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577600000018

第18章

痰涎缠绕,加天虫、象贝。治心火上炎,竹卷心、灯心、茯神、甘草,或加黄连、连翘,俱一二服可愈。惟有一种冬温,伏火又为寒邪所袭,每在小寒后,春分前,患恶寒身热,脉紧咽喉作痛,不能纳食。若失治与治之不当,必致胶痰壅盛,并鼻塞不通,一二日间,多有殒命。治法须用大青龙汤、麻桂散寒邪,石膏清伏火,杏仁开肺,炙甘、姜、枣和表里,煎服取效甚速。予治五房工人张二,腊月患喉痛颈肿,恶寒壮热,脉紧神呆,语言不清,用前方得汗即瘥。后周身脱皮,可见伏火寒邪,尽从肌肤而泄,皮受冲夺,故麸而脱也。不然极甚之邪,尽升于三寸之喉,其不毙者几希。再用真鸭嘴胆矾研细,同酽醋调。(酽醋,醋之好者)用鸡翎蘸探喉中,吐出胶痰,胀即松而可愈矣。此方最效。胆矾须平时购得,以便临时取用也。蛾喉者,喉间起紫血泡如茧。一为单蛾,二为双蛾,泡起象茧,故曰蛾。亦因风寒火毒而成。血泡须用银针点破出血,即无妨,用药亦宜散风寒,清郁火。更有大便燥结,多日不解者,用大黄下之,为釜底抽薪法亦可。间旋上病取下,古人有之。若从肝肾而发,用八味汤,导火归源。予未之遇,不敢妄断焉。

吐血

真痨病之吐血,南齐褚澄曰∶“饮溲溺,百不一死。”夫溲溺能清脏腑虚热,兼降浮火。痨病吐血,实由于此,最为切要。然有法焉,俗谓之还元汤。乃服自便之溺,宜不食腥秽之物食,味略淡,晚餐白粥,如是数日后,五更或清晨,解时去头末,取中一碗服之,更能散心远色戒性,虽沉 宿疾,不数日可痊。海盐县村寺有一僧,能疗一切劳伤,虚损吐血,干痨无血可吐之症。此僧绝不知《神农本草》、《黄帝内经》。惟善于起居得宜,饮食消息,患者住彼寺中,三月半年,十愈八九。此虽勿药,记之名医可也。予举斯,亦愿病者,知起居得宜,饮食消息之法,莫单仗草根木皮,久归不起。夫血,心主之,脾统之,肝藏之,用心过度,心阳不摄。吐血者,药用人参、枣仁、茯神、柏子仁、麦冬、丹皮、犀角、生地、茅根、藕节之类。须加橘红、通草、牛膝炭以松之;劳倦伤脾,药用人参、白术、茯神、炙草、广皮、归身、炙侧柏叶、藕节之类;怒气伤肝,药用丹皮、桑叶、生地炭、归身炭、炒白芍、钩藤、白蒺藜、甘草之类。以上药味,并非成方,惟与脏相合,在圆机之士,采而施之可也。吐血有数种,呕血属阳明胃,与厥阴肝为多,故盈盆满碗;咯血唾血,俱从肺肾出,咳血心肺胃三经俱有;痰中带血,肝肾为多,吐红痰脾虚肺热也。心肝肾先伤,继及脾胃肺。吐血者为真痨病难治,余当辨其何脏何腑何因,随其症而治之。每有因外感吐血,观予医案可得也。

鼻衄

鼻衄因受外感,内有伏火。为疟为单热,数日后忽鼻衄如注。此邪入血分,欲借血而泄,名为红汗。徒伤血分,不及正汗远甚,治须清疏中佐凉血之品。有少年磕伤成病,每逢烦劳即发,宜当归补血汤,加生地炭、牛膝炭、荆芥炭,陈皮、归身,亦须炒黑,方能止血,免助火也。有心肺火炎,犀角地黄汤亦可用。

牙衄

宿有是病,屡屡发者,为劳损之苗。予每用黄连六味汤、补血汤,加旱莲草、生地、丹皮,多效。亦有外感,内有伏火,出血吐地即凝者,此由郁火,药用柴胡、薄荷、黄连、山栀、丹皮、赤芍之类,随其症而加减之。

疟疾

疟成于夏秋为多,他时虽有,终不似夏秋之众也。盖夏月人食肥浓,并吸受暑邪,外感凉风,或冒露水,始则皮毛闭塞,暑邪欲泄不泄;内之肥浓,间化为痰。风露之感在表,暑食所伤在里,半表半里,足少阳胆经应之。卫气陷入营分,则为寒;营气不交于卫,则为热呕吐者,胃有积痰也;心烦少寐者,胃不和也;口苦者,胆热也。此日疟、间疟之所由作也。治法当疏邪清热,涤痰利气、消痰并施,柴胡、(日疟寒轻者用薄荷亦可。)青蒿、半夏、陈皮、黄芩、神曲、甘草。无汗加苏叶;热甚加石膏、知母、竹叶;口渴加花粉;呕甚加炒竹茹,小便短赤加滑石,胸满或闷,加枳实、栝蒌皮;嗳腐加楂肉;舌黄或煤色,脉弦实,大便多日不解者,可加大黄下之;咳嗽加杏仁、射干、前胡。服药先一剂,系其惰,谓将解早一时服;第二帖迎而夺之,谓未发前早一时服。

近世富贵人,畏服柴胡。按∶此味惟邪未入少阳服之,所谓开门揖盗,引邪入室,原所禁用。既往来寒热,脉弦口苦,心烦喜呕,少阳症已见,柴胡升清肝胆之热,必用之品,何碍之有?凡疟之寒甚者,战栗气急,虽热天绵被数重,不足蔽其辜,不知者当寒作时,恣饮姜汤火酒,寒不能祛,而其日热作必甚,助其火也。《准绳》一说殊妙,谓疟之作寒,乃阳气陷入阴中,须升提之,予用之多效。一医治一人寒重,用桂枝、当归,即变为壮热不休,几致丧命。嗟乎!治疟又当分初、中、后,在气在血。以上之治,是在初在气之法也,中则气血之间,后则皆在血分矣。更宜疏中用补,补中兼清,无一定之方,不移之法,如鸳鸯绣出,金针难度,在人聪明好学,神而明之也。更有疟作,女人月事适行,为壮热谵语,甚有如狂者,此为热入血室,小柴胡去参,加生地、归须、丹皮,一服可愈。其 疟,即三日疟,予医案中虽有数条,一时偶中,其大段细节,未能深究,不敢妄言。《 疟论疏》一卷,明·卢之颐撰,至为详悉,可观也。

痢疾

痢亦夏秋为多,他时间有也。其因亦由夏月爱啖瓜桃生冷,内受暑邪,外感风凉,伏邪欲泄,为斑为疹为疟者有之,至迫入大肠,则病痢矣。其白者在气分,黄痢伤脾,赤痢在血分,赤白黄紫并见者,为五色痢,当分治之。前人以白属寒,赤属热,非也。分气血则可,分寒热则未当。治白痢疏气消导,或加清利湿热,或用丁香温脾。治黄痢补脾,如炒白术、茯苓之类,加清导利疏之品。治赤痢以黄连、黄芩、白芍为主药,随症加减。下痢兼身热头疼恶风者,加表药。若疟当兼和解,惟初起赤痢作呕不纳者,为噤口痢,最重,因兼胃病也。前人有用对金散,予治此症,每加半夏、炒竹茹、银花露、莲肉之类,亦多效者。后重里急,见风洒淅,加防风、葛根、升麻、柴胡,以升提清阳。赤痢必用之药,除主药之外,如楂肉、浓朴、白头翁、银花、陈皮、木香、苦参,初起随症选用。至于用过清热逐秽,调气不愈者,宜和血之品,如生地炭、归身炭、丹皮之类。下如豆汁者,兼挟湿也,宜用茅术、浓朴、茯苓、泽泻、猪芩之类。下如鱼脑者,属脾肾虚寒,参附汤亦可酌用;如屋漏水者,湿毒为多。二种近于败症,久而不愈,延为休息者,补脾为主,兼可补肾,所谓久不愈,责诸肾。然而必佐以枯芩、楂肉、砂仁壳之类,缓缓调补,切不可峻用双补,多致腹胀。盖休息一症,脾肾虽虚,亦有留邪未尽,故宜佐淡清轻消,方为无弊。凡泻变痢,为脾传肾转重;痢变泻,为肾传脾转轻。赤痢初起体实者,用桃仁承气下之,取效最速。切忌用涩药,贻害非细。丹溪云∶“调气则后重自除,和血则便脓自愈。”予亦有所得,乃曰∶调气则后重自除,凉血则便脓自愈;升阳则后重自除,升清则浊降,和血则便脓自愈。一转移间,有先后之分,尤为允治。

温疫

旧传∶人当兵荒困顿之后,必有大疫。因饥寒劳役,在所不免,脏气先虚,再感外邪,一人病疫,传染无休。崇祯辛巳,天下扰攘,疫气蔓延数省,时以伤寒法治之,不见其效,反多有害。吴又可先生特出己见,发千古神明之识,着《温疫论》三卷,《补遗》一卷。以疫气从口鼻吸入,伏于膜原,在不表不里之间,治法迥异,乃着此书以辨别之,有功于世,大矣哉!首用达原饮,继以三承气,谓伤寒可迟下,一下可愈,温疫宜早下方痊。论中详辨分明,何待予言,惟所论乃兵荒困顿传染之疫也。近时承平熙泰,间有是症,其因不同,而邪伏膜原,以数下始痊则一也。更《温疫论》中,首用达原饮,内草果一味,燥烈而温,与承平之疫,未能中的。予乃加制一方,名开郁胜湿汤,乃因近时疫症,有感邪于冬季者,《伤寒论》所谓人之伤于寒也,至春化为温,至夏为热。再兼挟湿与肥浓,食物胶结于胃而成,舌黄胸痞,壮热不休,脉洪涩或沉细。其邪并非自口鼻吸入,故药用茅术、浓朴、陈皮(三味开郁胜湿为君。)楂肉、神曲、枳实、栝蒌皮、(消胃中胶结为臣。)黄芩、连翘、(清伏热为佐。)甘草。(和中为使。)若热不解,须以大黄、枳实、元明粉,再配合症之药下之,所下如胶似漆,必得净尽。若留邪一分,则不愈焉。有用大黄数两至半斤始愈者。本论最为精确,但粗工取其卷帙不繁,论断简捷,竟操为枕秘。不论东垣之脾虚发热,丹溪之阴虚发热,概用达原饮、三承气等汤治之。呜呼!杀人多矣!非又可之谬,实谬用者之罪也。今论清时疫症,与兵荒疫症,其因有异,达原饮太烈,余治无别焉。并解内伤与血虚,不可混施误人也。

阴暑阳暑

暑有阴阳二种,不可不辨也。人之处于凉亭水榭,日受风凉,喜啖爽口冷茶,阳气闭塞,其病恶风热壮,少汗脉沉滞,或腹痛吐泻,此夏月之阴症也,不可谓之伤寒,乃名之为阴暑。前人治此等症,大顺散、理中汤,轻则平胃散。予嫌其姜、桂之性太烈,必先岁气,毋伐天和,亦为要紧。乃制一方,名胜湿和中汤,苏叶、(恶寒用之。)半夏、茯苓、陈皮、炙草、(四味为二陈消痰胜湿)浓朴、神曲,(温中消导。)若果指甲灰色,方可加淡附子、干姜各数分。阳暑途行浅舍,劳逸虽殊,其受病则同。暑邪无形,从口鼻吸受,暑伤人气分,故气短脉虚;暑先伤心,故心烦少寐多汗,(心主液。)或身热,四肢无力,渴思冷冻饮料,小便赤秽,虽六脉虚细,总宜清暑利湿,滑石、淡竹叶、芩、连、茯苓、苡仁之类,皆可选用,佐以补气之品,人参白虎,清暑益气等汤,俱可参用。

一邻氏子年十三四,面白体弱。时当中伏,出就外敷,昼景赫赫,人多汲饮井泉,邻子亦饮两觥,即不能到塾,目瞪神呆,恹恹卧榻。其父兄延人刺少商穴,出紫血些微,续服痧药,至下日辰刻,邀予视之。六脉已绝,指甲尽作灰色。予曰∶此伏天中寒之症,所谓阴暑也,若服附子理中汤,或可救,今则无及矣。过午而殁。一人途行归家,腹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此为干霍乱,一名搅肠痧,宜用炒盐沃汤,待温饮而探吐;或用瓷盘蘸香油遍刮胸背,脏腑气通,能吐能泻。即属无妨。其人不知治法,服老姜汤一碗而毙。此中阳暑也。

泄泻

同类推荐
  • 耳新

    耳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博物汇编神异典释教部纪事

    博物汇编神异典释教部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古文龙虎上经注

    古文龙虎上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赞观世音菩萨颂

    赞观世音菩萨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急就篇

    急就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纵横之洪荒

    纵横之洪荒

    原本是一个正在上大学的学生,一不小心遭遇意外死去,但是灵魂竟然来到天地未开的混沌时期,闲时在混沌内化本体,聚分身,忙的时候就到处去收刮天才地宝。
  • 彼岸花寻

    彼岸花寻

    一个彼岸公子,一个懦弱皇子,揭开迷一般的面纱,却只是一个清冷女子。她,原是死神的使者,一朝穿越,却变成了落魄皇子,天,等着我搅了你!
  • 笔走五大洲:一个中国人的世界观

    笔走五大洲:一个中国人的世界观

    没有看过世界,何以谈世界观?五大洲四十余国,三十万公里,两千个日夜,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陈大刚继《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后,继续推出《笔走五大洲——一个中国人的世界观》,以赤子之心,以如椽大笔,携家乡古蔺好酒一壶,游历世界,用一个中国人的眼光观察世界,要在世界的尽头与自己相遇。阿来评价本书:一个人在行走中看见世界,也从更广大的世界照见自己。比如《笔走五大洲》这本书,就是这种一个人与陌生世界的彼此映照与互相发现。
  • 老残遗恨

    老残遗恨

    清朝咸丰年间,江苏吴江县同里镇上住着一个曰后与《老残游记》作者大有关系的重要人物。若不是他的提携,刘鹗生长南方,怎能在小说中把山东的风土人情、昏官酷吏写得那么活灵活现,令人拍案叫绝。
  • 穿越沧桑的经典爱情美文

    穿越沧桑的经典爱情美文

    《穿越沧桑的经典爱情美文》共分为五部分,由中外知名作家向我们阐释了爱是什么、爱的态度、初恋、思念、婚姻等永恒的话题,关于爱情的真谛,希望我们能从《穿越沧桑的经典爱情美文》中找到!内容有爱是什么——原来爱情是这样、爱的态度——爱情不风流等。
  • 拒嫁豪门:慕少求放过

    拒嫁豪门:慕少求放过

    两个昔日里甜蜜的情侣,因为所谓的一夜情,分开了。却不知,三年后,两人竟以这样的方式见面。和好?甜蜜?结果?其实一切都是骗局,他为了利益,而她也是为了利益。表面下的甜蜜终究还是揭开了两人曾经美好的回忆。究竟是重归于好还是冷酷到底。一切都是谜。
  • 青春那些琐事

    青春那些琐事

    青春的那些琐事,快乐并痛苦着。所谓的好朋友,就是默默在一旁陪你,伤心的时候安慰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你,有事没事损损你的人……有钱人家的少爷小姐和平凡人家的男孩女孩也只不过是一指之差……楚清明,一个冷而开朗的孩子,在一生中,经历了无法忘记的青春,被青春那些琐事纠缠一生……谁说青春只有快乐?谁说青春只有疼痛?谁说青春只可以谈恋爱?楚清明一脸认真的对着天空大喊:“我要逆天改命!我要不一样的青春!我不要帅哥,我只要忠诚的人!”苏悠翻了个白眼“天都亮了你居然还在做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忙着追逐天空中的流星

    忙着追逐天空中的流星

    十五岁那年,祁天闯入她的生活。十八岁那年,祁天给她留下无法泯灭的伤害。秦海跟在思星身后二十三年,到头来一厢情愿。——后来,大家才明白。星星,永远属于天空。她看不见天空,却属于天空。她看的见大海,却不愿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