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97300000038

第38章 珍惜生命

今年四月以来,香港所有的报纸都连篇累牍地报道着两桩要闻:

一桩是非典型肺炎肆虐,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港岛上下同心协力,打响一场志在必胜的击败“非典”的战役;另一桩是蜚声艺苑、能歌善演的全才艺人张国荣,因受“情感问题”困扰而从香港中区文华东方酒店24楼跳楼自杀。岂止香港,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几乎都在同一时间报道着这两桩事件。

一边是与病魔搏斗,抢救生命的殊死决战;一边是向死神屈服,虚掷生命的轻生之举。这两起偶然巧合的事件,犹如站在“生命论坛”上相互辩驳的正方与反方,形象直观地演绎着各持已见的一对“悖论”——关于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的截然相反的悖论。

而张国荣自杀事件发生在“愚人节”的四月一日傍晚,真像是上帝的刻意安排。说它是愚人节的玩笑吧,未免过于残酷,因为它是血淋淋、活生生的事实,不带任何“玩笑”的成分;说它不是玩笑吧,它又正巧发生在愚人节当天,加上它与抗御“非典”的大背景相“暗合”,这就不仅富有戏剧性而且颇带一点嘲讽意味了。

是的,张国荣自杀的社会反响是巨大的,然后它却从广泛的社会层面上起到了某种警世作用;血肉之躯砸向地面的一声砰然巨响,引发了人们关于“明星要提防心理疾患”和“人人都要注意心理保健”的一场讨论,进而升华到“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的某种共识。

生命是无比美好无比瑰丽的,犹如这繁花似锦、莺啼鸟啭的春天景致。正当张国荣“毅然”同生命诀别的“人间四月天”,有一种名叫鹧鸪的鸟儿,正在万物争荣生机盎然的田野上啼鸣;而它反复啼唤的,正是那一句:“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也许是香港太喧嚣,也许是心情太烦躁,哥哥没能听见这个“行不得也”的啼唤与规劝;也许是哥哥明知“行不得也”却一意孤“行”之,一念之差,便“行”向那生命的尽头,那不归的黄泉路。

其实,像张国荣这样多才多艺、业绩不凡的演艺人才,他的生命是有一定“高度”的。他曾经演过那么多好电影,唱过那么多好歌曲,拥有那么多影迷、歌迷,那么多崇拜的掌声,荣誉的光环,这一切都是殊为不易的,蕴含着多少奋斗的心血与拼搏的汗水,多少岁月的艰辛与颠踬的坎坷。当他生命的价值一步步“更上层楼”而攀升到相当的高度之后,却又毫不足惜地从渺渺高空中猛跌下来,摔得粉身碎骨,灰飞烟灭。这类“落差”很大的生命带有悲剧的色彩、警世的作用和教训的成分;它所引发的舆论的轰动、社会的震惊、公众的惋惜,也就异乎寻常地格外强烈。

我当然不是说,“业绩”平平的芸芸众生、凡夫俗子,似乎就更有虚掷生命、自寻短见的理由;更不是说,明星大腕的生命比之平民百姓的生命有什么贵贱之分,轻重之分。我全然不是这个意思。我也不是追星族。我只是想说,无论是歌星、影星、文星、球星,由于他们在事业上的造诣与成就,在公众心目中的影响和地位,故而受到人们更多的尊重,甚至敬重;反过来,他们就更应当对自己的生命,也多一些“看重”和“持重”。

当我第一次看到报上关于张国荣自杀的消息,我瞬间的思绪便“链接”上他主演的曾获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影片《霸王别姬》——片中主角程蝶衣在“戏中戏”里演虞姬,虞姬自杀;张国荣在影片中扮程蝶衣,程蝶衣自杀;而今程蝶衣早已“还原”为张国荣,张国荣本人也自杀。张国荣虽已“跳”出戏外,却总也跳不出自杀的命运。一种谜一般的“宿命”的意味,似乎冥冥中早有某种暗示——果真是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么?果真是一语成谶,一戏成谶么?如此奇特的戏内戏外盘根错节的“连环自杀”,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在名人自杀案例中也实在是“典型”之至。

看来,“典型”性自杀与“非典型”肺炎,同样具有致人于死命的杀伤力。

当最近媒体对“明星自杀现象”进行剖析的时候,以张国荣为话题,报界还引述了近年来发生在演艺圈里的类似事件,如林黛、翁芙玲、筠子、陈宝莲……一个个明星大腕香消玉殒的悲剧。这确实是值得人们深思的。如果联想再宽泛一点,由演艺界推衍至作家界,对社会?震荡”较大的例子,则还有1991年1月在台湾荣民总医院自杀的女作家三毛。1993年10月在新西兰激流岛自杀的青年诗人顾城;若是再旁涉外国著名作家,还得加上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而于1961年7月自杀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和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而于1972年4月自杀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他们大体属于同一类型,一方面,功成名就,事业达到一定的高峰;一方面,心力交瘁,生命“跌落”在自戕的深谷。显赫的名声与惨烈的悲剧,构成他们生命的绝响。这绝响的余音,常令世人震惊,遗憾,悲恸,惋惜,进而深思。人们发现,这些被鲜花簇拥的天之骄子,这些被光环笼罩的事业强人,就心理素质而言,他们却并非“强者”,甚至比一般人还要脆弱;一旦受到意外打击或陷人情感的误区,心理承受力的防线便易于崩塌,以致于导致“弓折弦断”的悲剧。

难怪,通过张国荣事件,人们发出了好心的忠告,奉劝名人、明星们要注意心理保健,增强人生观方面的免疫力——个艺术家不仅要珍惜艺术,珍惜人格,更要学会珍惜生命。

然而,严峻的事实则是:只要人类存在,自杀者——包括名人和普通人在内的自杀者——就不会绝迹。因为自杀是一种带“主观性”的顽症,是一个心理因素起主要作用的复杂的社会痼疾。在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虽然绝大多数人在为长寿而养生、保健,为治病而求医、问药,为健康而锻炼、强身,然而,世上仍总有那么十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的人,要寻短见,要自杀。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通病。据统计,自杀率相对而言,发达国家比落后国家多,富裕阶层比贫困阶层多,大城市比农村多,文化教育层次高的比文化教育层次低的多,孜孜求进的事业有成者比碌碌无为的游手好闲者多。你说怪也不怪?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自杀者往往是身未殒,心已“死”,而后采取极端的行动与生命决绝。其潜在的诱因,或失恋,或婚变,或精神困顿,或心灵受挫,或蚀财破产,或受骗上当,或家庭压力过重,或事业竞争太烈……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其最初的表现,常常是悲观失望,精神抑郁,是孤独和压抑,苦恼和烦闷,如果一开始就把这些萌芽状态“治”住,对“症”下药,宽“心”解难,是有可能防止其发展到极端的自杀行为的。在这里不妨引述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一篇幽默小品文《生活是美好的》,有趣的是,它的副标题居然是《对企图自杀者进一言》:“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燃起来了,那你应当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要是你有一颗牙痛起来,那你就该高兴:幸亏不是满口的牙痛起来……依此类推,朋友,照着我的劝告去做吧,你的生活就会欢乐无穷了。”作者为悲观主义者开出的“药方”是:(一)善于满足现状;(二)很高兴地感到:“事情原来可能更糟呢。”——若是遵循这样的生活哲学与幽默逻辑,还有什么苦恼的事情想不通,非得去寻短见不可呢。

其实,具有强健的心理素质,能经灾历磨,在承受非凡压力时懂得“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的文学艺术家也是大有人在的。以现当代几位有影响的作家为例:王蒙、从维熙、流沙河、李国文,他们都从“反右”到“****”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迫害、歧视、打击,或“充军”边关,或身陷囹圄,或长期劳改,然而非但没有自寻短见,反而磨砺了意志,增强了生之信念。从他们“解放”复出之后发表的“我为什么没有自杀”之类的文章和谈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当初在“死神”的边缘、在自杀的“诱惑”之下,如何以顽强的信念,战而胜之的心理历程。正惟其如此,他们的生命和事业得以延续,在人生的金秋季节,继续收获着创造的欢乐与成功的硕果。

他们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从而成为生命的强者。

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生命是万物中最强大最可钟爱的!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生命产生惊奇,产生崇拜,继而热爱它。我们没有成为别的什么,而选择了从属于人类,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奇迹。面对着这一奇迹,你唯一想说的只是:生命,真好!”法国作家蒙田也写过一篇《热爱生命》:

“我们的生命来自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我还记得很久以前,我曾读过一篇谈“生命”的文章,文章开头引述了一则很“可心”的笑话:有一位几岁的小孩问他的母亲,自己(生命)是从哪里来的?母亲回答说,是妈妈的一粒健康的卵子和爸爸的数十万个精子中最强壮的一个结合便产生了你,那个小孩高兴地大叫:“哦,我强大,是我赢了!”文章接下来说,是的,我们的生命从“诞生”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已经当过了一次强者。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位老人,这就是大家熟悉的蜚声中外文坛的老作家、即将年满百岁的巴金先生。他在快满90岁时,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仍在思考,仍在探索,仍在追求。我不断地自问:我的生命什么时候开花?那么就让我再活一次吧,再活一次,再活一次!”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在人之初的幼年阶段,都能像那位天真的小孩一样,感受到生命的新奇和强大;而到了苍颜皓发的耄耋之年,又都能像童心未泯的巴金老人那样,期待着不调的生命之树重新开花,充满激情地呼唤着“再活一次,再活一次!”那么,我们就不愧是生活的勇者,生命的强者,死神就会对我们望而生畏,避而远之。

热爱生命,是人类的永恒主题。

珍惜生命,是人生的终身课目。

我相信,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人越来越多,自杀之类的事件就会减少,减少,再减少……

同类推荐
  • 先读唐诗再旅行

    先读唐诗再旅行

    本书分为“帝都长安”、“西出阳关”、“黄河岸边”、“西署巴南”、“吴楚春色”、“人间天堂”等六个部分。
  • 生如夏花:泰戈尔诗选

    生如夏花:泰戈尔诗选

    《生如夏花:泰戈尔诗选》收录了泰戈尔最具代表性的《飞鸟集》和《新月集》,并精选《故事诗集》《游思集》《吉檀迦利》《园丁集》《采果集》等作品的精华内容。这些诗歌语言清丽,意味隽永,将抒情和哲思完美结合,给人以无尽美感和启迪。在编辑过程中,我们选配了与诗意相契合的精美图片,所配的图片能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译文清新隽永、韵味悠长,完美展现出原作的精神与气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收藏价值。
  • 泥的嘴唇

    泥的嘴唇

    本书共三部分,分别是“从此处向彼岸”“匆匆而过的”和“黑色的吻”,每一部分均按主题分类,收录了诗人多米从1981年到2016年的代表诗作八十余首。多米的诗歌亲近泥土,亲近自然,热烈的情感以有节制的内在韵律出之,读来引人回味,又引人深思。诗歌就应该是这样,它虽是个体的抒发,却连接着人类的普遍情感和审美之弧。
  • 突围与回归:新时期散文思维艺术

    突围与回归:新时期散文思维艺术

    本书内容包括:“困境与突围——新时期散文缘起”、“传统与创新——新时期散文说”、“思想突围——新时期散文变革之社会反思”等。
  • 太原诗钞

    太原诗钞

    本书是太原市委宣传部组织整理出版的歌咏太原人、事、物等相关诗歌的结集出版。本书上起上古歌谣,下至当代诗人的现代诗,精选300首,纵横二千多年,是一部展示太原历史和人文的优秀作品。诗集为了方便读者阅读,附有作者简介、题解以及简要的注释。
热门推荐
  • 落棠梨雪

    落棠梨雪

    记录诗意,记录生活,美好的终将逝去,而留下的还有痕迹。正式名《惹处惹尘埃》——诗歌散文集(绝对原创)
  • 风姻

    风姻

    风姻,姻缘如风般无常。神帝的盛婚,她是必不可少的主角,也是权利的牺牲品。在这六界安康之时,神界开始了大清洗。没有战乱,战神之位人人可得。她的劫数到了。红尘阁中红尘落,诛仙台上众仙诛。任你是先天神也好,落了诛仙台,便只有神力尽失,沦为凡人。
  • 我真的不想做掌门

    我真的不想做掌门

    我叫陆米,一个在某个大公司里摸爬滚打七年的小员工。原本我将升职,获得我梦寐以求的生活,结果当晚就猝死了?猝死后的我迎来了我人生第一次的蹦极,是不带防护措施的那种,也称自由落体,但没想到的是我居然没摔死!还莫名其妙成为了修仙大能?然后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宗之主!这是我陆米成为一宗之主后的故事..........................你以为这是龙傲天?不存在的。主角陆米接管掌门后发现自己所在的宗门可谓是真的牛逼,内有奸细,外有敌人,还是一群联手的脏比,猪队友加不靠谱的手下再加实在是不咋地的徒弟,让陆米头疼得不行,不禁感叹:“是哪个混蛋把游戏难度调成地狱级的?”原本还想努力下的陆米在他手下一系列令人无语且窒息的操作后,朝着宗门大殿跑去,边跑边大喊道:”放开我!我不做掌门了!“一旁的万青山拼了命地拉住陆米,说道:“掌门啊!再坚持下啊!宗门复兴不能没有您啊!”陆米扭头大喊道:”复兴个锤子!项上人头都快保不住了!”......不是后宫向,主角只专情一个,不喜勿看。
  • 仙上仙之沧月录

    仙上仙之沧月录

    修仙之路,漫漫无期。有多少人为之疯狂?而在我看来,所谓成仙,无非就是抛却七情六欲换来长生不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千万别等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莫辜负,白了少年头,空追忆。
  • 剑王之剑道独尊

    剑王之剑道独尊

    身背九剑。我是人间剑王。我要去神魔两界也当剑王。我要做全宇宙的剑神。
  • 时空让我们相遇

    时空让我们相遇

    真是太倒霉了,就和家人玩了个摩天轮一醒来一家三口全穿越了……………………………………………临荆允:听说你在背后说我坏话慕倾城:哪里敢说太子殿下的坏话啊………………临荆允:我还听说我有个青梅来帮我解决问题慕倾城:不,太子殿下哪需要啊临荆允:我当然需要解决问题啊,不过这个问题只有你能帮我了慕倾城:可以不吗临荆允:你觉得呢
  • 英雄联盟之血色战魂

    英雄联盟之血色战魂

    暗世的争霸,暗世的冲锋!英雄,谁与争锋!图奇!杰斯!能否再创奇迹!在这腥风血雨中战出英雄的血色光芒!
  • 盗墓向北

    盗墓向北

    路向北的爸爸希望他可以人如其名,可以一直积极向上、勇往直前。可是作为“专业盗墓者”,这点子是不是向来有点背?
  • 成人之美

    成人之美

    “2010年最性感的书,本书记录了作者开情趣店的那些经历,这部书详细描述了“情趣用品”行业,在有着“诲淫诲盗”传统的中国大地上是怎样艰难地一步步生根开花的过程,这既是了解一个行业形成的说明书,又是一部个人创业奋斗史,更是一部展示中国新世纪性观念的备忘录。
  • 科学伴你行-奇特的生物绝招

    科学伴你行-奇特的生物绝招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飞禽走兽的启示、昆虫的启示、微生物与人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