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41600000034

第34章 纪律

1.对纪律的错误理解

关于纪律,许多父母都有其直觉性的指导原则,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有其科学性,然而之所以出现问题,主要就是因为理解偏向了极端。

有一些父母的童年并不幸福,其中有一些还为自己和父母之间的紧张关系而怨恨或内疚。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有同样的感受,因此他们乐于改变。但他们又常常误解教育孩子的意图,认为孩子只需要爱;不应该强迫孩子去服从父母;应该允许孩子表露对父母及他人的不满情绪;无论出现什么问题都应该从父母身上找原因;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父母不应该生气或者惩罚他们,而应该努力给予他们更多的爱。

所有这些理解都是错误的,而且,如果父母照这样的理解去做,对培养孩子不会有任何积极作用。相反,这样只能使孩子变得骄横和难以与人相处;使他们为自己的过分行为感到内疚;使父母竭尽全力地去成为超人,以适应自己培养孩子的需要。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父母会暂时抑制自己的怒气,但是最终还是会爆发出来。接下来父母又会觉得内疚和茫然,从而导致孩子变得愈来愈糟。

2.惩罚从来不是主要问题

在不少人的意识里,执行“纪律”往往与“惩罚”是同一个意思。不可否认,这种理解是有道理的,因为惩罚的确是纪律的一部分,但它绝不代表纪律的全部。事实上,“纪律”这个词的真正含义是“教育”。

许多善良随和的家长认为,他们偶尔不得不对孩子进行惩罚,另有一些家长则认为,用不着惩罚措施他们就能把孩子管教好。但如果再来研究一下这些观点的持有者,就可以发现,孩子是否需要惩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自己在孩提时代的受教育方式。如果他们当初时常受到有理由的惩罚,那么在他们的孩子犯了同样的错误时,他们也会惩罚孩子。如果他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始终受到正面的引导,他们也容易采取同样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有些孩子的父母经常惩罚孩子,而另外一些父母则从来不这样做。所以不能说应该惩罚孩子还是不应该惩罚孩子。一般说来,这些都取决于纪律的本质—是否起到了教育的作用。

在进一步讨论惩罚这一主题之前,必须懂得惩罚从来就不是纪律的主要内容;它只是起一个极强的提示作用,表示父母用一种很强烈的方式表达了自己要说的话。我们都看到过那样的孩子,虽然经常挨耳光、打屁股,并且受到大量的限制,但他们仍旧我行我素,恶习不改。

父母的引导能否有效取决于他们是否能坚持一贯,是否能做到言行一致而不是唱高调,是否在阻止孩子的时候做到理由充分而不是因为讨厌孩子或者专横。

看见孩子毁坏东西,父母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孩子的脾气可能很坏。他或许不知道你二、三个月前给他规定的限制是否仍然有效;或许因为生气而故意捣乱;或许由于疏忽打碎了一件对你很珍贵的东西;或许当你在为另一件事感到闷闷不乐的时候,他对你有轻微的冒犯;或许因为他过马路的时候没有朝左右看差一点儿被车撞着。在这些时候,你都会勃然大怒,并且会惩罚或者至少想要惩罚孩子。

惩罚是否有效,最好的检验方法就是(在没有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前提下)看它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如果你的惩罚使孩子变得狂怒,与你对抗,而且比以前表现得更糟糕,那么,这样的惩罚显然没起到任何作用。如果你的惩罚好像使孩子很伤心,那就可能说明你对孩子的惩罚太严厉了。但是,不同的孩子对同一种惩罚的反应不尽相同。

小孩由于意外或者粗心打碎盘子、或者撕破衣服的事经常发生。但是,如果他与父母关系很融洽的话,他会真的为自己的过错而感到难过。这时,父母应该做的不是去惩罚他,而应该去安慰他。父母对已经知错的孩子暴跳如雷,有的时候反而会使他不再感到自责,并且会同父母争辩。

有些大一点儿的孩子喜欢摆弄盘子,而且常常打碎盘子。如果处理这样的孩子,你就应该让他拿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个新盘子补上,这对他或许比较公平。超过6岁的孩子的正义感正处于形成阶段,因此,对他的惩罚是否公平合理,影响着他对惩罚的态度。然而,对不到6岁的儿童,就应根据情节从轻发落,面对不到3岁的孩子则根本不应采取这样的惩罚。父母的任务是让孩子远离麻烦,而不是在事情发生之后当一个严厉的审判员。

有的父母发现一个自认为行之有效的管教孩子的方法,这就是把孩子关在他自己的房间里,直到他想通了才让他出来。但是,这个管教方法会使孩子觉得自己的房间像一座监狱。

3.真正的纪律靠的是什么

在家庭内部,父母向孩子执行“纪律”,其真正目的是教育孩子去遵守行为规则,即社会和周围的人期望他们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以便他们长大后对社会有贡献和作为。要想约束孩子,使他处理好自由和纪律之间的关系,需要一定的技巧。当然,为了让孩子表现得像完美的小机器人一样,家长可能会制定一套苛刻的奖惩制度。但这种做法会在孩子精神上、自我价值的认识上、个人的幸福上以及他对待别人的态度上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另外,不妨假设有这样一个孩子:无论他的想法如何异想天开,都能得到父母的支持;无论他的行为是对还是错,都能得到父母的大加赞赏,那么这样的孩子肯定会有自己的一套衡量幸福的标准,但大多数人都会对他敬而远之。父母这时怎么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父母明白明白自己的教育方法培养出来的孩子怎样才能让别人接受—哪些行为别人能接受,哪些不能—与此同时坚持的一个前提是,决不能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了:培养孩子的纪律,父母应该严格还是随和?尽管多数初为人父母者不久以后就能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但仍有很多人觉得这是个难题,甚至有少数父母即便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依然为此苦恼。

随和也许可以说成是宽容。但“宽容”这个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理解,对于有些人来说,纪律宽容是一种随和而又不拘一格的管理风格,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则是盲目地宠孩子,任其随心所欲,从而把孩子惯成一个令人讨厌、粗鲁无礼的人。

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严格还是随和。如果父母过于严格,使孩子觉得冷酷无情,或父母过于心软而对孩子放松不管,这样的管理就收不到好的效果。有的父母心地善良,但在必要的时候仍然能对孩子严厉起来。他们这样适时地采取严格或者随和的纪律来约束孩子,比时时严格或随和,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概而言之,父母应注意自己的心态,并注意孩子的感受。

父母一定要养成耐心观察的习惯,以便了解孩子的个性表现,同时不能做出太多的自我牺牲,以避免孩子反感家长。父母在做出决定时,不要迟疑不决,否则会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如果父母因此而生气,孩子就会感到不理解,不知道大人为什么要生气。举例来说,若孩子尝到晚上不睡觉的甜头,而父母不敢拒绝给他这种乐趣,那么接下来的后果就肯定不会令人愉快。孩子主宰了整个夜晚,父母则一晚上睡不好觉。这时大人肯定会因为孩子的专横而感到厌烦。但如果大人坚持己见,孩子就会变得招人喜欢。

那些心地善良并且倾向于对孩子严格要求的父母应该严格,比如向孩子教授讲礼貌、听话和做事有序等适度的严格要求。只要父母能基本做到态度上的和蔼可亲,并保证孩子快乐,就不会对孩子有什么害处。但假如态度粗暴专横、经常对孩子的言行表示不满,或不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个性,那么这样的严格要求就是有害的。这种严厉的管教只能导致孩子逆来顺受,缺乏个性,心胸狭窄。

有的家长倾向于用一种随和的方式来培养孩子。只要孩子的态度友好,他们就会满意。即使孩子偶尔做事拖拉或者不整洁,他们也会表示宽容。只要他们在重要的事情上态度坚决,同样也能培养出善解人意、善于与人相处的孩子。

如果家长对孩子过分放纵,结果显然是令人不快的。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对孩子要求得太少,而且还因为父母不能理直气壮地对孩子提出要求,或在不知不觉中纵容了孩子的蛮横。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家庭中应充满一种爱意的氛围:孩子得到了爱,同时又学会了爱别人。我们多数时候都希望与人为善,与人合作,因为我们爱别人,也希望别人爱我们。有的人之所以成为惯犯,是因为他们在童年的时候从来没有被人深爱过,所以理解不了爱的意义。其中许多惯犯受到过虐待或者亲眼目睹过暴力和骚乱。儿童从3岁左右开始就逐渐不太与人争抢而开始与人分享了。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不是他们受到父母的提示,而是因为他们已经培养起了对其他孩子的感情。他们开始喜欢其他孩子,而且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感到快乐。

另外,孩子们都有效仿父母的强烈愿望。在3到6岁期间,他们会极其努力地做到有礼貌,有教养和负责任;很认真地模仿父母的样子去照顾他们的布娃娃,料理家务和外出上班等。

儿童的好习惯主要靠自己在爱和模仿中完成,但家长需要做的工作仍然很多。有些儿童比另一些更具有挑战性—他们可能比多数孩子活跃,更容易冲动,甚至更顽固—因此,要使他们的行为不离谱,父母就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

4.不威胁,也不体罚

儿童的纪律性不强。“如果你不把自行车放到路边,我就把它拿走。”这样的话听起来好像合情合理。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威胁就等于试探,而试探就意味着孩子可以不听家长的话。如果孩子从经验中得知父母说话总是当真的,那么,当父母用坚决的口气告诉他必须走人行道的时候,他就会把父母的话放在心上。反过来,如果父母觉得非得采取比较严厉的惩罚措施不可,比如必须把孩子心爱的自行车拿走几天,那么,最好还是提前给他一个警告。只对孩子进行威胁而又从来不去兑现或者无法兑现,这种做法是很愚蠢的。它很快就会毁掉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形象。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用类似“野兽来了”或者“警察来了”的话来吓唬孩子都是完全错误的。

另外,对儿童进行体罚,也是一种不正确的行为,因为它会让儿童产生一种误解:比自己高大的人无论对错都有权力管教他。因此,那些挨过打的儿童在打那些比自己小的儿童时,就会觉得理直气壮。不少人认为,要让孩子表现好,就必须经常打孩子。但如今大多数父母已渐渐认识到,没有体罚或任何其他方式的惩罚,儿童照样能表现很好,成为彬彬有礼和与人为善的人。

5.承认自己在生孩子的气

对天真无知的孩子表现出无限的耐心和爱心,这种想法几乎不可能实现。当孩子连续哭上好几个小时,父母用尽了所有耐心来安慰他也没能让他停下来时,孩子在父母眼里就会变成一个令人讨厌、固执、不领情的小东西。尤其是当孩子违反了一项合理规定,父母就很难只做一个冷面的判官,因为任何优秀的父母都有着强烈的是非观,而对孩子的性格又是那么在意。因此,父母肯定会感到特别愤怒。

有时候,父母要花费较长时间才会意识到自己在发脾气。孩子可能从吃早餐开始就一直在做一个又一个惹人生气的动作。父母如果先是以极大的忍耐不去理会,到了最后,这种被忍耐住的愤怒就会突然爆发!但当家长回顾孩子令人生气的行为时,就可以明白孩子其实一直在请求大人的坚决态度。

虽然父母对孩子失去耐心或对孩子不满难以避免,但我们也得考虑一个与此相关的重要问题:父母能坦然地对待自己的恼怒情绪吗?实际上,如果孩子一直让人不得安宁,父母如果自然、直率的话,就对朋友半开玩笑地说,“和他在屋里再多呆一分钟我也受不了了。”或“我真想痛快地打他一顿。”父母当然不必把这些想法诉诸于行动,但敢于向富有同情心的朋友或自己承认自己在生气,就能使父母明白自己一直在容忍什么,有助于以后更坚决地阻止孩子的不良行为。而且弄清了自己生气的问题所在,并且在交谈中把它说出来以后,父母的心里也会舒服很多。

有些父母为自己制定过高的标准,经常生气而又觉得优秀的父母不应该像他们这样。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情绪的时候,他们要么感到非常内疚,要么就设法否认这种情绪。显然,一个人如果试图压制自己的情绪,就只能使这种情绪以别的方式爆发出来,比如紧张、疲惫或头痛。

对孩子感到生气的另外一种间接的表现方式,就是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如果一位母亲不愿承认自己对孩子有不满情绪,她就会凭空想象出一些可怕的事情,并且会认为这些来自于别的地方的可怕事情可能会发生在孩子头上,从而企图用自己的双翼保护孩子,而这样做却很容易导致孩子过分依赖。

上述问题是由于父母不承认自己生气而造成的。但让家长感觉痛苦的事情,事实上同样也会让孩子感觉痛苦。当父母害怕与孩子产生对抗情绪而又不敢承认的时候,孩子也会有同样的担心和畏惧。如果父母敢于承认自己对孩子生气,孩子就会觉得更加愉快,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们自己也有这种情绪,也就会感到坦然。所以,父母把有正当理由的怒气发泄出来有助于澄清事实,使每个人都愉快。

当然,这并不是说父母可以对孩子粗暴,而是应该承认自己的怨气,也不是说只要有气就可以往孩子身上发泄。对于爱着自己孩子的父母来说,他们肯定不会随意粗暴地折磨或惩罚孩子。

同类推荐
  • 家有青春期男孩:父子共战青春期必读书

    家有青春期男孩:父子共战青春期必读书

    我们知道,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也胜过好学校。其实,好爸爸一样胜过好老师,也一样胜过好学校。但是,你做到了吗?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讲?你做到了吗?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做到上述两点,请阅读并实践《家有青春期男孩》,其中的各种技巧与理念,一定会让你成为一个好爸爸!让你这个好爸爸胜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也胜过好学校。
  • 千万不要这样管我

    千万不要这样管我

    本书从一个孩子的角度道出了家庭教育面临的一个个误区,让父母倾听孩子心底的声音,了解他们渴望的需求,寻找有效的沟通之道,唤醒沉睡的教育灵魂,让孩子们自由地成长为一个独立而蕴含无限潜能的生命个体。
  • 黑孩子:如何塑造完全自立的领导天才

    黑孩子:如何塑造完全自立的领导天才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21世纪最科学最具现代意识的重大发现。每个孩子都有天生胜出的特质,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天才。儿童的成长离不开爱、关心、培养和教育。但如何去爱孩子、如何去关心孩子、如何去培养孩子,如何去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而不是学问。本书教您如何塑造完全自立的领导天才。每一个成才的孩子,都是父母们的极富原创性的艺术作品,没有一个方法能保证,所有的孩子都成才,每一个孩子都具备成功的特质与潜能,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独特的培养方法,这需要科学的依据,更需要艺术的方法。古代人早就明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 长大成人培养女孩气质

    长大成人培养女孩气质

    本书是一本励志类通俗读物。给家长提供很多非常实用的建议,让你通过自己的点滴努力,帮助孩子校正成长的方向,发挥独特的潜质,轻松地步入杰出青年的行列。
  • 每天给孩子一个成长哲理

    每天给孩子一个成长哲理

    青春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美好的青春应该是充满活力的,应该是求知若渴的,更应该是增长见识与明了事理的。
热门推荐
  • 一场战斗

    一场战斗

    扑街了……闲时再慢慢写,谢谢……………………………………
  • 走四

    走四

    人生不长不短,希望在四处行走的过程里,随意一些。
  • 女配之其乐无穷

    女配之其乐无穷

    老子不就是上了一会网,聊了一会天,顺便看了一点X片,老天你至于让老子穿越吗?穿越老子忍了,不就是换个地方继续过逍遥人生吗,泡泡小妞,追追美女什么的。但是,你特么的让老子穿越成一个女的是要闹哪样?什么?身份还是公主,身份尊贵了不起啊,老子不稀罕。等等,公主出嫁是几个意思啊?为什么会觉得这一幕似曾相识?还有公主的名字也叫李宁,卧槽,不会是老子想的那样吧?老子特么的居然是个女配,卧槽,男主女主求放过!!!文案废,不喜勿进!
  • 最后喜欢的人是你

    最后喜欢的人是你

    主角:韩落,林檐;配角:潘帅,宋姗。跟比自己大18岁的韩落告白,是林檐做过最孤勇的事。可是她耗尽了所有的真心和力气,到头来却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如果当初没添加你好友,是不是不会有之后的故事;我不知道爱上你是对是错,但我真的快乐过;以前你给过的快乐,现在都陪着我难过。韩落:昨天你说爱我,今天你却忘记。林檐:你一副不缺我的样子,我怎敢深拥你...
  • 一尘宏梦

    一尘宏梦

    转眼红尘,一眼万年,回眸,来生,有你,再见。
  • 静谧双眼

    静谧双眼

    “你失去了视觉,亦失去了听觉。”命运这样告诉陆曦衣。他安静的接受了,同时却也因此也“看”到了更多。当虚空中的隐秘组织将他送到了一个全新的、奇幻又布满神秘的广阔大陆上作“探索者”时,他安静的接受了,因为:这腐朽的躯壳,这混浊的灵魂,束缚他太久,太久了。长夜将至,静谧来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与魔所在的世界

    神与魔所在的世界

    在一场异常的大火中双亲下落不明的少年,被一家普通人收养,在过了十年的普通人的生活后,却在高三这年遇到一系列奇怪的事情,同时也通过这些事,逐渐发现了这个世界的本质,以及父母消失的真相。
  • 穆子笑

    穆子笑

    北方有穆子,遗世而独立;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手持桃花扇,覆灭他人国。我是穆子笑。
  • 民国公子

    民国公子

    这是一个灵魂重生的故事,也是一个灵魂升华的故事,这里有风花雪月,也有热血铸就,“内惩国贼,外争国权”不仅是口号;“抵制洋货,支持国货”成主流。未来的世界在东亚,东亚的核心在中国,中国的强大在共和。不过,上述内容都是在林中天在自我满足后才慢慢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