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64000000011

第11章 秦始皇陵园内城城垣建筑结构的初步探讨

张颖岚

秦始皇陵园由南北长、东西宽的内外两重城垣套合而成。经过两千多年的自然剥蚀和人为破坏,陵园城垣在地面以上的部分大多已不复存在,仅在局部区域还存留有部分遗迹。近年来,通过对秦始皇陵园内城城垣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为我们认识和了解内城城垣的基本特征和建筑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本文立足于秦始皇陵园内城城垣的考古钻探和试掘资料,结合秦代建筑的考古实物资料,以及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秦始皇陵园内城城垣的建筑结构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秦始皇陵园内城城垣发现概况

关于秦始皇陵园内城城垣的基本情况,在早期的文献如《史记》、《汉书》中没有见到相关记载。而在《两京道里记》、《骊山记》中,仅有一些关于陵园内城周长等数据的简略记述。在足立喜六的《长安史迹考》一书中,则记录了始皇陵园城垣的大致分布情况。但是限于当时的条件和手段,这些早期的踏勘记录都只是针对陵园地面遗存的记录,对于陵园城垣建筑结构等相关问题还没有进一步的深入认识。

1962年,考古工作者通过对秦始皇陵的考古钻探和调查,对陵园城垣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调查发现,陵园的内城墙基保存较好,其东西长578、南北长684.5、周长2525.4米。此为有关秦始皇陵园内城城垣遗迹的第一次考古钻探和调查也进行了,但当时将内城中部的东西向隔墙作为内城的北城垣,因而将内城垣的形状误判为近方形。

1975年,随着秦兵马俑坑的发现和发掘,考古工作者开始对秦始皇陵园整体布局再次进行调查和钻探。这次对陵园内城城垣勘查的一个重要收获,就是认识到内城垣不是此前调查时所认定的近方形,而是南北向的长方形。次年又确认内城垣有六门,门上均有门阙建筑。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对陵园城垣遗迹进行了大量的钻探和试掘工作,获得了一大批重要的考古资料。通过对内城东城垣、南城垣的钻探,取得了对内城城垣结构的初步认识。2000年5月,秦始皇陵考古队又在内城南墙的西南角和内城南门的东西两侧等三处典型地点进行布方试掘,揭示内城城垣总长17米余,对陵园内城城垣的建筑结构有了新的认识。此次对陵园内城南城垣的试掘工作,也为秦始皇陵园内城城垣建筑结构的复原研究及功能分析提供了坚实的实物资料。

二、秦始皇陵园内城城垣建筑结构的初步探讨

1.内城城垣夯土基础及墙体结构

根据对秦始皇陵园内城城垣的钻探资料以及陵园内城南墙的三处试掘资料,目前对陵园内城城垣基础部分的建筑结构和建造过程的认识已经比较清楚。陵园内城城垣的夯土基础宽为8.18米,是由秦代地表下挖深约1.5米的基础槽,经夯打至高出秦代地表约1米后所形成的连续分布的夯土台基。内城城垣宽约3.5米的墙体部分就构筑于夯土基础的正中部,与夯土基础合为一体,二者间的横剖面呈“凸”字形。城垣墙体居于夯土基础中部,使夯土基础的两侧承重受力均衡,建筑结构十分稳定。从试掘的情况来看,城垣夯筑所使用的当为经过筛选的纯净黄土,夯土层厚约6厘米,每层厚薄均匀,夯筑质量较高,夯土密度较大。在城垣墙体两侧,由内向外依次分布有回廊和散水。城垣夯土基础与秦代地面所存在的1米左右的高差,则以土铺垫形成斜坡状的护坡,以起到保护城垣基础的作用。城垣墙体两侧设置护坡,为战国时期都城城垣修筑中所常见,如楚纪南城的城垣由墙体、内护坡和外护坡三部分组成,内外护坡起着保护墙体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加剧,筑城技术也随之而不断发展成熟。其中关于城垣的高厚比例关系,见诸如下文献记载,可为我们推测秦始皇陵园内城城垣的原始高度提供参考。《墨子城守·备城门》:“凡守围城之法:城厚以高,壕池深以广。楼撕修,守备善利。”《考工记·匠人为沟洫》:“墙厚三尺,崇三之”,《九章算术·商功篇》:“今有城,下广四丈,上广二丈,高五丈”。

就上述文献换算得出秦始皇陵园内城城垣的原始高度分别为:3.5米、10.5米和4.375米。其中,《墨子》言“城厚以高”,是说建筑城墙时的高厚之比为1:1,从城垣结构的稳定性和筑城技术的发展情况来考察,这个比例还是比较合理的,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攻城器械与技术的进步,因城池守备的要求而将城垣墙体厚度随之加大的实际情况。但是就秦始皇陵园城垣的功能而言,其等级象征意义更甚于守备意义,而且如以此比例推算出城垣墙体仅为3.5米高,不仅不能显现出陵园城垣高耸崇伟之气势,其上部的庇檐覆顶结构也无法进行合理的复原。同样道理,据《九章算术》计算得出的4.375米,当也无法适用于此。而据《考工记》有关筑墙制度记载中墙体高厚比例所换算得出的10.5米应当比较合理,至少比较接近秦始皇陵园内城城垣的原始高度。

内城城垣墙体上部结构复原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城垣墙体是否有一定的收杀,即内城城垣的横剖面是上下垂直还是呈顶小底大的梯形。因目前城垣保存下来的遗迹较少,已经无法据其推测高达10.5米的城垣壁面是否会存在一定的收杀。但是据文献记载,为了保持墙体的稳固,当时筑墙都是需要有一定的收杀。如《考工记·匠人为沟洫》载:“囷窌仓城,逆墙六分。”逆,意即收杀。逆墙是指截面呈梯形之墙。郑玄注:“六分其高,却一分以为閷。”也就是说,城墙等建筑的顶部收杀其墙高的六分之一。在对战国时期楚纪南城城垣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城垣的墙体剖面即呈梯形,由下向上略内收。秦始皇陵园内城城垣的墙体由下而上推测也当有一定的收杀,呈顶小底大的梯形,如此方可保证城垣墙体结构的稳定。按照郑玄所述墙体的收杀比例推算,秦始皇陵园内城城垣的顶部宽度为1.75米,恰好为墙体宽度的一半。

在秦始皇陵园内城城垣的试掘过程中,发现城垣两侧壁面均抹有数层草拌泥,表面十分光洁。说明城垣墙体在夯筑完成后,还经过了表面修整、打磨处理。

秦始皇陵园地表地势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在南北长1355米、东西宽590余米的距离进行内城城垣的修建,需要整体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保持城垣墙体结构的整体连贯性,使之不致因地面高差造成城垣整体结构参差不齐,无法顺畅衔接。从内城南墙三处试掘地点的地表高程等相关的数据分析,内城南墙三个试掘地点间的秦代地表与夯土基础之间的高差基本一致。可以认定,陵园内城南墙的基础不在一个水平面上,而是随着陵园地表的自然走势修建,以保证城垣建筑整体的连贯。事实上,不唯陵园城垣建筑如此,陵园内一些较大型的陪葬坑,如K9902陪葬坑也是依地势的高低走向而建,因此陪葬坑的底部并不在同一水平面,但距地表的深度一致。

2.城垣顶部和两侧回廊的庇雨覆顶结构

在秦始皇陵内城南墙的试掘过程中,在城垣墙体两侧的回廊和石砌散水上发现堆积有大量的板瓦、筒瓦和脊瓦残片,说明陵园内城城垣的上部原来曾设计和建造有覆瓦的屋面建筑结构,以遮挡风雨,庇护墙体。由于后期的倒塌、破坏,关于城垣墙体和回廊上部庇雨建筑的具体结构已经不能确知,现就城垣墙体顶部和两侧回廊的庇雨覆顶方式及木结构搭盖支撑关系等相关问题作一推测复原。

根据出土迹象,研究者推测城垣及回廊上部覆顶的复原结构可能会有两种方式,即上下双层结构和单层结构。所谓上下双层结构,指上层以“人”字形屋面形式建在城垣的顶部,下层则在城垣的两侧,各自以单面坡状形式覆盖回廊所处的区域。所谓单层结构,是指覆顶建筑结构建于城垣顶部,在墙体插入中心柱,以“人”字形结构覆盖城垣及回廊范围。

城垣及回廊上部的覆顶建筑,就其功能而言,一是庇雨护墙,保护城垣不因风雨侵蚀而倒塌;二是可以在城垣的两侧形成一周遮荫蔽雨的通道,以供陵园职守人员在其中巡游警卫。陵园城垣两侧设置的回廊,事实上是沿用了春秋战国时期高台建筑保护台基免遭雨水冲刷所惯用的处理方式。为了满足庇雨护墙以及形成巡游的回廊这两重目的,城垣庇雨结构的覆盖区域当向两侧至少延伸至散水处。从目前已知的战国铜器上的建筑形象材料来看,当时的宫室建筑等仍然采用的是直坡屋盖。鉴于此,推测城垣庇雨屋面也当采用直坡形式。至于屋面坡度,《考工记》明确记载:“葺屋三分,瓦屋四分”,言茅屋的屋架高度为进深的三分之一,瓦屋屋架高度为进深的四分之一。按此比例推算,陵园城垣及回廊上部的覆顶屋面的坡度为18度左右。

按照中国古代建筑的一般规律,屋顶出檐的深度与防雨、防晒的保护面成正比,檐口高度与保护面成反比。以陵园内城城垣的推测复原高度10.5米为测算基数,如系采取单层结构方式进行构建,按照18度的坡面构建城垣及回廊上部的覆顶,覆顶进深范围包括整个回廊及散水中部,则城垣墙体至覆顶的净高将达9米左右,而且从屋面的外檐至墙基间的夹角仅有10度左右,也就是说,大于10度的飘雨即可直接冲刷到城垣的墙体。显然,单层屋面覆顶结构所形成的下部9米的高度,既不能庇护墙体免遭风雨,也不足以为巡游警戒人员提供避雨的回廊。若为了增大保护面、保证墙体不受风雨侵蚀而加大屋檐的进深,势必要将屋顶坡面向外延伸。试以外檐与墙基处的夹角25度推算,则屋顶坡面长6.2米,进深将达5米。这样的屋顶结构,使屋顶跨度和面积太大,造成屋面自重过甚,头重脚轻,遇有大风就可能会造成损毁;同时,由于屋顶出檐较甚,檐部排导而下的雨水会直接冲刷陵园内未经处理的普通地面,反而易对城垣的地基造成损坏,显然是不具实用意义的。

由此可见,秦始皇陵园内城城垣及回廊的庇雨结构可能采用的是上下双层、各自独立的屋面结构。城垣顶部庇雨屋面采用的应当即是“人”字形、两面坡覆顶结构,庇雨屋面的两侧向外侧出檐较少,其主要目的就是庇护墙体的顶部免遭风雨侵蚀,同时将雨水及时向两侧排出,以避免在顶部淤积,造成墙体垮塌。至于城垣两侧的回廊覆顶结构,则是在墙体的两侧分别采用单面坡顶的形式建造,在回廊范围内留下3.5~4米左右的净高度,可供巡游警戒人员持兵械行走的,回廊外侧出檐向外延伸至散水部位,就可以达到庇风挡雨、排导雨水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陵园内城南墙试掘出土的板瓦,可按其大小分为两型,两型板瓦的宽度相近,唯长度尺寸不同,其中A型形体较大,通长94厘米,B型通长59厘米,约当A型板瓦长度的一半强。简报称,从出土瓦片的厚度和唇部数量来看,两型板瓦的数量大体相当。此两种板瓦的同时出现,或者正是反映出城垣墙体顶部和回廊系采用了双层独立结构,因屋面的结构和尺寸不同,因而使用了两种不同规格的板瓦。至于在何处使用何种规格板瓦,还有待进一步认识。

此外,还要涉及到回廊覆顶结构中的撑檐方式。陵园城垣两侧回廊的覆顶结构,其外部形态及建筑方式当与中国古代宫殿的防雨庇檐有一定的共性。如果按照春秋战国时期高台建筑两侧的防雨庇檐的结构复原城垣回廊的覆顶结构,当在两侧回廊的外侧发现以一定间距排列的柱洞或柱础的遗迹。但是就目前已发掘的情况来说,在NN00T3东西6.8米、南北6.25米的试掘区域内,没有发现一处柱础或柱洞的遗迹。如果排除后期破坏和发掘区域过小等因素,城垣两侧回廊的撑檐结构可能没有使用通常的落地式擎檐柱,而是使用了当时已经发展成熟的挑空斜撑方式。

据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最原始的承檐结构,是采取落地支承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洛阳王湾和湖北红花套居址为证。至殷墟晚期,为了防止擎檐柱腐朽,将其发展为明础,此后,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擎檐柱脚退向檐柱,质变为斜撑。随后斜撑变短、变弯,就形成了“栾”。西周或春秋时期,大约已经完成了向栾的转化。秦始皇陵园内城城垣两侧回廊的覆顶屋面采用单面坡形式,其进深仅1.45米左右,坡面斜度为18度,下部采用斜向腰撑(或曲撑)等挑空斜撑方式,当足以支承上部覆顶结构的重量。如果城垣回廊覆顶屋面采用此种支撑方式的话,可以为我们合理地解释为何在NN0073长达12米的试掘范围内没有发现任何柱洞、柱础遗迹这一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采用挑空斜撑方式支撑城垣回廊的庇雨屋面,斜向腰撑(或曲撑)须有一端固定于城垣墙体,因此可能在相对应的墙体部位还会设置有相关的木建筑结构,或为纵向埋于墙体的壁柱,或为设置于墙体中腰的横向枋木。因此,依据现有发掘资料就秦始皇陵园内城城垣回廊屋面支撑结构所作的探讨和推测复原,还需要更多的实物资料以验证补充。

3.回廊内壁及地面的装饰处理

在秦始皇陵园内城南城垣NN00T3的发掘中,发现在南城垣的北壁面有数层覆泥,其中第一、二层均为草拌泥,厚约2厘米,第三层为厚1厘米的细泥,在细泥表面涂抹有粉、白两色彩绘。在粉色的彩绘表面残存有黑色图案,但是大部分已经脱落而不能辨识。此应为陵园城垣两侧、回廊内壁的秦代彩绘壁画。

中国古代建筑壁面装饰艺术,就目前的考古发现而言,最早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在宁夏齐家文化的店河遗址距今约4000年的房址下部,在涂抹有白灰的墙壁上发现有以红色线条描绘的壁画装饰。《墨子》载殷代“宫墙文画”,现在已为安阳小屯殷墟遗址出土的建筑壁画残片所证实。随着建筑技术和装饰审美的不断发展,至春秋战国时期,在我国的南北各地制作壁画的风气已经相当流行,表现题材多种多样。有关壁画的文献记载见于各类文献之中,在考古工作中更是屡有发现。如在秦咸阳宫殿的发掘过程中,就曾先后在秦咸阳一号与三号宫殿建筑遗址中出土大量的壁画残块。其中,在1974~1975年发掘的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中,出土有四百四十多块壁画残迹,这些壁画采用黑、赭、黄、大红、朱红、石青、石绿等颜色绘制,其形式多为以黑色为主的几何纹。1979年在秦咸阳第三号宫殿建筑遗址一条南北走向的廊墙上发现了长达32.4米、成组的长卷式壁画,其内容可分为车马出行图、仪仗图、建筑图和植物图等几类,具有十分宝贵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据研究,秦咸阳宫殿遗址的壁画装饰原来都应当绘制于廊墙和宫室门外的下方。

从考古发现来看,在秦始皇陵园内城城垣墙体的两侧、回廊的内壁面上原来应当都曾经绘制有彩绘壁画。依秦咸阳宫殿壁画的布局推测,陵园城垣墙体的彩绘壁画可能都绘制于墙体的下部,起到装饰回廊壁面的作用。在壁画绘制前,墙面先要以草拌泥打底,再用细泥抹平,最后还要处理打磨。壁画整体布局采用条带状的彩绘装饰长卷,图案的主体内容或包括车马出行、仪仗等,辅助装饰和过渡图案则可能采用几何变形纹样,如秦时装饰图案中流行使用的菱形图案等,或者动物、植物纹样。所使用的绘画颜料当与咸阳三号宫殿壁画一样,主要为各种矿物质颜料。

考古发掘揭示,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的地面呈朱红色,系在夯土台基上垫一层厚10~18厘米的砂土,上以约10厘米厚的粗草拌泥打底,其上再抹1~2厘米厚的碎草末拌泥,表面施以朱红色,地面光滑、平整、坚硬。在一号宫殿的发掘中,还出土有28块磨石,据研究,这些磨石应当是打磨墙体和地面的工具——“砻石”。因后期破坏,秦始皇陵园内城城垣回廊的地面处理情况已不得而知,但在NN00T3的发掘中,发现回廊地面上分布有厚约2厘米的踩踏层,可能即是回廊地面的处理层,当也是采用类似于秦咸阳宫殿地面的处理方法,在夯土台基上铺垫处理层后,再使用工具打磨平整光滑。至于其表面是否施以朱红或其他颜色,尚不能确定。

4.散水及城垣下部排水设施

在内城城垣两侧回廊的外沿,发现均匀分布有宽近1米的石砌散水遗迹。通过试掘发现,散水的内外边沿规整平齐,都采用近长方形、形状规整的天然石块铺砌成整齐的散水界栏。在内城西南角内侧的转角处,也以经过选择的长方形石块将东西向与南北向散水45度角交汇的界栏清晰地勾勒出来。在散水界栏的内侧,则使用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普通石块平铺而成,铺砌石块时都是将石块较平的一面向上,石块间隙比较均匀。散水表面内高外低,高差约3厘米。在散水的底部则以细土铺垫,使散水表面平整,有利于雨水的排导。

为了防止雨水沉积浸泡城垣地基造成基础下沉,陵园内城城垣的夯土基础高出秦代地表约1米左右。但是在修建内城城垣时要合理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设计和建造横贯城垣墙体的排水系统,将地表排水顺畅地排导出内城的封闭区域,以避免因雨水的长时间沉积对城垣地基带来损害。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在秦始皇陵园的内城城垣墙基下部有多处由五角形水道组成的排水系统。如在陵园内城东垣近南端处的墙基下,发现六行并列的水道;在内城西城垣北距临马公路约80米的墙基下,发现有三行并列的五角形下水道贯通墙基。由此可见,陵园内城以内地表水排导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在内城城垣墙基下部分段设置的、由五角形陶水道组成的地下排水道,将地表积水穿过内城城垣排导出内城。这些横穿内城城垣墙基的地下排水道,当是在城垣建造之初,就依据陵园内城的整体地形走势统一规划、设计和施工的。

综上所述,秦始皇陵园的内城城垣夯土基础宽8.18米,宽约3.5米的墙体筑于夯土基础的正中部,两者剖面呈“凸”字形,墙体基础两侧有护坡;据文献记载推算内城城垣复原高度约10.5米,墙体由下至上有一定的收分,表面覆泥处理。在内城城垣的两侧由内向外分别构建有回廊和散水;城垣墙体有庇雨护墙的两面坡屋顶结构,在城垣墙体两侧的回廊上部亦设置有单面坡庇雨屋顶,两者均为直坡屋面,其上以不同规格的板瓦覆顶;回廊屋顶下部的支撑结构可能采用了挑空斜撑或曲撑,从而形成一周遮荫蔽雨的通道,以供陵园职守人员在其中巡游警卫;回廊内壁面经过打磨表面光洁,并施以条带状彩绘装饰壁画;回廊的地面可能也经过细致处理。秦始皇陵园内城城垣建筑高大挺拔,结构设计严谨科学,细部处理精致,彩绘富丽堂皇,映衬出秦始皇陵园的庄重肃穆、华丽壮美,是集装饰和实用为一体的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结晶。

本文依据近年来秦始皇陵园内城城垣的考古钻探和试掘资料,结合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及秦代建筑的考古实物资料,对秦始皇陵园内城城垣的建筑结构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推测复原。囿于研究资料所限,本文仅就秦始皇陵园的内城城垣的建筑结构作一初步探讨。关于秦始皇陵园外城城垣等相关陵园建筑的复原研究,相信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不断丰富,将会更加全面、深入。

同类推荐
  • 最牛张角之横扫三国

    最牛张角之横扫三国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东汉末年,民不聊生,为救天下黎民,张角发动黄巾起义,不久病死,黄巾军也随之逐渐瓦解,倘若张角不死,还会不会有后来的三国鼎立?现代特种兵魂穿张角,再续黄巾雄风。这是我的三国,这是我的天下!
  • 轮回汉末一梦

    轮回汉末一梦

    黄巾乱十常侍毙西凉武夫率军入都城。汉庭失鹿,天下大乱。引出了华夏史上最为璀璨一幕。璀璨中留下来的是遗憾。为什么曹操的鬼谋郭嘉那么早病死,有他在哪有赤壁之火为什么白马将军那么早战死,有他在乌桓鲜卑哪敢南下牧马。为什么江东小霸王孙策遇刺而亡,只留下周美郎苦苦支撑。三国之中的遗憾很多很多。一只千年后的蝴蝶来到这个时代,用他的翅膀一下下弥补这些遗憾。创造一个不留遗憾的三国。
  • 浊酒笑谈事

    浊酒笑谈事

    棠、乾、萧、瑜……诸国在历史的舞台上竞相争雄;通过战争、外交、经济等手段弱他国以强本国,阴谋、阳谋、尔虞我诈、纵横捭阖层出不穷;在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面前,普通人又该何去何从?
  • 锦衣卫之高武大明

    锦衣卫之高武大明

    酷爱看小说的宅男刘启隆穿越到了正统年间。此时正值土木堡之变,景帝即位。八年后,升为锦衣卫同知的刘启隆看着缓缓升起的朝阳淡淡说道:“荣华富贵,只看今朝。”而后他却发现,这个大明比他所知道的要大的多。~~~~~~~~~~~`作者QQ:287425904
  • 兽面工匠

    兽面工匠

    故事讲的是修秦始皇陵的一群神秘高超工匠,主要讲述他们在秦始皇刚统一六国到病死沙丘十年间发生的一系列苦乐哀愁,痛苦与挣扎,死中求生所发生的种种惊险。在故事中也将一点点看到秦始皇陵、兵马俑是怎样修建的,是什么样,引人浮想联联。故事的主角拓磊、鱼守正、石子,拓磊——工匠首领,感情细腻深沉;鱼守正——守护营统领,文中姓名及少出现就用统领来直呼,统领心思缜密,大智大勇;石子——拓磊的弟弟,聪慧灵动活泼可爱,命运也是最多劫的,在他身上发生的故事将是最精彩最能吸引人。整个故事人物众多,秦始皇是少不掉的,随着故事往下纵深,赵高、胡亥、徐福也将粉墨登场。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诸天世界大引流

    诸天世界大引流

    诸天流灵气复苏.......苏哲穿越异世界原本以为可以过上无忧无虑的富豪生活,结果神魔给他开了个玩笑,万族大战,什么玩意???无奈之下开启自己金手指,穿梭诸天。笑傲中他是华山的剑圣,灭任我,诛左冷,剑指东方!大唐里他是魔门邪王,辅杨广,灭群雄,一人独斗江湖!.........
  • 挺难的

    挺难的

    大学生毕业工作难找,农民工外出挣钱不易。人生道路苦难坎坷,时有不称意,到底他们怎样是自己慢慢在这个社会立足?一心想挣大钱,发大财的梁子,满怀自信投资于昔日老同学却遭遇被骗,妻子因猜疑他出轨而喝药自杀,险些丢命。经过感情考验和梁子的浪子回头,最后两人双双去北疆艰苦创业苦干。两位大学生在本地找工作满意上青天,好不容易找到工作,正当亚亚全心投入工作,准备在北疆安家时,男友江硕的一场意外发生了,将两家人折磨的痛苦不堪。年轻人创业艰难,务工者的艰辛,在职人员的困惑,中年的煎熬,责任担当,人性的种种思考,读后令人陷入复杂思索……
  • 仙生途

    仙生途

    众生芸芸,虚空待碎,管他是神是魔,我只求一道可成仙,只求一法可得长生,世间万事与我何干,这一条仙生途,何处才是终点。
  • 鹿晗:双生总裁错爱我

    鹿晗:双生总裁错爱我

    什么?!亚洲超人气天王鹿晗恋爱了?!对方居然是他的姐姐?!从相知到相守,他们付出的,真的很多。他们彼此爱着对方,却不能在一起。就算没有血缘关系。她不能毁了他。也许我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位匆匆过客但是我会努力变成你的唯一哪怕你爱的不是我哪怕爱情带给我的只是遍体鳞伤我也绝不后悔任凭世人的百般阻挠我也绝不后退穷尽一生来护你周全带你看遍世间浮华不离不弃此生有你足矣本文又甜又虐,玻璃心勿入。不喜勿喷。你若撕我,我毁你全家。
  • 女人心要狠

    女人心要狠

    从孤儿院里被领养的那一刻开始,命运之轮就悄悄转起。被亲生母亲抛弃,或是被姐姐误认为和姐夫有关系,亦或是被初恋杀害。死里逃生的她再次出现,已经不再是那张容颜,她要让曾经伤害过她的人,全部付出代价!史上最狠心的女主,要怎样才能华丽的逆袭。且看《女人心要狠》。片段一:“我亲爱的姐姐,你难道不记得那个曾经被你欺凌的小女孩了吗?甚至要做到痛下杀手,何必呢,姐夫的心又不在你这儿。”尹素怡妖艳的红唇展露出绝美的笑容。片段二:骆雪琛惊悚的看着面前的女子,三分神似,七分形似,唯独不同的是那张脸,“尹-素-怡!不……你不是!她早就死了!你不是!”片段三:“你这个贱人!为什么要回来!你是回来分财产?还是又要抢我老公的?活该你被最爱的人撞死!你活该!”片段四:“素怡,我许你一生一世,只要你别离开我,让我做什么都愿意,哪怕是被利用,我心甘情愿。”
  • 浴血重生之倾世妖妃

    浴血重生之倾世妖妃

    她,南宫幻月,虽为南宫府的大小姐,可是生性懦弱,不善言语,小时候有母亲的庇佑,倒也没出过什么事。可自从她母亲病逝,他在南宫府的地位一落千丈,被姨娘和姐妹欺负,被爹爹唾弃,甚至连一个小小的婢女都敢踩在他头上。一场意外过后,她不仅没丢性命,好像还重生了一般,冷静,狠毒,不留后路……
  • 播音主持艺术10

    播音主持艺术10

    本书不仅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也是全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学术交流的一个平台。编者虽对来稿有所选择,但书中论文作者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或编委会的看法。我们将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欢迎全国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人员来稿,对我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也欢迎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来稿,就播音主持实践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