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82500000058

第58章 苏轼(1)

苏轼字子瞻出生于宋仁宗景佑四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眉山的一个小康之家。其弟弟苏辙,字子由,小苏轼两岁,他们还有一个姐姐,名叫八娘。

苏轼,祖父苏序史载不多。是个颇为有趣的人物。苏序早年不爱读书,慷慨大方,乐于行善。他曾贮存粮食,在饥荒之年赈济农民,受到人们的爱戴。晚年他忽然悟得了作诗之道,作诗数千篇,这些诗今已亡轶。苏序自己早年不为学,他对儿子的早年学习也漫不经心,不加拘束,故他的儿子,也就是苏轼的父亲苏洵早年也不爱学习。苏洵27岁才开始发愤读书,并终于成功。他后来成为人们常常引以为例的后来居上、大器晚成的典型。苏轼自幼8岁时开始入乡校,师从道士张易简。所教的童子有几百人,苏轼与另一个叫陈大初的学生最为聪颖,独受老师称赞。苏轼10岁的时候,苏轼的父亲苏洵出外游学,苏轼的母亲程氏亲自教他。有一次,程氏读起了《后汉书·范滂传》。范滂是东汉桓、灵时愤而抨击宦官之治的“党人”之一,他怀抱“澄清天下之志”。大诛党人时,他无所畏惧,主动投案,但惟恐母亲悲伤,范母对他说:“你今天得与李(膺)杜(密)齐名,虽死何憾!既要美名,又想长寿,两者能兼得吗?”范滂于是从容就义,当时年仅33岁。程氏读到此,慨然长叹。苏端问母亲:“我如果做范滂,母亲能允许吗?”程氏回答:“你能做范滂,难道我就不能为范母吗?”苏轼自小志向远大,这与其良好的家庭环境大有关系。

苏轼十余岁时,苏洵自己在家亲自教他。有一次,苏轼背诵完欧阳修的《宣召赴学士院仍谢对衣并马表》,苏洵让他再拟作一首。苏轼当即赋诗,其中有“匪伊垂之带有余,非敢后也不进”的佳句。苏洵大喜过望,并说:“此子他日当自用之。”

苏轼自小兴趣广泛。读书之余,常领着弟弟苏辙外出。爬山、涉水、攀树等等冒险之事,每每遇到有过不去的险隘之地,他必怅然几日,终不甘心,自己独自前往。他逍遥泉石上,摘野果、饮泉水。

苏轼有一天下大雨,在学舍中与弟弟苏辙及同学程建用、杨尧咨联句为诗。程说:“夜松鹰仰如醉”;杨说:“夏雨凄凉似秋”;苏轼说:“有客高吟拥鼻”;苏辙说:“无人共吃馒头”。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苏轼至和元年(1054年),时年19岁,与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16岁王弗结婚。

苏洵领着苏轼兄弟俩赴京赶考之前,去成都拜谒了府尹张方平。张方平,字安道,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曾任直集贤院、御史中丞、三司使、尚书左丞等职。他是“三苏”的最早发现者、推荐者,后来在“乌台诗案”中又救援过苏轼。苏轼终生对张方平一直非常崇敬。张方平对“三苏”的到来很热情,待之以国土。老苏虽然屡考不中,但张方平却看出他是个饱学之才、有识之士,并大力推荐。对老苏带来的两个儿子,他通过测试,很欣赏其才华。他亲自出六题考苏轼二兄弟,而自己躲在隔壁观察。此六题有一题并无出处,是他编撰故意一试这兄弟俩的。只见苏辙犹疑不决,并示之以苏轼,苏轼则毫不犹豫将此题勾去。考毕,张方平阅读其答卷,非常赏识。对苏洵说:“两小儿都是天才,长者特别聪明可爱,少者则比较慎重。”

张方平有一天,随便问起苏洵:“令郎最近在看什么书?”苏洵回答:“苏轼最近在重读《汉书》。”张方平不以为然地说:“这些文字需要看两遍吗?”苏洵回去将此语告诉了苏轼,苏轼说:“此老先生尚不知世间还有看三遍的呢?”张方平天资很高,记忆力极强,《宋史》记载他“少颖悟绝伦,家贫无书,从人假三史,日旬即归之,日‘吾已得其详矣。’凡书皆一阅不再读,宋缓、蔡齐以为天下奇才。”所以他在这里说书不需看两遍。其实,苏轼自幼禀赋超群、过目能诵,但他并不满足于浅尝辄止,在此基础上刻苦钻研,力图深刻领会。以《汉书》而言,苏轼读了不知多少遍,仅字手抄就有三遍。

苏洵父子进京赶考,恳请张方平代为推荐,张方平说:“我的举荐并不大,重要的是主考官欧阳修。”张方平与欧阳修其实素不相能,关系并不融洽,但他仍不以为嫌,亲自给欧阳修写了信。推举三苏父子。欧阳修后来读到三苏父子的文章,极力推誉。三苏父子由此称誉天下。张方平、欧阳修不计其隙,秉公为国荐才,实为文坛佳话。

苏洵父子拜见完了张方平,手持推荐信,就开始了北征赶考的行程。他们是嘉祯元年(1056年)三月启程走的是陆路。一路跋山涉水,历尽辛苦。路过临漳俪山华清宫时,苏轼夜宿梦见唐明皇命他赋太真妃裙带词,醒了以后他还清楚地记得他所赋之词:“百叠漪漪水皱,六铁纵纵云轻,植立含风广殿,微闻环佩摇声。”到了河南,他们所骑的马累死了,他们只好骑驴。直至五月,他们终于抵达汴京(今河南开封),住宿在兴国寺浴院。九月的举人考试,这是礼部的初试,在由眉州来京的45个考生中,13名考中,苏轼第二。

次年一月开始的进士考试,试题为《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在文中阐述了自己一以贯之的主张为政宽简的思想,立法要严,刑赏须分明,又要重赏轻刑。文章表述准确,笔力豪骋。国子监直讲梅尧臣看到这篇文章,赞赏不已,认为有孟于之风。主考官欧阳修得到此文,非常惊喜,认为是多年未见的好文章,准备取之为第一。但转念又一想,此文文风很像自己的门生曾巩,别的考生恐怕难以作出如此至文,为了避嫌,他将此文取为第二。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中有这么一段典故“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有之’三”。阅卷时梅尧臣、欧阳修均不知此典出自何处,他们以为是对年久湮没的古籍偶尔想不起来了。揭榜后,见到苏轼之名,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此郎所言必有所据,恨我们记不住典籍”。等到苏轼考完前来拜谒时,欧、梅一见面就问起此典出处,苏轼不慌不忙地问答:“不过是想当然罢了,何须出处。”欧、梅大为震惊,对其豪迈雄俊又极为赏识。

经再三追问,苏轼说:“事在《三国志·孔融传》注。”“曹操将袁熙之妻赐给儿子曹丕,孔融说‘从前武王就将姐己赐给了周公’。曹操问‘你从哪儿看到的?’孔融答‘从今日之事推测,估计如此。’所谓尧、皋陶之事,我也是估计如此。”欧阳修退堂之后惊叹:“这个人真是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一定会独步天下。”

在其后的复试中,仁宗亲自主持的殿试中,苏轼《春秋》对义居第一。苏轼中乙科。苏辙也进士及第。苏洵听到两儿如此顺利过关,兴奋且感慨:“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苏轼兄弟顺利登科,固与其才能有关,与其运气机会也大有关系。

仁宗时期,欧阳修、梅尧臣等登上文坛,他们决意通过科举倡导朴实文风,打击浮华的形式主义。苏轼之文恰属于那种不事雕琢的具有古文风范的作品,欧阳修得到刑赏忠厚之至论》大为欣赏,这正是他想倡导的文章。

苏轼登科及第之后,专门给欧阳修、梅尧臣等写信,表示感谢。在信中写道:

自昔五代之余,文教衰落,风俗靡靡,日以涂地。圣上慨然太息,思有以澄其源,疏其流,明诏天下,晓谕厥旨。于是招来雄俊魁伟敦厚朴直之士,罢去浮巧轻媚丛错采秀之文,将以追两汉之余,而淅复三代之故。士大夫不深明天子之C,用意过当,求深者或至于迂,务奇者怪僻而不可读,余风未珍,新弊复作。大者楼之金石,以传久远;小者转相摹写,号称古文,纷纷肆行,莫之或禁。盖唐之古文,自韩愈始。其后学韩而不至者为皇甫堤。学皇甫堤而不至者为孙樵。自樵以降,无足观矣。(《谢欧阳内翰书》)。

苏轼的陈述了自己对当时文坛的意见。概括与主张深得欧阳修之心,欧阳修对梅尧臣感叹:“苏轼所言,深得我心,没想到后生竞有如此精妙见解。”又说:“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欧阳修后来命门生晁端彦去苏轼所居的兴国寺浴院看望苏轼,并与之订交。晁端彦告诉苏轼,“我跟欧阳公学习已有很长时间了。他让我来与你订交,说你以后必成名于世,老夫须放他出一头”。苏轼后来在《送晁美叔发运右司年兄赴阙》一诗记叙了这件事:“醉翁遣我从子游,翁如退之践何立。何欲放子出一头,酒醒梦断十四秋。”

据说,欧阳修有一次与其于欧阳非木谈到苏轼,欧阳修说:“你记着我的话,30年后世上再无人谈论老夫。”他的话果然灵验,崇宁。大观年间,苏轼诗文流行,后生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这时苏轼的诗文已为朝廷禁止,赏钱达到80万。但禁令越严,流传的越多,人们往往以藏多相夸耀。士大夫若有不能背诵苏轼诗的,自己会脸上无光,别人也看不起。

正当苏氏兄弟春风得意之时,母亲病故。苏氏父子3人立即由京返蜀奔丧。回到家后,由于程氏病逝,家中格外凄凉。他们选择一山坡之下名为“老翁泉”的地方安葬了程氏。

居家服丧期间,苏轼是他一生中最清闲快乐的一段时光。这时他举业已成,功名可就了。年轻的妻子又日日陪伴着他。他去青神岳家探访,去江上饮酒,同人坐庄门上吃瓜子、炒豆,去猪母泉观鱼,尽情享受着青春之乐。

嘉佑四年(1059年)十月,服丧期满,父子3人携带家眷又踏上返京的路程。他们决定舟行顺江而下,这样可领略久已仰慕的三峡风光。一路上,父子3人目睹祖国秀美的山河,心情激动,诗兴大发。

入峡初无路,连山总似龛。萦纡收浩渺,蹙缩作渊潭。风过如呼吸,云生似吐含。坠崖鸣窣窣,垂蔓绿辑执冷翠多崖竹,孤生有石楠。飞泉飘乱雪,怪石走惊骖。(《入峡》)。

风声水势,坠崖垂蔓,飞泉怪石,苏轼用诗的语言将这种壮景传达得何其传神!苏轼并没有一味坠入对自然景色的赏玩中,长江两岸劳动人民的贫困生活场面也映入了诗人的眼帘,“板屋漫无瓦,岩居窄似庵。伐薪常冒险,得米不盈甔”(《入峡》)。“所忧谁复知,嗟我生苦后。”(《岘山》)诗中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现实深深的忧虑。苏氏父子3人一路所着的诗文,后合编为《南行集》。

苏轼次年二月,父子3人到达汴京。礼部授予苏轼河南福昌主簿之职,他没有去上任,而在欧阳修的举荐下,与苏辙一起参加了制科考试。制科考试是常规之外的一种特别考试,由皇帝亲自下诏举行,考生须经特别推荐,这可称得上是宋代最高级的考试,被苏轼称为“首冠”。苏轼考的是直言极谏科。在所上的一系列策、论中,苏轼直面现实,奋笔直书,将平时所见所思融入笔端。他卓有见识地指出:

国家无大兵革几百年矣,天下有治平之名而无治平之实,有可忧之势而无可忧之形。此其有来测者也。方今天下非有水旱盗贼、人民流离之祸,而奋嗟怨愤常若不安其生;非有乱臣割据、四分五裂之忧,而休养生息常若不足于用;非有权臣专制,檀作威福之弊,而上下不交,君臣不亲;非有四夷交侵,边鄙不宁之灾,而中国皇皇常有外优。此臣所以大惑也!(《策略一》)。

苏轼对当时外表的社会实际上隐藏着深刻的危机,百姓怨愤,朝廷不和的描述,是相当尖锐的。苏轼之论被认为是切中时弊,其制策成绩被定为三等是一个很高的荣誉。自宋朝开国至今,制策一般只放四等,入三等的,苏轼之前只有吴育一人。苏辙考试成绩入第四等次。宋仁宗读了苏氏兄弟的文章,高兴地说:“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苏轼嘉佑六年(1061年)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判官。苏辙被任命为商州军事推官。父亲苏洵未经考试而受职,专修礼书。苏氏父子当时赫然名动京师,苏氏文章遂擅天下。

苏洵一人在京需要照顾,苏辙经请求辞却了外职而留在父亲身旁。十一月,苏轼携妻儿离京。苏辙为哥哥送行,直到郑州西门。一起长大,情同手足的兄弟生平第一次分手,彼此心请都很难过。苏轼作别诗一首,题为《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诗中写道: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苏轼弟弟不必贪图高官厚禄,期待着日后的重聚。

洒泪告别兄弟后,苏轼一家独自西去。在经过河南渑池时,苏轼留下了一首名作。原来5年前他们父子3人长途跋涉,进京赶考,“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润池”,即是此地。他们当时宿于奉闲僧舍,他与苏辙当时还题诗壁上。现在老僧奉闭已死,壁上题诗也已不见。苏轼感慨万分,写下《和子由渴池怀旧》:

人生到处如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旧日场景的变化引起了诗人时光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受,诗人巧用比喻将此形象地传达出来了。这首诗对人生普遍境遇的体验,常常唤起后人的共鸣。

凤翔太守是宋选。苏找到任后与他相处很好。判官之职事务并不多,苏轼有四处游历的机会。到任之后,苏轼便在官署之北建了一个亭子,并在亭前修了3个池子,在池中种莲养鱼。池边种有桃、李、杏、梨、枣、樱桃、石榴、樗、槐、松、桧、柳等树30多株。他又用斗酒换了一丛牡丹种在亭的北面,方寸之内,春意盎然,这表现出苏轼的浪漫情怀。

苏轼嘉佑七年二月,奉诏去所属宝鸡、虢郿、盩厔减决囚禁。公务完成后,苏轼趁便朝谒了太平宫,又游览了楼观、大寿寺、延生观、仙游潭。回来后作诗500言,记叙了他的游历经过,并寄给了苏辙。

这一年,陕西出现春旱,接连数月没下雨,春小麦的生长受到严重威胁。农民们心急如焚,身为父母官的苏轼心里也非常焦急。他询问当地的老人有没有祷雨的地方,老人们说:“从前太白山很灵,求无不应。前几年向传师任太守期间,曾奏封山神为济民侯,自以后祈祷再不灵验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时苏轼的博学多才发挥了作用,他从《唐会要》中得知,唐天宝十四年,太白山曾被诏封为灵应公。现在又被封为济民侯,从公爵到侯爵,太白山的爵位实际上是被贬低了。苏轼这才知道太白山之所以不高兴的原因。他立即告诉了太守,他们重新派人去祈祷山神,并许诺这次若灵验就奏请恢复其公爵爵位。他们还专去山上取了瓶水回来。水还没到,就只见风雾相缠,旗幡飞舞,大雨滂沦。大雨接连下了3天,田里的庄稼得救了。苏轼遵守诺言,上奏封太白山为明应公,并重新修了庙。

3天大雨之后,百姓拍手相庆,“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这时苏轼修建的亭子刚刚完工,他于是将此亭命名为喜雨亭,并作了一篇《喜雨亭记》。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文中显示出苏轼不为己功,与民同乐的心情。这篇文章笔致波澜层出,用语传神俏皮,艺术上颇具造诣,是苏轼为后人广为传颂的散文佳作。记叙了喜雨亭命名的缘由。

同类推荐
  •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2)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后宫——帝国王权中心的红颜往事

    后宫——帝国王权中心的红颜往事

    本书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十多个权利女人的奋斗史,包括汉武帝的四位皇后、唐太宗李世民妻长孙皇后、明英宗妻钱皇后等。
  • 黄金荣全传

    黄金荣全传

    本书以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以及他们的奇闻轶事贯穿始终,从一个崭新的历史角度勾勒出了民国时期各种人物的众生百态。既而,使读者们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和发觉那个动荡的年代的社会现实,同时也能从微观角度去分析风云变幻的社会本质。本书分别详细的介绍了袁世凯、阎锡山、张作霖、毛人凤、黄金荣、孙中山、蒋介石等等一系列民国历史人物,再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变局,于是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混乱中闪亮登场。无论在历史角度或者人物刻画方面,本书都做到了言辞鲜明,语意深远,从而引导人们去了解和认识一个逝去不久的风云年代。
  • 绿之梦“全国十大绿化标兵”张万钧写真

    绿之梦“全国十大绿化标兵”张万钧写真

    本书记录了绿化英雄张万钧的真实事迹,共有7章,其中包括:“千里始于足下”、“春花秋实”等。
  • 有趣的中国名媛

    有趣的中国名媛

    在历史上,女人几乎一直被男人所压制。王朝更迭,我们记住的是那些建功立业的将军;文学诗歌,我们记住的是挥毫泼墨的文人……而这些,基本上与女人无缘。在男人的头脑中,女人是生活的点缀,是炫耀的资本,即使非常之宠爱,也极少有愿意让女人和自己平起平坐的。但是,女人们还是突围了。千百年来,在众多被压制的女性当中,出现了一批受人瞩目甚至青史留名的女人,相比男人,她们毫不逊色。在书中你看到了让男人望尘莫及的武则天、有勇有谋的孙尚香、才智过人的卓文君等,她们有的倾国倾城,有的才华横溢,但这些东西都不足以保证她们能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她们就像浮萍,在人世间漂来漂去,一直在寻找着自己的归宿。
热门推荐
  • 某反派的美漫生存指南

    某反派的美漫生存指南

    既然无法选择,那就以反派的身份,在美漫的世界中走下去!
  • 傻妃狠嚣张

    傻妃狠嚣张

    天才少女杀手,遭遇史上最乌龙的穿越。随手一指,她决定找个自己可以控制的老公,弱一点没关系,她很强嘛!杀手笑眯眯:夫君乖,我会保护你的!
  • 第十一个大神

    第十一个大神

    人最大的恐惧就是未知。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只要你熟悉了他,你内心深处的第一感觉就是,策略。唯独,你对他一无所知,你内心深处的第一感觉就是,恐惧。本书的主人公逆一夕将面对各种未知,而他最后会走到尽知,过程如雨夜中的闪电横空,雷动苍穹!那时候,他就是,第十一个大神!
  • 网游剑之魂

    网游剑之魂

    游戏中,游戏外,自甘堕落者,谁人能拯救!
  • TFBOYS阴谋虐恋

    TFBOYS阴谋虐恋

    身为当下最红团体TLPrevious的一员,李子冉不但人美歌甜,一身功夫也很了得,第一次见TFBOYS队长王俊凯时就送了他一个过肩摔当做大礼,然而却被其强行夺走初吻,本想教训他却没想到自己早已心系于他,当她发现自己心心念念的人与队长千晴在一起时,为爱成魔,她精心策划了一场阴谋游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假若生活

    假若生活

    陈月是个刚步入大学的小白,因一些系列原因,搬到了,夏纯的房子里当了她的房客,房东夏纯和两个房客陈月与李林子三个女孩的故事由此开始。
  • 我为独孤

    我为独孤

    昆仑剑宗,蜀山道统,鼎剑无双,金刚怒目,东海武帝
  • 苍云雷劫

    苍云雷劫

    他不属于界内,但当他来到了苍云大陆后,他成为了邪恶的代表天雷的主人,世人称其为雷主,而当他了解了第一代雷主后,他想要让世人也同样了解到第一代雷主的苦心,这条路艰难,为红颜勇闯兽潮,魔族到处寻找他,为了朋友勇入冥王城寻其灵魂,因家族痛哭的少女,他一怒之下摧毁世家.....等等无数的麻烦纠缠着他,但让依然威风凛凛,霸气外露,他是传奇,他为身后的人遮风挡雨...他还有没完成的心愿,为此他将带领着兄弟与红颜一起,走向真正巅峰。
  • 成功学全书

    成功学全书

    本书讲述了如何走向成功的各种途径,对广大青少年读者具有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