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209500000008

第8章 要做就做到最好

不论您过去对工作的态度究竟如何,都并不重要,毕竟那都已经成为过去,重要的是,从现在起,您未来的态度将如何?

有许多人并不热爱自己已有的工作岗位,这样的话,将工作做得出类拔萃是很难的;其实,当你不重视一份工作时,这份工作也不会重视你,反之亦然。

在公司中,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做得已经足够好了,真的是这样吗?你真的已经做到尽善尽美了吗?你真的已经发挥了自己最大的潜能了吗?

1、做一名优秀的员工

如果我曾经或多或少地激励了一些人的信念,如果我的工作,曾经或多或少地扩展了人类的理解范围,因而给这个世界增添了一分欢乐,那我也就感到满足了。

——爱迪生

一位心理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为了实地了解人们对于同一件事情在心理上所反映出来的个体差异,他来到一所正在建筑中的大教堂,对现场忙碌的敲石工人进行访问。

心理学家问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这个工人很烦躁:“在做什么?你没看到吗?我正在用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来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而这些石头又特别的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这真不是人干的工作。”

心理学家又找到第二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

第二位工人无奈地答道:“为了每周500元的工资,我才会做这件工作,若不是为了一家人的温饱,谁愿意干这份敲石头的粗活?”

心理学家问第三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

第三位工人眼中闪烁着喜悦的神采:“我正参与兴建这座雄伟华丽的大楼。落成之后,这里可以容纳许多人来工作,虽然敲石头的工作并不轻松,但当我想到,将来会有无数的人来到这儿,快乐工作,心中就感到特别有意义。”

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环境,却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态度,第一种工人,是完全被动的人。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他将不会得到任何工作的眷颐,甚至可能是生活的弃儿。

第二种人,是麻木的、对工作的概念只有钱的人:对他们抱有任何指望肯定是徒劳的,他们抱着薪水而工作的态度,为了工作而工作;他们不是企业可依靠和领导可信赖的员工。

该用什么语言赞美第三种人呢?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丝毫抱怨和不耐烦的痕迹,相反,他们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他们充分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荣誉,同时,因为他们的努力工作,工作也带给了他们足够的荣誉。他们就是我们想要的那种员工,他们是最优秀的员工。

第三种工人,完美地体现了工作的哲学。自动自发,自我奖励,视工作为快乐。相信这样的工作哲学,是每一个团队都乐于接受和推广的。持有这种工作哲学的员工,就是每一个企业所追求和寻找的员工。他所在的企业、他的工作,也会给他最大的回报。

或许在过去的岁月里,有的人时常怀有类似第一种或第二种工人的消极看法,每天常常谩骂、批评、抱怨、四处发牢骚,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丝毫激情,在生活的无奈和无尽的抱怨中平凡地生活着。

不论您过去对工作的态度究竟如何,都并不重要,毕竟那都已经成为过去,重要的是,从现在起,您未来的态度将如何?

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一个进入军营的战士,在他们的心中,都埋藏着一个当将军的梦想。若非如此,他们就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士兵。同样的,在企业里也有许多这样的优秀员工。

比尔·盖茨时常被问及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员工,于是他总结出了他认为“最好最杰出”员工的10个共同特征:

第一,你必须对自己所在公司或部门的产品具有起码的好奇心!你必须亲自使用自己公司的产品。

第二,在与你的客户交流如何使用产品时,你需要以极大的兴趣、热情和执著打动客户,了解他们欣赏什么、不喜欢什么。你也必须清醒地知道你公司的产品有哪些不足,或哪里可以改进。

第三,当你了解了客户的需求后,你必须乐于思考如何让产品更贴近并帮助客户。

第四,作为一个独立的员工,你必须与公司制定的长期计划保持上海市一致。员工需要关注其终身的努力方向,如提高自身的能力。这种自发的动机是需要培训的,但却也是值得花精力去考虑的。

第五,在对周围事物具有高度洞察力的同时,你必须掌握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六,你必须能非常灵活地利用那些有利于你发展的机会。

第七,一个好的员工会尽量去学习了解公司业务动作的经济原理,为什么公司的业务会这样运作?公司的业务模式是什么?如何才能盈利?

第八,好的员工应关注竞争对手的动态。

第九,好的员工善于动脑子分析问题,但并不局限于分析。他们知道如何寻找潜在的平衡点,如何寻找最佳的行动时机。

第十,不要忽略了一些必须具备的美德,如诚实、有道德和刻苦。

看过这10个特征,我们会发现,一个人要拒绝平庸、选择完美,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就必须具备一种敬业的精神,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一种服从上级的心态和一种对公司忠诚的理念。

2、一次只做一件事

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次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马克·吐温

一次只做一件事,犹如沙漏里一次只通过一粒沙。

一次处理一件事,一个时期只有一个重点。不要将心力分散在太多的事情上,那样会降低效率徒增烦恼。因为脑里太多信息会导致阻碍思考,就像电脑塞满了处理命令,会导致运行缓慢甚至死机。

为了让你的大脑一次只想一件事,你需要清除一切分散注意力、产生压力的想法,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主要专注的事情上,让你的思维完全地进入当前的工作状态。

你需要把你想做的事情想象成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小抽屉而不是一排抽屉。你的工作只是一次拉开一个抽屉并满意地完成抽屉内的工作,然后推同抽屉,并不再想它。

你还要了解每一项任务你所承担的责任,了解你自己的极限,如果你不能很好地掌控你自己,你就会效率低下,而且影响到工作的快乐。

为了增加你的效率,你也许需要同公司内部相关人员或咨询师进行面对面的坦率交流和协商。这会让你的工作更有效率,公司里的相关人员也会在交谈中有所收获!

能够将你的身体与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厌倦的能力,就是专注!

专注是医治工作狂躁症和工作厌恶症的良方,因为当一个人集中精力专注于眼前的工作时,就会减轻其工作压力,做事才不会觉得厌倦,也不会再风风火火和烦躁敷衍。由于对工作的专注,还能激发一个人更热爱公司,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从工作中体会到更多的乐趣。

对所从事的每一件事情都要专注,也许很多人做不到,但是在工作的时候做到专注,却是每一位员工必须具备的品质。

惠子在一家出版社从事校对工作,她曾为自己定下一条原则:除非有特殊的紧急事件要处理,否则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校对工作中去。她把所有的精神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创造了一个创意与高效率结合的工作环境。当她一坐到桌子前,就不再想别的事,就算是手中的书稿校对到只剩下最后一页,她也绝不会想着下一部书稿是什么。她渐渐地发现,这条原则能让她专心致志地忘我工作,而且很少感觉到校对是一件枯燥无味的工作。她甚至发现一小时的专心工作,可以抵得上一整天被干扰工作的成果。这就是当你“专心致志于一件事情的时候,好像世界上只有一件事”的状态所带来的效果。

做事专注,是一个员工纵横职场的良好品格,一个人不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是很难把工作做好的。在现在的社会中,想必没有哪个企业会喜欢做事三心二意的员工,没有哪个老板会重用这样的员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作专心致志的人,能更好地把握工作中的机会,并受到老板的器重和提拔。

应该努力专注于当前正在处理的事情上,如果注意力分散,头脑不是在考虑当前的事情,而是想着其他的事情,工作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即使事情再多,也要一件一件地进行,做完一件事情再做另一件事情。全神贯注于正在做的事情,集中精力处理完毕后,再把注意力转向其他事情,着手进行下一件事情。优秀的员工正是从这方面一点一滴做起的。

如果你在上班的时候,脑子里还在挂念今天有什么球赛,或者回味着昨天夜晚的狂欢,甚至考虑着怎样完成另外一份工作,那你就连最基本的“专注”都没有做到,更不会感到专注工作的成果带给你的动力,也就不会朝着新的理想方向积极努力。

纽约曼哈顿中央火车站的问询处每天都会人潮涌动,匆忙的游客都争着询问自己的问题,希望马上得到答案。对于问询处的服务人员来说,工作的紧张与压力可想而知,疲于应对可能是他们的共同感受。

可是在问询处,一个胸前挂着组长标志的年轻人面对着游客的提问却总是应付自如。在他面前的旅客,是一个肥胖的妇女,脸上汗水不由自主地往下流淌。很显然,她十分焦虑与不安。问询处的年轻人倾斜着上半身,以便能更好地倾听她的声音,“您好,想询问什么?”他把头抬高,集中精神看着这位妇女,接着说道:“您要到哪里去?”

此时,有一位手提着皮箱,头上戴着礼帽的男子试图插入这个对话之中。但是,这位服务人员却视若无睹,只是继续和这位妇女说话:“您要去春田吗?”他根本无需要看行车时刻表,就说:“那班车将在15分钟之内到达第二站台。您不用跑,时间还多得很。”

妇女转身迅速地离开,这位服务人员立刻将注意力移到那位戴帽子的男士身上,但是,没过多久,刚才那位胖妇女又汗流浃背地回来问这位服务员:“你刚才是说第二站台吗?”这次,这名服务人员却把精神都集中到那位戴礼帽的男士身上,待问答完那位男士的提问后,才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妇女的身上。

有人问那位服务人员:“面对这样众多的提问和急躁的旅客,你是怎样保持冷静的呢?”

那位胸前挂着组长标志的服务人员这样回答:“我并没有和所有游客打交道,我只是单纯地处理一位旅客。忙完一位,才换下一位。一次只服务于一位旅客,却一定要让这位旅客满意。”

“一次只服务于一位旅客,却一定要让这位旅客满意。”许多人在工作中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而且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们没有掌握这个简单的工作方法,一次只解决一件事。他们总试图让自己具有高效率,而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我们要学习那位服务员的工作方式,一次只着眼于一件事情,并且集中精力,致力于出色地完成这一件事情,把其他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顺次安排下来,上一件解决之后,再着手解决其他事情,这样才不会因为事务繁杂,理不出头绪而顾此失彼,导致效率低下的局面。

3、全力以赴

美国作家威廉·埃拉里·钱宁说:“劳动可以促进人们思考。一个人不管从事哪种职业,他都应该尽心尽责,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求得不断地进步。只有这样,追求完美的念头才会在我们的头脑中变得根深蒂固。”

叶灵和江吴是一家大型跨国公司里的两名优秀职员,在对待工作上,都能够尽职尽责。但是,他们两个人的差别就在于,叶灵认为自己尽职尽责地完成了自己岗位上的工作后,便觉得自己的工作已经努力到家了,而江吴则要求自己在尽职尽责之外,力争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3年后,江吴成为了这家公司的一位部门经理,社交的范围更广泛了,而叶灵只是一名业务主管:

在公司中,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做得已经足够好了,真的是这样吗?你真的已经做到尽善尽美了吗?你真的已经发挥了自己最大的潜能了吗?

一位叫齐格的成功的推销员向朋友介绍了自己的经历:

在两年半不是很出色的推销后,我的职业戏剧性地有了180度的大转变。下面就是这个故事。我参加了一个在北卡罗来纳州查勒提开办的由田纳西纳什维尔的梅里尔指导的全日制培训课程:那是一门很棒的课,但我早已忘记那些学来的特殊技巧了,一天晚上,我开车回南卡罗来纳兰卡斯特的家,准备一个晚餐展示会。我是很晚才回到家的,睡觉就更晚了,而且婴儿整夜吵醒我们。当早上5点30分闹钟响时,习惯的力量将我拉出了被窝。当时我们住在一家蔬菜店楼上的小公寓里,我迷迷糊糊地看见窗外在下雪。而且地面已经落得有10英寸厚了,而我却要驾驶无空调的克罗斯利汽车出门。那天早上,我像任何一个聪明人会做的一样,又回到了床上。

当我躺着时,我开始意识到我从不曾误过或迟到过一次推销会。这时母亲的话也在耳边响起:“要是不全力以赴,那就别做了。”我迟疑着爬起来,开着车子向着查勒提进发,同时也是向着我不曾料到的一个全新的生活进发。

培训结束后,梅里尔先生将我留下:“你知道,我已经观察到了你两年半,我从未见到过这样的浪费。”

我有些惊讶地问他是什么意思。他解释说:“你有许多能力,你可以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甚至一个全国优胜者。”我飘飘然起来,但仍有点怀疑,就问他是否真的那样认为。他向我保证说:“我绝对相信,如果你真正投入工作,真正相信自己,你能冲破一切困难获得成功。”

说真的,当我细细品味这些话时,我惊呆了。你必须理解我当时的处境,才有可能意识到这些话对我有多大的影响。当我是个小男孩时,我长得很小,即使在家穿得最多时也没超过120磅。我上学后,从5年级开始,放学后周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运动方面也不是很活跃:另外,我还很胆小,直到17岁才敢和女孩约会,而且还是别人指定给我的一个盲目性约会。一个从小镇中出来的小人物,希望回到小镇上一年赚上5000美元,我的自我意识仅限于此。现在突然有一个受我尊敬的人对我说“你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所幸的是,我相信了梅里尔先生,开始像一个优胜者一样思想、行动,把自己看成优胜者,于是,真的就像个优胜者了。

齐格说:“梅里尔先生并示教很多推销技巧,那年年底,我在美国一家7000多名推销员的公司中,推销成绩列第2位。我从用克莱斯勒车变成用豪华小汽车,而且有望获得提升。第二年,我成为全州报酬最高的经理之一,后来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地区主管。”

齐格遇到梅里尔先生后,并不是获得一系列全新的推销技巧,也不是他的智商提高于50点,只是梅里尔先生让他确信自己有获得成功的能力,并给了他目标和发挥自己能力的信心。如果齐格不相信梅里尔先生,梅里尔先生的话对他就不会有什么影响。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全力以赴。”罗素,康威尔说,“成功的秘诀无他,不过是凡事都自我要求达到极致的表现而已。”

约翰,伍登也有类似的名言,“成功。”他说,“就是知道自己已经倾注全力,达到自己能够达到的最极致的境界。”

成功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情,必然都会全力以赴、追求完美。

5、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唯有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

——李大钊

一个农夫家里只有两样值钱的东西:一头会干活的牛和一只会说话的鹦鹉。

一次,牛从田里干活归来,刚一进院,便躺在地上休息:鹦鹉见它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十分感慨地说:“老牛呀,你那样吃苦受累,可主人说你什么呢,说你干活慢,有牛脾气,你呀,可真是受累不得好呀。你瞧我,不用干活,还让主人养着,主人还经常表扬我,说我会学舌,太可爱了,你说我是不是比你聪明多了。”

老牛说:“我知道自己傻,但我相信主人不傻,所以靠漂亮话取宠是不会长久的。”

鹦鹉听了老牛的话不以为然。

有天夜里,农夫家里来了一伙强盗,抓住了农夫,他们逼迫农夫交出一件值钱的东西,否则就要农夫的命:鹦鹉心想:农夫最不喜欢老牛了,他肯定会把老牛交给强盗。

结果却出乎意料,农夫将鹦鹉交给了强盗。

鹦鹉不服气,它问农夫为什么会这样。农夫说:“其实这道理很简单,没有牛就不能耕田,我就得挨饿,而没有你鹦鹉,只不过少听一些漂亮话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靠花言巧语是不能取得上司的奖赏与信任的,唯有认真实在地工:作,将自己的价值显现出来,才有可能赢得上司的重视与提拔。

今天,有一种说法很流行:光有埋头苦干的精神不行,还得会搞关系。许多人认为现在学会做人比干好工作更重要;会“做人”的人吃香,而一门心思干工作,不过是“傻干”,得不到一点好处。有人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得出了“光靠实干要吃亏”的结论。为什么有人会欣赏“既要干工作更要拉关系”的观点呢?问题恰恰出在没把“做什么人”、“做老实人是否吃亏”等问题搞清楚。

有些人受社会上流传的“干得好不如关系硬”、“辛苦干一年,不如领导家里转一转”等歪理的影响,片面相信关系是万能的,导致价值取向和思想道德标准发生偏移,曲解了做人的真谛,把做人之道庸俗化了:如何做人,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我们不否认身边确有极少数人靠拉关系得到“回报”和“好处”,但绝大多数是靠实干获得进步的,这也是事实:靠实干赢得进步,才有做人的尊严,才能受到他人的敬佩。

有些人尽管工作干得不错,但背后却对领导吹吹拍拍、请客送礼,同样会让他人瞧不起,因为仅有“才”是不够的,人们看重的是德才兼备。更何况,靠关系得到的好处只是暂时的,不可能终生受益。当依靠的关系失去作用力时,好处也就没了。由此可见,认为做人须凭关系,实在是一种本末倒置。当然,光说“老实人终究不吃亏”是不够的,还必须让那些实干而不拉关系的人真正“香”起来,让那些看重关系和拉关系的人确实捞不到好处。作为领导,如果眼睛只盯着和自己亲近的人,实际上就是对拉关系者的纵容。因此,要端正一些人的做人之道,既要靠正确引导,帮助他们认清做人的真谛,同时还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进步靠实干”、“实干者吃香”的环境。

6、集中精力去做事

一位英国学者指出,如果一个人不把他的全部心灵用在某一件事情上,他就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歌德曾这样劝告他的学生:“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按照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解释,注意力这种心理现象,是由大脑皮质活动的重要规律之一——“神经过程的诱导律”所支配的。人在做某一件事时,大脑皮质的某一区域就会发生一种兴奋过程,其他相邻的区域则相应发生一种抑制过程。这样,一个兴奋,一个抑制,就构成了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一个人在读书时,如果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书的内容居于他的意识中心,兴奋区域高度兴奋,它就会抑制各种外界干扰:反之,读书时注意力不集中,书的内容只居于他的意识边缘,那他的学习效果肯定不好,前苏联有个教育学家说过:“注意力是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的一切都要经过它进来。”战国时候的孟子讲的两个小孩跟全国闻名的棋手学棋的故事,就生动地说明了连学下棋这样的小事情也非有高度的注意力不可。

以下的方法可以使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1.使刺激引起的兴奋强烈起来

爱迪生在实验室可以两天两夜不睡觉,可是一听音乐便会呼呼大睡;苍蝇是四害之魁,瘟神之首,可是在仿生学家眼里,苍蝇竟成了“彩页”。可见,注意力与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兴趣大的事情,对人的刺激就大,兴奋程度就高,注意力就容易集中。

2.排除外界干扰

这里有两条办法可供选择,一种是闹中取静。一种是闭门谢客,像诗人普希金那样,把自己关进书房,闭门苦读。小说家契诃夫则既能在喧哗的环境里写作,更能在宁静的书屋挥笔。英国科学家培根指出,演算数学题可以使人专心,因为做数学题稍一分心,就会做错或者根本做不出。如果你对数学没有兴趣,那就抄书吧!几张纸抄下来,注意力也就慢慢集中了。法国伟大科学家居里则说:“当我像嗡嗡作响的陀螺一样高速旋转时,就自然排除了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在这里。高尚的志趣,顽强的意志,完全可以对注意力的集中产生巨大的作用。

3.将时间分块,在一块时间中你要保证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不管你是在洗碗,打电话,上课,玩游戏,和你的朋友说话,还是阅读杂志,试着把精力只集中于一件事上。要投入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中去,集中精力,你会发现有两件事开始发生。首先,你将确实在享受你正做着的,甚至是一些平常的事像洗碗或洗澡之类。当你精力集中,而不是注意力分散,这会使你完全被你所做的事情所吸引,并对此有浓厚的兴趣,而不管它可能会是什么。第二件,你将惊异于你如此迅速和高效地把事情完成。因为你把注意力放在此时此刻,所以,在你生活的各个领域你的技能都有所增进——写作,读书,干杂活,以及打电话。

同类推荐
  • 有一种明白叫糊涂

    有一种明白叫糊涂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曲为直的智慧;平白放弃的智慧;假装糊涂的智慧;忍辱装傻的智慧;难得糊涂的智慧等。本书针对心态、淡泊、宽容、尊重、爱、友谊、善良、逆境、选择与放弃等重大人生课题,用启迪思想的哲理和触动情感的文字,帮助读者洗去心灵的浮躁与疲乏,让心灵得到呵护和润泽,重新焕发生命的热情与活力,让你以一颗健康的心灵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创造幸福美好的人生。
  •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在54岁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关于治学修身的家书,也是诸葛亮留给世人的处世箴言。本书主要内容为宁静的力量,节俭的力量,计划的力量,学习的力量,增值的力量,速度的力量,性格的力量等。
  • 成败历练梦想

    成败历练梦想

    本书以成败为专题讲解实现梦想需要具有的心态、品质和实际行动,并以一个个真切感人的生动故事进行阐述。
  • 年轻人必知的职场生存寓言

    年轻人必知的职场生存寓言

    也许你很有才,也许你很委屈,也许你不服……但你就是不入上司的“法眼”。年轻人之所以一直与“加官晋爵”无缘,甚至沦为上司眼中的“恐怖分子”,就是因为没有以正确的心态和方式对待工作。因而,年轻人要想为自己争取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必须牢牢记住:方向比努力重要,心态比能力重要/如果方向错了,工作得越努力,损失就越大;能力可以培养,但心态的成熟只能靠自己,心态不成熟,就会被企业毫不留情地抛弃。
  • 智慧背囊:最受你喜爱的成长故事

    智慧背囊:最受你喜爱的成长故事

    成长,是首特别的歌,从懵懂无知到情窦初开,从青涩少年到学有所成,一路走来,成长,带给我们多少感动与回忆,激情与梦想,灿烂与辉煌……当岁月流沙般泻过,当昨天已成为过去,多少如歌的感动在我们的心底徘徊,让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本书汇集了几百个最受你喜爱的成长故事,以成长感悟来进行引导,使广大读者在读过故事后有所回味,有所感动……愿精彩的故事、优美的语言、新颖的版式、漂亮的配图带给你与众不向的感受,带给你对成长的最美好的回忆!
热门推荐
  • 争虚

    争虚

    虚界真理,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梦有多高,成就就有多高。注意,中二病不好惹。这个罗成脑洞大开都不一定能想到的未来,在这个中二病横行的年代,罗成这个将近不惑年老男人的灵魂又该何去何从。妖兽与机甲齐飞,魔法与仙术对垒。虚界之中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 大国水情:中国水问题报告

    大国水情:中国水问题报告

    《大国水情:中国水问题报告》,披露了中国水资源紧缺的现状,解读中国水问题存在的内在根源,剖析了世界上水资源管理的先进经验,为中国解决水问题、水危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 埋葬与救赎

    埋葬与救赎

    本该是青春年少,但十八岁却永远定格。抑郁症真的可以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我们该携手共进,把爱与青春留在美好人间,共同度过这场心灵感冒。
  • 公主世无双

    公主世无双

    俞云双因“女儿身”三个字输了皇位,一夕之间从公主变成了长公主。本想就这样安静地继续做宁国第一美人,可新即位的皇帝显然很念旧……仇。赐婚三次,前两任准驸马皆突然身故。第三任驸马好不容易活到了洞房花烛,其人霁月清华,经纶满腹,良配中的良配,只是……驸马你病弱到一推就倒这样真的好吗?作为一个出了名的克夫长公主,俞云双表示,这日子没法过了!
  • 我的世界夏日炎炎

    我的世界夏日炎炎

    本书描绘了主人公晓峰和他的哥哥白夜的夏日生存日记。
  • 快穿之您要来杯茶吗

    快穿之您要来杯茶吗

    当了一辈子书呆子的科研人员徐谨,在18岁的时候收到自己导师的一份大礼——被位面管理器传送去小位面世界学习与人交往。老师的解释是“小姑娘不要天天闷在科研所,要出去玩玩”徐谨:?!你管这叫玩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帮助孩子成长的哲理与智慧

    帮助孩子成长的哲理与智慧

    孩子正处于成长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也会有很多迷惑。父母需要的是给孩子讲解一些人生中的哲理与智慧,让孩子通晓事理,提升孩子的智慧,为孩子指点迷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孩子明事理有智慧,才能自我解疑解惑,才能正确待人接物,才能获取快乐与成功。
  • 兽性狂啸

    兽性狂啸

    在生死之间,李小健发出了野兽般的咆哮,从此他的一生都不再平凡。比起他人在修仙路上的战战兢兢,步步为营,我李小健宁愿做一头野兽,横冲直撞,看看这苍天,究竟有多高,探探这大地,究竟有多厚!(新书首发,大家多多支持Q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