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24000000007

第7章 书法名家(3)

黄庭坚家学渊博,父亲是着名的诗人,与当时的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有来往。自小聪慧过人,一生命运多舛,仕途坎坷,与苏东坡极为相似,热衷佛老,也不逊于苏。《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

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着,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书,赵孟頫说:“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

米芾

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他的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致使“文人画”风上一新台阶,为画史所称道。米芾究竟以书为尚,还是以画为尚,史家各有侧重。

米芾集书画家、鉴定家和收藏家于一身,收藏巨多,涉猎甚广,加之眼界宽广,鉴定精良,所着遂为后人研究画史的必备用书。有《宝章待访录》、《书史》、《画史》、《砚史》、《海岳题跋》等。《宝章待访录》成书于元佑元年(1086年)八月,分为“目睹”“的闻”两大部分,所录八十四件晋唐品,开后世着录之先河,影响颇大,甚至有专门模仿此书体例的论着,如明张丑撰《张氏四表》。《书史》则更为详实,为后世鉴定家的依据之一。《海岳》一书主要叙述自己的经验心得,十分中肯。该书一般认为是后人辑录米论而成。

米芾平生在书法上用功最多,行书成就最大。虽然画迹不传于世,但书法作品却有较多留存。南宋以来的着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是北宋四大家的杰出代表。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王文治)。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根据米芾自述,在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笔法,如“门”字右角的圆转、竖钩的陡起以及蟹爪钩等,都集自颜之行书;外形竦削的体势,当来自欧字的模仿,并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沈传师的行书面目或与褚遂良相似;米芾大字学段季展,“独有四面”、“刷字”也许来源于此;褚遂良的用笔最富变化,结体也最为生动,合米芾的脾胃,曾赞其字,“如熟驭阵马,举动随人,而别有一种骄色”。

元丰五年(1082年)以后,米芾开始了寻访晋人法帖之路,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得到了王献之的《中秋帖》。这先入为主的大令帖,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总觉得右军不如其子。但生性不羁的米芾并不满足于小王,早在绍圣年间就喊出了“老厌奴书不换鹅”,“一洗二王恶札”。米芾据说学过羊欣,李之仪说,“海岳仙人不我期……笔下羊欣更出奇”。那么米芾学羊欣大概在卜居海岳庵,是元佑六年之后的事情了。尽管如此,米书并没有定型,近在元佑三年书写的《苕溪帖》、《殷令名头陀寺碑跋》、《蜀素帖》写于一个半月之内,风格却有较大的差异,还没有完全走出集古字的门槛。直到“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以为主”时才最后完成了自己风格的确立,大概在五十岁以后。这定型的书法面目,由于米芾过于不羁,一味好“势”,即使小楷如《向太后挽词》也跃跃欲试。这“势”固是优点,但同时又成了他的缺陷。“终随一偏之失”,褒贬分明如黄庭坚者应该是比较客观的、公道的。黄长睿评其书法,“但能行书,正草殊不工”,当时所谓“正”,并无确指,不一定是现在的“正楷”,倘指篆隶,倒也恰当。现存的米芾篆隶,的确不甚工,草书也写得平平。他后来对唐人的草书持否定态度,又囿于对晋草的见识,成绩平平自然在所难免。

米芾作书非常认真,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不假思索一挥而就。米芾自己说:“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

米芾在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方面,有着与众不同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大概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的书法中经常出现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学米芾者,即使近水楼台如米友仁者也不免有失“艰狂”。宋、元以来,论米芾法书,大概可区分为两种态度:一种是褒而不贬,推崇甚高;一种是有褒有贬,而褒的成分居多。持第一种态度的,可以苏轼为代表。

米芾因为书法成名,是北宋四大家之一,如果论体势骏迈,则当属第一。他的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努力。他三十岁时在长沙为官,曾见岳麓寺碑,次年又到庐山访东林寺碑,且都题了名。元佑二年还用张萱画六幅、徐浩书二帖与石夷庚换李邕的《多热要葛粉帖》。证之其书法,二十四岁的临桂龙隐岩题铭摩崖,略存气势,全无自成一家的影子;三十岁时的《步辇图》题跋,亦使人深感天资实逊学力。米老狡狯,偶尔自夸也在情理中,正如前人所云“高标自置”。米芾自叙学书经常会有些故弄玄虚,譬如对皇帝则称“臣自幼便学颜行”。但是米芾的成功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丝毫没有取巧的成分,米芾每天临池不辍,举两条史料为证:“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钟(繇)、索(靖)也,可永勉之。”他儿子米友仁说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写字。(据孙祖白《米芾米友仁》)。米芾富于收藏,宦游外出时,往往随其所往,在座船上大书一旗“米家书画船”。

米芾非常喜欢石头,《宋史》本传记记载其事。元倪镇有《题米南宫拜石图》诗:“元章爱砚复爱石,探瑰抉奇久为癖。石兄足拜自写图,乃知颠名传不虚。”据此诗,米芾对此癖好自鸣得意,自写《拜石图》。后世画家亦好写此图,于是米芾拜石一事便喧腾人口,传为佳话。米氏宝晋斋前也有异石,以供清玩,《书异石帖》记有此石。相传米芾有“瘦、秀、皱、透”四字相石法。

米芾还比较喜欢砚。砚是“文房四宝”之一,为书画家必备之物。米芾于砚,素有研究。着有《砚史》一书,据说对各种古砚的品样,以及端州、歙州等石砚的异同优劣,均有详细的辩论,倡言“器以用为功,石理以发墨为上”。《宝晋斋法书赞》引《山林集》中一帖:“辱教须宝砚,砚为吾首”米芾把砚看得像自己的头颅一样重要,可谓溺爱之深。(“帖身”亦出于《法书赞》)兼有石癖、砚癖的米芾自然对砚山极为重视。砚山是一种天然峰峦形成的砚石,在底部山麓处,琢平可受以水磨墨,既可作为文房清玩,又能为临池染墨之具。《志林》记米芾得一砚山而抱眠三日。其中最着名的一座是南唐后主李煜之物,为结屋甘露而转让他人换得宅地一方,米芾念念思之,因作有《研(砚)山图》传世。

米芾晚年居住在润州丹徒(今属江苏省),有山林堂。故名其诗文集为《山林集》,有一百卷,现大多散佚。目前传世有《宝晋英光集》。米芾能书又能诗,诗称意格,高远杰出,自成一家。尝写诗投许冲元,自言“不袭人一句,生平亦未录一篇投豪贵”,别具一格为其长,刻意求异为其短。

赵孟頫

赵孟頫,元代人,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中年曾作孟俯,湖州(浙江吴兴)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自幼聪明,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来奉元世祖征召,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信佛,与夫人管道昇同为中峰明本和尚(1263-1323年)弟子。精通音乐,善鉴定古器物,其诗清邃奇逸,书画尤为擅名,篆籀分隶真草书俱佳,以真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比较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王世懋称:“文敏书多从二王(羲之、献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至书碑则酷仿李北海《岳麓》、《娑罗》体。”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于篆书,他学石鼓文、诅楚文;隶书学梁鹄、钟繇;行草书学羲献,能在继承传统上下苦功夫。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虞集称他:“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度其形。”他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书法家。同时代的书家对他十分推崇,后世有人将其列入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认为他的书法直接晋人。

赵孟頫之所以能在书法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息息相关的。尤为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体。后世学赵孟頫书法的极多,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

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赵孟頫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他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于他的书论。他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精到见解。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在临写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颇有意义的事实:“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这些都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他的文章超越时流,还旁通佛老之学。其绘画,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鸟,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力主变革南宋院体格调,自谓“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遥追五代、北宋法度,论者谓:“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人之雄去其犷。”开创了元代新画风。交友甚广,与高克恭、钱选、王芝、李衍、郭佑之等相互切磋;直接受其指点的有陈琳、唐棣、朱德润、柯九思、黄公望、王蒙等。能诗文,风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圆朱文”着称。

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有《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独孤本《兰亭十一跋》、《四体千字文》等。传世画迹有大德七年(1303年)作《重江叠嶂图》卷、元贞元年(1295年)作《鹊华秋色》卷,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皇庆元年(1312年)作《秋郊饮马》卷,现藏故宫博物院。着有《松雪斋文集》十卷(附外集一卷)。

同类推荐
  • 外星人未解之谜

    外星人未解之谜

    在浩淼广阔的宇宙中,地球就像沙粒般渺小。自古以来,人们就发出了寻找宇宙生命的呼唤。外星球有没有真正的类似于人的生命存在,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这个谜题本身包含了很多的推测和猜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世界上仍然有一些无法用人类掌握的知识解释的事情,人们有时只能把它归结于外界“神秘力量”的操控和干预。自从1541年,哥白尼发表“日心说”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浩瀚的宇宙不只地球一个存在,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的一颗小行星而已,这让人们开始把眼光从地球上移开,投向了广阔的银河系。
  • 人类生命科技发明发现(走进科学丛书)

    人类生命科技发明发现(走进科学丛书)

    本书包括生物大发明和其他科技大发明两大部分,其中包括针灸疗法的发明、显微镜的发明、牛痘术的发明、现代生物工程的建立、红外线的发现、电子管的发明与发展、传真机的发明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诞生等内容。
  • 生命之水在哪里

    生命之水在哪里

    本书阐述了水资源的分布、水文化、水环境被污染的巨大危害、人类应当节约用水等一系列相关的知识。让人们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正是伴随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事业才得以不断深入和发展。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将对增进公众环境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引领青少年的100个世界文明故事

    引领青少年的100个世界文明故事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它深刻地阐释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之所以把兴趣放在首位,也是因为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兴趣能够调度人的更多的精力在某一方面。如果你把兴趣调整到学习上,那你就比别人多了许多精力,胜算也就大些。
  • 倾听野人诉说

    倾听野人诉说

    我们人类还没有完成对角身的认识,而野人问题却又出现了。野人或许是人类的特殊生存群体,或许是未被驯服的人类,也或许我们就是野人进化而来。野人是我们的同类吗?我们怎样现他偿共生共存呢?认识野人,能够加深对我们人类的了解。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赋神通之时代

    天赋神通之时代

    小JJ可以当做丹田吗?普通的小狗也可以修炼吗?草药可以当做内力用吗?器官可以单独活动吗?草根也可成神吗?混迹于武林不得志的凌辰因练功走火入魔,穿越到神元大陆,这儿的人没有丹田,只有天赋神通,天赋神通是被上天赐福的一个器官,拥有神奇的力量,凌辰如何能有原来的功法在这个世界扬威,一个光怪陆离的异世界,请看天赋神通之时代。……………………本书是我的第一本书,还有诸多不足,但一直一边学习,一边码字,相信一定会逐步提高水平,请各位支持,收藏,推荐,多谢了!Ps本人是业余写手,每天更新不多,但一定会按时按量更新,请大家支持!
  • 快穿之论百合的可行性

    快穿之论百合的可行性

    从前有一只女配。有一天,她捡到了一个黑化的女主。含辛茹苦把女主养大,女主居然想睡她?!林裳:白小潋,快到我的怀里来~食用说明:1.略苏略雷,不喜绕道。2.1v1不解释。3.裸奔党,更文不定时。
  • 王爷宠妻太上头

    王爷宠妻太上头

    废物死了,所有人拍手称快,怎料废物自死人堆里回来后竟变成了天才,招招叫人心惊胆颤。自此,厉家送走了一个废物,却迎来了一尊阎王,来这个世界的第一日,厉无双就得罪了一个妖孽,这妖孽日日吵着要娶她,很是烦人。厉无双:“喂,你什么时候回去?”某妖孽:“不回了。”厉无双:“既然不回了那我们来谈谈房钱吧。”某妖孽:“双双,别说钱了,我人都是你的。”厉无双:“妖孽,看打!”
  • 暮之希静:如果你不曾消失

    暮之希静:如果你不曾消失

    你像日暮的太阳,只是悲伤,没有温度。我想破灭的希望,没有希望,只有绝望。最终,只是越陷越深的人才会最痛苦。最终,那些谎言,却是事实。最终,原来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别人的掌控之中。我想要,与世无争。
  • 北风东起

    北风东起

    几百年前,天界有个名字盛极一时,他是同一代天神中心目中真正的神祇。他逆天修行,本是春神之体,却苦修冰系术法。最初被当成疯子的他最后修成正果,站在所有人顶端傲视群雄。可几百年后,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他决定与整个天界为敌,毅然站在了天界的对立面,选择投靠魔族。人神共愤。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神魔大战拜他所赐,是最混乱,最不公平,也是天界打得最窝囊的一场胜仗。所有能上场的神明和各路妖魔鬼怪,全部参与了战争。神杀神,神杀魔,魔杀魔,魔杀神。纵使他所向披靡,但面对众神的讨伐依然输得彻底。所有他护着的人,全部战死在了沙场上。天神陨落,五洲共泣。暴雨几日不断,冲走了血淋淋的战场,掩盖了这一代神明的消弭。当初的神明,如今成了个一事无成的凡人。自此,天界太平许久。但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本已死在凡间的春神,在几百年之后,神识重聚了!飞雪不断,却万木争春。
  • 一宠长欢:邪皇纵妻无度

    一宠长欢:邪皇纵妻无度

    裴映雪没想到自己睡了一觉,醒来就已经到了六年后。六年时间里,穿越女占用她的身体胡作非为,等她重新回归,一切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从裴家长房幺女一跃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却因作恶多端、心思歹毒而被皇帝厌弃。爹娘无视她、兄姐憎恶她,就连青梅竹马的表哥也已经另娶他人。然而还有更艰险的挑战摆在面前——她该如何破除重重困难,和皇帝再生一个儿子巩固后位?简言之,这是一个萌萌哒的软妹纸无奈成长为高冷御姐的辛(刷)酸(新)血(下)泪(限)史。
  • 都市最强之奥利给系统

    都市最强之奥利给系统

    处处为钱发愁的巴俊在感到自己无力的时候获得了奥利给系统。靠!新手礼包十万元,还可以解锁主线任务美食家?是不是自己最近家里急需用钱想钱想出幻觉了?不管了,横竖都是凉,点了点了!
  • 洪荒之星辰魔神

    洪荒之星辰魔神

    混沌初生,混沌之中一片片灰蒙蒙的景色,三千混沌魔神孕育而出,一个拥有后世记忆的少年返回混沌继承了混沌魔神身份,自知混沌魔神多数陨落的他能否存活?敬请期待。ps:暂时更新可能不稳定,致歉!暑假定然不会。。
  • 我的灵界女友

    我的灵界女友

    我在工地挖出一具棺材,却没想到是一具棺上棺的重棺。棺叠棺,上棺不吉下棺凶!我也因为这个碰到了棺中女鬼,跟我产生了命运上的纠缠。更让我没想到的是,无论是这个女鬼,还是我的工友,都不像表面的那么简单。我的人生也因为这一具重棺而发生了改变,一个我从未想象过的鬼神世界朝我打开了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