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997900000026

第26章

王遠知

道士瑯琊王遠知,陳揚州刺史曇首之子。外祖丁超,梁駕部郎中。其母因夢靈鳳,有娠。僧寶誌曰:生子當為神仙宗伯也。年七歲,日覽萬言,博總群書,心冥至道。年十五,入華陽事陶貞白先生,授三洞法。又從宗道先生藏矜,傳諸秘訣。陳主召入重陽殿,特加禮敬,賞責資送還茅山。先生乃於洞西北嶺上,結靖室以居,研味玄秘。陳宣帝大建末,靖室中忽有一神人醉外嘔吐,先生然香禮候,神人曰:吾將遊天台山,卿能去否?先生即隨出,上束嶺。至山半,忽思未二三弟子付囑經書,背行十餘步,迴望神人,化為鶴飛去。隋晉王廣鎮揚州,王子相柳顧言相續奉請先生。既至,斯須而鬚髮變白,王懼而歸之。少選復舊。王踐祚,勁崔鳳舉諮還,帝親執弟子禮。勁江都起玉清玄壇以處之,仍令代王越師焉。唐高祖龍潛時,先生嘗密告符命。秦王與房玄齡微服就謁,先生迎謂曰:此中有聖人。秦王請以實告,先生曰:方作太平天子,願自愛也。秦王詣先生,受三洞法。及登極,將加重位,固辭歸山。至太宗貞觀九年,劫潤州於茅山置太平觀,并度七人。降璽書曰:朕昔在藩朝,早獲問道,眷言風範,無忘寤寐。近覽來奏,請歸舊山,己有別敕,不違高志。所令置觀,用表宿心。先生浩氣虛懷,語默一致,涵照如鏡,應物無私。時有竇德玄,先經揚州,遇司命使者,言其有重祿,以九九之數當終命。德玄求哀,使者云:真人王法主是少室仙伯,檢錄人鬼之任,關奏天曹,無不即應。德玄遂懇析於先生,先生不得已,因與請命。使者報曰:更延十三年。至高宗朝,德玄為左相,捐館舍之日。言皆如之,故舉世呼先生為法主。又知已授仙職,後謂潘師正曰:吾昨見仙格,以小時誤傷一童子唇,不得白日昇天,署少室仙伯,將行有近。翌日,沐浴加冠衣,焚香而寐,告化,時年一百二十一歲。潘師正、徐道邈同得秘訣,為入室弟子。陳羽、王軌次之。其餘各棲洞府,終身無替。高宗調露二年,贈太中大夫,謐曰昇玄先生。乃勸置太平觀,度道四十九人。天后嗣聖初,又贈金紫光祿大夫,改謐昇真先生。明皇天寶中,勸李含光於太平觀造影堂,寫真像,用旌仙邊焉。一云先生善易,知人死生禍福。作《易總》十五卷。一日雷雨雲霧中,一老叱先生曰:所泄者書何在,上帝命吾攝六丁雷電追取。先生惶懼據地,傍有六人青衣,已捧書立矣。老人責曰:上方禁文,自有飛天保衛,金科秘於玄都,汝何敢輒藏細帳?先生對曰:青溪之老傳授。老人曰:上帝勸下,汝仙品已及,受度期展四年,二紀數也。先生化後,有人過海,為風飄蕩,忽見葉舟自天末來,乃先生也。且曰:君涉險,何至如此?此洋海之束十萬里也。借子迅風,一夕可到登州。既去,舟如飛羽,覺風單單。而過明日,果至登州。

王軌

道士王軌者,字洪範,臨沂人也。曾祖筠,梁散騎常侍、少府卿、度支尚書。大父鈷,梁簡文太子洗馬、招遠將軍。父瑜,陳著作郎、鄱陽王常侍。軌年二十歲,事法主王遠知,執巾瓶之禮凡十六年。每座下聽道德、西昇、靈寶、南華諸經,退席為人曲講。又摹寫上清尊法,洞玄、洞神符圖秘寶,封於石室,以鎮山嶽。餌木准松,積有日矣。齋講傳授有所得,惟造像周急為先。唐太宗知其名,常咨訪道要。高宗乾封二年十一月旦,謂門人曰:吾昨夜夢三人,羽衣執簡,前曰:華陽天官用師為神仙主者,兼知校領省官。吾昔在桐柏山,已感斯夢,辭不獲,今乃復然,殆將去矣。戒門人修道之要,經書秘訣,各有所付。至八日,沐浴衣冠,翌日坐筍而化。及就襯,但空衣結帶而已。春秋八十八。河南于信之刻石于華陽洞。

潘師正

潘師正者,字子真,貝州宗城人。祖居常,周楚州刺史,父寞,隋通州刺史。母魯氏,善言名理。師正始生,有光。鄰母善骨法,謂此兒不仙即貴。及能言,授六經皆通。且曰:此書外,有過此者乎?母曰:惟道德五千文爾。遂誦之。及母病將危,謂師正曰:死者人之大期,期至而往,吾何恨哉。然汝尚幼,不免為吾念。師正泣血捧母手曰:若天奪慈顏,某亦不能生。母曰:汝若毀滅,非盡終始之孝也。師正隕絕良久,曰:忍死強生,當絕粒從道,庶憑真教以為津梁。母摩其頂勉之。既葬,廬於墓,以孝聞。隋煬帝大業中,有道士劉愛道,見而器之,曰:三清之驥,非爾誰乘之。時茅山王遠知為煬帝所重,每詔入禁中,躬薦松水以祈福慶。愛道謂師正曰:吾非不欲爾相從,然成就功道,非遠知不可。遠知既見,听然謂愛道曰:今日復有潘仙,吾教之幸也。由是隸道士籍,授三洞隱訣真文。未幾,遠知請還茅山,師正侍行。渡揚子江,飲穢水,痢下如凝脂。遂夢見一人衣冠皓鮮,乘空而下,授白藥一粒,飲之。及寤而愈。既至,遠知謂曰:吾雖欲留汝於此,而嵩陽乃汝修真之地,當亟還也。於是與劉愛道合居雙泉頂問二十餘年,復廬於逍遙谷。食飲惟青松澗水而已,洗心忘形,與草木俱。所修經法,有太清之道三,中真之道六,下真之道八。唐高宗幸束都,召見,請作符書,辭不解。復問山中所須,對曰:茂松清泉,臣之所須,此山中不乏矣。帝異之,遂莫留,即其廬作崇唐觀及奉天宮。又敕其逍遙谷作門,南日倦遊,北日尋真。時太常獻新樂,帝更名祈仙、望仙、翹仙曲。調露初,高宗狩嵩嶽,以車輿迎師正入嵩陽觀問道,復送至逍遙谷。見薜荔繩床將朽敗,餘無火粒之具,惟有兩大瓢,問何所用。對曰:臣有青鎚飯,昔西城王君以南燭為之,服食得道。既還都,命使江束造、青驅飯以賜之。每手詔撫問,皆具弟子姓名咨白。而法服香燭金帛,繼奉不絕。其感遇之盛如此。謂弟子曰:吾實無用,天恩濫加。為道士,衣皆上之所賜,復處以崇構,興動土工,屠害草木,驚撓禽獸,吾罪人也,必招冥譴。汝等少年學道,當求深山窮谷絕邇之處,則無累矣。上在洛陽,又詔,辭不獲,遂館於天苑。逮還山,帝以詩送。、水淳元年正月一日,谷之束巖忽有簫管空歌之音,弟子來白。先生曰:吾無所聞,汝勿為名以眩俗也。忽謂弟子韓文禮曰:為吾造石室於北巖之下,夏末當遷居。文禮未忍為,而促之不已。白曰:北巖通靈嶽可乎?曰:吾居此五十餘年,降真者三,語要者七,各能精一,當自知之。至六月十四日,索沐浴,書青符置湯中,云:終身爭也。翌日將旦,聞猿鶴悲嗚,徘徊不去。至晚,聞石室未成,則曰:果不濟吾用。遽云:去。文禮問:何去?曰:泰山檢校功德。至十六日,復曰:石室未成,權作瓦屋以真我,無改衣服,後百日遷石室中。是日雲氣覆庭,異香滿室。須臾解化,年九十八。詔贈太中大夫,謐日體玄先生。先生神標仙骨,雅似隱居。夫階真韜真,練景遊化者,其有類乎。弟子凡八人,并皆殊秀。然鸞姿鳳態,渺映雲松者,有韋法昭、司馬子微、郭崇真,皆稟訓瑤庭,密受瓊室,專玉清之業,遺下仙之儔矣。時陳子昂作頌。

司馬承禎

後周瑯琊公司馬裔玄孫,名承禎,字子微,洛州溫人也。事潘師正,傳辟穀導引術,無不通。師正異之,曰:我得陶隱居正一法。逮汝四世矣。久之,辭几席,遍遊名山。廬天台,構層軒於壇上,目為眾妙臺。唐武后嘗召之,未幾去。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為仙宗十友。睿宗復命其兄承緯就之,詔曰:鍊師德超河上,逍遙浮丘,高游碧落之庭,獨步清源之境。朕初登寶位,久藉徽猷。雖堯帝丕圖,翹心齧缺;軒皇御曆,遠想崆峒。緬惟彼懷,寧妨此顧。朝欽夕佇,邇滯心飛,欲遣使者專迎,或慮鍊師嘉逅,故令樟往,願與同來。披遂不延,先此毋慮。既至,引入中掖。延問其術,對曰: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夫心目所知見,每損之尚不能已,昆攻異端而增智慮哉。帝曰:治身則爾,治國若何?對曰:國猶身也。故游心於淡,合氣於漠,與物自然而無容私焉,則天下治。帝嘆詠曰:廣成之言,何以加此。'賜寶琴霞被以還。公卿賦詩送之,常恆徐彥坦總而為之序,日白雲記。後復遣使迎至京師,親授符錄,賞賜甚厚。每固辭請歸。盧藏用早隱終南山,後登朝居要官。見承禎將還天台,藏用指終南山曰:此中大有佳處,何必天台,對曰:以僕觀之,乃仕宦之捷徑爾。藏用有慚色。明皇詔於王屋山置壇室以居之。承禎善篆隸,金剪刀書,自成一家體。帝命以三體寫老子,刊正文句。嘗鑄含象鑒、震景劍進之。命光祿卿韋滔至所居,按金錄設祠,厚賜。上封泰山回,問承禎五嶽何神主之,對曰:嶽者山之巨鎮,而能出雲降雨,為國之望。然靈仙所隱,別有仙官主之。於是詔五嶽別立仙官廟。時女真焦靜真泛海,詣蓬萊求師。至一山,見道者,指言曰:天台山司馬承禎,名在丹臺,身居赤城,真良師也。靜真既還,詣承禎求度,未幾昇天。嘗降謂薛季昌曰:先生得道,高於陶都水之任,當為東華上清真人。開元中,文靖天師與承禎赴長生殿,千秋節齋直,中夜行道。畢,隔雲屏各就枕,斯須忽聞小兒誦經聲,玲玲如金玉響。天師乃寨裳躡步而窺之,見承禎額上有小日如錢,光耀一席。逼而聽之,乃承禎腦中之聲也。天師退,謂其徒曰:《黃庭經》云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圓一寸處此中。又云左神公子發神語。其先生之謂。有弟子七十餘人。忽曰:吾玉霄峰東望蓬萊,有靈真降駕,今為束海小青童君。束華君所召,必須往。俄頃化去,如蟬脫蛻,弟子葬其衣冠焉,時年八十有九。詔贈銀青光祿大夫,謐正一先生。帝親文其碑,韋渠牟作傳。嘗撰《修真秘旨》《天地宮府圖》《坐忘論》《登真系》等行於世。

臣道一曰:司馬承禎藐視軒裳,棲身洞府,心地之高邁,學問之淵源,不易及也。其答唐睿宗之問曰:國猶身也,故游心於淡,合黑於漠,與物自然而無容私焉,則天下治。此誠得太上之深旨。《道德經》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即此義也。

李含光

晉陵人也。弘孝威家本淳儒,州里號貞隱先生,後避唐敬宗諱,改為李氏。其子曰含光,年十三,篤好道學,雖處暗室,如對君父。然人見之,神色皆斂。工篆隸,或稱過其父,一聞之,終身不書。後師正一先生,雲篆寶書,傾囊相付。且曰:真玉清之客也。抱虛無而行功,則其道不窮;託幽阜而滅遜,則於德亦淺。承教雖遠,宜先救人。含光既稟真訓,乃忘情於身,周急於物。每啟章奏,則齋心潔己,未始少怠。唐明皇召見,問理化,對曰:道德經者,君王之師也。昔漢文帝行之,躋民於仁壽之域。又問金鼎,曰:道德者公也,輕舉者公中之私也。雖見其私,亦聖人之存教若求生。徇欲類於繫風,不亦難乎。帝嘉之,優禮以待。未幾,以疾辭,束歸句曲,詔為紫陽觀以居之。帝受楊許真經,請為師,復以疾不赴。遂於大同殿具詞,遙請加號文靖先生。手詔屢降,給奉相續。嘗撰仙學傳及論三玄異同,并本草音義,又詔補楊真人手邇數紙。代宗大曆四年十一月,謂弟子韋景昭、孟湛然曰:吾將順化。有頃,顏色怡然而往。於是祥雲降,芝草生,享年八十七。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种尽世间寒梅

    种尽世间寒梅

    远古寒梅,名为枯寒,千年为人,功力登峰造极,解救了被世人所认为能够给世间带来无尽烈焰的枯荣,枯荣在寒极界众多老师的倾力培养下,急速成长,在世间灾难降临之时,解救终生。
  • 以汝之血

    以汝之血

    已有签约新作,本书未来将用做草稿和番外集处理。有兴趣的可以移步新作《以汝之血听妖言》,感谢诸位的赏光与支持!——————“以汝之血,献祭于天地,祷告于神灵,秉侠之大义,化吾为王!”穿越而来的陈岑慷慨激昂道。“说完了吗?”刽子手撇了他一眼,一刀斩死了主角。————陈岑从未见过如此坑爹的穿越。都说开局一条狗,装备全靠爆,再不济还有金手指VIP,奈何他陈岑根本就不是那个玩家,却是那条狗!好不容易知道了自己的品种,居然还是早已在万年前就被打杀殆尽的禁忌种族、丧家之犬!“啊啊啊!老狗不发威,真当我是……”“别闹啦,小二黑。”浓眉少年给了陈岑一个摸头杀。“叫师父!挠这里!”“好的师父,明白了师父。”这就是陈岑的穿越故事,一人一狗如何冲破世俗桎梏,粉碎无尽追杀,最终走上世界之巅的故事!
  • 墨魂叠

    墨魂叠

    夕墨爱上了她的王,几经周转,她发现她不是故事里的主角,从始至终,被蒙在鼓里的只有她。
  • 左岸梦

    左岸梦

    受梦境的指引,莫听夏遇到了狄千雪,一个与听夏深爱着、已经死去的女友苏若容貌一模一样的女孩。听夏以为这是改了名字的苏若,于是拼命追求千雪,并发誓要让千雪成为世界上最轻易就能得到幸福的人。听夏猛烈的追求,使千雪深深地爱上了听夏,可是上天却让他们的爱情之路屡遭波折。
  • 校园巨霸

    校园巨霸

    秦光宇的师父决定让他好好练武家之绝学《武动乾坤》,把他丢到了都市磨练,在山里的秦光宇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样子的,对此很好奇,秦光宇在山里中不好好修炼,17岁才是地阶,连武学的基础还没打好,他的师父十分的气愤,把他丢入学校,而这不经意的决定,使秦光宇练上了武学的巅峰。
  • 恐怖死亡医院

    恐怖死亡医院

    世界上有许多我们未知的东西,当他们四个来到爱美尔医院,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吗?爱美尔医院迎接您的到来,听——死神的脚步靠近了
  • 江湖似海深

    江湖似海深

    乱世逐鹿,江湖风云。一个店小二坎坷的一生!
  • 武林外传楚留香传奇之恰好遇见你

    武林外传楚留香传奇之恰好遇见你

    本人不太会写简介,这就是穿越而来的祝无双与一位杀手的故事,外加一群人的嬉皮打闹。本文一开始我在晋江发表了几章,以后都会在这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