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991300000007

第7章

在道章第三十二

老子曰:人在道中,道在人中。

李曰:道則大無不包,人則非道不生,故知人在道中也。道有細無不入,物無不在,是知道在人中也。

魚在水中,水在魚中。

劉曰:人之神氣,天地交通也,方彼遊魚,內外資水。

道去人死,水乾魚終。

李曰:此舉喻也。魚之於水,猶人之於道,道在則人存,道去則人亡,水有則魚生,水無則魚死。人鈴須歸道,魚定當歸水,故日人相造乎道,魚相造乎水,水之與道,人之與魚,不可暫失矣。

故聖人自知反歸未生,捐棄僑奢,絕除憂思。

韋曰:捐棄僑奢,然後絕除憂思,憂思既除,然後能反未生,未生既反,則道留而長存也。李曰:自知者不可思須失道也,反歸未生,抱守於本,捐棄僑奢,去泰去甚,絕除憂思,無欲無愁,以道賞心,何憂之有。

是故形隱神留。

劉曰:寂然不動。

天下歸焉。

韋曰:隱,安也,形能安神,故神亦留止於形也。沖曰:同世之形,託死隱變,精神之身,留世化物,天下慕德,皆來從歸也。李曰:凝神九重,故言形隱,道在聖德,故日神留,峴風而至,慕道而來,萬方朝覲,天下歸焉。劉曰:歸其靜也。

無為無事,國實民富,保道畜常,是謂玄同。

李曰:法令滋彰,盜賊多有。不用針智,名日無為。不飾兵戈,名曰無事。不以有為撓物,常以無事安仁,任用賢哲,百姓繁昌國實。卻被走馬,以事桑田,財足穀多,故云民富。守於真正,故云保道。因循日新,是日畜常。保道得道,畜常得常,達於常道,故日冥同也。劉曰:主上無為,群生安業,儲積充實,而民富貴,至理之道如此。

有國章第三十三

老子曰:有國者,其根深也。

韋曰:王參四大,繼天理物,當與道同根無為也。李日以道為根,所得深矣。

天地覆載,萬物畜養,金玉重寶不積留也。

韋曰:天地無為於覆載,故常覆載,是以藏金於山,藏珠於淵,則重寶無所逃其域矣,奚假積留於府藏哉。李曰:夫有國者,宜以道為根,德為本,德無不被,道無不通,為天地之所覆載,保其清寧,萬物之所養育,獲其長久,不須積聚金玉,而金玉自然留止也。劉曰:天地自覆載,萬物自畜養,聖人根深寧極,金玉重寶一氣所須,是棄而不用也。

夫外天地者,有天地。外其身者,而壽命存也。

李曰:外,遺忘也。用之有為而天下失,行道之德而天下存,故言有也。以生為有,愛養傷生,故其身亡也。能忘於身,身將道合,壽命無極,故其身存也。劉曰:夫遺天地者無事,無事者則物歸之,遺形骸者無欲,無欲者則命存矣。夫天地形骸,尚自外之,金玉重寶,何足留意也。

是以君子善人之所不善,喜人之所不喜,樂人之所不樂,為人之所不為,信人之所不信,行人之所不行,是以道德備矣。

李曰:至學之士,學人之所不能學,立行之者,為人之所不能為,為與不為皆為,學與不學皆學,教無不達,理無不通,故日道德備矣。細而言之,常俗小人所好者有為,懷道君子所好者無為,此善人之所不善也。人皆悅於聲色,我獨悅於無聲無色,此喜人之所不喜也。人皆愛於名利,我獨忘於名利,此樂人之所不樂也。人皆作僧愛,我獨作不僧不愛,此為人之所不為也。人皆信邪,我獨信正,此信人之所不信也。人皆行惡,我獨行善,此行人之所不行也。道與俗反,志遠功高,事無不圓,故云備矣。劉曰:善者,善無情也,喜者,喜無事也,樂者,樂無味也,為者,為無為也,信者,信無心也,行者,行道德也。夫此六句亦有義焉,解行不然也,道德不備也。

皆有章第三十四

老子曰:道非獨在我,萬物皆有之。

韋曰:道無不在,豈聖人獨有,而萬物皆無哉!《莊子》云:道在屎溺。屎溺猶有其道,而況萬物者乎。劉曰:所明道無不在,修者得之。

萬物不自知,道自居之。

沖曰:萬物無知,情均芻狗,不知聖匠剖大混一朴,散為無窮之物,不能自知生本,由道氣合生物,道自居之。劉曰:藏諸用也。

眾人皆得神而生,不自知神自生也。

韋曰:但不自知,又不知物,則神道自然冥會也,沖曰:神為生形之本,眾皆得而生,不自知生我者神,神自生我也,劉曰:近在諸身而不能知。

君有德施於百姓,百姓不自知受君之德也。

沖曰:君有無為之德施於百姓,百姓得其自為日用不知,謂我自然,不知受君之德也。韋曰:上不知下,下不知上,上下相忘,乃為道治也。劉曰:功成事遂,百姓皆為我自然也。

是故聖人藏神於內,魄不出也。

沖曰:聖人知生我者神,故養神守身,藏神形內,煉形化魄,合於真神,混而為一,不役魂魄,又何出焉。李曰:魄,寂也,輕躁之徒,其神自離,聖人法道,安靜無為,神不離身,寂然在內,故云不出也。劉曰:靜之至也。

守其母,其子全。

李曰:保道存神,守其母也,於身無害,其子全也。

而民熾盛,保其國也。

劉曰:本固邦寧。

玄虛積充,壽命長也。

沖曰:玄虛者道也,真積妙氣,積充我身,故能飛行空虛,壽命長久也。

人能徒知天地萬物,而不自知其所由生,反命歸本,是大不知也。

韋曰:命者,自然也,本者,道也。我都無知,故能歸一反於自然也。李曰:有靈之中,人最為智,測之於景,親之於天,察之於地,通之物理,無有不知,是稱為智。而不知身由道生,歸根反本,而守愚至死,信命將終,是大不知也。劉曰:謂假學之流,雖復窮教盡藝,辯智多能,奇使異端,規模聖軌,而不悟生之所由,反命歸本之道,而逐於外者,於世雖得其美名,於身是謂愚焉。

治身章第三十五

老子曰:治身之道,先隱天地,靜居萬物之始。

韋曰:隱,安也。先安其身形,如天地之無為,然後能心居萬物之始。始也者,道也。李曰:修身之理,必先忘於形,形有既忘,都無所見,此隱於天地也。然後息心歸本,居於萬物之始也。劉曰:天地尚隱,何所見焉,居物之始,何所有焉。

夫聖人通玄元,混氣思以守其身。

徐曰:聖人常清靜無為,故能通玄元之道,混合神氣,思念真神,以此守真,故能長存久視也。劉曰:開元通而不壅,氣思混而不亂,以此守真,是聖人之道也。

俗人以情愛貪欲以守其身。

劉曰:情愛深於淇渤,貴欲重於丘山,如此守身,愚人之趣也。

此兩者同有物而守其身,其道德各異焉。

劉曰:聖智愚情,兩行相反,俱專事業,為用不同,美惡二途,功滿則方效也。

道德章第三十六

老子曰:道德天地,水火萬物,高山深淵,各有所歸之。

李曰:道德是幽微之理,天地已下,是有形之事,有象之物,猶各有所歸,喻無形之道,若能無心去欲,道亦當自然而至。

夫道非欲於虛,虛自歸之;德非欲於神,神自歸之;

李曰:道既虛無,德亦神妙,虛無神妙,鈴竟清靜,而人若能虛心無身,自然歸道,抱神守妙,自然歸德也。劉曰:虛歸於道,神歸於德,道以虛往,德亦神歸。

天非欲於清,清自歸之;

劉曰:輕清者,上昇也。

地非欲於濁,濁自歸之;

劉曰:重濁者,下沉也。

濕非欲於水,水自歸之;

劉曰:水流濕也。

燥非欲於火,火自歸之;

劉曰:火就燥也。

萬物非欲見於形,形自見之;

劉曰:無相者,不能見也,有形者,不能隱也。

高山大澤非欲於飛烏虎狼,飛烏虎狼自來歸之;

劉曰:羽族毛韋,又歸林藪。

深淵河海非欲於魚鼇蛟龍,魚鼇蛟龍自來歸之;

劉曰:類聚韋分,各有遊處。

人能虛空無為,非欲於道,道自歸之;

劉曰:有用者事竄,無為者道歸。

由此觀之,物性豈非自然哉。

劉曰:物類相感,非由情割。

善惡章第三十七

老子曰:百姓行善者,我不知也;行惡者,我不知也;行忠信者,我不知也。

徐曰:四民皆有自然之性,苟無根性,難可化諭,猶如烏黔鶴白,非染浴之功也。李曰:聖人運慈悲之意,開化導之方,咸令拾惡業而建善因,去虛妄而行忠信。而迷途難曉,失路不歸,各隨生業,任其顛倒,不能虛忘罪福,競生善惡。行善者致賞,行惡者被刑,忠信者則是賢臣,譎詭者便為狂賊,並由行有善惡,而名有是非。本是眾生所為,非聖人所知者也,此為權教,事至自悟,故言不知耳。

是以積善善氣至,積惡惡氣至。

李曰:前以權法,語日不知,任被愚情,恐惡根未絕,故將此實教勤勤曉示。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故知積善善至,積惡惡來,皎然非虛,信之影響。明言此者,心欲拾惡歸善也。劉曰:明聖人無心應物而已,善惡自積,孰知之哉。

是故聖人言,我懷天下之始,復守天下之母,而萬物益宗,以活其身。

李曰:我懷天下之始,抱道也,復守天下之母,含德也。道德在內,為人所尊,故日益宗。物能歸道,道能濟物,人物得存,故云以活其身。劉曰:潔源者流清,守母者子贍。

吾意常不知。

劉曰:知即非守母之道也。

安能知彼行善惡焉。

李曰:聖人內忘於身,則無人無我,故云吾意常不知。外忘於物,亦無善無惡,彼此並皆都忘,何能知彼之行善惡也。劉曰:守母尚自不知,安更知子所作。

積善神明輔成。

韋曰:積善以感神明,神明自然成輔,亦我不知也。

天道猶祐於善人。

韋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亦不知者也。

寂意章第三十八

老子曰:吾道啖怕寂。

韋曰:死灰枯木之謂也。

意死者生,靜而復命也。

韋曰:雖不失其生,意同死人也,故能無時不生,以其意死,寂然,故能復其自然之命也。沖曰:意死,猶灰心也。

生生積浸潤,滋酌留滯。

李曰:靜心息意,以道生生,故曰生生。道流不絕,久潤於身,故云積浸。玄津法水,是謂滋妁。流注己身有礙,故名滯。為道所止,故云留也。劉曰:積聚氣血,將以為身,生生之義如此。

玄冒沾洽。

劉曰:玄冒,謂覆被形骸也。沾洽,謂津汐通流,開諸關豚也。

元氣包之。

李曰:息意有為而生自存,靜心歸道而命自復,以能歸道,為道所覆,故日玄冒。靈液流潤,故日沾洽。人之受生,本緣元氣,愛精保氣,氣不離人,人得氣生,為氣所裹,故日包之。劉曰:生者雖日神功,非氣無以化育。

其根益深。

韋曰:冒,覆也,言萬物之生,積浸和氣之滋汐,留結玄冒而沾洽也。又有元氣裹之,故其根益深,與道同本。沖曰:約,如人手足液也,冒,覆也。學人抱元守一,以其神氣積充,浸潤一身,滋液津洶,留滯百骸,玄道覆燾,沾洽內外,元始道氣,包裹我形,萬氣長存,真神柄鎮,所以生根益深,長生久視也。

乃四固。

劉曰:真性綿邈,形骸不虧。

中無心。

韋曰:得地水大風,故能堅固以成其身。沖曰:塞兌閉門,耳目口鼻四情堅固,塵境不得入,中心空無也。

故能致萬物精華。

韋曰:雖四物成其身,而其中寂然,同於無心,是以萬物精華莫不歸之。李曰:玄道所覆,元氣所包,道遠氣長,故日其根益深。深根寧極,身外則存,四大不毀,乃云四固。忘情虛已,內外清淨,湛然空寂,名日無心。身心既忘,絕諸韋有,契虛無之境,得杳冥之精,故日致萬物精華也。

無極之物,自然來歸之。

沖曰:學道之人,精修行氣,故萬物齊仙,霞精光華,玄景希夷微妙,無極道無自來歸也。

以其空虛無欲固也。

李曰:有形之物,並為贏惡,無極之物,是曰精華,無極精華,是為真道來歸已。何以致然?皆由清靜空虛,所以自然而生矣。

戒示章第三十九

老子曰:喜,吾重告爾,古先生者,吾之身也。

沖曰:老子十號,一號古先生。又《應號記》及《顯逵記》並云:上三皇時,號古先生,此即明老君之身,歷代行化,當過關之時,寓記此言以誡尹公,故稱開導竺乾,指言昇就。及尹公師察受道,傳授五千文,付以九丹訣,又授九室之要,將化西土,昇入太微,欲重訣言以解其惑,故卻告言,古先生者,吾之身也,所以松尹公之疑,示西化之兆矣。後人妄改云,古先生者,吾之師也,一何謬乎!且《帝王年代記》所推老君文王受命之年太歲丁卯,下為周師,昭王時宅關,二十五年癸丑,與尹公說經,二十六年四月,昇入太微,二十九年,尹公會蜀青羊肆,重見老君,遂化西國。後人妄云平、敬、幽、厲、定王之時西入流沙,亦皆謬耳!何者?尹公是周康王大夫,至昭王時,請出為關令,以候老君,非平敬之時明矣。

今將返神,還乎無名。

李曰:無名者,是寂境之常道也。隨機導物,從真起應,名為降德,化綠既息,攝進歸本,故日返神。來則於無象而示有象,還則自有名而返無名,故日還於無名。

絕身滅有,綿綿長存。

沖曰:神者,靈妙之稱也。返靈妙之神,還於玄虛,歸於空寂,無名無形,絕同世之身,滅有形之體,成無上道,綿綿若存也。李曰:息化去應,名日絕身滅有。法身不動,真道凝然,是日綿綿若存。

吾今逝矣,亦返一原。

李曰:逝,往也,老君從束往西,故云逝矣。真法無一,正道唯一,從束而來,還歸於道,是亦返一原矣。

忽焉不見。

劉曰:存亡自在,非常情所測。

斯須,館舍光炎,五色玄黃。

沖曰:館合,往事所歸也。老君在周,和光世俗,微迸徵藏,觀化風塵,藏人於人,人莫之識,欲息述返原,解形逐化,是以忽焉不見。斯須之問,館舍光明,照曜內外,五色玄黃,驚駭視聽也。李曰:斯須,俄頃也。老君神妙不測,道力自然,於有能不有,則忽焉不見,不有而能有,則放光五色,映照十方,示以神變者,令以戒受也。

喜出中庭叩頭曰:願神人復一見,授以一要,得以守元。

沖曰:既睹神變,方知大聖,是以出於庭中,叩頭頓顆,唯願神人重復一見。雖蒙教誨,旨遠途多,莫知所從,故重一要,得以抱一守元也。

即仰視睹,懸身坐空中,去地數十丈,其狀金人,存亡恍惚,老少無常。

李曰:良願既發,玄聖非遠,仰視天上,即睹老君端坐虛空,去地高邈,容儀非彼皓首,形狀純是金身。或無或有,故云存亡恍惚。非大非小,故日老少無常。

曰:吾重誠爾,爾其守焉。

榮曰:再數妙法觀令保道。

除垢止念,靜心守一。

李曰:有為紛累,人問穢濁,浪生分別,妄起愛憎,皆染汙,人咸稱日垢。制情忍色,達有通無,並悉蕩之,故言除也。意無所繁,故云止念。內外弗著,故為靜心,凝神於道,用志不分,故名守一,劉曰:凡非真性者,皆是垢,夫止念慮,眾垢方除,守一不動,真心乃靜也。

眾垢除,萬事畢。

李曰:百惡銷日除,萬善具日畢。

吾道之要,誠警竟即隱。

李曰:前請抱元守一,誡以除垢止念,邪念息,正業興,可以成真,可以得道,可以理家,可以化國,事無不可,故云畢。玄元應物,本在救人,人依教行,理無不濟,物濟人度,德克化給,逐形入寂,故云隱。

喜不知所之,泣涕追慕,退官託疾。

李曰:聖師入妙,莫測所之,仰德故流涕,思慕去於有事,歸以無為,故寄稱託疾也。

棄念守一,萬事畢矣。

李曰:奉戒在心,依經立行,更不外綠,是名守一,有累之塵既盡,無為真道自成,智滿德充,萬行皆備,故云畢矣。

同类推荐
  • 梅道士水亭

    梅道士水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华严大意

    华严大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刚经新异录

    金刚经新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驯悍记

    驯悍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牧令要诀

    牧令要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半颗糖

    快穿之半颗糖

    【其实是慢穿】池竺一个热衷于自己事业的小炮灰,努力让自己在这些狗血的小说世界存活。还曾放出狠话“谈恋爱是不可能谈恋爱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却没有想到,美色诱人实在是抵挡不住诱惑。池竺:啧啧,真香
  • 不完美人生日记

    不完美人生日记

    当人们为了爱情死去活来时,总有一些人因为生活歇斯底里。这个不完美人生,有了你,便焕发万丈光芒。此文又名《不完美总裁追妻记》……追啊追啊追不着,总裁叹:追个老婆怎如此艰难呐!
  • 陌之命

    陌之命

    冷陌兮,是沁昕市有名的杀手女王,却被昔日好友——姚咏伊所杀。有人说她是那命中注定之人,注定要回到她命中注定要去的地方。经过了被姚咏伊暗算而杀掉的冷陌兮,在穿越回属于她那命运的世界之后,回到了她梦寐以求的温馨家庭,但她还会相信感情吗?还会拥有属于她的爱情吗?
  • TFboys之蜜糖初夏

    TFboys之蜜糖初夏

    这素沫沫第一次写作,写不好表生气啦。当一个高冷少女遇上了TFBOYS之后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你你你不是在机场上遇到的那个女生吗?''王源指着莫轩对小凯和千玺说。。“要你管’’‘‘莫轩我。。。。’’小凯结巴地说
  • 快穿系统之男配我来救

    快穿系统之男配我来救

    夏岚作为一个富家千金,衣来张口,饭来伸手,却沦落到要被逼婚,出逃时的突然冲出的一辆车,让她从此告别了这个世界。再次醒来,她就被一个自称系统的拉去各个世界,声称要拯救那些可怜的男配们。于是只能一步步的穿越,却发现,在这趟旅途中,她收获了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她的爱人。最后,当事实揭晓,谁又会最先醒悟过来呢?(坚持1vs1)只有一个男主
  • 玄源变

    玄源变

    “为什么,为什么!”李平指控苍天,父母之仇未报,灭族之恨未血,为什么要他重新坐胎十月,为什么要他的努力一切都付诸流水!“父亲,母亲!”李平看着熟悉的父亲和母亲,热泪盈眶。重生原世家,家族大恨此世报!一切不再留下遗憾!“……”李平看着《源典》金珠喃喃不语,如此逆天的法典带来的居然不是迅猛的修行速度,而是无穷的潜力!伫立山之巅,俯视大地,李平长啸:“看我无限潜力创造的无限可能!”
  • 隐情之养女的报复

    隐情之养女的报复

    她苦苦支撑了八年,八年间受尽侮辱与磨难,心软的她如何去报复,她不是圣人,即使再善良,面对层层的阴谋,面对无法接受的秘密,她早已无力支撑……那样一个男人,那样的完美,身上背负着家族的使命,却依旧将她抱在怀中,温柔的劝慰。有朝一日,仇人匍匐在地,他却捂住她的眼睛,说道“肮脏的人,不需要用我的宝宝忍住恶心的去看”……
  • 网游之杂鱼传说

    网游之杂鱼传说

    总之就是联邦号称研制出一款叫做《虚拟幻想》的游戏,而赵明明则因为一个意外,导致他无法穿戴装备,也无法转职……
  • 叁天叁夜

    叁天叁夜

    大山里的大学生罗辰,放暑假后接到一份特殊的兼职--导游。带领两个美女去距离他们村子不远处的后山村旅游。当未来老婆,亲密的老姐、霸道的老妈和上下铺的死党一起踏上这夏日的旅行。罗辰绝对无法想象,这三天他将会面临怎样的悲惨!
  • 六道佩恩重临末世

    六道佩恩重临末世

    丧尸之王,虫族母皇,魔界之主、阴都鬼帝……无穷无尽的丧尸、虫子、魔种、恶灵……它们将七个人类层层包围。这已是必死之局。“我认栽了。”项天佐的的周身,六道佩恩瞬息扑倒在地,最后的力量聚集在他这个佩恩外道的身上,他的一双淡紫色的六道波纹的轮回眼,散发出无法形容的恐怖杀机:“害我之人,如果有来世,我让你们百倍奉还!”神罗天征!!……项天佐睁开了眼睛,发现他回到了十年之前,末世开始的那一天!以复仇之名,打穿黑暗血世界,杀尽天下负我狗!(作者君的书:《无限之从写轮眼到轮回眼》《毁灭木叶之佩恩霸世》《轮回眼异世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