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92300000002

第2章 引言:一个全新育儿观的诞生

我全部的“歪打正着”育儿思想可以表述为:

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以“爱”为前提,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以“美”与“生命”这种细腻情感的培养为核心,运用自然教育、自主教育、自由教育这三种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放心、省心、开心”教育,以启蒙心智、挖掘潜能、开发大脑,激活孩子的成长潜能,体悟孩子的成长需要,聆听孩子的成长脚步,培养孩子的爱心、美感与生命意识;唤醒孩子心灵的敏感、生命的活力、成长的快乐、创造的美感和自我实现的智慧;并充分利用社区社团、自然景观、人文场馆、书籍电影等进一步引导与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和能力,提升孩子的精神品质和气质,呵护孩子的人生梦想,分享孩子的成长快乐,为完整的人准备一生。

我认为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

我的十大“歪打正着”育儿经是:

1.不用学步车学走路、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2.冬天不穿很厚的棉衣、从不穿棉裤

3.感冒了不吃药、打针

4.不吃加工食品

5.自己坐公共汽车回家

6.不上除钢琴外的任何技能培训班

7.不上除外语(如英语、日语)外的任何学科培训班

8.多看书少看电视

9.自己一个人旅游,远足

10.参加各种礼仪、聚会活动,即时是葬礼也参加

长久以来,我们的家庭教育主要以“圈养式” 和“棍棒式”为主要模式,以致培养出了娇气、听话和高分的孩子。现在,经过我对“快乐是育儿的本质”揭示以后,家庭教育变成了放手让孩子自由行走以培养独立人格、自由思想和幸福高能的人为核心的体验活动。我把这一转变称为家庭育儿的革命,所谓革命,就是世界观的改变。

——作者题记

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每当我听到有学生因为难以面对高考前的劳累以及学习压力而猝死、自杀或精神失常的消息时,我的心犹如针刺一般。花样的年华、鲜活的生命却在高考、升学的重重压力下因“过学死”而终结,同样都是爹妈的孩子,这些学生却用生命、身体和精神来为应试教育埋单,到底谁是真正的“凶手”?有报道说有的学校为应试一天学18小时,学校成了残害未成年人的“集中营”,为了升学率,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加班加点,更有甚者,有的家长还在繁重的学校学习时间外让自己的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学生成了天下最苦的学生,中学时代的生活成了孩子一生最痛苦的经历!其实,所有的局内人都了解应试教育的危害,但所有的人都身不由己,他们被一种莫名的力量集体绑架到了高考那辆疯狂的马车上,身处集体性的狂乱而无法自拔,所有的人都是受害者。而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我们该思考些什么?

中国的家庭教育现状如何?

2010年初,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时,专家们在全国妇联组织的座谈中不约而同地指出,《纲要》缺少家庭教育的科学系统规划设计,仅将家庭教育纳入“学前教育”,显然远远不够。中国的家庭教育由于受传统儒家文化的资源影响,孝文化、君子文化都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当然这是正面的影响,但也容易培养出“太听话”的孩子,特别是在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新的家庭教育价值观还没有形成,传统以道德为核心的价值观又遭到破坏,以认知学习为核心的家庭教育模式正普遍蔓延,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问题之一:家庭教育继续将应试教育的内容纳入其中

对于许多家长来说,每天帮孩子完成功课成了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想方设法让孩子学会学校要求的东西,另一方面家长还要让孩子去参加双休日举办的课外补习班,家庭成了孩子的第二课堂,家长也无暇再考虑应该如何进行属于自己的亲子教育,更何况,不少父母因为繁重的工作也没有多少属于自己和孩子的“课余时间”。更有甚者,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的成绩不好或退步了,常常对孩子发火或打骂。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金琰指出,应试教育剥夺了孩子快乐的时光,而本应该是既轻松又有效的家庭教育又严重缺失,致使孩子在儿童时期无法快乐。

问题之二:价值观教育的偏移

家庭教育需要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品行教育应放在首位。天津市曾进行一项7~14岁儿童家庭教育调查,当列出健康、安全、学习成绩、品性、自理能力、兴趣爱好、交友、吃、穿等9项指标要求家长回答“您平时最关心孩子什么”(选其中三项)时,有87.2%的父母选择“学习成绩”,为第一位;而最关心孩子“品性”的比此低25.4个百分点。当进一步要求家长对所选三项内容按重要程度排序时,将品性摆在第一位的仅占全部调查对象的 18.1%。可见中国的父母希望孩子一心读好书,而不关注孩子的心灵发育和生命成长。有些家长甚至主动告诉班主任,只要孩子读书好,别的什么都可以不管,诸如“助人为乐”“团结友爱”“拾金不昧”更是只字不提,更有学生私下说,父母叮嘱自己遇见倒在地上的人别去搀扶,不然会惹麻烦。

问题之三:“狼性教育”让孩子变得冷漠

一些家长认为,社会竞争不断加剧,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能力,让其今后在社会上有竞争力,赞同甚至实施“狼性教育”,即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里,对孩子进行“狼”的教育,而不应是“羊”的教育。不少家长片面地把爱心和竞争力对立起来,在两者之间选择了后者。狼的本性是凶残的,是通过掠夺占有的,“狼性教育”如果是为了适应竞争,这是对市场经济的一种肤浅认识。狼性教育的实质是以自我为中心。有些家长对社会存有不满情绪,社会责任感淡化,一些家长对孩子在学校参加劳动,在社会上参加公益活动抱不支持态度,教孩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公共秩序、公共规则置之不顾,这种不负责任的社会观无形中助长了孩子的自我中心倾向。特别是对一个在打骂中长大的学生来说,由于本身就是在缺乏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容易造成孩子缺乏爱心,甚至导致性格的扭曲。

但这能怪孩子吗?孩子本身是天真无邪、快乐自由的呀,是我们家长的身上藏着一把看不见的刀子,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拿孩子“开刀”,使孩子本身天生纯真的品性一步步消失怠尽的啊!这些刀子在一天天有意无意地砍去孩子的民主思想,种下强权的种子,砍去了孩子的爱心,种下自私的种子,砍去了诚实,种下说谎的种子,砍去了冒险,种下平庸的种子,砍去了规则,种下违法的种子,砍去了善良,种下恶行的种子,砍去了自然,种下破坏的种子,砍去了创新,种下机械的种子,砍去了欣赏,种下嫉妒的种子,砍去了公平的竞争,种下仇恨的种子,砍去了审美,种下了功利的种子啊!而纵观中国的家庭教育之弊,大致可以分析出以下几种类型:模具制造型、温室培养型、极力压榨型、经济刺激型、原始放牧型、自家萝卜型、崇尚暴力型、《大话西游》唐僧型、百依百顺奴才型等,真正理想型的家长很少很少。真正理想的家长,应该注重儿童早期的智力开发,先天智力毕竟无法更改,后天智力确有极大的挖掘潜力;爱孩子,尊重孩子,但不是溺爱,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但要让孩子自己明白,哪些是不受鼓励的;严格要求孩子,但应给孩子适度的自由活动空间;注重幼儿与小学时期的教育,这是决定孩子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以及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审美趣味的重要阶段,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和经济观念、审美观念,以及良好的个性和身体,都将影响孩子的终生,都将决定孩子未来的成就!

作为一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我常常在想,如何让孩子身上尽可能少的沾染应试的痕迹,或者说如何在现行的体制内求得一方属于孩子自己的天空?如何让孩子过上美好生活?真正理想的教育到底是什么呢?

我也曾问过自己,到底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孩子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要学这学那?为什么要考这考那?为什么大家老是在彼此竞争,为什么我们要拼命地去寻找机会上好的幼儿园、好的学校、接受好的教育?教育难道就是考得好学校,谋得好工作?仅此而已吗?当然不是啊,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人生不等于职业。人生远比职业的追求宽广、高贵得多!人生是一项奇迹。在人生中我们以人的身份在运转。”是啊,我们每天可以听花开的声音,可以看天空的鸟鸣,可以欣赏头顶的蓝天和星星,而不只是变成每天只为考试和职业而准备的人。这样,我们便不会生活在“恐惧”之中啊!我们也可以对着天空发发呆,享受沉思的乐趣,体会心灵的纤细和微妙——欣羡、嫉妒、热情、野心、恐惧、成就与焦虑等等,发觉到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对”的。教育的正确功能就是要涵养我们能自在自由地思考以得到智慧,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和人生的整个过程,真正的教育是要使我们能“发觉”而非“模仿”。一个人向社会妥协是很容易的,听从父母,教师的话很容易,听话,听命令,可以活得很安全,但却可能活在“恐惧”之中,害怕失去已拥有的。但人活着,最要紧的是去决定什么是真的,而唯有处在自由状态之中人才能有连续的内在革命。但事实上任何人或社会从未鼓励你这样子去内省,因为这样你会成为一个危险的人物——一个相对于虚假的人﹝或人群﹞的危险人物!

因此依我看,教育的意义不就是要帮助你的内心能察知自我,能使你的内心充实又快乐吗?

而当下的教育只不过是积累知识!以填塞性的知识学习来达成好的成绩或求取职业,却不能使我们能做到了解自我,或了解别人。这就是技能式的教育会取代真正教育的原因。因为它给我们一种安全感,似乎学得一技之长或考得一个好分数就可以成为“人上人”,但有什么意义吗?掌握一门技能很容易,充实而快乐的生活本身才是更重要的。克氏说得好:“真正的教育应该帮助一个人去体验。体验自己、体验周遭的事物、体验环境、体验时空、速度,体验毅力、体验民主、体验宽容。”人一出生,本来就喜欢探险,喜欢体验。只有不断地去体验才能将自己的能力和技术发挥出来。如果一个人真正有话要说的话,他就会自己创出说话、书写、文体的方法、格式。然而,狂学各种格式,而内心没有体验的基础则这个人终将归于肤浅。如果一个饱学之士,总是依赖着书本,依赖着权威与知识,不管他多么会引经据典,缺少了灵魂、少了一颗平和快乐的心,他仍然是一个没有智慧的人。真正的教育也就是通过体验与思考帮助一个人做到自我了解,变得更有智慧,活得更充实快乐,真正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而非事实性知识的积累。

我曾在校外机构担任过美术教师,当我看到那么多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学画画时,我问过他们:“你为什么要让孩子来学美术呢?”“现在早点学美术将来可以考个好学校,为找个好工作做准备啊!”我也问过孩子们:“你们为什么要学画画啊?”“可以参加比赛拿奖啊!”我想起了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的一个故事,大意说的是有个快乐的神仙,他有一根点石成金的拐杖,可以满足人们的愿望。神仙问人们想要什么,第一个人说:“我想要你给我点出足够多的金子,可以让我下半辈子不愁吃穿。”神仙于是满足了他的要求;第二个人说:“我不要金子,我想要你的那根拐杖。”神仙于是也满足了他的要求;第三个人说:“我既不要金子,也不要拐杖,我想要像你一样成为一个快活的神仙。”显然,最后这个人才是一个真正智慧的人,他知道人生中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孩子学画画就是画画,好好享受画画的过程和快乐才是目的,而不是为了获奖和考试、谋生。

其实,一个人的快乐更是一种能力,一种力量。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工作之快乐催生完美之工作”,就像工人的快乐是生产力一样,学生的快乐也是一种学力。当然,这里的快乐指的是一个人丰富的情感、精神层面的愉悦。在中国,一提到愉悦或快乐就总觉得是不好的,有罪的,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也是要教孩子苦学,“头悬梁,锥刺股”“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可能跟我们只重视认知学习而忽视体验活动有关。在西方国家,乐观或者说快乐,是他们的传统精神,也是典型的西方人生哲学的要素。在美国甚至加拿大的小镇,都会见到教人学习乐观、学习快乐的俱乐部。或许,这种对快乐的关怀与西方的文化传统有关。在古希腊时期,教育的三大内容是(头脑) 健康、享受休闲、体育,其中学习如何“享受休闲”或者说“如何快乐”,是基本课程之一。亚里斯多德讲过“闲暇出智慧”,哲学家罗素认为“一个人一生中没有充分的闲暇,就接触不到许多美好的事物。”拥有闲暇,才能浮想联翩,独立地思考,从肯定到怀疑,从批判到求异,从发散到组合,从归纳到演绎,驰骋想象,生发灵感,产生智慧的火花。

到了近代,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高举快乐教育之大旗。其名著《论教育及类似问题》一书合计14万个英文单词,其中“快乐”便出现34次。他认为,“快乐是人体健康的最重要的催化剂”,“除非人类倒退,回到苦修道德时代(或者更严重的不道德方为道德的时代),否则,青年的快乐本身不应当成为众矢之的”,“尽管这将需要辛劳和牺牲,但他们将会看到未来的丰富的快乐的期许,这种快乐可以是即时的,亦可是长远的。他们将会明白,坏的体制对父母和孩子带来了双重的伤害,而好的体制,则将带来双倍的福祉……它将惠泽教育者,亦将祝福被教育者”。以刻板著称的德国哲学家康德也提倡:“上帝的旨意不单是我们应当快乐,他还要我们应当使自己快乐”。而按照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意见,“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好准备,它自己就是生活”,向教育要求快乐,便具有了向生活要求快乐的合法性。向教育索取快乐,在当代西方教育界,尤其是美国教育界,被视为一种正当的需要而被努力满足。

当然,我们强调快乐是一种学力,并不意味着对唯快乐论的赞赏。我们认为,由“唯苦论”转投“唯乐论”,乃矫枉过正、过犹不及。诚然,快乐不是在一切时候总能增加一切学生的学力。比如,与学习无关的快乐可能转移学力,学习所带来的极度快乐也会引起神经疲劳,反倒影响学力的持续。在当今,领悟亚里士多德所说“克制乃快乐之手段”,依然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博士生胡亚多和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周永生认为,“关键是,我们要讲科学学习、科学施教;提倡不承受无谓的痛苦,亦提倡不享受无谓的快乐。”另外,这里强调的快乐不是一般我们所指的来自某一单一的低级感官(如触觉、味觉、嗅觉等)的快感,而是来自视觉和听觉等高级感官的快感,是为了满足一种精神上的追求,能体现出生命成长的需要,是一种让人沉浸到无比愉快的精神境界中的审美快乐。

其实,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教育是有两个任务的,一个任务是培养初级的社会劳动者,另一个任务是为高一级的学校输送合格的人才。可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逐渐忽视了第一个任务,过分夸大了第二个任务。如此,中小学生活逐渐变得暗淡与无趣。同时,中国自古有“不打不成才”式的强制读书,有死记硬背的正统教育。过去以“读经”为基础的“童子功”,发展到如今“小升初”的疯狂竞争,乃至幼小的孩子居然被要求用英文来背诵奥巴马的讲演,加上因为我们没有创新,被主流文化主导的“以德为本”的教育怪圈锁住了我们的手脚,使我们没法突破这个瓶颈。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由于没有受到良好的音乐、文学、美术、哲学、美学等人文学科的滋养,片面的重视了数、理、化的学习,内在的精神世界严重的失衡,即使学习那些人文学科,也是带有很强的功利性目的,只增长技能不能完善人格,完满人生。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去掉功利和无趣,迈向一个超越功利的境界,以一种审美、平和、欣赏、快乐和爱的心态来对待人生:学习不是为了分数和职业,而是怀着追求人类普世价值观的精神,去发现一种爱好、享受一种文化、领略人类的一种文明、体验掌握专业技术的充实;教育不是受苦,而是去发现、去分享、去欣赏、去鼓励、去赞美、去体会;工作不是去拼搏,而是一种享受,享受工作的过程,享受为他人服务的乐趣。这样我们就可以快乐地走向享受工作的乐趣、享受文化的乐趣、享受家庭的乐趣的美妙的人生境界。

值得庆幸的是,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就拿我自己来说,1994年11月的一天,我正在产假中,一天晚上我边喂孩子边听收音机,正好是当时湖南红极一时的谈话节目主持人尚能的节目,他说到教师的感染力对学生的重要性,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于是提笔疾书接下了我工作以来的第一篇论文《论教师感染力在儿童美术学习中的作用》获省一等奖,这篇文章写的就是教师通过自身的感染力创造机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快乐;1996年,我区开展了区域性教改实验《主体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主要研究怎样充分培养有独立主动性、自主能动性与积极创造性的优秀个体,我自己也尝试开展了一项课题《“非指导性”美术教学模式研究》,借鉴的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原则和理念。罗氏认为,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较多地顾及学生的认知学习,是一种“在颈部以上(from the neck up)”发生的学习,不涉及个人感情或个性行为,与完整的人无关,他说:“现代教育的悲剧之一,就是认为唯有认知学习是重要的。”该研究以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作为研究罗杰斯“非指导性”教育思想的突破口,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里所指的“非指导”并不是不要指导,而是另一种指导或是指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着眼于人的个性与创造力的培养,着眼于人的情感与潜意识的发展,与一般“指导”思想和方式相区别的新概念。这项研究奠定了我整个育儿思想的基础。3年后,我加入了湖南师大国家“九五”规划课题《审美教育与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课题组,开始全面学习了解美育的有关理论与原理,阅读大量的美学书籍,美国阿恩海姆的《视觉思维》和滕守尧的《审美心理描述》对我启发最大,阿恩海姆在书中颠覆了我们以前所学的心理学基础,他通过揭示视知觉的理性本质,来弥合感性与理性、感觉与思维、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裂缝。他认为视知觉具有思维的一切本领,他不同意把思维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更没有低级和高级之分,视觉本身就是一种思维,而且和抽象思维一样同等重要;滕守尧在书中阐述了审美快乐发生的机制,让我们明白是生命的发现而导致审美的快乐。那一年我开始确立自己的家庭育儿主张:即“快乐是育儿的本质”。2000年的寒假,我加入了湖南师大石鸥教授的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编写了一系列中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并逐步尝试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实施,让我的孩子在快乐的审美体验活动中增长见识和能力。2001年6月开始,全国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全面启动,至今已实施10余年,作为一个一线教研员我全身心投入到这场革命中,新课程理念给我的冲击和影响不可估量,我认为其核心理念应该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由被动接受到自主、合作、探究,这其实就是生命的发现过程,因此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让孩子在发现生命的过程中体验到“审美的快乐”。目前,福建的张文质老师带领的团队正在开展的《生命化教育》无疑将这种理念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在这里我想说明的一点是我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经历赘述出来,以自己的经历和当事人的体验为背景,作为个人来说话?为什么要如此看重自身的体验?因为我们只有彻底地接受自己的真实存在,仔细聆听来自自己的声音,我们才能够有所思考与变化,才能够超越自己的现有思维方式和行动模式,那时,变化和惊喜就会在不经意之间发生。正如罗杰斯在《个人形成论》一书中所说:“按照我个人现在的认识,个人之间的分离性,每个个体以他自己的方式利用经验并从中发现自己的意义的权利,乃是生活所具有的最高价值的潜能之一。在一种十分真实的意义上说,每个人自己都是一个海岛;只有他首先乐意成为自己并得到容许成为他自己,他才能够同其他的海岛搭起桥梁。”“最个人化的东西就是最普遍的东西。”

自由教育家柯领认为,当代的教育危机与世界危机其实质就是一种价值观的危机。他说:“全世界的教育都陷入了功利主义,以追求功利为目标,把人培养成了追求功利的机器,以致演绎出了当代世界的三大危机:1.地球的危机:科学技术非人道化应用造成的生态危机;2.国家的危机:无灵魂的教育造成的人的素质的危机;3.个人的危机:无意义生活之痛苦的精神危机。”“唯有美才能把人类的精神从物质的奴役下解放出来,导向超越,走向创造,走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的生存状态。让美永远成为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与内心深处的道德法则吧!”审美快乐让人爆发无限的潜能,是热情与创造的源泉,是从个体审美的需要出发的、最能为人的心灵愉悦服务的具有精神超越性与普遍性的要素,在我看来,审美的快乐能涵养一个人超越功利的审美精神,从而能够自由快乐地享受人生。

培养具有审美快乐的人应该不仅是家庭育儿的本质,更应该永远是人类教育的终极目标。人的成长是从感觉、选择与体验开始的,学习的内容需要对形式、表现、符号和意义等因素经过审美体验才能进入内心,个体唯有与审美相连,生命才具有价值和意义。因此,审美快乐是一种感觉、一种选择、一种体验。对孩子的学习来说,审美就是目的、过程就是目的、体验就是目的、快乐就是目的。教育说到底就是要通过审美把人的感觉引向到体验美的生命状态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体验的积淀来形成审美价值观以建设一个人强大的内心世界,塑造美的人格、养成快乐的个性,建构优良的智能,形成高水平的认知结构。

人的审美素质是其整体素质的核心,它与其它素质的关系是水涨船高的关系,审美快乐可以定向、调节与整合人格结构与智能结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审美层次决定了他的人格结构与智能结构及其创造性才能的发展水平。因此,一个具有审美快乐的人一定具有轻松自由、又深沉博大的快乐体验。育儿的基本出发点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审美,学会审美就是学会享受生活,生活才是人生的中心。因此,我们要尽可能通过审美来培养孩子发现美的眼光,启发孩子更好地发现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科学美、哲学美、学习美、发现吃穿住行用玩的美的日常生活,从孩子的内心深处激发出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用美的一切引导孩子渴望成长的心灵,引起孩子的审美共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使孩子的学习变成一种激动人心的智力探索,一种愉悦的审美享受,一种快乐的文化旅行。当我们的孩子以一颗纤细明敏的心去感悟生活、体验学习,这时,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一种压力,而是一种审美的需要,是生命成长的渴望,是快乐生活的组成部分。

就育儿来说,我们与其埋怨黑暗,不如自己点亮一支蜡烛。不要抱怨、不要悲伤、不要妥协、不要放弃,回到内心世界屏心静气、心平气和去仔细感悟、体验审美快乐作为家庭育儿本质的整体存在,创造机会让孩子充分享受生活、大胆放手让孩子自由行走,把审美快乐作为变革的基地,把对体制的抱怨转化为一种变革现实的创造的力量,再走出去,竭尽所能地改变不美和苦闷的现实,让我们的孩子真正过上有意义的美好生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哈佛大学“八大智能教育理论”为中心,正在世界范围内引领一场“朝向艺术、美学与生活一体化”的教育运动。这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前行的路上我们并不孤独,我们还有很多的指引者和同路人。这场运动将引领我们执著地追求自己情感生活和整体人格的和谐发展,为我们带来全新的世界观、思维方式与生活理想。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都是一群自由行走的人,我们因此有理由对未来充满希望……

同类推荐
  • 多难兴邦

    多难兴邦

    从屈辱到崛起,中国等待了太久。当五千年的画卷在“鸟巢”轻盈舒展,这一刻,我们等了整整一百年。一百年来,世界格局改变太多,不变的是我们对崛起的求索。世界是国家、民族同进步、共生存的大舞台,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期,大国始终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演绎一段激扬年华。
  • 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平时勤于积累,是打开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那么,我们要如何积累素材呢?一是通过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的语言、技巧等前人已经成功运用过的“间接材料”,为此,平时我们可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段,对于比较好的材料事例,可摘剪下来;二是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直接素材,无论是阅读积累还是生活积累,都围绕一个核心观察世界与社会,思考自我与人生,积累生活感悟。有感悟,你的文章才具有思想性。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个仓库,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
  • 培养高雅的艺术眼光(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培养高雅的艺术眼光(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社会美、自然美都是从劳动中产生的,这些我们上面已经了解到了。那么艺术美又是从哪里产生的呢?从现有的考古学材料看,人类艺术的最初起源,无论如何解释,都离不开人类的劳动。有不少艺术一开始就是和劳动休戚相关、息息相通的,它们并未直接从劳动中脱离出来,可以说,艺术本身就是劳动过程的一部分。中学生要懂得的和会欣赏,本书主要培养高雅的艺术眼光。
  • 思想中国·全球化生存-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思想中国·全球化生存-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收入这个集子的学术报告,是一些大学的机构在大学之外国家图书馆举行的。大学按照这些报告中的一个报告人丁学良教授的说法,没有一流的大学,就没有一流的国家。我们是否也可以说,没有一流的国家图书馆,也就没有一流的国家。
  • 主持词写作要领与范文

    主持词写作要领与范文

    重大节庆活动主持词,是在重要节日里,为庆祝节日的到来,主持人在活动上所发表的讲话。
热门推荐
  • 负了天下也不负你

    负了天下也不负你

    那年血染皇城已让她的心宣下誓言,本以为报了仇就可以无牵无挂地离开,却爱上了这辈子不能爱的人。终相负
  • 沉玙

    沉玙

    沈玙喜欢苏桉,第一次见到他时就喜欢。当苏桉带着全世界的阳光就这样闯入了她一片漆黑的小世界之后,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离他近一点,再近一点。可她却始终不敢靠近他,不管她变得多么优秀,多么耀眼,在苏桉的面前她始终是自卑的。苏桉如果是耀眼夺目的太阳,沈玙便是一株小小的向日葵,永远在远方注视他,所期盼的不过是他的一抹微笑……
  • 末世之我为地狱主宰

    末世之我为地狱主宰

    我逆晨,为杀戮之神正名!为地狱屠夫正名!要让辽阔的疆土遍布血液,屠进天下逆我之人。寥寥疆土,唯我独尊!书友群:851407996(欢迎进来讨论剧情,聊天打屁。)
  • 校园风情

    校园风情

    欲望?金钱?权力?诱惑?代表的是自己的力量不断的增强。小说的前面正处在构造阶段,所以写的不是很好,写过去了也没有在去修改,希望大家耐心的看到后面,看看这份少时年华。
  • 才女有罪别想逃

    才女有罪别想逃

    没有公主病,却有公主命!做人难!做名人难上加难!穿越狗都逃不掉的扬名天下……可是宝宝只想安安静静的做一个美女子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父亲是医生

    我的父亲是医生

    写一篇女儿和父亲的小说。女儿娇蛮,不懂事,父亲无条件爱女儿。女儿总觉得以后会对父亲好。而这以后变成无期,因为父亲走了。父亲走的前几天,女儿仍未想到父亲会从自己眼前消失。直到眼睁睁地看着父亲离开,才知道父亲是生命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回想父亲生前自己种种不孝,泪流满面。为什么子欲孝而亲不在?因为父母在时,我们总难学会懂事和慈悲。父亲并非生来就是我们的父亲,他亦有他的人生故事,而且精彩。
  • 关于虚伪的我的救赎这件事

    关于虚伪的我的救赎这件事

    这是一个剑与魔法的世界,拥有不同的种族与王国。但是却不是一个和平的时代,人与兽,王国与王国,各自都处于危机之中,面对共同的危机魔族,没有王国能独善其身,所以各国之间虽心怀鬼胎却始终未发一兵一卒,维持着着脆弱的和平。但和平终究是脆弱的,战争一触即发,决心改变这个世界的人类——阿斯彼特,下定了决心:先定个小目标,攻略这个王国吧
  • 至尊狂魔

    至尊狂魔

    问天下芸芸众生,谁敢白袍染血,与天争锋?遗腹子张目从小被讥为废物,受尽欺负凌辱,被逼无奈,九死一生,成就先天灵体,从此逆天而行,走上一条与天争锋的求仙大道。“漫天神魔你们听着,我以我之意志加诸天道,从此我道即天道!”张目如是说。
  • 创世轮回在斗罗

    创世轮回在斗罗

    创世神灵默,因为前代创世神的法则制约,卷入了九世轮回之中。第三次的转世,居然又是斗罗大陆!灵默是接受现实?还是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