起进攻,蓝玉则屯兵巴色,威胁真腊北部。大明内阁一方面从武昌卫戍区、南京卫戍区调集十五万陆军南下,一方面通过外务部联系暹罗的阿瑜陀耶王国,许以好处,唆使其屯兵真腊西部,直接威胁真腊首府吴哥。

朱亮祖得海军配合在湄公河下游势如破竹,一口气打到了湄公河入海口,真腊兵败如山倒,又受到三面威胁,终于顶不住了,遣使向大明求降。

明历十五年二月,大明内阁正式接受真腊国的求降,并与真腊国签订协议,北以湄公河为界,南以金边、楚克、贡布为界,正式确定两国疆域界分。

三月,阿瑜陀耶王国、真腊王国向大明纳贡,为了安抚这两国惶恐之心,刘浩然下诏,赐阿瑜陀耶王国国名暹罗国,赐真腊王国国名高棉国,并为其两国界定边界,以蒙河、巴真、春武里为界。而大明与暹罗国疆域北以沙耶武里、难府、清迈一线为界、东以湄公河为界、西以萨尔温江为界、南以班马安马里和格拉杜里一线为界。并且为褒两国归附纳贡之功,刘浩然下诏将占城、南掌、越陈三国原居民和海峡省土著居民四百余万全部赐予两国。

暹罗、高棉两国国王得到国名恩赐后,悬在嗓子眼的心终于落下去了,因为只要得到大明的赐名,也就意味着大明正式接纳两国为藩属国,朝鲜和日本就是范例。而从疆域来看,暹罗占了不少便宜(其疆域不比现今的泰国),高棉则丢失了最富庶的湄公河下游和三角洲地区,但是在北边和西边得到了不小的补偿。最重要的是两国分了原南掌、占城、越陈和海峡省的四百万百姓,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在这个时代,国力的体现除了疆域广袤之外,人口多少也很重要。暹罗、真腊都历经了数百年的内乱外战,人口损失不小,得到这些人口的补偿,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大“利好消息”。而对于大明来说正好摆脱了这些总想复国的原居百姓们的负担,从另外一方面,暹罗、高棉两国人口增多,国力提高,大明对其的商贸也可以增长,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大明内阁准备将南掌国故地设为南寮省、占城故地和抢来的湄公河下游、三角洲地区设为象林省,不过按照惯例,估计得再过两年两地局势稳定下来,留下来的百姓归心了才会正式设立,现在还得以军队为主、辅以官员治理。

对于大明来说,多出的这一块湄公河流域地盘非常富庶,这里自古以来都是盛产稻米的地区,尤其是原占城地区和湄公河下游、三角洲地区。依托大明先进的农业技术,这里最终将开发成为大明重要的粮产区。所以王侍尧和叶淙温会说南海这一战略是利在当前,功在千秋。只要大明百姓有地耕,有粮吃,大的动乱就不会出现,而现在大明目前的情况,光是将黄河、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恢复到鼎盛时期就得数十年,此后再去开发东北、南海地区,至少两三百年时间不用愁百姓们没有田地分。再说了还有海外那么多的殖民地。可以说,只要大明国策不出大问题,五百年的稳定是可以预见的。

“不过还是有人在议论我大明对外扩张过于血腥,受害土著以百万计,现在不仅各大学已经出现这种舆论,资政院也有资政大夫对此颇有非议。”刘浩然皱着眉头说道。

的确,大明每一次向外扩张都是无比血腥的。攻略东北和漠北,那里的原居百姓不见了一半;攻略南海,数以百万计的土著被强制迁居两个不大的岛屿,生死由命;攻略安南、安曼、南寮、象林,上百万百姓殁于战火之中,先期逃走的加上下诏“恩赐”的,估计有超过五百万百姓流离失所,被迫迁往异乡。所以大明有声音说,明军攻略之所便是累累白骨。

对于这些舆论刘浩然很是头疼,他开大明百姓民智,让他们不再愚昧和盲从,拥有自己的思想。而觉醒的大明百姓中有部分“先进”的学子已经看到了大明扩张下的血腥,不由提出了质疑。尽管这种质疑没有成为主流,但是也让刘浩然和内阁感到压力。

“陛下,有所非议,依臣之见当是好事。”王侍尧不愧是在刘浩然身边待过多年的心腹,对其的心思多有了解。

“是啊,有这种非议从某一方面而言的确是好事。”刘浩然沉思了一会点头道。

“陛下,漠北、东北之事,乃是国仇,无可厚非;南边的事情已经成局,四百万百姓赐予暹罗、高棉两国,这些人拿不到太多话柄;而南海诸岛上多为土著,极为原始,就算他们为之鸣不平,也只是说说而已。”

王侍尧说得很正确,漠北、东北攻略是打着灭北元的旗号,就算是杀光了,谁敢在“大义之下”为鞑虏鸣不平?中南半岛的百姓饱受战火之苦,但是大明好歹将其赐给了他国,多少给了一条活路,并没有举起屠刀杀个干净,你总不能揪着不放吧;至于南海诸岛上的土著,大部分跟野人差不多,比蛮夷还要蛮夷,就算有人为其嚷嚷几句,大部分大明百姓也不会放在心上,这些野人跟野兽差不多,为其鸣不平,吃饱了撑着了?而且又不是将其赶尽杀绝,只是将这些迁居集中在保留区内,便于管理而已。

“陛下,依臣之见,将来之大患在于西域。”王侍尧最后补充了一句。

刘浩然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原本大明对西北地区穆斯林采取驱逐政策在国内引起不小的非议。国内不少人也是信奉回教的,甚至军中将领也有信回教的。但是这一政策是打着清算原元廷色目人的旗号,当年在元廷掌握财权的色目人在中原为非作歹,坏事做了不少,在舆论宣传下,驱逐回回的政策得到了主流认同,与国内熟回回的矛盾也得到了缓解。但是一旦明军杀入西域,将面对数百万计的回回,这些回回大部分世代居住在西域,可没有到中原作恶,一旦动起刀枪来,国内舆论压力不小。

前些日子,和宁卫戍区和西安卫戍区对西域部分地区采取了一些侵袭,所过之处,青壮不留,消息传到国内,一片哗然,反对之声喧嚣而上。一来中原王朝以德服人的传统思想还在,二来新学派新思想的以人为本得到认同,这样的屠杀自然会激起一些反弹。

但是刘浩然不打算压制这种声音,在他看来,这些声音与前朝的那些声音不同,它是出自一种真正的人文精神,而不是所谓的打着道德旗号的言语。

“我知道了,此事当从长计议。我会让内阁传令和宁、西安卫戍区,以摸清敌情为主,谨慎从事。”

“对了,我和百室商议了一下,想让你们俩挪一挪。承华去计部,念祖去皇家银行。”刘浩然突然转言道。

王侍尧和叶淙温对视一眼,心里便有数了,这是皇帝陛下对内阁应对大明最近出现的经济问题有所不满。

大明工商业一直在有序地发展,其中出现的不少问题有些被解决了,有些则是掩盖在高速增长之下。经过十几年,这些问题积累在一起,终于开始爆发了。

大明一直是在扶植工商业,拓宽商路,扩大市场。正是由于这种国策,大明工商业发展迅速。但是其中的问题也不少,如工商业越来越倾向于垄断,强者越强,弱者恒弱。而且工商业与贵族官员、地主豪强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密切,在这些中枢和地方权势的支持下,利用行政手段强占有利资源,大行排他和压制,削弱自由竞争。

很明显的例子,大的工商企业有着强劲的背景,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抢先获得政策信息,抢占先手,这对于那些普通背景的工商企业是不公平的。而且经过发展,不少人学聪明了,懂得如何去钻法律的空子,合理避税。尤其是大工商企业,由于其背景,往往可以一方面获得税收等政策的优惠,一方面可以通过会计事务所和庞大的产销关联企业进行避税。结果带来的后果是中小工商企业他们一方面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开拓市场,另一方面则要接受不公正的税负,极大地打击了中小工商业者。

从这两年来看,大明的赋税虽然在增长,但是却增长缓慢,与工商业发展极不成比例,从而造成了赋税增长的不足,使得内阁中枢施政出现问题。

秉承刘浩然的财政思想,大明中枢不比前朝历代,以存钱为己任,大明中枢是以花钱为己任,其中每年的财政开支,国民教育和军费占了大头,还有基础建设、医疗体系建设、工业体系建设等等数个无底洞需要去填,没有快速增长的赋税是无法负担的。

而在另一方面,由于南海许多地区被纳入了大明版图,此前带有掠夺性的倾销无法再行。虽然大明海军抢占了锡兰洋制海权,击败了埃及海军,再以利益诱惑,迫使那些披着奴隶外衣,干着将军君主活的马木留克们终于答应与大明媾和,印度、非洲、西亚乃至欧洲的商路市场得到拓宽。但是新问题又出现了,随着远洋贸易的发展,运输成本和风险加大,必须有银行、保险社等金融体系作有力保障。

而在新问题面前,以李善长为首的内阁却不知道面对新危机和新挑战,思想还比较保守落后的他们不知道如何灵活和有力的运用国家税收、金融等政策去进行调解,加上明陆在南海地区、乌斯藏地区、西域地区连连用兵,海军远征锡兰洋,花出的军费骤增,这些多出的开支与国内出现的问题以及接连的局部自然灾害叠加在一起,严重地影响着大明的财政。这才到明历十五年的十一月,内阁就已经出现巨大的赤字,而李善长内阁的对策居然是准备要求大明皇家银行增发纸币。

这不能不让刘浩然生气,大明皇家银行发行纸币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终于在明历十四年实行,这其中除了要研发包含防伪等高技术的精美纸币外,顾及纸币发行出现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但是李善长等人却丝毫不体会到发行纸币的风险性和调控性,而只是像前朝历代那样以为国家可以随意发行纸币当钱花。届时带来的后果恐怕将会像宋、元那样,纸币贬值,最后变成废纸。这和刘浩然心中所想的相差甚远,不由他不生气。

在这种局面下,刘浩然只有让深受其熏陶,明白一些先进金融财政知识的王侍尧和叶淙温出马,看看用什么法子改变这一困局。而李善长与刘浩然交谈之后,也明白自己所作所为怕是犯错误,也同意让精通财税和金融的王侍尧和叶淙温等太平学派帮他走出财政困境。

“臣等领命。”王侍尧和叶淙温当即拱手道。

“另外还有件事,朕想延聘承华和念祖为老师,教教皇子焕翼。”最后刘浩然像是不经意地说道。

王侍尧和叶淙温眼睛不由闪过一道光芒,这两年,朝中众臣一直请立太子,但是刘浩然总是推诿,今日这一着,两人心里便有了数。

“臣等遵旨。”

同类推荐
  • 楚史乱国志

    楚史乱国志

    要穿便不穿太平盛世,欲金戈铁马,当属赫赫三国;要做便不做牛鬼蛇神,志英雄丈夫,应为西楚霸王。君不见,两阵前,关公战秦琼,子龙搏高宠,霸王斗群雄!谁可想?帅帐中,文成计文成,鬼谷算太公,管子谋卧龙!何曾念!苍天下,淮阴征人屠,白袍伐武卒,卫公讨武穆!秦皇汉武,逐鹿中原;成吉思汗,驰骋欧亚。这个疯狂的时代比三国杂,比战国乱,史称乱国时代。这本书,记载了那个混乱的年代。
  • 秦末汉殇

    秦末汉殇

    历史云烟,戈戟逆声秦二世执政,残暴昏庸,故事就是从此开始。渔村之变将少年卷入诛暴秦这纷争之中,是轮回辄轧,还是天命所向?且看不一样的秦末汉初。。。
  • 穿越到春秋之后

    穿越到春秋之后

    一个叫沈颢然的年轻人穿越到古代,他怎么适应这社会
  • 中日恩怨两千年2

    中日恩怨两千年2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隔海相望。两千多年来,在这片狭长的海域里,无数人怀揣着友好、仇恨、好奇、敬仰,乘风破浪,冒着被大海吞噬的危险,频繁往来于两国之间。公元一世纪,中国的冶炼技术,让日本从石器时代直接进入铁器时代;一千六百年前,来自中国的渡来人将文字带到日本;一千三百年前,鉴真和尚六次东渡,使佛教在日本发扬光大;汉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见……到近现代,日本对中国的文化影响则非常深远。我们今天频繁使用的大量词汇,大到“自由”“民主”“平等”,小到“卡拉OK”“人气”“达人”“萌”都是来自日本;日本人创造的产品和文化,更是深入到中国社会的每个阶层和角落。
  • 冒牌知县

    冒牌知县

    刑警穿越来到宋太宗初年,正巧遇见一个沮丧的知县悬梁自尽。在发现自己跟这知县相貌很像之后,便冒牌成了这个知县,并发誓要好好照顾他的家人。可是,他很快发现,他治理的是一个山高水深的流放之地,等着他的,不仅有同床共枕的知县妻子那惊诧狐疑的目光,还有莫名其妙的一屁股债务,更有各种诡异奇绝的谋杀谜案,以及谜案后面更大的谜案,最要命的,他还遇到了一波接着一波的神秘劫杀!他凭借睿智的头脑、缜密的推理和敏捷的身手,一次次化险为夷,一个个解开迷雾,一步步发财升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友QQ群:45350704(500人超级书友群,不定时清理,潜水员慎入)72505368(高级群,欢迎加入)
热门推荐
  • 从铠甲开始穿越诸天

    从铠甲开始穿越诸天

    当异世少年同事拥有帝皇和修罗铠甲是会发生什么?当异世少年穿越铠甲世界会和众铠甲召唤人发生怎样的摩擦?尽请期待
  • 三国之争鼎天下

    三国之争鼎天下

    敢提三尺剑,问鼎汉河山。安得猛士兮,助我登宝殿。运筹帷幄中,才高九斗半;决胜千里外,一剑定江山!
  • 还想告别世界吗

    还想告别世界吗

    这是一个美貌面瘫杀手S和一个阳光话痨天才M的故事
  • 那么甜美的她

    那么甜美的她

    青春的相遇,是美好的,也是悲伤的,一次的错过,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内心,勇敢追逐自己的爱情。
  • 重生之艾宁

    重生之艾宁

    这辈子的艾宁坚信一点,那就是“不该自己受的委屈坚决不受”,有脾气就要发,要是谁打了自己,那就一定要狠狠打回去,亲爹也不例外。然而一朝重生到前世,却没想到上辈子的自己居然是个“受气包”,还是到死都有悔的那种?!这可不行!既然这幅皮囊现在归我,由我重活一世,那我决不活成那副德行!她道:“有仇报仇,有怨申怨,有恩必报,有情定偿!”人道:“那若有一人,于你有恩有情又有仇呢?”她手一摊:“这个嘛,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等我遇上这人的时候再说吧哈哈哈!不说了不说了,我心上人在等着我呢,这位神(棍),呃不是,这位道长,咱们后会有期!”【章3k上下浮动中。。。】
  • 创造巅峰之最强玩家

    创造巅峰之最强玩家

    生在豪门,他本以为未来将会按部就班。一次偶然的遭遇,一款新科技游戏的发布,让他走上不一样的人生!在游戏中分饰两角,又是废材会长又是网游第一人,现实中还得帮严父搞搞生意上的小问题,不时撩撩妹子或被妹子撩撩,这样的生活也是挺充实的嘛!
  • 生生岁岁年年

    生生岁岁年年

    稷言九岁之前,生活很是窘迫,却偏偏在那时候遇见了天真烂漫的溶锦那时谁都能欺负他,谁都能看不起他,是她将他护在身后,她搂着他说“不哭不哭哦。”又说“哭也没关系,有我在,旁人不敢笑话你。”一眼见你,万物不及从此稷言为溶锦奉上了一生的热爱与忠诚温柔忠犬系敌国质子vs风华绝代任性小公主ps:救赎文双向奔赴
  • 末世大抽奖系统

    末世大抽奖系统

    曹飞是一个身在韩国的留学生,与绝大多数的留学生一样,过着普通而略微有些苦逼的日子。可就在这一天,末世来临,丧尸肆虐。韩国,沦陷了。而曹飞,则是得到了一个有点坑爹的末世大抽奖系统。牛逼中,带着那么一点痛……
  • 冷妃一笑狠倾城

    冷妃一笑狠倾城

    某日,陆州日报的记者在街头采访市民对宁王妃的看法。路人甲:听说大婚当日她跳下花轿当街杀了一对夫妇,好凶残啊!宁王府嬷嬷:脾气很暴躁,经常训斥下人,还经常惹恼王爷。卫家少爷:王妃不笑的时候,也就算清秀吧,但是一笑起来,倾国倾城。当晚,在书房读书的王爷收到王妃亲手所制的新衣,并附上字条。字条曰:这是我精心为你准备的新衣,海尔兄弟同款,蓝的代表沉稳,红的代表激情,你可以根据心情来着装,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独宠盛世明珠

    独宠盛世明珠

    一代毒后徐颖死了,可她又活了。只是,她的名字变成了徐明珠,而且她还参与了自己的葬礼……赵鸿飞,本来好好一个状元,奈何时运不济,硬是被埋没成泥。靠着逆天改命,以极高代价,不惜双手染血,才换取了十几年的权倾朝野。最后,孤苦一生,留一个“当世酷吏”之名……恶名昭彰的这两人,竟然成了有了婚约的未婚夫妻,一切都变得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