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18200000033

第33章 杂花生树(1)

在水一方的苏州女人

车前子说苏州是水天堂,大概是因为水最能代表苏州的文化禀赋的缘故。苏州人说话抑扬有致的嗲糯,苏州人唱戏一咏三叹的婉转,苏州园林曲径通幽的铺陈,苏州工艺心无旁骛的精细,所有这些,都体现了苏州文化内涵中水一样的悠闲和柔性。苏州没有大江大河的壮阔豪迈,只荡漾着小桥流水和杏花春雨的细腻涟漪。千百年来,苏州人的日子如水一般随意流淌,不紧不慢,像杜丽娘的水袖悠悠地荡开去,又缓缓地飘转来,不经意,却自有章法。

水,无色无味,淡至极处了,也能风生水起,活色生香起来。

这很容易联想起苏州的女人。曹雪芹说女人是水做的,这很好理解;说男人是水,就有点娘娘腔了。男人是山,女人是水,水是女人的妩媚,是女人的心思,是女人的柔情,是苏州女人性格和命运的倒影。苏州的水,是苏州历史延续的脐血;在水一方的苏州女人,则用她们水一样的智慧,繁衍着苏州文化的鲜活。

三百年前,汪琬在翰林院遭到同僚们的揶揄:你们苏州有些什么土特产?汪琬不紧不慢回答:只两样而已,优伶和状元。汪琬的回答很有底气。三百年后再来盘点,苏州有些什么土特产呢?这是2004年春天我和韩胜宝先生小酌时的话题,地点在木渎的山塘人家,推窗可见流淌着西施香艳传说的香溪河。酒酣耳热,说起苏州文化遍地珠玑,但要拿出一样来代言苏州,蛮难。苏州是东方水城,水是苏州文化的灵魂,代言苏州就应该是水一样的苏州女人。也就很自然地说起刚来木渎建馆的绣娘姚建萍,说起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茶娘、叫卖“栀子花白兰花”的虎丘山塘花娘、“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盛泽蚕娘织娘、出没烟波里的太湖船娘,等等。借鉴“金陵十二钗”和“女子十二乐坊”的创意,我们把这些苏州女子统称为“姑苏十二娘”。

“姑苏十二娘”能否代言苏州,见仁见智。酒后妄言,本不足为信,但我对“姑苏十二娘”之爱,却真实可信,特别是当我渐渐走进她们的生活深处,触摸到十二娘诗意的美丽背后那种常人难以体会的艰辛,我感受到了苏州女人至柔至刚的坚韧和执着。我对她们的爱与日俱增,一发而不可收。在我眼里,“姑苏十二娘”不是消逝的历史背影,也不是供人消遣的花瓶装饰,她们是十二个水一样生动灵秀的苏州女子,是十二门水一样流传不绝的吴门手艺,是真实的生活,是活化的苏州历史,是绿的茶叶白的栀子红的桑葚,是我慈爱的母亲、勤劳的姊妹、聪慧的女儿。

上善若水啊!

姑苏十二娘“待字闺中”多年,近日蒙上海文汇慧眼,拟以此为题出版书籍,觉得很有意义,既能为后人留些资料,又可让更多人了解苏州、喜爱苏州。姚萍、陈雪春二位帮助姑苏十二娘“走出深闺”,是名副其实的“红娘”;杜国玲书记、徐刚毅老师、车前子老友欣然为序,华人德老师为本书题写书名,是不折不扣的“护花使者”,功莫大焉,深表感谢。

(《姑苏十二娘》后记)

母性的光辉

从城市走向太湖,我分明感受到了母亲的气息。她那清丽脱俗的气质、开阖自如的气概、恢弘包容的气度,让我们依恋而感动。现代人栖居于城市冰冷的水泥森林,心却在流浪。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呼唤:孩子,回家吧,如同老家村口袅袅升起的炊烟,我知道,那是母亲殷殷的目光。

季节是位大师,变幻着母亲四时不同的容颜。母亲的大美,是儿女眼中最为神圣的天籁,是普天之下无与伦比的绝唱。春华秋实,年复一年的馈赠,让我们尽情享用着母亲的无私与博大。而我们,除了感恩,还能做些什么呢?

于是,有六位书画同道,雅集太湖,把对母亲的深深情怀,凝注于笔端,倾泻于宣纸,礼赞母亲,感恩太湖。墨分五色,墨韵无穷,皴皱晕染之间,深浅浓淡之处,氤氲着母亲的生动气韵和情致。有湖山如黛的淡定,云卷云舒的恣肆,也有一朵花微笑的灿烂,一尾鱼唼喋的快乐,还有芦苇花在风中的浅唱低吟。这一切,呈现出一种和谐温暖的气象,那是太湖母性的光辉。

从城市走向太湖,行在路上,心在回家。

(写在“墨韵太湖书画雅集”开幕之际)

给梦想留个空间

从小我便喜欢做梦,做各种各样的梦,梦得最多的就是自己的涂鸦能变成铅字,出现在报刊上。

一次,县广播站寄来通知,我的一首小诗已被录用,将在某日早晨播出。这天清晨,我破天荒地起早,自告奋勇替母亲做饭,柴火在炉膛里“劈劈啪啪”地燃着,我的心也怦怦地跳个不停,终于,轮到播音员朗诵我的那首名为《露的梦》的小诗了:洁白晶莹/珠圆玉润/绿叶/稚嫩的小手/托起一个透明的梦/露也有梦吗?/可曾有过这样的梦/到泥土里去/化作生命的绿/化作青春的红……虽只几句,但播音员那甜润委婉、饱含深情的声音让我陶醉,发表的满足和愉悦浸润我全身每一个细胞。也就是这首在别人看来不值一提的小诗,成了我后来耕耘文字的原动力。

多少年来,像所有人一样,工作、结婚、生儿、置业……为生计奔忙,无法摆脱的家长里短、油盐酱醋似乎占据了所有的生活空间。生活得更好一些,应该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在我看来,却包涵着另外一层意蕴:生活得更好一些,并不意味着肉体有了豪华的居所,心灵却找不到归宿。生活并不等同于生存。精神之家何在?多少人为之上下求索,而我却悠然自乐,因为,文学缪斯,是我不离不弃的女神,我心中永远的爱人!

是花,总要开放;年轻的心,总有梦想。其实,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人在做着同样的梦。那是1997年的初夏,与梦帆、殷岚、季小敏诸君的一次小聚,萌生了成立文学社的想法。此言一出,应者纷至,很快,周围聚集了二三十号人,有老师,有警察,有军人,有老板,还有下岗工人、出家人……白云泉成了我们共同的梦的伊甸园,在这样的国度里,没有身份的贵贱,经济的贫富,水平的高低,有的只是对梦想的痴迷和执著。

诚然,我们无意做一个清心寡欲的梦者,毕竟我们生活在现实中,每个人都得为“五斗米”奔忙。我们平凡而且渺小:爱妻下岗了,我们会去送送礼拉拉关系;孩子读书难,我们也会去请请客开开后门。可是,我们觉得:人在这样的世界里,需要成熟,需要心计,但同样需要一点天真,一点梦想。喜欢文学并不说明我们高贵,而文学之梦却能使我们的灵魂有所着落。于是我在《白云泉》的发刊词中这样写道: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竟然还有人在奢谈文学,真有点不合时宜了。文学自然是高雅的艺术,但是,如果用中庸的眼光看,爱好文学,其实和爱好跳舞、爱好搓麻将大同小异,一样的有人乐在其中,乐此不疲。只是前者需要一定的文化和修养,后者只需要付出时间,消耗体力;前者曲高和寡,后者老少咸宜。不过,想我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只知道有《诗经》、《山海经》、《道德经》,甚或《三字经》,倒还没听说有什么“麻将经”传世的。

文学的梦想,为我们的生活构筑起一道精神的五彩风景;而文学的责任,却使我们的梦想变得沉重。毕竟,文学的正义和真善美,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法则,而文化的提醒,正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回眸渎上千年,一个个闪烁着人格光辉的先贤背影倒映在我们记忆的瞳仁里:范仲淹的“先忧后乐”,徐政的文采风流,徐如珂的慷慨赴难,叶燮的不媚权贵,徐枋的高士行迹,贝青乔的《悲厂民》,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冯秋农的《国耻写真记》……先贤已矣,其精神与思想却若皓月当空,辉映千古;那么,遥想下一个世纪或者更久,那条悠长的河流之中,会有白云泉的歌声吗?

生活因有梦而精彩,梦想是另一种生活。我们生活在真实的空间,我们在市井琐事之余,会给梦想留下一个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我们咀嚼生活,回味人生,当然,还有感悟和思索……

(《文化木渎“文学作品集”》序)

生命之中那一道清泉

时近十一,事务极其繁忙,脑子里时常一片混沌。不知是事务繁杂还是人到中年的缘故,记忆力已是大不如前。忽想起白云泉成立已有十年,似乎该写点什么了,猛地打了个激灵,大脑的天空顷刻间阴霾尽散,一片澄明。说也奇怪,不能免俗的我,这几年为工作和生活所累,整天忙碌,像个陀螺似的,回到家中浑身就像散了架,精神萎靡,只想睡觉,但只要一坐在书桌前,一触摸键盘,乌云遮天的思维状态,很快就会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那种感觉,非常奇妙。

我知道,这是因了白云泉的缘故。

白云泉是老家附近山上的一道清泉。山名天平,乃乡贤范仲淹的家山;泉乃名水,曾令大诗人白居易咏叹不已。儿时,常与三两伙伴在白云泉边嬉耍,玩扔硬币的游戏,看谁的镍币在水面上漂浮的时间长。幽幽清泉,倒映着童年清贫却多彩的天空。

白云泉,注出如线,从大山深处沁出,从石缝之中渗出,不管天旱抑或雨季,不紧不慢,不卑不亢,悠悠流淌,从远古流到唐宋,又从唐宋流到今天。她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一种叫执著的信念。白云泉,是我童年的玩伴,是我儿时的青梅竹马。她给了我欢乐,更给我带来一种对生命的体悟。

直到有一天,我和古镇上几位志同道合的文友,酝酿组建文学社,在给文学社起名的时候,我几乎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白云泉。我知道,我的生命已经和白云泉融在一起了。

我构想中的白云泉,应该是一个精神的家园,大家聚集在一起,不分男女老幼,不论贫富贵贱,不重资历深浅,只探究作品的好坏优劣,为的是要一片无功利无世俗的洁净天空。营造这样一片天空似乎有些刻意,但我们相信:这不是“乌托邦”,因为,我们拥有同一个梦想,我们沉湎于同一个梦乡。

事实上,这样的梦想从来就不乏追随者,这几年,白云泉成了大家共同的家园:人数不断增多,队伍不断壮大,范围从木渎走出苏州,跨出省域。成立之初,我曾定下五年之约,如今已整整十年,大家依然如痴如醉,长梦不醒。是啊,白云泉是梦开始的地方,在这里,只要播种,梦想也会开花,开出绿的追求,红的激情,蓝的沉静,黄的希望,开出人生的丰满和瑰丽。

当年,白居易在泉边这样吟哦: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本来嘛,这世上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有人逍遥,有人自扰。白云泉独处深山悠游千年,依然洒脱,抑扬顿挫,一路欢歌,一如白诗风骨。

白云泉,我生命之中的一道清泉。你前世今生的禅意,使我的生命不再孤独,让我的灵魂有了皈依。

(为白云泉文学社十周年作品结集而序)

说食色

中国人讲究吃,素有“民以食为天”之说。春秋时,孟子和告子有段对话,告子曰:“食色性也”,“生之谓性”;而孔子在《礼记》里也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就是说,食和色一样,都是人类的天性。

圣人的话很是实在,没有在吃的问题上忸怩作态,也没在色的问题上讳莫如深。本来嘛,平民要吃饭圣人就不吃饭啦?只要是人,生来如此,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圣人的话为中国几千年泱泱食文化出了一个很好的题目。人先求吃饱,尔后要吃好,吃出花样,吃出情调,吃出境界。从形而下的吃饱,一路吃到形而上去,因为这时的吃,已经是文化,是意识形态了。

从吃饱到吃好的过程,是很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人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必定会有很多其他需求的。有人喜欢莳花弄草,有人耽于游山玩水;有人在明星梦中沉湎不醒,有人在脸蛋之上耕耘不止。佛门谓之“色”,形形色色,五光十色,只不过是一种空幻之色;而圣人之“色”,我的理解是人性,更是民生。

作为一种民生状态,千年木渎的食色生涯在历史长河中可谓各擅胜场,各领风骚。

先说食。木渎据太湖之畔,群山拱峙,湖鲜山珍自是得天独厚,物也鲜美人更灵秀,把一个食字演绎得淋漓尽致。一只小小芝麻饼飘出的奇香,竟引得灵岩山上的和尚意念不定,无心诵经;一道平常的锅巴汤,竟让贵为一国之君的乾隆开启金口,御赐天下第一菜;一碗家常土菜鲃肺汤,竟使天下美食家味蕾绽放,倾倒叹服,誉之为肺腑之味,名满江南。

同类推荐
  • 现代性:批判的批判

    现代性:批判的批判

    本书对十余年来活跃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现代性批评话语提出了一系列的质疑,并且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学术发展的背景与方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反思和追问,并提出了重新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框架。
  • 茶馆

    茶馆

    《茶馆》是中国话剧里程碑式的杰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的奇迹”。讲述了一个大茶馆在精明能干的王掌柜的努力经营下,规模却一点点变小,直至消失的悲剧。人生如戏,刹那欢喜,刹那悲哀。小茶馆就是一个大社会的缩影,在这里,品的不是茶,而是百味人生。
  • 湖畔随笔:怀念一棵树

    湖畔随笔:怀念一棵树

    本丛书是杂文学会编选的一系列散文随笔作品集。包括《孤独落地的声音》(赵炳鑫)、《寂静中聆听》(刘汉立)、《你是黄河我是沙》(包作军)、《尘埃中触动的芬芳》(岳昌鸿)、《为你开门》(鲁兴华)、《怀念一棵树》(赵炳庭)、 《温暖的门边》(霁月纫秋)、《一根稻草的重量》(陈志扬)、《一线生命,多少深长》(潘国萍)。
  • 东方作家文萃-缘来缘散

    东方作家文萃-缘来缘散

    认识一个人很容易,见个面,通个话,或经人介绍握下手,通报姓名,打了声招呼,那就算认识了。有个性的,印象可能要深一些。表现不那么引人注目的,淡忘的可能也会很快。可若想深入地了解一个人,或是走进他的内心,让他的睿智、聪慧、感知和你的思想一同碰撞,那就不太容易了。于是,有人总结出探入一个人内心的捷径:认识的,多交往,勤探讨,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于言谈举止间捕捉他心灵深处的思想火花;没见过面的,就要读他的文字,从他的文字里,窥探他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学识,修养,体会他的思想情感。我和杨涛的熟悉,就是属于后者,是通过她的文字,让我们心有感应的。
  • 末代皇帝最后一次婚姻解密

    末代皇帝最后一次婚姻解密

    本书跟据末代皇帝溥仪之妻李淑贤生前口述,作家贾英华亲自记录整理的笔记撰写。书中从李淑贤与溥仪相识、相恋开始,直至溥仪去世,讲述了末代皇帝鲜为人知的私生活内幕和极为珍贵的溥仪历史之谜。透过上个世纪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末代皇帝,解读中国百年历史。加之作家对书中所涉人物、事件的考证,使本书成为新纪元最有史料价值、最可读的一部奇书。
热门推荐
  • 刀影巅峰路

    刀影巅峰路

    卑贱的刀影,低调沉默间,以影子般的身手成就刺客神话。却被杜·克卡奥在抬手之间粉碎!百年诅咒,让刀锋之影一代一代的附魂者魂灭。当21世纪的东方少年杀手桓夜魂穿末世,成为末世时代的刀锋之影——末世时代的桓夜·泰隆想回到数个世纪前的诺克萨斯,并寻找到那时的杜·克卡奥,他要击败他!更要结束那个让世世代代的刀锋之影的灵魂继承者身染的诅咒!时空交错之间,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穿梭。当真相浮出水面,桓夜逐渐地领悟到了身为刺客的信仰。当他以刀锋之影泰隆的肉身重回都市,半世疏狂,冷心冷清!巅峰之战,斩杀光影,刀锋之下,流年静殁……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解读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是1996年、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完善。这次修改刑事诉讼法,完善了与监察法的衔接机制,调整了人民检察院的侦查职权;根据推进国际追逃追赃工作的需要,建立了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总结试点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完善了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增加了速裁程序。这些修改,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刑事诉讼制度体系,体现了惩治犯罪与尊重保障人权相结合,对于保障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加大反腐败追逃追赃工作力度,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该书从立法工作的角度,对立法背景及条文规定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 天陵之唤法时代

    天陵之唤法时代

    天道崩毁,万灵俱灭。那又如何,凭何我要牺牲自己,以身唤法,拯救苍生。宿命又如何,我不服.....即使天地法则崩坏,修炼者前路已断,也誓要以一双铁拳,打破命运,踏出枷锁淡然束缚。
  • 那些年生命中遇见的最重要的她

    那些年生命中遇见的最重要的她

    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却进入名牌大学读书,还与一个22岁的大姐姐同居。明明好像只是小孩子而已,为何又有着远远高处同龄小孩子的心智?藏在她身上的迷还有多少?(对了,很重要的,这是橘味的哦!)
  • 离人何处聚

    离人何处聚

    国乱战事连连,七国群雄争霸。她,赵雪冄,一代名垂千古的女将军。谁说战场是男子的圣地,谁说女子不能打仗,她定要试试!可,女人终究是女人。当那个克了自己一生的人出现时,她输了,彻彻底底的输了。兲南晟,那铭记一生的名字。
  • 我是师父掌中娇

    我是师父掌中娇

    为了报仇,梓夜歌在山中独自修炼,忽然天上掉下来一个美得雌雄难辨、倾国倾城的……大智障。她只是替他包扎了一下胸口的伤,他就——“夫人,你得对我负责!”“夫人,男子的清白也是清白啊。”……然而没几天,这个大智障就变成了真仙界牛掰的大能仙子,还让她改口叫他“师父”。“夫人,以后你得叫师父。”“夫人,你以后可以抱为师的大腿横着走。”……从此修灵术,习仙法,她傲娇,他发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女主每天都在抱反派大腿

    女主每天都在抱反派大腿

    林瑜投胎成了一本仙侠文的女主,是正儿八经的门派大师姐家世好,盘儿顺,条儿亮却在某一天发现萧师伯那个自小疯傻的女儿忽然聪明了,整日搞些新发明不说,还抢走了她的未婚夫。林瑜:“???不是说我是女主吗?这个穿越过来的又是什么鬼”莫衍慵懒地躺着,手指轻勾,声音里带着笑意“师姐,你过来,我有话跟你说”林瑜直摇头:“不了,不了,我是正派女主,你是反派,咱俩不合适”半年后“真香”
  • 城,风衣男孩

    城,风衣男孩

    这是一个与青春有关的真实经历,也是几个美好年华里的少年故事。不是那么高大尚,也没有高富帅,也没有白富美……都是一群有有血有肉有缺点的在外闯荡的年轻人……不做作,不肉麻,不完美……是那么真实,那么生动!!
  • 凌风武天下

    凌风武天下

    一个小人物,无奈中获得一缕天机,导致大门派追杀,无奈中选择自爆,结束了自己得生命,奈何天机毕竟是天机,一缕精神被所谓天机的一道能量裹着破界离去,浑浑噩噩在一个所谓得地球大陆一学生凌风上重生,然后故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