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74300000015

第15章 物理大发现(8)

伦琴还详细地研究了X射线的穿透能力。他发现X射线能容易地穿透纸、木片、铝片等轻质物质,不容易穿透像铅那样的致密物质。射线被吸收的数量与吸收体的厚度和密度大致成正比。由于骨骼的密度比肌肉大,因此用这种射线照射人体时,便留下骨骼的阴影。伦琴用X光拍摄了他夫人的手指骨骼照片,这是历史上的第一张X光片。他还拍摄了放在盒子中的砝码、缠在木柄上的金属线等。

就在这年的圣诞节刚过,伦琴公布了他的新发现,1896年1月,他又向他的朋友们寄出了论文的副本及照片。

整个世界为之轰动了,特别是伦琴拍摄的穿透人的衣服、肌肉的X光片,引起了人们疯狂的好奇心。许多实验室都在重复伦琴的实验,有关X射线的论文大量发表。就在纽约日报报道X射线消息后的第4天,有人便用X射线检查出了受伤者足部的一颗子弹。这一新发现很快便被当作新技术应用到医学诊断上。

伦琴曾说过:“我是偶然发现射线穿过黑纸的。”其实,在伦琴之前,也有好几位科学家偶然发现过这种现象。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在研究低压放电现象时,就发现放在装置附近的照相底片跑光了。他没有想到这是射线作用,而以为是底片的质量有问题,到工厂退货了之,错过了发现X光的机会。伦琴抓住偶然发现的现象,穷追不舍,透过偶然性的层层迷雾,寻找事物的必然性,因而获得了伟大的发现。

伦琴因为发现X射线,1901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

在X射线被发现后,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现接踵而至,X射线就像神话中的领路鸟一样,把人们引向了通往微观世界的道路,20世纪物理学革命的序幕被拉开了。

神秘的放射现象

伦琴的发现传到法国后,深深打动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贝克勒尔。他想,既然X射线发生在荧光现象特别强烈的地方,那么是不是有强烈的荧光的物质,都能发出X射线来呢?他决定试一试。

贝克勒尔出生在一个科学世家。他的祖父、父亲都是法国科学院的院士,并以研究荧光物质而闻名,因此,在他的实验室中,收集了许多荧光物质。

贝克勒尔选中了他和他父亲都曾用过的一种铀盐——硫酸铀酰钾,把这种盐放在一个用黑纸包得严严实实的底片上,然后放在太阳底下晒,看底片会不会感光。因为太阳光和荧光都不能穿过黑纸,只有X射线才能穿透黑纸使底片感光。

果然,如他所料,底片显影后上边有铀盐感光造成的灰白色的斑纹,贝克勒尔兴冲冲地向科学院报告了他的发现,可惜,这是一个错误的报告。

贝克勒尔是一个受过严格训练的科学家,他准备继续实验,取得更多的事实,以便再过几天在科学院例会上做正式报告。可是偏偏天公不做美,一连几天都是阴天。他只好扫兴地把铀盐和包着黑纸的照相底片都收到抽屉中,焦急地等待着太阳出来。

天一直阴着,开会的日子就要到了,贝克勒尔等不及了,他想上次照射的荧光总不会完全消失吧,也许会有轻度的曝光,于是他把底片冲洗出来。结果令他大吃一惊,底片比任何一次实验的曝光都要强烈!

贝克勒尔多次重复这个实验,不管铀盐在黑暗中放多久,它们都能使底片感光。他又换用其他荧光物质,结果含钙、含锌的荧光物质都不能使底片感光。

谜底终于揭穿了,使底片感光的原因是铀原子自身作用造成的,铀和铀盐能放出一种不同于X射线的新射线,这就是天然放射性。

贝克勒尔的发现虽然不像X射线的发现那样引起轰动,但也有一些杰出的科学家对此很感兴趣,并继续进行研究,其中有一位就是来自波兰的年轻女科学家玛丽·居里。

玛丽·居里出生在波兰一个中学教师的家庭。她勤奋、聪慧,中学毕业获得金质奖章,掌握了5门外语。由于家境贫寒,玛丽16岁时不得不去当家庭教师。后来她进入了法国有名的索尔本大学(即巴黎大学)学习。她住在冬天水能冻得结冰的亭子间,经常食不果腹。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她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大学文凭。艰苦的环境培养了玛丽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格。

大学毕业后,玛丽和因发现低压电现象而在物理学界小有名气的皮埃尔·居里结为夫妇。1897年,她刚刚生下女儿伊伦,就马上选择了当时还很少有人研究的放射性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题目。

居里夫人在研究放射性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沥青铀矿的放射性反而比纯铀还要强。她猜想很可能在沥青铀矿中还存在着比铀的放射性还要强得多的未知元素。

这个想法一提出,立即遭到了一些人的讥笑,认为这是异想天开。性格坚毅的居里夫人没有动摇。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也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放下了手头的工作,投入了对新元素的寻找。

他们的条件如此简陋,一间破棚子是他们的实验室,没有排放有害气体的通风装置和必要设备。为了将不同元素分开,他们将沥青铀矿装入大桶,加入化学试剂和酸一起煮沸。居里夫人用一根几乎和她一样高的沉重铁棒不停地搅拌着这些沸腾的粘稠液体,反应中放出的烟雾刺激着她的眼睛、喉咙,这种“男子汉的工作”累得居里夫人筋疲力尽,人消瘦了,手烧伤了。

1898年7月,他们终于从矿石中分离出一种黑色粉末,它的放射性比铀强400倍,化学性质和碲很相似,居里夫人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把这种新元素起名为钋(在拉丁文中,钋的字头和波兰的字头是一个)。

但是钋的放射性还不足以说明沥青铀矿何以有这样强烈的放射性。于是,他们继续寻找,终于在同年12月又分离出了一种新的放射性更强的元素,他们给这种新元素起名为镭,在拉丁文中,镭的原意就是放射。

居里夫妇最初得到的还不是纯的镭,因此许多化学家对是否有镭元素表示怀疑。为了得到纯的镭,并进一步弄清镭的性质,居里夫妇付出了更加艰巨的劳动。4年中,他们进行了几十万次提炼,1902年,终于从12吨沥青铀矿中得到了大约0.1克纯的氯化镭,测出了镭的原子量是225,放射性比铀强二百多万倍。

1903年,居里夫人发表了她的博士论文,获得了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这篇论文堪称历史上最伟大的一篇博士论文。她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以及贝克勒尔因发现放射性,一起共享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奖。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发现钋和镭获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惟一两次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也是惟一同时获得物理和化学两种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追踪放射性之谜

铀和镭等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是什么?它们为什么会放出射线?许多科学家纷纷投入这一研究。其中有一位后来居上的佼佼者,他就是卢瑟福。

卢瑟福出生在新西兰穷乡僻壤的一个小农家庭。他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创造才能,把一只报废的钟修好了,还自制过一架照相机。凭着出色的才华,他连续获得三次奖学金,从高中升入大学,最后进入久负盛名的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成为约瑟夫·汤姆孙的研究生。

放射性铀的发现,立刻引起了卢瑟福的注意。为了研究铀发出的射线的穿透本领,他用厚薄不同的铝箔进行试验,结果发现铀发出的射线不是简单的一种,而是两种。有一种穿透本领比较小,只能穿透比较薄的铝片,他把这种射线叫α射线,还有一种能穿透较厚的铝片,贯穿本领比α射线大100倍,他把这种射线称作β射线。

法国科学家维拉尔德从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射线中,又发现了第三种射线,它的贯穿本领更强大,这就是γ射线。

当让放射性元素发出的射线通过强磁场时,这三种射线便分道扬镳成为三股,朝一个方向弯曲得最厉害的是β射线,与它方向相反,稍稍弯曲的是α射线,而径直穿过磁场的是γ射线。这表明α、β射线都是由带电粒子组成的,且所带电荷方向相反,γ射线是不带电的。

贝克勒尔首先证明,β射线是由高速运动的电子流组成的。α射线则要复杂得多,卢瑟福花了整整6年时间,直到1908年,才搞清α粒子实质上是氦的原子核。γ射线是一种波长比X射线还要短的电磁波。

卢瑟福是一位物理学家,为了更好研究放射性物质,他和年轻的化学家索迪结为搭档。来自两个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取长补短,很快就获得了累累硕果。

在研究放射性元素钍的时候,他们发现已经提纯了的氢氧化钍放置一段时间,放射性会增强,也就是说钍变成了放射性更强的元素,他们称之为钍X,钍X也不稳定,又会变成放射性不同的另一种元素……

这是什么原因呢?卢瑟福和索迪抓住这一现象不放,进行了深入研究。1902年,他们提出了元素衰变的理论,指出放射性元素是不稳定的,它不断放出射线,由母元素变成子元素,又由子元素变成孙元素……直至最后变成稳定的、没有放射性的元素为止。他们还找到了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系列。

元素衰变理论揭示了放射性现象的本质,打破了自古以来一直认为的原子是不可创生也不能毁灭的观念,有力地证明了一种元素的原子可以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

1908年,卢瑟福因发现放射性衰变和在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索迪也因发现放射性同位素的成就获1921年诺贝尔化学奖。

然而,卢瑟福的更伟大的发现则是在获得诺贝尔奖以后取得的,那就是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

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电子的发现,放射性现象的发现都启示人们,原子内部一定有十分复杂的结构。

那么,原子内部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呢?物理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有关原子结构的模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汤姆孙的果子面包模型。

汤姆孙认为,原子是由一个带正电荷的实体组成的,带负电荷的电子有规则地镶嵌在上边,就像葡萄干镶在面包上一样。电子一方面受到正电荷的吸引,一方面受到它们之间相互排斥的作用,而维持着平衡。这个模型能较好地解释许多化学现象。

开始卢瑟福也赞同这种无核模型。为了检验原子的结构,卢瑟福与他的两名助手盖革、马斯顿做了一个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实验,那就是α粒子散射实验。

他们把一个放射源放在开有小孔的铅盒中,这样从这个小孔中就会射出一束很细的α粒子流,然后,让这束粒子流打在一块很薄的金箔上,金箔的后边放着一块硫化锌荧光屏,穿过金箔的α粒子打在上边会出现一个闪耀,因此用它可以记录α粒子的轨迹。

按照汤姆孙的模型,α粒子穿过金箔时应当发生小角度的散射,可是实验结果完全不是这样,大多数α粒子都畅通无阻地通过了金箔,径直打在荧光屏上;只有少数粒子发生了散射,而且都是大角度散射;个别的α粒子甚至被反弹了回来。

卢瑟福惊奇万分,他形容当时感到“就好像对着一张纸放了一发炮弹,而炮弹却被反弹回来打在自己身上那样难以置信”。卢瑟福为此苦苦思索了几个星期,从实验结果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隙,因而绝大部分α粒子都能径直通过;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甚至被反弹回来,一定是碰到了质量远大于α粒子的、带正电荷的极小粒子的结果。因为α粒子是带正电的,同种电荷的粒子相互排斥。他通过精密实验和理论计算,得出原子的半径在100皮米左右,而原子核的半径为10-2~10-3皮米,也就是说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一。

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行星模型,那就是原子中有一个极小的核,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和所有正电荷,原子核带有多少正电荷,核外就有多少个电子,它们就像太阳系中的行星绕太阳旋转一样绕着原子核运动。

卢瑟福的行星模型很好地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以及一系列化学、物理现象,因此很快为人们所接受。不过,卢瑟福的模型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后来,他的学生、著名的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应用量子力学,使这一模型变得更加完善了。

原子核的结构

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那么原子核还可不可以再分呢?它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既然一个电子带有一份电荷,人们自然想到,原子核很可能也是由带一份正电荷的粒子构成的,氢的原子核是最轻的原子核,它只带有一份正电荷,是否原子核就是由它们组成的呢?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作炮弹,去轰击氮的原子核,结果发现,氮原子俘获了α粒子变成了氧原子,并且产生了一种新的射程很长、质量比α粒子更小,带一个正电荷的粒子,研究证明,这种粒子就是氢的原子核,人们把它称作质子。

这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实现了核反应,把一种元素变成了另一种元素,实现了炼金术士们“点石成金”的梦想,同时,也证实了原子核中存在着质子。

在卢瑟福之后,人们用α粒子轰击硼、氟、钠等轻原子,也都发生类似的核反应,放出一个质子。而周期表上所有元素的原子核的质量大体上都为质子的整倍数,因此,有人猜想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组成的。

但是这种猜想有着明显的矛盾,除了氢元素之外,所有元素原子核中的电荷数目并不等于它们的质量,例如氦的原子核质量是氢的4倍,可是只带有2个正电荷。于是有人提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电子中和了一部分质子的电荷,使剩下的正电荷正好与核外电子数相等。但是这一假说也碰到了困难,它不能解释原子核自旋等现象。

科学家们在思索着,寻找着。

1920年,卢瑟福在圣诞节给儿童讲科学知识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带正电的质子,为什么不可以有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呢?他还预言了这种中性粒子的性质——它能很容易地穿过物质。

大多数人对卢瑟福的预言抱着怀疑态度,有一个人,就是卢瑟福的学生查德威克却对此坚信不疑。他立即着手进行种种试验来捕捉这种中性粒子。但是10年过去了,这种中性粒子还是毫无踪影。

1930年,德国物理学家玻特和贝克尔在用α粒子轰击锂、铍等轻元素时,发现了一种贯穿力很强的辐射线,能穿过2厘米的铅板,他们认为这是γ射线。

1931年,法国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夫妇,也即居里夫人的女儿与女婿,对这一实验做了进一步研究,发现当这种射线射入含大量氢原子的物质石蜡时,会放出质子。实际上他们已经走到了发现中子的大门口,但由于囿于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只有γ射线才是中性的,一个重大发现令人惋惜地失之交臂。

同类推荐
  • 激励孩子成长的108个好故事(中华少年成长必读书)

    激励孩子成长的108个好故事(中华少年成长必读书)

    经历欢笑,经历泪水,才真正是一个完整的成长,因为有我们身边讲不完的故事,也因为有我们所熟识的人的陪伴,我们的成长才会那么丰富多彩,才会令我们心动着去等待下一站将要带来的转变。成长中的经历,永远是一本写不完的书,它的主语应该是人间的情感和所觉察到的人生之味,即生活所带来的痛苦、忧愁、快乐、思索与感悟。人生拥有成长,拥有智慧和感悟的成长,也将看到梦想的光芒,即在成长中能够触动心弦的那一抹青涩而诱人的颜色。追寻梦想和理想的脚步,其实也是成长。
  • 日本刀传奇

    日本刀传奇

    《兵器世界之日本刀传奇》由日本铳炮刀剑研究会北京分会会长许耀华先生所著。系统地介绍了日本刀的文化及内涵,为广大日本刀爱好者能够更系统与深入地了解日本刀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 最成功的励志故事

    最成功的励志故事

    《读好书系列:最成功的励志故事》用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形式代替一些枯燥沉冗的说教,把一些晦涩难懂的高深道理用孩子们自己的语言说出,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接受,让那些积极向上的道理,
  • 激发青少年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

    激发青少年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

    本丛书精心选取了多个人生重大课题,内容涉及学习、生活、哲理、亲情、事业、交往等方面,结合鲜活的现实事例,启发读者思考、理解、感悟人生的真谛和意义,正确面对各种挫折和失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积极进取,成就幸福人生。
  • 围棋小美女

    围棋小美女

    十一岁的女生小小是个叛逆、可爱的小女孩,本书讲述了她和四个男生,三个女生的幽默校园故事。
热门推荐
  • 爱不忘:12点钟的灰姑娘

    爱不忘:12点钟的灰姑娘

    她是灰姑娘,遇见了王子变成了公主,但是到了12点她就要离开,虽然瞬间很短,但只要经过也就够满足了……而现实的灰姑娘会是怎样的…求支持!!!
  • 唐非唐:中晚唐的风流与阴谋

    唐非唐:中晚唐的风流与阴谋

    喧嚣过后、浮华散尽,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也终未逃脱王朝兴替的历史铁律。大臣权争、家奴作乱。煌煌大唐由一个无赖瘪三划下了休止符。百年的明丽华美之间,有着怎样难以破解的隐秘与奇诡?中晚唐的团团迷雾之中究竟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真相?深度解读中晚唐的绝密隐私揭秘唐朝灭亡的历史真相。让我们拨开中晚唐的神秘面纱,重新阅视阴谋与背叛,一究大唐沦亡的细节。
  • 灵主大人撩不起

    灵主大人撩不起

    她,是高高在上的神明,一朝身死,本以为是轮回的开始,却不想……神祇:系统,解释一下,为什么女主没有觉醒异能,还成了丧尸T_T系统:宿主可以当成丧尸皇来养^_^当正经神祇绑定上不靠谱系统,诡异的命运开始运转,宿主开始解锁逗比风。系统:宿主,你在这里干什么?(⊙o⊙)神祇:晒月亮啊!光合作用懂不懂!系统:宿主,你在吃什么?T_T神祇:龙肉。系统:你怎么可以把男主吃了!!!神祇:你要么?放心,烤熟了O(∩_∩)O系统:……嗯,秒变恐怖风。
  • 猎爱,霸道总裁

    猎爱,霸道总裁

    关河洲:“爱上你是命中注定,离开你是不作不死,再次相遇我怎么能这么轻易的放手。”宁修哲:“爱上你已深入骨髓,离开你已感觉灵魂不在,再次相遇我怎么能轻易的再交出我的心。”
  • 林辰你好啊

    林辰你好啊

    顾小,我已经喜欢你很久很久了,能嫁给我吗?!
  • 武侠系统倒计时

    武侠系统倒计时

    重生任务:希望宿主在重获新生的时间内,行侠仗义一次,我们将赠与宿主警用擒拿格斗术(中级),帮助宿主更好的完成任务。失败惩罚:等死吧。成功奖励:生命时间一周,金钟罩(初级),开启超级武侠商城。是的,王明重生了,但只剩下一个小时的生命是什么鬼?难不成刚重生又要死?要赶紧救人啊!为了活命,王明开始全新的刺激生活,完成任务,获得生命,兑换武功,长生诀、金刚不坏神功、降龙十八掌……师姐:“王明,我喜欢你。”王明心想,你可别喜欢我了,我就能活十分钟了,还谈个屁恋爱啊,再完不成任务,我可就死了!!!
  • 时光穿梭之锦绣未来.A

    时光穿梭之锦绣未来.A

    人民教师东方筱涵是个青春女孩,谈不上美丽,也没有性感身材,只有大象腿。然而在2012世界末日的这一天,一切都改变了。当老师的也会去偷东西;没去美容院,大象腿也能变成芊芊玉腿;意外,还去了一个似古非古,似今非今的地方,这是怎么回事呢?筱涵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 快穿系统大神就宠我

    快穿系统大神就宠我

    叶颜,游戏云海传奇的一位普通玩家,可是她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云海世界排行榜第一的大神君千翎!一次意外自己竟然进入了云海世界,当她想要变身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另一个身份失去了联系?她一个小白鸟怎么能在这里生存!可能是上天垂帘她竟然给自己一个意外的惊喜。身带系统,玩转云海世界,可谁能告诉她君千翎为何会和她同时出现!!!
  • 聚阴池

    聚阴池

    本书是我最近写的一些短篇或者中篇恐怖小说的合集,里面有很多元素,如果喜欢的朋友请多多支持这部合集,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留下自己所经历的一些诡异的事情,我也会把你们的素材写成恐怖小说的。
  • 重来的大宽

    重来的大宽

    闫大宽做了一个梦,来到了2004年,胸无点墨的他,靠着憨厚的脸,忽悠了整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