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287800000045

第45章 参考文献(1)

一、论文部分

(一)教育(教学)与文化

[1]杨启亮.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中的主体价值观.教育研究,1989(11)

[2]鲁洁.文化变迁与教育.教育研究,1990(8)

[3]徐波.试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上海高教研究,1991(1)

[4]曾伟.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目标的理论分析.高等教育研究,1996(1)

[5]金一鸣.教育与文化.上海高教研究,1996(2)

[6]周浩波,王永峥.走向文化研究的教育.现代教育研究,1996(11)

[7]和学新.课程:教育的文化选择——课程设计的文化学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3)

[8]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教育研究,1997(9)

[9]王鉴.多元文化教育论纲.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10]周作宇.教育、文化与人的互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4)

[11]徐文彬,徐继存.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及其面临的挑战.比较教育研究,1998(3)

[12]万明钢.多元文化教育的新发展与课程改革.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2)

[13]韩骅.90年代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0(6)

[14]周勇.论教育文化研究——兼谈当代中国教育研究的困境与出路.教育发展研究,2000(7)

[15]李兴保,胡凡刚.网络文化与教育.电化教育研究,2001(2)

[16]黄书光.论中国基础教育的文化使命与人格理想.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2)

[12]王鉴.近年来西方多元文化课程与教学研究简论.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

[17]郝德永.走向文化批判与生产的建构性的课程文化观.教育研究,2001(6)

[18]程培杰,马健生.试论教育改革阻力的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01(6)

[19]姜德刚,郝德永.当代课程的文化建构使命.高等教育研究,2001(6)

[20]强海燕,[英]托尼·布什.跨文化视角下中英基础教育.教育研究,2001(10)

[21]白明亮.文化的教育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0)

[22]扈中平,刘朝晖.关于中西教育观的比较与思考.教育评论,2002(1)

[23]董标.教育的文化研究——探索教育基本理论的第三条道路.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3)

[24]裴娣娜.多元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2(4)

[25]严玮懿.创建学生本位的课堂文化.全球教育展望,2002(4)

[26]李建群.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先进文化的建构.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27]宋吉缮.美国的多元文化:理论与课堂中的应用.比较教育研究,2002(7)

[28]吴黛舒.文化变异与中国教育的文化抉择.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

[29]赵功,王瑜.中国文化传统对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影响.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

[30]舒志定.文化传统与教师专业化的实现.教育研究,2002(12)

[31]王海燕.试论教育研究的文化意识.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2)

[32]杨颖东.提倡批判性思维建设新型教学文化.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3)

[33]滕星.族群、文化差异与学校课程多样化.江苏社会科学,2003(4)

[34]叶澜.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教育研究,2003(8)

[35]宋宁娜.文化·教育·现代化.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36]王鉴.课堂志:回归教学生活的研究.教育研究,2004(1)

[37]丁钢.课程改革的文化处境.全球教育展望,2004(1)

[38]王鉴.国外多元文化教育比较研究的新进展.外国教育研究,2004(3)

[39]黄红霞,王建梁.多元文化教育:加拿大的经验及启示.民族教育研究,2004(5)

[40]巫肇卉,靳玉乐.课堂的文化学思考.当代教育科学,2004(7)

[41]钟启泉,姜美玲.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教育研究,2004(8)

[42]张晓瑜.课程改革与教师文化重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

[43]吴黛舒.文化学与教育学中的“文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

[44]樊浩.现代教育的文化矛盾.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45]余文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课程·教材·教法,2005(5)

[46]赵复查.主体间性哲学视野中的教师文化.教育评论,2005(6)

[47]何良玉.论社会文化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约.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6)

[48]石中英.知识转型与基础教育改革.中国教育报,2005‐5‐18(8)

[49]龚波.课程改革呼唤教学文化的转型:从接受到批判.当代教育科学,2005(17)

[50]邓涛,鲍传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哈格里夫斯的教师文化观述.外国教育研究,2005(8)

[51]吴黛舒.文化学和教育学中的“文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9)

[52]刘启迪.课程文化:涵义、价值取向.课程·教材·教法,2005(10)

[53]万明钢,王平.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冲击与文化适应问题.教育研究,2005(10)

[54]于述胜,刘继青.中国现代课程改革的文化问题论纲.当代教育科学,2005(19)

[55]李秀萍.教学文化:师生生活方式的构建及呈现.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4)

[56]陈时见.全球化视域下多元文化教育的时代使命.比较教育研究,2005(12)

[57]徐莉,何茜.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走向.比较教育研究,2005(12)

[58]石中英.21世纪基础教育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研究,2006(1)

[59]徐莉.文化场域下教师发展的动态构成.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4)

[60]苏保中.现代教育技术与学校教育文化变革.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7)

[61]岳龙.中国教育的现代性文化困境.教育发展研究,2006(10B)

[62]张华,刘宇.试论课程变革的文化问题.教育发展研究,2007(1A)

[63]范兆雄.崇权文化与表演式课堂——文化冲突背景下的教师课堂教学研.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64]路书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阻力的文化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7(3A)

[65]肖正德.教学的文化研究:价值、进展与方向.高等教育研究,2007(4)

[66]徐继存,车丽娜.教学文化研究引论.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4)

[67]马玉宾,熊梅.教师文化的变革与教师合作文化的重建.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68]邓涛,孙启林.论个人主义教师文化及其变革.比较教育研究,2007(6)

[69]肖正德.国外教学研究文化学取向述评及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7(8)

[70]肖正德.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教育研究,2008(4)

[71]肖正德.我国中小学教学制度文化:批判与重建.全球教育展望,2009(9)

(二)农村教育(改革)、农村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

[71]李瑾瑜.贫困文化的变革与农村教育的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1)

[72]陈敬朴.农村教育概念的探讨.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1)

[73]肖川.更多地关注农村教育.教育参考,2000(4)

[74]庞守兴.农村教育的症结与出路.教育发展研究,2000(7)

[75]陈敬朴.中国农村教育观的变革.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76]刘然,程路.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人民教育,2001(5)

[77]储朝晖.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5)

[78]李少元.城镇化对农村教育发展的挑战.中国教育学刊,2003(1)

[79]蓝建.论当前农村教育问题的重要性——一种国际视角.外国教育研究,2003(2)

[80]张乐天.重新解读农村教育.教育发展研究,2003(11)

[81]张乐天.全球化视野中的农村教育.比较教育研究,2003(12)

[82]肖苏,姜晓燕.俄罗斯农村学校结构改革评述.比较教育研究,2003(12)

[83]李静波,郭丹丹.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的文化使命.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1)

[84]李兴洲.从乡村大教育看我国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1)

[85]王本陆.消除双轨制: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的伦理诉求.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86]钱志亮,石中英.关注农村教育.教育科学,2004(6)

[87]田小红.农村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问题与困难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

[88]谢泽源,舒小平,廖太春.新课程实施下农村教师的适应性问题.江西教育科研,2004(11)

[89]杨艳玲,于京天.农村新课程:问题与对策——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调研.教育发展研究,200(11)

[90]赵蒙成.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教育发展研究,2004(12)

[91]余秀兰.农村孩子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弱势.上海教育科研,2005(3)

[92]徐辉.国外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历史经验及启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

[93]王勇鹏.论当前农村学校新课程可能面临的文化困境.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11)

[94]杨捷.挑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的若干问题及启示.教育发展研究,2006(3)

[95]葛新斌.农村教育研究意义、立场与方法之思.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96]赵晓林.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运动”的特点及其现实启迪.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97]张济洲.“离农”?“为农”?——农村教育改革的困境与出路.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3)

[98]洪俊.农村义务教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兼论农村教育必须坚持为“三农”服务.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99]朱永新.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研究,2006(5)

[100]黄金来,王一涛.农村教育定位:实践与反思.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5)

[101]肖正德.农村中小学教学不公平问题、成因及其对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5)

[102]魏峰.农村文化与新农村教育.教育导刊,2006(8上)

[103]李定仁,肖正德.基础教育在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地位.光明日报,2006‐8‐23(8)

[104]庞丽娟,韩小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其破解.教育研究,2006(9)

[105]俎媛媛.我国教育的城乡差异研究——一种文化再生产的视角.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0)

[106]王嘉毅.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与对策.教育研究,2006(11)

[107]司晓宏,杨令平.后农业税时代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教育研究,2006(11)

[108]肖正德.文化视野中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1)

[109]李定仁,肖正德.新课程下农村教学边缘化问题及对策.光明日报,2006‐12‐6(8)

[110]李泽宇.农村课程改革的困境与出路探析.教育科学,2007(1)

[111]覃章成.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究竟需要变革什么.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

[112]肖第郁.关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江西教育科研,2007(3)

[113]黄金来.再论农村基础教育的方向——对一种错误观念的澄清.教育发展研究,2007(5A)

[114]王一涛.农村师资的困境与出路——基于Y县的个案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7(9B)

[115]肖正德.农村课程改革文化阻隔与突围.中国教育学刊,2009(4)

二、专着部分

(一)文化学、文化哲学、文化社会学、文化人类学

[1]李述一,李小兵.文化的冲突与抉择——中国的图景.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庞朴.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

[3]吴修艺.中国文化热.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同类推荐
  • 妇女:最漫长的革命

    妇女:最漫长的革命

    本书所收集是从西方当代著名女权主义理论家和学者最具代表性、最为深刻、影响最大的论述中精选出来的。有的是从某个学术领域,如哲学、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论述妇女相关问题的精华之作。当此妇女理论研究热潮兴起之际,为提高我国妇女研究的总体水平,也为了促进中国妇女研究与世界学界的交流,编者从浩如烟海的女权主义文献中精选出十二篇翻译汇编成书。本书的出版,将为妇女研究领域的中国学者和关心当代西方社会状况与女性问题的读者开启一扇了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大门,了解她们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她们的研究正在何种层面上进行,以及我们同她们的差别或差距。
  • 教学相长文丛-走在校园爱做梦

    教学相长文丛-走在校园爱做梦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 近忧远虑

    近忧远虑

    全书涉及历史人文、地理风俗、城市建设、时事热点、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上至人大、政协,下至机关、学校、民间团体,有感而发,有的放矢,拨云见日,提振人心!充分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以及作为政协常委、知名学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社会环境与自我保护(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社会环境与自我保护(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校园暴力是个新闻名词,也是一个社会名词。这个名词的诞生,意味着我们已经公开承认,校园再不是什么桃花源或者象牙塔,而是和成人世界一样危险的地方。研究还发现,校园暴力,并不止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更是一种群体心理的反应,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校园中成员的意识。校园暴力,也并不是校园里面自然生成的怪胎,而是社会上的暴力文化飘落在校园中所长出的恶果。
  • 文化生态学——珠江三角洲现代化的文化生态研究

    文化生态学——珠江三角洲现代化的文化生态研究

    文化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的问世不过只有数十时间。一方面,文化生态学本身学科体系还不健全,更不成熟;一方面,它的传播范围也极为有限,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人们它尚觉陌生。因此,本书所作的努力仍属于开拓性、尝试性的,且,只能以珠江三角洲的现代化为背景,在研究珠江三角洲文化态的个案基础上,建构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体系,取其名为“文化态学——珠江三角洲现代化的文化生态研究”
热门推荐
  • 毒医傻妃:鬼君,轻点宠

    毒医傻妃:鬼君,轻点宠

    “嗯!我得了花柳病,你还是不要靠近我比较好……喂!喂!你干嘛?你干嘛靠近啊?我得了花柳病哎!”她一本正经的说着惊人的话。“娘子,可是,我听人说,花柳病好像一般都是发生在男人身上哎!”他的脸上挂着邪魅的笑。“那个谁,我记得这是我的房间,你是不是走错了?”某女揉着眼睛,半醒的看着面前这个不要脸的男人。“娘子,是你记错了哦!这可是为夫的房间。”某男认真的看着某女,眼睛还一眨一眨的,在邪魅的脸上又增加了几分可爱之气。“哎?为什么你们都看着我,我做了什么事吗难道?”某女脸上充满了疑问。“没错,本王选她当本王的王妃,本王相信她有这个资格。”邪魅的声音响在耳边,只是那个她,是谁?
  • 无敌虫族镇宇宙

    无敌虫族镇宇宙

    宇宙浩瀚,神秘无尽,拥有虫族基地的秦凡开始了镇压宇宙的无敌之路。ps:时隔半年又回来了,当初说的必定完本,现在来兑换承诺。
  • 心上有你,不忘初心

    心上有你,不忘初心

    心上有你,不忘初心。即将毕业的林浅浅同学就要踏入社会,但好像……遗忘了什么……
  • 一品贤婿

    一品贤婿

    大楚宣佑末年。北方外族虎视眈眈。南方倭寇肆意妄为。关中灾祸连绵不绝。朝中王爷结党营私。孙毅涵穿越至此表示有些的压力山大,本想低调一点儿做个混吃混喝的潇洒哥儿,不想一不留神竟然变成了大楚的救世主。北方各族内流满面:“有孙毅涵在,咱们这入主中原怕是没戏了啊!”南方倭寇心里叫苦:“撤吧,再不撤,咱们就该被灭国了!”受灾百姓满心鼓舞:“有孙大人在,让灾难来的更猛烈些吧!”孙毅涵:“皇上,我只想请个年假,好好的休息休息啊!”
  • 万古绝妃

    万古绝妃

    传说,所罗门王死后,巴比伦人入侵,导致七十二魔神重回世间……第一次写文,实在不会写简介啊(╥ω╥`),简而言之,就是与七十二魔神有关的……
  • 重生系统之攻略男主

    重生系统之攻略男主

    甜宠无虐×负债一亿只好行骗还债的甜心少女×温柔俊美的厌食症影帝。陆音自从绑定了神秘的上古养生系统后,为了活命她走向了一条发家致富自主创业的不归路!种田界的陆音:“我家种出来的韭菜,壮阳补肾,保准您一夜生龙活虎!”餐饮界的陆音:“菜刀近战我无敌,点不点菜您随意。”直播界的陆音:“吃不到鸡我倒立拉稀!”养生界的陆音:“一起干了这杯红糖生姜枸杞茶!”目光幽幽的某江姓影帝:“可以干了这杯音音么?”
  • 万物随我用

    万物随我用

    这是一个男孩偶然发现自己有超能力的故事。
  • 你好我的梦公主

    你好我的梦公主

    【俊美如天使,高贵如王子。这是她对他的第一秒印象,而第二秒,这人就是一个冷漠霸道自私自恋,除了脸混身上下没一处优点的恶魔!】【明明只是想要来找儿时定下约定的青梅竹马男朋友,为什么就碰上了这个用任何词都无法形容的恶劣男生呢!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她会莫名其妙住到了他家,还有,居然还有人莫名其妙的认为她喜欢这头自恋狮了?!于是她就这么莫名其妙变成全校公敌!果然自己和他就是天生犯冲,怨念无解!】【可是,难道脸长得好看真的可以迷惑人的心智么?为什么相处久了,面对那张妖孽绝伦的脸,不仅没有免疫,居然还脸红心跳,越来越心慌了!谁来告诉她这是怎么回事!】
  • 圣天浮空岛

    圣天浮空岛

    从前,有块大陆叫做圣天大陆,里面有条孤零零的小街,黑暗而阴森,使人望而生畏,里面没有任何人,在一个角落有个小孩儿蜷缩在角落里。他叫欧阳烈,衣裳褴褛,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目光呆滞,没有人理会他,可能是因为看他像个乞丐吧……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