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53200000136

第136章 礼政七家教(1)

家训八则渊亭日录载

李文照

昔在王凝居君栗如也。闺门之内。若朝廷焉。御家以四教。勤俭恭恕。正家以四礼。冠昏丧祭。美哉修齐之术。抑何简而切耶。夫勤俭之德。帝舜以之称大禹。而恭恕之道。孔子以之训门人。今愿推而演之。使有志者得有所持循也。若冠昏丧祭之仪。古礼既苦于繁重。今俗又流于鄙倍。惟朱子家礼为切实而易行。今本诚恭酌而润泽之。以补其细目之未备者。庶几行之而寡过乎。

一曰勤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无如人之情恶劳而好逸。甘食偷衣。玩日愒岁。以之为农。则不能深耕而易耨。以之为工。则不能计日而效技。以之为商。则不能乘时而趋利。以之为士。则不能笃志而力行。徒然食息于天地之间。是一蠹耳。姚氏家训云。人须各务一职业。第一品格是读书。第一本等是务农。外此为工为商。皆可以治生。惟游手好闲。便要走到非僻处所去。夫天地之化。日新则不敝。故户枢不损。而流水不腐。诚不欲其常安也。人之心与力何独不然。是故劳则思。逸则忘。凡物之大情也。大禹之圣。且惜寸阴。士行之贤。且惜分阴。又贤圣不若彼者乎。他如博奕樗蒲之类。昔人所谓牧奴戏耳。抢攻杀之称。不离于耳。非所以养德。扰攘孤注之状。不绝于目。非所以惜财。祁寒盛暑。日夜流连。徒足以失时而废事。亦何乐而为之耶。至若男服勤于外。女亦当服勤于内。奉甘旨。羞苹蘩。供纺绩。皆不可以尽假手于他人也。昔周之兴也。房中有服之无斁之训。及其衰也。庙堂有休其蚕织之讥。岂非万世之永鉴哉。

一曰俭

俭美德也。而流俗顾薄之。夫先王之制。自天子以至于庶人。饮食有节。衣服有章。宫室器用有等。故各守其分而不相踰。今也不循其分之所当为。而惟视其力之所得为。贫者见富者而羡之。富者见尤富者而羡之。一饭十金。一衣百金。一室千金。奈之何其不至于贫且匮也。每见闾阎之中。其父兄朴质实。足以自给。而其子弟。或入胥吏之。或附商旅之队。或列绅衿之末。类无不羞向者之为鄙陋。于是尽举其规模而变之。而累世之藏。或尽废于一人之手。夫用之奢者。取之不得不贪。算及锱铢。欲深溪壑。其究也。谄求诈骗。寡廉鲜耻。无所不至。则何若量入为出者。享恒足之利乎。且吾所谓俭者。岂必一切损之。养生送死之具。吉凶庆吊之需。人道之所不能废。称情以施焉。庶乎其不至于固耳。惟是金玉之辉煌。纂组之奇丽。水陆珍奇之供设。骄奢暴殄诚。造物之所忌。而优伶之技。歌儿舞女之娱。****冶色。尤为居家者之所当远。艾千子云。教盗教淫教戏谑。费钱费日费精神。旨哉言乎。又若妇女之伦。多穷奢极靡。而不与男子相称。岂敌体之义乎。孟光丽妆靓饰。而梁鸿不答。服私居之服。而改容谢之。桓少君资贿甚盛。而鲍宣不悦。挽鹿车而乡邦称之。人之度量相越。岂不远哉。

一曰恭

人之所以招尤而取侮者。患在于不恭。夫骄衰气也。傲凶德也。且天下之事。亦何可恃哉。富而可恃。则金谷无绿珠之累矣。贵而可恃。则上蔡无黄犬之悲矣。才华而可恃。则华亭无鹤唳之感矣。君子察乎此。故竞竞业业。日慎一日。而犹恐有不测之患。乃世俗之情。易于满假。稍有禄位。则陵铄闾里。稍有才名。则倨侮侪辈。千夫所指。无病而死。彼犹自以为得意。不亦可哀之甚乎。然则持身接物之道。固莫有善于恭者矣。正考甫一命而伛。再命而偻。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万石门累叶贵显。入里门必下车趋。明道先生终日端坐如泥塑。及至接人。则浑是一团和气。此岂好自贬抑哉。诚见夫敬胜吉而怠胜凶。裒多益寡。理固然也。是故乡党之微贱。亦当以礼接之。亲故之远。亦当以情治之。至于庭除之内。妻子即监史也。昆弟即师保也。衾影屋漏。即天地神明也。必若古人所谓火灭修容。戒慎必恭者。斯为无敢慢之至耳。乃若袒裼裸裎以居身。嬉笑怒骂以接物。甚至跛倚以临祭。箕踞以延宾。即能永终天命。盖亦幸焉尔。传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以之福。之犹往也。俗本作之以。非。不能者败以取祸。古之达者。其深悉之矣。

一曰恕

君子之立心也。一恕足以尽之。而施之于家为尤。切威权有所不能施也。号令有所不能格也。但视吾心所以推之者奚若耳。望尊长以慈惠矣。反而内顾。吾之为尊长。果无有不均焉否也。责卑幼以敬顺矣。反而内顾。吾之为卑幼。果无不安焉否也。至于兄弟妯娌之间。谗构易生。猜嫌易起。各求尽己。而不责于人。未有不和且洽者。斯干诗之曰。式相好矣。无相犹矣。张子释之曰。犹似也。人情大抵患在施之不见报。则辍。故恩不能终。不要相学。己施之而已。昔者王子明为中书。寇平仲为枢密。平仲恃才。而子明实能容之。一日者中书移文于枢密。而倒用其印也。平仲以闻于朝。于是子明罚俸。而堂吏被责。已而枢密移文于中书。而其误亦于是也。吏方快之。子明弗校。第还之平仲。使自更而已。岂非不相学之明验哉。用斯道也。以处骨肉。其有不孚者鲜矣。夫人欲善。谁不如我。我得矣而处人于失。可乎。此所谓推治己之心以治人也人之自爱。谁不如我。我厚矣而处人于薄。可乎。此所谓推爱己之心以爱人也角弓之诗虑之矣。人之无良。相怨一方。所见偶偏。而其势遂至不可复返。不殆于推刃乎哉。反是心以求之。而恕不可胜用矣。若曰。以恕己之心恕人。是相助以慝非。然而入于苟且之归也。乌乎可。

一曰冠

冠礼三加之法。以缁布皮弁爵弁为节。而家礼概用时制。所谓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亦不敢作礼乐也。因时王之制。而着其教焉耳。夫立身行道。父母虽不敢必之于子。而未尝不深望焉。此人之至情也。故圣人于成童之日。肃之以重礼。示之以嘉宾。明乎自此以往。服成人之服。则将责以成人之事。凡夫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皆不可以不勉也。世俗孩提之童。稍能行立。即饰以冠带。彼其父母之心。不过爱其子。欲其美观也。岂复知有四者之行哉。今之冠式。固非昔矣。然而寒暑亦异其宜。贵贱亦殊其等。世有好礼之君子。斟酌古制。准以时尚。则三加之法。何遂不可仿而行之。惟是缁布之冠。乃生民之本。决不可废。传既明言已冠而敝之。则所用者。不过俄顷之间耳。然则始加之际。必制此冠。庶几反古复始。不忘其初之意乎。醴醆之甘。而明水之尚也。醢酱之美。而太羹之先也。黼黻之华。而疏布之尊也。莞簟之安。而越席之贵也。呜呼。此古人之所以为厚也。附笄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此天地之常经也。顾人情待男则恒厚。待女则恒薄。故教子之法。虽庸人亦加详。而教女之法。则贤者多不之察焉。有志于二南之化者。其于阴教之修。可苟焉而已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笄者女之终。妇之始也。故圣王重之。孝经论语男子必通焉而后可冠。则为女子者。亦必通于女诫列女传。而后可以笄。至若人之有名。所以彰别也。其有字。所以示尊也。亦奚间于女子。而世人例多废之。何也。噫。三代之时。闺门之内。师傅保姆之助。诗书图史之戒。珩璜琚瑀之节。威仪动作之度。今皆不可得而见矣。独此一端。犹存什一于千百。有家之君子。不以为迂而忽之。倘一内治之一助乎。

一曰昏

古之为昏也以择德也。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男女正而后家道立。故圣王重之。宋司马温公有言。世人多慎于择婿。而忽于择妇。其实婿易见。妇难知。不可以不察也。其言可谓深切着明矣。圣人知男女之不可苟也。是故择配。近取诸州里。远求诸外。其平居耳目甚习。则其隐微毕知。择之既审。则其合之必固。是以久而无相渎相离之患也。而又为之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之礼。昏礼有六家。礼用其三。从简便也。然请期一节。近犹有行之者。乃杨氏所定。见家礼纳币小注。其相待以诚。而其求有渐。凡以生民之本万福之原。于是乎系焉。是以慎重周详而不敢忽。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诸侯之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大宗之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其既嫁也。始见于夫。有合之礼。质明而见舅姑。有馈食之礼。三月而成妇。有庙见之礼。然后之以丝麻布帛焉。授之以委积藏焉。是故以敬事先祖。而酒浆洁葅醢备矣。以孝事舅姑。而定省洽恩爱周矣。以和娣姒。而闺门无间言。以睦亲戚。而远近无怨隙矣。其在于诗。女曰鸡鸣。士曰昧旦。绝宴私也。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示贞一也。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章。德度也。为絺为绤。服之无斁。昭勤俭也。百岁之后。归于其居。笃志操也。古人于男女之际。其始之终之如此。是以子孙蕃昌。而诸福毕至。后世议昏。止图门阀之高。家世之盛。至于性行家法。漠然不省。则已惑矣。而近代恶俗。则止计其奁物之多寡。奴婢之有无。明取明求。廉尽丧。其不遂者。至于两相。妇姑交怨。不亦伤乎。不知男女之交。以合二姓之好。上承宗庙。而下启后嗣。岂区区为是哉。且妇人以勤苦为历练。以恭俭为贤良。假如资装丰盈。奴婢环列。将挟所有以骄其夫家。凭陵妯娌。侮慢舅姑。宴安恣肆。靡有不至。是其利者无几。而受害滋多也。嗟乎。家世盛衰之数。多由妇人。惟修身以基福。择德以宜家。家道之兴可坐而致。婚姻顾可忽乎哉。

一曰丧

物莫不悲其类。而于一本乎。故圣人重丧。夫丧有大本焉。有大经焉。恻怛之实。疾痛之情。大本也。节文之具。度数之详。大经也。人之既死。体魄则降。魂气在上。为之衣衾。以周于身焉。家礼敛用布。恐易朽烂。有力之家一切用绢为善。贴身裹以绵。养尸则以水银。为之棺以周于敛焉。为之宅兆以周于柩焉。而所以藏其体魄者备矣。程子云。卜宅兆者。惟五患不得不谨。使他日不为道路。不为沟渠。不为城郭。不为贵势所夺。不为耕犁所及也。其经营封域之法。则家礼谕之备矣。始死而奠无时。犹然养生也。既殡而宾之。于是乎有朝夕之奠。既虞而神之。于是乎有朔望之奠。而所以萃其魂气者详矣。君子因之称情以立文焉。始死徒跣袒括。殡而衰杖。期而练服。再期而素服。此衣服之节也。始死三日不食。殡而粥。卒哭而疏水。期而菜果。再期而醴腊。此饮食之节也。始死寝苫枕。虞而寝席枕木。不入中门。再期而后复寝。此寝处之节也。顾自汉景短丧以后。虽以晋武帝魏孝[文]周高祖宋孝宗之毅然复古。而终不能尽变天下之俗。于是舍先王之制。用浮屠之法。其居丧者。自素服而外。漠然无以异于平日。甚或与宴乐。主嫁娶。而不以为非。不亦悲乎。至若旁亲外姻之丧。各有差等。民之所以居而和壹者。恃有此也。而世之君子。恝焉忽焉。族之相为也。宜吊不吊。宜免不免。犹且罪之。于有服之亲。而可置之耶。即行吊于人。亦当有制。食未尝饱。哭则不歌。羔裘元冠不以吊。圣人之懿行也。倘主人有酒肉之设。当力辞之。或尊长在座。亦必少尝而速起焉。无使陷于醉饱之失也。若夫赞礼题主。用公服。其失非小。而举世安之。敦厚好古之君子。当必有一洗其陋者矣。附心丧亲亲也。长长也。贵贵也。贤贤也。此天地之常经。虽越宇宙而不可易者也。圣人之制服。缘是以为差而已矣。弟亲亲长长之服。自古行之。贵贵之服。成周明之。而尊贤之服。则未尝勒之为经。独于孔氏师弟子见其耳。记曰。孔子之丧颜渊。若丧子而无服。丧子路亦然。情厚则哀重。不较其材也。又曰。颜渊之丧馈祥肉。孔子出受之。入弹琴而后食之。是再而哀素。以嫡长子方之也。而师之于弟子。仿焉而准矣。记曰。门人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文有所不敢备也。又曰。孔子之丧。二三子皆绖而出。情有所不敢忘也。孟曰。孔子殁。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则哀无已。而制有所限耳。而弟子之于师。仿焉而准矣。记曰。朋友麻去其缌服。以别于三党。同其绖带以别于常人。礼之经也。又曰。朋友皆在他邦。袒免归则已。同族则用族属之制。既归则反吊服之常。礼之变也。子游曰。吾闻诸夫子。丧朋友。居则绖。出则否。丧其师。虽绖而出可也。于同道之中而复有所差焉。所谓称物而平施者与。而朋友之相为也。仿焉而准矣。先王之制。民生于三。事之如一。随其学之大小。情之厚薄。而莫不有师。袁逢之于荀爽。桓鸾之于向苗。怀荐举之恩。尚为之制服。而于教育之者乎。其兼有五服之恩者。则月数终而服除。心丧免而绖去。伊川之于明道。期年之外犹绖也。勉斋之于晦翁。三月之外仍绖也。倘一时而贤圣并生。幸而皆亲炙之。若苏李明吕与叔之于程张。虽各为之服可矣。若夫朋友之交。居五伦之一。辅仁责善。莫不资之。必俟虞祔之后。乃释吊服。而脱绖带焉。其在师友之间者。当更余数月。然后为安耳。虢叔之丧。闳夭泰颠散宜生南宫适皆为之服。故老聃曰。朋友之服。古之达礼者为之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六界逆天

    六界逆天

    前世,他是一名勇猛的特种兵。然而,在一次任务中,他不幸牺牲,却也因祸得福穿越到另一个修真位面。异世中,一场屠戮,他从豪门少爷沦为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废柴体质的他将如何逆天改命,笑傲六界?
  • 四月殇歌

    四月殇歌

    全城百姓接而倒下,国,就此而亡。……噬月花,败了。一滴淡蓝色的泪滴自花茎划落……是冤恨还是悲泣……?
  • 不朽风华

    不朽风华

    一千年前,她为妖,却为九重天上的公主,他是人,却为仇恨主导,这穿越生死的情劫,终是……一千年后,她涅槃重生,他却成为魔族太子……这经历一千年的爱情,终究会归回原位……
  • 情剑魔刀录

    情剑魔刀录

    一把断刀,一柄残剑,英雄相伴,热血江湖,少林武当,龙虎正一,各大门派并立,桃花源起,武林八姓,八大世家争雄,看苏秦如何携美人兄弟一起翻云覆雨,平天下,定江湖。书友群:672165725
  • 以宠制甜

    以宠制甜

    二中校规第十条:不许早恋!做惯了三好学生的姜楠认为,校规是不能违反的。然而有一天,那个不可一世的唐嘉琛问她:“楠楠,我们一起违反校规第十条好不好?”姜楠愣了。但是她没有想到,不久后,她贴在唐嘉琛耳边轻声说:“我不做三好学生了,我们一起违反校规第十条吧。”【人间不过如此,是你为人间增色。】
  • 殒魂录

    殒魂录

    是天命所归,还是命中注定。为红颜战九天十地。携兄弟踏破九幽。一部神功,打出一片天地。在这片修仙的天空下风起云涌,战各路天骄妖孽。一周一更。人懒没办法。
  • 大毗卢遮那经广大仪轨

    大毗卢遮那经广大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所幸相遇

    所幸相遇

    本人经历改编,少年懵懂故事。这里只有遇见与错过,并无后悔亦或难舍。只希望那些最可爱的人能看到我真实的心声。
  • 花千骨之孤已不复从前

    花千骨之孤已不复从前

    一个神密的人,她神界的神尊,但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上仙,这跨域生死的师徒恋,再次复活。往日的是是非非,生死隆回,可抵不过,她,他,的爱。
  • 冷冥幽魂之冷情魔妃

    冷冥幽魂之冷情魔妃

    冷幽,鬼界召唤师,魔武双修前世的飞机失误疯爹爹的离家出走契约各路萌宠神兽被暗灵珠附体请问还有什么苦逼事情是冷幽没有遇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