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69100000001

第1章

总序宗要。开为二门。一通序大归。二别释众品。初门有二。一破邪。二显正

夫适化无方。陶诱非一。考圣心。以息患为主。统教意。以通理为宗。但九十六术栖火宅为净道。五百异部萦见网为泥洹。遂使鹿苑丘墟。鹫山荆蕀。善逝以之流恸。萨埵所以大悲。四依为此而兴。三论由斯而作。但论虽有三。义唯二辙。一曰显正。二曰破邪。破邪则下拯沉沦。显正则上弘大法。故振领提纲。理唯斯二也。但邪谬纷纶。难可备序。三论所斥略辨四宗。一摧外道。二折毗昙。三排成实。四呵大执。问以何义故遍斥众师。答论主究其原。尽其理也。一源不究。则戏论不灭。毫理不尽。则至道不彰。以无源不究。群异乃息。无理不尽。玄道始通。是以斯文遍排众计。问既无法不究。无言不尽应遍排群异。何故但斥四宗耶。答初一为外。后三为内。内外并收。毗昙明有。成实辨空。空有俱摄。斯二为小。方等称大。大小该罗。略洗四迷。则纷累都尽耳。问此之四执优降云何。答外道不达二空。横存人法。毗昙已得无我。而执法有性。跋摩具辨二空。而照犹未尽。大乘乃言究竟。但封执成迷。自浅至深。四宗阶级。问外道邪言可得称破。余为内教。何得亦破。答总谈破显。凡有四门。一破不收。二收不破。三亦破亦收。四不破不收。言不会道。破而不收。说必契理。收而不破学教起迷。亦破亦收。破其能迷之情。收取所惑之教。诸法实相言忘虑绝。实无可破亦无可收。泯上三门归乎一相。照斯四句破立皎然(自此以来总明申破。从此已去别斥四宗)

所言摧外道者。夫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外道多端。略陈其二。一天竺异执。二震旦众师。总论西域九十六术。别序宗要则四执盛行。一计邪因邪果。二执无因有果。三立有因无果。四辨无因无果。问云何名为邪因邪果。答有外道云。大自在天能生万物。万物若灭。还归本天。故云自在。天若嗔。四生皆苦。自在若喜。则六道咸乐。然天非物因。物非天果。盖是邪心所画。故名邪因邪果(自在既尔。七计例然)。难曰。夫善招乐报。恶感苦果。盖是交谢之宅报应之场。以不达义理故生斯谬。又夫人类生人。物类生物。人类生人则人还似人。物类生物物还似物。盖是相生之道也。而谓一天之因产万类之报。岂不谬哉。问云何名为无因有果。答复有外道穷推万物。无所由籍。故谓无因。而现睹诸法。当知有果。例如庄周魍魉问影。影由形有。形因造化。造化则无所由。本既自有。即末不因他。是故无因而有果也。问无因自然此有何异。答无因据其因无。自然明乎果有。约义不同。犹是一执。难曰。夫因果相生犹长短相形。既其有果。何得无因。如其无因。何独有果。若必无因而有果者。则善招地狱。恶感天堂。问曰。有人言。自然有因。自然无因。万化不同。皆自然有。故无同前过。答曰。盖未审察之。故生斯谬。如其精究。理必不然。夫论自者。谓非他为义。必是因。他则非自矣。故自则不因。因则不自。遂言因而复自。则义成杅楯。问云何名为有因无果。答断见之流唯有现在更无后世。类如草木尽在一期。难曰。夫神道幽玄。惑人多昧。义经丘而未晓。理涉旦而犹昏。唯有佛宗乃尽其致。经云如雀在瓶中。罗縠覆其口。縠穿雀飞去。形坏而神走。匡山慧远释曰。火之传于薪。犹神之传于形。火之传异薪。犹神之传异形。前薪非后薪。则知指穷之术妙。前形非后形。则悟情数之感深。不得见形朽于一生。便谓识神俱丧。火穷于一木。乃曰终期都尽矣。后学称黄帝之言曰。形虽糜而神不化。乘化至变无穷。虽未彰言三世。意已明未来不断。问曰。云何名为无因无果。答既拨无后世受果。亦无现在之因故。六师云。无有黑业。无有黑业报。无有白业。无有白业报。四邪之问最为尤弊。现在断善。后生恶趣。问斯之纷谬起自何时。答释迦未兴盛行天竺。能仁既出殄斯谬计。佛灭度后柯条更繁。龙树后兴重加剪伐

次排震旦众师。一研法。二核人。问曰。天竺四术既是外言。震旦三玄应为内教。答释僧肇云。每读老子庄周之书。因而叹曰。美即美矣。然栖神冥累之方犹未尽也。后见净名经。欣然顶戴谓亲友曰。吾知所归极矣。遂弃俗出家。罗什昔闻三玄与九部同极。伯阳与牟尼抗行。乃喟然叹曰。老庄入玄故。应易惑耳目。凡夫之智。孟浪之言。言之似极。而未始诣也。推之似尽。而未谁至也。略陈六义明其优劣。外但辨乎一形。内则朗鉴三世。外则五情未达。内则说六通穷微。外未即万有而为太虚。内说不坏假名而演实相。外未能即无为而游万有。内说不动真际建立诸法。外存得失之门。内冥二际于绝句之理。外未境智两泯。内则缘观俱寂。以此详之。短羽之于鹏翼。坎井之于天池。未足喻其悬矣。秦人疑其极。吾复何言哉。问伯阳之道道曰太虚。牟尼之道道称无相。理源既一则万流并同。什肇抑扬乃谄于佛(此王弼旧疏以无为为道体)。答伯阳之道道指虚无。牟尼之道道超四句。浅深既悬。体何由一。盖是子佞于道。非余谄佛。问牟尼之道道为真谛。而体绝百非。伯阳之道道曰杳冥。理超四句。弥验体一。奚有浅深(此梁武帝新义。用佛经以真空为道体)。答九流统摄。七略该含。唯辨有无。未明绝四。若言老教亦辨双非。盖以砂糅金。同盗牛之论(周弘政张机并斥老有双非之义也)

核人第二。问佛名大觉。老曰天尊。人同上圣。法俱妙极。苟欲存异。将非杜不二之玄门伤得一之渊府哉(盖是道士用三洞灵宝等经立义)。答悉达处宫方绍金轮圣帝。能仁出俗遂为三界法王。老为周朝之柱史。清虚是九流之派。子若欲令人一法同。何异堆阜共安明等高。萤烛与日月齐照。问同人者之五情。异人者之神明。迹为柱史。本实天尊。据实而谈。齐之一贯。答汉书亦显品类。以伯阳为贤。何晏王弼称老未及圣。设令孔是儒童。老为迦叶。虽同圣迹。圣迹不同。若圆应十方八相成佛。人称大觉。法名出世。小利即生人天福善。大益即有三乘贤圣。如斯之流为上迹也。至如孔称素王说有名儒。老居柱史谈无曰道。辨益即无人得圣。明利即止在世间。如此之类为次迹矣

折毗昙第二。一立宗。二破斥。有萨卫门人。序其宗曰。阿毗昙者名无比法。无漏慧根会理隔凡。其功冠绝。故云无比。超四执之外。越三界之表。群圣之所赞叹。六道之所归崇。敢有抗言。当屈之以理。问夫欲立理。先须序宗源。未知毗昙凡有几种。答部类甚多。略明其六。一者如来自说法相毗昙。盛行天竺不传震旦。二者邻极亚圣名舍利弗。解佛语故造阿毗昙。凡二十卷。传来此土。三者佛灭度后三百余年。有三明六通大阿罗汉。姓迦旃延。造八犍度。凡二十卷。传来此土。所言八者。一杂。二使。三智。四业。五大。六根。七定。八见。言犍度者。翻之为聚。以其八义各有部类。因之为聚也。四者六百年间有五百罗汉。是旃延弟子。于北天竺共造毗婆沙释八犍度。毗婆沙者。此云广解。于西凉州译出。凡有百卷。值兵火烧之。唯六十卷现在。止解三犍度也。五者七百余年有法胜罗汉。嫌婆沙太博。略撰要义作二百五十偈。名阿毗昙心。凡有四卷。亦传此土。六者千年之间有达磨多罗。以婆沙太博四卷极略。更撰三百五十偈。足四卷合六百偈。名为杂心也。其间复有六分毗昙。释论云。目连和须密及余论师共造。并不传此土。唯众事分毗昙是六内之一。此土有之。复有甘露味毗昙二卷。未详作者。并传此土。毗昙虽部类不同。大宗明见有得道也

破斥第二凡有十门。一乖至道。二扶众见。三违大教。四守小筌。五迷自宗。六无本信。七有偏执。八非学本。九弊真言。十丧圆旨。盖无比之名有余。所明之理不足。非但远乖方等。亦近迷三藏。略举十门显其虚实。乖至道者。夫道之为状也。体绝百非。理超四句。言之者失其真。知之者反其愚。有之者乖其性。无之者伤其体。故七辨辍音。五眼冥照。释迦掩室。净名杜口。岂可以有而为道哉。第二扶众见。然道实非有。遂言见有得道。乃是见有。非见道也。故净名云。法名无染。若染于法。乃是染着。非求法也。又夫见有者名为有见。非见道矣。故法华云。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问若执有无。此有何失。答正观论云。浅智见诸法若有若无等。是则不能见灭见安隐法。于彼有大过矣。第三违大教。思益经云。于未来世有恶比丘。说有相法得成圣道。佛垂此敕悬诫将来。既曰恶人。理是邪说。违背大教。宜须破之。第四守小筌。夫为未识源者。示之以流。令寻流以得源。未见月者。示之以指。令因指以得月。穷流则唯是一源。亡指则但是一月。盖是如来说小之意也。而毗昙之徒执固小宗不趣大道。守筌丧实。故造论破之。第五迷自宗。诸圣弟子有所述作。本为通经。而阿含之文亲说无相。故善吉观法空而悟道。身子入空定而佛叹。阿毗昙人但明见有。故自迷本宗。第六无本信。文殊问经云。十八及本二皆从大乘出。无是亦无非。我说未来起。十八者。谓十八部异执也。及本二者。根本唯二部。一大众部。二上座部。而阿毗昙是十八部内萨婆多部。从大乘出。即大为小本。而执小之流闻大乘不信。是以破之。问何以知执小之人不信大法耶。答智度论云。旃延弟子答龙树云。我闻大乘心不都信。故外国执小乘者与学大乘人分河饮水。第七有偏执。大集经云。虽有五部。并不妨如来法界及大涅槃。而阿毗昙人保执自宗排斥他说。便违法界拒大涅槃。累障既深。宜须伤叹。第八非学本。大品经云。欲知四缘。当学般若。外人问龙树云。欲学四缘。应学毗昙。云何乃学般若。论主答曰。初学毗昙似如可解。转久推求则成邪见。问曰学毗昙云何乃成邪见。答若言四缘生诸法者。谁复生于四缘。若四缘更从他生。则他复从他。如是无穷。若其四缘自然而有不从他生者。万物亦应不由四缘。当堕无因。故从则无穷。穷则无因。由此二门则不信因果。故久学毗昙成于邪见。第九弊真言。大集经云。甚深之义不可说。第一义谛无声字。陈如比丘于诸法获得真实之知见。本起经云。頞鞞沙门即五人之一。为身子说偈云。一切诸法本。因缘空无主。息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身子闻之即得初果。寻大小二经。皆明见空成圣。而阿毗昙谓观有得道。故隐覆真言。第十丧圆旨。涅槃经云。欲令众生深识真谛。是故如来宣说于俗。若使众生不因俗谛而识真者。诸佛如来终不说俗。毗昙之流虽知俗有。不悟真空。既惑真空。亦迷俗有。是故真俗二俱并丧

同类推荐
  • A Cumberland Vendetta

    A Cumberland Vendett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叠山集

    叠山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林灵素传

    林灵素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希澹园诗集

    希澹园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凤凰台记事

    凤凰台记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国民校草带回家

    国民校草带回家

    【此坑已弃,勿入!感谢收藏点击的读者大大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感情是可以用来回忆的,而安好这辈子遇见的最狂不过肖泽扬,最暖不过林耀阳,最美不过秦天。所以在多年以后的某一天安好再次跟秦天说这句话时,他回答道:“这个世界上,任何的感情都值得去回忆,比如你。”
  • 元末群侠传

    元末群侠传

    朱重八年幼便失去双亲,长大后与年幼时的青梅竹马,相爱相杀。杨顶天即是一代大侠之后,年少的叛逆即又无意间伤害到了双亲。一位无名之辈,一位大侠之后!后续展开一场为国为民,儿女情长的爱恨情仇的故事,一个力挽狂澜最后为一位君王,一个为了道义放弃江山和心爱的人选择诗与远方…………
  • 母亲的故乡

    母亲的故乡

    本书的大多数篇章以“卢村”为故事发生地,时间跨度数百年,或明清朝代,或近当代,客观地再现了那片土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刻画了一个个极富张力又个性鲜明的人物,如命运坎坷的张春花、欲壑难填的龚茂才、耿直善良的卢比邻等,他们的精神世界和生存环境,都涓涓溶入到作者笔下。
  • 一本万历

    一本万历

    大明隆庆六年,某外科医生魂穿到一个叫凌远的十七岁少年身上,怀揣淘宝网开荒种地,打怪升级,且看他如何调*教出一个不一样的朱翊钧,开创一个不一样的万历盛世。
  • 彼岸花的祝福

    彼岸花的祝福

    当神界圣女遇到风链校草时会擦出怎样的恋爱火花?当她伤心欲绝时他为她擦去泪花;当她开心时他会看着她笑。面对圣女这个身份,他们又将如何选择?
  • 若繁华殆尽,注定一世孤独

    若繁华殆尽,注定一世孤独

    他答应过教她学钢琴,她许诺过以后只画他一人的肖像,每个人都有一段悲伤,她与他亦是如此,几番蹉跎,他又出现在她的身边……
  • 甜婚蜜爱:刁蛮小妻难驯服

    甜婚蜜爱:刁蛮小妻难驯服

    初见:她18岁,他29岁。她戏谑的同他调情,称他为大叔再见:他一砸重金将她圈养,她才恍然发现,他除了是她的金主,还有一个她未来姐夫的身份。她深陷他的“男色”,被他致命的吸引,沉沦,他对她极尽宠爱,入骨温柔。当她失了心,越了界,他的情逐渐止步,一场爱情的拉锯战,让她遍体鳞伤。她对他极尽试探,撩拨他的底线,可最终,她换来的是锒铛入狱……"
  • 有一种口才叫幽默(第2版)

    有一种口才叫幽默(第2版)

    幽默是一门说话的艺术,是好口才的典型反映,也是人的能力、意志、个性、兴趣的综合体现。它能表现说话者的风度、素养,能把一颗颗散乱的心吸入磁场,让别人的脸上绽放欢乐的笑容。本书对幽默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用简明流畅的文字和趣味十足的故事告诉读者幽默与生活、工作以及做人、做事的关系,告诉读者幽默有哪些技巧、如何掌握这些技巧。相信本书定会给读者提供一个认识幽默、运用幽默、享受幽默的窗口。
  • 某中二少年的日常

    某中二少年的日常

    本书讲的是一个想要守护什么东西的中二少年的故事。至于这个中二少年想要守护的东西,是初心?尊严?笑容亦或是日常……少年不清楚,或许都不对,又或许都对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