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514200000007

第7章 论症治

次第

凡看大疮。先以见标日为始。至今几日。看疮与日期可否。次看受病之源。出何部位。属何脏腑。再辨阴阳老幼并气血之盛衰。再次方诊脉之虚实顺逆以决其终。

虚实

凡毒先视其顶高起者为气盛。根束者为血盛。又视其色晕。要交会分明为元气盛。而邪无散慢也。高肿者属阳。原无深毒。治宜托里以速其脓。忌用内消。反难作溃。漫肿平塌者元气本虚。急宜温补催毒出外。忌用汗下。庶无变症。

初起顶平根散。色黯微肿。不热不疼。身体倦怠者逆。已成肿坚。色紫。不作脓不腐溃。惟口干。多烦躁者逆。已溃皮烂。内坚不溃。肿仍不消。痛仍不减。心烦者逆。溃后脓水清稀。腐肉虽脱。新肉不生。色败臭秽者死。初起元气未虚。症脉俱实者。治当迎刃而解。若惧悍怕。定不能决于危急之时。惟在中病则已。所谓药不瞑眩。厥疾不瘳。久病元气虚者。纵有余症坏症。又当先固其本而后调之和之散之。所谓势孤则守。本立而道生也。经云。督脉经虚从顶出。膀胱经虚从背出。阳明经虚从髭出。是知疮疡诸毒。由虚而出也。治惟藉热以发之。虽阳症热痛。亦宜温药稍助微凉以济之。斯为稳当。

肿疡诸症。不论首尾。但见肿赤。烦躁引冷。便闭作渴。脉洪实数者。为之五实。此邪气在里。治宜攻利。如内疏黄连汤之类以杜其源。如身凉肢冷。泻利肠鸣。呕吐食少。脉细者。为之五虚。此元气不足。治宜滋补。如托里消毒散、十全大补汤之类。以培其本。五实者虽在严寒之时。必用大苦寒之药泻其阳以救其阴。五虚者虽在盛暑之时。必用大辛热之药。散其阴以回其阳。经云。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有假者反之。虽违其时。

必从其症。又云。治病必察其下。为时下之宜也。

顺逆

初起七日之前。或已灸之后。未服他药者。宜蟾酥丸或绀珠丹汗之。如汗之不出。由毒瓦斯盛表里闭密之故。则外兼神灯照法、桑柴烘法。能使已成者自溃。不脱者自脱。助汤剂合表里以成功。烘后以膏盖顶上。提脓拔毒以御风寒。其根脚发肿。又在敷贴之力以束根本。若溃后者。则用铁桶膏围束疮口。庶不开大。如阳疮肿痛。七日以后。自有黄色稠脓相粘膏上。每日用葱汤洗之。换膏贴之。其正脓出在十一日前后。如未经灸者。内脓将结之际。皮浓无头而难穿者。用玄珠膏涂顶上。黑膏盖之。三五日脓从毛孔吸出。久之列界。其腐成片而落。其内肉已平。则换生肌药。已溃而瘀腐不去者涂之。去腐如割。且无痛苦。

胜他药多矣。然必赖内托之功。方获捷效。

毒至十日以外。疮虽不腐。而红肿 痛者。由元气不能充足。或失于补托。或误用寒凉。或盖覆不暖所致。治宜托里大补。以得脓为效。若疮口出黑血。遍身汗出。乃补托之征也。如期不作腐溃。形尚坚硬。乃疮根闭固。为阴阳相半之症。必用神妙拔根法。不致内攻。倘内有脓。又便易出。

又以十五日至二十一日为期。过此外者。纵有稀脓。诚难归结。若无脓。为纯阴不治。故阳疮以十四日为关。阴疮以二十一日为节。斯时务要脓出势定。不可过酿。候脓出方自腐脱。腐脱方自生肌。生肌方自收敛。收敛方自疮平。此疮之关节次第也。如期不得脓者。后必多变。用药之法。初起以散肿内消为主。已溃以排脓敛毒为主。脓尽以去腐内塞为主。腐尽以生肌敷痂为主。此治疮之定例也。

标本

夫症之有标本。如五运为本。六气为标。五脏为本。六腑为标。初病为本。传病为标。元气为本。病气为标。

治宜本而标之。如有呕吐、泄泻、食少、不寐等症。宜先治之。所谓内症愈而外症易瘥。是标而本之也。仍兼外治。

标使治宜 如肿疡初起。审症处方。必以一药为标使。如神授卫生散用金银花、当归。苍术复煎散用苍术。十全大补汤用夏枯草。蜡矾丸用菊花汤。通圣散用漏芦之类。每用一两煎汤。复煎群药。其应如响。此飞霞子之秘诀也。溪云。阿胶饮、牛胶丸。属金属土。补肺气实大肠。壮胃止泻。黄蜡丸入大肠有补。

国老膏化毒行经。远志酒、金银花酒。皆有补性。归血归心。善用者以之配入。肿疡之散结。溃疡之补虚。

亦奏捷效。宜触类而长之可也。又如诸毒生于巅顶者。诸药俱宜酒浸、酒炒、酒煎、酒服。为使为因。所为在上者因而射之也。

论治

书云。汗之则疮已。为外有六经之形症。内无便溺之阻隔。饮食如故。清便自调。知不在里也。左脉洪缓。

关脉带弦。外感客邪也。故宜汗之。使荣卫通邪气去矣。如冬月寒致腠理。必用辛温之剂以托之。如托里温中汤、绀珠丹之类。又云。助表不以取汗为功。为蟾酥、朱砂、雄黄等解毒之类。乃取汗之峻剂也。又云。疮家虽不疼痛。不可发汗。汗之则痉。为无表症也。即有表症。然亦不可大汗。大汗则表虚不脓。后必难治。汗出不利小便。汗止则阳气复。小便自利也。

肿疡时见五实者。为邪气在里。宜寒凉药攻利之。如内疏黄连汤之类。次以托里排脓之药补之。溃疡时虽有口干便闭等症。由内亡津液所致。必脉细而数。口和而干。食少喜热。乃虚火也。惟补气血。养津液。健脾胃。则二便自和。庶无变症。如小便闭。虽肿疡时。不必猪苓、泽泻以导水。惟用参、 、归、芍及托里消毒散消息之。自效。疮疡面赤。火郁也。发之。见风脉风症者。散之。大便燥急者。润之。郁冒者。为昏迷也。俱宜汗之。以上之症。慎不可下。是以疮疡惟在闭而不结。通而不泻为规。

疮疡作呕。不问已溃未溃。惟以脉实而数喜饮冷者。为毒瓦斯内攻。下之。脉弱而喜温者。为阳气不足。补之。身热而欲衣者。热在皮毛。寒在骨髓。温之。身不热而欲去衣者。寒在皮毛。热在骨髓。清之。

寒热虚实。皆能为痛。止痛之法。殊非一端。如热毒 痛者。下之。便闭作痛者。导之。瘀血作痛者。和之。更以桑柴烘之。寒邪作痛者。温散之。湿肿强痛者。渗导之。燥搐挛痛者。滋润之。劳而作痛者。益之。脓胀作痛者。针之。脓出反痛者。虚也。补之。瘀腐蚀痛者。去之。秽气触痛者。和之。风寒逼痛者。温散之。随症施之。

其痛自止。不必拘拘于乳、没也。又疮疡不可不痛。不痛为胃气虚极也。不治。不可大痛。兼烦闷者不治。

再麻痒者。更为恶候。

肿时不食为痛伤胃气。溃后痛止。自能食也。垣云。疮疡食肉。反补胃气。乃自弃也。此禁之膏粱丹石之变。非藜藿及虚弱者之通论也。若脾胃弱者。即有所禁忌。亦当少与之。不与。则逆其胃气。反不思食。禁忌之要。在生冷伤脾。硬物难化。肥腻滑肠。惟宜斟酌与之可也。又服药后忌饮冷水。犯之效迟。脓必再作。

药忌

用药之法。如执权衡。若大势已退。仍用悍怕之药。为诛伐无过。失内经之旨矣。如败毒散。有表症者宜之。多则损气。流气饮。气结胸满者宜之。多则败血。内补十宣散。在冬月可助内托之功。能移深居浅。然燥荣泻卫之药太多。在夏月及虚之甚者。勿用。五香散。肿疡时用之。似有畅达之理。溃疡时用之。则犯重虚之戒。护心散。能解丹石之毒。若不因此及老年病深症惫者。禁用。柳酥等丸。皆有砒、 之辈。乃取汗之峻剂也。治初起寒热拘急疼痛脉沉细者。为毒瓦斯内陷也。宜用。若身热脉洪及已溃者。禁与。玉枢丹。为下毒之药。无取脓之功。而体虚者已成者。勿用。垣云。一经受病。止责其一经。不可干扰余经。如流气饮通行十二经。则诸经皆为所损矣。禁之。

辨症

辨晕 非肿痕也。真晕生于疮口之旁。如红筋之状。乃锐毒也。三二晕犹可。四五晕难医。

辨舌 舌红湿润如常者吉。青黄赤白黑胎者重。干燥碎裂疼痛者死。

辨内陷 始则高肿。至十数日内外忽平塌者。此内攻之候也。急宜托里。

论溃疡

肿疡之作。由胃气不从。既已溃时。则气血不足。故托里者必养脾助胃。盖为溃由胃气腐化。敛由胃气荣养。法当纯补之也。如发热恶寒。脓多自汗。作痛者。十全大补汤。虚热少睡。饮食不甘者。黄 人参汤。

皮寒虚热。咳嗽有痰者。托里清中汤。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黄气短者。人参养荣汤。脓多。心烦食少。发热不睡者。圣愈汤。脾亏气弱。身凉脉细。大便溏泻者。托里温中汤。饮食不甘。恶心呕吐者。香砂六君子汤。脾虚下陷。食少。虚热间作者。补中益气汤。肾虚作渴。不能相制心火者。加减八味丸。烦热作渴。起居如常者。胃火也。竹叶黄 汤。

再如溃时。虚弱甚者。参术膏、八仙糕。阳虚自汗。食少者。人参膏。或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甚者加大附子。泄泻肠鸣。胃虚呕逆者。参苓白术散加豆蔻、山药、木香、柿蒂。脾虚下陷。冷泻及****重坠者。补中益气汤。加山药、山萸、五味子。随症增损。触类而长之也。

论脓

肥人脓多如少。是肉未腐。瘦人脓少如多。是肉败坏也。脓出多。身大热不休者。难治。盖毒之得脓。如伤寒之得汗。汗已而反大热者。为坏伤寒矣。脓成体弱者。必先补之。如出脓一碗。须服参三钱。元气虚弱。

更须大补。若损大补小。尚生变症。况无补乎。故云。若无补养之功。其祸多在结痂之后。先出稠白脓。次流桃花脓。再次流淡红水。方为脓尽生肌之兆。脓腐作臭者惟补气血。腐尽则臭自止。忌用止臭药。

论血

疮口出血。或渐大而不敛者。气不守血也。故云溃而出血不作脓者死。

论疮口

肉赤而不敛。及脓多而带赤者。为血虚有热。宜八珍汤加丹皮。肉黯而不敛者。为阳气虚寒。宜十全大补汤加白蔹。疮口皮白。绽而不收者。及久不合口。肉多脓少者。再、疮无血色。四围血晕不散者。皆由风寒外袭。或凉药太过。致使气血不潮。俱用参、 补之。桂、附温之。艾汤涤之。神灯照之。桑柴烘之。疮口开大脓清不生肌者。里虚也。峻补之。恐生变症。再疮口开大由七情房劳秽气所致者。用白盐、皂角烧存性为末。发热。茶清调敷。不发热。姜、醋调敷四围。立效。由砒、 蚀药所致者。用皮硝、靛花水敷。疮口紧硬。

贴膏无脓者。风毒也。蝎蚣散掺之。(见去腐门)疮口发痒。用细茶、食盐汤洗之。或以细盐摩口四围自止。肉虽长。其色紫者遗毒也。地榆汤、活血散敷之。疮口已合。误犯房劳。或暴怒复崩溃者。仍助气血。疮口易收。乃热毒所致。必防流注之患。

生肌

肌肉者脾胃之所主。收敛迟速。由气血之盛衰。惟补脾胃。此内治也。腐不尽。不可以言生肌。骤用生肌。

反增溃烂。务令毒尽。则肌自生。加以生肌药。此外治也。肌生如榴子红艳。或有白膜为善。若肌白而平。

且无纹理。或脓清秽气。为毒连五脏。气血枯竭也。危。

验膜

溃疡验膜。用软薄绵纸封疮口。令患者用意呼吸之。纸不动者。未透膜也。忌用嚏法。恐鼓破膜不救。

症变

阳症变而为阴者。草医凉药之过也。于十一日之前。未有脓时。投温中健脾之药。如不应。为纯阴。不治。

至十五日之后已出脓时。投托里温中汤及十二味异功散。轻者十全大补汤倍加参、 、桂、附以救之。

须得疮热作痛。脓出食进。身温脉起为吉。所为原本于阳者。故生。

阴症变而为阳者。大方热药之骤也。虽得微肿、微红、微痛、微脓。终不似真阳红活。亦不得稠浓黄脓。其疮不久复归阴矣。所为原本于阴者。故死。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五彩花之风火水地草

    五彩花之风火水地草

    寻找五彩花踏上冒险路不畏艰难勇敢前行就算经受打击也勇敢站起来因为爱永远与她同在
  • 万有神主

    万有神主

    一个从天而降的盖世天魔,让这个世界瞬间崩塌。普通大学生曾青,在经历了天魔灭世的绝望后,竟出现在了一个极其奇幻的地方。”天上的太阳是一把剑!地上的山峰就像一面盾牌!这就是死后的世界吗?爱了爱了!“进山洞避雨过夜,醒来发现自己身边多了个凝琼如画的美少女?布置抓野猪的陷阱竟然逮着了一个绝美若妖的小姐姐?在美食街上找吃的也能莫名接到大小姐抛的绣球?各位看官,备好茶水、花生和瓜子儿,这段有趣的异界英雄史诗,且听在下慢慢道来......
  • 我还在等待有你的未来

    我还在等待有你的未来

    我一直在这里,等风也等你。十个温暖,治愈心灵的故事。那一年,微凉的夜,我遇见你..........
  • 我真想当一只咸鱼

    我真想当一只咸鱼

    我这个人,真的是很没上进心的,努力带给我的只有无限的折磨与痛苦,放弃却能让我整个人都开心到飞起。从身体到心灵上都轻松惬意从小到大每一次过生日许愿都不是想要出人头地,而是希望可以一辈子不用努力,做个混吃等死,开开心心的废物。可是我的实力真不允许我这样做啊!!!
  • 肆朝爱

    肆朝爱

    讲述了四个朝代不同的爱情,很多人说这四个故事之间有没有联系,其实这并不重要,穿越也好,架空也罢,他们拥有不同的地位和性格,拥有不同的为人处事的方式,但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都有一颗渴望爱和被爱的心。赫连珊珊和霍去病是欢喜冤家,上官婉儿和长孙无情是心心相印,百花珊和无情是女追男隔层纱,司妍和胤禛是相爱相杀。他们都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爱有很多种,我们要相信,世上有真爱。(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纹剑成神

    纹剑成神

    这是一条快意恩仇的王者之路,这是一场缠绵悱恻的儿女情长。以兵为纹,以剑为君,他携着稀世兵体从天而降,莫名的卷入了八大古族与三大古剑的宿命纠葛。那遗憾了千年的夙愿是否,能成就一段动荡大陆的强者传说!用他之眼,纵他之剑,领略这玄幻盛景,异世情怀。他执起神剑,道出偈语:“天命不归莫相争,魂寂断死生!”跟我一起,逐鹿天下!!
  • 危险纯爱:我的初恋属于你

    危险纯爱:我的初恋属于你

    高中时,我爱上了班主任、数学老师余亮。但我默默把这份爱藏在心底,直到考上大学前夕,我终于勇敢表白,与此同时,余亮与大学女友分手,遭遇重大感情挫折,接受我的爱。爱情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一直真实的情感记录。
  • 神侯

    神侯

    传说上古时代,有天罡三十六,地煞七十二战神,他们的血脉尽传天下,所以天下人皆以修炼身体之中的血脉之力而成为强者。在山脉中一处隐秘山谷中,一个体内没有丝毫血脉之力的少年,却因为一部无名功法而成为了一个传奇,到底是什么功法成就了他?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到底有怎样的经历?——嘘!且听老沙仔细道来……**新书,求大家帮忙收藏下!
  • 索多玛之神曲

    索多玛之神曲

    守护兰蒂斯大陆的光影双生女神陷入沉睡的千年时光中,大陆为三位一体圣父光明神的信徒所掌控,在女神渐渐苏醒后,散落的十二星宫也一同归位,新旧体系的冲突爆发,风暴从中洲国家汉诺亚刮起,而承载女神灵魂之力的两位玫瑰骑士渐渐也在国家和时代的动荡中寻找到自己的宿命。
  • 辉煌星途

    辉煌星途

    这就是一个重生女主复仇成功,重摘影后桂冠,与男主携手虐狗的故事。简介无能,请自带避雷针,欢迎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