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55800000010

第10章

香积佛品第十

就此品中三门分别。一辩来意。二解品名。三随文判释。辩来意者。始从问疾至不二品广明行因。此品之中寄就香积如来明因得果。因前果后义次第也。下文中修十修八复是其因。众香世界庄严妙事是净土果。此即明其净土因果。又解。前之四品明其教行入不二品。次明证行。此香积品不住道行。以不住故此往于彼彼亦来此。互相显发利益众生。有兹三意。故须明也

释品名者。前来宾主问答将讫。施设供养顺俗常仪。遂取香饭以供大众。因示神变显佛事无方。就食主题章名香积佛品

第三释中文分为二。一问答辩法。二维摩文殊说是法下结说利益。前中复二。一就香积明净土果。二彼诸菩萨闻说是下因彼众香菩萨赞请明净土因。前中有三。一现净土。二显胜食。三明教殊异

前中有二。一明舍利见其室空内心念食以为论端。二明维摩将为取食先现净土。前念食中。日时将至菩萨何食者。远云。因上空室故生此念。良以饭食时中所须。是以念也。又因念食多有开发。所以念食也。藏云。念食有三意。一身心俱累。凡夫人。二心虽无累而形须资待。二乘人。三身心无待。诸大菩萨也。舍利既受结业之形。心虽无累而形须资待。于佛道法齐后不食。食时既至。故生念也。二经初以来谈论菩萨妙法。声闻不乐故念食也。三维摩空室身子扣关。互相显发以为利物。所以念也。问曰。空室之中声闻五百。何意舍利独起念耶。答。诸弟子中舍利智慧第一。又是时会之长。然多起发。故偏生念。又问。前念床座通为二乘。今此念食偏为菩萨。答。床座大小同须。是故通为食中。二乘自有乞食法故不为也。前念座通为二乘而被呵责。故今不为念也。或可。翻译脱略非是理无。无垢称经云。此摩诃萨说法未起。我等声闻及诸菩萨当于何食也

时维摩诘知其意下。将为取食先现净土。文中有三。一呵念秽食。二若欲下许取妙食。三维摩入三昧下正为现土为取食缘。初呵中维摩诘知其意者。知其念。意维摩以他心通悬鉴彼心。故云知其意也。佛说八解脱仁者受行。举法以呵。八解之中前二解脱观不净。汝已受行。云何念不净断食耶。又解脱即是无欲。法食长养身之上膳。汝已受行。云何返念不净食耶

八解脱义七门分别。一释名得名。二出体性。三辩所缘境。四明行相。五所依地。六明漏无漏。七问答分别

第一释名得名者。初通次别。通者离染弃背名为解脱。八即是数。解脱是用。从数及用为名也。或可。带数释也。前者。一内有色相观外色内者。谓自身。言外色者欲观自身青瘀等色。初习难成。先观外色青瘀之事。比教内身。不久当然。故名内有色观外也。二内无色相观外色者。已观自身不更内观青瘀等事。唯观外色若青瘀等。故名内无色观外色也。已上二观除变化障。三三名净解脱身作证者。青黄赤白鲜洁之色名之为净。界地穷满。行者克获。名身作证。此之一观除变化障及烦恼生起障。四名空处解脱者。久观诸色身心劳苦。须作破列色想作厌色观。缘无边空处而生此定。于空不染故名空处解脱。然成就之时通观四阴。从初得名名曰空处。五识处解脱者。又缘空境患心劳苦摄境观心。于心离著名识处解脱。天无所有解脱者。彼无所有无有粗识故。微细所缘缘少识为境名无所有。于此离染名为解脱。下之二脱准上应知。七非想非非想解脱者。此定最细不同四禅三空。名为非想。虽有心缘异灭尽定。名非非想也。已上四观能除受味。八灭受想解脱者。厌心劳虑止息有缘。除受想等心心数法。名灭受想也。此之一观除想受心法也。若论得名者。初三解脱境用立名。空识二种方便为目。非非想形对受称。无所有及灭受想约所无立名也

第二出体性有二。一依小乘。二依大乘。小乘体者萨婆多宗杂心论等。前三解脱以善大地中无贫善根以为体性。空等四种解脱以当地中善四阴以为体性。灭尽解脱以非色非心不相应法以为体性。大乘体者。依瑜伽等论有五种。一克性体。前七解脱以别境五中惠数为体。二引发体。此之七种以定惠为体。三最胜体。若地前菩萨以加行智为体。地上菩萨若缘色等事法以后得智为体。若缘色等真如即以正体智为性。故瑜伽论云。此七解脱以世出世智为体性也。四相应体。以四阴为性。五眷属体。以五阴为体也。第八解脱以非想地厌心种子防心功能以为体性也。第三辩所缘境者。初二解脱缘不净色为境。第三解脱缘净色为境。若约十二处辩所缘境者。十二处中缘色处为境也。若约五阴。缘色阴为境。若约十八界。缘****为境也。若约理观。缘色真如为境也。空处解脱方便初起缘空为境。观行成就通缘四阴。若辩理观。缘空真如。识处解脱初起缘识为境。观心成就通缘四阴。理观还缘识真如。无所有处解脱方便之时缘无所有为境。观行成满通缘四阴。若辩理观。缘无所有真如也。非想解脱初起缘细想为境。观行成就通缘四阴。理观缘细相真如也。第八灭尽解脱无心缘故不论境也

第四明行相者。初二解脱作不净行及无相行。第三解脱作净行及无相行。空处解脱既缘空境作空行相及无相行。识处解脱作缘识行及无相行。后二解脱可知。若约宽通起无常等诸行。第八解脱既无所缘亦无行相也

第五辩所依地者。前二解脱依初二禅。第三解脱依第四禅。空等四解脱各依当地。第八解脱依非想地。欲界散地不发解脱。中间未至定惠不均。亦不发解脱。近分定亦不发。以速疾故也。若约依方。此八解脱唯依三方身起。不依北方。以无说力起故。若约三界身。前三依欲界身。后五通依三界身起也

第六明漏无漏者。有其二种。一约小乘约大乘。初小乘者萨婆多宗。此之八脱并是有漏。二大乘中二乘所得前七解脱。若缘色等事法体是有漏。若缘色等真如性是无漏。第八解脱一向无漏。若菩萨位。地前顿悟菩萨未得第八。前七分得。此是有漏。若至初地已上七地已来。所得解脱性是无漏。出观已后还即间断。八地已上观心相续。所得八脱一向无漏亦无间断。佛果可知。若是地前渐悟菩萨。缘色等事法。前七解脱一向有漏。若缘真如性是无漏。第八解脱一向无漏。若至地上与顿悟同也。若约佛告果。八解脱俱是无漏

第七问答分别者。问。八解脱中何故第三第八得名身作证。答。此二最胜所以得名。第三即于色解脱中障渐无余。第八即于无色解脱中障渐无余。是故偏立身作证名也。问。此八解脱学人得不。答。依小乘。初二果人未离欲界。未得根本四禅。不得八解脱也。若依大乘。前二果人以有漏道伏欲界惑。分得七脱。未得第八。第三果人八脱俱得。仍未圆漏。无学果人方得清净也。问。前二解脱俱缘不净色境。何故分为二脱。答。色有内外不同。是以分为两脱。若如此者。空境亦有内外两殊。亦应分为二脱。答。缘空之时不作内外解。所以但合一解脱也。问。第三身与第八身何异。答。第三约心身以证定。第八约色身以证定。灭尽无心。以身克证也

若欲食下许取妙食。待须臾者得益不遥也。当令汝得未曾有食者。该云香积味饭食之能令长道断诸烦恼。世所不行名未曾有也。庄云。今言未曾有食。只食未曾有未曾有食。岂有可得也

第三维摩现土之中有二。初以神力现众香界。后此诸下明众皆见。问曰。何须现彼国者。解有二义。一者欲令大众见彼修因往生故须现也。二显己不思议力欲令大众咸仰修习同己所得故须现也。前中初言入三昧者。化所依也。若就实论。无时不定。今随化相示言入也。就所现中文分有五。一示方所。上方界分。二明远近。过四十二恒沙佛土。三所现国名曰众香。四所现佛名曰香积。五辩彼国人物等相。过四十二恒沙佛土者。若随相解其义可知。就实而论即是经中四十二贤圣之位。依花严经。一十住。二十行。三十回向。名字如上辩。四十地。言十地者。一欢喜地。二离垢地。三明炎地。四烧然地。五难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惠地。十法云地。此十地上复有等觉妙觉。总为四十二位。过此已后。无明细碍尽净无余。理证相应成无上等觉。胜智圆满方得号佛。故言过四十二恒沙世界。有佛名香积者。彰化教主。积戒定惠以成其身。名为香积也。第五明土相中文有四句。一土庄严。五尘胜妙。二人庄严。唯诸菩萨无有二乘。三重叹土。纯以香严。四重叹人。唯佛菩萨众。见可知也。问。香积如来三身之中何身所摄。答。报身所摄。所以得知。香积世界唯有菩萨无有二乘。故知报佛所摄。或可。亦通化身所收。所以得知。香积土中既有天子名曰香严。诸天凡身未见报佛。又经云。此诸大众莫不目见。故知通化身也。佛身既通报化。所居之土亦通报化也。此诸众下众见可知也

时维摩问众已下第二显取胜食。文中有三。一明维摩为众取食。二明彼佛应即与之。三得食已普供大众。前中有二。一命众取食。二于是下众默不堪自遣化取。前中四句。一维摩诘命众取食故问。菩萨仁者谁能致彼佛饭。致是运致檐辇之义。又云。致者到也至也。谁能至彼佛所取饭也。二以文殊威神力故制众默然。欲使维摩自往取之。适其化意。非谓大众力不能也。三明维摩返系。令取仁德众多不堪取食可着之甚故今返系。仁此大众无乃可耻。四文殊为众解过引佛为证。如佛所言勿击轻末学。以众末学解脱之德不堪往取。勿轻意也

二明维摩化取食中文别有三。一以神力化为菩萨。二而告下教取食仪。三时化菩萨下承命往取。前中维摩不起于座居众会前。起化处化作菩萨。相好光明威德胜等明化所作。维摩大士具有三身。一是法身。二是报身。三是化身。现长者身是化身。化作菩萨者。从化起化。二乘之人不能从化起化。菩萨从化更能起化也。中论云。如世尊神通所作变化人。如是变化人复变化作人。准此经文。化人复能起化也。或可。从净名报身引起。以其化身无有心故不能起化。又问。维摩化作菩萨现诸光明。依何三昧依何神通依何禅定。答。依智度论。依三昧王三昧依神足通依第四禅。又十四变化心中依何心中起化。答。依四禅。欲界化当第十心化也。又问。十二处中化几处。答。十一处全。法处一少分不化无为。所以现菩萨威德胜者。欲使彼国诸菩萨等睹之发心来此听法有大兹益故须胜也。取食仪中文分四节。一示方所。二明问讯。三教乞食。四明乞意。初中而告之言。汝往上方。明示方所。二到彼维摩稽首足下者设敬也。问讯起居通问辞也。少病少恼者问讯事也。而言少者示同世俗也。少病恼者问身增损气力安不。问心苦乐。三所食余者。若不食余即不敢乞。乞食意中有三胜益。作佛事者。娑婆众生得道之益。弘大道者。小乘众生悟大之益。名闻普者。闻名诵持成德之益。问曰。舍利前念食中但为菩萨。今此维摩取食何故为声闻也。答。身子念食原从自己须食心起。自有所欲。谓他亦须。又身子实谓菩萨身有所待。维摩达彼诸菩萨等久食深法于食不须。今取者。唯为二乘未发心者教令发心舍小学大故专为也。三化菩萨承命取食。文中有二。初化菩萨升于上方举众皆见。后化菩萨发言求食令众同闻言。如前教也。问。何意取饭遣化菩萨。请座不遣人追。答。借座灯王谓默感不思议。今令请香饭遣化奇特。又借座示心通不遣使人往。请饭表身通故遣化人取。又欲引上方菩萨从彼而来使此众睹见暮德进修道行。又欲以此法门利益彼众故。以是等缘故遣化往也。问。请饭维摩何不自取乃遣化往。答。维摩即是时会化主。客在其室。无宜舍去。又欲令彼诸菩萨等寻化推本来此听法故身不去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妃你莫属,王爷的娇俏妻

    妃你莫属,王爷的娇俏妻

    倾城之貌,却被淹没,看那个异界之魂怎样拿回属于自己的幸福。
  • 圣族之新时代

    圣族之新时代

    一本羊皮卷,打开尘封的记忆,不同于常人,却又胜似常人,不同的血液,却有着相同的心,学院探员,贵族公子,世俗特工……无数具有灵族血液的人们为着一个目标奋斗维护圣族的荣耀!
  • 幻世之界心

    幻世之界心

    ——末日的场景是什么样子的呢?——很简单啊!有人死了,还有人活着呗!——那,有没有行尸走肉?——啊!你说异尸吗?放心啦,他们肯定都会死去的。最后活着的就只有我们这些真正活着的人!(垮时代交流?)
  • 大秦之我有亿万神剑

    大秦之我有亿万神剑

    穿越仙侠大秦,成了秦王最看不起的弃子,送往赵国当人质的王孙赢异人,赢楚就是后来的秦庄王,被吕不韦“奇货可居”的人,但未来秦始皇嬴政是谁亲儿子?必杀缪毐。但开局竟被一个小兵谋杀,谁是背后指使?不甘命运的赢楚得到一把祖龙天问剑,远程大剑还可以生出小飞剑,每个大境界升级会得到一把更强神剑,战无不胜,从此他成为一个adc攻击输出核心——升等级炼神兵,仗亿万神剑,败诸子百家,杀六国名将,抱美人统一天下,过极爽的人生!
  • 逆天之网络奇旅

    逆天之网络奇旅

    夏泽和多多本是IT精英,夏泽却意外进入自己开发的游戏世界。夏泽进入游戏后发现游戏既熟悉又陌生,他在游戏中会经历什么?多多为寻夏泽却意外踏上了修仙之路,她最终能否找到夏泽?他们又将如何逆天改命?
  • 一个强者的自述

    一个强者的自述

    一个牛批的强者在无敌之后,找人写了本自传
  • El Dorado

    El Dorad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综漫之超级替身

    综漫之超级替身

    这是一个穿越者在不同的位面间穿梭,寻找回家的路的故事。在寻路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些特殊的人,见识到了一些不同的风景,也品味到了人生历程中的各种酸甜苦辣、人情冷暖、是非对错,……。或许,回家的路依然难以寻觅,但所经历的一切非凡经历永刻于心。
  • 最后一只神

    最后一只神

    “看,那个人好像一只神!”“开什么玩笑,神早就灭绝了吧……不过,真的很像啊”……十五岁的高中生白感仰头望天,一阵无语。他究竟是怎么成为神的,而且居然还是最后一只?(每天晚上十点多更新)本文走的是剧情流,间歇性吐槽,无系统,无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