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98100000035

第35章

热贡艺术是发祥于今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藏语热贡)吴屯上下庄、年都郭麻日、尕赛日等村庄的以绘画、雕塑为主的宗教艺术流派。热贡艺术的成熟期是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它包括彩绘、彩塑、图案、酥油花、堆绣、砖雕、木刻、建筑装饰等,其中尤以绘画、雕塑享誉遐迩。(《青海通史》,崔永红、张得祖、杜常顺主编,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隆务河流经同仁县,伟大而独特的热贡艺术,在这里诞生并且流传世界。

艺术钟爱的这片土地,是虔诚的土地。藏传佛教对佛国的向往及神思妙想的缤纷色彩,使这里的人们拿起了画笔。从此,画画成为他们的一种生存或生命方式,这里所说的生存与生命是指:他们依靠艺术而生存,同时又在创造艺术的过程中,趋近并达到了人与天地自然神灵佛国的和谐、沟通。热贡艺术反映的纯真、热烈、慈悲、华丽,置回隆务河两岸的旷野草原时,使人惊喜莫名地听见了来自天国的呼唤:多么好啊,艺术的生存。

大约在公元14世纪初叶,隆务河流域出现了以隆务寺为代表的众多藏传佛教的庙宇,彩绘、彩塑开始出现。从西藏来到同仁传播佛教的信徒,以手绘的佛像、佛教图画展示并解析佛教教义。那是当地藏民最初的有关藏传佛教的心灵震动,当深奥的教义被直观的图像表现时,很难说到底是教义还是图像吸引了当地的藏民。到17世纪时,热贡的寺庙有一个规定:所有出家男童一律学藏文、绘画和雕塑技艺,到成人之年继续做喇嘛还是还俗可自行选择。这是较大规模地由寺庙传授彩绘彩塑技艺的时期,留在寺庙的继续深造,离寺还俗的,把绘塑艺术带到了更为广阔的乡野村镇。一代又一代的积累摸索之后,终于成就了面目一新经久不衰的热贡艺术。

历史上的热贡地域,曾历经战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它的富饶。热贡北有黄河,南依草原,隆务河滔滔流过,宜农宜牧。先是羌人世居此地,后来部落之间互相并吞,吐蕃、土谷浑、唐朝都曾在这一带刀兵相见。至宋代,是桷厮罗政权治下,到元时,又为蒙古族的铁骑征服,游牧于青海湖的藏人开始迁居热贡。明朝一统天下后,设河州卫,从江浙移民至热贡地区戍边屯田。也有青海史的专家认为,江浙文化、江浙能工巧匠与藏传佛教艺术的交流和结合,对热贡艺术的成熟及辉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直到今天,吴屯的后人会告诉你:“我们的先祖是皇帝派来屯田的,我们的老家在江南。要不为什么叫吴屯呢?这是江南才有的姓和村落的名字。”隆务河宽容地接纳了一切,战乱、移民、政权更替、羌人、藏人、蒙古人、汉人等等,同时也接纳了不同族群的语言、风俗、文化。后来,当这一块历经战乱的土地需要生息和抚慰时,藏传佛教、喇嘛寺庙的出现,便是顺乎天理人心的了。从此,这里的人们似乎忘记了历史上的战争的伤痛,而精心于向往、描绘来世景象的彩绘与彩塑。那些线条,那些色彩,描绘在唐卡、堆绣、酥油花上,也描绘到了他们平和、清澈如隆务河的心灵中了。

热贡艺术,有时还会把我们引领进某个艺术殿堂的深处,可以看见那些虽然远去却辉煌依旧的艺术苦行者的背影。1940年,张大千在敦煌临摹壁画,为吐蕃时期藏族画家的笔墨技法感动,惊叹之余,便不辞劳苦从敦煌到青海朝拜塔尔寺,研习壁画技艺。一次历史性的巧遇出现了,张大千观摩塔尔寺唐卡制作时,一位聪明而不多言语的制作者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个人就是18岁的夏吾才让。不知是因为爱惜少年才俊呢,还是为随时了解藏传佛教艺术,张大千返回敦煌时邀请夏吾才让同行,夏吾才让喜出望外。在敦煌临摹了两年壁画,同时又朝夕相伴目睹大师风采,夏吾才让得益匪浅。也许,他从张大千身上得到的最根本的启示,便是艺术家应有的经历和视野,永无止境的追求。寂寞而幸运的两年敦煌临摹结束了,面对戈壁大漠,夏吾才让说自己想去西藏、印度、尼泊尔观摩作画,张大千先是一言不发,后来深以为是点点头,自此一别成为永诀。

夏吾才让少年时在家乡吴屯寺出家,开始了他半个多世纪的热贡艺术生涯。漂泊、跋涉、临摹,他每天的生活就是烧香、敬佛、教弟子做唐卡。1988年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

宗者拉杰是又一名享誉青海的唐卡画师,他主持、创作的618米长的巨型唐卡一一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1996年5月在热贡地区绘制成功。这一史诗般长卷唐卡的绘制,不仅是热贡艺术的骄傲,也是对中国当今艺术界的鞭策和启示:艺术是不是只有金钱才能衡量其价值?假如文坛、艺坛都沦为名利场,文化艺术还有什么纯洁与高贵可言?宗者拉杰为了搜寒第一手资料,走遍藏区,旅程累计30万公里,从准备到绘制完成耗时11年。藏族的唐卡画在绘制之前,先要选择画布,然后是画布的特殊处理:先在布上涂一层薄薄的水作为底色晒干,再涂一层有石灰的襁糊,待第二层涂料干燥后,在画布上反复以手工磨擦,直到看不见布纹为止。对宗者拉杰来说,仅此一项长达618米画布的处理,便是浩大工程了。

绘制唐卡时先画定位线和轮廓线,再以碳笔素描草图,然后勾墨。勾墨之后根据画的内容上色,先浅后深。参与彩绘大观这一巨制的画师共300多名,年龄最大的有90岁的老者,最小的是13岁的少男。分别来自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甘肃,藏人居多,也有蒙古族、土家族、汉族。在绘制期间,每天平均有80至100名画师同时绘制,最多时则有200多人在同一张唐卡的不同部分伏案,制作完后却又让人感到巧夺天工浑然一体。我曾请教过青海的朋友,如果是一个精力如有神助的画师,晚上不睡觉,昼夜不停地画,何年何月才能完成这幅巨型唐卡呢?答曰:500年!细节是伟大的元素。

唐卡的绘制颜料取材于纯天然的矿物和植物,如珊瑚、珍珠、玛瑙等宝石,都是极品原料。画师们先将这些原料细心打磨,然后调色绘画。唐卡中多用黄金,用以勾勒线条,画面顿时流光溢彩。观摩唐卡时,要带上放大镜,不要错过那些小点点,那小点点是几只活蹦乱跳的狮子,在放大镜下甚至可以看到这些狮子的眼神,天真而威猛。在618米的长度中只占了不足一平方米的这幅画,绘有300多个人物、30多间宫殿,每个人物神形兼得,每间宫殿造型各异。绘制这幅作品勾勒人物线条的那一根笔,只有一根毫,所谓毫发之间万象生动,可以亲目所睹而不仅仅是形容。

在热贡,村子里的男人90以上都能画画,孩子们从小出家,除了诵经礼佛就是拜师学画,如果还俗,画唐卡、绘壁画、做雕塑可以挣钱维持不错的生计,可以养家。艺术既是信仰之道,也是生存之道,从容而平静,敬畏而美好。热贡的艺人不会暴富也不屑于暴富,他们是寺庙培养的,寺庙又是他们的绘画作品的大买家。所有这一切行为,无论自觉还是不尽自觉,都必须受到藏传佛教信仰的制约,在他们看来,贪,是一种罪过,修行来世的人万万不可贪!塔尔寺中一个绘制唐卡的青年喇嘛用哲学家的口吻告诉我:“你看世上众生,哪有因为钱多而清静的呢?”拯救之道在于信仰和艺术。

那是隆务河畔由寺院金顶、白色佛塔、村庄巷道、麦田和油菜花吐露出来的信息。读隆务河就是读一张天造地设的唐卡,就是读一本天人合一的书。

亲爱的读者,让我们告别隆务河,走进塔尔寺。

塔尔寺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坐落在青海湟中鲁沙尔镇西南莲花山中,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即黄教)的六大寺院之一。其余五寺分别为西藏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甘肃的拉卜楞寺。

塔尔寺与藏传佛教的一代宗师被称为“第二佛陀”的宗喀巴,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

传说之一:宗喀巴诞生时,剪断脐带滴下的血落到地上处,若干年后长出了一株青苗,俟宗喀巴游学西藏时,已长成一棵枝叶繁茂的菩提树。这棵菩提树有10万片叶子,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一尊狮子吼佛像,树冠的枝叶交错处是文殊菩萨的五字心咒。宗喀巴的母亲思念儿子便托人带去一信,说到菩提树的祥瑞神奇,还在信中捎一缕白发。宗喀巴望着这一缕白海螺一样的白发,一遍又一遍地念着母亲的信:“看见这缕白发你就看见母亲了,你就看见母亲已经很老了,可惜我不能把深深的额头的褶皱寄给你,那褶皱里伏藏的都是思念儿子的梦……”宗喀巴泪流满面,一声声在心里呼唤着:阿妈啊阿妈,儿子多少次梦中扑到你的怀里,多少次求师问学的跋涉中想借道回乡,可是,佛又对我说,无量佛法,无量情思,普渡众生是为至孝大德。儿子学业未成,先寄去一幅自画像,并请阿妈在我的出生地建一座佛塔,“见塔如同见儿”。这一佛塔,开始是个小小的塔,每天晨昏绕塔而行的阿妈,转经念佛,仿佛总是在和儿子同行。后人在小塔的基础上重又扩建,便是现在万众瞻仰的大银塔。

传说之二:宗喀巴走遍了前藏的寺院,又开始了后藏之行,一路上念着文殊菩萨的经文,这是他七岁出家时的第一个恩师、青海湟中夏琼寺高僧顿珠仁钦传授的心法。恩师年事已高,一别多年时在念中,而少小往事恍若眼前。宗喀巴朝着家乡湟中的方向深情望去时,嘴里刚好念到“不还不复来”这句经文,宗喀巴顿时一惊,天意啊,“不还不复来”,慈爱如父亲的师傅已经不可能再见到了。不久,从青海那边便传来了顿珠仁钦圆寂的消息,“不还不复来”也。

同类推荐
  • 我的灰黄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的灰黄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从回忆的细致程度,细至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和感情的真挚,念兹在兹、历历如昨,都可以看得出来。尤其年少失怙、寄人篱下、流转奔波……这些特殊经历更是造成了贯穿一生的影响,值得每一个敏感的心灵细细体味。
  • 大学生风花雪月之男孩心事

    大学生风花雪月之男孩心事

    雪花飘零时,爱情,曾与我擦肩而过。风景这边独好,梦到深处却成空,美丽的初恋在缘聚缘散之中变成往事……
  • 文学经典导读

    文学经典导读

    本书精选了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辅以作家介绍、注释、阅读提示,以方便学生学习。在篇目选择上既立足经典,同时又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在“阅读提示”上,力求点到为止,不做全面分析,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使用,也可以作为文学爱好者学习的教科书。
  • 中国文人的另类面孔

    中国文人的另类面孔

    本书是李国文老师关于中国文人的散文集,通过历史上的文人故事品百态人生。
  • 活着就有眷恋

    活着就有眷恋

    《活着就有眷恋》是一本散文随笔集,辑录了作者十年来所写的散文、随笔、创作谈以及演讲集等,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作者对日常生活的审视、对生命的悲情感悟、行走的经历以及读写心得。文字清新、生动、隽永,充满浪漫的抒情性。一卷在手,如同与作者同行,听她娓娓道来一路的山川风光及内心的觉醒、感受,创作的艰辛与欢愉,以及,对文学、对小说的独特理解和痴迷的热爱。
热门推荐
  • 雪夜剑歌

    雪夜剑歌

    很多人跟林无失说,这座江湖是何等美妙。却没人告诉他,这座江湖也是吃人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王牌玉面:最终的王

    王牌玉面:最终的王

    突然崛起的孟玖罗带领一众妖魔,散仙直逼仙界帝君所在的宫殿。次日仙界降于妖界,“老大,魔界那里?”妖王弯着腰询问着她的意见,“不必了,妖魔本一体。”她作画的玉指微微停顿了一下,只一下墨汁立即晕染开来原本秀丽的山水田园便有了瑕疵,孟玖罗轻轻用笔尖勾勒出一只将要垂死的小鸟“即使它从囚笼里逃出来了可也活不了了不是吗?”
  • 异狱战场

    异狱战场

    “你知道地狱吗?”“其实,这个地狱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样……”。 失去了个人身份的记忆,苏醒在离奇至极的世界,拥有一个随时可能‘缩圈’的家园,一口靠吸收灵魂而升级的‘井’,为了活下去不停的厮杀战斗,因为别无选择。
  • 昏君的逆天医妃

    昏君的逆天医妃

    她21世纪金牌特工,却穿越到一个13岁的小孩子??来了之后遇到一位男子,在她面前的她不像外面别人说的冷清,嗜血,杀人不眨眼而是逗比,二货,腹黑,明天以逗女主为乐子。为此,女主常常都被气得要命后来的事……倒是出乎意料~
  • 凶禽猛兽的风采

    凶禽猛兽的风采

    动物凶猛不仅仅表现为为进攻的杀伤力大,更主要的是这种动物无所畏惧,敢于进攻。如草原上的狮子,狼群,森林里的老虎,海洋中的鲨鱼等等。在天空中翱翔的鸟类也有很凶猛的一面,如鹰、雕、鸢、鹫、鸮、隼等猛禽,嘴强大呈钩状,翼大善飞,脚强而有力,趾有锐利勾爪,性情凶猛,捕食其他鸟类和鼠、兔、蛇等,或食动物腐尸。
  • 玉机玄图

    玉机玄图

    幕卫行/作者:霖江南古道腾黄尘,楚乌压莽林。利刃乍出鞘,赤龙奋蹄催。烈酒饮罢仰天啸,风骤四方悲!一剑屠尽尸千横,血溅九霄阴。了事唤娇奴,扶衣跃鞍巾。回眸对莞尔,挽缰射苍云。长歌悠扬震山岳,余音缭绕荡川湄。江湖丽传豪侣景,但闻旧曲不见魂。——————祥兴元年,赣州农民上千余众,在蔡五九带领下起义,攻入南康郡,杀赵同知。元廷命乞住为帅,率精骑五百前往征讨。两军对垒,三次在汀州展开激战。张蔡五九不敌,被执斩首。玉剑书生叶风舟闻讯赶来,救出刘景周和蔡五九之子,并将张子改名叶麟之,欲归隐山林。途中见元廷兵士掠抢少女,押往边陲军营养作营伶。叶风舟便联络妙手书生丰子昌、玄机书生诸葛小星等人,前往营救。遭到小郡主慕容思叶统帅的枢密院禁卫,降元帮派层层阻击。叶风舟初识慕容思叶,便觉她与自己容貌十分相像,细查之下,竟然引出一段旷世情缘。义子叶麟之却与慕容思叶一见倾心,甘愿坠入邪道。时江湖传闻,宋朝直龙图阁学士陈规所著《火器玄图》流传于世。元廷密令小郡主慕容思叶率枢密院禁卫,意图抢夺。叶风舟等人为保前朝玄图,不惜以命赴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