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09800000028

第28章 文苑赏花(5)

一部优秀历史电视剧,恪守历史真实的同时,还必须得好看,《大风歌》中有不少看点。如刘邦建汉后,北忧匈奴,南患赵佗,然而让他最担心的,还是与其结盟的异姓王。刘邦之妻吕后以丞相萧何之名,骗韩信入后室将其腰斩;彭越被吕后剁成肉糜分送各异姓,试图以此震慑政敌。因而引起英布起来造反,刘邦挥兵平叛,英布败走,却以一箭射中刘邦。再如吕后死后刘姓诸王起兵挥剑,名为诸王,实为争权,而手握重权的大臣们,选取了简朴内敛、智慧稳重、偏居边地的代王刘恒。刘恒即位后果然出手不凡,启用年轻儒生,制定一系列休养生息、促进民生政策。更重要的是刘恒用仁慈且坚决的方式,解决了刘姓诸王造反问题,等等,都是《大风歌》中非常好看的地方。除此而外,剧中情感戏也颇感人。像刘恒与“闵女”十几年的生生死死,像贾谊与渔家湘妹子的相扶相助,都使人清晰地感受到人性凄美。

真实性是历史剧的生命力。没有确凿的真实史料做依托,就没有电视剧艺术的再创作,无论写得多么热闹好看,思量过后都觉得苍白无力。戏说只会悦目当时,正写才会赏心恒久。《大风歌》不仅内容忠实于历史本义,而且连细节都很少虚构,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剧。据一位熟悉影视的学者讲,在我国历史上最具影响的“文景”“开元”“康雍乾”三大盛世,唯有西汉的“文景盛世”未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如果此话无误,《大风歌》的出现是对历史剧的一大贡献。此时播放正当时。

总之,西汉王朝宏大雄沉的气韵,荡气回肠的故事,都在《大风歌》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从记述历史正剧来说,这是一部严肃的成功之作,这是一部恢弘的屏幕史书。加之擅长历史影视的导演黄健中,优秀演员吕良伟、王姬、张光北等加盟,使这部电视剧越发有声有色,观后让人耳目一新、余味无穷,对于喜欢历史正剧的观众,不失为一顿屏幕艺术大餐。

《大风歌》编剧之一李硕儒,是位资深文学编辑,文学根底扎实,历史知识广博,为文治学尤为严谨缜密。由于特殊年代特殊情况,从北京下放内蒙古西部,曾做过盟(专区)剧团编剧,对于戏剧发生兴趣理所当然。20世纪70年代末回到北京,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做文学编辑,其后,曾与著名作家王朝柱合作,创作电影《巨人的握手》也在情理之中。六年前他与张伟佳合作创作电视剧《大风歌》,在为他的新尝试感到高兴的同时,我也不免有些无名担忧和思虑,因为在我这个普通观众看来,电视剧不好涉足,历史题材更难写,年近古稀的硕儒竟然要过这把瘾,谁知等待他的会是什么呢?

现在电视剧《大风歌》业已播出,用电视手段解读历史获得成功,这说明我的担忧和思虑都是多余。有次跟硕儒聊天儿才知道,其实早在年轻时候,硕儒就喜欢和熟悉中国历史,做编辑之余又从事文学写作,在艺术和史料方面都有所准备。这次创作《大风歌》电视剧,可以说是圆了他多年想写历史电视剧的梦。尽管这个梦圆得有点迟了,但是毕竟还是很美好,何况还是那么有滋有味儿。人生在世几十年,干自己喜欢的事最惬意,干成自己想干的事最满意,相信硕儒会以此而欣慰。

西汉王朝的“文景盛世”,这是一段值得记忆的历史,犹如一朵浪花,在时光长河中闪光。《大风歌》截取那段历史精华,用电视艺术真实地展现,在普及历史知识方面,在匡正戏说历史方面,都有积极的建设性意义。电视剧《大风歌》的创作成功,对于尊重爱惜民族历史,对于推动严肃历史剧创作,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李硕儒和《大风歌》创作集体做了一次很有益的艺术探索,是对民族文化自尊自信自觉的具体实践。

2011年12月13日

多情流水伴人行

岁末跟随数位文友,在广东东莞参观访问,一种叫“莞”的罕见树木,特别引起我们的兴趣。据当地植物专家说,经过自然和人为磨难,此树就会生出香气来,否则树再高壮再年长,都不会有诱人香气,而这样的“莞”树则很少。因此,用“莞”木做成的香品,其价格比黄金还贵。

从东莞回来读《文坛记忆》,不知怎么,竟然让我把这本书和作者周明,跟见过的那棵珍奇“莞”树,莫名其妙地联系起来了。后来仔细想想,并非全无道理。其实人的经历繁简顺难,同样影响生命亮度以及社会地位和作用。

就拿作家周明来说吧,他20世纪50年代大学毕业,进入中国作家协会跨入文学界,这一待就是半个多世纪。这五十多年中国文坛的风风雨雨,他亲历了;这五十多年重要作家的沉沉浮浮,他亲见了。何况在“****”劫难中,他还被当成“5·16”分子,遭受不应有的审查批判。这在整个文学界,即使不是绝无仅有,起码也是为数不多。由于有了这样的经历,周明写的《文坛记忆》,其史料价值、文学价值,越发显得弥足珍贵。这跟“莞”树的香气,何其相似啊。从这方面来谈论周明,比之别的同辈同行,周明是幸运的、幸福的,因为,不寻常的经历成了一笔财富。这就使他的生命越发厚重、多彩。

说起周明,不妨借用一句现成话:文坛“何人不识君”。这样说绝不是夸张。周明当过《文艺学习》编辑、《人民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常务副主任、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还是中国散文学会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除此之外他还有别的众多头衔。不过我得郑重说明噢,周明可不是挂名不做事的人,他是个认真干实事大事的人。只要是牵涉文坛事情,你想绕过周明,我敢说真的不大可能。

过去几十年政治运动不断,整个文坛很少有安定时刻,“****”运动把文坛横扫一遍,中国作家协会被勒令解散,原有档案毁的毁丢的丢,工作人员调的调离的离,文坛往事难觅文踪人影。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作家协会重新组建,年轻工作人员不熟悉作家,闹出许多不应该闹的笑话,遇到不明了的文坛事情,此时领导人往往会说:“问问周明吧。”从而周明有了文坛“活字典”美称。这本《文坛记忆》回忆录,可以说是“活字典”文字版。内容既有记述******、茅盾、张光年(光未然)与《人民文学》的关系,又有讲述作者陪同冰心、徐迟、黄宗英等采访的情景;既有对文学巨匠茅盾、巴金、艾青、丁玲等的描摹,又有对重要作家赵树理、柳青、杨沫、郭小川等的记述;既有写中国作家协会在胡同办公时期的往事,又有“****”时期作家下放“五七干校”的生活。此外,还有作者与港台作家犁青、柏杨、罗兰等相识相知的回忆。通过这些写人记事的篇什,让我们清晰而又亲切地看到了一道真实、生动、优美的文坛风景。

至今仍被报告文学界称道的作品,像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冰心的《咱们的五个孩子》、黄宗英的《小木屋》等,都是在周明策划和推动下问世的。如果说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的人,周明这个巧手裁缝做的嫁衣,可谓件件美观大方赏心悦目。然而比这更为可贵的是,周明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他还促成许多文学交流活动。凡是对中国文学有益的事情,周明都会尽心尽力地去做,像台湾作家柏杨、罗兰等人藏书资料的捐赠,就是在周明奔波下顺利完成的,他的另一美称“文坛基辛格”,我想跟他做这些事情不无关系。在这本《文坛记忆》中也有记述。

熟悉文坛情况的人知道,有的作家的个性很强,并不都是那么好打交道。尤其是在命题作文上,能够接受编辑安排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周明则有这样的能力和魅力,请冰心、徐迟这些大作家,为他的某个选题采访写作。那么,周明的能力和魅力,究竟表现在哪里呢?主要是在为人做事上,周明比较厚道、热心和实诚。《生命从八十岁开始》有这样一个细节,“****”中冰心被打成“黑帮”,她从报纸上得知西南地区修铁路,想捐几万元钱支援国家建设,趁旁边无人悄悄把存折交给周明,委托周明在“千万勿语他人”情况下办理。这既说明冰心老人有颗爱国心,同时也说明周明值得冰心信赖,要知道,那是个黑白颠倒人人自危的年代,倘若周明不是个厚道实诚人,他可以不冒这种政治风险,或者打个小报告以此邀功,这在那个年代是很平常的事情。

真实性是回忆录的生命。周明的《文坛记忆》,叙事真实而不失灵性,记人准确而不失情趣,充分显示出作者的真诚,以及朴素表达的文字功力。周明跟冰心先生交往最多,他对于这位大作家的品性,自然也就格外了解和欣赏。在《九十五朵玫瑰》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周明去医院看望冰心,送上玫瑰花篮三鞠躬,这时旁边有人提醒说,周明每年来不都是给老人磕头吗,今年更得磕。于是周明给冰心老人磕了头。磕毕头,周明俯耳悄声向老人开玩笑说:“红包呢?”冰心扑哧一声笑了,轻声说:“欠着。”寥寥数语,勾勒出的场景,生动有趣。因为冰心和周明两位,都是大家熟悉的人,看到“红包呢”“欠着”这简单一问一答,仿佛我们就置身其中,也跟着扑哧一声笑了。类似这样真实朴素的记述还有好多。

时光流水,绵长久远。老一辈作家都已经成为古人,当年小伙子周明也年逾古稀,出于对文学界热爱和对老作家敬重,周明于繁忙事务中挤出时间,写成这本《文坛记忆》回忆录。相信对于文学史家和文学教育家,以及普通文学爱好者,都会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养分。依然身强笔健的周明,伴着文学长河的多情流水,必将写出新的《文坛记忆》。

2012年1月3日

功夫不负老实人

——《母亲词典》读后

我国民间谚语非常丰富,谈人生之道的,谈健康防病的,谈读书求知的,谈为人处世的,谈农事天气的,如此等等,可惜大都是口口相传,再好的记忆也难记全。过去好像也有些文字记载,只是比较零散不系统。这就使这座民间智慧宝库,让人有种开门而未入的感觉,想起来总有些遗憾和惋惜。

李建永先生以《母亲词典》的形式,把口头民间谚语以文学笔法编写成书,无论是对当下还是对未来,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是一部小百科式“谚语大全”。它在一定程度上充填了图书品种空白。

民间谚语对于普通人,在生活和成长过程中,乃至整个人生道路上,都有着指导和借鉴作用。因为,它来自无数人千百年事业和生活的感受,是人生体验的精华。《母亲词典》的写作动机,就是缘于作者母亲常说的谚语,给了作者感动和帮助,使他萌发写作念头。事实确实如此。读几条好谚语,犹如读几本好书,能够铭记和理解,定会终身受用不尽。

信手拈来《母亲词典》词条,如“修身如执玉,积德胜积金”“莫嫌知事少,只欠读书多”“不看当初娘养我,但看今朝自养儿”“稀粥烂饭最养人”“隔夜茶,恶如蛇”“花开在春天,人学在少年”“一艺不精,误了终身”“瓜无滚圆,人无十全”等等,诸如此类,简直是金玉良言人生宝典,对于修身养性、学习求知、做事为人,都会有启迪、借鉴和帮助。古人讲“一字师”,谚语是“一句师”。读谚语可增知识长智慧益人生。

我国谚语多如林木。单棵树易记,整个林难数,喜欢谚语的人,渴望知道更多谚语,大多是自己搜寻辑录。《母亲词典》最大的好处,就是把众多谚语经过搜集归纳整理,给广大读者和谚语爱好者提供欣赏、应用谚语方便。由于它的内容广泛,涵盖知识、故事、美文,还配有精美插图,就使它有了收藏价值。比之通常意义的词典,更令读者喜爱和看重。相信这部书的出版,将会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被读者喜欢。

在学风浮躁金钱至上的今天,《母亲词典》作者李建永,竟然花费近二十年时间,向社会奉献这样一部好书,足见其为人为文的责任感。熟悉作者早期生活的学者李辉先生说,作者为了潜心写作此书,把妻儿送回老家两三年,废寝忘食送寒迎暑,独自在一间小屋奋笔,真可谓,板凳坐冷十年,“焐”出“热”书一部,其分量和价值可想而知。跟利用快餐文化挣钱、借用各种媒体炒名的那些所谓文化学者比,《母亲词典》作者李建永,似乎有点犯“傻”不合时宜,可是从《母亲词典》意义上讲,作者却是做了件很聪明的事情。他把流传口头的谚语,通过自己的认识和学问,加以诠释和创作,流传民间的谚语就有了一定学术味道。说《母亲词典》是部普及版学术著作也不为过。

在寂寞中耕耘,在喧闹中收获。我为学林结出的这颗新果,感到由衷高兴;我为书架增添这部好书,感到真诚庆幸。更为《母亲词典》作者李建永先生,这位学问上的老实人,辛勤劳动终得丰厚回报感到欣慰。

2010年9月18日

秋光不老人清爽

诗人孙毓霜先生,把两册诗文集定名为《三秋集》。内文按“秋鸣”“秋爽”“秋实”分成三篇。书名和篇章名字,都含有浓浓诗意,给读者美好想象空间。

“秋鸣”篇中的古诗词,几年前就拜读过。这次集中读了诗人新诗“秋爽”篇,我惊喜地发现,诗人的新诗,同样写得很有激情,对生活充满热爱。正如诗人在《信仰》一诗中写的:“如果你爱,你就微笑吧,所有的阳光就会披在你的身上”。诗人孙毓霜的诗文基调,无论抒情,还是言志,都是晴朗朗一片阳光,可见诗人内心是多么清爽。

同类推荐
  • 我的书(7):一个人的旅行

    我的书(7):一个人的旅行

    本套系列谈话录,精选同名视频节目《我的书》的访谈实录,由作者讲述创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解读作品核心理念,揭示书里书外趣闻轶事。内容精选高点击量的节目,按照话题聚类结集成册,随新书上市而持续不断的诞生新的故事,其中包含大量因节目时长限制而未能发布的精彩内容,不失为一套贴近粉丝的专业导读图书。本书为系列(7)一个人的旅行,汇集旅游主题图书的作者访谈,包括项明生、番小茄等作者访谈。视频节目《我的书》,自2014年在优酷的大型视频网站上线以来,一直在读书节目中名列前茅。
  • 无论世界多残酷,你始终温暖如初

    无论世界多残酷,你始终温暖如初

    《无论世界多残酷,你始终温暖如初》带你回忆往昔,你出生的那一刻,她看到你的模样忘记了疼痛,你蹒跚学步,他用温暖的大手牵起你的小手开心得笑,你第一次叫爸爸和妈妈,他们高兴得流下眼泪,激动不已。你从一个孩童长成亭亭玉立或者英俊帅气的模样,而他们却老了。你开始离开家乡,孤身一人去他乡留学,他们看着你远走的身影,忍不住偷偷抹了一把眼泪。后来,你有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儿女.......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无论世界多残酷,你始终温暖如初》中温暖的情感故事,让你邂逅一次最真实的感动。《无论世界多残酷,你始终温暖如初》是最暖心的催泪之作,总有一个故事,戳中你的泪点。
  • 月光蝉声油菜花

    月光蝉声油菜花

    这是一本散文集。全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荒山野沟,第二部分书声学堂,本书以散文形式将遥远童年的故事涂抹在童年的山川上,就是一幅一幅流动的画,时间给这些画染上一层神秘色彩,宛若童话中的意境。透过岁月的沧桑,乡愁变得如此清晰,像树木的年轮,一圈一圈扩散。作品故事人物在特定的风景和故事中,表现出特定的人物形象。
  • 苔丝的哀歌:哈代诗选

    苔丝的哀歌:哈代诗选

    哈代的诗冷峻、深刻、细腻、优美,言简意赅,自成一格,较他的小说更具有现代意识。其诗歌主题更多的开始面对社会现实,较全面地反映了维多利亚社会变革时期的精神状态。本书精选英国作家兼诗人托马斯·哈代的诗歌150余首,逐篇翻译,展现哈代的诗歌创作成就和高超的诗艺,评介其诗歌精神和生活态度,使读者了解哈代的诗是最能反映英语本质特点的诗,哈代是英国诗歌中本质因素的开创者和维护人,其诗歌理念和作品代表了当时英语诗歌的主流。
  • 南海九章

    南海九章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刘汉俊关于丝绸之路的散文精选。出生于湖北赤壁的刘汉俊,却以海南主题文章闻名。刘汉俊的文字,时而如精灵一般,透过弥散的阳光、平静的大海、流彩的云朵,饱览自然之瑰丽;时而如沧桑老者,透过浩瀚的典籍、尘封的传奇、锥心的往事,挖掘历史之智慧。他的文章,察时观世,说古道今,它们站在未来,提前为被审判的时间作出判决。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安源之理

    安源之理

    我叫安毅,安逸的安,坚毅的毅,本来我的人生都已经规划得完美至极,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咚咚咚,你好,你的快递。”……
  • 战意编年历

    战意编年历

    漠原,云川,德茂,佩牙利斯,巴尔托利亚,混乱之地,英雄之城。
  • 有你就足够:一不小心爱上你

    有你就足够:一不小心爱上你

    曾经的一次机缘巧遇,他对她一见钟情,两年后,他在事业的巅峰时找到了她,想尽办法让她嫁给他,而她对他没有半点感情,她会嫁给他吗?她有是怎样一不小心爱上他的?
  • 假如时光不记得

    假如时光不记得

    【治愈文】 记得之前看过一篇帖子问“什么时候你发现你不爱那个人了?” 明明问不爱的人,我脑子却闪过和陈默的点点滴滴,最后才是慕夙。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呐…… 我笑了一下抿唇回帖:当成长停止时,当对方从不顾及你的感受时,当我觉得那不是爱情而是矫情的时。 刚发出去,陈默就从厨房探出头问我吃不吃土豆,我说,“吃。” 看着他忙碌的身影,我忍不住笑了。 只有遇上才知道,成长所有看似残酷的过往,都是带我走向他的捷径。 你终会遇见一个人,站在那里,就足以让你心动。 PS:严禁抄袭!改写!融梗!必究!(微笑)
  • 水若为云

    水若为云

    这趟从南方开往北方的火车,坐着三个命运交错,彼此沉浮一生的人。她,失败的人生,在火车的终点开始散发出独有的光彩。他,成谜的经历,在重新开始的时候遇到了最无奈的麻烦。他,璀璨的眼睛,却在人生最迷失的时候遇到了劫难和救赎。生活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遇到谁。
  • 普法直播之首席大律师

    普法直播之首席大律师

    罗建翔重生到过去,成死囚犯律师,靠前世记忆帮其脱困,迅速成网红律师;接着他创建普法栏目,普及法律知识,进而成万千少男少女的偶像律师;当红女星杨小姐“罗律师,我想让你作为的私人律师?”“对不起!奥卡影后已经提前预约了。”“啊?还是大牌有面子啊!”“不,我已经拒绝了三个奥卡影后了。”
  • 傻子王妃太天真

    傻子王妃太天真

    一界女明星,聪明得不得了。一天回家时摔了一跤,刚好撞在了一块石头上。醒来发现自己穿得破破烂烂的,渐渐地,她发现自己居然一天天变笨了!彻底变成傻子后,遇见了杀手男。他乔装在老百姓当中,为报当年的杀母之仇。不料傻子竟一次次碰巧地把杀手男阻止了。杀手男想杀的人发现自己正被追杀,可一次次地又逃脱。觉得很蹊跷,后发现自己是因为一个女人才逃脱的。杀手男继续追杀他,发现是一个傻子救了他?傻子多次阻拦杀手男杀他。杀手男又要追杀,可这次追杀的不是他。而是傻子!他碰巧看见,把她救了。带回家去像一只狗似的把她一日三餐解决。他俩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