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34100000021

第21章 岁月如诗二(4)

人民日报社人与人之间,无论多么高的职务也是老张、老王相称。相反,你要是“社长”、“总编”毕恭毕敬地称谓,倒显得有些生分了。1990年夏天我头一次见社长高狄,他好像还知道我,他说,我叫高狄,你叫肖荻。聊了会儿家常。邵华泽总编往往每到春节就应天津好友孙海麟副市长之约,携眷到天津来休息、叙旧,常常打电话叫我去陪同聊天儿。范敬宜总编在承德开发行会时,在饭桌上和我聊起彼此怎么打成****的。后来我遇上一个难题,记者站里一个搞房地产、负责为天津几位老记者解决住房的人,工作上直接和上边打交道,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不仅虚与委蛇,历经三四年把盖好的房子变成宾馆,而且在我去质问时,他的假话顺嘴就来,把正在建设,但已经卖出去的一处房子说是给我的。过了三四个月我去看房时竟和买家碰到一起,使我大失所望。这个人当面对你巧笑倩兮,口称“你是我的恩人,我包你到老舒舒服服!”( 他是我向报社介绍的七个备选后继人之一。后来他在一家歌厅喝醉了闹事被拘,我应报社委托把他从派出所保出来,如今竟这么“人一走、茶就凉” )当我把这一难题向范敬宜谈后,他愤然说,在《经济日报》我就知道老同志退下来房子的难处,他立马叫有关部门通知那人,给老同志立即解决问题。于是,一个不应该一拖三四年的问题,几天里就解决了。由此可见,老范不仅是在驾驭报纸上才气纵横,在体贴他人疾苦、排忧解难上还是一个雷厉风行办实事的人。过了几年,很多情况我已十分隔膜,想不到那位红火一时的房地产开发者,在缺乏监督、财权独握中任意胡为,竟一头撞进铁窗,获刑20年。在报社我看到许多优秀的人,也遇到这么一个异类。

几许闲笔

从1981年到《人民日报》,到1996年正式离休;从离休到现在,在心中回旋不已的歌,就是马玉涛唱的“马儿呀,你慢些走哇慢些走!”光阴似箭,时不我待。如今我每年自由撰稿仍有不少文章见报,到几个省转了转,继西欧、东南亚、日本、哈萨克斯坦,又到澳大利亚、新西兰一游,总是感到时间不够用。有朋友开玩笑问我,看你老是挺开心的样子,是不是你中了头奖?我从来无此奢望,还生怕一不留神得了500万,闹得五饥六瘦。心情好,是我悟出一个人生哲理。一位德国人说:“结局好,整体才好。”等于是“老来无憾,等于一生无憾”。想当年反右时,才一出事,有六七个报纸大标题黑乎乎揭露我如何如何,一时之间杀气腾腾。有许多故交都说,肖荻这回算完了。有一位原来还不错的朋友,在路上遇见,当我伸出手去,他竟然顾左右而言他,不认得了。也难怪,阶级斗争嘛。至今,过春节时有一次原机关一对伉俪给我来电话:“老肖哇,过去的事就不要多想啦,一切要向前看,快快乐乐度晚年!”其实,我早已不为过去种种苦涩自已了。过了这些年,原来青年文工团里两个领导、青年宫里两个领导、《天津青年报》里两个领导,按说都比我过得平安无事,却都一一谢世,一度大倒其霉的我,却心态平和地健在。唯一值得自豪的是,在这二十几年的坎坷中,我竟没有一天是在要死要活的沮丧中度过的。我为自己设计了一套甘当普通劳动者的人生路,“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抬起头活着!在最难度过的日子,我用作诗来自我排遣,我不让名利忧患来损坏自己的心脏。在农场和铸造厂里我还被委托办过小报,我一个人既采访,又编辑,刻蜡板、写黑板报来给那些苦干者增添一点鼓励。在农场剧团里我还写过一些剧本,给那些郁闷的人增添一点活下去的乐趣。至今,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化蝶”,对我早已成为现实。与那些在“****”磨难中惨遭不测的众多国家元勋、文坛巨星、无辜好人相比,我这点遭遇又算什么?我认为,我的一生可以给那些遭遇挫折企图自杀的人一个启迪。不必!你只要丢掉名利枷锁,自食其力者顶天立地,中国传统文化里有的是乳汁和快乐。迈开腿,走过去,前面是个天!

使我深为感激的是家里人对我无保留的爱。当年,我遭难后被大卡车押送农场时,报社派了两位彪形大汉一左一右傍着我回家取行李。我走后老爹老娘哭了一整天。那时我的工资从16级100多元锐减为每月3元零花钱,为补家用,母亲到街道小厂干杂活,用榔头把弯钉子砸直,多次把手指砸伤。她惦记我到农场后的生活,用那微薄的收入,买了一只烧鸡和几斤苹果,大冬天顶风冒雪跑了100多里地去看我。1958年冬天的天气比起现在要冷得多。有一些探望儿女的家属,在去一个最远的盐场的路上遇见狂风大作,走得累了便在一棵大树下坐下来歇歇,没想到竟冻死在那里。据说,在寒天冻地谁如果坐下休息,要拿鞭子抽他,迫使他走起来跑起来,否则必死无疑。信哉斯言。1960年我因疝气动手术,正赶上节粮度荒,母亲又想尽办法买了10个鸡蛋到医院看我,那鸡蛋是当时价格昂贵的稀罕物,那是她不知砸了多少弯钉子换来的。这些年我们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只可惜已是“子欲孝而亲不在”了。我的妻儿似乎都有着与我母亲同样的善良和坚强。1963年闹大水,形势危急。许多管教干部每人准备了一套木板床准备逃水患,“劳”字号的人则是上堤从事日日夜夜的抗洪大战。此时,本来在市里住着看小孩的妻子竟然抱着孩子,光着脚蹚着水跑来看我,准备和我共生死,我一抬头见她那样子便明白了,她是一个和亲人相濡以沫不惜命的人。有人说,没有谁的生活是百分之百完美无缺的。上帝的安排是:甲这方面好一些,那方面差一些;乙那方面好一些,这方面差一些。我们尝够了“贫贱夫妻百事哀”,但也收获了患难与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幸福。我的两个孩子在艰难生活中自强不息,后来都在南开大学毕业,进入较好的岗位。多年来,在我内心里总是感到对不起他们,小时候无论怎么淘气,我从未打过他们一下。但有一次女孩儿在大雨中把伞丢掉,我那时竟穷极生疯推打她的后背一下,催她去把伞找回来。在急风暴雨中孩子跑去找伞,几乎撞倒在电线杆子上,幸亏被一位好心人拉住。男孩儿则因为多年住宿条件差,不知在哪里受了潮湿,后来患强直性脊柱炎。这是生活留给我的伤痛。但孩子们知难而进,女孩儿在百忙中业余读到博士生;男孩坚持锻炼,能照常工作没垮下去。天作之合,女婿和儿媳均是好学求进、敦厚勤奋之人,小家庭和谐而富于生气。我希望我的后代,每个人均能秉持忠厚之心,平实、平和但又不畏风险地工作和生活,不管上帝怎样安排,永远把我们家族这种善良和坚强的基因传下去。

当年,我就没想到老来能有坐看花开花落的闲适心情。退下来,我坚持日行十里地,月写几篇稿。更可贵的是,有一帮“老地下”、“老难友”、“老报人”,隔三差五,聚在一起,掏心窝子谈天说地,大到宇宙洪荒,小到家长里短,敞开心扉,肝胆相照。大家几乎有一个同感,晚年堪称是一生最好的日子;再有呢,这一辈子有许多问题一如雾里看花,年老了,读读、看看、聊聊,一如《人民日报》老作家袁鹰和《天津日报》总编辑鲁思不约而同说过的:要活个明白。这也算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吧。人生回到原点,50多年前,在泊镇那个小村里,将自己这一滴水融入奔腾呼啸的大海,不就是为了对真理不断地追求吗?

我的兄弟姐妹

活到如今不算希奇的古稀,你既非鬼才李敖那样才高八斗、睥睨群雄,更非大师季羡林那样学富五车、步步莲花,你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头儿,已成了和“新潮”、“前卫”、“新新人类”相去甚远的“老派人”。但明清家具和出土文物还越老越值钱呢,老派人身上就没有可说的东西吗?

这一辈老年人刚解放时十七八岁上下,身处新旧社会光明与黑暗巨变的两重天,他们热爱新中国的感情,来自血肉联系的生活体验。从我最熟悉的一奶同胞说吧,我弟兄姊妹五个,最小的是妹妹,其他四人各差两岁,挨肩大,我行二。小时要出去拜年,哥儿几个鱼贯而行,一色袍子、马褂、红帽刺,很是威风。其实,均是母亲、奶奶善于剪裁,以大改小、递次传承下来的。那时,全家紧紧巴巴,仅凭我父亲给人家商号当会计为生。父亲几十年管账无一笔差错,做人无一处闪失。解放后脑出血大病一场,感到歇长了照拿工资心里过不去,领导再三劝阻,他还是坚决办了退职。他就是这么个耿直人。据县史和家谱记载,在燕王扫北时,我家祖先从湖北移民到静海县唐官屯,而家住独流的姥姥家乃岳飞后裔。这些,朦朦胧胧,姑妄听之,也许或多或少会折射到我们的性格中。但幼年深深给我们心灵打上烙印的,还是日本鬼子这个杀人如麻的反面教员。

我在1937年夏天,随家里大人逃难到安徽宣城,勉强住了一年,返回老家在宣城等火车时,忽然来了七八架翅膀上带红膏药的日军飞机。丢炸弹时,亮晶晶、白闪闪,犹如散金碎银,煞是好看。但那飞机俯冲时的鬼叫声,炸弹轰鸣时的山崩地裂,无辜老百姓的血肉横飞,时过六七十年,音犹在耳!之前,我们的童年原来声声入耳的是文昌阁县立完小的风铃声,胡同小贩的各种悠闲的叫卖声,夜晚街头戏迷高亢的梆子腔,但日寇入侵后这些甜美的小镇风情,立即变成鬼子兵操练时横蛮无忌的军歌、铁蹄声,尤其是日本鬼子练习时“啊斗”的喊杀声。在唐官屯,我亲眼见过军容不整的“国军”南撤,也亲耳听过日军在瘆人的“啊斗”声中捅死“八路军探子”。这一切,使我们在胜利之后对腐败不堪的国民党从失望到厌弃,而是倾心于救国救民的中国共产党。老一辈人的政治思想就是这么形成的,爱国来于亡国的切肤之痛,谁救国我们就衷心拥护谁,拥护就是实打实地响应号召。

我大哥家衡解放前失学失业,赶上家与国最困难的时候。但久旱逢甘霖,解放后他很快就业于新华书店,几十年来在书海里拼搏了一辈子。他为人诚朴敬业,全身心投入那其乐无穷的书籍经营中。1954年他总结出一套“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的先进经验,在全行业中推广。我是1948年在南开中学上高二时参加地下党,后去解放区穿着棉军装入城。三弟家谦则在1949年春天上初中时,见到四野招收南下工作团学员的大布告,未与家中打招呼便报名投身军旅生涯。四弟家壮和小妹家娴,解放后有机会上了大学,那时“以钢为纲”、“以粮为纲”的口号震天响,一个考入北京钢铁学院,一个奔了北京农业大学。家壮在毕业后本已分配留校,但他坚决选择了新疆。

在人生的征途上,我们兄弟姊妹几人不约而同地入了党,在专业成就上老大家衡是高级经济师、老二家鼎是高级记者、老三家谦是高级政工师、老四家壮是高级工程师、老五家娴是高级农艺师。如今回首往事,既非碌碌无为,也非轰轰烈烈,在芸芸众生中属于最“草根”、最“老黄牛”的那种人。但响应号召不等于一帆风顺、波澜不惊。在共和国经历风风雨雨的大背景下,各自也品尝了未可预料的风险。老三因行军中的风湿劳累,到武汉就得了熬人的强直性脊柱炎,后来几经调动到了北京医科院党委,评了先进还治好了病,算是转祸为福。吃苦最多的是老四。幸亏他自幼粗壮、厚实,在新疆长达36年的拼搏中,大多是在崇山峻岭中的“创业艰难百战多”。先是到兵团后峡建钢铁厂,后又奉调去天山深处和静巴仑台建“小三线”军用钢铁厂。厂址在两座山峰之间,气候加倍恶劣,夏天也要披棉衣。他任党委书记,和职工们一起支帐篷、挖地窝安营扎寨,不到五个月炼出了第一炉钢。但由于资源先天不足、生产难以为继,3000多人生活无着。后来逼得就地取材,先后转产水泥和玻璃,他为了请人才、学经验、找图纸,往返大江南北各地,磨破嘴皮、跑破铁鞋,人累得又黑又瘦。最终他们不仅转产水泥成功,而且在1985年生产出新疆历史上第一块平板玻璃!

生活中还有另一种波澜。1957年我因言获罪打入冷宫22年,并给兄弟姊妹及后辈带来数不清的株连。“****”来临时我大哥被领导分配去刻写小报,废寝忘食中,一不留神将“万寿无疆”中的“万”字,错写成“无”字,这一无心之过,立即被整得死去活来。幸好在仰药自尽时,经抢救被阎老五又退回来。上述这些蹊跷事,当初谁能想得到呢?可在那“左”的风云莫测时,就是更大的倒霉,也不过是人间等闲事。

在坎坷中我曾眼见过一些人死于非命,一块干活的一位壮汉,在清砂时手起锤落,毛刺把他的眼球崩掉。而我干农活15年,抡大锤又7年,总算落个全须全尾。打倒“******”后我已年近五十,落实政策回到《天津日报》,不到两年,《人民日报》老同志陈勇进来津建站选人,那命运的彩球不知怎么就打到我的头上。在工作中我毫无“五十打蔫”之感,每天都像老鹰寻兔、猛虎扑食一样去采访和写作。由于多年未操笔墨,写东西反而被认为没有“新华腔”、“人民调”,有一次当时的********李瑞环还表扬我“写东西别具一格”,而表扬我的场合恰好是1957年整风鸣放中我因言获罪的地方。其实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有什么过人之处,也没有用什么心机去鳌里夺尊。我不过是以平常人、平常心去本分、努力地待人处事。在这本集子里,我就是这样知人论世的。

如今,我的弟兄姊妹们也各自进入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夕阳红”,尤其是妹妹家娴在北京农大帮助先生金瑞华教授和一群战友,经艰苦调研平反了国外无辜加于我国的一件“蠹蛾冤”,大大打开了水果的出口市场。归根结底一句话,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我们兄弟基本上还是那个老黄牛性格。但大环境变了,制度变了,人世间还是制度决定命运。实事求是、不搞瞎折腾,人们就可以多涌现一点智慧和力量。一滴水能看出大海。可以预期,假如“以人为本”、“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更多地落实,老百姓位卑不敢忘忧国,领导层虚怀若谷听下情,如一位伟人所说:“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国家的和平崛起,百姓的人尽其才,大地的物尽其用,不是指日可待吗?

同类推荐
  • 绝版的乡愁

    绝版的乡愁

    本书是作者的散文文集,收录了作者关于乡愁的主题作品。何为绝版的乡愁?只因在作者心中故乡是独一无二的,思乡的心情也是无可替代的。作者将自己浓郁的乡愁,幻化为优美的文字,安抚尘世喧嚣中迷茫的心,触摸游子无处安放的灵魂。作者文笔清新质朴,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农村的眷恋与回忆,叫人读来感同身受。随着经济发展,乡村也在飞速发展着,记忆中的故乡离我们越来越远,由此而衍生出了浓浓的、绝版的乡愁。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梭罗远离尘嚣,他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瓦尔登湖》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他是一个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梭罗以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们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瓦尔登湖》记述了作者在简单生活中深入思考与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文笔宁静恬淡,引人深思,具有一种使人沉静的力量。
  • 古代戏曲小说研究

    古代戏曲小说研究

    本书精选了徐先生古代戏曲小说研究中最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33篇。这些学术论文对其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和重要环节提出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体现了徐先生的治学特色和学术贡献。
  • 幸福在春天招手

    幸福在春天招手

    五间房乡派出所的女民警龚丽丽早上还没起床,就听见有人“咣咣”砸门。龚丽丽赶紧穿衣服起来,喊前院办公室里睡着的许小飞开门。喊了几声,许小飞没答应,龚丽丽就推开门察看究竟。办公室的中央对摆着几张椅子,许小飞临时在这“下榻”。龚丽丽进去,看见许小飞光着膀子缩在被窝里抽烟呢,屋子里烟雾缭绕的。龚丽丽嗔怪道:“咋又偷着抽烟?被子都烧几个洞了?吃一百把豆子不嫌豆腥味啊,一把火烧了派出所你的事可就大了。
  • 与火车有关的事

    与火车有关的事

    《与火车有关的事》收入宋烈毅近年来创作发表的62篇散文,精短的散文笼罩着诗意的光芒,同时这些文字浸透了一个诗人对生存的观察、沉思和内省。沉郁冷静、思辩而不失热烈的叙述风格使得这些散文更像是漫长岁月深处的一支深沉的歌。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笨丫头误惹恶魔校草

    笨丫头误惹恶魔校草

    他们初次相遇在食堂,她一不小心把菜倒在了他的身上,他让她给他洗衣服……他的一次又一次的威胁,甚至让她给他当女仆,他把她霸道的禁锢在自己身边,她无数次想要逃走,后来终于实现,两颗心不知不觉的绑在了一起
  • 仙帝奶爸在花都

    仙帝奶爸在花都

    消失四年,叶落晋升仙帝强势归来,却意外当了奶爸。“敢惹我闺女,我让他生不如死!”
  • 抗天之主

    抗天之主

    天道四十九,大道五十。天道差一,四十九为天,我为一。我欲以苍生之志抗天道之威。我创轮回,欲做王。我为道,欲噬天。
  • 穿越位面之攻略大boss

    穿越位面之攻略大boss

    媚沁被系统选中,穿越万千位面完成攻略任务,每个位面都会有不同的人生体验。小白文,女主非强势,有点蠢萌。
  • 尚武至尊

    尚武至尊

    森森古城林海翠,幽幽曲径似鬼魅。仗剑天涯心无畏,生死离别空流泪。叶落花萎谁人罪,窗前明月空樽对。重重阴谋人心诡,风雨俱来一肩背。亦正亦邪风云汇,义字当头诚为贵。刀枪剑戟弓矢坠,世人皆醒我独醉。此诗乃本人所著,未经本人同意,任何人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 那年的樱花树约定

    那年的樱花树约定

    “千万不要忘记我们的约定”一个女孩手中捧着一个布娃娃,流着泪,却又是笑着对树下的男孩说道。“一定一定会再见面!的到时候一定要在一起!”男孩用着同样的表情答复道,女孩的身影被两个保镖带着逐渐远去,直到最后完全消失在男孩的视野中。樱花树下不断有樱花飘落,与背后的蓝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然而,从这风景画中,男孩感觉到的只有孤独。他终于忍不住了,开始抱头大哭起来。“会再见的,一定会。”他看着手中只有一半的心形,一直重复着这一句话……
  • 几许星辰几许深

    几许星辰几许深

    【简介】顾亦辰之我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从前我死皮赖脸的追着他跑,如今倒成了他没有我就不习惯。明明外表看起来是特别冷清的一个人,其实是禁欲系的。【我喜欢了你好多年,你就不能有一点喜欢我吗?——江浅夏&顾亦辰】【我的小姑娘啊,还没来及说我喜欢你,怎么就走了呢?——顾亦辰&江浅夏】【为了爱情我什么都可以做,没有什么不对的。我就是喜欢你,宁愿死也不会放弃喜欢你。——乔安&顾亦辰】【我以为让你回去你就会认识到你们是不可能在一起的,可是我忘了。还有旧情复燃这一回事。——宋锦&江浅夏】【在我看来,喜欢一个人就是让她快乐,我喜欢你,所以愿意为你做任何事情,哪怕放弃自己也可以。——江醉墨&乔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