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770400000016

第16章

四須知大車唯喻十法者以諸境十乘之後皆引大車為喻故也何者其車高廣喻妙境也幰蓋慈悲寶繩交絡喻發心也安置丹枕枕有內外若車內枕休息眾行即喻安心若車外枕或動或靜動靜只是喻通塞也破塞存通即塞而通其疾如風即破無明喻破徧也大品云法愛難斷故處處說破無明三昧始自白牛終至平正喻道品也又多僕從喻正助也頌中云儐從禮云導也又云侍邊也遊於四方喻次位也安忍離愛在次位初安忍只是忍於五品違順二境令入六根離愛只是離六根中相似法愛又次位者只是行之所階恐行者生濫故於次位中別出五品六根清淨勸勵行者令離障離愛故知前七正明車體及以具度後三只是乘之所涉若無所涉運義不成是故十法通名乘也今習大乘者自量己心如何得與大車文合若一句即是為是何句一句即足何須諸句豈佛謬說強騁文詞煩列車儀衒惑迦葉此大羅漢久為僧首四十餘年不受真化纔聞方便通歎二智略開顯已動執生疑情方猶豫殷勤三請廣聞五佛十番開權又覩身子三業領解八部引例四眾酬恩如來述成分明與記經斯重疊宿種未開纔聞大車便堪記莂故知此乘觀法具足仍存翦略粗點十觀若廣張行相何由可備不別解釋即悟生生望上稱中比下仍利若此車譬一句徒設則顯佛有綺語之辜或舉集人添糅之咎及責譯者混雜之愆若屬對有由則行儀可軌豈學大觀頓爾全棄既失大檢小徑莫從大小咸亡恐隨邪濟乘壞驢車為向何方。

五須知諸法皆具十乘者文句記釋賜車中云所賜不二是故云等但點所習無非妙乘只緣性同賜義則等既云車等何以各賜昔習不同諸位不一至此所說無非一乘若一人不徧不名子等且云子等應徧諸法一物不與不名賜等所謂色心逆順依正行理因果自他解惑小大慧福故知等賜只是開彼三乘六道無非一如故一一如無不徧攝徧具徧入一切眾生誰無四方道場之分誰不理有大車具度待時待緣是故爾耳故至今日方云各賜故止觀中觀陰入界歷緣對境及煩惱等皆明十乘即是色心依正因果等一切諸法皆具十乘也。

六須知諸教門門具十者此如妙玄第八卷中明實相門示入門觀約於四教門門明於十乘之行然雖辨於十乘但是列名而已若今止觀正明妙行故置前之三教十乘也。

七須知開顯唯妙十法者前明諸教門門具十對偏說圓乃是相待判麤妙耳今明開顯唯妙十法則是絕待開於四味三教四門門門十法即是圓頓醍醐妙乘也。

八須知簡體與具度別者文句中引世人明乘體不同光宅以佛果究盡無生二智為車體(云云)莊嚴取因總萬行為乘體(云云)乃至云大乘以實慧方便為車體(云云)章安私謂云諸師釋佛乘之體而競指具度何異眾盲觸象諍其尾牙依天台智者明諸法實相正是車體一切眾寶莊校皆莊嚴具耳文句記云牙等雖象通別不同通則無非象身別則身非耳等準譬破義意亦可知故亡體者通別俱迷具如玄文顯體中辨故妙玄中引於古人明乘體畢章安斥云悉非今經乘體並是莊校儐從耳那忽於皮毛枝葉而興諍論邪喧怒如此孰能別之今家簡出正體者如三軌成乘不縱不橫不即不離顯示義便須簡觀照資成唯指真性三軌既然餘法例爾故云三德不縱不橫名為大乘於大乘中別指真性以為經體釋籤委簡今不具錄輔行又解攝法文云實體止觀以為能攝事理等六以為所攝所從於能故云攝法雖辨偏圓次不次等但明實體所攝法徧豈所攝差降令體分張輔行又簡不思議境所明四聖六道之法乃是為知不思議境所攝法耳諸祖格言如此明了而四明云不思議三諦皆是經體又云實相理體差別相相宛然豈非違祖背宗傷教損理之甚乎哀哉哀哉世人迷醉望聲傳習都不醒悟具如光明玄義順正記及十六觀經疏往生記中辨之。

九須知觀心立十法義者止觀云觀心具十法門輔行云觀法非十對根有殊(十乘對三根不同)又次位下三雖非觀法並由觀力相從名觀故名十觀又備此十令觀可成故名成觀亦名成乘思之可見又下文云若無十法名壞驢車問前第五條既云諸法皆具十乘今文何故又云觀心立十法義答前文約通故諸法皆十今文從別故云觀心立十耳。

十須知白牛異黑牛故者黑牛即是三車之內第三牛車也經文之中雖無黑字而各賜諸子等一大車中既云白牛驗知三車之內第三牛車但是黑牛耳所言白者文句云白是色本即與本淨無漏相應故故前文云無漏妙觀以為白牛若爾黑牛反顯黑非色本不與本淨相應名為黑牛也故偏小菩薩空假二智全是無明黑染不與佛智白色相應故不可以大白牛車濫同三車中第三黑牛車也慈恩云大白牛車即三車內第三牛車以慈恩宗明菩薩大乘不分小衍偏圓之異遂說法華只開二乘不會菩薩此與今家大意相反廣如文句引古諸師明二乘索車菩薩不索車作十難難之章安私以總別駁之(駮謂班駮不純之狀亦雜也破彼如駮正釋如純)觀其詭累三藏(詭者詐也累者重疊也古人十義多是詐累藏通也)故設十難(古人十難具如文句)管見一班都非大體若爾慈恩但是拾古之失以為已得耳非是慈恩自立義宗也古人既謬慈恩寧是所以今文乃云須知白牛異於黑牛故也然此十條皆云須知者囑後學輩意之所解心之所行當明了無濫故云須知耳近人學法混沌不明誠堪憐愍是故若能知此十條則聞眾怪說情慮坥然法華妙行投心有地(云云)。

所言別下次釋別義十乘各四文為二初與前附文對辨縱有一兩似前附文者至下隨文具為點出為欲辨異他所立者即前所謂次明所立異於諸家及今學者讀文昧旨不知所立唯順圓融也。

次妙境下正釋別義文為十初妙境中為三初標次一於下釋文為四初明無情有佛乘義者即是無情有佛性義也此意淵奧卒難開悟今先述大旨次消今現文初述大旨者金剛錍云曾於靜夜久而思之思之未已怳焉如睡不覺[穴/(爿*臬)]云無情有性(金剛[金*((白-日+田)/廾)]中下文又云余患世迷恒思點示是故[穴/(爿*臬)]言無情有性何謂點示一者示迷元從性變二者示性令其改迷是故且云無情有性若分文示則大教談於佛性而不說於無情小教言於無情則不說於有性而今謂之無情有性者斯蓋發揮涅槃大教圓伊金[金*((白-日+田)/廾)]以決四時三教徧小四眼無明之膜令見一切之處悉是圓頓毗盧遮那法身正報眾生佛性猶如虗空非內非外一切處有不隔牆壁瓦石草木則是無情有佛性也豈非無情有佛性義乃是開小成大決麤令妙示權即實點事明理乎是故當知從迷就事區而別之心有緣想名為有情色無覺知名為無情若乃從悟就理而說則有情性徧不隔瓦石乃名無情有佛性耳故止觀云一色一香無非中道輔行解云山家教門所明中道唯有二義一離斷常屬前二教二者佛性屬後二教於佛性中教分權實故有即離今從即義故云色香無非中道此色香等世人咸謂以為無情然亦共許色香中道無情佛性惑耳驚心由是約於十義辨之十義具如下文引示須知無情即是色香佛性便是中道他人迷於佛性中道體同名異却許色香中道之教不信無情有性之說他人意謂佛性但在有情之內法性中道通於色香故也他人若知眾生佛性有情體徧終不分張佛性中道情無情別以迷此故遂分兩派荊谿於是依經立義點示眾生有情性徧不隔瓦石以明無情有佛性理以申色香中道之教且有情之性既徧無情何得非性邪如此豈非開麤即妙點事明理故云今從即義色香無非中道故釋籤云故知今即即彼別教次第三諦次第即已方成今即何者彼若未即猶同小空及隨事假今若即已三俱圓妙尚即於別豈不即於通及三藏故知無情有性乃是開前三教有情性徧不隔瓦石即事明理耳若不爾者今文謂之無情有性下文乃立有情性徧如何會通邪故知有情性徧不隔瓦石便是無情有佛性矣故止觀明不思議境約於中道讀十法界三字合呼輔行謂之心性不動假立中名三千即中性正因者乃是無情有於中道遮那佛性也何哉以止觀中去丈就尺去尺就寸觀於陰心以成妙境百界千如複俗差別同二真諦中道雙非故在剎那也故前所明妙境五中第三為欲聞顯思議境故及以第一為示三千在一念故即是無情有佛性義若不爾者今文謂之於無情境立佛乘故法身體徧如何領解邪然即三而一故云三千即中性正因耳若即一而三乃是三千即空性了因三千即假性緣因也亡泯三千假立空稱雖亡而存假立假號良由於此故知三一九三但是修性離合之異耳所以金[金*((白-日+田)/廾)]下文謂之諸問且令識十乘初妙境而已餘乘諸境不睱論之以金[金*((白-日+田)/廾)]上文立四十六問明於無情有佛性理三一融妙正是約於摩訶止觀觀於陰心以成妙境一念三千即空假中三諦之理有情性徧方得一念具足三千不隔草木牆壁瓦石以明無情有性故也是故金[金*((白-日+田)/廾)]下文乃云一家所立不思議境於一念中理具三千故曰念中具有因果凡聖大小依正自他故所變處無非三千而此三千性是中理不當有無有無自爾何以故俱實相故實相法爾具足諸法諸法法爾性本無生故雖三千有而不有共而不雜離亦不分雖一一徧亦無所在是故今文妙境四中第一謂之於無情境立佛乘故須知此明佛乘之體法身周徧是即三而一若即一而三則三佛之性無不周徧今且從於即三而一所以謂之於無情境立佛乘故即金[金*((白-日+田)/廾)]云無情有性也若乃即一而三自屬次文眾生性德具三因耳三一雖則體同相即今從存於三一之意故茲區別後學思之不須驚怪也)仍於睡夢忽見一人云僕野客也容儀麤獷進退不恒逼前平立謂余曰向來忽聞無情有性仁所述邪余曰然客曰僕忝尋釋教薄究根源盛演斯宗豈過雙林最後極唱究竟之談而云佛性非謂無情仁何獨言無情有邪(荊溪假夢寄客立以賓主耳應知寄於野客乃是斥於清涼觀師耳故涅槃經云為非涅槃名為涅槃為非如來名為如來為非佛性名為佛性云何名為非涅槃邪所謂一切煩惱有為之法為破如是有為煩惱是名涅槃非如來者謂一闡提至辟支佛為破如是一闡提等至辟支佛是名如來非佛性者所謂一切牆壁瓦石無情之物離如是等無情之物是名佛性清涼觀師執此經云離如是等無情之物是名佛性以難荊谿所以謂之而云佛性非謂無情仁何獨言無情有邪故清涼觀師華嚴疏云如徧非情則有少分非是覺悟況復涅槃佛性除於瓦石大論中云在非情中名為法性在有情中名為佛性明知非情非有覺性又賢首藏師起信論疏亦引大論云真如在有情中名為佛性在無情中名為法性賢首清涼既皆謂之在無情中但名法性豈非共許色香中道無情佛性惑耳驚心若謂不然何故清涼專執涅槃經文佛性除於瓦石邪是知金[金*((白-日+田)/廾)]之作正為破於清涼觀師傍兼斥於賢首藏師耳金[金*((白-日+田)/廾)]既然輔行十義意亦如是今家學者解釋金[金*((白-日+田)/廾)]及以輔行都不知此豈非探討之不廣論議之畢淺乎是故須知涅槃經云離如是等無情之物名為佛性乃是權教帶方便說所以謂之依迷示迷云能造是附權立性云所造非若不爾者今問瓦石若乃一向永非佛性二乘煩惱豈亦一向永非如來及涅槃邪只此一問眾滯自消而欲苟執牆壁瓦石無情非性權教之文其可得乎故知經文寄方便教說三對治暫說三有以斥三非故云煩惱二乘瓦石非是涅槃如來佛性耳若頓教實說則本有三種三理元徧達性成修修三亦徧所以經中於三非文後便即結云一切世間無非虗空對於虗空故知經以眾生佛性正因結難何所不攝豈隔煩惱及二乘乎虗空之言何所不該安棄牆壁瓦石等邪由是言之清涼乃是執權難實則權實俱亡緣了難正則三因咸失也哀哉傷哉所引大論真如在無情中但名法性在有情內方名佛性者荊谿親曾委檢大論都無此文或恐謬引章疏之言輙便分為兩派而說諒是曾覩小乘無情之名又見大乘佛性之語亡其所引融通之談而棄涅槃虗空之喻不達修性三因離合不思生佛無差之旨謬效傳習無情之言反難己宗唯心之教專引涅槃瓦石非性不測部時出沒之意如福德子而無壽命弱喪徒歸猶迷本族如受貴位不識祖宗亦如死人而著瓔珞用是福為用瓔珞為法相徒施全迷其本云云)。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仙途蔓延

    仙途蔓延

    一个被遗弃的女婴苏蔓,机缘巧合踏入仙途,却因为灵根特殊一直徘徊在天才与废柴之间,在不着调的师祖和师兄加上冷面师父的三重刺激下,苏蔓终于踏上大道,没想到,等待她的并不是一番坦途,而是更为艰难的考验,突然蹦出来的父母,突然被扼杀的爱情……原来站的越高要承受的就越多……不过所有的付出终将会有回报,找到自己的道,终将站在巅峰,笑看天下
  • 龙血剑圣异界纵横

    龙血剑圣异界纵横

    这是一个人类和魔兽共存的世界,这是一个魔法和剑技横飞的世界,这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这是一个广博的魔幻世界……一次意外,雷鸣穿越到这个混乱世界,为了生存下去,他只有慢慢得让自己变强,知道有一天他成为这个世界的最强者。“我并不是想要称霸这个世界,我只是想要掌控自己的命运。”
  • 三作家

    三作家

    本书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代表作之一。茨威格分别为世界文坛上三位卓越的作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法国作家司汤达和意大利作家卡萨诺瓦立传,展现了他们非凡的人生际遇和创作生涯。在记叙三位传主生平的同时,茨威格极其善于心路历程的刻画和性格特征的描写,语言酣畅淋漓,富有气势,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不恐不惧

    不恐不惧

    一个充满恐惧的世界,但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好像和这个世界大相径庭。这是一个收集怪异的故事,什么水晶湖杀手杰森,什么梦魇弗莱迪又或者是……你?偶尔写点日常沙雕恐怖风?不喜勿喷小说中的S人狂有的取自现实中的S人狂,请不要把小说中的S人狂和现实中S人狂弄混。小说中的S人狂以现实中的S人狂为原型,虽然名字一样能力一样手法一样,但是S的人不一样。
  • 天熵乱纪元

    天熵乱纪元

    乱世纪到来。异能、修仙、魔法、科学派。风火雷电、金木水火土。魔咒与巨兽。古典主义的枪械与大炮。混战!混战!一切都是因为,他想证明自己的一个理论。所有神明都源自宇宙大爆炸的瞬间。所有神明都不是永恒的。他们都会随着熵增变得无序,渐渐消逝。他想看着诸神就这样离场。只是诸神却不肯作罢。于是一场场大战。淡红色的血,终于将黑色的宇宙,染成暗红的颜色。
  • 校花的随身高手

    校花的随身高手

    他是武学高手,他曾经是杀手,也是医王。为了一次相亲,他踏入了都市。成为了美女校花的贴身高手,随身保护校花。一颗神奇的戒指,给与了他无限的能力。美女,金钱,权利,不再活在梦中。他要纵横天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武圣太一

    武圣太一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结丹化神只是一个欺世谎言,不屈的人族以武入圣成就大道。彷徨的世家独子,傲娇的少年皇帝,失忆的店小二,神秘力量将他们的命运结合在一起,责任越大,力量不得不更强。世上本无神,武圣入天门。
  • 踏仙之途

    踏仙之途

    一件神秘之物改变了一个平凡小山村里居住的村民的资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在这小山村中,恰在此时遇到修真者的帮助七个孩子自此走出了山村。从此他们开始了互帮互助的修炼生涯,面对修真界的跌宕起伏与各人的爱、恨、情、仇,最终七人还是走向了不同的路......
  • 海琼白真人语录

    海琼白真人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