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74300000028

第28章 表象与实在(1)

1.表象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只有自己的感觉表象和思考表象,心满意足地认为并没有什么神秘莫测的无法经验的物质世界,也不存在要通过感觉和思考才能接近的永恒真理。这是承认所谓“事物”可以根据不同感知者对它的看法的不同,而在同一个时间有所不同。但是,这听起来十分荒谬,因为陈述的规定以及我们正在讨论的理论,都不允许有这样的情况。

现在,我们不得不重新拾起一些之前被我们散在一边的线头,尽量把这松散凌乱的线团整理成一个有序的整体。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最好先问一问下面的问题,并试着回答它。我们的判断,或正确或错误,到底指的是什么?或者说,如果这要以我们无权决定的真理和判断的本质为前提,那这个问题就将扩大成一个一般性问题:我们判断的是什么?我们会发现,这些问题不仅涉及真理、判断和感知的本质,还涉及一个更深层的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实在本身的本质问题。

这些问题的一个可能的答案就是:我们对事实进行感知和判断。更近一步说,就是当我们感知或判断的时候,我们关注的是实在,是所有人公共经验世界中的真实事物。然而,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要进行仔细分析。正如我们从一开始就坚持的那样,任何感知行为都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主体和客体。毫无疑问,我们在试图更清晰地定义客体之初,就遇到了困难。或许它指主体的一种心理状态,但我们也发现,这种观点并不能解释一切经验的事实,虽然这或许是唯一一个内部没有自相矛盾且站得住脚的观点,但它仍然不能解释所有的经验;我们所谓的客体或许是指代表某个未知且不可知的物质事物的概念,或是由此而来的概念,但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观点存在的明显问题。然而,客体对于我们来说,可能还有第三种意义,也就是贝克莱主教所指的客体。

贝克莱继承了洛克的经验主义传统,但这并不是说他全盘接受前辈的观点,他提出的关于感知的理论,对之后的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洛克认为,概念是思维能够感知的唯一的东西,而贝克莱并不这么认为,他提倡以事实为依据,采取真正的实证方式,不做任何的捏造与假设。他接受“概念”这个词,但赋予它表象或感官知觉客体的意义;事实上,我们所谓的主体和客体其实就是贝克莱所谓的“概念”。然而,他所指的“概念”与之前所有的“概念”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他认为根本没必要去假设一个概念背后或概念之外,使概念得以产生并与之相似的东西。他止步于认为概念是感觉上可感知的,拒绝去发现概念之下创造它、支撑它的物质。我们根本无法了解物质,或许也无法感知物质,那我们为什么要假设它们是存在的呢?为什么不把自己禁锢在我们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的范围内,禁锢在观念或者说感觉表象的范围内?它们构成了我们感知的外在世界,它们并非物质的产物,因为物质从本质上是消极的、非能产的,它们是上帝对我们所说的可见的语言。心灵,而非物质,才是宇宙中的能动主体,物质只是既无用处亦无根据的假设。

贝克莱的观点极有可能被人误解,假如说贝克莱把物质清除出了这个世界,那么就会有像约翰逊博士那样的反驳;他说,当他踢到石头时,他会发现自己的脚撞到了一个坚硬的物体而感到疼痛,并认为这可以很好地反驳贝克莱的观点。贝克莱也并没有认为我们坐下来时一定要一屁股穿过椅子,因为物质(椅子)根本就不存在:他的意思是,椅子正好就是我们所感知的东西,并且它只能是我们感知的东西。外在的事物都是感觉印象的集合,并被我们所感知。贝克莱的理论也并没有初看之下那样矛盾,外在世界就在那儿,无论我们是否感知到,它依然在那儿。贝克莱仅仅是接受了它的存在,并宣称外在仅仅是存在而已,并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物质世界;物如其表,表里如一。

对于这种表象理论,我们还可以把它从感官知觉领域拓展到思维关注的其他客体——有关真理的想法上来。感觉概念的成因是物质的,那为什么我们要假设只有唯一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我们所有的真理都只是它的复制品和相似物?为什么我们要造出一个自己对它的了解永远不可能多过对物质的了解的真理,并用它来创造我们的真理?这种内在的精神上的经验,和外在的感觉上的经验一样,同样有两个要素:主体和客体。没有思考的主体,就不可能有思考,就好比没有感知的主体,就不可能有感知。然而,我们为什么不假设,在这两种情况下,还存在第三种不可知的基本因素呢?就好比感知到的桌子和椅子就是桌子和椅子本身,想到的真理也就是真理本身。

当然,由此可以得出,主体在感知和思考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感知主体的感知毫无疑问都属于感知主体自己的,因为任何一个其他的感知者都不能将他的观点据为己有;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只有自己的感觉表象和思考表象,心满意足地认为并没有什么神秘莫测的无法经验的物质世界,也不存在要通过感觉和思考才能接近的永恒真理。我们就这样过着有限的生活,被或感觉的或精神的,或二者兼有的表象所包围着;认为事物就是它们表现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样子,这并不是一种绝望中的投降,而是一种机智的默许。这是承认所谓“事物”可以根据不同感知者对它的看法的不同,而在同一个时间有所不同。但是,这听起来十分荒谬,因为陈述的规定以及我们正在讨论的理论,都不允许有这样的情况。事物即感知到的事物,因此,通常所说的“一棵树”,就不再是一个能够使不同感知主体产生不同观点的物质的东西,而就是这些感知者所有的不同观点本身;这就是说,有的不是一棵树,而是和感知者一样数量的树的表象。此外,根据贝克莱的观点,相对于触觉的树的表象,与相对于视觉的表象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显然,只要清楚地记得他所指的概念是什么就足够了,而听到有人误导性地说自己摸到的树和看到的树不是同一棵树时,我们只会觉得很荒谬。这显然不适用于贝克莱的理论,并且,那些以他的理论为基础的论据,被转述成这样的语言之后也变得无关紧要、微不足道了。

2.实在

事实上,虽然离开我对它的思考去考虑这个东西本身或许是不可能的,但证明独立于表象并与表象相对的实在存在的依据,却建立在假设这样一种无法想象的实在的基础之上。否则,只要我们谈到或者想到实在,便会马上将其降级到表象的层面,将其作为有限的思考主体经验的一部分。

然而,要同时持有关于感觉和思想的世界与真理的世界这两种完全对立的理论,也并非不行。证实感觉经验中存在能够看见的东西这个假定,可以有两种形式:实在论(是否被冠以“天真”这个无理的绰号,都是天真的)、建设论或选择论。实在论认为,我们通常所说的事物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并且与我们保持中立的关系。当它们进入我们的感觉领域时,或者当我们进入它们的影响范围时,我们与它们才偶然相遇,然后才能够感知到它们。然而,我们并不能影响它们,它们原来是怎样,现在还是怎样,并且就算我们停止对它们的感知,它们也还会是原来的样子。它们稳固持久,它们是我们艰难的前进道路中一系列残酷的事实,我们看到它们时能自然而然地认出来。在我进入房间之前,房间里就有一张桌子,现在房间里依然是这一张桌子,而且我离开以后,房间里还是有这张桌子。对于这一观点,和第一性理论、第二性理论一样,我们只要提几个乏味的问题:“你怎么知道会这样?”“你是怎么知道的?”沿着这条线索,表象理论就再也无法取得进一步进展,无论是洛克较为简单的理论,还是康德较为复杂的理论,都无一例外不能逾越这一严峻的障碍。

建设论,或者说选择论,试图对其施以援手。它从感觉数据出发,然后沿着下面的思路论证:不可否认,当我面对一张桌子时,我拥有这张桌子的感觉数据,或者说视觉上的感觉数据。如果我现在在桌子四周走动,获得一系列的感觉数据,每一种数据都和与其相邻的数据十分相似,但是,第一种和第十五种却可能有很大的差别。当我完成整个“巡视”过程时,通过这些感觉数据之间的相似性和联系,我就能获得一个感觉数据群,而这就是这张桌子——一个感觉数据群。对于这一观点,也有许多反对意见。“感觉数据”这个词本来就是个具有两面性的词。一方面,“数据”可以指完全被动的参与者,即由某个物体发出的数据,而在这里,这个物体指真实的桌子:但被发出的并不是桌子,而是桌子发出的某种东西。这整个问题都源于“感觉数据”这个词,因为它假定了存在某个真实的东西,即桌子,主动发出某种东西。然而,“感觉数据”还意味着另一种东西,它可以指桌子发给我们感官感受的东西,这里指视觉上的感受。因此,感知者在这里并没有被完全抛开;事实上,桌子只是使感知者产生视觉感受的数据群。但是,一个近视的人和一个视力正常的人看到的桌子,是不是同样的桌子?或者,一个患黄疸病的人看到的桌子是不是又不一样?难道这一理论的背后同样没有假定存在一个物质的桌子,一个固定不动的核心的东西,使整个巡视围绕其进行,让这一系列的感觉数据有所依附,让我能够在它四周走动?

然而,在思考和真理的领域,这种最易激怒实用主义者的理性主义,却引出了关于实在的讨论,超越并统一了我们关于表象的特殊经验。事物的真实本质竟然是如此零零碎碎、自相矛盾、虚幻如我们经验的表象,如此依赖于特定思考者的思维或身体状态,如此容易使我们的思考失去融贯性,陷入荒谬的状态,这些对于理性主义者来说,都是难以置信的。我们经验中的一切要素,空间、时间、因果联系、个体个性、总体界限,经过认真彻底的思考之后,却带来了这样公然的矛盾,我们根本无法想象这竟然会是真的。所有这一切都只是表象,这里的表象并非我们用来指代观念或现象的表象,而是指一切与实在相对的东西。这里的实在是一种统一、一种无限,以及在任何情况下的无条件,一种完全独立于空间、迫使有限的生命不得不工作的现世和因果律,一种庄重宏大的永恒。根据个人喜好,它可以是绝对或者上帝。

理性主义者的这种解释,可以在逻辑上找到依据。逻辑学中有三种思辨之当然。第一种叫同一律,即A就是A;第二种叫矛盾律,即A不可能同时既是B又不是B;第三种叫排中律,即A只能要么是B,要么不是B。这三条定律可以简化成一个,即矛盾律,关于一个事物相互矛盾的命题不可能同时都是正确的。理性主义者以这个所谓的思维定律(事实上,这是一条关于我们不能对相互矛盾的命题进行思考这个事实的陈述,就好比所谓的自然法则只是对事物必须以特定方式活动这一事实的陈述)为基础,对自己的经验及其必然框架和背景进行审视。他发现自己同时既是同一个人,又不是同一个人;时间和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或者说,至少他发现没理由否认时间和空间并非既有限又无限);物质既存在,又不存在;所有经验的有限的东西,包括作为有限的经验主体的他本身在内,所有这一切使他的思考陷入一种无法融合的自相矛盾。然后,他不得不认为只能这样来解释:“这些自相矛盾的命题必然是关于有限的经验的,而根据矛盾律,这样的事情是不可想象的;实在不可能自相矛盾,因此,所有有限的人类经验必然不是真实的,而只是表象。”

同类推荐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罗素论两性价值互动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罗素论两性价值互动

    本书包括:关于幸福、悲伤的原因、情爱小析、妇女解放、论热情、家庭的地位、个人心理中的家庭、婚姻的解除等内容。
  • 无为胜有为:老子究竟说什么?

    无为胜有为:老子究竟说什么?

    老子思想作为道家思想的源头,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其外儒内道、刚柔相济的观念,制约着中国文人的心理张力结构,规导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自身的完善。老子的思想不仅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性的重要思想。老子的思想在当前全球的消费主义化和数字化生存浪潮中具有重要的警世意义。在生态平衡、竞争世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追求物欲等思潮面前,老子无疑是一座警世之钟,他告诉人们要以智慧之言看生命之道、社会之道和宇宙之道。
  • 空间与城市哲学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空间与城市哲学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们正在步入城市社会。城市具有深刻的人文性。城市是多样异质文明要素的空间化聚焦,是文明的核心标志,发展的核心场域,是人之社会性、创造性的对象化实现与呈现。城市社会的生成与转换、成就与问题具有高复杂性、高综合性,亟须进行哲学沉思、人文关照。本书对空间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城市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城市正义的若干基本问题、城市化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了反思。本书是作者“人文城市学”研究系列的第一卷,提倡一种综合性、具有人文底蕴的城市观、城市发展观。
  • 现代性与主体的命运(守望者)

    现代性与主体的命运(守望者)

    哲学归根到底关注的是人的命运。根据逻辑与历史、时代精神与时代相一致的原则,本书区分出西方哲学发展的前现代(古代)、早期现代、后期现代和后现代(当代)四种形态,并重点探讨现代哲学的历程。导论是对主体问题的概述,其余各章围绕主体的确立、主体的危机、主体的解体和主体的终结来揭示意识主体在现代性及其转折进程中的命运。本书几乎囊括了自笛卡尔以来的主要西方哲学流派,既具有宏大的理论视野,又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科学之事,困难最多。如古来科学家,往往因试验科学致丧失其性命,如南北极及海底探险之类。又如新发明之学理,有与旧传之说不相容者,往往遭社会之迫害,如哥白尼之惨祸。可见研究学问,亦非有勇敢性质不可;而勇敢性质,即可于科学中养成之。纵观中外几千年的学术史,在学问中,真正杂而精的人极少。这种人往往出在学艺昌明繁荣的时期,比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以及后来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的几个大哲学家。
热门推荐
  • 空明界

    空明界

    我欲成仙掌控此界,逆天而行遭遇此劫;世间万物冥冥之中皆有定数,一段争霸留下一个阴谋;天地棋局,万物为子;无论做什么,总有一双眼睛在注视你;
  • 诸神绝灭

    诸神绝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天要亡我,我必逆天,日落黄昏,诸神陨灭。我命由我不由天!
  • 娘子为何那样

    娘子为何那样

    世人都说梁家三姑娘是京城第一才女,可惜却嫁给了个目不识丁的花花公子。“大家闺秀”梁幼宜vs“花花公子”陆修远。群众:这梁家三姑娘举止端庄,可谓是女子之典范。陆某人:屁!嗑瓜子磕得一床都是,衣服满地扔。群众:梁家三姑娘温婉如水,妥妥的淑女。陆某人:屁!昨晚还拿着大刀满院追我!群众:梁家三姑娘静若处子。陆某人:动若脱兔……――――――――“我们天生一对!”“不,是臭味相投!”
  • 北方的南风很暖

    北方的南风很暖

    南有晴风,北有暮雪人们总说年少时是不能遇见太过惊艳的人的。南晴风就是北雪年少时那一眼暼见的惊艳。而北雪则是南晴风的一年四季。初相识,他和她结缘于一碗混沌,她的第一感觉是你这男孩子竟然比自家老哥还秀气?还是那种妖烨的秀气。他的第一感觉是,这个女孩子呆萌呆萌的呀。一眼万年,就是这么简单。殊不知,这只是她和他的开始。这是一个小镇上几个少年少女的故事,从青涩到成熟,从小心翼翼到坦然面对……没有谁的青春是不留遗憾的,但庆幸的是,他们都在那留满遗憾的青春里遇到了那个可以惊艳彼此一生的人。青春文,无虐,成长类。学生期的暗恋。最后主角们都会实现他们自己儿时的梦想。(处女作,望各位读者能给我意见,肆意张狂的青春,敬请期待)
  • 濡月

    濡月

    梅花燃起油灯故事里的人成为说故事的人还有听故事的人———————【契阔】
  • 废弃皇妃

    废弃皇妃

    她本是显国公主,却从小被劫持遗落山林,成为翾国颜家精心培养的棋子。她向往金丝笼外的自由,因此甘居冷宫,与他订立盟约,只要完成任务便可出宫。只是,他爱上了她,她亦爱上了他。当用情至深被无情利用,当她为爱葬身万丈深渊,千疮百孔的爱还能否挽回?
  • 離弦之音:月下帘樣

    離弦之音:月下帘樣

    黎若曦和伊悠宸是从小到大的青梅竹马,可伊悠宸却在黎若曦的花季离开,从此,黎若曦拼命的折磨自己,终于,一年的时间,黎若曦成为了世界上最年轻的杀手,从那以后,黎若曦的心彻底冰封,直到风染寂闯入了她的世界……『加冰月亦言企鹅号:2042694013』
  • 高铁群侠传

    高铁群侠传

    饱尝酸甜苦辣,历经生死造化,走出国门靠谁?中国高铁群侠
  • 时光电影院

    时光电影院

    这是个系列故事,每个章节都是自成一体的小故事,以某一个人或者几个人为主,而每一个故事之间又相互串联,密不可分,每个故事的主角都可能是另一个故事里的配角或者背景,就像每个人也都是他人故事里不可或缺的要素。在阿榕的记忆里,那是一场很大的火,伴随着烟,但他们却说,那只是燃烧的几张作业纸;老中医说,“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前走,走的时候不要哭,只要没哭,以后你就不会再生病了”,但阿策终究还是哭了;多年前,蚊子与小雄看了一场奇怪的电影,兴高采烈回来的他们,却被家人训斥,那里根本不会播放电影……10个无法解释的奇妙现象,10篇奇幻而难辨真假的秘密记忆……
  • 艺术趣味

    艺术趣味

    本书是丰子恺撰写的一本以中学生和广大青少年为对象的趣味性艺术读物,其中包括艺术趣味一书以及四篇选自艺术丛话的艺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