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99100000018

第18章 有别于男性的女性诗

性别乃人之天生所然,非男即女,没有中间道路可走。可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古代主要是因为社会状况和教育程度的差别,从事文学创作的多数是男性,在诗国也不例外,虽然总不乏那几个格外的例外,会给人以异常耀眼的光彩。宋时的爱国怨妇李清照,民末清初的巾帼女侠秋瑾,是中国诗坛上两枝盛开的花朵。古希腊“如火焰一般炽热”投海自杀的女诗人萨福,美利坚似花朵一般冷艳的浪漫诗人狄金森,则是西方女诗人的典型。

女性诗歌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

一个不争的事实似乎是:狭小的天地和细腻的感受。就在新旧社会交替和新旧人生转折的临界期,冰心一类细心的女性显然是觉察到了这个小小的出发点的。她的《春水》(32)何曾只是“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的自白呢?又何曾只流露女儿对春光的依恋呢?

春水(32)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冰心)

然而,虽然也有孤芳自赏的时候,觉醒的女人的天地何曾真的“小”过?向往天空的繁星,追逐奔涌的大海,又何尝不是知识女性的一贯追求呢?

繁星(131)

大海呵,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冰心)

如果说从以花自比的提醒到视大海为男性象征的感情投射的对象,乃是女性心理的普遍反映的话,那么,另一个自我感受和认同的美好瞬间,则是镜中看到自己的美貌和笑容,从而意识到自己的女儿身和女性命运的时候。下面一首当代才女林徽音的《笑》,便是这样一种微妙的感觉状态: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忪的馨发,

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林徽音)

毋庸讳言,我们从这首诗中看到的,与其说是新月派诗风的唯美倾向,毋宁说是女性以“她”称而自称的娇羞心态,和以“你”为他的亲切挨近感。到了爱情成熟进入婚姻的卧室的时候,这种初恋的羞态就会一变而为真诚的爱的袒露,特别表现为西方女性的“我爱你”。

“我爱你”清单

我爱你

因为你的蓝眼睛——清澈如水

你的言谈喜怒无常像烦人的闹市

我爱你因为你奋斗,失败

因为你让我领受了——安逸,

不安,愚笨,又至尊如皇后

……

(白蒂;王宏印译)

在成熟的女性那里,只要能有一瞬间“至尊如皇后”的高峰体验,就是再繁重的家务和单调的生活,都是可以忍受的。然而,这一切并不能掩盖她们对生活的真实感触和对于女性生命的整体感受:女性生命犹如一瓶打开的啤酒,泡沫如注,欲与天公试比高,一瞬间,又变为“晶莹的下滑”,直到化为永久的静止和平淡。(白蒂:晶莹的下滑)在女友之间多年不见的倾心交谈中,这种对生活的体验往往胶合着对昔日时光的感叹和对青春误用的悔恨(白蒂《女友》):“我们曾经是年轻的革命者/岁月证实了我们不合时宜。”而对男女社会角色差异的认识,那贯穿着生命悲剧的体验,此时便愈加明显:

我不是文理,也不是梦

我是女人,我是水

男人才讲悲剧

……

女人只讲伤悲

……

(白蒂《什么要事》)

战争不是我的行事方式

我的方式是绽开

那无言的闪烁的微笑

行诸文字,见诸篇章

……

是的,我终于明白了,女人

我们想要缝缀和治愈

让词语作药剂的功效

不作武器

任何锐尖(笔尖,针尖)

我们都来把一切编织

让一行行相互抚摩,相互倾慕

我们那悦纳万象的涡形饰品啊

(白蒂《笔与剑》)

的确,以悦纳万象的涡形饰品来作为女性的标志和象征,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与西方女性力图实现有别于男人的社会使命感的情况相比,中国女性的自我认识主要的仍然集中在争取爱情自由和婚姻平等的领域内。舒婷的《致橡树》,自比为木棉树,欲在自我独立的宣言声中与对方并肩而立,听口气更像是爱情来临前的思想准备: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

(舒婷《致橡树》)

实际上,在女性的豪壮宣言中隐藏着一种对爱情的无以言状的期盼和期待,由此构成古今中外女性诗人一种十分普遍的典型形态。就中国诗歌的漫长历史而言,从无名氏的《君子于役》到李清照的《声声慢》,期间贯穿着一条闺怨诗的传统,止于当代诗人石评梅。下面一首诗,绝望中的期盼(抑或是期盼中的绝望)已达到了高峰——然而这是一个压抑与淡化的缓慢推进的漫长的情感历程,很难说是上坡还是下坡:

雁儿啊,永不衔一片红叶再飞来!

秋深了,

我倚着门儿盼望,

盼望天空,

有雁儿衔一片红叶飞来!

黄昏了,

我点起灯来等待,

等待檐前,

有雁儿衔一片红叶飞来!

夜静了,

我对着白菊默想,

默想月下,

有雁儿衔一片红叶飞来!

已经秋深,

盼黄昏又到夜静;

今年呵!

为什么雁影红叶都这般消沉!

今年雁儿未衔红叶来,

为了遍山红叶莫人采!

遍山红叶莫人采,

雁儿呵,永不衔一片红叶再飞来!

(石评梅)

无独有偶,同样是终生未嫁的杰出的美国女诗人爱米利·狄金森,也有一首关于等待的诗。然而标题竟是《那将怎样,如果我说我不再等待》。可见,与中国女人的耐心和柔性相比,美国女人似乎有点儿忍受不了多久的样子:

那将怎样,如果我说我不再等待

那将怎样,如果我说我不再等待!

那将怎样,如果我冲出肉体的闸门——

逃走,向你奔去!

那将怎样,如果我锉掉这凡人的躯壳——

看看哪里被它伤害,也就够了——

然后跨入自由的天地!

他们,再也,拿不住我!

城堡会呼叫,枪炮会恳求——

这时,对于我,已毫无意义——

就像,一小时以前的,笑——

或是花边,或是巡回演出——

或是有谁,昨天死去!

(爱米利·狄金森)

显然,在狄金森那烦躁的等待中包藏着冲决一切传统和躯体束缚的勇气,这是值得肯定的。不过,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类女性形象的另一面,却也不应忘记林徽音那中国女性式的担心和自励,和那同样是发自灵魂深处不无恐惧的一声“别丢掉”:

别丢掉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月明,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使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问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林徽音)

这似乎要等同于“勿忘我”了。不过,女性对于生活,平心而论,除了偶尔有过分的奢侈之望,一般并无太多的要求。在女性的世界里,一片三叶草,似乎是必不可少的,但也不一定真的如此完满。造一片女性生活的草原,狄金森说:

造一片草原

造一片草原要一株三叶草和一只蜂。

一株三叶草,一只蜂,

再加一个梦。

要是找不到蜂,

有梦也成。

(狄金森;朱墨译)

有梦也成。几乎已到达女性的中心了。在这里,“梦”是第一位的,现实并非总是比幻想更重要。在“也成”中,又包含了多少可以讨价还价的理由和机会啊!但一定有“有”,若连有也没有,就断然不成了,就不成样子了。

就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在本章只讲女性诗,一点也不讲男性诗。因为我们在其他地方用太多的篇幅和语言讲了太多的男性诗,尽管同时也有意无意地包含了女性诗。尽管有时候,女性写的诗也令我们真伪难辨——一点也不缺少英雄豪情和诗歌才能,但这里还是要留一片独立的天地给女性和她们的诗,为的是要“有”一片女性的独立的自由的天地,尽管我们讲女性多于女性诗。也许,通过女性诗,我们只能这样讲女性,也许明白了女性,女性诗就自在其中了吧。

可是,讲到梦,难道对男人不也同样的需要和重要吗?是啊,是啊!岂不闻诗是离不开梦的吗?哲人曰:

“诗的存在主义的大问题是梦想状态的保持。”

([法]加斯东·巴拉什)

“为了你自己,成为一个梦吧!”

([法]让·鲁瑟洛)

同类推荐
  •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郑振铎讲文学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郑振铎讲文学

    本书介绍了郑振铎先生如何以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文学史,本着弘扬平民通俗文学、贬斥歌功颂德文学的原则,以平民化的文学观、史学观、美学观统驭全书,同时又以具有独立气骨的精英知识分子的眼光对文学和历史做出精辟分析,用优美的文笔将中国数千年的文学史娓娓道来,以散文式手法铺陈行文,晓畅雅致,是一部集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身的文史学名著。
  • 只要活着,就会有好事发生

    只要活着,就会有好事发生

    豆瓣无数网友盛赞,超过300000次转发推荐,豆瓣人气作者十三的文字温暖通透,打动内心。人生充满未知,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会得到生命最美的馈赠。电影《阿甘正传》里,阿甘憨厚地自言自语:“妈妈告诉我,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滋味。”电影《大撒把》里有这么一句台词:“你把这事往好了想到头,再往坏了想到头,然后就没什么了。”《只要活着,就会有好事发生》是豆瓣人气作者十三写给世间所有努力生活的人最温暖的疗愈随笔集——关于人情冷暖,关于时光流逝,关于相爱相守,关于亲情绵绵……人世间所谓的运气深不可测,但只要你努力地行走在其中,总会收获自己所期望的礼物。
  • 青葱的痕迹

    青葱的痕迹

    黄忠先生散文集《青葱的痕迹》,犹如一盏清纯的香茗,品后余味无穷。一是文中浸润着微言大义;二是文中充溢着文言大气;三是文中寄予着禅机大意;四是语言中荡漾着真情大美。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井底飞天

    井底飞天

    当知识界相当多的人谈“独立性”,都在号称“独立思考”,以至“独立”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词、口头禅时,你有没有想过“独立”已经异化,恰恰已经随俗了呢……在现今,主张独立的知识分子却在精神上极度依赖于那个规模不小的主张独立的圈子。
热门推荐
  • 贼行同人之猎神传说

    贼行同人之猎神传说

    本小说是《重生之贼行天下》的同人。由于聂言重生产生的蝴蝶效应,曹旭的侄子,把《信仰》当成娱乐的军校生曹宁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在无形命运的驱使下,他最终赢得了猎神称号,与狂贼站在了同一巅峰...他们是兄弟还是死敌?所谓的《信仰》真的只是个游戏那么简单?而重生,就一定能一帆风顺么?刺刀的身世、天王组织的内幕、蒋莹语的结局、各种龙套的下落...如果你看完贼行天下仍意犹未尽,那就让我们接着读一读《猎神传说》吧!(之前的给删了……看心情更新)
  • 豪门恋,我的青梅小姐

    豪门恋,我的青梅小姐

    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本该一切那么美好的发展着,但青梅却遭遇不测,被抓入极夜。五年的舞女生活,竹马是否还能认出青梅。
  • 北大经济管理课

    北大经济管理课

    经济学和管理学本身都是研究人的学问,是世间最简单也最复杂的学科。经济学本质上是一种视角,一种方法,人们通过它观察现实、分析现实并生产出现实中所必须的种种观点、策略。管理学是典型的智慧积聚地,教人怎样利用团队的力量完成个人永远只能望洋兴叹的丰功伟业。学了经济学,你应该有自己的观点,而学了管理学,你应该再也不会对现实有所恐惧了。否则你就是还没学到家或者说根本就学错了。北大经济课、管理课实际上就是要达到这两个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自己的观点”“不会对现实有所恐惧”。
  • 卡疯

    卡疯

    一卡定天下,魔音动五灵,世界手中握,逍遥万里行。如果你会制作卡片,那么你能拥有大量的金钱;如果你会用卡片战斗,那么你将是一名卡士;左风看着这个世界,默默的道:“如果我不仅仅会制作卡片、用卡片战斗,还会神秘的炼卡技术呢?”未来的世界,谁会知道它是什么样呢?一张奇怪的菱形卡片,改变了左风平淡的人生……这才叫奇遇……
  • 妖物娘的同居日常

    妖物娘的同居日常

    真是剪不断理还乱,你们是妖怪又咋啦?关他毛事,还有什么封印,他压根就不知道。令他万万没想到是,自己一系列的强大力量,带来很多的麻烦……看着面前站着各种各样的美型妖怪,他是欲望又后怕。纳尼,她是狐仙?等等,一定是他打开的方式不对。深呼吸又转向另一个,虾米,她是猫妖?好吧,又是他打开的方式不对,没关系再来。睁开眼,又看着另外一个胸波波,她……不会又是,果不其然,是狗仙!某男直接吐一口老血倒地,扑街了。【超级后宫妹纸文,男主的福利】
  • 司令还乡

    司令还乡

    《司令还乡》是茅盾文学奖和人民文学奖获奖者徐贵祥的新编短篇小说集,作品风格一贯大气磅礴,又在细微处无限接近几十年来战争与和平中人物的真实状态,笔下活跃着“土得掉渣”却真实可爱的英雄形象。这部作品囊括了《三尺布》《识字班》《鲜花岭上鲜花开》《司令还乡》四部小说。故事分别在干街、清河等地展开,孙大竹、田齐鲁、毕启发、金广友……这些从战争中走出的人物既有粗犷悍勇的一面,也有无奈可叹的一面。尤其是《鲜花岭上鲜花开》中对“逃兵”毕启发的正名,《司令还乡》中对迟暮英雄乔大桥不动声色的静观,甚至补充了当代军旅文学作品的书写空白。
  • 无幻之旅

    无幻之旅

    以前也曾追风,以前也爱吹风。以前没曾望见,每天的风会有不同。
  • 恋恋熏衣梦

    恋恋熏衣梦

    她,清纯单萌,成为本校校花;他独裁霸道,成为本校校草;他温柔体贴,是她的青梅竹马。当三人完美邂逅后,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拜托了咪酱

    拜托了咪酱

    原来在地球上还有咪酱星人这种生物啊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