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52700000006

第6章 国文研究法(5)

凡读皆含于句之内,然亦有非句非读而读时辞气应稍住者,则谓之顿。顿之式不一:(1)起词往往为意之所重,提置于先,读时应略顿者。《史记·蔺相如列传》云:“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矣!”臣头一顿,掷地有声。如云今臣头与璧俱碎矣,便弱。《淮阴侯列传》云:“今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今臣一顿,有力。臣,起词;败亡之虏,臣之表词。(2)语词有为顿者,然既曰语词,则动词与其所系者皆举焉,即句读矣。何以顿为?盖单行语词之句读,固矣,有时语词短而多至三四排者,诵时必少住焉,此其所以为顿也。《汉书·儒林传》云:“今陛下昭至德,开大明,配天地,本人伦,劝学,兴礼,崇化,礼贤,以风四方。”今陛下后,三字二字一顿者四,四字顿者一,要皆为语而有外动止词等字。至《庄子·齐物论》,于形大木窍穴之后,而记其声,则云:“激者,者,叱者,吸者,呌者,者,宎者,咬者。”共八顿,皆内动字,衬以者字,以为表词也。盖窍穴非有激等声也,惟其声之似耳。(3)表词为意之所重,提置起词之先,含咏叹意味者,不可不顿读。《论语》:“大哉!尧之为君也。”大哉,表词,应顿读;尧之为君也,起词。(4)句中咏叹字不顿读便失神理。《史记·廉颇列传》云:“吁!何见之晚也。”韩愈《张中丞传后序》云:“虽至愚者不忍为。鸣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耶?”(5)不论起词止词,连用数名字者,每名字作一顿。《左传·昭公十二年》:“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颖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帅师围徐以惧吴。”使后止词,四本名,排作四顿。又云:“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爕父、禽父,并事康王。”与,介字,后四本名,与熊绎同为事之起词,四顿。(6)句中有用而字则字等连字(凡字用以为提承展转字句者曰连字)者,则而字则字以上应顿读。《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虽三字一顿,然入字出字,亦必顿读,神气乃出。(7)句中有也字者字等助字者,则也字者字必顿读。《论语》:“柴也,愚。参也,鲁。师也,僻。由也,谚。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虽三字句,然读也字者字,必小作停顿,语气自然之理也。要之句之所由成,至为繁赜,举一三隅反,是则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而已。(博)尝谓诵读不留心句读,于古人句子妙处便少体会。(博)素常读书,未尝不细分句读,用“、”符顿,“。”符读,“。”围句绝处以醒眉目也。愿同人有以起予。

(丙)读宜审篇法而符识之。湘乡曾国藩谓读古人文,须寻一篇义绪脉络、反正宾主、轻重浅深、前后疏密、详略纵擒、分合明暗、断续承卸转接处,此即所谓审篇法也。顾篇法讲求,不厌精详,而所以为之符识者,必欲与之相应,势且繁如牛毛,苛细缴绕,徒乱人意,诚不如疏纲阔目之为一目了如也。兹以(博)言之,则审篇法之要有四:

(1)一篇主旨所在,用单竖“∣”符句侧识之。昔人尝譬篇法之妙,如置阵然,虽有百万之师,而中坚所集不过数千人,其馀则去中军数里或十数里,任吾指挥,无不如意;不善用兵者,置于一处,不戢而嚣,故往往一败而不可收拾。行文之法,虽盈篇累牍,而其注意所在,恒不过数十百言,馀不过旁敲侧击,推波助澜而已。故读古人文,必先审其主旨所在,譬如万山旁薄,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挈一领。明侯朝宗曰:“行文之旨,全在裁制,无论细大,皆可驱遣。当其闲漫细碎处,反宜动色而陈,凿凿娓娓,使读者见其关系,寻绎不倦。至大议论,人人能解者,不过数语发挥便归含蓄,若当快意时,听其纵横,必一泻无复馀地矣。譬如渴虹饮水,霜隼搏空,瞥然一见,瞬息灭没,神力变态,转更夭矫。”而曾国藩则谓:“作文从四面写来,似无伦次,如入汉武建章宫、隋焬迷楼,而正言止瞥然一见,在空际荡漾,恍若大海中日影,空中雷声。”其言可谓深得此中三昧者也。必于此参透消息,乃能于文字有所悟入。

(2)通篇前后呼应处,用连三角形“△△△”符句侧识之。古人文字前后连络呼应处,往往有不必为主旨所在者。盖一篇主旨所在,譬之画龙之点睛,睛点不可太多,或举一篇作意而点明于发端之数语,或合通体大旨而结穴于最后之一言。至其连络呼应,所以求骨节之灵通也,犹人身之有百脉,不可不息息相通。此则二者之所为异也。

(3)文字纡徐曲折处,用连瓜子点“、、、”符句侧识之。文有纡徐为妍,事义本不如此,而偏如此说者。上元梅曾亮谓:“诗阅一二字,可意得其全句,非佳诗也。文气贵直,而其体贵屈,不直则无以达其机,不屈则无以达其情。”此语说得最好。盖古人论文明必情深,其意深可玩味,然而不屈则不深,非用情之挚,亦不知所谓屈也。(博)谓委曲求全,乃自古孤臣孽子之操心,而径情直遂之徒,决无仁人孝子,岂厪以文字优劣论耶?书此不禁喟然。

(4)甲乙两段紧相衔接处,用双竖“‖”符句侧识之。(博)谓文人谋篇,譬如大匠作宇,望衡数十,而无倾覆之虞,只缘闘笋紧也。此宇与彼宇,此栋与彼栋,节节相衔,闘笋处无些子松,缝连钩合,岂有土崩瓦解之忧。曾国藩谓:“谋篇须层见叠出,不使人一览而尽。”而究之要其归曰:自首至尾,义绪一线,亦言闘笋不可不紧也。盖文章闘笋既紧,不论横竖说去,下段紧与上段衔接,局势自尔团结。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其论文不过曰“文从字顺”各识职。夫所谓从顺云者,毋亦曰下一字句跟定上一字句下去,下一段意思跟定上一段意思说云耳。匪是谓之不职,惟是此段与彼段闘笋处须如草蛇灰线,着迹不可太粗,粗便臃肿不灵,譬之夏屋渠渠,未见如椽之笋,此则不可不知耳。

(丁)读宜体会古人神理以因声求气。桐城刘大櫆谓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学者求神气而得之于音节,求音节而得之于字句,则思过半矣。其要只在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而武昌张裕钊则曰:“古之论文者曰:文以意为主,而辞欲能副其意,气欲能举其辞,譬之车然,意为之御,辞为之载,而气则所以行也。欲学古人之文,其始在因声以求气,得其气,则意与辞往往因之而并显,而法不外是矣,是故契其一而其馀可以绪引也。盖曰意曰辞曰气曰法之数者,非判然自为一事,常乘乎其机,而绲同以凝于一,惟其妙之一出于自然而已。自然者无意于是,而莫不备至。动皆中乎其节,而莫或知其然,日星之布列,山川之流峙,是也。宁惟日星山川,凡天地之间之物之生而成文者,皆未尝有见其营度而位置之者也,而莫不蔚然以炳,而秩然以从。夫文之至者,亦若是焉而已,观者因其既成而求之,而后有某者之可言耳。夫作者之亡也久矣!而吾欲求至乎其域,则务通乎其微,以其无意为之而莫不至也。故必讽诵之深且久,使吾之气与古人诉合于无间,然后能深契自然之妙,而究极其能事。若夫专以沉思力索为事者,固时亦可以得其意,然与夫心凝形释,冥合于言议之表者,则固有间矣。故姚氏暨诸家因声求气之说为不可易也。吾所求于古人者,由气而通其意以及其辞与法而喻乎其深,及吾所自为文,则一以意为主,而辞气与法胥从之矣。

(戊)读宜熟,熟必以背诵为度。治国文无他谬巧,惟古人所谓文入妙来无过熟。又曰:“熟读百遍,新意自生。”此理不易。即如初学作文,非无一二意思,苦于说不出。何者?以肚子中记得古人句式不多,无相当之语句表之也。实则中国虽文无定法,而其习惯用句式,长短不愈五六十式,号称能文者,不过能颠倒搭配,介以承转字而活用之耳。果能于古作者之文,熟读而强探,长吟而反复,记得古人句式,悟其参差搭配之法,火候到时,自然汩汩其来。要之读古人文,非熟无以生巧。安邱王筠称乡有一秀才,家贫须躬亲田事,暇即好樗蒲,然其作文,则似手不释卷者。或问其故?曰:“我有二十篇熟文,每日必从心里过一两遍。”此以见读文之不必多而必不可不熟也。孔子以斯文自任,而读《易》至“韦编三绝”,则其熟读可知也。古人读必兼诵。诵即背诵,《说文·言部》:“讽,诵也。诵,讽也。读,籀书也。”许君以讽与诵转注,是合讽诵为一,与《周礼·大司乐》“国子讽诵”注“倍(同背)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微异。又许君叙云:“尉律学僮十七已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段玉裁亦引《周礼》注“倍又曰讽,谓能背诵尉律之文”。《竹部》:“籀,读书也。”《毛诗传》:“读,抽也。”《方言》:“抽,读也。”抽即籀,籀读为转注。谓能取尉律之义,推演发挥至九千字之多。太史公读《秦楚之际》,读《秦纪》。诸读字,皆谓绎其事以作表也(均本段玉裁注)。然则读必熟,熟必能讽诵,自《周官》国子以来,未之有改也(《教育杂志》载杨君仲达恩湛译英文教育家司密期原著《教授诵读法》一则所云:“教学生练习各种诵读法,以能脱口而出为度。”杨君有案语,“此论固专指西文而言,西文字以字母而组成,华文字以象形音义而构造,西文横行,华文直行,中西文字构造组织虽不同,而适用其理法则无异。读者试以所论按之华文,确能语语中的”云云,与此相证极合),惟是所熟这部书。安溪李光地谓:“要实是丹头,方可通得去。倘熟一部没要紧书,便没用,如领兵却亲待一伙极作奸犯科的兵,交友却结交一班无赖的友,如何联属得来?”此言读之不可不择也。据鄙意衡之,莫如曾国藩《经史百家简编》矣。

何也?是编有三善:(1)选文导源经史,正李安溪所谓丹头也。(2)体类明备。(综合各体,分为箸述、告语、记载三门,每门又分若干类。)(3)约而易守。曾氏自序其书云:“余选经史百家之文,都为一集,又择其尤者四十八首,录为简本,以备朝夕讽诵。约而易守,收温故知新之益。”其用心可知也。惟读书如炊火,而熟则其火候也。炊火可以着力,火候着力不得,只久久纯熟,待其自至。然炊火亦有法,火力断续,则难于熟,此孟子之所谓忘也;火力大猛,则易至焦败,此孟子之所谓助长也。勿助勿忘,会有熟之一日。熟矣,尤必时温,譬之烧肉,用武火煮过,尤必用文火细煨,乃能透烂。邢懋循尝言其教师之读书,用连号法,初日诵一文,次日又诵一文,并初日所诵诵之,三日又并初日次日所诵诵之,如是渐增,引至十一日,乃除去初日所诵,每日皆连诵十号,诵至一周,遂成十周。人即中下,亦无不烂熟矣。

斯五者读之大要也。朱子教人读书曰:“虚心涵泳,切己体察。”二语尤扼要。何谓切己体察?平湖陆陇其教子,称读书做人不是两事,所读之书,不能句句体贴到自己身上理会,则读书不亲切有味。何谓虚心涵泳?曾国藩谓涵泳二字最不易识,尝以意测之,曰: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雨之润花,过小则难透,过大则离披,适中则涵濡而滋液;清渠之溉稻,过小则枯槁,过多则伤涝,适中则涵养而浡兴。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程子谓鱼跃于渊,活泼泼地。左大冲有“濯足万里流”之句。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之表。此固善喻,而(博)则谓虚心涵泳者,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而加之以毋欲速毋强记之谓也。

第二项看

治国文之道,两言尽之,曰积理,曰养气。积理富,则言有物;养气盛,则辞毕达读。养气之事,而看则积理之事也。曾国藩谓读书宜熟宜专,看书宜多宜速。然四部书籍之浩浩,箸述者之众,若江海然,非一人之腹所能饮也,要在慎择焉而已。兹拟经看朱子《四书集注》,史看乾隆御批《通鉴辑览》,子看武进李宝洤辑《诸子文粹》,集看桐城姚鼐、长沙王先谦编《正续古文辞类纂》。取足于此,不必广心博骛,而斯文之传,诚以为莫大乎是也。看书之要道有四:

(甲)看书须以我看书。李光地论读书博学强记,曰:“记诵所以为思索,思索所以为体认,体认所以为涵养也。”若以思索、体认、涵养为记诵带出来的工夫,而以记诵为第一义,便大差。必以义理为先,开卷便求全体大用所在,至于义理融透浃洽,自然能记,故朱子曰:“以我看书,处处得益;以书博我,释卷茫然。”何谓以我看书?曰:看古人书,处处须切近理会作现世观,不读死书以应现世之需要而已。《春秋左氏传》所载赋《诗》凡二十五,引《书》据义二十二,言《易》十有七。当时经学昌明,君卿大夫,泽躬尔雅,举动有占,酬答有赋。穆姜以一淫妇人,而占易知筮史之非,赋诗拜大夫之辱,类皆援据经义以剖析时事,即当时之现世观也。后来说经者,往往亦有此旨趣,但笺注之体谨严,不溢出于经义之外,如郑笺《桑巵》、《小宛》诸诗,多感伤时事之语,是也。何休注《公羊》,率举汉律,郑君注《三礼》,亦举律说,此以知汉儒穷经,无不作现世观者。至先儒读书劄记,如王深宁《困学纪闻》、顾亭林《日知录》,则古称先,无非规切时敝。而今日欲不读死书,尤须有全世界眼光,仅拘拘于邦域之内,尚不足以尽之也。

(乙)看书须首尾通贯,虚心静虑。朱子曰:“读书之法,须是从头至尾,逐句玩味,看上字时如不知有下字,看前句时如不知有后句,看得都通透了又却从头看此一段,令其首尾通贯,然方其看此段时,亦不知有后段也。如此渐进,庶几心与理会,自然浃洽。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大抵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而徐理之。此读书之法也。”

(丙)看书须作数过尽之。宋苏轼曰:“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凡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如欲求古人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馀念;既讫,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语也。”

同类推荐
  • 多情总被无情恼:晏殊、晏几道的痴情醉梦

    多情总被无情恼:晏殊、晏几道的痴情醉梦

    《多情总被无情恼》:为散文体传记,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背景,以晏几道、晏殊二人的词为脉络,运用散文化笔法点评、赏析,进行个性化、情感化解读,展开两人的传奇人生。
  • 温暖灵魂的味道

    温暖灵魂的味道

    张佳玮用灵犀的文字写出令人垂涎的琳琅美食,让人的整个灵魂都要起舞,整个人生都要亮了。苏美则用跳脱的语言,写出生活的随性,岂能万事如意,但求吃口好的。这么远那么近透过记忆的琥珀,用一块花馍讲述一个与你无关,却处处带你回头的故事,那些让人怀念却回不去的旧时光。小岩井则讲述行走在异国他乡的羁旅人的舌尖乡愁、青春爱情和心灵羁绊。
  • 落花人独立:金庸的情侠江湖

    落花人独立:金庸的情侠江湖

    本书是一本评金庸武侠小说人物的主题系列散文集,作者用她那闪耀着刀锋般光芒的语言,写那么虚无又真实的女子和男子。写女子,则写她们坠入爱情瞬间的绝美样子,写她们在爱情面前的温柔和坚定,以及一切玲珑剔透的小心思。写男子,那些让人喜欢的男子,则用更喜欢的笔调写他们;不喜欢的,也不故意曲笔,而是庖丁解牛一般,画出他们的原本,把厌弃或者包容的权利,交给读者。
  • 南塘

    南塘

    这是作者在小说之外的个人心灵史,收入作者近百篇散文作品。从青春到秋风,从苍茫到澄澈,书中囊括了他在万里山河行走时的思索,以诗意的文字和深刻的思考、内敛的笔调抒写对自然、人生和万物的感慨,充满对于高远天空及悲悯大地的关照。
  • 独酌

    独酌

    此书遵循的是一个“醺”字。醺,微醉也,醺醺然,是一种幸福、乐观、忘我、没有烦事的境界,也是一个较为放开的世界。平日不敢说的不敢想的,此时可以放开了胸襟。说者痛快,听者忘我。
热门推荐
  • 领主祭坛

    领主祭坛

    本书以入宫切勿点开,以后大概也不会有任何更新了。
  • 两界演武

    两界演武

    人心大念,有无穷妙用,汇于一处,成就了这亿万万的诸天。承燃灯古佛之遗泽,踏足不灭不朽。新书:http://www.*****.com/?Book/1003303450.aspx
  • 谢谢你缤纷了我年少的时光

    谢谢你缤纷了我年少的时光

    高中时的一段陪伴,你来了又走我一直以为你只是一时的兴起,却没想到你已经来了这么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网游之神秘走商

    网游之神秘走商

    叶流云进入了一款名为【星盘】的游戏世界,开局惊现传奇职业。得神器,获转职。…………叶流云:“什么?我竟然可以伪装成NPC!还能发布任务的那种!”……玩家眼中他是神秘的npc商人,在npc眼中他是一个勇敢无谓的冒险者……
  • 午夜凶灵之鬼话连篇

    午夜凶灵之鬼话连篇

    首先,我写书,不为名利,不为金钱,我只希望真正能带给读者快乐,为了能让自己快乐,我就是我,雪夜孤雏
  • 杭俗遗风

    杭俗遗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佛说力士移山经

    佛说力士移山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光明时代

    重生光明时代

    秦浩蓝,穿越到平行世界,只想做个安乐公,混吃等死,奈何实力不允许啊,新人要上位,不做点石破天惊的事情,让各位看官们嗨起来,凭什么轮到秦浩蓝,坐在马桶穿越那一刻,爽和痛,都要有准备。从此网文届多了一个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