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02500000050

第50章 伊川先生语十一(1)

畅潜道录胡氏注云:「识者疑其闲多非先生语。」

大学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人之学莫大于知本末终始。致知在格物,则所谓本也,始也;治天下国家,则所谓末也,终也。治天下国家,必本诸身,其身不正而能治天下国家者无之。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穷其理,然后足以致之,不穷则不能致也。格物者适道之始,欲思格物,则固已近道矣。是何也?以收其心而不放也。

知者吾之所固有,然不致则不能得之,而致知必有道,故曰「致知在格物」。

大学论意诚以下,皆穷其意而明之,独格物则曰「物格而后知至」,盖可以意得而不可以言传也。自格物而充之,然后可以至圣人,不知格物而先欲意诚心正身修者,未有能中于理者。

「致知在格物」,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因物有迁,迷而不知,则天理灭矣,故圣人欲格之。

随事观理,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然后可以至于圣人。君子之学,将以反躬而已矣。反躬在致知,致知在格物。

学莫贵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

学莫大于平心,平莫大于正,正莫大于诚。

君子之学,在于意必固我既亡之后,而复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则学之至也。

心至重,鸡犬至轻。鸡犬放则知求之,心放则不知求,岂爱其至轻而忘至其重哉?弗思而已矣。今世之人,乐其所不当乐,不乐其所当乐;慕其所不当慕,不慕其所当慕,皆由不思轻重之分也。

颜渊叹孔子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此颜子所以善学孔子而深知孔子者也。

有学不至而言至者,循其言亦可以入道。苟子曰:「真积力久则入。」杜预曰:「优而柔之,使自求之;厌而饫之,使自趋之。」管子曰:「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神之极也。」此三者,循其言皆可以入道,而苟子、管子、杜预初不能及此。

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闻见之知,非德性之知。物交物则知之,非内也,今之所谓博物多能者是也。德性之知,不假闻见。

君子不以天下为重而身为轻,亦不以身为重而天下为轻。凡尽其所当为者,如「可以仕则仕」,「入则孝」之类是也,此孔子之道也。蔽焉而有执者,杨、墨之道也。

能尽饮食言语之道,则可以尽去就之道;能尽去就之道,则可以尽死生之道。饮食言语,去就死生,小大之势一也。故君子之学,自微而显,自小而章。易曰:「闲邪存其诚。」闲邪则诚自存,而闲其邪者,乃在于言语饮食进退与人交接之际而已矣。

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学必至于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已者,皆自弃也。孝其所当孝,弟其所当弟,自是而推之,则亦圣人而已矣。

多权者害诚,好功者害义,取名者贼心。

君贵明,不贵察;臣贵正,不贵权。

称性之善谓之道,道与性一也。以性之善如此,故谓之性善。性之本谓之命,性之自然者谓之天,自性之有形者谓之心,自性之有动者谓之情,凡此数者皆一也。圣人因事以制名,故不同若此。而后之学者,随文析义,求奇异之说,而去圣人之意远矣。

自性而行,皆善也。圣人因其善也,则为仁义礼智信以名之;以其施之不同也,故为五者以别之。合而言之皆道,别而言之亦皆道也。舍此而行,是悖其性也,是悖其道也。而世人皆言性也,道也,与五者异,其亦弗学欤!其亦未体其性也欤!其亦不知道之所存欤!

道孰为大?性为大。千里之远,数数千岁之日,其所动静起居,随若亡矣。然时而思之,则千里之远在于目前,数千岁之久无异日之近,人之性则亦大矣。噫!人之自小者,亦可哀也已。人之性一也,而世之人皆曰吾何能为圣人,是不自信也。其亦不察乎!

自得者所守固,而自信者所行不疑。

学贵信,信在诚。诚则信矣,信则诚矣。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或问:「周公勋业,人不可为也已。」曰:「不然。圣人之所为,人所当为也。尽其所当为,则吾之勋业,亦周公之勋业也。凡人之弗能为者,圣人弗为。」

君子之学,要其所归而已矣。

民可明也,不可愚也;民可教也,不可威也;民可顺也,不可强也;民可使也,不可欺也。

孔子曰:「枨也欲,焉得刚?」甚矣欲之害人也。人之为不善,欲诱之也。诱之而弗知,则至于天理灭而不知反。故目则欲色,耳则欲声,以至鼻则欲香,口则欲味,体则欲安,此皆有以使之也。然则何以窒其欲?曰思而已矣。学莫贵于思,唯思为能窒欲。曾子之三省,窒欲之道也。

好胜者灭理,肆欲者乱常。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此皆时也,未尝不合中,故曰「君子而时中」。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也者,言寂然不动者也。故曰「天下之大本」。「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和也者,言感而遂通者也,故曰「天下之达道」。

学也者,使人求于内也。不求于内而求于外,非圣人之学也。何谓不求于内而求于外?以文为主者是也。学也者,使人求于本也。不求于本而求于末,非圣人之学也。何谓不求于本而求于末?考详略,采同异者是也。是二者皆无益于身,君子弗学。

墨子之德至矣,而君子弗学也,以其舍正道而之他也。相如、太史迁之才至矣,而君子弗贵也,以所谓学者非学也。

庄子,叛圣人者也,而世之人皆曰矫时之弊。矫时之弊,固若是乎?伯夷、柳下惠,矫时之弊者也,其有异于圣人乎?抑无异乎?庄周、老聃,其与伯夷、柳下惠类乎?不类乎?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此言异端有可取,而非道之正也。

君子以识为本,行次之。今有人焉,力能行之,而识不足以知之,则有异端者出,彼将流宕而不知反。内不知好恶,外不知是非,虽有尾生之信,曾参之孝,吾弗贵矣。

学莫贵于知言,道莫贵于识时,事莫贵于知要。所闻者所见者外也,不可以动吾心。

孟子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此盖言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且直也,能养之则无害矣。

伊尹之耕于有莘,傅说之筑于傅岩,天下之事,非一一而学之,天下之贤才,非一一而知之,明其在己而已矣。

君子不欲才过德,不欲名过实,不欲名过质。才过德者不祥,名过实者有殃,文过质者莫之与长。

或问:「颜子在陋巷而不改其乐,与贫贱而在陋巷者,何以异乎?」曰:「贫贱而在陋巷者,处富贵则失乎本心。颜子在陋巷犹是,处富贵犹是。」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昼夜,死生之道也。

知生之道,则知死之道;尽事人之道,则尽事鬼之道。死生人鬼,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何也?和顺积于中,英华发于外也。故言则成文,动则成章。

学不贵博,贵于正而已矣。言不贵多,贵于当而已矣。政不贵详,贵于顺而已矣。

意必固我既亡之后,必有事焉,此学者所宜尽心也。夜气之所存者良知也,良能也,苟扩而充之,化旦昼之所害为夜气之所存,然后可以至于圣人。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心也,性也,天也,非有异也。

人皆有是道,唯君子为能体而用之。不能体而用之者,皆自弃也。故孟子曰:「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夫充与不充,皆在我而已。

德盛者,物不能扰而形不能病。形不能病,以物不能扰也。故善学者,临死生而色不变,疾痛惨切而心不动,由养之有素也,非一朝一夕之力也。

心之躁者,不热而烦,不寒而栗,无所恶而怒,无所悦而喜,无所取而起。君子莫大于正其气,欲正其气,莫若正其志。其志既正,则虽热不烦,虽寒不栗,无所怒,无所喜,无所取,去就犹是,死生犹是,夫是之谓不动心。

志顺者气不逆,气顺志将自正。志顺而气正,浩然之气也。然则养浩然之气也,乃在于持其志无暴其气耳。

中庸曰:「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又曰:「道不远人。」此持圣人为始学者言之耳。论其极,岂有可离与不可离而远与近之说哉?

学为易,知之为难。知之非难也,体而得之为难。

「致曲」者,就其曲而致之也。

人人有贵于己者,此其所以人皆可以为尧、舜。

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与圣人所以至圣人,而吾知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见矣。

人之生也,小则好驰骋弋猎,大则好建立功名,此皆血气之盛使之然耳。故其衰也,则有不足之色;其病也,则有可怜之言。夫人之性至大矣,而为形气之所役使而不自知,哀哉!

吾未见啬于财而能为善者也,吾未见不诚而能为善者也。

君子之学也,「使先之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而老子以为「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其亦自贼其性欤〔一〕!

有求为圣人之志,然后可与共学;学而善思,然后可与适道;思而有所得,则可与立;立而化之,则可与权。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视听言动一于礼之谓仁,仁之与礼非有异也。孔子告仲弓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君子能如是用心,能如是存心,则恶有不仁者乎?而其本可以一言而蔽之曰「思无邪」。

无好学之志,则虽有圣人复出,亦无益矣。然圣人在上而民多善者,以涵泳其教化深且远也,习闻之久也。

礼记除中庸、大学,唯乐记为最近道,学者深思自求之。礼记之表记,其亦近道矣乎!其言正。

学者必求其师。记问文章不足以为人师,以所学者外也。故求师不可不慎。所谓师者何也?曰理也,义也。「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虽圣人复出,不易此言。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下愚非性也,不能尽其才也。

君子所以异于禽兽者,以有仁义之性也。苟纵其心而不知反,则亦禽兽而已。

形易则性易,性非易也,气使之然也。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非绝民之欲而强人以不能也,所以防其欲,戒其侈,而使之入道也。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所以明理也。

至显者莫如是,至微者莫如理,而事理一致,微显一源。古之君子所谓善学者,以其能通于此而已。

君子之学贵乎一,一则明,明则有功。

德盛者言传,文盛者言亦传。

名数之学,君子学之而不以为本也。言语有罪,君子知之而不以为始也。

孔子之道,发而为行,如乡党之所载者,自诚而明也。由乡党之所载而学之,以至于孔子者,自明而诚也。及其至焉,一也。

「闻善言则拜」,禹所以为圣人也。「以能问不能,以多问寡」,颜子所以为大贤也。后之学者有一善而自足,哀哉!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故书曰:「思曰睿,睿作圣。」思所以睿,睿所以圣也。

学以知为本,取友次之,行次之,言次之。

信不足以尽诚,犹爱不足以尽仁。

董仲舒曰:「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此董子所以度越诸子。

尧、舜之为善,与桀、跖之为恶,其自信一也。

老子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则道德仁义礼,分而为五也。

圣人无忧劣。尧、舜之让,禹之功,汤、武之征伐,伯夷之清,柳下惠之和,伊尹之任,周公在上而道行,孔子在下而道不行,其道一也。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然而学者有无思无虑而得者,何也?曰:以无思无虑而得者,乃所以深思而得之也。以无思无虑为不思而自以为得者,未之有也。

原始则足以知其终,反终则足以知其始,死生之说,如是而已矣。故以春为始而原之,其必有冬;以冬为终而反之,其必有春。死生者,其与是类也。「其次致曲」者,学而后知之也,而其成也,与生而知之者不异焉。故君子莫大于学,莫害于画,莫病于自足,莫罪于自弃。学而不止,此汤、武所以圣也。

「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物,其终至于丧己。

「杞柳」,荀子之说也。「湍水」,杨子之说也。

圣人所知,宜无不至也;圣人所行,宜无不尽也;然而书称尧、舜,不曰刑必当罪,赏必当功,而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异乎后世刻核之论矣。

自夸者近刑,自喜者不进,自大者去道远。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唯圣人之道无所进退,以其所造者极也。

事上之道莫若忠,待下之道莫若恕。

中庸之书,学者之至也,而其始则曰:「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盖言学者始于诚也。

杨子,无自得者也,故其言蔓衍而不断,优游而不决。其论性则曰:「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荀子,悖圣人者也,故列孟子于十二子,而谓人之性恶。性果恶邪?圣人何能反其性以至于斯耶?

圣人之言远如天,近如地。其远也若不可得而及,其近也亦可得而行。杨子曰:「圣人之言远如天,贤人之言近如地。」非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美味穿越:皇上,本宫要辞职

    美味穿越:皇上,本宫要辞职

    身患重病的芯儿,在母亲的悲痛中离开了这个年代,殊不知在另外的一个朝代中另外的一格芯儿也是为在旦夕,但秦观的是一个的去离可以换来一个的重生,将于王府之中,选秀是被皇上看中选进宫中,尔虞我诈的后宫哪里是他的生存之地,又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向皇后之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季月炎初尽

    季月炎初尽

    相传阿撒大陆,妖魔鬼魅夜晚盛行,食人血肉吸人精魂,灵剑组织“苍灵塔”横空出世,十位灵者担负着守护苍生的使命,斩妖除魔。当早已失传的月之灵重现,身世神秘的月之少女加入苍灵塔,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当命运的齿轮转动,风雨欲来,阿撒大陆的局势将如何变化,个人命运何去何从,尽在《季月炎初尽》!"或许,他就是我的救赎!"——季月
  • 猎羽苍穹

    猎羽苍穹

    这是一个人人渴望修炼成鸟(羽族)的世界!直到一个叫做李林的穿越者出现:“什么,要修炼出羽毛,还要修炼出翅膀?”“好好当个人不香么?”于是,抵触修炼成鸟的李林,修行路越走越歪……
  • 地葬坤

    地葬坤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道者,乾也。《易》曰:乾,元亨利贞。乾德,君子之操守也。天行健,君子以以自强不息。故乾者,知天命也。上可观星,下可占卜,通命理,晓天道,乃承天者也。俗人称其为天师,天师者,知天也!地之道,海纳百川,厚德载物。乾者承天道称天师,坤者承地道称地师。地师者,察地理,观地势,审龙脉。地师一道,不外乎是寻龙点穴,逆天改命之辈耳。然此辈中人随多行逆天之事,晚年多有不祥,难有善终。古来地师一脉分支甚多,诸如土鸡瓦狗者,多如牛毛,不足为道也。自战国以后,风水堪舆衍生盗墓一脉,此辈中人皆为利往,难成气候。自魏王设摸金校尉以后,盗墓一脉发展迅猛,且看如今却又是那般作为……
  • 霸爱无双

    霸爱无双

    霸道的爱让人无所适从,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命运的纠缠,让人无法挣脱,只能顺着既定的路线往下走!你是我的劫!我只能接受,不能躲开!
  • 五一班的女汉子

    五一班的女汉子

    小美最喜欢上的课是图画课,全神贯注去画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是很愉快的一件事。特别是上林老师的图画课,让小美更加快乐。
  • 青春何以青春

    青春何以青春

    祁懿觉得自己运气一直挺好的,上了一个好的高中,分到了好班,和班草坐同桌,认识一群好朋友接着事情开始失控了转学生学霸,记忆删除,甚至还牵扯到了超级人类?站在顶端的祁懿回头看看一路走来的辛酸苦辣,突然感觉好惆怅,当初不上锦中多好的小剧场:“你怎么知道是我呀?”“傻瓜,看见你的第一眼,听见你说的第一句话,我就知道是你。”“奇异果,你欠我两条命了,是不是应该回报我一下?”“啊?回报你什么?”“以身相许怎么样?”“奇异果,对不起了,没能陪你到老,很抱歉。”“凌云,我警告你,你要是死了,我就天天让徐浩给我找美男,然后,”“然后忘了我吧。”有一些是亲身经历,经历的时候很心动,就想把它写下来,求收藏求关注
  • 我与公主

    我与公主

    如果不是跌入谷底,我也不会陪你走过剩余的一生。
  • 帝王之天下

    帝王之天下

    十六年前的祸乱,郝仁一家被卷入其中:母亲身死,父亲疯癫,年仅六岁的郝霞带着弟弟郝仁以及疯癫父亲东躲西藏。十六年后,郝家有儿初长成,为了亲人,我要变强,变强,变得更强......
  • 今天又被大佬套路了

    今天又被大佬套路了

    夏孤岚是薄暮翊的司机。第一天,她“不小心”出了车祸,薄暮翊重伤住院。第二天,得知自己被解雇,她拿着薄暮翊的检查报告威逼,“你要是开除我,明天江都的各大媒体就会知道薄氏总裁生病的事情!”第三天,夏孤岚跟薄暮翊的堂妹打了起来。No1.喝醉的某人倒在沙发上,夏孤岚看着他的唇,靠近,再靠近……某人的眼睛突然睁开。下一秒。“啊!”第二天早上,助理:“呀!孤岚,你的眼睛怎么了?怎么变成熊猫眼了?被人打了还是没睡好?”夏孤岚拿出墨镜,戴上,语气淡淡,“没睡好。”助理:“没睡好怎么会只有一只眼睛乌青呢?”No2.身为夏孤岚的男朋友,薄暮翊是很有觉悟的。上厕所时。“薄暮翊,你为什么要开着水上厕所?多浪费水?你知道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没水喝吗?你知道我们国家只有1/3的淡水能用吗?”于是,薄暮翊在节约用水的路上一去不复返。【就是一篇小甜文,篇幅不会很大(200-400章)】小小ps:别人面前色厉男主面前内荏的小傲娇vs明明喜欢得要死却要逼女主表白的大灰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