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52000000014

第14章

〔九〕拾补云:“似当作‘故杀之’。”器案:封禅书索隐:“新论曰:‘武帝出玺印石,财有朕兆,子侯则没印,帝畏恶,故杀之。’风俗通亦云然。顾胤按武帝集,帝与子侯家语云:‘道士皆言子侯得仙,不足悲。’此说是也。”

〔一0〕拾补校“胡”作“胡”,云:“‘胡’俗。”

〔一一〕汉书礼乐志注:“应劭曰:‘訾黄,一名乘黄,龙翼而马身,黄帝乘之而仙。’”史记历书:“黄帝合而不死。”集解:“应劭曰:‘言黄帝造历得仙。’孟康曰:‘黄帝作历,历终始无穷已,故曰不死。’”此亦应劭言黄帝得仙之事,孟康解说,深得理中。

〔一二〕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上、论衡道虚篇“从”下有“上”字,当据补。

〔一三〕三辅黄图:“鼎湖宫在蓝田。昔黄帝采首山铜以铸鼎,鼎成,有龙下迎,帝仙去,小臣攀龙髯而上者七十二人。汉武帝于此建宫。”水经河水注四:“魏土地记曰:‘弘农湖县有轩辕黄帝登仙处。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有龙垂胡于鼎,黄帝登龙,从登者七十人,遂升于天,故名其地为鼎湖。荆山在冯翊,首山在蒲阪,与湖县相连。’晋书地道记、太康记并言:‘胡县也,汉武帝作湖,俗云黄帝自此乘龙上天也。’”云笈七签轩辕本纪亦言从上者七十二人。

〔一四〕史、汉及论衡俱无此“小臣”二字。

〔一五〕史、汉、论衡“不能复”作“既上天”。汉书王莽传:“天凤六年下书,引紫图曰:‘太一、黄帝皆仙上天。’”

〔一六〕以上又见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上及论衡道虚篇。

〔一七〕公孙卿仕太中大夫,见汉书律历志。

〔一八〕史记封禅书:“齐人公孙卿曰:‘今年得宝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与黄帝时等。卿有札书曰:‘黄帝得宝鼎宛朐,问于鬼臾区,鬼臾区对曰: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于是黄帝迎日推策,后率二十岁,复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仙登于天。’卿因所忠欲奏之。所忠视其书不经,疑其妄书,谢曰:‘宝鼎事已决矣,尚何以为?’卿因嬖人奏之。上大说,乃召问卿,对曰:‘受此书申公,申公已死。’上曰:‘申公何人也?’卿曰:‘申公齐人,与安期生通,受黄帝言,无书,独有此鼎。书曰:汉兴,复当黄帝之时,曰: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宝鼎出,而与神通封禅。封禅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泰山封。申公曰:汉主亦当上封,上封则能仙登天矣。’”又见汉书郊祀志上。

谨按:尚书、礼:天子巡守〔一〕,岁二月,至于岱宗〔二〕。孔子称:“封泰山,禅梁父,可得而数者〔三〕七十有二。”盖王者受命易姓,改制应天,天〔四〕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平也〔五〕。所以必于岱宗者,宗者〔六〕,长也〔七〕,万物之宗〔八〕,阴阳交代〔九〕,云〔一0〕触石而出〔一一〕,肤寸而合,不崇朝遍雨天下〔一二〕,唯泰山乎〔一三〕。封者,立石高一丈二赤〔一四〕,克〔一五〕之曰:“事天以礼,立身以义,事父〔一六〕以孝,成民〔一七〕以仁,四守〔一八〕之内,莫不为〔一九〕郡县〔二0〕,四夷〔二一〕八蛮,咸来贡职〔二二〕,与天无极〔二三〕,人民〔二四〕蕃息,天禄永得。〔二五〕”祭上玄尊而俎生鱼〔二六〕。坛广十二丈,高三尺,阶三等,必于其上,示增高也。克石纪号,〔二七〕着己绩也〔二八〕。或曰:金泥银绳,印之以玺〔二九〕。下禅梁父,礼祠地主,去事之杀,示增广也〔三0〕。禅谓坛墠,当有所与也〔三一〕。三皇禅于绎绎,明己功成而去,德者居之,绎绎者,无所指斥也〔三二〕。五帝禅于亭亭〔三三〕,德不及于皇,亭亭名山,其身禅予圣人〔三四〕。三王禅于梁父〔三五〕,梁者,信也,信父者子〔三六〕,言父子相信与也〔三七〕。孝武皇帝〔三八〕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有玉牒书秘书〔三九〕,江、淮间一茅三脊为神藉〔四0〕,五色土益杂封,纵远方奇兽飞禽及白雉,加祠〔四一〕,兕牛犀象之属〔四二〕。其赞〔四三〕享曰:“天增授皇帝泰元神筴,周而复始,皇帝敬拜泰壹。〔四四〕”其夜有光如流星,昼有白云起封中〔四五〕。于是作明堂汶上〔四六〕,令诸侯各治邸〔四七〕,车驾前后五至祠〔四八〕,以元鼎六年告封〔四九〕,改为元封〔五0〕,武帝已年四〔五一〕十七矣,何缘反更得十八也〔五二〕?就若所云,明神祸福,必有征应,权时〔五三〕倒读,焉能诞招期乎〔五四〕?奉车子侯,骖乘弄臣〔五五〕,不预封事,何因操印没石?乃正暴病而死〔五六〕,悼惕〔五七〕无已〔五八〕。又言武帝与仙人对博,碁没石中,马蹄迹处,于今尚存〔五九〕,虚妄若此,非一事也。予以空伪〔六0〕,承乏〔六一〕东岳,忝素〔

六二〕六载〔六三〕,数聘〔****〕祈祠〔六五〕,咨问长老贤通〔

六六〕上泰山者云,谓玺处克石,文昧难知也,殊无有金箧玉牒探筹之事。春秋以为“传闻不如亲见”〔六七〕,亲见之人〔六八〕,斯为审矣。传曰:“五帝圣焉死,三王仁焉死,五伯智焉死。〔六九〕”其陨落崩薨之日,不能咸至百年。诗云:“三后在天。〔七0〕”论语曰:“古皆没。〔七一〕”太史记:“黄帝葬于桥山。〔七二〕”骑龙升天,岂不怪乎?乌号弓者,柘桑之林〔七三〕,枝条畅茂,乌登其上,下垂〔七四〕着地,乌适飞去,从后〔七五〕拨杀;取以为弓,因名〔七六〕乌号耳〔七七〕。

〔一〕郎本、程本、钟本“守”作“狩”。

〔二〕引书见尧典,释文云:“‘守’或作‘狩’。”礼记祭义有“天子巡守”文。器案:连举二书名或二作者名于前,继引其文,即不复分别言之,此为汉人着书通例,说详皇霸篇六国条。

〔三〕胡本、郎本、钟本无“者”字。御览六八二引应劭汉官仪:“孔子称:‘封泰山,禅梁父,可得而数七十有二。’”续汉书祭祀志补注、困学纪闻十引庄子:“易姓而王,封于泰山、禅梁父者,七十有二代,其有形兆垠堮,勒石凡千八百余处。”史记封禅书正义、通典礼十四引韩诗外传:“孔子升泰山观易姓而王,可得而数者七十余人,不得而数者万数也。”史记孝武本纪正义、御览五三六引河图真纪钩:“王者封太山,禅梁父,易姓奉度,继兴崇功者,七十二君。”白虎通封禅篇:“孔子曰:‘升泰山观易姓之王,可得而数者,七十余君。’”初学记九、御览五三六引桓谭新论:“太山之上,有石刻凡千八百余处,而可识知者,七十有二。”淮南缪称篇:“泰山之上,有七十坛焉。”高注:“封乎泰山,盖七十二君也。”则言七十,盖举成数。又齐俗篇曰:“古之王封于泰山、禅于梁父,七十余圣。”司马相如封禅文:“续昭夏,崇号谥,略可道者,七十有二君。”说文解字叙:“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论衡书虚篇:“太山之上,封可见者,七十有二。”又道虚篇:“泰山之上者七十有二君。”史记封禅书:“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汉书郊祀志同,(又见管子封禅篇)是古自有封泰山者七十二君之说,梁玉绳史记志疑以为七十二代之说不可据,是固不知三皇之事,固若存若亡也,失之拘矣。

〔四〕“天”字原脱,今补。白虎通封禅篇:“王者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报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日,改制应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平也。”此文本之,正有“天”字。

〔五〕史记封禅书正义、书钞九一、御览五三六引五经通义:“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荷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论衡道虚篇:“泰山之上七十有二君,皆劳情苦思,忧念王事,然后功成事立,致治太平,太平则天下和安,乃升太山而封焉。”

〔六〕“者”字原脱,据拾补校补。

〔七〕“也”字原脱,据拾补校补。

〔八〕“宗”,拾补校作“长”,刘师培曰:“书钞九十一作‘为物之始’。”案:御览五三六引作“始”。

〔九〕何本“代”误“伐”。

〔一0〕“云”字原脱,拾补据山泽篇补,今从之。

〔一一〕文选蜀都赋注引春秋元命包:“山有含精藏云,故触石而出也。”

〔一二〕“遍雨”,何本、胡本、钟本误作“而遍”。诗卫风河广:“谁谓宋远,曾不崇朝。”郑笺:“崇,终也;行不终朝,亦喻近。”

〔一三〕白虎通封禅篇:“所以必于泰山何?万物之始,交代之处也。”白帖五、初学记五、御览三九引五经通义:“泰山,一名岱宗,言王者受命易姓,报功告成,必于岱宗也。东方万物始交代之处,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书钞九0、御览五三六引五经通义:“所以止封岱、太山者,五岳之长,群神之主,故独封于泰山,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禅梁父者,太山之支属,能配泰山之德也。”案“

触石”以下,又见山泽篇。

〔一四〕“赤”,郎本、程本、意林、史记封禅书正义、续汉书祭祀志上补注、御览五三六引作“尺”,器案:尺、赤古通,古文苑宋玉钓赋:“以出三赤之鱼,于数仞之水中。”王褒僮约:“三丈一树,八赤为行。”汉西岳石阙铭:“高二丈二赤。”北齐平等寺碑:“铜像一躯,高二丈八赤。”水经囗水注:“广州记称:‘吴平,滕脩为刺史,脩乡人语脩,虾须长一赤,脩责以为虚,其人乃至东海,取虾须长四赤,速送示脩,脩始服谢。’”赤俱尺借字。又续汉志补注引“一丈”作“二丈”。

〔一五〕意林、续汉志补注“克”作“刻”。拾补云:“‘刻’同,此书多作‘克’。”器案:续汉书祭祀志上:“元封元年三月,上东上泰山,乃上石立之泰山颠。”补注即引风俗通此文为说。

〔一六〕何本“父”作“亲”,臆改。

〔一七〕“民”,通典五四礼十四引作“人”,避唐讳改;程本、钟本、意林作“名”。

〔一八〕“守”,拾补云:“续汉书作‘海’,意林作‘方’。”

〔一九〕通典无“为”字。

〔二0〕拾补云:“续志同,意林作‘莫不帅服’,与韵协,是也。”

〔二一〕通典“夷”作“属”。

〔二二〕御览五三六作“咸贡其职”。

〔二三〕“天”下原有“下”字,拾补云:“衍。”器案:卢说是也,汉书武纪注、续汉志注正无“下”字,今据删正。通典无此句。

〔二四〕通典“民”作“庶”,避唐讳改。

〔二五〕礼记乐记:“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荀子礼论:“

大飨尚玄尊,俎生鱼。”吕氏适音:“大飨之礼,上玄尊而俎生鱼。”淮南诠言篇:“樽之尚玄酒,俎之先生鱼。”应氏此文本之。

〔二七〕通典“纪”作“改”,注云:“文出晋太康郡国志。”此杜佑自言所本,不知应氏早已言之,舍风俗通而用晋太康郡国志,亦眛于探原矣。

〔二八〕意林“己”作“功”。白虎通封禅篇:“必于其上何?因高告高,顺其类也。故升封者,增高也;下禅梁父之基,广厚也;皆刻石纪号者,着己之功迹,以自效也。”

〔二九〕“印之以玺”,原作“印之玺”,拾补依白虎通改作“封之以印玺”。器按:御览六八二引应劭汉官仪:“传曰:‘封者,以金泥银绳,印之以玺。玺,施也,信也,古者尊卑共之。’月令曰:‘

固封玺。’春秋传:‘襄公在楚,武子使季冶问玺书而与之。’是也。秦、汉以来,尊者以为名,乃始避。”白虎通封禅篇:“或曰:‘

封者,金泥银绳,封之以印玺。’”书钞九一、御览五三六引五经通义:“或曰:封以黄金为泥,以银为绳。经无明文,以义说之。”

同类推荐
  • Essays on Paul Bourget

    Essays on Paul Bourge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宛署杂记

    宛署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纪古滇说集

    纪古滇说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nnajanska, the Bolshevik Empress

    Annajanska, the Bolshevik Empres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密斋笔记

    密斋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嚣张美厨娘

    嚣张美厨娘

    她穿越了,原本只想着用美食来养家养娃。咱可是更能做出与众不同、勾人食欲的各种小吃,生意红红火火,怎奈越到后来,各种类型的男人让她涨了见识。有人给她下绊子、以怨报德?不发威当姐是病猫么?等姐抄起了大锅炒勺红烧了你们的狼心狗肺,给咱家萌宝贝补营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身后一直是我

    你身后一直是我

    五岁的顾柒柒,九岁的顾明一“哥哥,你要一直保护我”“当然”十四岁的顾柒柒,十八岁的顾明一“哥哥,我喜欢你”“妹妹,我也喜欢你”但是不能在一起二十二岁的顾柒柒,二十六岁的顾明一“顾明一,娶我吧”“别闹,你是我妹妹”二十四岁的顾柒柒,二十八岁的顾明一“合约签了”“好”数年后“感谢老天赐予我这个调皮的柒柒”“感谢余生都是你”“余生一柒”没有柒柒,哪来唯一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柠檬天

    柠檬天

    夏柠栾从来没有想过,他就是曾经的那个他。她不知道这个世界究竟有多少谎言遮盖着一切,柠檬花淡淡的飘落,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而他一直都在她的身边陪着她。未来是什么样的,她也不知道,是分离,又是相逢。只记得在柠檬树下,他轻轻掸去飘落到她头上的柠檬花。因为她记得,柠檬花的花语是忠诚的爱。一直记得。【求收藏,求推荐,求评论】欢迎大家提建议!
  • 珑华似锦

    珑华似锦

    关于复仇和毁灭的故事······玲珑阁历代阁主都背负着一个使命,据说转世的莲花能够找到玲珑塔的下落,玲珑阁的存在,从来只为守护玲珑塔而存在。玲珑塔一旦现世,三界必将大乱······
  • 手链空间致富记

    手链空间致富记

    李妍在经历了考研后的一些事情,幡然醒悟,决定好好独立、自强,踏踏实实做人、做事,而老天亦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李妍的坚持不懈下,给了李妍一份不一样的人生。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成长记。不辜负青春,不辜负汗水。
  • 泡妞神探

    泡妞神探

    屌丝余林的进化过程……
  • 亲情与利益谁重要

    亲情与利益谁重要

    这是一个我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我内心想把它用写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请大家一看便知!谢谢大家。
  • 沐火者

    沐火者

    这是人王不现,诸神无踪的火之时代末——两个凡人能做到些什么?为了给自己替罪的故人复仇而去屠龙?为了不知是否真实的传说而去冒险?当然,一切旅程的前提都是有钱。也许能靠着猎杀魔物换点赏金。不管是什么人的什么委托,钱可不能少了。火技、剑术、陷阱……解决问题的方式总是多样的。不老不死的魔女啊,你的终点在何处呢?PS:这是个与现世相似却又不同的世界,熟悉中世纪历史可以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无穿越,无金手指,无系统,无后宫。纯正硬核的异世界冒险故事。本作偏向于慢热,故事也较为冷门。还望有缘人欣赏。第二卷正式开始冒险
  • 金元四大名医现代养生方案

    金元四大名医现代养生方案

    本书以游记形式,由细微之处切入,将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这四个名留青史的金元四大名医缀连在一起,谈脏腑,论气血,读情绪,讲房事,繁而不芜,精而不碎,亦庄亦谐,挥洒成文。这是一本旅行随感,也是一册小说传记,更是一部养生秘籍,摄取养生经验,在一章一镜头的转换中为广大读者亮出精彩实用的养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