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495500000070

第70章

二體性中略就二門。一約三科。二依五聚。前中三蘊法處法界為性。三蘊。謂正語正業正命。是無表戒色蘊所攝。喜覺支。體即受蘊。餘三十七行蘊所攝。三十七法。總以色受三蘊為性。法處法法界少分所攝。以無表色法處法界少分攝故。二依五聚者。一心所三色四不相應五無為。菩提分法。於此五聚。唯二為性。謂心所及色。即四念處乃至八道支中念定精進見及思惟。此三十四以心所為體。正語業命此三。是色聚中無表為性。大小宗同。諸門廣辨。如別行章。

二釋文中。先總標舉能脩觀者。可知。後內身下明所脩觀者。文有七段。謂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就一一中。皆有名體助伴所緣脩習果等。此中不必總具。隨要略顯。或二三四。應知。

初念處中二。前廣說身念處。後知是下略顯餘三。就前觀中。復有三觀。一內身脩身。二外身脩身。三內外身脩身。初內身者。謂自身中五根內處攝故。有情數故。脩身觀者。以分別影像身與本質身相似。循觀於身髮毛爪等三十六物污露不淨。由審觀影像質故。重言身也。勤勇念知者。脩觀之心專精勵故。除世間貪憂者。明觀利益故。智度云。行者此時為多生貪憂故偏除之。謂創棄五欲念本所愛是生貪未得道法。是故生憂。所以除也。又貪者。凡夫多起。著境難捨。受生之本。三毒之初。故煩惱中。偏說除貪憂心。一向貪欲者。起障定最重。禪中先離故。五受中偏說除憂。是故若說除貪。餘結隨遣。若說除憂。諸受隨殄。如破竹破初節。二云觀外身者。謂外五塵外五處攝非有情數故。名為外。餘文如前。三內外身者。謂自身中五根扶根塵是有情數故名內。外處攝故名外。又於他身中所有內色處。約處建立名內。約身建立名外。餘亦同前。二受念處中。內受者。因內身所生受緣眼等處。為境界故。外受者。因外身所生受緣色等處。為境界故。此約他身說故。內外受者。緣自身中外處為境生受故。緣他身中內處為境生受故。心法亦爾。於受心法。脩習脩觀。各隨所應。可知。廣說此義。如雜集第十。何故要有此內外等三種觀者。修此觀人有三類故。一謂一人前後起貪難即不定。且依著內。先說謂計自身為淨。生貪著故。二依他身計淨生著。三計自他俱淨貪著。二約一人次第脩觀。先內。次外。後合觀。三約三類人脩觀各異。謂或有多分貪著自身為淨。二或有多分貪著他身為淨。三或有俱貪為淨故。後三念處中內外之言。並准此釋。二受念處中。自有通別。謂若觀行苦。則通五受。皆是變異行所隨故。若觀苦苦。唯在五識。若觀壞苦。唯在意地。憂稍重故。名之為苦。三心念處中。通於八識。皆無常故。小教六識。四法念處中。五蘊性空。空故無我。名法無我。小宗蘊上假者無生宰故。法之無我名法無我。

第二四正勤中二。先標能脩行者。後未生下正顯行相。行相中四。初二勤斷是止行。後二勤修是作行。就前止行中。初行內二。先標所斷惡法故。云未生諸惡不善法為不生故。後欲生下正顯勤斷行相。謂欲者希望也。生者起也。希望正斷彼惡法故。發起精進行也。後一斷已生惡法。准前可知。後二勤脩中。但正行與正斷為善。餘文可准。有處云四正斷者。勤脩二善斷懈怠故。

第三四神足中。先舉能修行者。後脩行下正顯行相。行相中二。先別辨初一。後脩行精進下通顯餘三。前中云欲定者。欲是此中定助伴能起此定果。從緣以立稱。此即行體故。雜集第十云。神足助伴者。謂欲勤心觀及彼相應心心法等。欲定者謂。猛利樂欲猛利恭敬。方得此定。勤定者。謂常精進。無時蹔間。方證此定。心定者。謂由前生數修定力。令彼種子功能增長。由令心任運於定隨轉變。速能證定。觀定者。謂由聞他教法。內自簡擇。證得定也。斷行者。顯行業用。謂由定行能斷結故。又涅槃名斷。此行是斷之行故。成就神足者。就前欲定。明其所脩習依止厭等者。雜集云。隨其次第。顯四諦境。脩習神足。所以者何。若緣苦體。為惱苦時。於苦境界。必求厭故。名依止厭。若緣愛相苦集。為苦集時。於此境界。必求離故。名依止離。若緣苦滅。為苦滅時。滅時於此境界。必求作證故。名依止寂滅。迴向於捨者。謂由此趣苦滅行勢力。棄捨苦故。是故若緣此境時。於此境界。必求脩習故。名迴向於捨。有處云。四如意足者。所作妙用皆從心故。如欲定既爾。餘三亦然。

第四五根中二。初標能脩行者。後脩行下正顯行相。行相中二。先別辨信根一行。後精進下餘四同顯。前中信及根義。後同顯中說依止等。四句義如前說。後同顯中此五脩習者。信謂於諸諦理起忍可行。進謂於諸諦。忍已為覺悟故。起精進行念者。於諸諦發勤脩已起不忘行。定者於諦繫念已起心一境性行。慧者於諸諦。心得定已起簡擇行。果者由此能速發生諦現觀故。名根者。此增上力不久能生見道故。又能脩治煖頂法故。引發忍及世第一法故。即於此身。入順決擇分位故。依止厭等四句同前。

第五五力中。判文釋義。並同根說。而差別者。此能損滅不信等障。勝過前故。雖與五根緣境相似。然義有別。謂不可屈伏故。依止厭等。亦同前說。

第六七覺分中。先舉能脩觀者。後脩行下正顯行相。行相中二。先別辨念覺分一行。後脩行擇法下通說餘六。前中念者。後脩習中與餘六同辨。依止厭等。准前可知。脩習念者。是所依支。由繫念故。令諸善法皆不忘失。擇法者。是自體支。是覺自相故。精進者。是出離支。由此勢力。能到所到處故。喜者。是利益支。由此勢力。身調適故。猗定捨者。是不染汙支。由此不染污故。依此不染汙故。體是不染汙故。由輕安不染汙。能除麤重過故。依止於定。得轉依故。捨是不染汙體。永除貪憂。不染汙位為自性故。脩習四句厭等。准前。果謂見道所斷煩惱永斷。由七覺支是見道自體故。

第七八聖道支中二。先標能脩行者。後脩行正見下正顯行相。行相中二。先別明正見一行。後脩行正思惟下通顯餘七。前中正見者。後與餘七同釋。依止厭等明修習。如前說。後同釋中。正見者。是分別支。如先所證真實簡釋故。正思惟者是誨示他支。如其所證。方便安立。發語言故。正語業命者。是令他信支。如其次第。令他於證理者決定信。有見戒正命清淨性故。所以者何。由正語故。隨自所證。善能問答。論議決擇。由此了知。有見清淨。由正業故。身業進止正行具足。由此了知。有戒清淨。由正命故。如法乞求佛所聽許衣鉢資具。由此了知。有命清淨。正精進者。是煩惱障支。由此永斷一切結故。正念者。是淨隨煩惱障支。由此不忘失正止舉相等。永不容受沈掉等隨煩惱故。正定者。是能淨最勝功德障支。由此引發神通等無量勝功德故。助伴及脩習。如前七覺中說。果謂分別誨示。欲令信煩惱及隨煩惱義勝功德等障淨故。此中所緣境。即此後明四諦實性。由見道後所緣境界。即先所見諸諦實性為體故。上來明護煩惱行了。

二明護小乘行十句中。初一句是總。餘句是別。前中謂菩薩脩此道品。唯為不捨利益眾生。非如二乘為自益而行。別中九句。論攝為四。一始。二益。三希。四行。前三護心。後一護行。前中初一句。始者為起行所依故。以本願為始。二次二句。益者以慈悲益物憐愍心故。三次一句。希者為眾生故。希求佛果故。云思念一切智智故。後行中有五句。一成就莊嚴等者。脩淨土行故。二成就如來等者。脩起佛法行故。三求於上上等者。脩彼地方便無厭足行故。四隨順等者。脩入不退轉地行故。五思惟等者。修教化眾生行故。

第四大段對治脩行增長果分中。論判有六種果。一煩惱染生遠離果。二此菩薩若見業下明業染生遠離果。三佛子此菩薩隨所下明於勝功德中生增上欲心果。四此菩薩知恩下明說法等中說報恩心果。五此菩薩如是下明方便行中發勤精進果。六是菩薩心界下明彼增上欲本心界滿足果。六中初二是離障果後四是成就果。

就前二中。初明離惑障果。於中三。初標得離障之者。次所有身見下正顯行相。後於如是下結其所離。然論於正顯中分五。一從身見至出沒有八法。三句明本。二思惟一句明起。三觀察一句明行。四治等三句明護。五著處一句明過。就初本中。身見是起慢之本。亦是六十二見本故。我知是能知大知是所知大法此是三地中解法慢也。我脩是能脩。復計禪定是我所脩。此是三地正受慢也。於中我人等是人執。蘊界等是法執。出謂三昧起者計有出定。沒謂三昧滅計有入定。又出謂脩起諸禪。沒謂退失禪定。遠法師云出者脩起諸定。沒者定所除滅。二思惟者。明第二起也。謂起不正思惟。欲起定慢也。觀察者。明第三行觀。心行於緣中。於己所得八禪等法。求覓勝相。欲令他知故。治故等三明第四護也。治謂數數觀察故。我所謂起我想故。財物謂受用護持故。著處故者。明第五過也。謂堅執自所得定。心安處諸事故。云著處。此定愛也。後結除斷可知。問何故於此說斷惑耶。

答准成唯識。此是第六識中。俱生身見等及所起過。得第四地出世道品。能除滅故。於此說也。又釋。若約寄位。前地寄世間。此當出世。為分世出世故。此說斷。若依此釋亦得。是分別所起。以仁王經說四地名為須陀洹位故。

第二業染生遠離果中二。先明捨離不可作業。後若見業是順下明脩行可作業。前中。論云所有不可作業。有二種事不應作。一尊敬如來佛不讚歎故。二畏惡名聞生煩惱故。後脩可作事中所有可作有二種事。一見無惡名利隨順菩薩行故。二尊敬如來佛讚歎故。

第三於勝功德中生增上欲心果者。自下明後四種成就果。此即第一文中二。先牒前起後。後如是而行下正顯。前中牒前護小乘處。智慧方便故行此道品等故。此中先標轉起欲樂者。可知次云隨所起等。牒前所脩所為。論云隨所隨所方便智所起脩行者。不捨一切眾生脩行故。如前說。重言隨所者。隨所脩行非一故。脩集於道者。道正體也。及助道分者。一切菩提分法是道支故。後正顯中十心分二。初一是總。餘九為別。總者依前所起三心。正明欲樂心。由前策勤所脩力故。於上功德。見其實利。是故轉起殊勝意樂。令心柔和。求彼上法。(六七二心中有轉字故)論云成潤益心者。以見勝德能潤益故。起深欲心故。云深欲愛敬。今此云潤澤者。意無別也。後九心別者。於總開出故。論云彼潤益心有三相。一柔耎者。謂證法悅心名樂行勝。二調順者。調謂調和。順即隨順。謂定與相應法。更相隨順。無所乖違。名三昧自在。緣此上二行是行體。三利益安樂者。離過對治勝。此是行用。從此心開出下六心。總明離過堪任有用故。下別顯離六過。一無雜染者。此治為食過。或說法中妬心過。二求上上勝法者。此治少欲功德過。不樂布施頭陀等。三求殊勝智慧者。此治少欲知過。不好求勝智故。四救一切世間者。此治懈怠過。不勤作眾生故。五恭敬尊德無違教命者。此治自見取過。於尊教法心不隨順故。六隨所聞法皆善脩行。此治捨為首過。不隨說行故。如說而行。比於聞思為首為勝。今捨為首故。是過也。

第四明說法尊中起報恩心果者。謂前地中。從師聞法故。稱彼師為說法尊。即從前地來。依法脩行。令得成辨。稱彼作意。故名報恩。文中二。先標脩行者。後知恩下正顯。顯中二。初一句總。後九句別。總云知恩者。謂知恩報之心也。別中初知報恩者。謂有恩者。遍行報恩行故。二心極和善。同住安樂者。依同法者。起將護心。謂順說法者意。無所違故。三質直柔耎者。依法行隨順受教反事能忍故。四無稠林行無諂曲者。依受用食。於施主所。自過不覆。不忘說己德故。五無有我慢者。依自勝功德。不起高心故。六善受教誨者。依教正受語故。七得說者意者。依教不顛倒受故。上第三句准論經分為二句。第四句下准論此欠一句云無有諂曲。是故并前七句別中有九句。

第五發勤精進果中二。先牒前生後。後得不體下正顯。前中二。先結前。後作意下生後。前中二。先別顯三行。後總結三行。前中一忍成就者。於彼尊所脩報恩行成。謂能忍難事成報恩果故。二調柔成就者。是前對治脩行增長。謂彼對治於此成就故。三寂滅心成就者。謂對治脩行增長力。即前二遠離果。為寂滅心。謂前護煩惱對治力也。後總結前三。文願可知。後正顯中十句分二。初得不休息一句是總。餘九句別。總中不休是不可令轉故。別中一離增減過謂非懈怠非躭染精進故。二堅住自我乘故。三廣念利他故。四為無邊眾生作利益願故。五熾然者。論經名猛利。謂勇悍難制故。六比劣無齊與勝齊故。七一切魔煩惱行不能破壞故。八成熟者。攝取故。九有義。一能斷他疑二降伏他言正脩習故。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封海大陆

    封海大陆

    一个普通的书呆子凡人,被不知名的大能从地球强行带到修真界这里的修真界科学技术竟然也十分发达,有各种各样新奇的东西引人入胜,为了与命运抗争,开展了一段为了生存,不得不修真的艰难路程,其中有汗水、心酸、孤独、热血、爱情、仇恨.........
  • 太虚太魂

    太虚太魂

    少年陆铭,为了青梅竹马的约定,毅然而然的闯进一片强者汇聚的天地,在那片天地中书写着自己的传奇。
  • 生活越简单越好

    生活越简单越好

    本书探讨了生活简单的做法,告诉读者什么东西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繁忙,我们能够摆脱什么,以及我们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
  • 龙翔帝霄

    龙翔帝霄

    洪荒远古,佛魔人主,因魔界老祖魔印天野心勃勃,欲一统佛魔人三界而发动毁天灭地的远古之战我佛慈悲,佛界先祖达摩不忍魔界屠戮苍生,残害生灵,携座下十八金身罗汉弟子不惜生命燃烧轮回以此封印魔界千万载,从此人间万物生灵得以保全......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魔界势众,仍有余獠,蛰伏千载,伺机而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百万年后,达摩第十八代传承弟子横空出世......旷世奇才,断古绝今,天赋异禀的他能否扶大厦于将倾,力挽狂澜......
  • 未来女儿来找我

    未来女儿来找我

    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忽然多出一个从天而降穿越来的美丽女儿。“爸,我要让你成为富一代,那样未来的我就是一名富二代……”但是,一切真的会这么简单吗?女儿穿越来的任务是什么呢?基因液、生化武器、忍者、狼人、超人、吸血鬼、异能者、古修道者……这些本来和邵晨阳的世界没有一丁点交集的事情,纷纷浮现。天啊,我的理想并不是拯救世界!安安心心的做一名富一代,就这么难吗?【已A级签约,请放心收藏,同时求推荐票!】
  • 魔灵阁

    魔灵阁

    驭万族魔灵,伐诸天邪魔。平古今之乱,定万世安康。青史之上永世留芳,魔灵阁中把酒笑谈。万载前,一个万族和平共存的世界因邪灵入侵从此消散于天地;千年之后,一个考古实习生偶得古器灵阁梦醒异世。恰邪灵外族又现,祸乱将至。为护佑万族,为寻得归途,少年就此踏上不朽征程。
  • 飞天龙霸

    飞天龙霸

    一个玩世不恭的小子竟意外唤醒了沉睡在自己体内的怪异老头,从此走上了漫漫的修真之路……磨难万千的一路,他却并不孤单友情,爱情,亲情一路相随……狼人、忍者、妖兽,他的每一个对手都使他在生死边缘徘徊,然而每一次战斗又都是极为珍贵的修炼过程,可是这次的行动却使他悲痛欲绝……
  • 腹黑邪帝:火凤帝妃太妖孽

    腹黑邪帝:火凤帝妃太妖孽

    一朝穿越,却穿越成了一名货真价实的“废物”。这口气她怎么能忍!看本神医如何虐死你们!“主人~你终于来了!”某个类似土豆的物体泪汪汪的看着她。“额……土豆,你想干啥!”“呜呜呜~我是神兽啊!”晕!正在她翘着二郎腿数钱的时候,妖孽来了!强大如他:“娘子~为夫来暖床啦!”“你走!我不认识你!”“娘子这是红杏出墙,不要为夫了吗?”某妖孽泪汪汪……她,再次晕倒!
  • 炼魂法则

    炼魂法则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陈暮就被两个残疾师父不停灌输着斗气,可倒霉的他偏偏就凝聚不出一丝斗气。直到有一天,神邸先知降临在这座乌邦小城,揭露了一个寓言:“有些人注定不是一个斗气强者,而是……而是……恶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