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227300000025

第25章

以何等故。阿罗汉谓之福田耶。或作是说。心无垢着能供事彼者便获大福。如田除去恶草谷好滋茂。问于彼不敬当获大罪。此当言不善福田。答曰。不有福也。如稻田中善理恶草。设有一日种异草。故名稻田如实无疑。或作是说。心修行根力觉意。便缘善心生诸福业。是故阿罗汉谓之福田也。问不善心亦生欲使非福田耶。答曰。阿罗汉无有不善念缘其德业。何以故。恶缘不善念。然阿罗汉无有是恶。缘是非缘。或作是说。阿罗汉能使他有信。是故阿罗汉谓之福田。虽于彼生恶念者。意亦不移动。复次心当惠施诸法之本。是谓福田。彼生便长益广布在大果。是故阿罗汉谓之福田。于彼便作是念。彼非实福田。然实福田。虽复于彼造邪业事。不于中住随他邪事。若一揣施之福生善乐天处。于彼得种种宫殿屋舍。当一揣之施获尔所福耶。当非独一揣之施获尔所福。或作是说。当言一揣之施获尔所福也。何以故。所可由行生彼间者。此行种种宫殿屋舍。问云何一行得种种宫殿屋舍。答曰。众行集聚。或作是说。非一揣之施获尔所福。可缘善心所念法。以是之故而生彼间。彼行亦种种得彼宫殿屋舍。或作是说。非一揣之施得生彼间。持戒得生。亦作是说。施获大福。持戒生天。问如宫者说。缘一揣施之福。七生天上人间受福自然。答曰。以此因缘彼戒成就。是故彼间受福。设作是说。是揣施之报。七生天上人间受福自然。不以一行七反受福也。是故彼自然。如是不以揣施之报生彼间。此事如审一揣之施。复次揣施相应。彼亦在外无身根生。颇彼行是身根。展转相因增上生。因缘行相应。受种种果报。如一种行有增益。有种种藕华报。如彼画师作种种图像如实。以何等故。声无有报。或作是说。声有响报。报中间无有报。是故声无报。问心心中间生报。欲使心非报耶。或作是说。声现在合会而有声。然报不尔。是故声非报。问境界现在合会而有欲。使彼非报也。或作是说。声亦是报。世尊亦说。欢喜欲闻声便有是。答曰。彼声或欢喜或非欢喜。如今无有报。如二俱当有报。闻声亦当有报。问闻或时欢喜或时非欢喜。欲使闻非是报耶。或作是说。声亦是报。菩萨梵音大人之相。受诸行报实。问咽喉四大此是行报。以有梵音彼非受报。答曰。金色四大所造。欲使彼非报耶。复次声非报亦不非报。何以故。声是巧匠。有一心还贪欲所造生喜生忧。然报不尔。是故声非报。颇有杀生口行所摄耶。或作是说。如大王所说敕彼杀生。问身行口行则无有定。复次因缘口行而造杀生。杀害不得言口行所摄。于彼便作是念。云何今敕使杀人。彼有口恶行。若杀生者则有杀妒不尽。以杀害意便堕恶趣。颇有妄语身行所摄耶。或作是说有。犹如手印。口不发言有种种教引证时人。问亦无身行口行。复次无也。无有身行。彼便作是念。今云何手印及身行。当作是观。相行不等也。若于梦中修行十善。当言是身行耶。当言是口行耶。当言是意行耶。或作是说。当言三种。以三种行摄十善行。问若于梦中害众生。当言犯杀戒耶。复次当言是意行。意之所念于中便有是。如梦中见身行口行。此非为喻。若非法作法想坏乱众僧。若法作非想。何者罪最重。答曰。坏非法想斗乱众僧者。彼罪最重。问设俱作二法想。斗乱众僧者。二罪俱等。复次若嗔恚炽盛心发恶念。彼罪最重。又世尊言。三种德业施戒思惟。于彼比丘施者。戒为微妙。戒思惟为妙。以何等故。施戒为妙。戒思惟为妙。或作是说。施得大福。戒生天上。思惟离恶趣。微妙彼便生天。以生天离恶趣。复次以施恭敬相应获施之德。若施少与心有违。能使众生而使住戒。可使不可使众生自心解脱。是故施戒为妙。戒思惟为妙。如所说二种德业能所施。能食人信施。彼云何有所施。云何能食人信施。或作是说。若割己惠施是谓为施。若受施能消是谓食人信施。问云何得知有福德耶。或作是说。若缘施心是谓为施。若缘食施心。是谓受人信施。或作是说。若割己惠施心是谓为施。若缘尊心是谓食人信施。复次长诸功德。如随种福德种所缠络。或作彼福德增益。若施无厌足。数求方便。又世尊言

种园果茂盛  或作桥度人

病则医药救  昼夜获大福

云何彼获大福。或作是说。受施者得福。问云何知得大福。或作是说。由施得福于彼思惟。是故得大福。如前说

善觉能觉者  是瞿昙弟子

昼夜勤苦行  念常不离佛

彼不作余念。常思惟念佛。或作是说。如种谷子。或时茂好或时不茂好。福亦如是。一切作善福随时茂好。或作是说。如所说获大福。或作是说。如所说念获大福。复次于彼身得福。或时彼身于彼福渐渐以方便得福

田业善处生  二聚梦威仪

何者最福重  福谓之园观

若从果实天众生何塔(多廅反)鞞(净尼)天。彼当言与行缘故生彼天。当言以结彼生彼。或作是说。当言以行缘生彼。四禅微妙思惟得生彼。修行四禅而生彼间。是故当言以行因缘生彼。或作是说。俱以二事生彼受结使对。是故有结使名。便有行名。复次以行因生。世尊亦说。是故当言缘行生。又世尊言。于是不那(沙门)或有一人造恶续造身诸行。云何彼造诸身行。或作是说。身行有三种。下中上。于下为造恶。续造为上。造恶续造为中。观彼上者造恶续造。观下谓之造恶续造。若下者二俱观。谓之造恶续造。是故中有下也。造恶作身行。或作是说。趣三恶道。是谓造恶。生色无色界。是谓续造。欲界天人造恶续造恶也。处无定要造恶续造。作诸众行。或作是说。三种无明缘行。有福者无福者无漏福者。于彼无福行是谓造恶。无漏福者续造也。有福者造恶续造也。作诸福行是谓造恶续造也。复次人作种种行。无数处解脱。此不可一时而办一心所为。如一切恶趣而有三痛。以何等故。一切造恶续造耶。或作是说。不以恶趣生诸行报。或作是说。不于彼中间生诸行报。或作是说。不以积行而生彼间

复次诸等识盛而有定处。不更处有苦乐行。以何等故。天人之中作诸善行。谓之受报耶。或作是说。彼境界自尔。问或有恶微妙数。或作是说。善微妙数者言是我所。问恶趣之中亦有善言是我所。欲使彼善生耶。或作是说。若能拔济。彼无有恶结行由结生。是故不善遍在一切。问如所说戒生天上者此事不然。答曰。戒拔恶趣不善行结而生彼间。是谓戒生天。如所说五下分结尽。谓之生上。无有尽而生者。复次无有报生无记报。复次缘禅行而生。生因缘便有名兴。如此而生彼间。如方俗处所不得处所。于彼意而生心。以此而生彼。如是善报因缘生因缘。而有名兴则生天上。云何障行。或作是说。生诸悔心。以彼诲心而不障道。复次有贪欲处所。田业坏败。于彼所须田业尽为障蔽。如所说有五罪行。或有人无惭愧不耻众人。揵妄无志情意迷惑。此有何差别。或作是说。于此间或有人。作彼色像而思惟。一切无有惭愧。永住不惭愧心。已有不惭愧心加犯诸恶。于此间或有人无有尊卑。教授戒律亦不肯受。不润渍其心。重复更犯余罪。于此间或有人如其色像而思惟一切惭愧尽灭。住无有愧心。复以无愧心犯诸恶行。当于此间学。彼不复忆更犯余罪。于此间或有人不知当作是学。彼后不知更犯余恶。是其同异。又世尊言。不知迹解脱。不知迹解脱说。云何迹解脱。云何为迹解脱说。答曰。有二迹解脱。比丘僧目前。而说比丘戒清净与相应。是谓比丘迹解脱。比丘尼僧在目前。而说与共相应。是谓比丘尼迹解脱。此迹解脱有五相。于异僧前而说。而诵习读敷演使人奉行。是谓迹解脱。又世尊言。不解戒不解说戒

云何为戒。云何为说戒。问戒清净是谓戒。五种贤圣聚。是谓戒行。又世尊言。还众行比丘。便运集聚。属授人往行属授。云何为属授。云何为属授行人。或作是说。四部所行得四行。余残属授往行人。十部所行而十行。余残属授往行人。二十部所行得二十行。余残属授往人行。众所行事得众行。与戒属授往行人。复次若比丘德行成就。彼曰得行。病不堪任入众。彼谓属授人往行

又世尊言。于是目揵连深妙法中。渐渐布行渐渐学渐渐迹渐渐受诲。云何于深法中渐渐布行渐渐学渐渐迹惭渐受诲。或作是说。马师满宿之徒。于此间得信而修行之。听微妙法。闻法而奉行。观察诸法量诸法。应适不违身便受证。智慧分别以禅而观。或作是说。如所说揵那目揵连契经。身威仪口威仪。等命清净渐渐而学。根威仪念威仪。渐渐布行四禅。谓渐渐迹也。如是如来之教化。如是受训诲。或作是说。初将至戒场。再唱三唱四唱四行具足。是谓渐渐行。如是受具足。如是学增上戒。于彼增上心后。学增上智慧。如是渐渐学戒若学。是时初四谛所断结尽。便建道迹。后思惟所断欲界相应****相应无色界相应。如是渐渐而知。此一切渐渐而知。如是渐渐受训诲。复次以色身说法。比丘叹佛叹法叹比丘僧。意堪忍心好喜。常不远离。不以口所陈。心净为净。当受归命。亦说初出家人戒律具足。本所造行去离非行。亦不及此。亦不及彼。如是渐渐布教。如是渐渐而作。渐渐佐助众事。增上律增上迹。解脱而说戒。如是渐渐布教。于彼学时随时学增上戒。随时学增上心。随时学增上智慧。如是布具足迹随行。彼时渐渐受训诲。是谓断灭。是谓受证。是谓住入。要如是受训诲

又世尊言。备十功德如来为沙门结戒。欲使增聚使增。善住不移。欲使增安隐。不信者令信。信者重令信。降伏恶人为惭愧。作导师于现法中教尽。尽有教未生众生。使尽有漏梵行之住。此有何等异。答曰。当学此戒本。无如来声闻众。便有所摄而不坏。与共相应等学诸戒说。当等说得等解脱同其一类。此何集聚义。当言有胜。故曰增集聚。作是学时。欲降众分别义分别法。欲使成就善住沙门妙法。故曰摄取增。学如是戒时。降伏众分别义分别法。欲使成就善住沙门法。故曰欲使增善住也

学如是戒时。降沙门展转无欲展转无怨展转不相恼。故曰欲使增安隐。学如是戒时。化自相未曾得喜今便得之。故曰不信者令信。学如是戒时。化自相已。得信重令增益。界不相干。故曰信者重令信。如不信者已生信重令修行。于中邪路众生导示大道。不越戒次。故曰降伏恶人。已降伏恶人。于中惭愧众生得恶伴侣无有苦恼。恶人何等异。以第三训诲第三。一切众生皆作是观。七事自相自相已。故曰欲使惭愧者安隐降伏。如是戒者于现法中于恶行中已自修行。故曰于现法中尽有漏教降伏。此戒便生善处。闭恶趣门戒律成就。故曰未生众生使尽有漏有漏。当言当作是观不。作如是学戒者。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智慧而不断绝。如是深法得久住。故曰梵行久住

种种业所作  如三善所障

不惭现在戒  嘱授及训诲

同类推荐
  • 竹素山房诗集

    竹素山房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五鉴

    五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岂有此理

    岂有此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明伦汇编人事典癖嗜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癖嗜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本事经

    本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追忆浅夏

    追忆浅夏

    对于许多大三学子来说,大学正是他们青春飞扬的时光。但浅夏却是个例外,她是金融系A三班的学生,S大的“冷面校花”。她讨厌说话,喜欢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独立的空间中。她完全可以像普通生那样,活得潇潇洒洒,简单而充实。她做不到。年仅22岁的她,背负了太多太多,每当闭上眼时,是她的血仇;每当午夜梦回时,是她的彷徨……10年前那场全球首富的血案刻骨铭心,让她不再相信任何人。可是突然出现的插班生却悄悄打开了她尘封已久的心……每个人都应该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挫折,那只是上帝的考验罢了。
  • 二婚萌妻

    二婚萌妻

    结婚当天,丈夫就撇下她跑去呵护小三;结婚第二天,小三挺着有孕的肚子来她面前耀武扬威;结婚一个月,她的婚姻终于走到尽头,而她成了整个海城人嗤笑的对象。可在最狼狈的时候,另一个雷厉风行的男人,却如天神般降临:“我不介意娶你回家。”“这可是二婚,难道你不怕?”“怕?”他不禁嗤笑,眼神却有着摄人心魄的魔力,“难道你不觉得,该怕的,应该是所有欺负你的人?”她幡然醒悟,越发锋芒,可却不知,她却是他唯一的药。
  • 后创世纪

    后创世纪

    反乌托邦题材盛行时,那么真正的乌托邦又是什么样的?人类万年的文明重生后,应该去往何方?理想主义者们又需要付出怎样的实践?异能与科技的碰撞,将会上演哪些精彩的故事?蛮荒和机械、美女和热血、谋略和腹黑、耍宝和激情、战争和发展、毁灭和重生,这一切的一切是真实还是虚幻?你想要的都在这本书中,与主角一起,来一场爽到极致的冒险之旅吧!
  • 辉煌万道

    辉煌万道

    苍茫天地,唯我人族不朽!辉煌万道,只我天道独尊!
  • 筱梦游记

    筱梦游记

    这是假的?又是真的!奇异的梦,奇异的我,了解不。(不喜勿喷,谢谢。)有问题艾特我。
  • 心梯

    心梯

    文学的真实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从作者的体验和观察中来。王道德在创作上走了一条捷径,他不好高骛远,去写那些陌生的大题材大东西,从而难免有些编造,甚至胡编乱造;他写的都是自己身边的人物,写的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因此左右逢源,因此得心应手,因此获得成功。
  • 销魂

    销魂

    纸醉金迷乱人眼,红粉妖娆惑人心。有朝脱得苦海日,引路原是销魂人。用灵魂缔造一份契约,打开一扇释放欲望的大门。门里面有什么,只有进去了才知道。你准备好了么,进去与否全在你一念之间……
  • 石碑日记

    石碑日记

    一些事刻在石碑上,一些话记在日记里,一些东西我可以坦然,一些东西我想要记在心里。
  • 未有归途

    未有归途

    伴随天劫出生的莫问似乎时传说中的天选之子,但出生父母双亡,长大之后又惨遭宗门被灭,这究竟是上天的安排还是人为的干扰?究竟是天选之子还是天谴之子,他的一生到底是上天的戏弄还是人间的谎言,天资绝人的他又该如何完成复仇的使命
  • 种田修道的日子

    种田修道的日子

    莫文是一个很宅的女孩,肩不能抗手不能抬,原以为就这样过一生。塬琅府邸,一个神秘的空间,它的背后隐藏着什么?自从练了清心诀,莫文宅女的身份算是落实了。健康的养颜汤、失传的五行诀、传说中的针法、神秘莫测的阵法……这一切的背后,都牵连着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