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926400000013

第13章 正宗辑要(7)

以上四证,源流不同,各当辨别而治。至于瘟疫,又属大异,盖由五运六气,主客流行,互相克制,或兼秽污之气,蕴酿而成,故其病邪,较风温等为重。考《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辰戌之岁,初之气,地乃迁,气乃大温,民乃厉,温病乃作;卯酉之岁,二之气,阳乃布,物乃生荣,厉大至,民善暴死;丑未之岁,二之气,大火正,物承化,温疠大行,远近咸若,湿蒸相薄,雨乃时降;己亥之岁,终之气,流水不冰,地气大发,其病温疠。

按古无瘟字,温瘟义同。所谓厉者,状其气之暴厉,而与寻常有别,即后世所称瘟疫也。瘟疫发病,往往一方相类,如经所云∶远近咸若也。由是可知瘟疫一证,固非吴又可所创论,《内经》已历历言之,仍不出六气错杂所致。而与温病不同者,在厉之一字,岂可谓温病即瘟疫乎?又可复言风寒暑湿等,为天地之常气,瘟疫乃天地别有一种厉气,竟谓瘟疫与六气无涉者,岂天地间六气以外,更有他气,轩歧不知,而又可独知之乎?可见不明六气变化之理,遂亦不辨伏气发病。将春温风温等,概指为瘟疫,既悖经旨,而误后学,其害多矣,可不辨乎?方书又有温毒之名,亦即《经》云温疠之意。曰厉,曰毒,不过状其邪之凶暴,即瘟疫一类,不必另立名目,以省繁惑也。六气中,惟燥金之气多由风热风寒所化,或其人阴虚多火,易成热燥,如《经》云∶秋伤于燥,冬生咳嗽。肺热叶焦,发为痿 之类,当宜清润养阴。

若体质多寒,而成寒燥,则宜温润,如麻黄汤中用杏仁,以润肺燥之类也。除正伤寒遵仲景成法外,其四时杂感,或不出如上所叙五证,而五证所化之病,如疟、痢、疸、痹、痧、胀之类,不一而足。既知病邪源流所自,辨六气变化之理、气血虚实之殊,则权衡论治,自不至于混淆谬误。管见所及,聊陈端绪,尚望海内明贤,诲正为幸。

十七、论温热与风寒各异

一辨其气之异。风主疏泄,寒主凝涩,二气虽有不同,然初皆冷而不热,其中人也,郁而不宣,方其初受在表,自宜温散。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苏羌饮等方,皆散寒之剂,非解热之剂也。温热由伏气而成,热而不冷,其伤人也,立蒸而腐败,初起即宜凉解。栀豉汤(山栀、淡豆豉)、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川连、炙草)、麻杏石甘膏(麻黄、杏仁、生石膏、炙草)、黄芩汤、葳蕤汤(玉竹参、麻黄、杏仁、川芎、青木香、白薇、独活、炙草)、六神通解散(麻黄、生石膏、苍术、黄芩、滑石、甘草、淡豆豉、葱白)等方,皆解热之剂,非散寒之剂也。以解热之剂治风寒,轻则寒中呕利;重则阳陷厥逆。以散寒之剂治温热,轻则衄渴谵妄;重则枯竭亡阴。此气之不可不辨也。

二辨其受之异。风寒从表入里,自皮毛而肌腠,而筋骨,而胸膈胃肠,一层渐深一层,不能越此入彼,故汗不厌早,下不厌迟。为散为和,浅深毫不可紊。以其气皆属冷,必待寒化为热,邪敛入内,方可攻下凉解,否则虚其里气,反引表邪内陷,而成结胸痞利诸症。湿温从膜原而发,温热从血络而发,先踞膜络之中,必内溃而后变九传,由里出表虽出表而里未必全无邪恋,经过之半表,亦未必不为邪伤,故下不厌早,汗不厌迟。为和为解,浅深必不可拘。以其气皆属热,热能作蒸,不必郁变,而此蒸即带彼热,未出表而误温之,始则引热毒燎原,而为斑衄狂喘,末传则伤真阴,为枯槁沉昏厥逆诸危候矣。

三辨其传经之异。温热传经,与风寒不同。风寒从表入里,故必从太阳而阳明,而少阳,而入胃;若温热则邪从中道,而或表或里,惟视人何经之强弱为传变。故伏邪之发,有先表后里者,有先里后表者,有但里不表者,有表而再表者,有里而再里者,有表里偏胜者,有表里分传者,有表里分传而再分传者,有表里三焦齐发者,此谓九传。医必先明九传之理由,而后能治伏邪。试言其要,风寒从表入里,必待渐次闭郁而传变,故在表时不必兼见里症,入里后不必复见表症;温热本从里出表,故见表症时,未有不兼见一二里症者,亦未有不兼见一二半表半里症者。且温热属蒸气,表而里,里而表,原是不常。有里症下之而其邪不尽,仍可出表者;有谵妄昏沉之后,病愈数日,复见头痛发热,复从汗解者,此所谓表而再表,风寒必无是也。更有下症全具,用下药后,里气通而表亦达,头痛发热得汗而解,胸闷心烦暂从疹斑而解,移时复见舌黑心闷,腹痛谵妄,仍待大下而后愈者,此所谓里而再里,风寒必无是也。若夫表里分传,三焦齐发之症,风寒十无一二,温热十有六七,但据传经之专杂为辨。初起专见一经症者属风寒,初起杂见二三经症者属温热;日久而渐传者属风寒,一日骤传一二经,或二三经者属温热。则虽病有变态,而风寒不混于温热,温热不混于风寒,施治自无误矣。

十八、论温热症辨似要义

凡病俱以虚实寒热四字为大纲,温热症何独不然?但虚实寒热之真者易辨,似者难辨。有实症似虚,虚症似实,热症似寒,寒症似热者,不可不细辨也,故特逐论而详述之。

所谓实症似虚者,即以表症论之,头痛发热,邪在表也。其脉当浮,症当无汗,而反自汗,脉无力,用发表药,而身反疼痛,则似虚矣。故人惑于多自汗,而误用桂枝汤者有之;惑于脉无力,而引仲景《太阳篇》发热恶寒脉微弱为无阳,而误用小建中汤者有之;惑于身疼痛,而引仲景若不瘥,身体疼痛,当温其里,误用四逆汤者有之。不知伏邪之在表,其自汗者,邪热自里蒸出于表,非表虚也;其脉无力者,热主散漫,散漫则脉软,非比寒主收敛而脉紧也;身体反疼者,伏邪自里而渐出于表,非比阳虚不任发表也。此在表之实症似虚者也。

又以半表半里论之,寒热往来,胸胁满,邪在半表半里也。其脉当弦,其口当渴,而脉反沉,口不渴,则似寒矣。

故人惑于脉沉,而以胸胁满为太阴,口不渴为内寒,而误用理中汤,不知伏邪之半表半里,其脉沉者,邪伏于膜原而未出表,故脉不浮,非阳虚也。其不渴者,邪未传变,未入胃腑,故不能消水,非内寒也。此半表半里之热症似寒者也。

又以里症论之口燥咽干不得卧,邪在里。其脉当洪,其身当热,其盒饭结,而脉反沉微涩弱,身反四肢厥冷,大便自利,则全似虚寒矣。人惑于脉微涩弱,而用参 者有之;惑于厥逆,而用桂附者有之;惑于自利,而用参、术、干姜者有之。

不知伏邪在里,其脉沉微涩弱者,乃邪热结于肠胃,气不达于营卫也;其身反厥冷者,邪热结于里,而不达于外,气结于下,而不通于上也;其自利者,乃热结旁流也。此在里之实症似虚、热症似寒者也。

总之,温热为伏火,与风寒之寒因大异。故脉症虽有似虚似寒之时,而一一辨其为温热症,则属邪盛而反见虚寒之假象,明眼人不当为其所惑也。

所谓虚症似实者,即以表症论之,头痛、发热、身疼痛、自汗、脉浮大,邪在表也。而屡用清凉表散,其症不减者,非药力之不专,乃正气不能使药力达表,阴液不能随阳气作汗也。此伏邪在表时,虚症之似实者也。气虚者,加参 于表药中即汗;阴虚者,加润剂于表药中即汗。若不知其气血之两亏,而宣表不已,势必暴厥而脱。

更以半表半里论之,胸胁满、耳聋、呕吐、如疟状、脉弦,邪在半表半里也。而屡用和解消导,其症更加者,非药力之不到,乃中焦脾胃伤而气不运,肝阴伤而火更燥也。此伏邪在半表半里时,虚症之似实者也。必合四君、六君(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姜、枣,为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名六君子汤)于和解药中,合四物(当归、生地、芍药、川芎)于清解药中,始能战汗而解。若更消导清解不已,必至胃气绝而死。

更以里症论之,舌苔黄黑裂燥芒刺、胸腹胁脐硬痛,大小便闭、六脉数大,邪在里也。而屡用攻利药,或总不得利,或利后愈甚,乃正气不能传送肠胃,血液不能滋润肠胃,非药力之不峻也。此伏邪传里时,虚症之似实者也。气虚者,助胃以资传送;血枯者,养阴以藉濡滑。气行津化,方得通利。若不知其亏竭,而恣意攻利,必昏沉痿顿而死。

总之,药不中病,则伤正气。伤其下,则正气浮越而上逆;伤其中,则正气虚散而外越。脉症虽有似实似热之时,而一询其来路,若已治之太过,则属气从内夺,正气夺则虚,明眼人当不为其所惑也。

夫一症而虚实互异,用药稍误而生死攸分,将以何者为辨症之把柄乎?曰∶以下列五辨法辨之,则了然矣。而更以曾经误治、与未经误治,辨其伏邪之为实为虚,为实中夹虚,为虚中夹实,则得其大纲,而更得其细目,然后似是而非之症,断不能惑矣。余于各论条下,每症细辨其虚实,而此先详言以通论之者,则以散见诸条,尚恐忽略,故首先总论其吃紧处也。至若寒极似热,则惟伤寒诸症有之,而为温热症之所绝无,故不论及。

十九、论温热五种辨法

一辨气∶风寒之气,从外收敛入内,病无蒸气触人。间有作蒸气者,必待数日后,转入阳明腑症之时。温热及湿温症,其气从中蒸达于外,病即有蒸气触人,轻则盈于床帐,重则蒸然一室,以人身脏腑气血津液,得寒气则内敛,得火气则上炎。温热火气也,人受之自脏腑蒸出于肌表,气血津液逢蒸而败,因败而溢,溢出有盛衰,充达有远近,非鼻观精者不能辨之。辨之既明,治之毋惑。知为温热而非伤寒,则凡于头痛发热诸表症,不得误用辛温发散,于诸里症当清当下者,亦不得迟回瞻顾矣。

二辨色∶风寒主收敛,敛则结,面色多绷结而光洁;温热主蒸散,散则缓,面色多松缓而垢晦。人受蒸气,则津液上溢于面,头目之间多垢滞,或如油腻,或如烟熏,望之可憎者,皆温热之色也。一见此色,虽头痛发热,即不得用辛热发散。一见舌黄烦渴诸里症,即宜攻下,不可拘于下不厌迟之说。

三辨舌∶风寒在表,舌多无苔,即有白苔,亦薄而滑,渐传入里,方由白而黄,转燥而黑。温热一见头痛发热,舌上便有白苔,且浓而不滑,或色兼淡黄,或粗如积粉,或兼二三色,或白苔即燥。又有至黑不燥,则以兼湿挟痰之故,然必按之粗涩,或兼有朱点有罅纹,不可误认为里寒阴结也。治温热者,能先于表症辨之,不用辛温发散,一见里症,即用清凉攻下,斯得之矣。

四辨神∶风寒之中人,令人心知所苦,而神自清,如头痛寒热之类,皆自知之。至传里入胃,始或有神昏谵语之时,缘风寒为病,其气不昏而神清。温热初起,便令人神情异常,而不知所苦,大概烦躁者居多,甚或如痴如醉,扰乱惊悸。

及问其何所苦,则不自知,即间有神清而能自知者,亦多梦寐不安,闭目若有所见,此即谵语之根也。或亦以始初不急从凉散,迁延时日,故使然耳。

五辨脉∶温热之脉,传变后与风寒颇同,初起时与风寒迥别。风寒从皮毛而入,一二日脉多浮,或兼紧兼缓兼洪,无不浮者。传里始不见浮脉,然其至数亦清楚,而不模糊。温热从中道而出,一二日脉多沉。迨自里出表,脉始不沉而数。或兼弦,或兼大,然总不浮,其至数则模糊而不清楚。凡初起脉沉迟,勿误作阴症。沉者,邪在里,迟者,邪在脏也。脉象同于阴寒,而气、色、舌苔、神情,根据前诸法辨之,自有不同者,或数而无力,亦勿作虚视,因其热蒸气散,脉自不能鼓指,但当解热,不当补气。受病之因各殊,故同脉而异断。

二十、温热有外感有伏邪

太阳病,发热而渴为温病,是少阴伏邪、出于太阳,以其热从内发,故渴而不恶寒。若外感温病,初起却有微恶寒者,以风邪在表也;亦不渴,以内无热也;似伤寒而实非伤寒,如辨别不清,多致误治。

二十一、论温病与伤寒病情不同治法各异

冬月伤寒,邪由皮毛而入,从表入里。初见三阳经证,如太阳病,则头项强痛而恶寒之类。三阳不解,渐次传入三阴。其中有留于三阳而不入三阴者;有结于胃腑而不涉他经者;亦有不必假道三阳而直中三阴者。凡此伤寒之证,初起悉系寒邪见象。迨发作之后,渐次化热内传,始有热象。故初起治法,必以通阳祛寒为主。及化热之后,始有泄热之法。

此伤寒病之大较也。若夫温病,乃冬时寒邪伏于少阴,迨春夏阳气内动,伏邪化而为热,由少阴而外出,如邪出太阳,亦见太阳经证,其头项强痛等象,亦与伤寒同。但伤寒里无郁热,故恶寒不渴,溲清无内热;温邪则标见于外,而热郁于内,虽外有表证,而里热先盛,口渴溲黄,尺肤热,骨节疼,种种内热之象,皆非伤寒所有。其见阳明、少阳,见症亦然。初起治法,即以清泄里热,导邪外达为主,与伤寒用药一温一凉,恰为对待。盖感寒随时即发,则为伤寒,其病由表而渐传入里;寒邪郁久化热而发,则为温病,其病由里而郁蒸外达。伤寒初起,决无里热见证;温邪初起,无不见里热之证。此伤寒温病分证用药之大关键,临证时能从此推想,自然头头是道矣。

二十二、论伏气发温与暴感风温病源不同治法各异

同类推荐
  • 小道地经

    小道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西伯利东偏纪要

    西伯利东偏纪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laddin and the Magic Lamp

    Aladdin and the Magic Lamp

    There once lived a poor tailor, who had a son called Aladdin,a careless, idle boy who would do nothing but play all day long inthe streets with little idle boys like himself.This so grieved thefather that he died; yet, in spite of his mother's tears and prayers,Aladdin did not mend his ways.
  • 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

    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重遇栀子花先生

    重遇栀子花先生

    【文案1】都21世纪了?还由父母包办婚姻!孟知寒好不容易从家里逃出来到帝都展开新生活,却差点被酒鬼骚扰,还和失忆的奇怪男子有了纠葛。诶——那就收下当保镖吧。只是没想到,有一天,全能的保镖先生竟然变成了她的未婚夫……----------栀栀:你你你,你到底是谁?阿生:你不记得了?我是你亲自签了“聘用合同”的保镖。栀栀:你骗人!我亲耳听到你对着我的爸妈叫“爸妈”…………阿生:栀栀,到底是你失忆了,还是我失忆了?到底是“处心积虑的设计”?还是一颗真心?【文案2】发誓要独立自由生活的千金女孟知寒孤身一人来到帝都追求梦想,没想到好事的老天主动送了她三位未婚夫候选人。A:冷漠腹黑、人狠话不多的全能总裁B:温柔体贴、亦师亦友的主编大人C:开朗真诚、人缘超好的京城贵公子----------如果你是孟知寒,你会选择哪一个?【阅读指南】有脑小甜文HE积极向上的电视台小实习生X为追妻身兼数职的失忆总裁
  • 下辈子我也保护你

    下辈子我也保护你

    传说,西岳大陆上,神仙一抓一大堆,但凡人却没有多少,神仙与凡人正相反,人间一日,天上一年
  • 小明修仙传

    小明修仙传

    您好,请问小明在你们眼中是什么样的人呢?=======================掌门:“小明是我见过的最有天赋的少年,我在第一眼看到这孩子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他骨骼惊奇,额头上浮现出一朵祥云,当日我就跟我师弟说,这孩子将来肯定非同小可。”师傅:“小明是我见过最聪明的弟子,他从来没有好好上过一节课,课业也从来不在乎,成天只知道调皮捣蛋,但是年终比试的时候他总能名列前茅。”大师兄:“其实小明是我的远房表弟!”小师弟:“明师兄是我的偶像……至今保存着几十张明师兄亲笔签名的符咒,你们如果要的话我可以给你们八折。”奄奄一息的大BOSS:“千……千万不要去惹小明……记住我的话……噗——”老爷爷:“不是每一个修仙的都叫小明。”记者:“小明,你给大家说两句吧。”小明:“咳!我想说的是……求收藏!求推荐!”
  • 紫藤萝下的雨滴

    紫藤萝下的雨滴

    在摩的公园紫藤萝下,我见到了她,那是在雨季;一个人觉得实在无聊,就徒手信步在摩的公园,想一个人静一静,这两天发生了太多的事,觉得很累很累,那种感觉是前所未有的,出来的时候母亲叮嘱了很多次,这么大的雨,你这是在哪里去呢?我说我只想一个人静静,母亲沉默了,我带门出去。
  • 抉择(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抉择(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主人公李高成是反腐败的英雄,他依靠党和群众,最终战胜了集体腐败的中纺领导班子乃至作为更加隐蔽的腐败分子的省级领导干部后台。小说中,故事环环相扣,有复杂的人物,有曲折的情节,更有许多精彩而细腻的对比手法的运用。
  • 空空导弹科技知识(下)(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导弹武器科技)

    空空导弹科技知识(下)(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导弹武器科技)

    导弹是一种依靠制导系统来控制飞行轨迹的可以指定攻击目标,甚至追踪目标动向的无人驾驶武器,其任务是把战斗部装药在打击目标附近引爆并毁伤目标,或在没有战斗部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动能直接撞击目标,以达到毁伤的效果。也就是说,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
  • 东汉末之重生洪烈

    东汉末之重生洪烈

    重生在汉末,汉献帝被董卓带走了。群雄逐鹿了。灭袁术,败袁绍,逐曹操,挖刘备墙角。大乔,小乔,蔡琰,貂蝉,尽收我收。赵云,马超,关羽,张飞,夏侯惇,夏侯渊,尽收麾下!!!!
  • 宠妻入骨:吻安,撩人娇妻

    宠妻入骨:吻安,撩人娇妻

    “我的命理是什么?”矜贵优雅的男人邪肆一笑。“你命里似乎缺了一样东西。”美艳绝伦的女人皱了皱眉,疑惑的开口。“是,我命里……缺你。”……“以你为限,画地为牢,以你之骨,占你命理。”她,神秘惊艳的娱乐圈影后,以一部戏直接封神,背地里执掌乾坤,颠倒风云,一起凶杀碎尸案被她目睹,她卷入了一场阴谋论的圈套,殊不知,惊华绝绝的她早已看透不说透,占骨算命,通灵招魂,鬼神皆避,她和鬼做交易,等价交换。他,帝都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风评极佳,气质清冷淡雅,第一次见面,他便识破了她的身份,而她,却无法猜到这个神秘男人打的主意。后来,因案件而牵扯,酒店里的女尸,拍摄场地的孤魂……PS:求支持,求撩哦~
  • 夏总裁家有娇妻

    夏总裁家有娇妻

    和暗恋对象告白失败后,夏以年在酒吧买醉之后居然和一个陌生男人稀里糊涂的度过了一夜,而对方居然是自己公司新上任的总裁,更不幸的是自己居然怀了他的孩子,腹黑总裁态度时好时坏,对她举动暧昧,动作放肆,夏年年的心好慌,谁来告诉她该怎么办?
  • 嗜血狂妃:废材七小姐

    嗜血狂妃:废材七小姐

    她,二十一世纪的杀手女王“血影”本打算最后一次任务结束之后就隐退,谁知一次失误竟让她穿越到了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倾殇大陆”。既然老天让我重生,那我就做一回冷凝。谁人知道被唤作“血影”的她,冰冷的面具下是怎样柔软的内心,表面上坚强的她,内心是多么的脆弱。这个世界以武为尊,谁又知表面废材的她又是如何的天才。罕有的召唤师,令人尊敬的驯兽师,炼丹师和炼器师,全系魔法师,武者和灵者。在她这都得到了最大的体现。什么神兽武器身边一大堆。他,传说中的邪王,杀人不眨眼,有着严重的洁癖,被世人称作天才的他,遇见了她冷凝,什么杀人不眨眼,什么洁癖全都一边去。看他们如何完虐坏人,称霸整个大陆,做最强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