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233400000021

第21章 《挺经》——内圣外王者的醒世箴言(3)

至于“倔强”这两个字,却不能缺少。不论功业还是文章,都必须要有这两个字的精神贯穿其中,否则便会软弱无力,一事无成。孟子所说的至刚,孔子所说的贞固,都是从倔强二字引出的。我们家兄弟都继承母亲很多美德,它的好处也正是在倔强上。如果能够去除愤懑的欲望而休养身体,多些倔强的气息来激励志气,那么就可以进步不止了。

【原文】

至于强毅之气,决不可无,然强毅与刚愎有别。古语云自胜之谓强。日强制,日强恕,日强为善,皆自胜之义也。如不惯早起,而强之未明即起;不惯庄敬,而强之坐尸立斋;不惯劳苦,而强之与士卒同甘苦,强之勤劳不倦,是即强也。不惯有恒,而强之贞恒,即毅也。舍此而求以客气胜人,是刚愎而已矣。二者相似,而其流相去霄壤,不可不察,不可不谨。

【译文】

至于强毅之气,决不能没有。但是强毅和刚愎的区别很大。古话说,能战胜自我就叫强。强制、强恕、强为善,都是战胜自我的意思。如果不习惯早起,就强迫自己天不亮就起床;不习惯庄重恭敬,就强迫自己参加祭祀斋戒;不习惯劳苦,就强迫自己与士兵同甘共苦。能强迫自己勤劳不倦,就是强。不习惯坚持,却能强迫自己坚定地持之以恒,就是毅。除此之外,力求以气势胜人,就是刚愎了。刚毅与刚愎二者有相似之处,但其实质却有天壤之别,不可不察觉,不可不谨慎。

【点评】

人不可无刚,无刚则不能自立,不能自立就不能自强,不能自强也就不能成就一番功业。刚就是使一个人站立起来的东西。刚是一种威仪,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一种不可侵犯的气概。刚就是一个人的骨头。人也不可无柔,无柔则不亲和,不亲和就会陷入孤立,四面楚歌,自我封闭,拒人于千里之外,柔就是使人挺立长久的东西。柔是一种收敛,一种方法,一种春风宜人的光彩。然而,太刚则折,太柔则靡。只有刚柔并济,既刚强又坚韧,方能成就事业。

湘军在和太平天国的军队对峙时,第一次攻陷武汉后,朝廷对曾国藩起了戒备之心。面对这种大祸即将临头的险恶局面,曾国藩立即打了一套漂亮的“太极拳”。他首先用“御”劲退出一部分军权,并裁减四万湘军;又用“封”劲把南京的防务让给旗兵,由他发全饷;用抢来的钱财建筑贡院,提拔江南士人,一下子就封住了朝野的铄金之口。此计一出,果然朝廷上下交口称誉。曾国藩不但没招致祸患,反而更加取得了清廷的信任,赐一等侯爵,双眼花翎。至此,曾国藩荣宠一时。正是因为曾国藩懂得刚柔相济之道,他才躲过一个又一个的祸患,在诡谲险恶的仕途中官运亨通。

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又怎么能够不学学“刚柔相济”之道呢?

明强

【原文】

三达德之首曰智。智即明也。古豪杰,动称英雄。英即明也。明有二端: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高明者,譬如室中所见有限,登楼则所见远矣,登山则所见更远矣。精明者,譬如至微之物,以显微镜照之,则加大一倍、十倍、百倍矣。又如粗糙之米,再舂则粗糠全去,三舂、四舂,则精白绝伦矣。

高明由于天分,精明由于学问。吾兄弟忝居大家,天分均不甚高明,专赖学问以求精明。好问若买显微之镜,好学若舂上熟之米。总须心中极明,而后口中可断。能明而断谓之英断,不明而断谓之武断。武断自己之事,为害犹浅;武断他人之事,招怨实深。惟谦退而不肯轻断,最足养福。

【译文】

“智、仁、勇”三项至圣的德行中,排在首位的是“智”。智就是明,古往今来,豪杰志士、才能特出的人都被称为英雄。英也就是明的意思。明有两个方面:一般人只看到近前的事物,我则可见更深远的事物,这叫高明;一般人只看到粗大显眼的东西或者事物明显的一方面,我则可看见细微的东西或者事物细微的方面,这叫精明。这里所说的高明,好比身处一室之中,人们只能看到近处的景物,若登上高楼,看得就远了,如果登上高山,见到的就更远了。而精明,就如极为细微之物,用显微镜照它,会放大一倍、十倍、百倍。又如满是粗糠的糙米,捣两遍就可除去粗糠,捣上三遍四遍,就精细白净到极点了。

人是否高明,取决于天赋资质,而精明则全赖于后天钻研学问的程度。我曾氏兄弟如今侥幸身居高位,我们天赋资质都不算很高明,全靠勤学好问求得精明。好问如同购买了显微镜,可深知极细微方面;好学如同捣春了好几遍的米,可去粗取精。总之,必须心中了如指掌,而后口中说出自己的决断。对事物能了解明白后再做决断,就叫英断。不明所以,稀里糊涂就做决断,就叫武断。武断自己的事,产生的危害还不大;武断他人的事情,招致的怨恨就很深了。只有谦虚退让而不轻易下决断,才足以保住福分。

【原文】

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中庸》学、问、思、辨、行五者,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养家,亦须以明强为本。难禁风浪四字譬还,甚好甚慰。古来豪杰皆以此四字为大忌。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译文】

要担当大事,全要在明强两个字上下工夫。《中庸》中的学、问、思、辨、行这五个方面,主要归结为使糊涂的弄明白,使柔弱的变坚强。天下的事,没有志气就不能去做,做事不坚定就不能成功。即使修身养家,也必须以明强为根本。“难禁风浪”四个字说得很好,大慰我心,深合我意。自古豪杰之士都以这四个字为大忌。我祖父教导别人,也说要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所以男儿自立于世,一定要有倔强豪雄的气概。只是几万兵众被困在坚固城池之下,最容易暗中消磨锐气。弟弟你能够保持数万人的刚猛士气,长时间不至于消靡折损,这是你的过人之处,以后更应在此方面下工夫呀。

【原文】

凡国之强,必须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此亦关乎天命,不尽由于人谋。至一身之强,则不外乎北宫黝、孟施舍、曾子三种。孟子之集义而慷,即曾子之自反而缩也。惟曾、孟与孔子告仲由之强,略为可久可常。此外斗智斗力之强,则有因强而大兴,亦有因强而大败。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迥异寻常。近世如陆、何、肃、陈亦皆予知自雄,而俱不保其终。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福益外家,若专在胜人处求强,其能强到底与否尚未可知。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亦君子所不屑道也。

【译文】

凡是国家强盛的,一定是得到了众多贤臣良相的辅佐;家族兴旺的,一定是出了很多贤良忠孝的子孙。这关系到天道运命,不全出于个人的谋划。至于一个人的强盛,则不外乎北宫黝、孟施舍、曾子三种情形。孟子能够集思广益,使自己慷慨自得,等同于曾子因自我反省而屈伸有度。只有实践曾子、孟子和孔子告诉仲由强胜的道理,自身的强胜才可以保持长久。此外斗智斗力的强盛也很重要,有因为强盛而迅速兴旺的,也有因强盛而彻底惨败的。古时人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等人,他们的智力都卓绝一世,而他们灾祸与失败也异乎寻常。近代人像陆、何、肃、陈也知道自己胆力超群,却都不能保持强盛到最后。所以我们在自己弱的地方,需要自修的地方,求得强盛就好;而在比别人强的地方,谋求更大的强盛就不好了。福气和利益都是身外之物,一个人如果专门在胜人处逞强,那么是否真能强到最后,还不能预料。即使是终身强横乡里安稳度日,这也是有道德的君子们不屑提起的。

【点评】

曾国藩一生刚强,认为古来豪杰以“难禁风浪”四字为大忌。他自述道:“吾家祖父教人,也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曾国藩上承家训,进而总结了自己的经历,认为:“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他甚至“尝自称欲著《挺经》,说他刚毅”。这种倔强的性格,使曾国藩虽屡次踬跌,却依然充满刚毅,勇往直前。

在曾国藩看来,所谓“明”就是要明于事,明于理,明于人,明于己。欲强,必须明;欲柔,同样必须明。否则,虽欲强而不能强到恰当处,虽欲柔亦不能柔到恰当处。一味刚强,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一味柔弱,遇事虑而不决,决而不行,待人则有理不争,争而不力,也是不能成功立业的。以明为基础的倔强,其实就是一种定见,是一种看清问题后坚持到底的决心。曾国藩认为:做官讲求明,对他人不构成威胁或造成伤害,也就不会存在征服与反抗的持久的矛盾。

明强,是曾国藩一生追求的境地。他同时也希望自己身边的人都做明理之人。因为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做到公正无偏,属下弟子才能明理谦恭,官位势力才不至于很快倾颓,自身道德修为才能日渐精进。曾国藩的这种明强之道在生存竞争激烈的今天,也是十分受用的。

英才

【原文】

虽有良药,苟不当于病,不逮下品;虽有贤才,苟不适于用,不逮庸流。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嫠牛不可以捕鼠;骐骥不可以守闾。千金之剑,以之析薪,则不如斧。三代之鼎,以之垦田,则不如耜。当其时,当其事,则凡材亦奏神奇之效。否则而终无所成。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适用也。魏无知论陈平曰:“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当战争之世,苟无益胜负之数,虽盛德亦无所用之。余生平好用忠实者流,今老矣,始知药之多不当于病也。

【译文】

即使是良药,如果不对病症,那效果还不如一般的药物;虽然是贤才,但所干之事不适合于他的专长,那么还不如去找平凡人来干。质地坚韧的木梁可以撞开牢固的城门,却不能用来堵住老鼠洞。强壮的水牛不会捕捉老鼠,日行千里的骏马也不能守住家门。价值千金的宝剑用来砍柴,还不如斧头好用。传世数代的宝鼎,用来开垦荒地,还不如普通的木犁。只要是应和当时的情况。普通的东西也会产生神奇的效验。否则认不清锄头、宝剑的特性,干什么都会弄糟。

所以世人不忧虑没有人才,而忧虑使用人才的人不知量才适用。魏无知在议论陈平的时候说:“现在有个年轻人,很有孝德之行,却不懂战争胜负的谋略,您该如何用他呢?”当国家处于战争忧患之时,如果一个人不懂战争胜负谋略,即使有高深的德行也没地方应用。我生平喜欢用忠实可靠的人,如今老迈了,才知道药物虽很多,却也有治不了的病。

【原文】

无兵不足深虑,无饷不足痛哭,独举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或仅得之,而又屈居卑下,往往抑郁不伸,以挫、以去、以死。而贪饕出缩者,果骧首而上腾,而富贵、而名誉、而老健不死,此其可为浩叹者也。默观天下大局,万难挽回,侍与公之力所能勉者,引用一班正人,培养几个好官,以为种子。

【译文】

没有军兵,尚不足焦虑;没有粮饷,也不足以痛哭,只有放眼当世,想求得一个见利不争、义字当头、忠挚耿直的人才,不能够立即找到;或者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却又因为地位卑下,往往因此抑郁不舒,受尽挫折,终至罢官或者死亡。而那些暴虐贪婪善于钻营的人却占据高位而享尽富贵,受人尊重,健康长寿,直至衰老,这是真正令我慨叹无奈的事啊!静观天下大局,这种不平的事情实在难以挽回。而我们所能够勉力去做的,就是尽量重用一些正人君子,培养几个好官,作为(引导大家的)核心力量。

【原文】

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耳。《淮南子》曰:“功可强成,名可强立。”董子曰:“强勉学问,则闻见博;强勉行道,则德日进。”《中庸》所谓“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即强勉功夫也。今世人皆思见用于世,而乏才用之具。诚能考信于载籍,问途于已经,苦思以求其通,躬行以试其效,勉之又勉,则识可渐通,才亦渐立。才识足以济世,何患世莫己知哉?

【译文】

天下没有现成的人才,也没有生来就具有远见卓识的人,人才大多都是努力坚强磨炼出来的。《淮南子》说:“功劳可强迫威逼而使之成就,声名也可在强迫威逼环境中立起来。”董子(董仲舒)说:“努力勤勉地做学问,那么所见所闻就会广博;强韧不拔地寻求真理,那么道德修养就会日益进步。”《中庸》里所说的“别人做一次,自己做一百次,别人做十次,自己做一千次”,就是要勉励自己多下苦功。现在人们都期盼自己能为世所用,但自身却缺乏社会需要的才能谋略。如果真正能从古代典籍中得到验证,再向那些事业有成之士学习,苦苦思索通用于当世的途径方法,并亲身去实践,检验它的成效。一再努力,那么就可通达识见,才能也就逐渐培养起来了。才能见识足以有益社会,还用得着担心世人不知道自己吗?

同类推荐
  • 心态决定一切

    心态决定一切

    本书从做人做事的心态这一方面着手进行分析心态对于人生的重大意义和对于命运的重要性。内容基本涵盖了个人生活、工作、学习中几乎所有的心态问题。通过对比分析以及它们各自将产生好的或坏的影响,告诉读者如何防治坏心态以及如何培养建立好心态。保持健康的心态,从现在做起,克服悲观与消极,倡导乐观与积极,获取生活与事业的成功。让你的命运随着你的心态改变而改变。
  • 做事做到位的九大绝学

    做事做到位的九大绝学

    开始做一件事情,需要的是决心和热诚.而完成一件事情需要的是恒心和毅力。缺乏热诚,事情无法开展,而只有热诚却无恒心和毅力,事情就无法完成。把事情做好、做到位是我们身在职场的人所必须的。本书从明确目标。计划时间,追求卓越等九个方面讲述怎样才能更好地把事情做好,做到位。
  • 让心开出太阳花

    让心开出太阳花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或问题。因此,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 钱途

    钱途

    这是一个创造奇迹的时代,人人都有致富的权利,拥有金钱,渴望富有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因此要学会积极地思考,认识自己才能改变观念,才能找到自己的钱途。曹荣编著的《钱途》揭开了穷人穷困以及富人成功的谜底,让所有想成功的人都知道如何去成功,如何去为自己创造财富。如果您是一个穷人,阅读《钱途》会让您豁然开朗,明白成功的秘诀;如果您是一个富人,阅读本书会让您更加成功。
  • 世界最具启迪性的名言格言(2)

    世界最具启迪性的名言格言(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华裔圣女与特工

    华裔圣女与特工

    美籍华裔少女、大二女生何奈雅参加全美大学生选美比赛,不幸落入邪教圈套;同为美籍华裔的特工唐陌奉命追求何奈雅,实施“唐郎捕婵计划”。何奈雅能否逃脱邪教魔掌,唐陌能否俘获美女芳心,缠绵悱恻的爱情背后,又暗藏着怎样可怕的阴谋与惊人的秘密……
  • 西树国往事

    西树国往事

    西树国的国民,是太古时期从遥远的中洲迁徙而来的。他们大多是神的子民,本该拥有无限的寿命。但不知道从哪天开始,他们同时被一种奇怪的疾病折磨上身,神力流失,皮肤溃烂……这一切的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个惊天动地的阴谋!某穿越而来的倒霉蛋如是想。阴谋,奴隶,幻术,祭祀,预言,情义,牺牲……究竟谁才是故事里最终的幻象,谁又是传说中,最后的希望?******架空古代神话背景。欢迎捉虫,欢迎留言。
  • 花开花谢君陌问

    花开花谢君陌问

    懵懂少女以为自己的师傅是天底下最好的师傅,却不知他只拿自己当做他养魂的容器,当真相一步步揭开,她以为他不会真的忍心,最后却还是心甘情愿的让他拿走了身体里的魂魄。如果自己真的消失在这个世上,他会后悔吗?
  • 无限借法乾坤

    无限借法乾坤

    一令可借法,筑盖世无敌。行侠仗义,从来不做好事的王胖子,总是被人误解。 出场就不是好人,且在坏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正义的王胖子只感觉,做坏人真爽,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借最强的法,习最配的招,做最难的事,收最美的妞。 那天,普普通通王胖子说:没什么生意是做不了的,只怕你出不起价... 恍惚间,已经逝去,再睁眼,这世界已经转换了古代风。死后,这身体怎么还变重了?这是?怎么胖了?隔壁道观?这名字好敷衍,随手取的吧,难道姓王?一代道法宗师?真的吗?可是法力呢?在哪?难道是穿没了?
  • 灵异事件录之五班

    灵异事件录之五班

    云岚高中是本市的一座最出名的重点高中,今天,高三五班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转校生。“喂,你听说了吗?今天要来一个转校生呢?”
  • 都市之炼药修神

    都市之炼药修神

    都市贫窟少年,意外获得的吊坠,却不想引来一场惊天际遇,传说都是真的...........
  •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草原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草原

    本丛书是专为21世纪中国青少年学生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素质教育图书。全系列精品图书涵盖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理知识,图文并茂的结构框架将引领广大的中国学生收获最权威系统的科学知识,饱览最浩瀚精彩的历史画卷,探索奥妙神秘的大干世界,收获无限精彩的智慧人生。本书主要是有关世界著名草原的内容。草原的生态系统复杂,本书按草原的形态分10章介绍了世界上15个著名的草原。本书还详细介绍了生活在这些草原上的民族。
  • 论小仙女的正确天降方式

    论小仙女的正确天降方式

    初见,她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问:“你是何人?”她呆萌地眨巴眨巴眼睛:“我是小仙女呀~”他黑着脸:“呵呵,本座信了你的邪。”后来,她成了他的小书童。“去研墨。”“铺纸。”“掌灯。”“……”“宽衣。”“!”她掀桌:“你丫的够了!”世人只知他是朝堂上淡漠矜贵的国师大人,却不知他凉薄也化绕指柔。世人只知她是国师府中蠢萌欢脱的小书童,却不知她自有一颗玲珑七窍心。当老狐狸遇上小白兔,是一鼓作气,还是徐徐图之?
  • 糊涂小米虫

    糊涂小米虫

    “你给我出去,敢偷看看老娘换衣服”,“就你那四季豆的身材就算白给我看我都不看,何来的偷看一说”“你你你,你给我等着,待老娘换完衣服怎么收拾你”“来呀来呀来呀,来呀互相伤害啊”
  • 魂渡天劫

    魂渡天劫

    人类的躯体宛如囚禁灵魂的一个监狱,亦或是每一个魂要渡的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