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6800000082

第82章 大千世界篇(7)

1945年8月6日和9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前夕,美国空军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接连投掷了两枚原子弹。这场人类有史以来的巨大灾难,造成了10万余日本平民死亡和8万多人受伤。原子弹的空前杀伤和破坏威力,震惊了世界,也使人们对以利用原子核的裂变或聚变的巨大爆炸力而制造的新式武器有了新的认识。

裂变核武器的基本原理是使一定量的铀235或钚239从亚临界态向超临界态转变,也就是使核装置产生中子的速度大于中子从核装置逸出的速度。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这种转变:一种方法是把核装置分成两部分,而每一部分都小到不足以具有中子正增殖率,然后用炮式设备把两部分击成一块;另一种方法是用烈性化学炸药包住处于亚临界态的球形核装置,通过引爆将核装置压成超临界态。

聚变核武器是使氢的同位素氘或氚化锂这类热核燃料中产生起爆条件,用裂变核弹的方法使核武器中的热核燃料具有10000000~20000000℃高温,从而引起核聚变。

原子弹和氢弹通常以千吨或兆吨梯恩梯(TNT)当量作为单位来表示。如1945年美国投在广岛的裂变核弹,不到50公斤的铀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2万吨化学炸药。各种聚变核弹即热核弹(氢弹),其威力最高可达60兆吨。据计算,在核武器爆炸时,1公斤铀235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万吨TNT释放的能量,而1公斤氘和氚的混合物完全聚变时放出的能量大约是1公斤铀235完全裂变所放出能量的3~4倍。

导弹的由来

导弹是20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的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首先在实战中使用了V-1和V-2导弹,从欧洲西岸隔海轰炸英国。V-1是一种亚音速的无人驾驶武器,射程300多公里,很容易用歼击机及其他防空措施来对付。V-2是最大射程约320公里的液体导弹,由于可靠性差及弹着点的散布度太大,对英国只起到骚扰的作用,作战效果不大,但V-2导弹对以后导弹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从地面发射攻击地面目标的叫地地导弹。这类导弹还可按射程远近分为近程(小于1000公里)、中程(1000~8000公里)和远程或洲际(8000公里以上)导弹。也可按弹道式地地导弹及巡航式地地导弹分类。地地导弹一般攻击地面的固定目标,但在近距离内也可用于攻击运动速度低的目标,如反坦克导弹。

弹道式地地导弹是发展最迅速的一类导弹,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和苏联分别用德国的器材装配了一批V-2导弹做试验,并着手提高它的射程和制导精度。50年代出现了一批中程和远程液体导弹,这批导弹的特点是采用了大推力发动机,多级火箭,使射程增加到几千公里,核战斗部的威力达到几百万吨梯恩梯(TNT)当量,成为一种有威慑力的武器。

美国首先于1970年在“民兵”Ⅲ导弹上实现了带3个子弹头,随后美、苏在新研制的远程导弹上都采用了这项技术。随着进攻性导弹精度的提高和侦察能力的完善,从固定基地发射的导弹越来越难以保证自身的安全。采用加固的办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生存能力低的问题。机动发射方式效果更好一些较小的导弹多采用机动发射。大型多弹头导弹比较笨重,陆地机动发射会遇到许多困难。一些国家转而研制便于机动发射的小型单弹头洲际导弹。

“幼儿园”的名称由来

幼儿园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所创办。当时1802年,他关心工人的处境,反对10岁以下孩子进厂作工,在苏格兰纽兰纳克为1~6岁儿童开设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2岁以下的入托儿所),名称为“幼儿学校”。

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在勃兰根堡举办同样的学前教育机构,但直到1840年才正名为“幼儿园”,同时设有幼儿教师训练班。19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推广幼儿园的设置。我国幼儿园是清末光绪年间才出现,那时大多叫“蒙养院”。

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朝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还特地提到“蒙养院章程”的条文,规定年龄3~7岁的幼儿入学,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内容,辅以语言、图画和歌唱的教学。当时最先设立的有武昌小学堂蒙学院、上海务本女塾幼稚所和北京的京师第一蒙养院。1912年辛亥革命后一律改称“蒙养园”,而到1922年又改名为“幼稚园”并沿用近30年。

解放后,1951年的《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将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机构规定称为“幼儿园”,由此而沿用至今。

“宪法”一词的由来

“宪法”概念的最早形成,来自英文constitution,英文由来于拉丁文constiutio。古罗马时期用来表示皇帝的各种建制和皇帝所颁布的诏令、谕旨之类文件,以区别于市民会议通过的法律文件。中世纪英国建立的代议制度后来为欧美各国广泛采用时,人们把规定代议制度的法律称为consititution,即宪法——确认立宪政体的法律。在我国,19世纪80年代郑观应在其《盛世危言》中首次使用“宪法”一词,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此后“宪法”成为特定法律术语。

“大夫”称谓的由来

我们通常称呼医生为“大夫”,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远在宋朝,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都有了相当的发展。负责管理医疗行政的官职很多。宋制翰林医官院医官就分七级,而官职就更多了。有22种,如: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保安大夫、翰林良医、和安郎、保安郎、翰林医正、翰林医痊、翰林医令、翰林医诊、翰林医学……所以,“大夫”就是当时医官的头衔。从那时起,人们也就称呼医生为“大夫”了。

轮胎的由来

最初的车轮都是木制或铁制的,由于当时汽车本身的悬架系统还不完善,行驶起来非常颠簸。硬化橡胶的诞生,使得汽车轮胎向前走了一大步。1845年,出生于英格兰的罗伯特·汤姆逊发明了橡胶充气轮胎,虽然简单了点,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减振性能,滚动阻力减小。到了1895年,一个法国人把充气轮胎改良后首次安装在汽车上,并参加了巴黎至波尔多比赛。最初的这些充气轮胎由于使用涂有橡胶的帆布当胎体,帆布的纵横线互相交叉,容易磨断,因此轮胎寿命都不长。

1903年,JF·帕·珀发明了斜纹纺织品,由于斜叉线不易被磨断,轮胎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1904年马特创造了炭黑橡胶。在1908~1912年间,胎面胶上才有了提高轮胎性能的花纹。帘线与炭黑轮胎技术为轮胎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轮胎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提高。19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轿车轮胎由低压胎过渡到超低压胎;40年代轮胎开始逐步向宽轮胎过渡。1930年,米其林制造了第一条无内胎轮胎;1946年,米其林又发明了举世闻名的子午线轮胎,子午线轮胎的诞生,开创了轮胎发展史的新纪元,为轮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汽车轮胎作为汽车非常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承受了汽车的全部载荷,吸收和缓冲了一部分直接来自路面的冲击和振动。轮胎与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车轮回正、转向特性及车轮定位等都有密切关系,一旦轮胎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汽车的正常行驶。

“立交桥”的由来

立交桥,是伴随高速公路应运而生的。城市立交桥不仅大大方便了交通,而且成为城市建设的美丽风景。为了车流畅通,并安全地通过交叉路口,1928年,美国首先在新泽西州的两条道路交叉处修建了第一条苜蓿叶形公路交叉桥。1930年,芝加哥建起了一座立体交叉桥。1931年至1935年,瑞典陆续在一些城市修建起立体交叉桥。从此,城市交通开始从平地走向立体。

阳历的由来

阳历又被称为公历。阳历是以地球环绕太阳运转一周的时间作为一年的历法。最初创立阳历的是埃及人。他们创立的历法一年有365日,共分12个月,每月30日,另在年终加5日。但埃及历来考虑日还有小数,因而误差越来越大。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阳历起源于古罗马的儒略历,据传是恺撒大帝创立并颁行的。它的产生与欧洲基督教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

根据《福音书》的传说,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日后复活,恰恰是在春天。早期基督教徒庆祝复活节的日子曾因地而易,相当混乱。直到公元325年,在尼其亚第一次欧洲宗教会议上,才最后解决了这个问题,规定复活节为过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

随着岁月的流逝,春分就慢慢地靠近冬天了。为了使复活节回到春天去,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根据意大利天文学家利里奥在1576年提出的方案,对儒略历进行改革。修改后的儒略历称为格里高利历,它是以太阳周年运动视为制历依据的一种纯太阳历,因此俗称阳历。格里历不仅解决了复活节与天时不合的问题,而且具有很高的精度。

儒略历测量地球绕太阳一周需365.25天,而阳历为365.2422天,很明显,后者要比前者精确得多。于是,阳历陆续为全世界各国所接受,并流行于全世界。其实,我国南宋时(1099)的“统天历”中,就采用了一年365.2422天的算法,比阳历早380年。

阴历的由来

我国在辛亥革命以前通行的历法是阴历,旧时称为“农历”,但又与农历有所不同。

我国的阴历主要以朔望月作为历月的标准。即以月亮的一次圆缺循环为一个月,一年有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共354天或355天,这比一个回归年少了差不多10天零21小时。怎么办呢?于是便引进了“闰月”,规定每隔2~3年加一闰月来调整节令,这样,闰年就变成了13个月。显然,我国阴历中对于历年的制定是以阳历回归年作为标准的。

以上可以看出,我国的阴历并不是那种完全根据月亮盈缺变化的周期来制定的纯粹的阴历,而是阴阳合历,这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大月小月的由来

人们都有这样的常识,阳历有大小月之分,即阳历月份有这样的规定:“4月、6月、9月及11月有30天,其余的月份有31天,2月例外,只有28天。”

月份的大小,始于罗马帝国恺撒时代。当时恺撒派人修订历法,制定了儒略历法,决定凡有特别宗教意义的月份31天,不重要的月份30天。因此,取名门神的1月,以战神为名的3月,为表示尊敬恺撒大帝而取名的7月,都有31天。因为2月是处死犯人的月份,属不吉的时间,所以只有29天。恺撒大帝的继任人奥古斯都以自己的名字命名8月。为了和恺撒等同起来,他要求把8月也加成31天。为了要使8月有31天,他便从2月再借来一天,把2月减少到28天。又为避免3个大月的月份连在一起,又规定9月及11月各有30天,把10月及12月加长到31天。

“刻”的由来

1刻钟指15分钟。但在我国古代1刻是指14分钟多一点。何称“刻”?溯其源,“刻”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单位。早在周代,已有漏壶计时,叫铜壶滴漏。是在铜壶底钻1小孔,壶内竖1根刻有度数的箭,水灌满铜壶后,随着水从小孔一滴滴漏下,水面缓慢下降,箭杆上表示时间的刻度就逐一露出水面,故称“滴漏”。但是由于水多时滴得快,水少时滴得慢,很不准确。因此,又在上面阶梯形地设置上、中、下3只播水壶,下面设1只受水壶,让中、下两只播水壶始终保持水满状态。这样,水位稳定,滴漏的速度就均匀了。水滴入受水壶后在受水壶中逆向刻有时间度数,使壶内有时间刻度的箭形浮标能准确地指示出当时的时间。到东汉时发明了百刻计时制,在漏壶的浮箭上划分为100个刻度。“一刻”就是指浮箭上升一个刻度的时间,相当于现在的14分钟多一点。

“小时”提法的由来

两个钟点之间的间隔称为“小时”。“小时”是从“大时”引申而来的。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24小时,半夜11点到1点的时间为子时,1点到3点为丑时,3点到5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

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算术的由来

公元3世纪,亚历山大科学院的丢番图综合整理了当时人们在数字方面的经验知识,汇编成《算术》一书。他在书中提出了200多个难题,成为一本系统的数学着作,但在罗马帝国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后来这本书传入阿拉伯帝国,引起了阿拉伯人巨大的兴趣,并对此书进行了研究。

1202年,生于比萨的意大利数学家莱昂纳多发表《算经》一书,将阿拉伯笔算法引入西方。到了16世纪,经过阿拉伯人修正的丢番图的《算术》又传回西方。

这部着作于1621年印刷出版,1670年再版时,天才的法国数学家皮埃尔·德·费尔马为该书作了评注。这部着作的出版是西方数学发展的新起点。在以后的17、18世纪,人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建立了古典算术。

在我国,算术发展得很早。秦汉时即有算术专着《九章算术》了,并且我国古人在勾股定理、π值计算方面都要领先于西方。

运算符号的由来

500多年以前,德国有一位数学家叫威德曼。他在横线上加一竖(+),用来表示增加的意思,在(+)上去掉一竖(-),用来表示减少、去掉的意思。于是,加号“+”和减号“-”就产生了。但是它们被大家公认,作为运算符号,是从1514年被荷兰数学家荷伊克正式应用开始。

“=”是1557年英国剑桥大学的列科尔德引入的。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倡议把“=”作为等号。

“>”和“<”分别表示大于和小于。这两个符号是17世纪的哈里奥特首创的。

在这些符号没有出现的时候,人们运算时都要用文字来说明,那是多么麻烦的事啊!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1.6万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8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这一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

同类推荐
  • 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

    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

    提问是孩子的专利,他们的小脑袋瓜里总是充满了各种奇思妙问。宇宙的问题、动物的问题、自己身体的问题、哲学的问题、人人都会问的问题、天才才会问的问题、不能成为问题的问题……但是,孩子们却绝少有机会得到专业、准确又令他们满意的回答。为此,本书编者从10所英国小学数千名4~12岁的孩子提交的问题中,精选其中115个最奇妙有趣的问题,然后邀请世界各领域的顶级人物——他们真的是最合适的人选——予以解答,最奇妙的问题,遇到最高明的解答,就是这本《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
  • 热爱祖国(中华美德)

    热爱祖国(中华美德)

    每一个好故事,都会带你种下完美人生的种予;每一个好故事,都是我们领悟人生的一盏明灯;每一个好故事,都是我们人生的一块基石。它给我们智慧的启迪,让我们抓住希望,对于今天更加珍惜,对明天充满自信!让我们一起携手走进本书去温习下我们的传统文化吧。
  • 塑造孩子爱心的情感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塑造孩子爱心的情感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塑造孩子爱心的情感故事》讲述了红包里只有一元钱、走过泥泞、感激、圣诞快乐等情感故事。
  • 少年痴呆症

    少年痴呆症

    谢辽沙的好朋友肥仔的爸爸妈妈因为误会离婚了,肥仔十分痛苦,他离家出走了,在流浪的日子里,他年龄小,找工作时老板都嫌他不满十八岁,他就贴上假胡子去找工作,结果被人识破。后来,肥仔得了少年痴呆症。谢辽沙他们想尽办法要治好肥仔的病,还要让他爸爸妈妈破镜重圆,为了达到目的,谢辽沙他们进行了一场场精心的策划,结果会怎么样呢?
  • 无处不在的化学(人生解密)

    无处不在的化学(人生解密)

    科学早已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无论是仰望星空、俯视脚下的大地,还是近观我们周遭咫尺器物,处处都可以发现科学原理蕴于其中。本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
热门推荐
  • 极品马匪

    极品马匪

    文能提笔安天下(舌战大儒群臣)武能上马定乾坤(匪战世家鞑虏)
  • 鬼眼通天

    鬼眼通天

    人说,头上三尺有神明!真正能见到鬼神的却是屈指可数!自幼便有一双能够看到鬼的眼睛,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所有的一切,都从这双能看到鬼的眼睛开始……想要拥有正常人的生活,却因为这双眼睛而困扰多多!想要摆脱这些鬼怪的纠缠,却意外得知自己竟然是特么的招鬼体质!开什么玩笑!不管你是恶鬼还是好鬼,统统给老子滚蛋!
  • 奇妖目录

    奇妖目录

    凌初出生在一个充满妖怪的地方,父母双亡,哥哥不知所踪,生存在这个世界的好无缚鸡之力人类少之又少,都是那些拥有不死之身,可以变化为各种神兽的物种反而更多。凌初就是一个小人类,为了让自己活着,努力变强。开始斩妖除魔,并将她除掉的妖魔鬼怪加进一本书,制作成奇妖目录。在她刚出任务时去寻找了一个可以变为龙的人。那个人叫景酒靠着百妖团和景酒的帮助找到哥哥。
  • 重生之金牌嫡女

    重生之金牌嫡女

    相府嫡女,一朝为后,母仪天下。却在中秋之夜遭夫君与庶妹联手设计,捉奸在床。废黜皇后之位,打入冷宫。得知真相,原来母亲之死另有蹊跷,原来夫君娶她不过为利,原来情深似海的姐妹全是演戏。相府之中,嫡女重生。为了不重蹈覆辙,为了母亲安危,她开始让自己变得心狠。斗姨娘,斗庶妹,斗一切不让她好过的人。墨千尘说,只要你主卧登上皇帝宝座,我便替你报仇雪恨,但我绝对不会爱上你。冷云歌说,只要你替我报仇,我便倾尽一切,助你登上皇帝宝座,你放心,我也不会爱上你。当我即将君临天下,为何我却感觉不到欢喜,仿佛一颗心被谁带走?当你君临天下,我也只能埋葬对你所有的爱,寻一处梅花盛开的地方,度过一个人的天荒地老。
  • 重生民国殷珞

    重生民国殷珞

    曾经她叫童若雨,二十岁遭遇男友劈腿,半路劫杀死于非命。重生她叫殷珞,十六岁遭遇全家灭门,侥幸逃脱寄人篱下。可老天爷似乎一直没睡醒,未来的婆婆是被欺负的二房,未来的老公不接受安排的婚姻,未来的公公管的好生意却管不好家,她能做的就只有靠自己,无论是命运还是爱情她都要重新书写。
  • 拜金少女年代记

    拜金少女年代记

    多情美少女遇到自闭多金男,拉开了黑与白的攻防战。所谓三千浮云,浪漫黄土。转瞬之间,四季的明媚童话已然上演。关于十二星座之间的浪漫关系,一触即发。一场关于成长恋爱的青春圣经,诵响久违的阳光活力。如果可以相信爱情,那么生命该多么痴情。
  • 不确定空间

    不确定空间

    午夜的城市,总是笼罩着淡淡的重影,那个重影叫做,不确定空间。
  • 豪门蜜爱:小宝贝,别闹

    豪门蜜爱:小宝贝,别闹

    小白兔,白又白,蹦蹦跳跳真可爱……无心落到了大灰狼的陷阱里还不自知。“丫头,喜欢他是吗?不如我们就来赌一把,一个月,如果他接受你,我答应你任何条件,包括消失在你眼前!”“那……我输了的话会怎样?”她深深晓得,这个家伙腹黑极了,和他交集?必须得多长个心眼!“做我的女朋友,一个月,这是我对你喜欢的期限!”大灰狼微微一笑,眼眸幽深,透着柔情,风度翩翩,优雅绅士,一看就是情商极高的男人,配上他一身帝王一般的光环——啧啧,对付一个小丫头,他白亦君会输?
  • 星河诸天录

    星河诸天录

    星空环宇衍生万界,证三千大道夺一份天机,各路豪杰大显神通,一夕万界内残垣断壁,生灵涂炭,生灭一念之间,诸道争锋谁主沉浮。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