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69100000004

第4章

次别明造论缘起。然所以造论者。如上所明。如来为失道故说经。论主为迷经故造论。为失道故说经。此是根本失。论主为迷经故造论。此是枝末失。又佛为失道者说经。此失谓一往失。论主为迷经故造论。此失即失中更起失。所以然者。以其迷道此是一失。如来说经为令入道。而复迷经故是失中失也一往之失谓利根人。闻经即悟。失中之失谓钝根人也。问何等是迷经之人。答即是诸部异执。言诸部异执者。或二部或五部。或十八部。或二十部。或五百部。言二部者。如来二月十五日入涅槃。诸圣弟子四月十五日于王舍城只阇崛山中结集三藏。尔时即有二部名字。一上座部。谓迦叶为上座。迦叶上陈如一夏。为佛以法付属迦叶名上座部也。迦叶所领但有五百人。依智度论则有千人。二大众部。即界外大众。乃有万数。婆师波罗汉为主。此云泪出。常悲苦众生而泪堕也。即五比丘中之一人而年大迦叶。教授界外大众。所以有二众。迦叶有五百罗汉。前入界内结集三藏。后多人来结集三藏。迦叶并不许之。有二因缘。一者五百皆聪明人故。二者已羯磨竟故。依智度论。阿阇世王但设千人食。故余人来不得。从是以来至佛灭度后百一十六年。但有二部名字未有异执。百一十六年外有舶主儿名摩诃提婆。端正聪明作三逆罪。后入佛法。凡有二事。一者取诸大乘经内三藏中释之。诸阿罗汉结集法藏时。已简除此义。而大众部用此义。上座部不用之。因尔起诤遂成二部。二者摩诃提婆自作偈言。余人染污衣。无明疑他度。圣道言所显。是诸佛正教。以此一偈安置戒后。布萨诵戒竟亦诵此一偈。此偈有五事。一余人染污衣者。提婆不净出污衣。而诳弟子言。我是阿罗汉。实无不净。但是天魔女以不净污罗汉衣。故云余人染污衣。然此一语有虚有实。其实是凡夫。诳弟子说如上事。是故为虚。魔女实能以不净污罗汉衣。是故为实。其众诤其所说。或虚或实。故分二部。二云无明者。然罗汉乃无三界受生无明。而有无知习气无明。故云无明。时众或言罗汉有无明。或言无无明。因此起诤故分二部。三云疑者。须陀洹果乃于三解脱门无疑。而于外事有疑。故云疑也。四他度者。钝根初果而不自知得初果。问善知识。善知识为说。于三宝四谛无疑。是初果相。其自观察方知得初果。故云他度。五圣道言所显者。然得圣道时。亦有言所显。如身子当口诵偈时即得初果。故云言所显。时众诤此五义。或是或非。故成二部也。问此二部执何义异耶。答义异乃多。今略明其一。大众部执生死涅槃皆是假名。上座部执生死涅槃皆是真实。至二百年中。从大众部又出三部。于时大众部因摩诃提婆私度住央崛多罗国。此国在王舍城北。此部将华严般若等大乘经杂三藏中说之。时人有信者。有不信者。故成二部。不信者唯言阿难等三师所诵三藏此则可信。自三藏外诸大乘经皆不可信。复有信大乘者有三因缘。一者尔时犹有亲闻佛说大乘法者。是故可信。二者自思量道理应有大乘。是故可信。三者信其师故。是故可信。言三部者。一一说部。此部执生死涅槃皆是假名。故云一说。二出世说部。此部言。世间法从颠倒生业。业生果。故是不实。出世法不从颠倒生。故是真实。三灰山住部。前二从执义受名。此因住处为目(此山有石。堪作灰。此部住彼山中修道。故以为名)。其执毗昙是实教。经律为权说故。彼引经偈云。随宜覆身。随宜饮食。随宜住处。疾断烦恼。随宜覆身者。有三衣佛亦许。无三衣佛亦许。随宜饮食者。时食佛亦许。非时食亦许。随宜住处者。结界住亦许。不结界亦许。疾断烦恼者。佛意但令疾断烦恼。此部甚精进过余人也。至二百年中。从大众部内又出一部。名多闻部。大众部唯弘浅义弃于深义。佛在世时有仙人。值佛得罗汉。恒随佛往他方及天上听法。佛涅槃时其人不见。在雪山坐禅。至佛灭度后二百年中。从雪山出觅诸同行。见大众部唯弘浅义不知深法。其人具足诵浅深义。深义中有大乘义。成实论即从此部出。时人有信其所说者。故别成一部。名多闻部。于二百年中。从大众部更出一部。名多闻分别部。佛在世时。大迦旃延造论解佛阿含经。至二百年。大迦旃延从阿耨达池出。更分别前多闻部中义。时人有信其所说者。故云多闻分别部。于二百年满有一外道。名大天。尔时摩伽陀国有优婆塞。大弘佛法。诸外道为利养故。皆剃头出家。便有贼住比丘。大天为贼住主。大天身自出家。所度弟子依大天众出家受戒。尔时众人共诤斯事。上座部云。和上无戒及破戒。阇梨有戒。大众亦有戒。受戒则得。戒从大众得。大众知和上无戒。而与共受戒者。大众得突吉罗罪。问戒既不从和上得。何故称和上名。答欲令受戒后和上摄录教诲弟子耳。萨婆多用此解。余部言。和上无戒及破戒。大众有戒则不得戒。戒从和上得故。因此诤论遂不容大天。徒众因尔别住山间。于此山间执义又异。故有支提山部及北山部。佛得道及******处。大众处名支提。此处有山。名支提山。于彼山北别有山。名北山部也。大众部合别数。或五或七或八。言五部者。初一说部。二出世说部。三灰山住部。此初破成三也。次多闻部。次多闻分别部。故成五部。言七部者。因外道分成二部。谓支提山部及北山部。前五因内执起。后二因外道起。故成七部。言八部者。则数根本大众部也。次上座弟子部者。佛灭度后。迦叶以三藏付三师。以修多罗付阿难。以毗昙付富楼那。以律付优婆离。阿难去世。以修多罗付末田地。末田地付舍那婆斯。舍那婆斯付。优婆掘多。优婆掘多付富楼那富楼那付寐者柯。寐者柯付迦旃延尼子。从迦叶至寐者柯二百年已来无异部。至三百年初。迦旃延尼子去世。便分成两部。一上座弟子部。二萨婆多部。所以分成二部者。上座弟子但弘经。以经为正。律开遮不定。毗昙但释经。或过本或减本。故不正弘之。亦不弃舍二藏也。而萨婆多谓毗昙最胜。故偏弘之。从迦叶至掘多。正弘经。从富楼那稍弃本弘末。故正弘毗昙。至迦旃延大兴毗昙。上座弟子部见其弃本弘末。四过宣令遣其改宗。遂守宗不改。而上座弟子部移往雪山避之。因名雪山住部。三百年从萨婆多出一部。名可住子弟子部。即是旧犊子部也。言可住子弟子部者。有仙人名可住。有女人。是此仙人种。故名可住子。有阿罗汉。是可住女人之子。故名可住子。此部是此罗汉之弟子。故名可住子弟子也。舍利弗是罗睺罗和上。罗睺罗是可住子和上。此部复是可住子之弟子。舍利弗释佛九分毗昙名法相毗昙。罗睺罗弘舍利弗毗昙。可住子弘罗睺罗所说。此部复弘可住子所说也。次三百年中从可住子部复出四部。以嫌舍利弗毗昙不足。更各各造论取经中义足之。所执异故。故成四部。一法尚部。即旧昙无德部也。二贤乘部。三正量弟子部。有大正量罗汉。其是弟子。故名正量弟子部。此三从人作名。四名密林部。从住处作名也。三百年从萨婆多部复出一部。名正地部。有婆罗门。是国师名。正地部善解四韦陀。出家得罗汉。取四韦陀好语庄严佛经。执义又异。时人有信其所说。故别为一部。三百年中从正地部又出一部。名法护部。其本是目连弟子。得罗汉恒随目连往****中。有所说法皆能诵持。自撰为五藏。三藏如常。四咒藏。五菩萨藏。有信其所说者。故别成一部也。三百年中从萨婆多部又出一部。名善岁部。迦留陀夷是其父。及多比丘尼是母。七岁得罗汉。值佛闻法皆能诵持。撰集佛语次第相对。破外道为一类。对治众生烦恼复为一类。时人有信其所说者。故别为一部也。三百年中从萨婆多部又出一部。名说度部。谓五阴从此世度至后世。得治道乃灭。亦名说经部。谓唯经藏为正。余二皆成经耳。从上座部都合有十一部。大众部有七部。合成十八部。足根本二部为二十部。而罗婆多传有异世五师。有同世五师。异世五师者。一迦叶。二阿难。三末田地。四舍那婆斯。五优婆掘多。此五人持佛法藏各得二十余年更相付属。名异世也。同世五师者。于优婆掘多世即分成五部。一时并起。名同世五师。一昙无德。二摩诃僧祇。三弥沙塞。四迦叶维。五犊子部。又大集经亦明五部。而文殊师利经部执论及罗什分别部论。此三皆明二十部。所以有五部复有二十部不同者。取其始终异执故有二十。取其当世盛行故但说五部。而言五部一时起者。则与上二十部义相违。或可见闻各异故也。所言五百部者。智度论释般若信毁品云。佛灭度后五百岁后。有五百部。不知佛意为解脱故。执诸法有决定相。闻毕竟空如刀伤心。龙树提婆为诸部异执失佛教意故。造论破迷也。问论主为并破诸部。亦有不破耶。答凡有四句。一破而不取。若是诸部所说乖大小乘经自立义者。则破而不取。故智度论呵迦旃延弟子云。三藏无此说。摩诃衍中亦无此说。盖是诸论义师自作是说。即是其事。二取而不破。如文殊问经云。十八及本二皆从大乘出。无是亦无非。我说未来起。三亦破亦取。破诸部能迷执情。收取诸部所迷之教。四不破不取。就正道门。未曾有破。亦无所取也

次明诸部通别义。论有二种。一者通论。二者别论。若通破大小二迷。通申大小两教。名为通论。即中论是也。故前二十五品破大迷申大教。后两品破小迷申小教。二者别论。别破大小迷。别申大小教。名为别论。如摄大乘论地持论等。谓大乘通论。十地论智度论等。大乘别论。如成实论等。通申三藏。谓小乘通论。马鸣菩萨师名胁比丘。造四阿含优婆提舍。别释修多罗藏。善见毗婆沙别释毗尼藏。智度论云。八十部律八十部毗婆沙释之。善见律别释师子国要。用十诵律。舍利弗别释佛九分毗昙。如此别释三藏故。是小乘别论。就三藏中复有通别。若具释一藏名为通论。别释一藏中一部名为别论也。问中论既通释大小。应名大小通论。不得名为大乘论也。答虽释大小。但为显大故是大乘论。所以然者。以初分明大乘。中分明小乘。后分还明大乘故。以是义故名大乘论耳。问十二门论是何论耶。答是大乘通论。以始终破于大迷。通申大教。无破小迷别申于小教故。是大乘通论也。问百论复云何。答百论通破障大小之邪。通申如来大小两正。故是大小通论。但始终为明大乘故。属大乘通论耳

次明众论立名不同门。众论立名凡有三种。一从法为名。如成实论等。实谓四谛之理。成谓能成之文。故云为成是法故造斯论。谓从法立名也。二从人立名。如舍利弗阿毗昙等。智度论云。犊子道人受持此毗昙。亦名犊子毗昙也。三从喻立名。如甘露味毗昙等。亦如诃梨跋摩师鸠摩罗陀造日出论等也。四论立名。并是从法。非人非喻。就中自开四种。大智度论从所释之经立名。大谓摩诃。智谓般若。度谓波罗蜜。论释经题。故从所释为名。中论从理实立名。十二门从言教为目。百论从偈句为称也。若通而为言。四论通显中道理实。并得就理立名。四论同有言教开通理实。并得以教为称。同有偈句。通得从偈立名。今欲互相开避。故有四部差别。所以立名不同也

同类推荐
  • 善俗要义

    善俗要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五门禅经要用法

    五门禅经要用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修西辑要

    修西辑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诸经要略文

    诸经要略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拯救崩坏女主

    拯救崩坏女主

    嗯?这女主怎么回事,这不是我认识的宝贝女儿!这女主又是怎么回事,你不是在认真搞事业吗?······沐西晨:这些女主都怎么了?系统:小沐沐,她们都崩坏了w(?Д?)w
  • 我在末日恋个爱

    我在末日恋个爱

    一切的一切都要从一起爆炸开始??后背隐藏着什么秘密
  • 重生小三事务所

    重生小三事务所

    先是遭遇背叛,然后被当街行凶的小偷刺伤她还没来得及感叹下悲惨的命运就回到了七年前自家的浴缸里原本只是想找个好工作重新生活,却是阴差阳错的进了个小三事务所打击小三?捍卫婚姻?化解情人间的误会?听起来感觉还不错,且就让她来看看这人世间的小三们到底是有着怎样的三头六臂吧……
  • 复刻者

    复刻者

    为自保所诞生的"兵器",却将剑指向了自己。没人知道,千年前人类是如何克服那场近乎毁灭文明的灾难,政府那丑恶面具逐渐揭开。而归来的复仇者们,举起了屠刀。。。。是想做一把强大的兵器,还是面对愚懦的自己。是怨天尤人,还是奋起一搏?当生命变得廉价,一切被利益取代。即使在危机之下,人类仍是互相残杀。
  • 悦宸禄

    悦宸禄

    某茶楼内。“啪”只听那正堂上惊木一拍,一老者打开折扇闭上眼摇头晃脑道:“今日我们便继续说那相府嫡小姐之事。话说那嫡小姐……”怎知堂下此时正坐着一对璧人--某悦“夫君啊,你说这老头到底从哪听来的这些事,怎的好似比我还清楚呢?嗯,要好好欣赏一下自己当年的风采了。”某男主“那娘子可是听仔细了,看着老头还能不能说出娘子半分当年的风采。”众人内心:“哪里来的江湖疯子天天跑这撒狗粮……”Ps:诚邀谢必安倾情合作,是的呗本书乃合作完成,望大家多多支持,有啥意见欢迎评论
  • TFboys铃兰花语

    TFboys铃兰花语

    一场学习上的偶遇,促成一段美好幸福,但这幸福来得太不容易,以前抓不住,想要;现在抓住了,却是茫然,这幸福,到底是要还是不要呢。幸福太多,却不知道怎么珍惜,到底能否把握住这种来之不易的幸福。
  • 玄霸天下

    玄霸天下

    “我有百年难见的天才体质,你怎么跟我比。”天才倨傲的开口说道。楚凡翻了翻白眼,淡淡的说道。“我有极致血脉!”“我……”天才张了张嘴,攥着拳头怒声道。“我的师门是大陆上数一数二的门派!”“我有极致血脉。”楚凡笑眯眯的说道。天才怒火冲天,微顿了一下,旋即冷笑说道。“我有师门为我提供的数不尽的天才地宝!”“没关系。”楚凡一脸人畜无害的笑容,乐呵呵的说道。“全抢过来,就是我的了。”
  • 无回之刃

    无回之刃

    杀伐道路,无法回头,染血之刃,无法丢弃。
  • 海盗之谜

    海盗之谜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海盗世家的先祖;盛世海盗的维京时代;加勒比海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海盗与殖民史;海盗世家的旁系子孙;海盗家族的历代根据地;海盗世家的名人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