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220000000003

第3章 从有关奏疏与文章中概述范仲淹的战争思想(1)

范仲淹以一介文臣自荐戍边御敌,在两三年内,就将危机四伏的西北边疆安定了下来,为国家和人民赢得了一段时间的安宁,受到宋仁宗的高度赞扬。他之所以能出将入相,是因为他熟读《孙子兵法》等兵书,培育了很高的军事素质,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的战争和军事思想。他的这些战争和军事思想散见于他向朝廷写的奏章与文章电,现将它们搜辑如下:

一、在战与和方面,他积极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他在庆历元年十一月撰写的《攻守议》奏章中,写了汉文帝对战争的看法:“孝文即位,将军陈武请议征讨,以一封疆。孝文曰:兵,凶器也,难克所愿。动亦耗病,谓百姓远方何?今匈奴内侵,军吏无功。边民父子荷兵日久,朕动心痛伤,何日忘之,未能消距。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使,休宁北陲,为功多矣。且无议兵,故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富实,鸡鸣犬吠,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对于汉文帝提倡的这种“和乐”,司马迁称之为“大乐”,故着于律书,为后代效法。范仲淹针对西夏的入侵,主张采用守策,兼之以近攻。他说:“臣谓国家用攻,则宜取其近而兵势不危,用守,则必图其远而民力不匮,然后取文帝和乐之德,为孝武哀痛之悔,则天下幸甚。”他又在《再议攻守》的奏章中说:“且兵马精劲,西戎之所长;金帛丰富,中国之所有也。礼仪不可化,干戈不可取,则当任其所有胜其所长,此霸王之道也。臣前知越州,每岁纳税绢十二万和买绢二十万。一郡之人凡三十万,倘以啖戎,是费一郡之入,而息天下之弊也。”

当然,他的这种和平思想,不仅在这两份奏章中表现了出来,在其他文章中都有反映。他在《答安抚王内翰书》中,又盛赞了宋真宗学习汉文帝的做法,为民众争得了四十年的和平。他说:”真宗皇帝取汉文之策,结和通使,休宁北陲,为天下景福四十年矣。今按《史记·律书》有汉文之议,言高旨远,可谓明主矣。”他还写了《铸剑戟为农器赋》。他在赋的开首就说:“兵者凶器,食惟民天。出剑戟而铸矣,为稼穑之用焉。我武不施,当四海和平之后;公田尽辟,启兆民富庶之先。盖以理定区中,文经天下,知无用于利器,俾改作于良治。”诗《与张焘太博行忻代间因话江山作》:“数年风土塞门行,说着江山意暂清。求取罢兵南国去,满楼苍翠是平生。”从这些字句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范仲淹积极倡导和平的良好愿望。

范仲淹在戍边御敌时,为了天下苍生免受战争之苦,勇闯“人臣无外交”的禁区,通书赵元昊,劝其取消帝号,罢兵言和。他列举了宋真宗时两家和好的边疆情况,又描述了两家交恶以来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前者是:“塞垣之下,逾三十年,有耕无战。禾黍云合,甲胄尘委。养生葬死,各终天年。使蕃汉之民,为尧舜之俗,此真宗皇帝之至化,亦先大王之功也。”后者是:“二年以来,疆事纷起,耕者废耒,织者废杼,边界萧然,岂独汉民之劳弊耶?使战守之人,日夜豺狼,竟为吞噬,死伤相枕,哭泣相闻,仁人为之流涕,智士为之扼腕。”他用两种不同境况的对照来打动赵元昊之心。“大王如能以爱民之意,礼下朝廷,复其王爵,承先大王之志,天下孰不称其贤哉?”最后他说:“大王从之,则上下同其美利,生民之患几乎息矣;不从,则上下失其美利,生民之患何时而息哉?某今日之言,非独利于大王,盖以奉君亲之训,救生民之患,合天地之仁而已乎!惟大王择焉。”然而,挟三川口战斗胜绩的赵元昊没有听其劝告,反而在回书中,态度狂妄,辞语悖慢,极为不恭。虽然,和议未成,但显示了范仲淹为民求和的良苦用心。

范仲淹反战求和的主张来源于他的“仁和”的儒家思想与为民谋利的政治报负。他深知战争只能给民众带来苦难,“戎马之后,原野萧条。”(《上枢密尚书书》)只有和平才能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共享天伦之乐。所以说,倡导和平、两国和睦相处,是范仲淹一贯的追求,这才有了以上的说法和建议。

二、居安思危。加强战备,以强大的国防力量确保和平

兵家大计,在于常备无患。范仲淹清醒地认识到:“古来和好,鲜克始终。”(《奏上时务书》)如何争得和平和保卫和平,就得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他引用了孔子之言:“有文事者,必有武备,请设左右司马。”由此他主张:“文武之道,相济而行,不可斯须而去焉”他还说:“圣人当福而知祸,在治而防乱。故善安身者,在康宁之时,不谓终无疾病,于是有节宣方药之备焉;善安国者,当太平之时,不谓终无危乱,于是有教化经略之备焉。”他在《论西京事宜札子》说:“先王修德以服远人,然安不忘危,故不敢去兵以恃德也。陛下内惟修德,使天下不闻其过,外亦设险,使四夷不敢生心。”他列举了唐明皇在太平年间“人不知战,国不虑危,大寇犯关,势如瓦解”的历史事实和唐陆贽对戎狄反复无常的特性的看法后说:“伏望圣慈,鉴明皇之前辙,察陆贽之谠议,与大臣论武于朝,以保天下。先命大臣密举忠义有谋之人,授以方略,委之边任;次命武臣密举壮勇出群之士,试以武事,迁其等差。壮士蒙知,必怀报效,列于边塞,足备非常。”(以上见《奏上时务书》)。

那么,当时宋王朝是什么现状呢?范仲淹在《上执政书》一文中说:“今兵久不用,未必有福。”“昔之战者,耄然已老;今之壮者,嚣而未战。闻名之将,往往衰落;岂无晚辈,未闻边功。此必庙堂之所思也。仍闻沿边诸将不谋方略,不练士卒,结援弭谤,固禄求宠。一旦急用,万无成功。加以边民未丰,边廪未实,下武之际,兵寡食足,如屯大军,必烦远馈,则中原益困,四夷益骄,深入之虞,未可量也。”《上执政书》是范仲淹青年时的作品,那时,他就建议朝廷,未雨绸缪,搞好战备工作,可见他有先见之明。那么在几十年后,西夏入侵时,宋王朝的边防又是怎样呢?他在《答安抚王内翰书》中说:“奈何将佐之中,少精方略。或因门地,巧于结托,以取虚名;或出军班,昧于韬钤,以致败事。”在延州知州的任上,看到的是:“今延安兵马二万六千,患训练未精,将帅无谋,问以数路贼来之势,何策以待,皆不知所为,但言出兵而已。此不可不为忧也。”(《上吕相公书》)他还说:“又将帅无谋,不务训练,坐困粮道,唯请益兵。兵聚城中,无舍可泊,人马暴露,时苦寒凛。库缗空虚,不议营构,守御之术,寂寥无闻。”(《上枢密尚书书》)以上是针对将帅说的,那么边备怎么样呢?范仲淹在《论西事札子》一文中说:“今缘边城寨有五七分之备,而关中之备三二分。若昊贼知我虚实,必先协边城,不出城则深入,乘关中之虚,小城可破,大城可围;或东阻潼关,隔两川贡赋。缘边懦将不能坚守,则朝廷不得高枕矣。”又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一文中说:“今西北强梗,边备未足,京师卫兵多远戍,或有仓卒,辇毂无备,此大可忧也。远戍者防边陲之患,或缓急抽还,则外御不严,戎狄进奔,便可直趋关辅。新招者聚市井之辈,而轻嚣易动,或财力一屈,请给不充,则必散为群盗。今生民已困,无可诛求,或连年凶饥,将何以济?赡军之策,可不预图?若因循过时,臣恐急难之际,宗社可忧。”他还说:“国家太平日久,将不知兵,兵不习战,以致不利。非中国事力不敌四夷,非今之军士不逮古昔,盖太平忘战之弊尔。”(《论元昊请和不可许者三大可防者三》)

针对这种现实状况,范仲淹在《论元昊请和不可许者三大防者三》一文中,告诫朝廷:“缘西戎自古翻复,朝廷不可休兵,以启不虞之变。”在《奏陕西河北和守攻备四策》一文开始就说:“今西北二方,复相交构,夹困中国。元昊率先叛命,兵犯延安,次犯镇戎,杀伤军民,曾无虚岁。中国之兵,讨伐未利,而北虏举十万众,谓元昊是甥舅之邦,责中国不当称兵。”“此二虏交构之势,何以御之?”他建议:“臣等思度,是和与不和,俱为大患。然则为今之谋者,莫若择帅练兵,处置边事,日夜计略,为用武之策。以和好为权宜,以战守为实事。彼知我有谋有备,不敢轻举,则盟约可久矣。”他在此文的第一策《陕西和策》中进一步说:“陛下如唐高祖、太宗隆礼敦信,以盟好为权宜;选将练兵,以攻守为实事。彼不背盟,我则抚纳无倦,彼将负德,我则攻守皆宜。如此结好之策,未有失也。”“以和好为权宜”或“以盟好为权宜”,都是一个意思,这里的“权宜”二字,就是“权变”的意思,即衡量是非轻重,以因事制宜。就是说,能讲和好就讲和好,如不能讲和好就不能硬来,或一厢情愿地讲和。“以攻守为实事”就是说,平时不忘战,搞好战略,备而无患,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要以攻守求和平,以攻守促和平,以攻守保和平。他还说:“安必虑危,备则无患。”(《上执政书》)所以,范仲淹在离开西北边疆回到朝廷任参知政事时,上《答手诏条陈十事》中,将“修武备”列为第七项,向仁宗建议:“臣请密委两地,以京畿见在军马,同议有无阙数。如六军未整,须议置兵,则请约唐之法,先于畿内并辅州府,招募强壮之人,充京畿卫士,得五万人以助正兵,足为强盛。使三时务农,大省给赡之费;一时教战,自可防虞外患。”他认为这样做,“此实强兵节财之要也。”

三、选将练兵,修城固寨,重农兵屯,以应对各种变故

范仲淹在《奏陕西河北和守战备四策·河北备策》中,提出了七件必须要做的事:“臣等固请朝廷力行七事,以防大患。一密为经略;二再议兵屯;三专于选将;四急于教战;五训练义勇;六修京师外城;七密定讨伐之谋。”对于这七件事,择其重要,予以论述。

1.选育将才。《上执政书》:“备戎狄者,在乎育将材,实边郡,使夷不乱华也。”将帅在战争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说:“自古兵不得帅,鱼肉无殊。”(《奏上时务书》鉴于“今天下休兵余二十载,昔之战者,今已老矣,今之少者,未知战事”的状况,范仲淹建议:“先命大臣密举忠义有谋之人,授以方略,委之边任;次命武臣密举壮勇出群之士,试以武事,迁其等差。壮士蒙知,必怀报效,列于边塞,足备非常。”他在《上执政书》一文中又说:“今可于忠孝之门,搜智勇之器,堪将材者,密授兵略,历试边任,使其识山川之向背,历星霜之艰难。一朝用之,不甚颠沛,十得三四,不云盛乎?至于四海九洲,必有壮士,宜设武举,以收其遗。唐郭子仪,武举所得者也,斯可遗乎?又臣僚之中,素有才识,可赐孙吴之书,使知文武之方,异日安边,多可指任。此皆育将才之道也。”这是选将之法。

2.拣选士兵。对于士兵,首先主张淘汰老弱冗卒,减少不必要的供养。他说:“今诸军老弱之兵,讵堪征伐?旋降等级,尚费资储。然国家至仁,旨在存活。若诏诸军年五十以上有资产愿还乡里者,一可听之,稍省军储,复从人欲。无所归者,自依旧典。此去冗之一也。又诸道巡检所统之卒,皆本城役徒,殊非武士,使之禁暴,十不当一。而诸州常患兵少,日旋招致,谷帛之计,其耗万亿。以某观之,自京四乡千里之间,或多寇盗,盖创置巡检,路分颇多,而卒伍至赢,捕掩无效。非要害者,宜悉罢之。所存之处,资以禁军,训练既精,寇盗如取。况千里之内,抽发非难,又使少历星霜,不至骄惰。彼无用之卒可减万数,庶使诸郡节于招致。此去冗之次也。又京畿三辅五百里内,民田多隙,农功未广。既已开导沟洫,复须举择令长,使询访父老,研求利病,数年之间,力致富庶。不破什一之税,继以百万之籴,则江淮馈运,庶几减半,挽舟之卒,从而省焉。此亦去之大也。”(《上执政书》)其次,要招收当地精壮之人充实军队。去其冗卒老弱,招收精壮之士代之,兵力自然充实。这些精壮之士,应以士兵为主。士兵,就是边关上土生土长的年轻人。他在《上执政书》中说:“唐陆贽议缘边备守之术,请置本土之兵,勤营田之利,与今事宜相近,可约而行也。本土之兵者,若今之北边有云翼招收之军,更可增致,作为奇兵。”他在《奏陕西河北和守攻备四策·陕西守策》一文中说:“又久守之计,须用士兵,各谙山川,多习战斗,比之东兵,战守功倍。然缘边次边士兵数少,分守不足,更当于要便城寨招置士兵。”他又在《再议攻守》一文中指出:“守以土,兵则安,守以东,兵则危。”为什么呢?他说“臣谓守以士兵则安者,以其习山川道路之利,怀父母妻子之恋。无久戍之苦,无数易之弊。臣谓守以东兵则危者,盖费厚则困于财;戍久则聚其怨。财困则难用,怨聚则难保。民力日穷,士心日离,他变之生,出于不测。”

3.育训将士。对于将帅与士兵,要加强培养和训练。他在《奏乞指挥国子监保明武学生令经略部署司讲说兵书》一文提出了两条意见:一是在学校里培养将帅。鉴于宋朝重文轻武公开办武学招不到学生的弊端,他建议“欲乞指挥国子监,不须别立武学之名,如学生中有好习兵书者,令本监官员保明委是忠良之人,即密令听读”。二是在军队之中培养人才。他说:“臣切见边上甚有弓马精强、谙知边事之人,即未曾习学兵书,不知为将之体,所以未堪拔擢。欲乞指挥陕西路、河东逐路经略司,于将佐及使臣、军员中,拣选识文字的有机智勇武、久远可以为将者,取三五人,令经略、部署司参谋官员等密与讲说兵书,讨论胜策。所贵边上武勇已着之人,更知将略。或因而立功,则将来有人可任。”他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是这样做的。当他遇见了骁勇的狄青后,便授以《左氏春秋》,并教导说:“将不知古今,匹夫勇耳。”在他的教诲下,狄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术,成为一代名将,建立了赫赫功勋。对于军队,他主张要改革兵制,加强训练,并力行之。他到延州后,见军队各有隶属,一盘散沙,人数不少,缺乏统一。他将州城里的兵卒集中起来,得一万八千人,分隶六将,各得三千,责任到人,加强训练,不长之际,便成精兵。他建议:“臣等请于鄜延、环庆、泾原路各选将佐三五人,使臣一二十人,步兵二万,骑兵三千,以为三军。以新定阵法训练岁余,俟其精勇,然后观贼之隙,使三军互掠于横山,更进兵。”

同类推荐
  • 桃花痴痴笑

    桃花痴痴笑

    当岁月如流沙般从我们身上泻过,种种关于成长的故事,像烙印一样深深铭刻在我们的心灵,直到我们穿越风雨,长大成人,直到我们通往直前,把石头磨炼成金子。本书是为读者朋友献上的一份精美新鲜的小快餐,滴水藏海,小中见大。在轻松的阅读中,有一份新鲜的感觉,愉悦的享受,不知不觉中,为自己点一盏心灯。
  • 达芬奇智慧笔记:给生命一个浅浅的笑

    达芬奇智慧笔记:给生命一个浅浅的笑

    本书是文艺复兴时代旷世奇才达·芬奇最真诚的人生美言。除了绘画,达·芬奇在建筑、艺术、医学等领域也颇有建树,更是写得一手美文,创作了大量寓言、哲理、文学等作品。关于人生、生活、艺术,达·芬奇曾在自己的手稿、日记里多有智慧之语,勘破人生密码,字里行间,让人醍醐灌顶。
  • 创业哈密

    创业哈密

    那些从南征北战的硝烟中走来,又在戈壁中开辟了灌溉绿洲“天河”的兵团战士;那些怀揣梦想、懵懂离家、不让须眉的湖湘女子;那些少小离家、胆识过人的创业精英;那些在荒滩戈壁架起擎天井架、外输原油产量千万吨的石油健儿;那些敢于直面贫困,挥汗如雨为村村农牧民奉献“富路”的筑路人;那些任狂风暴雨洗刷帐篷,却满怀无限希望为祖国寻找富饶宝藏的勘探工人;那些从片片沙砾间拔去芨芨草、骆驼刺,却住着地窝子开发煤炭资源,为国家生产煤炭亿万吨的煤矿工人……都无不淌着汗、挂着血、和着泪、牵着笑而历历在目、栩栩如生!
  • 后来我们说

    后来我们说

    青春是什么,也许青春是我们不禁意间丢失的那块橡皮,也许是被风胡乱吹起的头发。也许是阳光从树缝里撒下,也许是河面颤抖的莲花。青春是美丽的故事,是我们说不完的诗……
  • 英国历代诗歌选(上)

    英国历代诗歌选(上)

    英国诗歌在英国文学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对外国文学有兴趣的读者,是不能不读读英国诗歌的。屠岸先生研究英国诗歌,迄今达六十余年,他的译笔忠实,谨严,灵动,久已蜚声读书界。他从中世纪末到当代,选择了155位诗人的583首作品,编成本书,大体反映了英国诗歌的发展轨迹。因此本书不论是从质上还是从量上来说,在国内都可称得上比较丰厚、精当、完善的一种;不仅便利于一般读者的进修,也是专家学者手头必备的参考工具。本书为上册。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战灵苍穹

    战灵苍穹

    盘古分三界,洪荒生战灵,小城之中的魏骋,能否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 总有那么一些刻骨铭心

    总有那么一些刻骨铭心

    爱情?有的:亲情?有的:友情:有的,还有很多有的没的
  • 道留萍踪

    道留萍踪

    江湖传言:“玄不救非,课不改命。”究竟何人能打破这个传言,成为一代相师?
  • 燕子号与亚马逊号

    燕子号与亚马逊号

    暑假来临,约翰、苏珊、提提和罗杰终于得到父亲的同意,驾驶着“燕子号”前往梦寐以求的湖中小岛冒险!除了大海和荒野,可疑的船屋和古怪的海盗都让旅程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更“可怕”的是,两个女“海盗”偷袭了岛屿!最终,谁夺得了小岛,古怪的海盗是敌是友?快随他们一起来冒险吧!
  • 心亦雪

    心亦雪

    她从来不知道一个男子竟会如此美。我是不是不该遇见,认识,爱上你呢。“”你们不会有结果的,神和魔怎么可能在一起,你们会遭天谴的。”男子望着怀里的女子轻轻笑道:“这可怎么办呢?”可脸上尽是戏谑的笑。“那我们就一同破了这天谴。”女子坚定的眼神中没有一丝惧怕。
  • 远嫁的丫头

    远嫁的丫头

    那一年!她19岁,他20岁!她,一名在校大学生!他,一个熟食店的小老板!她,北方姑娘!他,南方男人!南辕北辙的两个人相遇了……
  • 倾绝恋

    倾绝恋

    “这是一百万,算是我樱默遇人不淑的代价!”樱默冷冷的将银行卡甩在他脸上。一百万?她不是空有外貌,家境贫寒嘛?
  • 握着你的手我不肯放

    握着你的手我不肯放

    许是上天眷顾,他终得偿所愿,南柯一梦,只是这梦境,却不由自己,幸福或痛苦,得由自己细细品味。。。
  • 妖旗是怎么插在佛祖脑门上的

    妖旗是怎么插在佛祖脑门上的

    就在刚才,我把妖旗插在了佛祖的脑门上,佛祖自然反抗过,可是我还是做到了。我站在佛祖巨大的脑袋上大喊:“我是妖!”于是,万妖欢呼,众佛黯然。从佛祖的脑袋上跳下来以后,我有些后悔,我觉得我刚才应该喊“我是伟大的妖王”才能显得更霸气,更完美。不过有什么关系,我会写一本书给妖族的子孙看,我不知道怎么写个开头,但是书的最后一句话却已经想好了,就是:亲爱的妖族同胞们,看到这里,你们一定学会了怎么把妖旗插在佛祖的脑门上,可是没有用,佛祖的脑门已经被我插过了,现在的佛祖,哦不,妖祖只有一个,就是我——猴不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