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62700000040

第40章 人生是一本书

先介绍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的故事。

1809年2月12日,林肯出生在美国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清贫的鞋匠家庭,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童年是“一部贫穷的简明编年史”。

小时候,他帮助家里搬柴、提水、做农活等。

林肯的父母是英国移民的后裔,他们以种田和打猎为生。

1816年,林肯全家迁至印第安纳州西南部,开荒种地为生。9岁的时候,林肯的母亲就去世了。

一年后,父亲与一位寡妇结婚。继母慈祥勤劳,对待前妻的子女如同己出。林肯也敬爱继母,一家人生活得和睦幸福。由于家境贫穷,林肯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为了维持家计,少年时的林肯当过俄亥俄河上的摆渡工、种植园的工人、店员和木工。18岁那年,身材高大的林肯为一个船主所雇佣,与人同乘一条平底驳船顺俄亥俄河而下,航行千里到达奥尔良。

25岁以前,林肯没有固定的职业,四处谋生。成年后,他成为一名当地土地测绘员,艰苦的劳作之余,林肯始终是一个热爱读书的青年,在青年时代,林肯通读了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读了《美国历史》,还读了许多历史和文学书籍。他通过自学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而充满智慧的人。

在一场政治集会上他第一次发表了政治演说。由于抨击黑奴制,提出一些有利于公众事业的建议,林肯在公众中有了影响,加上他具有杰出的人品,1834年他被选为州议员。两年后,林肯通过自学成为一名律师,不久又成为州议会辉格党领袖。

1846年,他当选为美国众议员。

1847年,林肯作为辉格党的代表,参加了国会议员的竞选,获得了成功,第一次来到首都华盛顿。

1860年,林肯成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11月,选举揭晓,以200万票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出身贫寒,历经磨难,最后成功。在这一点上,林绍良与美国总统林肯有着相似的经历,尽管他们走的路完全不同。

温文雅致,纯朴求真。虽是商界中人,但不为物欲所蔽,注重精神生活享受。这使林绍良的人生更加多姿多彩。林绍良崇尚财富“取之于人,用之于民”的说话,并把这两句话的要义应用到他回报社会的行动当中去。

在贫与富的问题上,他引用“施比受有福”这句俗话,来说明富贵的道理。佛家说,布施是种福田,种得越多,收获越大。布施越多,福气越多。然而,布施并不一定非要用金钱,比金钱更重要的是乐于助人,敦厚仁爱。广结善缘,多做善事,就会得来意想不到的财富。实际上,财富是一点一滴血汗的累积。资源就是一次又一次乐于助人的归纳。海纳百川,方可成其大,山积细壤,方可成其高。用我们都熟悉的一句话,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林绍良常说,人的事业成功,并非追求名利,而在追求快乐幸福的人生。人的最高志趣,在于创造,要竭尽智慧与心力去奋斗。从创造中所得的乐趣无穷,不只在于成就感的完成,而且更由于自己的创造,能为社会带来福祉。行者常至,为者常成。困而知之,力学力行,始得真知灼见,而坚定信心;锲而不舍,择善固执;必能做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综括林绍良的事业成就,不只是赁借他的国际企业家而闻名,更重要的是他的立身处世之道,这恰恰更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范本。

在日常繁重工作中,也有轻松的一面,欣赏音乐怡情;又喜欢与亲友聊天,小至家庭琐事,大至天下大事,兴致所至,无所不谈;幽默风趣,妙语解赜。每与学者专家讨论经济问题,他则提出独到见解;或谈学术问题,不厌其详,兴趣盎然。

尽己而忠,待人而诚。

林绍良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知名的华商巨子,金钥匙就是——“诚”。以诚待人,以诚为商,一诺千金,一言九鼎。所谓“朴于外,诚于中”,外表朴素亲切,言语和气可亲,表情平易而毫无骄矜之色,有利于人接近,不以富豪自居,而能虚怀若谷;然而内心待人至诚,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时刻为他人着想,生恐对不住别人。成功之道,生财之理,看似无着,其实尽在其中。

林绍良一生的事业,直到他建立庞大的商业帝王,都离不开这个诚字。

稳健中见其冲劲,务实中见其抱负。

“林绍良先生是一位很谦虚的人!”凡是认识林绍良的人,会异口同声地这样说。

这句话看似平常,其实分量非常重。正像柯岩在其诗中称赞周总理时,用了这样的句子:“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一个“好”字已经说明一切。又有多少人的一生能当得起一个“好”呢!

林绍良自认为是一个平凡的人,当初因为穷困甚至生命危险不得已到印尼,而今赁努力和运气偶然取得了一些财富,不求功名利禄,只想一生尽己所能,做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记得有一首称赞张志新的诗,名曰“重量”:“你把带血的头颅,放在天平上,于是,所有的人便失去了重量。”

林绍良也认为,一个人要有为有守,生命要有重量。而一个人是否伟大,或者说他的生命是否有重量,不是因为他有多少钱,他的官位有多高,而是看他的德性是伟大还是渺小,是高尚还是卑贱。

林绍良先生的人生哲学思想深刻,也是他为之奋斗的精神动力。由此,可见其非同一般之处。

运非可强求。金钱不过是一种副产品而已。懂得如何赚钱,更懂得如何用钱,才算是一个富有的人。把金钱多用在公益事业,为社会带来福祉,才算是一个富贵的人。所谓“富润屋,德润身”。能有德业,方为人生的真贵。既富且贵,幸福无穷。

关于成与败,林绍良说,人的事业成败得失,皆有其因果关系。俗语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正是此理。自身若不具备应有的条件,而只希望侥幸的成功,那是极大的错误。既不合乎逻辑,也不合乎科学原理。因此,一个有作为的人,必先用功充实自己,然后求之于人而有所成。这也是先求诸己,而后求之于人的常理。

有两个求诸己,后求于人的故事。

有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遇到了难事,于是便去寺庙求拜观音,当他走进寺庙时发现也有一个人在跪拜观音,后来仔细一看觉得他与观音长得很像,便问:“你是观音吗?”

“是的。”

“可你为何还要拜自己呢?”

“因为我也遇到了难事,”观音笑道,“可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毕业的女学生布露柯·艾莉森将成为哈佛大学的首例四肢瘫痪的学生。

21岁的艾莉森在7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发生严重车祸,几乎丧命,在医院昏迷36小时后奇迹般苏醒,但四肢全部瘫痪,她醒后首先想到不是关心自己怎么样了,而是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去上学,和我的功课是否会落下。

尽管已经四肢瘫痪,但她不服输的精神却点燃了希望的火焰,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并取得心理学和生物学两个学士学位,面对这种种痛苦,她仍无比坚毅的说:“这就是我的生活,我一直感到,不管我所面对的情况如何困难,我都应该坚持下去,自己拯救自己。”

综合林绍良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他也有先求诸己而后求诸人的性格。他的人生观,即以社会共同生存的大道为原则。

八年私塾,林绍良记住了很多圣人的名言: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

林绍良说,立身处世,不但要独善其身,而且要有兼善天下的抱负。这就是“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精神。一个人无论做何种事业,皆须善尽其责任,而以服务社会为目的。

人的智慧是,心灵臻于极度圆满的境界,这正是人生经验的综合。人的学问,并不限于书本的知识,而要多从实际生活经验中获得。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林绍良虽只上过八年私塾,但能处处认真学习,潜心研究进取。凡事则探究底蕴,慎思明辨,力行实践。从实际生活中,体验人生的理想,了解工作的方法,而定目标,循序渐进。他那丰富的企业知识,即由此而得。为考察业务或进行访问,数十年来,经常远行,足迹遍及世界各大商埠。饱览风土人情,了解各国政治经济;他在增广见闻中所得的知识,尤为落实。

正统派经济学家李嘉图,并无任何学历,幼年即在社会谋生。他在商界甚久,经营股票致富。中年以后,才有志于从事经济学研究,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经济学家,著书立说,受人推崇。李嘉图曾参与英国实际政治活动,充任国会议员,被誉为经济问题的泰斗。李嘉图成功的例子,常是林绍良努力的榜样。谈到李嘉图的经历,林绍良表示,成为一个著书立说的学者,真不容易;即如李嘉图的那种奋发及治学精神,对于从事任何事业而能有大成就的人,都是宝贵的启迪。

中国传统的思想主张“仁”,仁者爱人,即用十大的爱心来对待周围的人。

林绍良也受到了这种仁爱思想的影响。

印尼种族多元、文化多元,由于各国人民皆有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尚未达到融合的境界。今后必须求取种族间的和谐,以及文化的交流融和,这是大势所趋。

林绍良认为,华人应尽力发扬儒家以“仁”为中心的文化,多与各民族沟通,促进文化交流。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人伦关系是,由亲及疏,由近及远;老老幼幼,推己及人;更进而扩大于天地万物,以符合上苍好生之德,达到世界和平康乐之境。

“大同”,概念出自《礼记·礼运》大同章,通常简称“礼运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是中国古代思想,指人类最终可达到的理想世界,代表着人类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基本特征即为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差异,没有战争。这种状态称为“世界大同”,此种世界又称“大同世界”。现代又加入了全球范围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融合的思想。尽管大同思想为中国思想,但西方的乌托邦,以及现代的共产主义、地球村这些思想也与大同在许多地方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

华人社会所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林绍良认为,这就是人类趋向世界大同的观念。

对待义与利,华人社会常称道“仗义疏财”的人,深受敬重。林绍良热心公益,乐善好施。举凡文教事业、平民医院、养老院、孤儿院、教堂、寺庙、红十字会及卫生组织、救灾赈急及其他社会福利事业,无不慷慨捐输,乐见其成。甚而经常接济贫苦大众,不分种族,一视同仁;充分表现了“民胞物与”的仁爱精神。

而最让人钦佩的是,林绍良先生只愿出钱而不愿署名,甘愿做无名英雄。《聊斋志异》中说:“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林绍良做到了这一点儿,他的为善是发自内心的。

把钱用在该用之处,为的是求心安理得,求内心平静。这就是林绍良。

至于他对出生地贫苦故里亲友的周济,以及社会公益、慈善等事业的捐助,更是基于华人社会的传统美德——“饮水思源”——之义,虽离开中国时日长久,但仍不屑于做数典忘祖之人。

释迦牟尼佛有一位弟子名叫目犍连,他在修炼中拥有很大的神通。释迦牟尼佛讲法时,不光有人类这个空间的弟子们在听,就是另外的空间也有许多生命在听。佛陀说法的法音,在一定范围的宇宙空间中的生命们都能听到。

目犍连能够看到这种殊胜的景象,有一天目犍连想知道,在多大范围的宇宙空间中的生命能听到释迦牟尼佛讲法。于是目犍连便副元神离体,进入高层空间,到达须弥山顶。这时,依然可听到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声音。目犍连接着又飞了起来,经过了许多空间依然还能听到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声音。释迦牟尼佛知道目犍连的状态,知道他想探测在多大宇宙空间中还能听到师父讲法。

于是释迦牟尼佛便运用法力帮助目犍连,使他自在如愿的飞行,经过了无数的佛国世界,来到一个名为“光明幢”的佛国世界。当时这个佛国世界的法王正在说法,教化众生。这个天国世界中神的神体都非常巨大,目犍连运用神力,飞在一座光明耀目的高山上,听佛说法。猛然听到一个神如雷鸣似的声音说:什么地方来了一只小虫,竟然身现比丘像,在我们这个钵上行走呢?这个佛国世界的法王便告诉众神说这是在娑婆世界中度化众生的释迦牟尼佛的弟子。

此时,释迦牟尼佛用佛法神通告诉目犍连可以展现变化,目犍连便在释迦牟尼佛的指导下,变得非常高大,并且身放光明,光中还出现无量莲花。每一莲花座上,都有释迦牟尼佛在说法。这个佛国世界中的菩萨们都合掌恭敬。

目犍连显现神通变化后,向这个天国的王说:我来到这么遥远的世界,不知道要怎样才能回去,惟愿如来慈悲,帮我返回娑婆世界。天国的王对他说:以你目犍连的能力,纵经一劫,也不能返回娑婆世界。但是有一个妙诀,就是不可忘本。你应该心不离你的师父,竭诚敬师,称念你师父释迦牟尼佛的名号,便能返回。目犍连于是照做,竭诚念他师父释迦牟尼佛的名号,一念之间,便被释迦牟尼佛接回娑婆世界继续修炼了。

这个佛家故事告诉人们,必须要敬师敬法,不能忘本。

林绍良说,华人移民海外各地,仍存在着浓厚的“乡土观念”。彼此沟通,联系感情,也就是人性中“不忘本”的特征。

有三则关于孝道的故事。

“故事一”明朝太宰杨巍,每次上朝参拜完以后,就回到家中闭门谢客,穿起便服侍奉他的母亲。他为母亲端洗脸水,倒痰盂,搔痒擦背,所有的事都亲自去做。春天,他穿起平民百姓的衣服,把老母背在背上,在花丛中漫步游荡,树枝摇曳,花香扑鼻,他们在树荫下欢快娱乐玩一整天。不久,他以供养老母为理由,请求归乡,他的母亲一直活到一百零四岁。

“故事二”江苏昆山的顾恂五十岁了,生了个儿子叫顾鼎臣。稍稍长大一点时,写了一篇陈述自己衷情的表文,每天晚上焚香,告请上天,愿意把自己的寿数加给父亲。慢慢鼎臣长大成人了。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黄鹤从天上飞来。走近一看,原来是他自己焚烧告天的表文。表文后面写了一个很大的“元”字,下面用朱砂红笔批注说:“鼎臣愿减少自己寿数加给父亲,出于一片至诚之心,父亲增加二十四岁,儿子中状元。”后来顾恂寿命果然活到八十多岁,亲眼看见鼎臣中了状元,名满天下。

“故事三”陈荣是福建建宁人,他对母亲非常孝顺。明朝天启年间,县城遭水灾,老百姓被水淹没漂流。陈荣和他母亲被冲散,在两处各自都抱著一根木头。当陈荣到达岸边时突然遇见了母亲。原来,一艘官船中有位郡守夜晚作梦,梦见神对他说:“明天中午,有孝子来搭你的船。”太守于是将船靠在岸边等待。到了中午,一根木头冲到岸边,陈荣就附在木头上。太守非常惊奇地问他:“怎么你的孝心竟感动了上天呢?”陈荣说:“我哪里知道什么孝不孝,我只知道有个老母亲,一时一刻也不敢忘记罢了。”

百善孝为先。尽孝,正是林绍良所主张的。

林绍良兄弟及家人皆在印尼,只有九旬老母仍居故里;且以老病常住医院。虽汤药奉侍无缺,但未尽晨夕定省的孝道,时刻内疚于心。

1973年,林绍良的长兄林绍喜便专程回乡,想接母亲到印尼,此时,母亲九十一岁。

平安抵达香港后,绍良兄弟与家人,自此即更番趋前省侍。母亲居留于香港仅仅短暂的六个月,便病逝于法国医院。儿女、子媳、孙辈及女婿等人,皆随侍在侧,亲视殡殓。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林绍良兄弟未能如愿以偿地恭迎母亲于印尼,颐养天年,一直被他引为人生的莫大憾事!于是,每逢清明节,林绍良便偕同远在印尼的家人,前往香港扫墓拜祭,恭行孝道。

林绍良的父亲早年便辞世,母亲年老却不能朝夕奉弃养,林绍良创业虽然成功,足以为九泉之下的父母骄傲,但未能亲自侍奉父母,一直是他的遗憾。于是,他只能通过服务社会,报效家乡还弥补这种遗憾,并以此来报答父亲与家乡的养育之情。

正是因为林绍良能够深深地体味到母亲辛苦养育之恩,因此他教导儿女,人不可忘本,而行孝是治家兴家的根本。正是因为林绍良知道母亲一生积善积福,多有恩荫,才有他今日的成就,因此,他才如此慷慨地报答社会,每有危难便慷慨解囊。

当李泽钜和李泽楷八九岁时,李嘉诚便专设小椅子,让他们列席公司的董事会,颇有点过去宫中培养王子的味道。为了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掌握现代科技,李嘉诚将两个儿子都送到了美国留学。这种投入当然为今后李氏家族的长盛不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但他平时也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美德。在美国留学时,次子李泽楷的零用钱,都是在课余兼职,通过做杂工、侍应生挣来的。每逢星期日,他都到高尔夫球场去做球童打工,背着大皮袋跑来跑去,通过自己的劳动,领取一份收入。李泽楷打工所得,除了日常零花外,还资助生活困难的同学。李嘉诚知道后十分高兴,他对妻子说:“孩子这样发展下去,将来准有出息。”

所以,说到底,平民教育也好,贵族教育也罢,对孩子的教育还是一个方法的问题,教育上的花费多少不是本质,父母的言传身教才是重点。家庭条件好对培养孩子当然有优势,关键是如何利用这种优势。杨韶刚教授说得好:“社会精英阶层大多在企业或某些部门担任要职。如果能够恰当地利用好这种优势,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培养,就可以把孩子培养成为真正的社会精英。”

李嘉诚的育儿经和林绍良的勤俭经相似,都令人钦佩。

勤俭治家是林绍良先生的一贯主张。身家数十亿的林绍良在雅加达的家,竟然是一所中型的平屋,客厅里没有豪华的红木家具,仅有普通的桌椅用具,墙上挂着朋友们所赠的一些字画,没有珠光宝气,没有富丽堂皇,一如清高书香人家,纯朴而简约。

林绍良幼年生活在农村家庭,从小就养成了勤俭的习惯。勤在开源,俭在节流;勤则不匮,俭则有福。他在生活上节俭,对自己和家人要求甚严,但对社会人群则俭而能施,把握原则,自有分寸。当施者虽多不吝,不当施者虽少不妄。

波士顿咨询公司出具的报告称,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总财富减少了11.7%,但中国的总财富仅减少了2.3%,达到3.41万亿美元。从2003年至2008年,中国财富的平均增长率高达28.2%。

有趣的是,2009年胡润百富榜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有九成的富豪都已经准备好子女接班的计划。而在富人最多的美国,有90%的财富并不是源于继承,而是自己亲手创造。

胡润在2009年出具的一份中国新贵报告中说,北京的富人要在房子、汽车和其他奢侈品上至少花费人民币8700万元,才能被视为是北京的新贵,大部分支出都是在房地产、家具、饰品上。

相对于国内层出不穷的富人摆阔的新闻,美国的大富翁通常具备了勤俭的好品质,他们不热衷于追逐名牌和奢侈品,同时也教育下一代要勤俭,曾经被人称为“股神”的巴菲特就是一个总爱穿着旧毛衣的老头子。

美国的有钱人认为,致富最关键的因素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理财规划与储蓄习惯,而不是权力、关系,也不是投机取巧或偷税漏税。

作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和理财书籍作者,Joshua Kennon认为,一个人不仅仅要通过工作获得高收入,更重要的是投资。投资的目的是让钱为你工作,当你自己无法工作时,也不用担心收入来源。

Joshua Kennon觉得,如果你只是为薪金在工作,那么你永远成为了不了富人;如果你为了某一项工作投入长时间的精力和研究,那么你就是在为成为富人而积累财富。

可见,真正有见地的观点,真正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多么的相似!

人生在世,福分有定。祖先教导后人惜福,即在此理。“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其字面上的意思是虽然贫穷却不谄媚,即使富贵也不傲慢待人,而其积极向上的意义是,贫穷而能知足常乐,富贵而能安分守礼。

林绍良的夫人也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简朴勤劳,兰心蕙质,与人为善,与林绍良伉俪情深。能够秉持林家的传统家风,相夫教子,克尽妇道,是林绍良巩固的大后方。在社会风气如此开明如此现代的现实下,夫妇二人仍以中国历代圣人伟人的治家格言,谆谆告诫,使子女受到中国传统教育的濡染。

她谈到管教问题时说,长子、次子与长女,同父母过过贫苦的生活,已然经历了人世的风浪,人生体验也较多,皆能勤奋做事,坦诚为人。其他子女,虽然在“蜜罐里泡大”,享有幸福生活,但也不能纵容;甚至媳妇及儿孙们,规定每天都要做一件劳心或劳力的事。子女们白天到公司工作,媳妇和女婿及孙儿孙女,也分别在企业机构工作,不工作或者下班回到家之后,还要在家中做打扫、煮饭及裁剪缝纫等杂务。至于尚在读书的人,放学回家,同样要做工。

林绍良要求,林家的每一个成员,每个人站在自己岗位上,必须努力工作,不得懈怠。

林绍良也常谈到,人世间因有代谢兴衰的起伏,社会不会有“世代簪缨,万年财富”的豪门。秦始皇曾经想过自己的基业能够传到千世万世,但不曾想到到了二世就结束了。“风水轮流转”、“白户出公卿”,林绍良深信宇宙与自然事理的运行,冥冥中自有其法则。以人类力量的渺小,只可循此法则而行。世间一切的成就,要靠自身的努力。

林绍良希望华人青年,要深切了解华人从事经济活动的历史背景,缅怀先人创业的艰难,必须自立自强。他勉励青年,不怕现实多变,必须有能力应变。做一个身心健康,持之有恒,敢于担当的人。

林绍良的性格以务实为本,他自认为是个平凡的人,也以过惯了平凡生活为乐。但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人认为自己不同凡响的时候,他已经非常平凡了;相反,当一个人认为自己非常普通时,他已经超出了众人。

想要成就大事,须有充沛的体力、强健的体魄。孔子力能举闸,精通射箭,精力超群,这恐怕是他能够周游列国而不颓、最终成为万世师表的原因之一吧。

体格强健、精力充沛,这也是林绍良终日勤劳不倦,担当艰巨而能成就大事的一个重要条件。他自己列有日课,按时工作,按时休息。黎明即起,锻炼体魄。他喜欢在家中泳池游泳,自感心清神爽之悦;喜欢在庭前树下做深呼吸,享受大自然的无私馈赠;喜欢每天到海滨作轻快步行,让自己心胸开阔。因此,林绍良容光焕发,精神奕奕,即使年龄渐高,但仍然精神矍铄,不减当年。林绍良没有抽烟喝酒的嗜好,也不愿多去交际应酬。深通养生之道,日常生活严谨而有规律。

林绍良的生活富有情趣。工作之暇,阅读书刊。每天阅读多份报章杂志,举凡国内外时事、经济问题均甚重视。书籍方面,古书及现代名人著述,无不喜欢阅读。凡遇重要之处,自己也作笔记,用为研究的参考资料。广泛阅读,既陶冶了性情,也洞悉了远远近近的大小事务,不出屋即知天下事。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放松呢?

同类推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梅兰芳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梅兰芳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又字浣华,原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诞生在北京李铁拐斜街一所家道中落的“梨园世家”里。祖父梅巧玲自幼学戏,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文化教育,但是他不甘心做一个只会唱戏的演员,在学戏、演戏的空闲,勤学好问,刻苦自修,终于成为一位既能演戏,又善书法,也能鉴赏金石、古玩的艺术家。
  • 我本一无所恋

    我本一无所恋

    本书以史实为依据,辅以合理的文学想象,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萧红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世界,叙述其从童年到成年,从哈尔滨流亡到香港的全部人生经历,详细展开她与汪恩甲、陆哲舜、萧军、端木蕻良等人的情感纠葛,以及与鲁迅、茅盾、聂绀弩等文化名人的交往,将萧红人生中存留的诸多迷案一一解开,还原一代才女的悲情一生。
  •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斯大林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斯大林

    从事社会主义宣传,被神学院开除,坐牢、流放,斯大林有一个革命家应该有的典型经历。
  •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2)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话说中国-帝王

    话说中国-帝王

    本书主要内容为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晋武帝司马炎等。
热门推荐
  • 重生抱着老公不放手

    重生抱着老公不放手

    温甜甜爱韩默天爱的痴狂,到死的时候才明白,最爱的却是害她家破人亡的凶手,还将深爱自己的人推向深渊。浴火重生,这一世,她要报自己的血海深仇,也要紧紧抱住他的大腿。
  • 霸道总裁,萌妻拐回家

    霸道总裁,萌妻拐回家

    徐欣雅重生了,什么!娱乐圈新人?好啊!我就让你看看什么叫演技大咖,于心那个小婊砸也敢跟她叫板……
  • 科考小分队

    科考小分队

    本书主要讲述了曾教授与其助手运用奇门术数,从事科考工作。虽屡遇危险,总是能够将太极,五行,八卦,阵法运用的灵活自如,变化多端,从面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 傲娇总裁爆宠妻

    傲娇总裁爆宠妻

    赵行知,赵氏集团总裁,传闻不近女色,他遇到她,腹黑总裁化身宠妻狂魔,在逗逼的路上一去不复返。第一次,不仅近了身,还将她从女孩变成女人;第二次,利用变成反利用!,跳进了他设好的圈套;这辈子,怕是都不可能被他放过了!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谭嗣同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谭嗣同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他的祖辈从明朝末年起定居湖南浏阳,世代为官。祖父谭学琴,是清朝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学生。父亲谭继洵,在进士考试中遥遥领先,获得一甲第二名,因此担任了户部主事,后升任户部郎中。父亲37岁那年(1865年),谭嗣同出生在北京宣武门外斓眠胡同一座大宅第中。这个小生命的诞生,给谭家带来了无限的欢乐。然而,谭嗣同却生不逢时,大清王朝康熙乾隆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到这时已荡然无存,日益深重的内忧外患却接踵而来,从士绅到百姓,他们都感到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校花与她的爱恨情仇

    校花与她的爱恨情仇

    出国五年,离开了五年了,果然一切都变了呢!他,不再是以前的他;她亦不再是以前的她。我呢?也许也不是以前的我了吧?事实上,变的不是我们,而是时间。。时间能冲淡所有,亦能改变所有,既然这样不如听天由命,天自会抉。是我的,一定会重新回到我身边;不是我的,那也只能怪我们无缘了……【作者:那个,前面的一些章节不好看,所以可以看后面,不过这样的话就不知道前面发生什么,So随便你们咯!
  • 火影亚颜..more

    火影亚颜..more

    一个可怜的女孩无原无古的死去了,后来才知道是死神的一个失误.......她的死因目前,我还没灵感,以后写成番外看
  • 相约骨科:医生我有相思病

    相约骨科:医生我有相思病

    [伪高冷傲娇腹黑医生×不要脸沙雕甜文作家]正经文案:徐安芮一直不相信世界上真的会有“一见钟情”,但当她遇到苏亦清那一刻,才明白——原来,不相信只是因为不曾遇见你。从遇见你开始,凛冬散尽,星河长明。……文案二:“苏医生,我生病了。”她站在他的面前,可怜兮兮地说道。“哪里?”她指了指心脏所在的位置。苏亦清眉头蹙起:“徐小姐,我这里是骨科。”徐安芮垮着脸:“可是我得了相思病,这病也只有你才能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朱元璋:从放牛娃到富有天下的创业启示录

    朱元璋:从放牛娃到富有天下的创业启示录

    朱元璋的创业经历古今少有:从牧童到孤儿,从孤儿到和尚,从和尚到士兵,从士兵到普通将领,从普通将领到坐镇一方的军事统帅,从坐镇一方的军事统帅再到君临天下的一代帝王。这一系列在世人看来根本不可能的角色转变在朱元璋身上变成了现实。而朱元璋的功绩也可圈可点。从统一中国到与民休养生息。从澄清吏治到倡导简朴……凡此种种,无不说明他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虽然朱元璋并不是一个完人,他也犯下了很多错误,比如。大肆屠戮开国功臣,用八股文扼杀儒士和文人的思想……但是。今天的创业者仍然可以从朱元璋那段映衬着刀光剑影的史诗般的创业史中得到启示:创业需要技巧。更需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