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220000000020

第20章 辨析一桩历史公案盛赞范公救友义举(2)

这桩公案之所以能昭雪天下,这是与许多正直大臣、特别是范仲淹据理力争而分不开的。对于滕宗谅的冤屈,范仲淹知之最详。这是因为:一、范仲淹是这件事的直接目击者。他为滕宗谅所请,率军赶赴泾州救援,亲眼目睹了滕宗谅为保家卫国所采取的一切措施。按理,采取这些措施是要花钱的,而且所花的钱要比平时多得多。大敌当前,为国守土最为重要,为了确保泾州城池的安全、人民群众的安宁,牺牲一少部分人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何况多花几个钱呢?用钱买平安的事,放给谁也会这么做。危难之际,谁还斤斤计较钱财的事呢?在此时,如果锱铢必较,那么后果不堪设想。若以多花钱作为过错而轻易处罚一位确保了本土安宁的守疆大臣,就会寒了其他守边将帅的心,今后谁还会为国出力呢?从这个意义说,范仲淹救助滕宗谅,不仅仅是为友雪冤,更重要的是为了国家的安危;二、范仲淹对滕宗谅的人品知根知底。他们是同科进士,即“同年”,而且多次一起共事。如他二人在泰州时,共同修筑过海堰之堤;他二人又同为京官,冒着被贬的危险,共同谏劝过刘太后还政于宋仁宗;他二人又同时毗邻守边,共同抗御西夏人的入侵,等等。长久的共事,范仲淹深知滕宗谅的品德,认为他不会干出有损于国格、人格的事情。而且,大敌当前,泾州朝不保夕、本人生命都有危险,谁还会去干那种贪赃枉法、蝇头小利的事呢?说滕宗谅枉费公用钱而且还有贪污的行为,于情于理都不通,范仲淹是绝对不会相信的;三、经过严格审查,证明滕宗谅无罪。范仲淹在得知经燕度等有关人士的审理,确认了滕宗谅并禾将公用钱装入私人腰包时,更加坚定了他对滕宗谅的信赖,加强了对滕宗谅救助的力度;四、无数事例充分证明滕宗谅是一位忠君爱民的好官。他不但很好地安抚了阵亡将士的家属,而且为保护当地老百姓竭尽全力,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与爱戴。范仲淹在《天章阁待制滕君墓志铭》中说:“君去泾之日,其战卒妻孥数百人环其亭馆而号送之,观者为之流涕。”滕宗谅在庆州知州任上,“处置戎事甚得机要,边人咸称之。”(以上两句见中华书局影印《范文正公文集》卷七)范仲淹又在《答窃议》一文中说:“宣抚田舍人,朝廷之端人也。至庆州,目击军民、蕃部等借留滕侯遮壅于道,足下何得谓之豺狼?”范仲淹不但亲自记载了军民热爱滕宗谅的情况,而且以朝中宣抚田舍人的亲眼目睹庆州人民挽留滕宗谅的盛况,说明滕宗谅是一位每到一处都为民办事、为民爱戴的好官。既然如此,我们要问:如果滕宗谅贪赃枉法,老百姓会这样对待他吗?五、凡是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的人,都是怀有个人目的、不顾事实、不讲情理而任意栽赃陷害人的人,对于这些人,范仲淹不屑与之为伍,而且与其针锋相对地进行了斗争。鉴于以上原因,范仲淹多次力救滕宗谅,为其辨冤,先后向宋仁宗递送了《奏雪滕宗谅、张亢》、《再奏辩滕宗谅、张亢》、《再奏雪张亢》等上书,以后又书写了《答窃议》等文章。范仲淹在上书中说:“梁坚奏宗谅于泾州贱买人户牛驴,犒设军士。臣窃见去年葛怀敏败后,向西州军官员惊忧,计无所出。泾州无兵,贼已到渭州,宗谅起遣人户强壮数千人人城防守,时值苦寒,军情愁惨,得宗谅管设环庆路节次策应军马,酒食薪柴并足,众心大喜。虽未有大功,显是急难可用之人,所以举知庆州。仓猝收买牛驴犒军,纵有亏价,情亦可恕。今一旦逐之如一小吏,后来主帅,岂敢便宜行事!欲乞朝廷指挥,宗谅显有欺隐入己及乖违大过,臣甘与宗谅同行贬黜。”事情说得多么明白,观点多么明确,态度多么坚定!他那为救友甘愿与之共进退的义气,实可感天地、泣鬼神。

范仲淹是历史上有名的正人君子,他做事说话往往以国家大局为重,以事实为依据。正如范仲淹与丞相吕夷简论事每不合。“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见《宋史·范仲淹传》)由此观之,范仲淹不以个人恩怨待人待事,所以在对待滕宗谅的事情上,其言论是可信的,完全可以证实这桩案子的原委。

事情搞清楚了,本来可以结案了,但又节外生枝,冒出来个王拱辰,横插了一杠子。时任御史中丞的王拱辰认为滕宗谅“盗用公使钱,止削一官,所坐太轻,故再谪。”(《续资治通鉴》1109页)这个王拱辰是个死硬分子,对于这桩公案,他不顾事实、不看审理结果,而以身居家中求自贬要挟朝廷,改变原处理意见。《宋史·王拱辰传》中说:“又言滕宗谅在庆州所为不度而但降秩守虢,惧边臣则效,宜施重责。未听,即家居求自贬,乃徙宗谅知岳州。敕拱辰赴台入见。帝曰:言事官第自举职,勿以朝廷未行为沮,已而轻去以沽名,自今有当言者宜力陈,毋避。”在王拱辰的压力下,朝廷将滕宗谅由虢州贬到了岳州。事情本来很简单,到此时又变得扑朔迷离,一波三折。

王拱辰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仁宗说他是沽名钓誉,不仅仅如此,我们再看一桩事实,自会明白。《续资治通鉴》载: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十一月“甲子,监筵奏院刘巽、集贤校理苏舜钦,并除名勒停;直龙图阁兼天章阁侍讲、史馆检讨王洙,落侍讲、检讨,知濠州;集贤校理刁约通判海州、江休复监蔡州税、王益柔监复州税,并落校理;降太常博士周延嶲为秘书丞,集贤校理章岷通判江州,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吕溱知楚州,殿中丞周延让监宿州税,馆阁校勘宋敏求签署集庆军节度判官事,将作监丞徐绶监汝州叶县税。益柔,曙之子;敏求,绶之子也。先是杜衍、范仲淹、富弼等同在政府,多引用一时闻人,欲更张庶事(搞庆历新政,摘者注),御史中丞王拱辰等不便其所为。而舜钦乃仲淹荐,其妻又衍女,舜钦年少能文章,议论稍侵权贵。会进奏院祠神,舜钦循例用鬻故纸公钱,召妓乐,会宾客,拱辰廉得之,讽其属鱼周询、刘元瑜等劾奏,因欲摇动衍,事下开封府劾治。于是舜钦及巽俱坐自盗除名,洙等同时斥逐。拱辰等喜曰:吾一举网尽之矣!狱事起,枢密副使韩琦言于帝曰:听闻宦者操文书逮捕馆职甚急,众听纷骇。舜钦一醉饱之过,止可付有司治之,何至是!帝悔,见与色。”(1131页)由此可见,王拱辰与范仲淹、富弼、王衍等政见不同,代表着朝廷中的落后势力,竭尽全力进行着削弱和打击进步力量的勾当。他们之间,早已产生矛盾。当有人揭发和弹劾滕宗谅时,他认为这是个难逢的机会,就不顾审理的结果,千方百计整治滕宗谅,以借整治滕宗谅为由,进一步打击以范仲淹为代表的进步势力,保护他们的既得利益。王拱辰在朝廷中名声不好。据《通金考异·六一居士集苏长史墓志铭》云:“范文正公与富丞相多所设施,而小人不便,乃以事中君。所指小人,乃拱辰等也。”(中华书局《续资治通鉴》1132页小字)。

本来滕宗谅有功于社稷,而且已将他的事情的原委调查清楚,仍遭受一些人无端的攻讦,朝廷又屈服于恶势力的压迫,将他再次贬官,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滕宗谅以大局为重,学习范仲淹在庆州修建镇朔楼的做法,在岳州任上重修了已破旧不堪的岳阳楼,请志同道合的挚友范仲淹为岳阳楼写复修碑记。一篇千古文章《岳阳楼记》便在邓州官邸里诞生了。在这篇奇文中,范仲淹以景融情,不忘劝导滕宗谅。文中说:“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句,本来是范仲淹在以文劝导滕宗谅时提出来的共勉之句,没想到此句倒成了千百年来仁人志士共同的座右铭,这是范、滕等人始料不及的。

这桩公案本来在当时已做出了公断,而且时过一千多年,早已尘封,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人从故纸堆中,拾郑戬、梁坚、王拱辰之流的牙慧,攻讦滕宗谅有贪污行为,而且由这桩公案,推及滕宗谅在修建岳阳楼时也有贪污行为,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我们不能用现在社会上流传的俗言“是官必贪、搞基建必收贿赂”这套极不确切的话语来套古人。如果拿不出任何证据而仅以凭空想象栽赃古人,恐怕难逃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之嫌。实际上,史书对滕宗谅有一个公正的评价。《宋史·滕宗谅、刘樾传》在末尾说:“宗谅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所莅诸州喜建学,而湖州最盛,学者倾江淮间。有谏疏二十余篇。”“及卒,无余财”一句,就很能说明问题。滕宗谅不但在泾州任上无贪污行为,在他一生为官中,也没有这类劣迹。哪有家“无余财”的贪官!对于这样一位为国为民的清廉之士,范仲淹才愿竭力救助他,这与个别至今不顾历史事实、仍向滕宗谅身上泼污水的无聊文人形成鲜明的对照!

同类推荐
  • 古马:种玉为月

    古马:种玉为月

    对于“青春”的定义,如果我们不准备深文周纳,做一种不说倒还明白越说越糊涂的无效劳动的话,那么,它的最简明的定义应该是:“只有一次,不再回来。”而中年写作或知识分子写作,从其表征来看,其含义也许更接近罗兰·巴尔特所说的秋天写作状态,即写作者的心情在累累果实与迟暮秋风之间,在已逝事物之间,在深信与质疑之间,在关于责任的关系神话和关于自由的个人神话之间,在词与物的广泛联系和精微考究的幽独行文之间转换不已。
  • 苔丝(英文版)

    苔丝(英文版)

    该书首印于1891年。现在已被公认为是英国文学中最重要的经典文学作品之一。BBC有个大全英语世界19—20世纪最佳文学作品排行榜,该书名列第26位,足见此书的巨大魅力。另外,由于这本书在西方文学界影响巨大,因此,被几次搬上银幕,也数次被拍成电视连续剧。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就引进了由法国著名女演员金斯基主演的《苔丝》。最近,英国版的《苔丝》电视剧,也被介绍到了中国来。
  • 超越:董克仁杂文集

    超越:董克仁杂文集

    古时候,人们与自然作斗争的能力很低,为了趋利避祸,在取名时爱挑些吉利的字眼。汉代及以前,有“无忌、无咎、弃疾、去病”一类的命名,也有仰慕历史上的忠臣良将而尽量选些相近或相同的字眼,如汉高祖的第一谋士张良,后来便有姓张的取“学良、效良、忠良、新良”之类的名字。
  •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文集)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文集)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是林徽因的一本小说、戏剧、书信集。她的小说和戏剧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描绘人间百态,文字细腻,情感真挚。她致亲人、友人的书信充满知性和妙语,同时真实地呈现了一个至情至性的林徽因。
  • 死囚

    死囚

    《死囚》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死囚》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死囚》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
热门推荐
  • 看你第一眼

    看你第一眼

    我喜欢他,源于第一眼,不是多么惊艳,多么帅气,而是在看见他第一眼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喜欢他了。高冷学霸&温柔学渣数学天才&毛燥小姐魅力学长&痴情迷妹懵懂男孩&霸气姑娘你想要的在这里都能发现。通过叶之寒和傅梓烨的感情故事牵扯出一系列支线故事,在这里,他们都是故事中的主角。
  • 我们走过的万水千山

    我们走过的万水千山

    前世江昀为了报仇将刀刺入了她最爱的男人的心脏,自己也自尽在了男主身旁。再睁眼她回到了从前紧紧抱住孟少“老公,这辈子不离不弃”。怨恨就留在前世,这一世无论爱恨情仇江昀孟泽此生不渝
  • 在市井中奔跑,你不要问我累不累(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在市井中奔跑,你不要问我累不累(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主要想写三十年来一直在我身边出现的这些人儿,他们是我的乡邻。我们彼此目视着对方的蜚短流长。他们大多没有高学历,没有体面的工作,他们是大都市的屏蔽者,但他们又确实鲜活地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他们有局限但又很美好,他们奠定了我最初看待世界的基调。一篇写一个人物。力争写出细微到每个人的美丽与哀愁。人性复杂,人生艰深幸福各自不同,但悲伤却更为个体而隐秘我只写出我看到和感受到的。
  • 冤家良缘

    冤家良缘

    指腹为婚?!她堂堂杨府大小姐,要嫁一个从未谋面的浪荡公子哥?不行,不行,赶紧刺探良人庐山真面目!!不探不知道,一探下一跳,未来相公竟然是个花花大少,竟然还是跛脚的,这样的人打死也不能赶紧跑路要紧~~~~李俊熹,玉树临风貌比潘安,李家大少爷,不知道多少姑娘梦都想嫁他做李家少奶奶,竟然被人嫌弃到逃婚,他暗暗发誓“杨灵乐,你竟敢逃婚,天涯海角我也要把你抓回来!!!”
  • 我来到了MineCraft世界

    我来到了MineCraft世界

    卿可雄于世界?或生,或亡?此不由己。或卿雄于世界,忆往昔,卿可忆起,昔日之时?
  • 男尊女贵之盛宠

    男尊女贵之盛宠

    异世突现一只蠢萌漂亮的小白兔该怎么办?懒作者简介废柴,无大纲随缘更,文笔小白,忘见谅呀!
  • 代打完我还要回去给学姐做饭呢

    代打完我还要回去给学姐做饭呢

    普通大一学生风星棠,正用一把钝菜刀斩筒子骨,准备给心爱的学姐女友炖汤。“装备,龙虎之力!”“轰”的一声,楼层崩塌,楼下的租户,呆立当场。“卧槽,威力太强了,时间回溯!”“这一次不能搞这么大动静,菜刀瞬锻,锋利+10!”。“嗤”的一声,骨头连着灶台应声切开。“垃圾神技,切个骨头都费力。”颓废坐在厨房之时,脑中叮叮作响,身子一轻,灵魂向时空外飘去。“我还在煲汤做饭呢!魂穿能挑好一点的时间吗?”
  • 极道皇

    极道皇

    修者逆天而行!若想让群雄俯首,天地间纵横无双,极道称皇,唯有实力才是根本!
  • 婚姻不是你我的事

    婚姻不是你我的事

    文案无能啊~叶以安,一个平凡又宅的有病的“圣斗士”,伪粉丝,在一个偶然的时刻和一个文艺青年的大明星相遇,结下姻约。因为无法治愈的病,跨不过的槛,最终俩人以分离告终。
  • 潘美传

    潘美传

    改变大众对北宋初年,一代名将潘美的看法。给大家展现历史上真正的大宋第一名将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