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25900000062

第62章 《呻吟语》:岂独呻吟而已也(2)

“中正”和“中道”是儒家士子行事做人的道德规范,也是吕坤评价士人的重要尺度。只要心中有“中道”存焉,那么,君子就可以坚持己见:“有人于此,精密者病其疏,靡绮者病其陋,繁缛者病其简,谦恭者病其倨,委曲者病其直,无能可于一世之人,奈何?曰:一身怎可得一世之人,只检点吾身,果如所病否。若以一身就众口,孔子不能,即能之,成个甚么人品?故君子以中道为从违,不以众言为忧喜。”(《内篇·乐集·修身》)他对不守“中道”、卑躬屈膝、没有廉耻的势利小人和投机分子,深恶痛绝:“足恭过厚,多文密节,皆明教之罪人。圣人之道中自有中正。彼乡原者,徼名惧讥,希进求荣,辱身降志,皆所不恤,遂成举世通套。虽直道清节之君子,稍无砥柱之力,不免逐波随流,其砥柱者,旋以得罪。嗟夫!佞风谀俗,不有持衡当路者一极力挽回之,世道何时复古耶?”(《内篇·乐集·修身》)然而,拍马溜须,阿谀奉承,观颜察色,投其所好,却是几千年来中国读书人最严重的人格病态。那些没有用的烂好人,别的能耐没有,拍马屁、唱赞歌的功夫,却是不学自通,臻于化境,——神化暴君,揄扬弄臣,称颂酷吏,巴结富贾,吹捧名流,无不兴高而采烈,锋发而韵流。“七尺之躯,戴天履地,抵死不屈于人。乃自落草,以至于盖棺,降志辱身,奉承物欲,不啻奴隶,到那魂升于天之上,见那维皇上帝,有何颜面?愧死!愧死!”(《内篇·乐集·修身》)噫!吕坤之论,真伤心语也,真呻吟语也,岂妄发也哉!我恳请当代的那些胸前金灿灿挂着“著名”二字的招牌、雄赳赳悬着“权威”二字的名头、气昂昂贴着“杰出”二字的标签的“教授”、“研究员”、“主编”、“作家”、“批评家”、“理论家”和“大奖获得者”的衮衮诸公,将这段有用的话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恭恭敬敬地置于案头座右,每天晨起念诵一遍,晚间将寝念诵一遍,日就月将,潜移默化,庶几可免“愧死”之羞。

吕坤以“天道”作参照,揭示了“人心”的残缺,批评了种种人格和道德行为上的病态现象。诸如好大喜功,贪多求全,求其有则不知足,苟有得则不知舍;凡事爱走极端,好勇斗狠,宰割屠戮,及于鸡犬,为达目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急于求成,没有耐心,一意孤行,不计后果,纵然劳民伤财,倾动天下,也在所不惜,——有此病者,管一郡必为酷吏,临天下必为暴君。对这些人格病象的批评,是吕坤特别用心和用力的地方。

虚荣和好名,是可笑可怜的缺点,也是召闹取怒的坏德性,终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所以,吕坤对此谆谆告诫:“将好名儿都收在自家身上,将恶名儿都推在别人身上,此天下通情。不知此两个念头都揽个恶名在身,不如让善引过。”(《外篇·数集·人情》)比虚荣和好名更可怕的,是狂妄而傲慢的“无所畏惧”。很多时候,“无畏”并不是一种美德,而是一种严重的病态人格和可怕的人性之恶。在吕坤看来,“无畏”必然会带来可怕的灾难,必然会导致彻底的灭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而不亡者也。天子者,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百官畏君,群吏畏长吏,百姓畏上,君子畏公议,小人畏刑,子弟畏父兄,卑幼畏家长。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非生知安行之圣人,未有无所畏而能成其德者也。”(《内篇·乐集·修身》)人类在二十世纪罹受的灾难,所承受的痛苦,几乎全都是由“天不怕地不怕”的“无畏”造成的。然而,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人,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作为群体,都是一个有限的存在,——生命是有限的,能量是有限的,知识是有限的,才华是有限的。所以,任何人都不可将自己想像成永远正确、无比英明的超人,更不可因为交了****运,偶然成功一次,便沾沾自喜,飘飘欲飞,便产生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幻觉;相反,要给自己划定一个“有限性”的边界,明白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道理,知道可为与不可为的分际,即使在成功和胜利的时候,也要如临危境,夕惕若厉,对“成功”怀着惧怕的心理,因为,“福莫美于安常,祸莫危于盛满。天地间万物万事未有盛满而不衰者也。而盛满各有分量,惟智者能知之。是故卮以一勺为盛满,瓮以数石为盛满。有瓮之容而怀杯勺之惧,则庆有馀矣。”(《内篇·乐集·修身》)。吕坤多次从哲学和伦理的高度,批评傲慢而无畏的人格,赞赏谦虚自抑的人格:“物忌全盛,事忌全美,人忌全名。是故天地有欠缺之体,圣贤无快足之心。而况琐屑群氓,不安浅薄之分,而欲满其难厌之欲,岂不妄哉?是以君子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不敢恣无涯之望。”(《内篇·乐集·修身》)

“无畏”必然造成心理上的放纵倾向,必然引致行为上的“肆”,即“肆无忌惮”和“肆意妄为”的“肆”。而克服它的办法,就是培养“敬”的态度,培养将心理和行为向回收敛的成熟意识:“敬对肆而言。敬是一步一步收敛向内,收敛至无内处,发出来自然畅四肢,发事业,弥漫六合;肆是一步一步放纵外面去,肆之流祸不言可知。所以千古圣人之一敬字为允执的关捩子。”(《内篇·乐集·修身》)所以,真正聪明的人,一定明白这样的道理:物壮则老,盛极转衰,成功是失败的开始,圆满是残缺的开始,所以,与其自诩已往的成功,无如忧患将来的失败,从而做一个谨慎谦虚、有所畏惧、懂得“收敛”的人。总之,有所畏惧,有所不为,对于人类生活来讲,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

内心“肆”和“无畏”的人,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急于事功、急不可耐的人。他们做事情只争朝夕,喜欢立竿见影,立见成效。对这种做事急切的心理和行为,吕坤也多有批评和告诫,简直到了再三再四、不厌其烦的程度:“天下之物,纡徐柔和者多长,迫切躁急者多短。故烈风骤雨无崇朝之威,暴涨狂澜无三日之势,催拍促调非百板之声,疾策紧衔非千里之辔。人生寿夭无一不然,褊急者可以思矣。”欲速则不达,过速则必败:“撼大摧坚,要徐徐下手,久久见功,默默留意。攘臂极力,一犯手自家先败。”(《内篇·射集·应务》)。他还提出“顿”、“渐”两个概念,来批评那种迅雷骤雨式的行事方式:“天地万物只是一个渐,故能成,故能久。所以成物悠者,渐之象也;久者,渐之积也。天地万物不能顿也,而况于人乎?故悟能顿,成不能顿。”(《外篇·御集·天地》)虽然,吕坤也肯定了“顿”在某些特殊时刻的作用,但根本上讲,对它是持警惕态度的:“天下之势,顿可为也,渐不可为也。顿之来也骤,骤多无根;渐之来也深,深则难撼。顿着力在终,渐着力在始。”(《外篇·御集·世运》)倘若自始至终皆以“顿”来行事,那么,其后果一定是灾难性的。最近一百年来,很多时候,缺乏“顿”的理性意识,我们没有等待的耐心,没有容忍的涵养。相反,极端而躁锐的激进情绪,却喧然似鼎沸,轰然如怒涛,长期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最终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和毁灭性的社会灾难。吕坤说:“世之衰也,卑幼贱微气高志肆而无上,子弟不知有父母,妇不知有舅姑,后进不知有先达,士民不知有官师,郎署不知有公卿,偏裨军士不知有主帅。目空空而气勃勃,耻于分义而敢于陵驾。呜呼!世道至此,未有不乱不亡者也。”吕坤的顿足浩叹,非为一时而发也,实为百世而发也,我辈读此,正被触着痛处,难免会有一样的浩叹。呜呼!“顿”、“渐”之时义大矣哉!

有时,吕坤难免会给人留下谨驯纯良的“服从”的印象,但是,他也会表现出挑战的姿态和“不从”的精神,——他对权力甚至最高权威的质疑态度和尖锐批评,简直像一个现代的启蒙知识分子。而他最了不起的地方,不在于对士君子人格的深刻论断,对病态人格的严加纠弹,对“顿”、“渐”的深刻阐释,而在于对“以道抗势”精神的勇敢阐扬,对“在上者”的权威的理性挑战。

吕坤通常会站在历史的高度,通过与传说中的“黄金时代”和“道德世界”的比较,来批评后来时代的不完美和不道德:“伏羲以前是一截世道,其治任之而已,己无所与也。五帝是一截世道,其治安之而已,不扰民也。三王是一截世道,其治正之而已,不使纵也。秦以后是一截世道,其治劫之而已,愚之而已,不以德也。”对这样的话,他从来不怕三复其言:“三皇是道德世界,五帝是仁义世界,三王是礼义世界,战国是巧智世界,汉以后是势利世界。”(《外篇·御集·圣贤》)“秦以后的世道”,“汉以后的世界”,这样的表达,显然是含着不满和批评的,而这批评的锋芒,首先是指向自己的时代的。

由对世道的批评,而进入对“世主”和“君主”的批评,实在是自然而合乎逻辑的事情:“圣人不以天下易一人之命,后世乃以天下易一身之尊。悲夫!吾不知得天下将以何为也!”(《外篇·书集·治道》)在我看来,所谓“后世”,完全可以被看作“后来的世主”的省称,因为,所谓能求得“一身之尊”的,可不就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唯一者”吗?吕坤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他继承了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伟大思想,站在民本的立场,考查“君”与“民”的关系:“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奈何以我病百姓?夫为君之道无他,因天地自然之利,而为民开导撙节之;因人生固有之性,而为民倡率裁制之。足其同欲,去其同恶。凡以安定之,使无失所,而后天立君之意终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之上,而剥天下以自奉哉?呜呼!尧舜其知此也夫!”(《外篇·书集·治道》)如此坦率,如此明确,如此犀利,没有欲言又止的吞吞吐吐,没有半遮半掩的游移含糊,仿佛铁与铁相磨,仿佛剑与剑相击,其声铿锵,其光如电,其快如风,读之可以使人胸胆开张。如此具有现代性的思想,简直很难让人相信是出自于四百多年前的古人之口,简直很难让人相信是写于锦衣卫和东西厂等特务组织缇绮四出的明朝。了不起的吕坤,了不起的思想,足以令现在的“做鬼也风流”的马屁精诗人羞煞,足以令忽而赞美“基督”、忽而称颂“国父”的著名教授愧死!

难能可贵的是,在《呻吟语》里,这样的批评君主的思想,绝不是偶然一见的,而是反复表达的。是的,在《呻吟语》里,吕坤对威势赫赫的最高统治者的批评,是经常的,几乎是贯穿始终的。在集权主义的前现代社会,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天下的治乱,全都决定于君主一人的意志,甚至决定于他的趣味和好尚:“天下存亡系人君喜好。鹤乘轩,何损于民,且足以亡国,而况大于此者乎?”(《外篇·书集·治道》)在没有制度制约的前提下,最高权力往往是任性的,而且永远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在上者无过,在下者多过。非在上者之无过,有过而人莫敢言;在下者非多过,诬之而人莫敢辩。夫惟使人无心言,然后为上者真无过;使人心服,而后为下者真多过也。”(《外篇·书集·治道》)

吕坤要为没有制度制约的最高权力,设置一个伦理性的制约机制。他从“天命”的角度,建立了一个以“理”和“道”为基础的权力价值观。在这个观念体系里,“理”至高无上,至尊无比,即使帝王之“势”,也莫能与之比权量力:“公卿争议于朝,曰天子有命,则屏然不敢曲直矣;师儒相辩于学,曰孔子有言,则寂然不敢异同矣。故天地间惟理与势为最尊。虽然,理又尊之尊也。庙堂之上言理,则天子不得以势相夺,即相夺焉,而理则常伸于天下万世。故势者,帝王之权也;理者,圣人之权也。帝王无圣人之理,则其权有时而屈;然则理也者,又势之所恃以为存亡者也。以莫大之权,无僭窃之禁,此儒者之所不辞而敢于任斯道之南面也。”(《内篇·礼集·谈道》)而人的贵贱,不以外在的身份来区分,而以得道的高下为等差:“匹夫匹妇未可轻,而下士寒儒其自视亦不可渺然小也。故论势分,虽抱关之吏亦有所下以申其尊;论性分,则尧舜与途人可揖让于一堂。论心谈道,孰贵孰贱?孰尊孰卑?故天地间惟道贵,天地间人惟得道者贵。”(《外篇·御集·品藻》)总之,有了“理”和“道”的庇护,有了“天则”和“天理”的支持,任何一个无权无势的“匹夫”就有了不可夺之“志”,就有了说话的底气和自由:“匹夫有不可夺之志,虽天子亦无可奈何。天子但能令人死,有视死如饴者,而天子之权穷矣。然而竟令之死,是天子自取过也,不若容而遂之,以成盛德。是以圣人体群情,不敢夺人之志以伤天下之心,以成己之恶。”(《外篇·书集·治道》)然而,在中国,几千年来,“自取过”的“天子”,何代蔑有?“夺人之志”而“伤天下之心”的事情,何代蔑有?呜呼!伤心惨目之事,何可胜道也哉!

总之,对我来讲,《呻吟语》不仅是一部才华横溢、文采烂然的奇书,也是一部充满大胆的启蒙思想的杰作,是可以被当做特殊形态的《社会契约论》来读的。吕坤之所汲汲以求者,固自有在,有大抱负在焉,有大忧患在焉,有大怜悯在焉,有大伤心在焉,岂独呻吟而已也,岂独呻吟而已也。

2014年6曰24日,北京北新桥

同类推荐
  • 国家日记

    国家日记

    本书包括《重犯押向西部》、《中国反恐怖揭秘》、《共和国告急》、《中国第一农民市场》四个故事。
  • 创世纪回声

    创世纪回声

    有纯粹的创作家,也有纯粹的批评家;最好既是创作家同时也是评论家。创作是创造,是一种燃烧;评论也是创造,是另一种燃烧。创作多用形象思维,评论多用逻辑思维;但是两种思维往往综合使用,不可截然分开。有生活的功底也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就可以成为作家;但是做一个评论家不仅应有生活的功底,文学的功底,还应有思想的、哲学的、美学的、历史文化的功底。
  • 世界上最经典的128篇哲理美文

    世界上最经典的128篇哲理美文

    人生最美,就是一路行走;一路拾捡前人散落在草丛里的思想瑰宝,观一颗从暗夜里醒来的露珠,赏一株在悬崖边绽放的花朵,装一襟从时光隧道里吹来的轻风,然后染一身智慧的芬芳。篇篇美文,段段经典,字字珠玑,句句金玉,润泽心田,激励人生。
  •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本书是一本散文随笔集。作者以女性视觉看世界、看人生,用诗意的笔触写女性。全书内容分为三篇:第一篇“非关癖爱轻模样——爱上自己”,从纳兰词牵引出古代女性,进而写到民国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现代社会诸多的女性问题,探讨女性的自立与自强;第二篇“一生一代一双人——爱上生活”,以诗一般的文字,水一样的情感,天马行空的想象,看山看水看世界,写花写意写性情;第三篇“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爱上爱情”,作者从女性的视角出发,描写了各种爱情,或唯美,或细腻,或古风,或家常,总有一款适合你。这是一本颇具唯美意蕴的书稿,感悟与故事相结合,整体风格显得理性诗意,优雅睿智。
  • 2011年中国幽默作品精选

    2011年中国幽默作品精选

    《2011年中国幽默作品精选》包括了:我的手机欠费了、室有八条好汉、诸君搞笑事都是眼睛惹的祸、怎么都有职业病姐不当护士好多年、上班捎个客最牛司机、刘震云:一句顶万句的幽默话、李开复的幽默工场、大作家刘墉的“萤窗笑语”、何炅逗乐、杨澜,女人拥有幽默的半边天等内容。任月霞主编的《2011年中国幽默作品精选》精选了2011年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幽默故事。
热门推荐
  • 浅舞未眠

    浅舞未眠

    樱花随风飞舞,仿佛莫浅浅飘忽不定的心情。十方的相随,澈的微笑,如同水波下争食的小鱼,点起一圈圈涟漪,留下一串串哀愁……
  • 七恶七善跨时空交流

    七恶七善跨时空交流

    十四位来自不同时空,七位极恶人士、与七位极善人士,被不知名系统坑害,两两互换时空、互为系统。
  • 暗黑神域

    暗黑神域

    光明中诞生黑暗,黑暗中孕育光明。一旦某个情景到达极端,物极必反。意外的遭遇,令他化身成黑夜的吸血勇士。一个世界,一段绝伦的历史;一个纪元,一曲不朽的传奇。打破旧的枷锁,迎接暮光下的自由,谁说身份就注定屈服于命运?强大的异能,国度的腐朽,肩负的责任,逆转的使命。一旦你身负不凡,那么就注定要改变着历史!!没有光明正大的荣耀,没有侮辱忏悔的罪孽,在这两者中遵循着信仰的勇者,早已忍辱已久的绯红双眼点亮暗夜,究竟是一切的关键,还是战争所留下的牺牲品······伴随着前身是人类的魔鬼青年,猩红的少女,流浪的驱魔师和灵魂巨人的旅程,去寻觅这个次元,这个世界的黎明······
  • 写作勇者读作魔王

    写作勇者读作魔王

    当喜马拉雅山变成喜马拉雅大雨林,当澳洲大地一分为四,当亡灵的古堡在洛杉矶耸立,当天使的圣光照耀法兰西,当巨龙的阴影笼罩柏林上空。英雄们在血与火中诞生,传奇被谱写,史诗被传颂,新的世界已经到来。
  • 傲剑轻歌

    傲剑轻歌

    若每个人都不忘初心,若每个人都不经历风雨,若每个人的道路没有坎坷,若我们没有发生过波澜的曾经;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我们不能改变命运;然而,左右命运的不仅仅是天时地利;若我们不曾为名利所诱惑,若我们不曾被生死所胁迫,若我们选择爱情与平凡而不去追逐,又何尝不能避免烦恼与纷争;多少因造化弄人而因爱生恨的怨侣,最终逃脱不了宿命。。。。。。
  • 城堡(四师推荐版)

    城堡(四师推荐版)

    此版本《城堡》为麦家、苏童、阿来、马家辉,四位知名作家指定推荐版本,茅盾文学奖得主、作家苏童作序深度解读。主人公K,深夜迎着大雪来到城堡脚下的村子投宿,自称是城堡主人伯爵大人聘请来的土地测量员。按照常识,你想要去往某个地方,一定有很多条路可以到达。但是K每天在村子里奔来跑去,那座肉眼可见的、不远处的城堡,却始终无法进入。城堡是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然而对其官僚制度有着强烈感受的人不是那里的村民,而是外来者K。村民默守着对城堡世代相传的恐惧,只有K这个闯入者质疑着一切的合理性。每个人都生活在制度之中,却很少有人能透视制度,《城堡》只是写下了一个土地测量员,就深入地处理了一个时代。余华曾评价“卡夫卡对水珠的关注,是为了让全部的海水自动呈现出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国之宜禄立志传

    三国之宜禄立志传

    重生到三国这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还多了一个漂亮媳妇,秦谊本想静静欣赏一下这部百花缭乱的英雄剧,却无奈的发现自己媳妇竟然是历史上貂蝉的原型。曹操、吕布、关羽、张飞——这些名垂千古的英雄豪杰竟然一下子都成了自己潜在的敌人。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大将军府宜禄秦谊开始了自己的临时工逆袭之旅——天下大势,为我所控。
  • 数学学霸遇上暖心校花

    数学学霸遇上暖心校花

    他,一座冰山,她,暖心萌女,这段感情注定不平凡。爱不是盲目自负,爱是给予和满足,这段爱,能否走向最后的终点
  • 每周换个新角色

    每周换个新角色

    “开局一条狗,不知往哪走。”“但是并不慌,系统来帮忙。”“一周一角色,不肝真轻松……”郝凡躺在沙滩的摇椅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哼着小曲,“系统,打开下一周备选角色列表。”看着脑海中逐渐浮现出来的选项,郝凡摸着下巴陷入了沉思。“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想选个正常点的……”系统:“安排。”(日常轻松文,略带灵异奇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