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55800000012

第12章

尔时维摩问众香下。第三大断明其教殊异。于中有二。初明他佛。后明此土佛教。前中有二。初净名问。次彼菩萨答。以理言之。教实无别。但以众生报根性不同故问也。前中先问彼具答之。我土如来无文字说但以众香入律行者。非谓彼土默而不言名无言说。但以圣者致化不同此土众生必以言教得道彼国天人多以闻香得入圣位。下经云。或以香饭而作佛事等。无文字说者举其多耳。彼国以香通道为宗。非都无言。故上经云。彼国无有声闻辟支佛名。唯有菩萨众。佛为说法。故知亦有言说。如此土以通道亦有因神变等事而得悟道也。德藏三昧者。圣由定成获此定已。菩萨所有一切功德皆悉具足。故云德藏三昧也。自下第二明彼菩萨问此国土言教施化。于中先问后答。答中有三。初总以标举。二是地狱下别释。三结成。此土众生刚强难化为说刚强语者。然圣化无方随缘而应。此土众生刚强难化故佛以粗言而应之也。佛有三种说法。一软语说。行善乐果。二粗言说。行恶苦果。三杂语说。或以苦言呵责。或以软语开化。杂说二种方能离过。今三教中是粗教也。第二别中有三。一法。二喻。三合。法中约就四谛以释。欲令众生知小可厌终趣大乘故须明也。初明苦谛中先说三涂极重之苦怖彼众生令舍恶因。是诸难处者即八难也。是中三恶及生盲聋四法是报难。以异熟无记五阴为体。世智辩聪是烦恼难。以染污邪惠为体。北方长寿无此二。是处难。以所居住处世界成难。四尘为体。以彼天人诸根具足根性聪惠非是难但处在彼故。亦可。身处俱为难。即以异熟无记五阴为体。佛前后是时难。以身堕在此时还以异熟无记五阴为体。具上八法不得圣道及圣道方便。名为难也。是愚人生处者。谓诸边地邪见外道无三宝处也。是身邪下次明集谛。文中虽复因果。通举对果辩因。意明集谛。是身邪行是口邪行是意邪行者。此明三业。色形积聚名之为身。依身起业不正乖理称为邪行。余二亦然。并以遍行思数为体。若约胜。依成实论思有三种。一审虑思。二决定思。三动发思。身口七业以审处决定为加行。以动发思为体。意三业者。以审决二思为体。故唯识论云。审决二思意相应故作动意故名意业也。是杀生下次明十恶。断命名杀。即是身。用生是前境。杀彼众生。此即从用及境为名也。然杀众生要具五义。一者谓是众生数。二者意乐。谓起害心。三者方便。欲为害故须执刀杖。四者烦恼。谓贪嗔痴。五者究竟。谓彼众生或无间死或后时死。若具五义即成根本业道。若阙一缘即成方便业道也。言杀生报者。俱舍论云。不善业感果有三。一异熟果。随下中上业受畜生饿鬼地狱异熟果也。二等流果。后得人身寿命短促也。三增上果。感得外物乏少光泽。所以如此。由杀他被令他受苦故于地狱受异熟果。断他命故于人中受命短促。为等流果。坏他威力故感外物乏少光泽。为增上果也。不与取是不与取报者。他物未惠名为不与。此即是境私窃曰。取是身用。此即从用及境为名。得报有三。于地狱中受异熟果。从彼出已来生人间资财乏少。是等流果。于诸外物多遭霜雹。是增上果也。是邪淫邪淫报者。乖于正礼名曰邪淫。此亦从用为名。还感三果。于三恶趣受异熟果。在人道中妻不贞良。受等流果。感外世间多诸尘垢。增上果也。是妄语妄语报者。发言不实名为妄语。此亦从用为名。得三种果。于地狱等受异熟果。若生人中多被讹谤。受等流果。外感资具多诸臭秽。果增上果。是两舌报者。离隔彼此名为两舌。此亦从用为名。还感三果。于恶趣中受异熟果。后生人中亲友乖离。受等流果。感得外事高下险曲。是增上果。是恶口恶口报者。发言粗恶名为恶口。此亦从用得名。感果有三。一于下恶趣中受异熟果。后生人道恒闻恶声。受等流果。感器世间田多荆棘。硗确碱卤是增上果也。是无义语无义语报者。不称正义名无义语。此亦从用得名。还感三果。于三恶趣受异熟果。后生人间言不威肃。受等流果。感外世界时候变改。是增上果也。是贫嫉贫嫉报者。于境染多名为贫嫉。报得三果。于畜生等三恶道受异熟果。于人道中其心贪威受等流果。感外世界果实鲜少。是增上果也。是嗔恼嗔恼报者。于境损物名为嗔恼。感果亦三。于下恶趣受异熟果。在人道中其心猛盛恒多嗔怒。受等流果。感外世间果味辛苦。是增上果也。果邪见邪见报者。起见不正名为邪见。还得三果。于三恶趣受异熟果。后生人中其心增痴又多邪见。是等流果。感外世界无诸果实。是增上果也。是悭吝下次明六蔽。悭吝报者。悭即悭缠由障他施。于下恶趣受异熟果。后生人间乏少资财故得贫报。是等流果。增上如前。毁戒报者。由犯戒故生三恶道受异熟果。后生人中常多犯戒。是等流果。嗔恚报者。于下恶趣受异熟果。生在人中得丑陋报及多嗔恚。是等流果。是懈怠报者。由懈怠故受恶趣身。是异熟果。后生人中性多懈怠。是等流果。乱意报者。由散乱故生三恶道受异熟果。生在人间心多散乱。是等流果。增上亦可智也。是结戒下次明道谛。文中虽复通举邪正。意欲对邪辩正故次明也。文中约就三学明义。先戒。次定。后惠。是结戒者。以诸众生先造恶故佛为制戒令其修善。是持戒是犯戒者。既制戒已来。奉教曰持。违则名犯。亦可。持名止持。犯名止犯。庄云。生心动念名之为犯。不取其相名之持戒。故法句经云。若说诸持戒。无善无威仪戒性如虚空。持者为迷倒。是应作者即作持也。不应作者是作犯也。是障碍者。是前二犯能障圣道。不障碍者。是上二持不碍圣道。是得罪者。结上二犯。是杂罪者。结上二持。是净垢者。下次明定学。谚云。正定名净。邪定称垢。远云。净定无漏定是净。味相应定称垢。亦可。净者是无漏定。垢一切世俗定也。又云。分别二相名之为垢。不取二相云净定也。漏无漏者。次明惠学。有漏者三漏也。无漏者除三漏也。或可。地前加行知是有漏。地上正体后得二智是无漏也。或可。依对****。有其六义。一漏自性故。二漏相属故。三漏所缚故。四漏所随故。五漏随顺故。六漏种类故。言漏自性者。谓诸漏自性漏性合故名为有漏。漏相属者。谓漏共有心等法漏相应故漏所依故名有漏也。漏所缚者。谓有漏善法由漏势力招后有故。漏所随者。谓余地法亦为余地诸漏廉重所随逐故。漏随顺者。谓顺决择分为诸烦恼廉重所随故。漏种类者。谓阿罗汉有漏诸蕴前生烦恼所生起故。具上六义名为有漏。与上相违即名无漏。邪道正道者。外道所行名邪。内道所修云正。亦可。二乘所修云邪。菩萨修行名正。或可。取邪正相名邪。不见邪正云正。有为无为者。次明灭谛。文中是非通举。意欲对非明是也。分断变易二种有漏五阴为业烦恼所为及四相所迁名曰有为。或可。无漏五阴为生等四相迁流名为有为。因中永灭名曰无为也。亦可。分段变易二种因果名为有为。尽此永灭故称无为也。然此无为有其多种。依杂心俱舍大品经等有其三种。一虚空。二择灭。三非择灭。依掌珍论及五蕴论立四无为。一虚空。二择灭。三非择灭。四真如。依百****及唯识立六无为。一虚空。二择灭。三非择灭。四不动。五想受灭。六真如。依瑜伽对法等论立八无为。五种如前。更加善法真如不善法真如无记法真如即为八种。问。何为诸论不同。答。百法唯识于俱舍掌珍。择灭开为不动及想受灭故成六种。瑜伽对法于掌珍等诸论真如无为约三住分立其八种。此等论师约义不同开合有异。于理无违也。就唯识释六无为。略有二种。一依识变。谓曾闻说六无为。勋习力故心识生时相分显现。实是有为。由无变易前后相似假说无为也。二依法性假立六种。一者虚空真如。上离色障碍假说虚空。二者择灭真如。上由智简择断惑证如假立择灭。三者非择灭。有其二种。一者本性。谓真如上本性离染假说非择。二者缘阙。谓真如上漏无漏法缘阙不生假说非择灭。不生有二。一永不生。二暂不生。四者不动。谓真如上苦乐受灭假说不动。五者想受灭。谓真如上约想受灭假说无为。六者真如。约其人法二空所显安立施说假立真如。所以然者。以真如体非安立谛离名言相唯正体证也。问。不动等二三无为中何无为摄。答。依唯识论。若暂灭者非择灭摄。究竟灭者择灭摄。世间涅槃者。生死因果名曰世间。可破坏故果上之灭名曰涅槃。然涅槃不同有其四种。一自性清净不为烦恼所染。即有垢真如为体。二无住处悲智不住二边。因证涅槃即离所智知障。法空真如为体也。三有余障虽永寂若身未舍。以若身证涅槃也。即断烦恼障真如为体。四无余。舍生死二苦报名曰无余也。即出生死若真如为体也。又云。初一即真如。后三择灭摄。灭有二。一灭缚得。谓即烦恼障所得择灭。二灭障得。谓即所知障所得择灭。有余无余灭缚择灭为体。无住处灭障择灭为体。或可。自性涅槃以非择灭为体。不因择力而得灭故。自性清净离过为名。无住处无他受称。有余无余相形立名也。问。此四涅槃谁人具有。答。一切有情皆有。初一此约体说。不约证也。二乘无学容有前三。唯佛世尊独言具四。问。涅槃中涅槃有二。一者性净。二者方便净。与四涅槃如何相摄。答。四中初一性净摄。后三方便净摄也。问。依涅槃经摩诃般若解脱法身名为涅槃。依善戒经二即二智为菩提体。云何唯识论但以真如为体。答。涅槃经等理事相从。唯识论中但约理也。问。如何善逝有有余依。答。虽无实依而现似有也。或苦依尽说无余依。非苦依在说有余依也。或可。依金光明经。法身是无余报化二身有余摄也。问。所知障亦障涅槃。云何但说障菩提也。答。依唯识论。理实二障通障。即就胜而言烦恼障涅槃所知障菩提也。以难化人下结上来法说。次下喻况。譬如象马乃至彻骨者。调马有四。一触毛。二触皮。三触肉。四彻骨。超举第四故言乃至。如是下合一切苦。切之言者略有二种。一具说四谛。二就苦谛中具说四苦。一说生苦。如初触毛。二说老苦。如触皮。三说病苦。如触肉。四说死苦。如触彻骨也。下根凡夫至此方能发菩提心也。上来第一明净土果讫

自下第二明土因行。文开两节。一因彼菩萨赞叹维摩为说十种增胜明余土无。二彼菩萨下因彼启请为说八种生净土行。此二何别。前十具德。后八离过。初中有三。一彼赞叹。二维摩印述。三正为说十种增胜。叹中初总。世尊下别。别中先叹。如来慈深贫所乐法者。小乘之法唯空无我无德称贫。弃大学小名之为乐。或可。此土众生无大乘法财名贫。俱有小识希求四谛名乐不法也。佛隐大乘以小法化生故云度众生也。次叹菩萨悲极言劳谦也。第二印述中有三。一维摩印。二明胜负。行不在人贵其有益。彼土虽妙施德无地。此土菩萨虽生秽国教化众生广有开发胜过彼土。故思益经云。若人于净国持戒满一劫。此土须臾间行慈为最胜。三所以下释以具十法胜也。第三次明十事。文分为三。初问次答后结。十中前六自行。后四外化。四中前三化法后一化行。除八难者小乘法。化度小乘者大乘法。化济无德者人间法。化四摄法者利他行也。结文可知

同类推荐
  • 慈受怀深禅师广录

    慈受怀深禅师广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难三

    难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养羊法

    养羊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刚錍显性录

    金刚錍显性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颠覆三国传

    颠覆三国传

    大汉王朝眼看就要坠落,让我来给你不一样的三国。
  • 一剑荒原

    一剑荒原

    自创世神创世以来,世界纷争不断。自神魔两族分裂之时起,神魔之战在神魔大陆一触即发,从神魔大陆朝着全世界蔓延。经过数万年的洗礼,五界渐形成于天地之间。吾乃一魔之尊,吾乃天神之女,当二人相遇之时,一场跨越三界的恋情再次展开。他们穿越人间,跨过五界,跃过神魔荒原,翻过万丈孤峰,飞过无底深渊,终究找回了最初的自己,当神力觉醒之时,当神魔之战再次爆发之时,他们应该做出什么样的抉择?是刀剑相向,还浪迹天涯?最终的他们回到了那神兽盘踞,飞龙穿行,巨剑镇天星空世界。世界之争,一剑破空,神魔之战,谁与争锋,爱情至上,愿弃一切,天神出招,决胜魔界。
  • 酒醉绾离轩

    酒醉绾离轩

    她幻化成形时,是他见过最美的场景,那时无意的路过,愿意用生生世世来相守。无意的一眼,注定一世的徘徊,不求相守,不求相爱,只愿她能安好。她不知自己何时爱上他,明白时,却已物是人非,还好,爱还在。无论天涯海角,凡尘浮世,她也要追寻他到了。
  • 我的女友是颗树

    我的女友是颗树

    女友背叛,上司炒鱿鱼,大学毕业两年的君子义情场和职场双双失意。这时,他无意中捡回来的一颗紫竹却成精了,化身美艳仙女出现在了君子义身边。从此,君子义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变,炼丹修炼,升级打怪无所不能,无所不会!倾国倾城的校花,美貌无双的女明星纷纷朝他扑来。君子义十分淡定的把手一招,对众美女道:大家排好队,不要急,一个个来。
  • 校花是九尾狐

    校花是九尾狐

    被校花天天黏着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郑霄凡却恨不得也像小说主人公一样来个穿越,去哪都行——只要别让她找到。因为校花不是人。既然躲不起,那得惹得起才行。且看凡人郑霄凡如何与九尾狐斗智斗勇,化妖气为祥和,悠游在这群魔乱舞、纸醉金迷的欲望都市里。有爆笑有感动有刺激,有暧昧有香艳有小清纯,你值得收藏。
  • 花灵时遇

    花灵时遇

    白月月是一朵修练了千年的花灵,从修炼有成起就躲在深山之中,只为早日得道成仙,但总有不安生的人类,打着除魔卫道的旗号来讨伐她,只为了她那一颗已经修炼千年的内丹,可白月月是好惹的吗?来一个打一个,来一双揍一双,这是白月月的口号,但彪悍如她,却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被一个凡人采回了家,在与凡人的相处过程中,拉出了一段奇怪而又美妙的缘分……
  • 最后只剩对不起

    最后只剩对不起

    很多时候,我都会想如果遇到的时间再晚一点会不会就在一起了。脾气再好一点,是不是就不会有那些矛盾了。其实后来我也想明白了,过程并不能改变结局。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啊,很多事情即便一开始就给了正确的选项,也还是会选错,更何况是爱情呢。
  • 相对遥相望

    相对遥相望

    李雍和,一生循规蹈矩的相府嫡女,众人眼中的大家闺秀。然而平淡生活只是假象,千帆过尽只落得个惨淡结局。当时光流转,一切回到最初。她会怎么选择?是一场盛大的复仇,还是轰轰烈烈的爱情……
  • 从主播到影帝

    从主播到影帝

    本文是平行世界!本文是平行世界!本文是平行世界!一个小小的主播,因为一次意外的客串,点亮了自己的表演天赋,开启了一段影帝的传奇。(PS: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 彼之何岸

    彼之何岸

    梦里里那个天使般的小少年,现实里那个沉默寡言的白衣少年,如同梦影般若即若离,是阴谋?是噩梦?还是宿命?校园传说,梦中厮杀,日记本,试验药水,朋友?敌人?是幻影?是真相?还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