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25900000040

第40章 直议莫言与诺奖(2)

在《檀香刑》的第六章,孙眉娘这样在月光下抒发自己对钱丁的爱情:“鸟,鸟儿,神鸟,把我的比烈火还要热烈、比秋雨还要缠绵、比野草还要繁茂的相思用你白玉雕琢成的嘴巴叼起来,送到我的心上人那里去。只要让他知道了我的心我情愿滚刀山跳火海,告诉他我情愿变成他的门槛让他的脚踢来踢去,告诉他我情愿变成他胯下的一匹马任他鞭打任他骑。告诉他我吃过他的屎……老爷啊我的亲亲的老爷我的哥我的心我的命……鸟啊鸟儿,你赶紧着飞去吧,你已经载不动我的相思我的情,我的相思我的情好似那一树繁花浸透了我的血泪,散发着我的馨香,一朵花就是我的一句情话,一树繁花就是我的千言万语,我的亲人……孙眉娘泪流满面地跪在了梧桐树下,仰望着高枝上的鸟儿。她的嘴唇哆嗦着,从红嘴白牙间吐露出呢呢喃喃的低语。她的真诚感天动地,那只鸟儿哇哇地大叫着,一展翅消逝在月光里,顷刻便不见了踪影,仿佛冰块融化在水中,仿佛光线加入到火焰里……”在这里,我们看见了与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的经典场景极为相似的画面,但是,让人费解的是,这样的夸张而煽情的告白,既不“真实”,也不“感人”;既无“中国性”,也不“莎士比亚化”;它是对“魔幻”技巧的过度利用,是一种纯粹主观化的虚假描写,并无多少美感和诗性可言。

3

在“诺奖”评委会的评语里,“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是一句耐人玩味的话,因为,莫言写作的所有秘密,就含藏在这句话里,也正是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探知“诺奖”评委们选择莫言的原因。

莫言用西方人熟悉的技巧,来写符合西方人想象的中国经验。他写人物毫无规矩地乱闹,写他们在酒缸里头撒尿,在娶亲路上颠轿,在高粱地里睡觉,——在西方人的想象中,中国文化就是这样,中国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崇高而诗意的生活,与中国人是无缘的,高尚而美好的情感,与中国人也是无缘的。正是通过一种简单化的、游戏化的叙事,莫言将中国人写成了心智残缺、情感粗糙、行为幼稚的人,写成了一群对暴力、性、乳房、污秽等充满病态畸恋的一群人。按照赛义德《东方学》理论来理解,莫言的写作正是“被某些支配框架所控制”的写作。在西方的“东方学”的观念中,“阿拉伯人被构想为骑在骆驼上、专门制造恐怖、长着鹰钩鼻的荒淫无耻的好色之徒,他们不劳而获的财富是对人类文明的羞辱。……它不仅认为东方乃为西方而存在,而且认为东方永远凝固在特定的时空之中”。莫言的小说叙事,也是一种符合西方人的“东方学”理念的叙事;在他的文本里,人物没有优雅的谈吐,没有得体的举止,没有高尚的情感,没有诗意的想象,没有智慧的痛苦,没有健全的人格,——他们只不过是一群落后野蛮、可笑可鄙的“东方人”而已。

莫言的写作经验,主要来自于对西方小说的简单化模仿,而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的创造性继承,或者,换句话说,“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只是其装点性的外在表象,从西方文学趸来的“魔幻现实主义”才是他叙事的经验资源。“魔幻现实主义”激活了他的想象力,但也使他丧失了对“客观性”的敬意和感知能力。他无节制地放纵自己的主观而任性的想象力。由于一味地根据随意的想象来展开叙事,所以,在莫言的小说里,就形成了一种违反逻辑和事理的叙事模式,即人物的情感和行为突然变来变去的“瞬间转换模式”。也就是说,作者常常不是按照人物的性格逻辑和事理逻辑来写人物,而是按照自己主观设计的套路来展开叙事。例如,在《天堂蒜薹之歌》里,金菊本来是豁出命来跟着高马出走的,但是,到了晚上,她的态度却莫名其妙地发生了变化:“白天的事涌上脑中的幕,过去的事也全都回忆了起来,她对夜恐怖对明天恐怖,她感到自己荒唐,她恨高马。”在《檀香刑》里,那个叫眉娘的女人,也是这样喜怒无常,刚才还爱着钱丁,可是,转瞬间,就不可理喻地对他心生恨意,咬牙切齿起来。

他用西方人熟悉的叙事方式,来叙写人物的符合西方人想象的行为和心理。例如,在《天堂蒜薹之歌》里,莫言这样写高马向金菊表白爱情前的心理活动:“今天晚上,我一定要抓住她的手!高马激动地想着,身上泛起一阵阵幸福的凉意。他侧目直视着离他三步远的地方,那里站着四婶的女儿金菊。我一定要抓住她的手,就像于连·索黑尔在那个乘凉的夜晚里,等待着教堂的钟声,等钟声敲过九响,就大胆地、不顾死活地抓住市长夫人的手一样。等张扣的琴声一响,等张扣唱出第一句歌词时,我就要抓住她的手,要狠狠地抓住,狠狠地捏住,把她的每一个手指头都捏遍!她的脸,圆圆的,像葵花盘子一样圆圆的脸上涂着一层葵花瓣儿般动人的金黄。她身材不高,身材健壮,活像一头小牛犊子。她已经二十岁了。我该行动了。她身上的热量已经辐射到我的身上。张扣咳嗽了一声。高马向金菊的方向移动了一步。他悄悄地移动,他的眼与众人的眼一样,紧盯着张扣。但张扣唱的什么词儿他却一个字也听不到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对司汤达《红与黑》的拙劣模仿,对人物心理的简单而虚假的描写,其中,像“她身材不高,身材健壮,活像一头小牛犊子”这种属于人物心理活动范畴的话语,根本不是人物可能有的想象和判断,而是作者自己的腔调和话语;至于“她身上的热量已经辐射到我的身上”的描写,则是纯粹的文艺腔,读来给人一种夸张而肉麻的感觉。

莫言将拉美作家的“魔幻现实主义”割裂为两半。他拿来了应变无方的“魔幻”,却丢弃了带着血丝的“现实主义”。如果非要说莫言的创作是现实主义的,那也不是一种纯粹的、迎难而上的现实主义,而是一种软弱而浮滑的现实主义。表面上看,他善于发现尖锐的现实问题,善于表现冲突性的主题,然而,如果往深里看,你就会发现,莫言在展开叙事的时候,通常会选择这样一种策略,那就是,避开那些重要的、主体性的矛盾冲突,而将叙事的焦点转换到人物的无足轻重的行为和关系上来。

例如,《蛙》的主题是中国的“计划生育”问题。这无疑是一个新鲜的、重要的主题,也是很容易引起西方读者注意的一个主题。然而,莫言却无意从正面进入,无意通过对真实而丰富的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写出中国社会生活内里的样相,而是,将焦点放在封闭的人物的关系和矛盾冲突中,来将生活虚幻化,——这就将叙事的尖锐性钝化了,就将整体性的冲突性弱化为局部性的闹剧性场面。难怪这样一部题材敏感的作品,几乎毫无“敏感性”可言,绝不会让任何人觉得“不自在”。莫言小说叙事的平衡术实在太老练了。而真正的现实主义,就其内在的本质来看,是拒绝“平衡”的,而是倾向于选择一种犀利的、单刀直入的方式来介入现实。莫言抛弃了马尔克斯的“啄食社会腐肉”的“秃鹫”式的猛烈和凌厉,抛弃了拉美现实主义文学的那种充满阳刚之气的犀利和尖锐。

事实上,莫言的“平衡术”远在王蒙这样的似乎很老练的前辈作家之上。王彬彬先生批评王蒙“太过聪明”,惹得他老人家很不高兴,在几个地方近乎失态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不以为然。在我看来,王蒙先生只是显得“聪明”罢了。他虽然智商很高,但本质上是一个简单的人,有的时候甚至显得有些傻,简直与跟他“素不相能”的“笨人刘老大”一样傻,简直可以被并称为“笨人王老大”。你看,他的《王蒙自传》,换了一个老奸巨滑、货真价实的“聪明人”,会那样写吗?会那样把自己的得意和自负,都不遮不掩地摆放到明面上吗?会那样让自己乐不可支却惹得不少人怏怏不乐甚至怒不可遏吗?然而,他就偏偏要这样写,——这样写固然值得商榷,但也足以见出王蒙心性的单纯,足以见出他本质上仍然是一个不懂得世故的文化人,而不是把“平衡术”玩得出神入化的“聪明人”。如此一来,尽管他的文化修养和文学成就,丝毫不比那些很受西方“汉学家”青睐的“五零后”作家低,——他的《红楼启示录》,简直令人拍案叫绝,几乎没有哪个“五零后”作家能写出那样的好东西;尽管他的长篇小说尤其是《活动变人形》,一点也不比那些被封为“高峰”和”极品”的作品差,但他却至今仍然与“茅盾文学奖”无缘。比起既能获得“茅盾文学奖”,又能问鼎“诺贝尔”的作家来,读者诸君,你说他——才华横溢的、出经入史的、幽默机智的、令人钦佩的王蒙老先生——是笨也不笨?

4

无思想和无深度,也是莫言写作的一个致命问题。在2005年的那次演讲中,莫言这样谈到了自己对“思想”的理解:“我认为一个作家如果思想太过强大,也就是说他在写一部小说的时候,想得太过明白,这部小说的艺术价值会大打折扣。因为作家在理性力量太过强大的时候,感性力量势必受到影响。小说如果没有感觉的话,势必会干巴巴的。”这里的判断其实是很靠不住的。因为,在长篇小说叙事里,“思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没有思想的叙事,必然是浅薄而混乱的叙事,也就是说,在小说的世界里,“思想”与“感觉”、“理性力量”与“感性力量”,从来就不是冰炭不可同器的对立关系,而是相得益彰的同一关系。在真正的文学大师那里,感觉是渗透了思想力量的感觉,而思想则是充满感觉血肉的思想,——他们既是理性的“善思”的思想家,也是感性的“善感”的诗人。

同类推荐
  • 论中国人的国民性(鲁迅卷)

    论中国人的国民性(鲁迅卷)

    《论中国人的国民性(鲁迅卷)》是鲁迅的随笔选。所选作品,不包括《野草》和《朝花夕拾》中的篇目,也不包括鲁迅上世纪30年代写下的大量文艺论战名篇,内容上以社会、思想、文化、生活见闻方面的随笔为主,用鲁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偏向于“准风月谈”的那一类文字。这些作品基本上按照发表时间的顺序排列。其中1918-1919的“新青年”时期、1924-1925的“语丝”时期、1933-1934的“申报·自由谈”时期可以说是鲁迅随笔创作的三个高峰期。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背影——朱自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背影——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漫话丰子恺(蠹鱼文丛)

    漫话丰子恺(蠹鱼文丛)

    《漫话丰子恺》是作者叶瑜荪历年撰写的有关丰子恺的四十篇文章的结集,主要谈及丰子恺的思想、人生、艺术,对一些史料错误也有所考订,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丰子恺是我国漫画家、散文家,艺术成就极大,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 不为回首,只为阑珊

    不为回首,只为阑珊

    本书包括醉里挑灯看剑、路转溪桥忽见、人间秋月长圆、燕子来时新社、故人锦字天涯、不知春上花枝等7卷内容。
  • 点灯时分:郭文斌散文精选

    点灯时分:郭文斌散文精选

    一休禅师还是小沙弥的时候,就很有禅风。有一位信徒送一瓶蜂蜜给他的师父,师父这天刚要出门,心想,这瓶蜂蜜放在屋里很不安全,一休可能会偷吃,因此把一休叫来吩咐道,一休!刚才信徒送来的这瓶毒药,药性强烈,非常危险,你千万不可动它。
热门推荐
  • 超凡星迹

    超凡星迹

    本作集校园、都市、科幻、电竞、修仙(类似)于一体。超强实力、雄厚背景的男主,为自己的信念而奋斗,未来将有无比艰辛的征战等待着他。
  • 渊火之城

    渊火之城

    火,无尽的火从天而降,仿佛要将整个城化成灰烬才甘休。呆呆地望着这天火,封渊忘了,他已经记不起自己为什么孤身来到这座城,也不清楚自己坐在这城里到底是在等待什么。刀,手中那柄朽烂的刀,轻轻挥开眼前的空气。一霎那刀锋上光华流转,似可斩落日月星辰,划开永恒天渊。没有丝毫声息,这让神都恐惧的刀,在封渊握着它回转的一霎那,竟径直刺向封渊的心口……。
  • 一切归零重新开始

    一切归零重新开始

    这一次无论如何,都不能够放开,不会去选择折断他的翅膀,正是因为他追逐巨大梦想的冲劲、坚强、倔强、永不服输也才能使他们注意到他,才会喜欢甚至爱上他,与性别无关只是单纯的喜欢。只要他愿意他们都会支持,他们要做的只是为心爱的人撑起一片天,能让他毫无顾忌的飞翔属于他的最高峰。他们都知道也都明白十二岁的他仅仅只是懵懵懂懂的明白了些许,但因尚未成熟的缘故对于这方面就更加迟钝,而他们也没打算那时候向他坦露心迹。而如今他已经成长成为一个算得上是成熟的男人了,对于他们这早已藏不住的情感肯定有所察觉。。。。。。。。。。此文清水向为bl文,若觉雷误入!文笔渣渣?
  • 选择灿烂

    选择灿烂

    又是那双眼睛,狼?是你吗……(其实这部作品真名叫《烬》,但有人捷足先登所以书名就这么写咯……)
  • 单亲妈妈向前冲

    单亲妈妈向前冲

    她们是父母眼中忤逆的儿女,她们是儿女眼中孤独的父母她们不是爱与婚姻的成功者,但她们用柔弱的肩膀背了双重的责任。她们不是剩女,因为她们有一个沉甸甸的称谓母亲。所以她说:男人是奢侈品,孩子是必需品!
  • 问锦衣

    问锦衣

    栾谷从来没想过,世界上会有一个人这么喜欢自己,哪怕是见了一面,他就再次爱上了自己;迟越不明白,何为一步错,步步错;在燕津的眼中,万千风景不及她一人。
  • 幻灵修仙录

    幻灵修仙录

    修仙可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情,动不动就参悟个数十年,或者坐个上百年,去突破一个瓶颈。韩小拾的理想,是找个罕有人迹的地方,搭个茅草屋,种种花养养草。不过,好像没那么顺利呢。
  • 霸气重生,军少,请远离

    霸气重生,军少,请远离

    前世,娱乐圈的三连冠视后,被最好的朋友,最亲密的恋人背叛。一招睁眼,成为十岁的帝都小公主,看她如何守护自己在乎的人,收获自己的爱情。
  • 问有仙否

    问有仙否

    大宋元年,异兽霍乱,侠义之士康概赴死,小人之辈苟且偷生。异兽不存,江湖侠义也随之不存,更有好事者,把当年歌颂五城歌谣的每一句后面加了几个字,改变原意,用来抨击当世者。蝶谷医生路断碧血天已晴蓝说有千锻人胜天谣传谪仙海天际隐白帝绝葬云间世间谁敢再问天九霄次人间世人总说侠义不存,可若无侠义,又怎会提起侠义。且看一个现代少年如何被侠义精神一点一点的'荼毒'。
  • 巫女一圣耀光芒

    巫女一圣耀光芒

    苏烈尔王国是强大的,被称为巫女的国度盖尔修亚大陆是世界唯一的魔法大陆巫女却被称邪恶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