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287800000032

第32章 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文化(3)

3.和谐性

“和谐”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其内涵十分丰富。我国典籍中,和谐思想最早记载在《国语·郑语》。

周幽王八年,郑桓公与太史伯在论及“兴衰之故”和“死生之道”时,首次提到“和”的概念:“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百姓者也”。《中庸·天命章》指出:“致中和,万物育也。”说明“中和”是天地万物存在、发育的规律。孔子曾言:“礼之用,和为贵。”意谓社会秩序的作用,贵于使社会和谐。孔子又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谓“和而不同”,从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和”是指矛盾的对立和统一。荀子说过的“万物得其和而生,各得其养以成”,孟子说过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都强调了“人和”的重大作用。汉代的思想家董仲舒在《春秋繁露》说过:“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在此,董仲舒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合天论思想。总之,在中华文化中,处处强调“和谐”。譬如,一个家庭要做到“家和万事兴”,与人相处要“和以处众”,做生意讲“和气生财”,做事业要“和衷共济”,搞政治要求“政通人和”,外交关系要“协和万邦”。“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普遍追寻的一种理想境界,其精神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即和谐不是指完全同一,而是指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的统一。

4.中庸性

中庸是与和谐有内在关联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中国古代的“贵和”思想往往是与“尚中”之义联系在一起的,不偏不倚,不走极端,“持中”才能达到和谐。最早提出“中庸”观念以及把“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和方法的是孔子。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在此,把中庸看成是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境界。孔子又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中行”和“中道”者从不偏激,在孔子看来,更适合做朋友。但是,对于“中庸”的含义,孔子并没有做解释。宋代理学家朱熹将“中庸”释义为:“不偏之谓中,不倚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也。”中庸的核心是言行适度,反对偏激,主张以理节情,以此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而在社会生活中建立等级分明的礼治伦理秩序。这种文化精神,对维护社会和平,实现人际间的和睦相处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它持中求稳,过于保守,竞争观念淡泊,不利于创新与进取,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中国传统教学的基本特征

传统教学是与传统文化相伴而生,相随而长的。传统文化为传统教学提供了生成、变化的基本背景,决定了传统教学的本质特点和基本内容。中国传统教学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着明显的特征。

1.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教学文化价值观

《中庸》称:“修道之谓教。”《学记》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孔子主张“仁”;孟子强调遵循“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人间“五伦”;《礼记·大学》里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传统教学的最高理想。汉代以降,儒学独尊,伦理本位被全面贯彻到教学之中去。因之,传统教学主张培养圣人、君子,把圣人、君子推崇为中国古代的最高理想人格。孔子提出培养“笃行信道,自强不息”的君子和“明并日月,化行苦行”的圣人;孟子提出培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士大夫”;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境界;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德使命感。这些高尚的人生教育理想,其重点在于德性的修养,使人成为道德上的完人。这种伦理型的“德性”教学导致我国传统教学在知识获得、能力培养、个性养成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人伦特征,它对提高人们的伦理道德修养,加强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凝聚力,固然有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偏重于道德修养的提高和道德人格的养成,而忽视对自然知识、生产劳动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所以传统教学中科学教育的内容极少,且被置于一个不很重要的位置。诚如着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所言:“曾子、子思、孟子学派主要在讲论仁义,其次才讲天文历数。”此外,在能力上,要求人才精于“道”而不精于“物”,重视修己治人的能力,着力培养长于人事、人伦的政治人才。“在人伦氛围笼罩下,我国传统教学在内容上忽视实科教育、技术教育,在人才素质上竞争意识、功利意识、权利意识极度贫乏。”

2.以“四书五经”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由于中国传统教学文化是“德性”教学文化,教学内容等同于“道”,教学是要“传道、授业、解惑”,“尊德性而道学问”,传授具有道德价值的知识学问乃是教学的根本任务。孔子根据道德价值标准删改整理了西周文化典籍,编撰成《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艺”,作为教材,教授弟子“文”、“行”、“忠”、“信”。唐初,孔颖达受李世民之命,组织编写《诗》、《书》、《礼》、《易》、《春秋》在内的《五经正义》,以此作为明经科取士的标准。这是我国第一部以儒家经典为圭臬的正规教材,成为官学的统一教材。宋朱熹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及注释合并为《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逐渐成为各级学校的教材和科举考试的标准,与《五经》并成为封建社会的基本教材。“四书”、“五经”是我国传统教学的基本内容,系统完整地表达了“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表征了传统教学的基本文化价值取向。这种本本主义教学文化的特质,衍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读书人群像。

3.以灌输式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孔子以降,尽管我国古代有不少教育思想家倡导启发式教学方法,但“在更广泛的教育实践中,灌输式教学一直占优势,记忆圣贤之书,复述儒家要义,依循经典宏旨,做满腹经纶之人,这样的目标、内容等必然导致灌输式教学的主导地位”。灌输式教学方法是老师照本宣科,不知贯通;学生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汉儒讲学,只讲经典的考据和经文的解释,往往“一经说至百余万言”,流于繁琐。而且师法、家法壁垒森严,讲经必须恪守,否则将被驱逐出“家”门。因此,教学不能逾越师法、家法半步。唐宋时代曾有过改革,但都以失败告终。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几次文字狱,知识界遭受无情的镇压,使得思想禁锢,学界无言,严重地影响到学校教学。明清科举一律采用《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内容注疏必须以朱程理学家注疏为准,尤其采用八股文的格式,更加禁锢了学生的头脑。灌输式教学中,虽然有利于巩固基本知识,但是学生被动接受,因循守旧,惟古是法,视新内容、新方法为离经叛道,因此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师生关系上强调师道尊严

在倡扬伦理精神的传统文化下,我国传统教学师生关系上自然是师道尊严,强调教师权威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形成了专制色彩浓厚的师生关系,并带有宗法制的父权至上的伦理精神——“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把教师提到与父母同等的地位。翻开中国教学思想发展史,满本写着“师道尊严”四个字。在甲骨文中,“教育”的“教”字,描述的是有人在旁执鞭演卜,强使儿童学习的情景。由此可见,中国教育从一开始,教师就成了权威的化身,靠手中的特权和棍棒维持在教学中的绝对支配地位。

中国历代经典和思想家的着作中,都把“师道尊严”作为教化的主要内容。战国时期的荀子把“君师”提到同等的位置:“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学记》也十分注重教师权威,甚至提出连天子都不能以臣礼对待教师:“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之所以要尊师,是因为“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尊师是为了重道,是为了“民知敬学”,以便能“化民成俗”,巩固统治。唐代韩愈的《师说》将教师的任务归纳为“传道、授业、解惑”。书塾里先生那条戒尺上的训语:“一片无情竹,不打书不读。父母溺孩子,不必送来读。”

说明古代教师打骂学生是天经地义。这种师道尊严的思想成为我国古代教学的文化传统,它强调教师本位,师生之间是一种传统的授受关系、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教师是“道”的化身,是高高在上的社会要求的代言人,对学生来说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不可以有任何不恭和异议,“师”的尊严凛然不可侵犯。学生只能是老老实实的学习者,“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习是绝对的命令。在教师本位为特质的传统控制型教学文化的压力下,学生的主动精神受到抑制,自由个性无法张扬,独立人格无法得到培养。

5.教学评价方式上以考试为主要手段

我国传统教学的测评,最早采用推举制,两汉时采用以德取人的察举制,魏晋时采用以门第取人的九品中正制。到了隋朝,则采用了以考试为主的科举制。科举制自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设进士科始,至清末1905年废除,在这13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一直是我国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科举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皇权,扩大统治基础,从而巩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它的创立与实施,是时代的需要,曾起过一定的历史的积极作用。但是,“科举制度作为封建主义的上层建筑之一,由封建制度所决定,从其一产生便暴露出它的虚伪性与欺骗性,乃是统治阶级用以笼络知识分子,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因此,行之既久,流弊丛生,对学校教育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对学术思想的繁荣,均曾产生极不良的影响”。科举制对我国传统教学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是深刻的,它的“内容局限儒家的几部经典着作以及华丽的诗赋,考试的方法迫使人以死记硬背为主。学校教学的安排又是围绕着科举制来进行的,结果便导致学校教育中重文辞少实学,重记诵而不求义理,形成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学习风气。这种风气也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广大的知识分子终日埋头于经书,不注重研究现实问题以及自然科学;重视书本知识,轻视实践活动;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窒息了思想的活力;形成了重权威轻创新,重继承轻发展的思维方式和依附性强而独立性弱的性格特征”。广大举子认定“学而优则仕”的信条和目标,坚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态度。于是,学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无不受到科举的影响,形成学校成为科考的训练场、课堂成了科考的演练场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三)传统文化和传统教学对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影响与制约

传统文化是历史发展的综合成果,是社会的整体性产物,它一经形成,必然要陶冶每个社会成员,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心理和生活实践自然地符合它的要求和准则,因而它具有普遍性、整体性的品格。传统教学是传统文化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曾经为继承文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传统教学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已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心灵之中,并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已成为当下教学改革的阻碍因素。在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自然也会受到传统文化和传统教学的影响与制约。

1.传统教学目的观对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影响与制约

教育作为一种以人为主体的社会活动,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无不深深地打上社会文化的烙印。而“文化渗透到学校教育内部所产生的最深层的影响是对教育目的的影响”。学校教育目的的指向,是社会文化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我国传统教学目的的选择上过分强调教学的社会功能,认为学校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经世致用、为社会服务的人才;在人格理想上,则强调群体人格的塑造。在这种教学目的观的主导下,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人格得不到尊重,结果被“雕琢”、“塑造”成因循守旧、唯书唯上、畏缩不前、依附顺从的“人才”。强调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思维、个性及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关于教学目的的应然要求。而实际上往往又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培养目标来培养人才。

同类推荐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师德修养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师德修养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社会新风的倡导者,是人才成长的铺路石。步入新世纪,我们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师肩负着神圣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广大教师应该积极响应江泽民总书记的号召,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修养,大力提倡顾大局、讲风格、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努力培养自身的坚定信念、高尚情操和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真正成为国中之范,人中之表,家中之模。
  • 谁在掩盖真相

    谁在掩盖真相

    用什么来说话?当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考虑这件事时,轻飘的纸张就变成了流光异彩的文字和沉甸甸的思想。这就是媒体,它从西方弥漫到全世界。当世界对它产生高期望值时,它却显得那样放荡不羁。媒体帝国在威胁着本来就需要它的世界。
  •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看似熟悉(如对心理效应词条和具体的传播活动)但又有些陌生的内容。它是以词典的形式,把精心选择的130条心理效应和生机勃勃的传播活动(包括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影视传播等)联系起来,用心理效应所包含的理论和知识去诠释传播活动中的传者及受众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反之,又用丰富多彩的传播实践活动去验证心理效应的内涵。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心理学案例教学的教材,也可以把它视为一本传播心理效应的词典,同时它还是一本有关传播心理学方面的趣味读物。
  • 大报智慧:《环球时报》研究

    大报智慧:《环球时报》研究

    本书对《环球时报》的发展历程、报道特点、标题、版式、发行、广告、人才、文化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全景展现了《环球时报》的积极探索和丰硕成果,揭示出其成功的秘笈。本书指出,在国内国际新的传播环境下,《环球时报》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大报,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本书观点鲜明、逻辑严谨、材料着实、图文并茂,综合运用新闻学、传播学、叙事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加以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书可为传媒从业者提供借鉴,也可为传媒及相关专业师生提供参考。
热门推荐
  • 双瞳幻境之三国顶级谋士

    双瞳幻境之三国顶级谋士

    风从虎,云从龙,龙虎英雄傲苍穹!扶汉?篡汉?以权谋博上位,用头脑战诸侯,这不是小说,只是一个大龄中二少年的中二狂想……
  • 烦恼女孩安安

    烦恼女孩安安

    这里是记录烦恼女孩安安的小烦恼,你是不是也是一个烦恼女孩呢,来看看是否与你有一样的小烦恼吧
  • 快穿逆袭之攻略病娇男神

    快穿逆袭之攻略病娇男神

    [1v1男女主双洁,甜苏撩]号外号外!堂堂冥界的冥王居然是身娇体软易坑骗的软妹子!叫钟意!一生被坑骗无数次的冥王钟意,却只记住了三次被坑骗的借口。一是骚包慕容阙说当冥王很好玩,二是真善美系统说任务中有很多美食奖励,三是高冷主神大人说自己很乖。钟意:都是骗纸!![女主不是傻白甜!就是容易被骗的那种!]
  • 采花女贼

    采花女贼

    我苏莫离,天生无爱,却貌美倾城桃花不断,见过我的的男人都会情不自禁为我赴汤蹈火,所过之处桃花瞬间绽放正是我的美貌给我带来许多祸事,我想毁掉它,可是我发现我竟然连摧毁它的能力都没有男人,我已经玩够了~~~我只想寻找到那一丝丝的真爱,而我爱上的那个人竟然是一个与我同样貌美倾城的人,她就是天底下最心狠手辣的魔君,“伊漫天”
  • 许诺时光来爱你

    许诺时光来爱你

    谁的青春没有浅浅的淤青,谁的一见钟情不刻骨铭心
  • 娱乐天后:命犯亿万总裁

    娱乐天后:命犯亿万总裁

    她不过是为了一笔救急的钱在咖啡厅里扮演了被他抛弃的女人一回,害他出糗,不仅仅惹得这位总裁大人对她上了心,还新仇旧恨一起算……收购她所在的演艺公司也就算了,还要她继续扮演他的女人?她是喜欢演戏,可不喜欢和他上演你侬我侬的爱情游戏!这是一个草根女逆袭娱乐圈的故事,且看草根怎么命犯腹黑总裁!
  • 渡过仙劫后飞升地球

    渡过仙劫后飞升地球

    唐枫逆天而行,强行飞升仙界,但他却发现仙界早已大变模样。乐山,巨佛像,内藏佛陀金身,仙已死!峨眉,上古仙人化道……仙界即是地球,地球即是仙界。这里曾经究竟发生过什么,为何会变成如今的这幅模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豪门:老公,有人欺负我

    重生豪门:老公,有人欺负我

    姜彦冷冷的盯着她,递过去一张纸,“这是一场各取所需的交易,三年后,离婚协议会自动生效。在这期间,你不用担心任何有关自己生命安全方面的问题。”结婚后,不到半年的时间,某禽兽就已经忍不住了,“喂,那个谁,我们来造人吧!”她淡淡的瞥了他一眼,从口袋中拿出那张协议,“滚远点。”第一次软的不行,那他第二次干脆就用硬的好了。“老婆,满意吗?”“滚!”一年后,“老婆,今年我们第一次结婚纪念日去非洲好不好?”“不去,那太热了。”“那我们去北极好不好?”“不去,那太冷了。”“那我们去造宝宝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